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李定国说的话,正是高义欢曾经担心的问题,魏军占据北京,那北面需要防备整个长城沿线,南面也需要驻兵,防线太长,占了北京也不安宁。

    清军和蒙古人退到关外,不可能安心种地,他们需要粮食布匹茶叶铁器瓷器盐巴这些生活必须品,而草原和关外没有这些东西,他们的兽性很快就会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激发出来,再次南下抢劫。

    如果魏军没有准备好接手,长城防线,或者没有足够的骑兵来主动出击,抢下一个篱笆破烂的院子,还真未必是件好事。

    李定国见众人都在沉思,顿了会儿,继续说道:最后一点,清军连连征战,各州县几乎已经没有余粮,而从玄衣卫提供的情报来看,山东北直今岁可能发生饥荒。我军要是进攻,地方上只会更加混乱,可能演化成更大规模的动乱和饥荒,届时藩府既要完善长城防线,又要赈灾,怕是分身乏术。

    李定国说完,最后总结道:因此,臣以为不如缓一缓,多尔衮见暂时没有压力,也不太可能直接放弃北直山东淮北这么大块的版图。臣以为,可以准备充分之后,一路大军直接从大同出关,包抄山海关,封锁辽西走廊,然后大军攻入北直,将清军聚歼于关内!这时清军主力一灭,我军后方没有威胁,大军便可乘势,横扫江南。

    高义欢点了点头,清军这次遭受重创,一时间也恢复不过来,本王确实不用心急。

    正说着,李来亨忽然进来,走到高义欢身边,低声说道:大王,关中奏报,瓦剌军逼近河套,归附我们的蒙古部落,向藩府请援,希望大王能够出面,让瓦剌退出漠南!

    高义欢问语眉头一皱,脸上有些惊讶,这么快?前段时间准格尔不是还在漠北吗?

    (感谢书友20181010112258802的5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854章 班师回朝
    四月底,高义欢下旨,免除河东一年赋税,留下赵大宪虎大威白文选三人镇守太原大同等地,便带着魏军主力从蒲津渡班师回朝。

    这次魏军大胜,队伍一路吹锣打鼓,分外招摇,沿途州县的官员百姓,纷纷出城迎接,瞻仰高义欢的风采。

    这本来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可惜偏偏有人不开眼,非要找高大王的麻烦。

    右都御史李建泰就指出,魏国连续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大王不爱惜民力,与民生息,反而故意让百姓迎接,加重百姓的负担,实在不是仁主所为。

    高大王的招牌就是仁义素著,李建泰一点也不认生,给他点脸,他还真开启染坊,根本也不给高大王面子,居然砸高大王的招牌。

    这让高义欢很恼火,不过他确实有炫耀的心思在,默许了官员组织百姓迎接,而大军经过,百姓总不能空手相迎,总得给高大王进献点特产。

    这一年来,魏军大战,军队和藩府消耗不小,百姓要抽丁服役,也影响了生产。

    高义欢自知理亏,也不好发火,不能再毁了自己善于纳言的招牌,于是他将陈名夏批评一通,让他不要搞这些名堂,大军不再城池停留,也不许官员带领百姓迎接。

    当下高义欢也没了继续炫耀的心情,直接回到王京,便正式称魏王,并封徐黑虎为豫国公,加世侯,赵大宪黄秉忠金声桓虎大威等将也都加世侯,给了他们一张子子孙孙都可以长期使用的饭票,其它将士也各有风赏。

    一时间,魏军将士一片欢腾,徐黑虎更是荣光无限。

    在众多魏将中,高义欢最信任的是赵大宪赵柱子,不过这两个货,能力不行,所以没能最早封公,其次就是虎大威和黄秉忠,这些比较早跟随他的将领。

    徐黑虎曾经救过高义欢,功大莫过救主,所以高义欢很器重他,最先给了他公爵,然后激励众将,看俺老高虽是地主老财出身,但俺并不是周扒皮,一点也不吝啬,都跟着俺好好干吧。

    近大半年来,高义欢都在外作战,不过回到王京后,却并没有堆积多少事务等他处理,大多数事情,都被李岩处理完。

    现在西魏的官制,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明朝的体制中,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内阁对国家大事提出处理意见,司礼监有披红和盖印的权利。

    此时西魏并没有司礼监这个机构,盖印的权力便收到了高义欢的手中,可是高义欢却没有时间去行使这项权力,许多事情就直接交给内阁处理,而这就必然会导致相权过大的问题。

    为此,高义欢暂时采用的办法是,除了有都察院玄衣卫监视外,还用六科给事中来牵制内阁。

    如果高义欢在外,六科给事中觉得内阁处理的事情不合理,可以将内阁的决议退回,如果高义欢回来,那他便自己掌握用印的权力。

    高义欢回到王京后,除了正式称王,封赏臣子之外,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需要了解瓦刺的情况。

    清军战败,震惊了很多蒙古部落,他们都没想到,攻入关中强势崛起,打得蒙古纷纷臣服的大清国,居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在这些蒙古部落中,大多数部落还没反应过来时,西面的准格尔部,便已经抓住了机会。

    草原上,一个势力衰落,一个势力兴起,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其过程往往只需很短的时间,中原王朝一不留神,刚击败一个敌人,另一个敌人,便又站起来了。

    王京,内阁议事堂内,高义欢端坐在王位上,几名内阁学士坐在两侧,陈述草原上的情况。

    大王,瓦剌趁着大魏与满清决战,向东兼并蒙古部落。据商队传来的消息,其势力西至葱岭,北到乌梁海,南到天山,东至忽兰忽失温,已经影响到大魏北方的安全。

    两个月前,高义欢已经听过周荣华的禀报,而他的记忆中对于准格尔也还是有些了解,但听了内阁的陈述,高义欢还是有些吃惊,这些草原民族,扩张起来速度实在太快了。

    看来这个巴图尔珲也是动起了统一蒙古的念头!高义欢沉声道:内阁觉得孤该怎么处理?

    李岩开口道:大王,大魏连连征战,兵疲民乏,国库空虚,加上出击草原与攻城掠地不同,几个月找不到敌人也是常有的事情。臣以为,此时瓦剌并未与我大魏直接冲突,只需要先派人警告,看其反应再做决定。

    高义欢闻语微微皱眉,看向其他几名阁臣,问道:诸卿呢?

    大王,臣等也是这么认为,大军和百姓都需要休整。而我大魏刚大胜满清,威势正盛,而瓦剌不过刚刚崛起,料想他不敢与我大魏争锋相对。王世琮站起来说道。

    高义欢看内阁几位大臣意见统一,沉思片刻,开口道:既然如此,那礼部派出使节,去警告一下巴图尔珲,让他退出漠南,另外需要保证我大魏商队,在漠北的安全,否则孤王定要他好看!

    西魏现在显然是没有出征漠西,打到准格尔老巢的实力,高义欢也不知道,他该怎么叫巴图尔珲好看,但是大魏毕竟击败了满清,成为北方霸主,所以狠话还是要先放一放的。

    臣领命!王世琮当即起身说道。

    高义欢从太原撤军时,已经决定采纳李定国的建议,再扫灭满清时,将派出一支兵马,从大同出塞,绕道封锁辽西。

    这便需要大魏国控制漠南蒙古,否则计划就难以实现,因此河套和察哈尔是高义欢必须掌握之地。

    高义欢微微点头,可是却总觉得这么做还不够,于是他忽然问道:对了,归义候巴布,在王京过的如何?

    巴布就是车臣汗部的王子,高义欢兼并了他一万部众,然后将他送到了王京圈养。

    内阁几名大学士微微一愣,一个圈养在王京的外族,即便是侯爷,也不值钱,基本没什么人关注。

    王世琮是礼部尚书,他对此还有些映象,行礼道:这个臣不清楚,不过田产屋宅都有,应该过得不差。

    高义欢微微颔首,礼部给他送点礼物,孤王过几日要见他!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55章 西域风起
    高义欢在内阁与几名大学士商议完后,回到魏王宫与家人吃完饭,便坐在殿中闲话。

    高义欢抱了女儿一会儿,女儿哇哇大哭,最后只能让王妃抱过去,高义欢有点失落,目光左右看了看,看见有些怯生生看着他的高建兴,于是露出笑容,招手道:儿子,到我这来!

    高建兴小步子过来,很规矩的给高义欢行了一礼,儿臣拜见父王!

    高义欢微笑道:小东西,你现在只是儿,算什么臣哦!这谁教你的,别把我儿子教傻了?

    一旁的赵娟道:王爷,是内阁李学士亲自教的!

    李岩啊!高义欢又看向高建兴,问道:李先生都教了些啥?

    高建兴回道:先生教孩儿识字,还教孩儿知礼明理仁义克己。

    那孤考考你,什么是知礼明理仁义克己?高义欢定着他道。

    打天下靠武功,治理天下靠文教,李岩这是按着儒家标准,希望培养出一个仁慈的王子。

    虽然对于继承人要尽早培养,要吸取明朝的教训,但是高义欢对此却有些意见,心里不太高兴。

    高建兴想了会儿,摇了摇头,孩儿年纪小,还不是很明白。

    高义欢闻语笑了,想不明白就对了!高义欢摸摸他的头,把他拉过来,抱在大腿上,然后问道:父王改天带你去骑马打猎,好不好?

    高建兴眼中闪出亮光,兴奋道:孩儿想骑马,想打猎!

    高义欢哈哈大笑,这才是老子的种,光读书,最后成建文了。

    两父子交流几句,便熟路起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

    高义欢让人带高建兴去休息,自己则去御书房,又看了会儿奏疏。

    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是相权和皇权的斗争,高义欢既然回到王京,批红用印的权利自然抓在手中,以免内阁权利太大失去制衡。

    相权和皇权,两种权利的斗争,伴随着中国历代王朝,在赵宋时期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宋朝灭亡,数千年制度演进的成果,便也就被毁了。

    明承元制,朱元璋废除宰相,将大权集于一身,各种事务都由他来处理决断,但是后人却没有他那样的精力,所以即便朱元璋留有提议复立宰相者斩,但他的子孙还是变相设立了内阁,等于恢复了相权。

    明朝的内阁,主要是帮助皇帝,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这就是票拟。

    内阁将对大事的处理意见写好,皇帝只需看一遍,便会轻松许多。

    这样大臣拥有建议权,而皇帝拥有同意的权利,皇帝不同意,大成意见提的再好,也是白搭,所以权利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

    不过即便是有了票拟,政务对于皇帝而言依然沉重,而且内阁背后是整个文官集团,皇帝一人要对抗那么多大臣,也确实吃不消,所以皇帝的帮手出现了,那便是司礼监。

    至此,朱元璋不得立宰相,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都被子孙破坏,由此可见,所谓的祖训,其实也是选择性遵守,需要时拿出来说一说,不需要便没人提,明朝人也并不死板。

    高义欢坐在书房中,批阅奏疏,直到三更天,才将内阁送来的奏疏看完,他揉了揉额头,心中感叹,看来得找些帮手,不然真吃不消。

    高义欢在座椅上靠了会儿,才走出御书房,来到院子里一看,眼中立时露出恐惧,好家伙,凤栖宫永福宫渺云阁的灯都还亮着哩!

    高大王一阵头大,他回来几日夜夜笙歌,实在有些累了,他正犹豫之际,赵娟的永福宫灯熄了,高大王摸了下腰,还是去了凤栖宫过夜。

    河套之北,阴山南路,爱毕哈河畔。

    这里原本是土默特部的牧场,现在却布满了准格尔的营帐。

    这时,在营帐中,巴图尔珲大汗,正与蒙古部落的首领畅饮。

    巴图尔珲一杯马奶酒下肚,脸上出现一丝潮红,忽然大笑着指着一名部落首领,胡克安,以后上套就是你的牧场!

    辉特部感谢大汗的恩赐!一名汉子站起身来,一手锤胸,弯腰行礼。

    巴图尔珲又指向另一名酋长,伊克尔,中套就是你的牧场了!

    虽说,瓦剌骑兵还没有占据河套,但是巴图尔珲已经将河套视为囊中之物,开始给部下许诺。

    几十年前,刚打完战国,没事可做的丰臣秀吉,也曾在属下们的扇子上,写上台州守,教给龟井兹矩,仗还没打,就开始狂妄的把大明瓜分完了。

    这时巴图尔珲正在兴投上,僧格忽然挑帐进来,最巴图尔珲一阵耳语。

    帐中众人便见巴图尔珲变了脸色,众人的木光都投向了他。

    巴图尔珲一阵沉默,他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抬起头来笑道:西魏国派使臣过来,警告本汗,让本汗不得占据河套,真是笑话。

    在场漠西贵族们哄堂大笑,一些漠北和漠南的蒙古贵族,脸上的笑容就敷衍了许多。

    瓦剌没有见识过西魏的厉害,可他们鞑靼却是被西魏修理过的,还真不敢将大魏王的话当耳边风。

    他们是新人,不是巴图尔珲的亲信,不好说西魏有多厉害,不能惹,只能敷衍的赔笑。

    僧格却对巴图尔珲道:父汗,我们刚统一漠西和漠北,此时最好不要与西魏对抗!

    巴图尔珲有些不快的将酒杯放在桌上,为什么?本汗控弦之士二十万,还怕他不成!

    父汗,我们准格尔虽然强大,但是西魏也不弱,他们刚在河东击败了多尔衮,打败十多万清军,还杀死清国的英王阿济格,实力不可小窥啊!僧格解释道。

    清国曾今一统漠东漠南,迫使漠北臣服,实力强于准格尔,现在清国都败了,可见西魏实力确实不一般。

    这让巴图尔珲有点心虚,可是刚才地方都分出去了,现在西魏一句话,就将他喝退,堂堂准格尔的大汗,还要不要脸面,还怎么复兴大蒙古,怎么在草原上混。

    僧格看巴图尔珲的脸色,于是又道:父汗,西魏气势正盛,我们暂避锋芒,先灭叶尔羌,获得那里的工匠,壮大实力后再来,便也不惧西魏了。

    哈哈哈~巴图尔珲站起身来,就坡下驴,嗯,憎格说的有道理,那就先选好打的打!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856章 议事院
    相比于留在王京处理政务,高义欢其实更加喜欢战争。

    虽说战争很危险,但政务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枯燥,不及战争那么刺激,那么有快感。

    让他每日坐在书桌上,看大半天的奏疏,着实让他感到难受。

    回到王京半个多月,高义欢便有些厌烦了这份工作,有时候他都会怀疑,是不是内阁故意增加奏疏的数目,让他被政务压垮,失去耐心,最后放权内阁。
1...39439539639739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