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并不怪高义欢有这种想法,而是他明显感觉到,需要他处理的奏疏,比以前多了许多。

    不过这并不是内阁故意为之,而是大魏的版图扩张,要处理的事情自然也会增长。

    回到王京一个月后,高义欢便下旨,抽调六科给事中,以及都察院,大理寺,五军都督府的官员,脱离本部事务,组建议事院,代替司礼监来帮助高义欢处理政务。

    议事院的人数暂时不设上线,不过目前大概只招十三人,今后高义欢准备从各行业,各地方也召些人进入。

    这些人品级都不高,初步定为五品,但必须要精通一部事务。这样他们既不会限制内阁发挥,也不会对政务不了解。

    在高义欢的构思中,内阁依然行使建议的权利,拿出对各种事务处理的建议和对国事的解决方案,而议事院则代替高义欢行使批红用印的权利,将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这样一来,内阁有建议权,采不采纳,则在议事院,内阁的权利被牵制,而议事院虽有同意内阁方案的权利,但是却没有建议的权利,每个方案都出自内阁,便也不能干涉行政。

    不过从以前的教训来看,议事院更接近高义欢,最后议事院极有可能架空内阁,而一旦建议的权利和同意的权利合为一体,必然会威胁他,这也并非高义欢所愿。

    因此他又提出,内阁提出的方案,连续被否三次,内阁可以直接将奏疏交给高义欢,这样就可以避免议事院蒙蔽他,将内阁的奏疏隐瞒下来。

    司礼监的强大,在于只要他们愿意,大臣的奏章完全到不了皇帝手中,而议事院不是皇帝内臣,机构不设在王宫内,便就不能封闭高义欢了解外部的渠道,高义欢同样防着他们。

    在议事院中,秉笔和掌印的权利也将被限制,一般任期三年,内阁送上来的奏疏,议事院众人表决,赞同和否决后,有秉笔记录,掌印用印。

    这种构想下,议事院的人越多,权利越分散,便能给内阁一个好的施政环境,而国家的治理主要还是看内阁。

    明朝的内阁制度,在此时其实已经是相当先进,眼下争霸为主,这套制度完全够用,目前高义欢并不打算做太大的改变,以免朝局动荡。

    对于议事院,内阁的态度肯定是比较警惕,像是被带上一副枷锁,不过毕竟不是司礼监,所以并未有什么反对声音。

    当下高义欢便点了刘湘客邝鹏升陈贞慧冒襄等人,以及两名五军都督府的参军,组成议事院来帮助他行使权力。

    有了议事院后,高义欢立刻就轻松起来,将政务交给属下,自己便做起自己感兴趣的事起来。

    清晨,高义欢穿了一身常服,在家吃了一点早点,便准备前往议事院。

    议事院就在内阁的旁边,都在宫城之外,不过真要比较,议事院距离宫城还是要近一些,因为宫城有一处偏门,正好就在议事院的对面,而高义欢的寝宫,就在偏门不远处。

    高义欢站在院子中,双臂张开,赵娟帮他整理衣袍,戴正网巾,大王,可以了。

    高义欢满意的双臂放下,朝侍女拿来的铜镜看了看,道服网巾,孤王不是一般的风流啊。

    铜镜只能装下高大王的上半身,不能装下他风流的全身,这让他有些不太尽兴,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他也不会造玻璃,否则弄出来,大魏国在贸易上,必然又会多一件拳头产品。

    那孤就出去了,今晚应该不回来吃饭,你们不用等孤!高义欢手摸了摸身上,一伸手,侍女便递给他一柄折扇,高义欢帅气的将折扇打开,在胸前摇晃着,便大步离开了王宫。

    高义欢从偏门出了王宫,便来到议事院,里面官员进进出出,看见他都纷纷行礼。

    高义欢快步走过穿堂,来到议事院参议们的办公之处,十多名正在商议的参议,立刻躬身行礼,臣等恭迎大王。

    议事院初见,高义欢不可能立刻将政务教给他们,所以近几日都会过来。

    今天照例,你们开始吧!高义欢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然后摆了摆手。

    陈贞慧等人忙行礼,臣等遵命!

    当下,十三个参议,站在一条长条桌子的两边,一边七人,一边六人,每人身前都有几份内阁送来的奏疏,而两边首位,则分别为秉笔和掌印。

    印不在宫外过夜,清早由王宫侍卫,护送印信出宫,黄昏送回宫内,议事院用印时,也有侍卫持刀而立。

    这时,冒襄拿起一份奏疏,展开道:四川总督梁以樟揍报,孙可望减少对我大魏的铜锭供应,四川布政使司在川南发现一处铜矿,请奏藩府,调派工匠,拨银元十万用于开采。读到这里,冒襄顿了顿,给众人消化信息的时间,待片刻过后,继续读道:内阁批示,先派大匠探查矿脉,确认是否有开采价值,再调派工匠,拨给银钱。

    冒襄读完,便将奏疏传给右边首位的秉笔刘湘客,同样等了一段时间,刘湘客才开口道:诸位同僚,表决吧!

    两边十三名参议,同时将手举起,刘湘客看了看,点头道:此议通过!

    语毕,他提笔在奏疏上,画勾,表示同意内阁的决议,然后递给对面的掌印陈贞慧,他盖印后,奏疏便可发回内阁,然后按着内阁的意思执行。

    议事院没有资格同意地方的奏疏,他们只能对内阁给出的建议进行表决,而现在议事院初设,他们自然还不太敢否决内阁大佬们的意见。

    礼部上奏,南京册封诏书以到。内阁批示,不用声张。

    高义欢回来就已经称了魏王,而现在高义欢确实没必要声张朱慈烺封他魏王,必须逐步淡化魏国是明朝藩属的事实。内阁这个批示,议事院中九人赞成,三人否决,而高义欢对此则没有意见。

    接下来一连几道奏疏,都没有异议的通过,这时又一人拿起奏疏读道,礼部侍郎丁启光上奏,大魏使节出使瓦剌,警告瓦剌不得窥视河套,瓦剌惧我国威,大军主力以退过阴山,不过仍有一支近万人的瓦剌部落,停留阴山之南。内阁批示,瓦剌退军,大魏目的以达,万余人的部落,战兵不过三千余人,不足为惧,时下大魏当养精蓄锐,恢复民力,无需理会!

    议事院再次表决,依然通过,这时刘湘客正要提笔,高义欢忽然一抬手,此疏暂时压下,稍后送入宫中。

    内阁的建议权,议事堂同意的权利,都是高义欢给的,他是兼具两种权力的人,所以他对内阁的处理不满时,可以否了让内阁从新提议,也可以干脆自己提出建议,然后自己同意。

    这一点,也就是明朝内阁,不是真正内阁的关键,不过高义欢暂时并不打算做什么改变。

    高义欢出声,让议事堂内的十三名参议都紧张起来,不禁额头冒汗,显然他们刚才的决议,并不否和魏王的心意。

    高义欢看他们都愣着,不禁笑道:你们继续啊!不要有压力!

    众人闻语才反应过来,有些慌乱的继续读道:户部侍郎高义成上奏,去岁大战,大魏钱庄超发银票五百万元,银票贬值两成,户部奏请证金银号三年内,分批回购三百万元银票,稳定银票价值~~~~~~

    ~~~~~~~

    有了议事院,高义欢确实轻松了许多,还未到中午,他便从议事院出来。

    这时他未回宫,而是来到了位于王京西南角落里的安平坊。

    王京的西南角,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地皮都卖不出价来,不过住在这里的人却比较有来头,吴三桂姜襄巴布等人,都住在安平坊内。

    王京中各坊,有坊墙和坊门,夜里宵禁后,便不能出坊,不过在坊内活动却不受限制。

    高义欢进入平安坊后,便直接前往归义候的府邸,一般而言,高义欢要见人,招来即可,不过高大王却决定,去看看归义侯巴布的现状。

    高义欢来到侯府,门人吓得屁股尿流的去禀报,然后高义欢便看见院子里巴布与几人跪着相迎,臣等恭迎大王。

    高义欢眉头一挑,后退半步,惊讶道:哦,吴卿姜卿也在。

    (感谢虚伪的月神的500,平凡人的超凡梦的500打赏,大家的支持,求订阅,推荐,订阅。)




第857章 要有野心
    姜襄和吴三桂也在巴布府上,让高义欢感到十分的意外。

    两人忙解释道:臣等在一坊之内,左右无事,便一起切磋下弓马骑射。

    高义欢眯眼扫视三人一眼,手扶在腰带上,半响忽然笑道:哦,结果如何?

    这是巴布府邸,巴布回道:臣来王京后,承蒙大王厚恩,衣食无忧,疏于练习,不及两位侯爷。

    他话音刚落,吴三桂神色一变,巴布个驴日的,明明刚才好勇斗狠,不服他来着,见了高义欢立时就改口,这不是想坑人吗?他忙出声道,臣不及献成侯。

    姜襄脑袋一嗡,有点没跟上两位道友的节奏,等反应过来脸色瞬间惨白,惊恐的看着吴三桂,结巴着对高义欢道:臣~臣~

    哈哈~高义欢手从腰带上放下来,一挥手,走去你们演武的地方瞧一瞧。

    说完,高义欢便大步向前,巴布忙在前引路,将他带到后院。

    不得不说,高义欢对他还是很优待,侯府面积十分宽大,估计占地有五六十亩。

    当然,主要是归义侯府的位置比较偏僻,远离王京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地皮也不值钱。

    归义侯府的后院中,摆了几样兵器,远处有箭靶,马棚中还有四五匹健马。

    大王,这马匹是礼部前两日送来,臣今日才骑过一次。巴布解释道。

    高义欢拿起一张弓,拉了下弓弦,微微笑道:归义侯,骑射的本事,可不能荒废啊!

    几日前,礼部给巴布送来几匹战马,巴布甚为自得,今日便邀请吴三桂和姜襄过来,试一试他的战马。

    吴三桂和姜襄在王京,也是闲的没事,便来到巴布府上,骑马驰骋,比试骑射和骑战。

    三人愉快的比斗了一个上午,最后综合起来,吴三桂最强,巴布的骑射要比姜襄厉害一些。

    练了一个上午,三人中午便在巴布府上用饭,巴布便炫耀说,战马是礼部的官员送来,说是魏王的赏赐。

    他话说完,没等来两人的羡慕,却见吴三桂和姜襄脸色大变,齐齐起身就要告辞离去。

    巴布百般不解,将两人拦住,询问缘由,吴三桂说道:我们都是被魏王软禁的人,魏王送你战马,多半是在试探你。你说你一个被监视的蒙古王子,看见战马你这么兴奋,你想做什么?

    巴布听完,脸上愕然,不禁打了个寒颤,魏王的套路真特么深啊!

    这时,巴布听了高义欢的话,不禁背后冒汗,头摆得向拨浪鼓一样,一脸认真道:大王,臣在此间甚乐,衣食无忧,练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了!

    高义欢走到马棚前,摸了下战马,放手上一看,一手的汗,这可将巴布等人吓得不清。

    哈哈~高义欢笑道:归义侯,你不必如此,孤王今日过来,其实是有一件大事与你商议。高义欢转身看着他,一子一句道:漠西瓦剌兴起了!

    巴布一时间分辨不出高义欢这句话的含义,万一是什么套路呢?

    高义欢见他不说话,接着道:孤王原本是想派你去河套和漠北,牵制瓦剌人,可现在看来,你已经丧失了野心,失去了獠牙,孤即便派你去,也只是给瓦剌人送菜,那孤还是找其他人吧!

    巴布听高义欢这么说,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来,吴三桂和姜襄眼睛立时一亮,不过高义欢阴险狡诈,他们也不晓得,高义欢是不是使诈。

    大王,臣没有野心,不是更好吗?巴布忍不住问道。

    哈哈哈~高大王笑得意气风发,霸气侧漏,扫视几人,如今天下纷争,正是用人之际,男子汉大丈夫,有点野心是好事,只要这个野心不是惦记着孤王的位置那便没有什么坏处,蔫了吧唧的将领,孤王如何敢让他们去统军呢?

    在击败多尔衮后,高大王已经相当的自信了。

    属下有野心,并不是一件坏事,他有公侯伯子男各种爵位等着他们,只要他们的野心不是大到要拉他下马,高义欢都接受,甚至鼓励。

    在内阁的问题上,要限制内阁的办法很多,但是高义欢并不想为了限制内阁,而降低内阁的效率,使得行政在牵制中变得低效,所以只设议事院,没有将执行的权利剥离,而是依然让内阁学士兼着六部尚书或者侍郎的职责,以便决策后,能将政策贯彻道执行机构六部中。

    内阁决策,议事院审议,六部执行,三大机构共同负责魏国的运转,但是权力太过分散,就容易扯皮。因此高义欢保留了内阁学士抓一部的惯例,就是为了内阁的决策,能够很好的执行,保留行政效率。

    看明朝内阁,只要内阁有猛人,内阁够强时,明朝基本也不弱,皇帝干涉太多反而出问题。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就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高义欢要限制内阁的权力,但是也不能太过,而对于武将也是一样。

    高义欢警惕他们,但是不能因为警惕,就不用有野心的人。如果手下文臣都是安守本份之人,那大魏必然会像以前的王朝一样原地踏步,不会有过多的成就,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王朝。

    历代以来,王朝建立后,皇帝为了保自己的位置,无论对文官还是对武将,都会进行牵制,这样固然使得皇权稳固,但也会使得王朝逐渐失去活力。

    高义欢并不想看见这样的局面,他希望魏国的文武都不要威胁他,但是更希望,他们有野心,只有文武都有野心,王朝才能不断的进取,要是害怕内阁出现强人,害怕武将出现猛人,而加以限制,那对他有益,对王朝却是无益的。

    这两件事,很矛盾,不过高义欢此时将尽量寻找一个平衡。

    巴布吴三桂姜襄等人,听了高义欢的话,脸上都有些震惊,高大王的话充满了霸气和睥睨天下的气势。

    这时,巴布还在愣神,姜襄却已经激动的开口,大王,臣愿意~

    在姜襄开口的同时,吴三桂却快上一步,走到一旁拿起弓箭,李来亨正要阻止,高义欢却一挥手制止。

    姜襄话还在嘴边,便见吴三桂张弓搭箭,一气呵成,一箭正中把心,弓弦嗡嗡响,箭尾剧烈晃动,显然力道惊人。

    吴三桂射出一箭,并不停手,又连射三箭,每一箭都将前一箭从尾部破开,把姜襄和巴布惊呆,都忘记说话了······

    (感谢曾经的香菜的10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858章 拆台三兄弟
    吴三桂在巴布和姜襄震惊的目光中漏了一手,然后将弓箭一丢,给高义欢行礼,大声说道,大王,臣愿意为大魏出力,要是归义侯为难,臣愿意前往河套,牵制瓦剌人。

    一旁巴布傻眼了,立时急忙抱拳,大王,蒙古部落众多,相互之间都存在恩怨,情况比较复杂。臣以为还是臣前往,要适合一点。
1...39539639739839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