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
今岁一月间的忻口大战后,除了围困太原外,魏军便没有再进行别的战争。
本来,按着高义欢的计划,今岁休息一年,不再进行大战,明岁开春之前,在以迅雷之势拿下洛阳,进一步巩固优势,可现在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瓦剌人的崛起,让西魏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腹背受敌,
西魏王宫里,高义欢在书房内召集几位大臣,正在商议近几个月内局势的变化。
大王,斥候奏报,山东兖州府等地,已经开始出现流民,刘将军准备出沂蒙山,乘势收编流民,壮大军力!
在河东战役之前,刘黑子的处境非常凄惨,在清军的重兵围剿之下,在河南北直山东边界四处流窜,最惨时身边只剩下四五百属下,藏入沂蒙山区。
去岁年底,魏明清三方大战后,清军实力大损,刘黑子才重新活跃起来。
高义欢微微颔首,让他不要太高调,见机行事。
高义成点了点头,遂即又禀报道,大王,据南京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南京和满清似乎有意制定一个三面张网,封锁大魏的计划。现在魏国强盛,满清朝廷内部没有节操的汉臣,以及南京的明朝大臣中,都有人与魏国有联系。
以前,是魏国的文官,悄悄给南京泄露消息,现在局势反转,变成了不少江南的大臣,悄悄暗通魏国,其中以被朱慈烺打击的浙东走私海商和参与走私的官绅与魏国联系最为密切。
三面张网?高义欢微微皱眉,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高义成回道:据说这个计划,最早是阮大铖提出,起初也只是南明和满清两方联合,后来多尔衮又提出,把瓦剌也纳入其中,甚至还要联络我们大魏周边其它势力,一起加入封锁。
高义欢听完心里乐了,这让他想起了信长包围网,不过就满清南明瓦剌这些各怀鬼胎之辈,想要困住他,简直可笑。
这时,鲁义方开口道:大王,这三方如果联合在一起,对我大魏确实不利。现在不说南明和满清,单说瓦剌,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两年来藩府近两成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与西域贸易,瓦剌人攻入叶尔羌,商路已经断了两个月,而且商贾从蒙古和青海收购羊毛皮革牛羊马匹都受到影响。如果瓦剌人控制西域,藩府将难以维持军队的扩张。
一旁的陈名夏也道:兵部担心的问题是,现在瓦剌人的器械衣甲都十分匮乏,如果他们占据叶尔羌,军队在装备上必然能获得提升,实力将会大大增长。
高义欢闻语,不禁坐正了身子,开始重视起来,而就在这时,王世琮忽然进来,对高义欢道:大王,李本深带着叶尔羌王子,前来求见。
哦?高义欢一阵惊讶,让他们过来觐见。
是!王世琮行了一礼,正要退去,高义欢却又忽然起身,等等,先让叶尔羌王子安顿下来,把李本深叫来见孤!
高义欢思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先从李本深口中了解一下叶尔羌王子的来意,再来接见,以免到时不好应对。
(感谢198215dai的500,马小胖爱陈樱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868章 救援先锋
李本深骑马进入王京,看着繁华的都城,恍如隔世。
戍边的日子,实在太苦,他并不想一直在西北吃沙子。
他到了城中,报备后正准好好吃上一顿,不想宫中立刻就召他觐见。
这时,他在侍卫的带领下,进入魏王宫,来到御书房内,便见穿着龙袍的高义欢大马金刀的坐在御案后,两边则站着几名胸前补着仙鹤的大员。
臣李本深拜见大王,大王万寿无疆。李本深看了一眼,便立时下拜。
起来吧!高义欢摆了摆手,直接问道:叶尔羌的王子怎么回事?
李本深忙回道:回禀大王,臣驻防玉门,护卫商道,防备蒙古人袭扰。臣于巡视过成中,发现近千瓦剌骑兵,追杀一队叶尔羌人,于是巧设埋伏,击败了瓦剌骑兵,救出了叶尔羌王子。
高义欢微微皱眉,想要催促,但还是忍了。
李本深说完,见高义欢没反应,忙接着说道:大王,据臣了解,叶尔羌王子来我大魏,是想请大王发兵救援叶尔羌。据他所言,瓦剌骑兵已经兵临莎车城下。
听了他话,书房内的魏国大员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大王,叶尔羌向我大魏进贡,是我大魏名义上的属国,瓦剌攻击叶尔羌,臣以为从名利两个方面,我大魏都该出手。李岩道。
李本深忽然又跪下,行礼道:臣在边境驻防,对西域还算有些了解,大王若是欲发兵救援,臣请命为大军前驱。
高义欢道:你可知道巴图尔珲带了多少兵马进贡叶尔羌?
李本深道:据叶尔羌王子自己说,有十万瓦剌大军,大王要救援莎车城,还须尽快动手,不然莎车可能会被瓦剌攻陷。
高义欢沉吟道:瓦剌军装备如何?莎车城中的防守如何,还有多少兵力?
李本深显然是做了准备,路上已经将情况摸清处,回禀大王,瓦剌军以骑兵为主,还有少两叶尔羌的叛军协助,装备多为弯刀弓箭。莎车城据说还有两万人防守!
高义欢继续追问,莎车城里的器械如何?装备如何?
李本深对答如流,有甲兵五千,火铳一千多支,火炮三十门,剩下的兵马以弯刀弓箭为主。
高义欢不禁多看了李本深一眼,微微颔首,不过却并未回复李本深,沉吟道:你的提议孤会考虑,你先下去休息吧。
李本深闻语有些不甘心,不过他见高义欢已经没有继续交谈的意思,便只能悻悻的行礼,然后退出书房。
这时高义欢又看着书房内的大臣,向他们了解大魏国眼下的情况。
次日清晨,高义欢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大殿上,魏国百官鱼贯而入,抱住象牙笏朝拜。
早朝进行得差不多后,高义欢扭头吩咐道:让叶尔羌王子进殿。
伊斯玛业勒进入宫城,两侧威武的甲士,手持大刀长斧等礼器,威风凛凛的站在两边,从宫门一直延伸到大殿。
不多时,伊斯玛业勒被带入大殿,站在宽大的宫殿中,感受百官还有王座上高义欢的凝视,他情不自禁的伏地下拜,并声泪俱下的向高义欢描绘了瓦剌人的暴行,以及他九死一生逃到大魏的经过。
高义欢听了通译的转述后,站起身走到伊斯玛业勒身前,一脸沉痛的将他扶起,谴责了瓦剌的行为,并表示很关切叶尔羌的局势。
伊斯玛业勒急切的表示,希望大魏能够借兵,让他提兵杀回叶尔羌,解莎车之围。
高义欢则表示,叶尔羌向大魏进贡,大魏一定会管,安抚他不要心急,在王京了解大魏的风土人情,等候魏军出兵。
西魏国今岁并没有大战的计划,可是瓦剌攻入叶尔羌,断了魏国商路,从后方威胁魏国,而作为老大哥,高义欢却不能不管。
在接见了伊斯玛业勒后,高义欢便下旨,让在漠南活动的巴布和吴三桂,组织鞑靼攻击瓦剌。
另外,高义欢又让人去安平坊将姜襄叫来,准备给他个差事。
自从吴三桂和巴布去了草原后,姜襄便孤身一人留在王京享福,不过这对于姜襄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反而让他感到郁郁寡欢。
他心里着急,便托人走了许多关系,送了不少礼,想谋个差事,最后是钱花了,事没办成,魏国的官员拿钱不干事,可以说相当的可耻。
他在王京生活并不自在,一不留神就要挨参,平安坊就剩下他,有些御史便开始琢磨起来,为了引起高义欢的注意,或者想要一战成名,他便成为目标,让他感到心惊胆战,怀疑是不是高大王要搞他。
吴三桂和巴布都被启用,他却继续坐着冷板凳,要说野心,他可以拍胸脯,自认为也是有的,而且他的野心绝对不会威胁高大王,他觉得用自己比用吴三桂要保险的多,可是高义欢就是不用,这也不怪他多想。
这日,姜襄正在院中乘凉,一队侍卫却进入他的府邸,说是高义欢要召见。
这让他心中有些惶恐,以为是有人参他贿赂官员,他来到御花园,却发现不向是要找麻烦的样子。
他询问侍卫,大王相召何事,侍卫也不知道,这时一张面孔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正是高大王的心腹大臣陈名夏。
阁老也在?姜襄忙行一礼。
陈名夏笑道:还不是为你来的。
为俺?左右无人,姜襄心里一喜,心到难道是礼物管用了,难道~~~
陈名夏拍了拍他的肩膀,侯爷的心情,本阁理解,不过此前时机一直都不成熟,所以本阁一直没将那事办下来,侯爷不会怪本阁吧。
姜襄闻语,忙正色道:俺怎么敢怪阁老,阁老放在心上,俺感激阁老还来不及了。
陈名夏点了点头,这几日本阁见有个机会,便在大王面前提起了你,给你争取了个机会,大王看本阁面子,今日召见你。等会见大王,你心里要有数。
姜襄忙郑重的点头,阁老放心,俺晓得了。
当下陈名夏将姜襄带进院子,便见高义欢负手立于亭子中,姜襄忙上前跪拜行礼,臣拜见大王。
姜卿家请起!高义欢转过身来,大笑道:卿家还记得此前孤说过要给你机会吗?这个机会现在来了!
姜襄心道果然,刚站起身来,又不嫌麻烦的跪地,大王不嫌弃臣,臣愿意为大王效死!
起来,起来!一阵爽朗的大笑,高义欢笑道:现今就有一个事,需要一员骁将出马。
姜襄刚准备起来,闻语又结实的跪了下去,急忙道:臣定不辱使命!
孤还没说啥事哩!高义欢笑道:不过姜卿这样,那救援叶尔羌的先锋就你了。
救援叶尔羌~姜襄脸上一阵愕然。
~~~~~~
王京城中,李本深在驿馆耐了几天,最后还是不得不收拾行李,正准备悻悻离开,一名官员来道驿馆,找到了他,微笑道:李将军,接旨吧!
第869章 主攻方向
王京城外,皱着眉的姜襄和兴奋的李本深,站在高义欢面前,身后只是三千多外藩骑兵。
高义欢看着两人,巴图尔珲断孤王商道,杀孤王的子民,摆明了是不将孤放在眼里。这口恶气,你们说,俺们大魏能咽得下么?
这时姜襄已经知道了他的任命,魏国动员兵力,需要时间,而他作为先锋,先大军一步救援叶尔羌,为大军出征争取时间。
姜襄只能说道:臣去料理了他!
高义欢大喜,好,孤等得就是这句话!事不宜迟,你们现在就出发,坚持到孤王率军过来,孤便给你们摆酒庆功。
当下姜襄带着三千藩兵西行,他将在玉门外汇合李本深李魁部,还有敦煌等地几部驻军,共计七千余人,然后向叶尔羌挺进。
高义欢等他们走后,回到王京,然后直接去了五军都督府,召集众将商议。
这时高义欢坐着喝茶,参军们在堂中布置着沙盘,不多时,沙盘被弄好,众将也到堂外。
大王,准备妥当了!一名参军行礼。
高义欢遂即站起身来,让大家进来吧!
这时,魏军大将鱼贯进入大堂,纷纷给高义欢行礼,高义欢摆了摆手,沉声道:都来瞧瞧!
近两年来,魏国的商队遍布西域和蒙古,最北到达贝加尔湖畔,最西过了葱岭到达撒马尔罕,他们在交易的同时,也为西魏收集了大量当地的情报。
李定国金声桓徐黑虎等人,围到沙盘前,形势一目了然。
在魏国的西北方向,瓦剌人版图急剧扩张,在瓦剌人之西,还有一个比瓦剌更加庞大的势力,便是罗刹国。
这时高义欢道:据估算,瓦剌骑兵共计十六万左右。巴图尔珲带了十万大军,攻入叶尔羌,留下六万人在漠西看家。现在孤王已经派出了两路兵马,一支由吴三桂和巴布统领,令起纠集河套蒙古,大约六千人,攻击漠西,一支由姜襄和李本深统领,共计七千人增援叶尔羌,不过这两路兵力都十分单薄,想要击败瓦剌,还需要孤王再调兵马。诸位以为这一仗,大魏该怎么打?
早在瓦剌兼并漠北蒙古,进逼河套时,魏国便开始刺探瓦剌的情报。
两个月前,瓦剌攻入叶尔羌后,商队带回了消息,高义欢就知道会有一战,便已经在做准备。
斥候和商队得到的信息,都被参军标注在巨大的沙盘上,让将领们一眼就能看清局势。
这时高义欢又补充道:孤王首先说明一点,西域和漠西道路遥远,沿途没有补给,不利于步军出征,也不利于长期征战。因此孤王只能动用选虎龙骑定西三镇马军,以及召集青海的蒙古人吐蕃人随行,而且必须迅速结束战争。
击败满清八旗后,高义欢对于瓦剌骑兵并不恐惧,时代正在转变,骑兵的身份也在发生改变。
约制魏国击败瓦剌的主要因素,是地里环境,是茫茫草原和无边无际的沙漠隔壁,以及由此造成的后勤压力。
此时以魏国的情况,负担不起粮食的运输,也没实力维护近千里的粮道。
一个民夫从关中运一百斤粮食到莎车,来回一个多月,粮食要被吃掉大半,并且他还得带水和走回来的粮食。
因此,魏国只能出动马军,自带军粮,迅速击溃瓦剌人。
金声桓闻语,看了眼沙盘,立时便道:大王,臣以为简单,巴图尔珲带着主力,攻入叶尔羌,那我们就轻骑突进,杀入漠北。届时巴图尔珲得到消息,必然退军。
堂内众人议论,瓦剌人共计十六万大军,十万在天山南麓,六万留在天山之北,魏军想要速决,攻击漠北确实是最迅速,最快捷的办法。
当下便有不少人赞同,这时李定国却道:大王,臣以为不妥,漠西蒙古并不集中,要是他们游而不战,我们便无法在短时间内,迫使巴图尔珲收兵。蒙古人难以对付,在于他们居无定所,臣看漠西版图,比关中还大,而瓦剌可能早就有所防备,如果突袭不成,能不能找到他们便是问题。臣以为救援叶尔羌,只有一次机会,还是稳妥起见,一锤定音。
高义欢微微沉吟,漠西确实太大,巴布尔珲只带走十万人,估计就是防着西魏,而蒙古部落在草原上游动,留下的六万人多半没在一起。
魏军要是知道瓦剌各个部落的位置,突然袭击,或许能够得手,但一旦瓦剌人有防备,各部落游走避战,在忙忙草原上,要找到他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