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帐篷和军粮等物资,则交给后勤队收捡。

    河西岸的营盘里,一顶顶白包一样的帐篷,一个接着一个的塌了下来,后勤队的士卒穿梭其间,将收好的帐篷粮食和大锅都装上了骡车。

    这时出了营盘的士卒,在外稍微整队,便按着局为单位,翻身上马,向西挺进。

    三千骑兵在道路上浩浩荡荡,士卒骑在马上,身体随着马匹起伏,看得刘黑子心驰神往,垂涎欲滴。

    此时刘黑子领着一众将领,还有新投过来的季国风,站在道路旁,大笑着抱拳,对高义欢一行人说道,高兄弟,一路顺风。今后再有这样的事情,记得还叫上你刘哥。

    叫你娘个批啊!高义欢翻身上了黑驹,看了眼季国风,心里不禁暗骂一句,才给刘黑子抱拳道:刘哥,后会有期了。

    说完,高义欢看着季国风,季县令,有空来汝宁坐一坐,高某定然盛情款待。

    季国风拱了拱手,刘黑子一下挡在他面前,插话道:高兄弟,天色不早了,你要回汝宁,刘哥便不留你啦。

    如同高义欢所料的一样,季国风到了徐州后,先是对马士英等人很失望,后来要求徐州官府发粮赈济跟他去徐州的百姓,被徐州知府拒绝,便一怒之下,带着百姓来到归德。

    体制之内,有体制的规矩。

    让徐州的知府拿粮食赈济成武县的百姓,可能性不大,高义欢猜中了季国风会回来,但是没猜到刘黑子动作飞快,抢在了他的前面。

    季国风领着千把难民,刚进入虞城县,刘黑子就得到了消息,悄悄跑去迎接,把难民安置在永城,季国风自然也就成了他的幕宾。

    高义欢毕竟在刘黑子的地盘上,消息不如刘黑子灵通,等刘黑子有些自得地带着季国风来见他时,事情已经是铁板钉钉,高义欢便只能默认被刘黑子截胡的事实。

    高义欢听了刘黑子的话,给他一个冷脸,便一拔马将,绝尘而去,瞬间就跟上了起伏奔驰的大队人马,同大军一起西归。

    高兄弟,好走啊!刘黑子在后挥手,看着高义欢骑马远去,不过高义欢头也没回,便直接一挥马鞭,疾驰着追逐落日而去。

    大半个月前,黄河东岸的博洛,强渡接连失败后,正欲绕道渡河,却传来了藤县失守,徐州明军撵着佟图赖北上的消息。

    博洛轻兵急进,粮草都留在了藤县,而藤县一丢,博洛便粮草尽失。

    这让博洛大惊失色,同时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北撤临清。

    一来他需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二来他原本的责任是防备徐州明军,现在没防住,他便必须要通知阿巴泰,以防清军的主力遭受明军的突然袭击。

    博洛一走,高义欢就可以撤兵,不过没有确切的消息,高义欢担心博洛并没有真正离开,大军便依旧留在了归德。

    在博洛奔到临清之后,阿巴泰得知徐州明军北上,而临清又久攻不下,清军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撤走,阿巴泰不甘心,不撤,局势又开始对清军不利。

    这时随着明军的北上,继续进攻已经不太可能,阿巴泰便尝试对临清进行招降,结果被高名衡断然拒绝。

    此时斥候报告徐州明军已经接近临清,而东昌府的山东明军也在刘泽清的率领下出城,阿巴泰便只能选择连夜撤离。

    这一撤,便更加助涨了马士英的气焰,徐州官军像打了鸡血一样,追着清军追杀,让阿巴泰本就不多的缴获,损失了大半。

    这些缴获落在明军手中,又进一步刺激了官军。

    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将,神勇无比,一路从山东追到沧州,使得阿巴泰几乎空手而回。

    这时阿巴泰急于出关,破罐子破摔,便也就忍了,不想明军吃了豹子胆,怂了半年的北直明军,也跑出来堵截。

    阿巴泰忍无可忍,像一条被堵住的疯狗一样,逮谁咬谁。

    八旗战力毕竟摆在那里,真发起狠来,堵截的明军,顿时被打得满地找牙。

    清军击败拦路的明朝总兵白广恩,围追堵截的各部明军,才一下清醒过来,热血散尽后,畏惧八旗的凶悍,不敢再追。

    再者,阿巴泰的缴获已经丢失大半,而明军也知道他急于出关,各部见无利可图,便都不愿意再战。

    周延儒见此,便驻兵通州,等清军自己出关,而他则天天给崇祯皇帝报捷,不是今天收复一县,就是又追奴二三十里,让崇祯龙颜大悦。

    然而,各部明军其实都没出战,不敢堵截阿巴泰这头疯狗,只是尾随在后,看着阿巴泰出关。

    崇祯被周延儒的揍报瞒在鼓里,以为真的重创了阿巴泰,对周延儒大肆的奖赏。

    不过仅仅数日之后,周延儒就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告发,而崇祯皇帝得知自己白高兴一场,深感被周延儒欺骗,大怒之下,将周延儒锁拿入狱,不久之后就将其处决。

    高义欢收到了清军出关的确切消息后,便决定返回汝宁,准备谋取襄阳。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周延儒的事情,崇祯皇帝对马士英揍报斩杀弼尔塔哈尔和李率泰的事情,也心曾怀疑,并让锦衣卫调查。

    锦衣卫一查,弼尔塔哈尔和李率泰确实被杀,不过据一个姓方的锦衣卫小旗所言,却并非死于明军之手,而是被流贼中一个叫高义欢的贼头越界所杀。

    这个高义欢,崇祯皇帝有些映像,一问之后,才想起是攻陷汝宁,俘虏亲藩的贼寇,这让崇祯皇帝勃然大怒,以为马士英和徐州明军与流贼勾结。

    不过皇帝虽然愤怒,心里起了疑心,但这时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的消息传来北京,崇祯便不仅没有下旨询问马士英黄得功等人关于高义欢的事情,反而给几个军头大肆封赏。

    当然,这些事情,骑马返回汝宁的高义欢却并不知情,并没有想到他居然进入了崇祯的视野。




第173章待机出征
    七月间,窝在关内大半年的清军退出关外。

    同历史上,阿巴泰携带白银二百万两,人口牲畜三十余万,安然退回沈阳不同。

    这一次清军狼狈不堪,缴获几乎全部丢弃,自己还损失战马上万匹,折了数千人马,加上两员战将。

    不过,清军已经完成战略目标,皇太极并未因此而处罚阿巴泰,让多尔衮有点失望。

    明朝一方,还未来得及为清军退出关外欢喜片刻,关内便传来一个接一个的噩耗。

    李自成称帝,关中尽陷賊手,张献忠死灰复燃,称大西王,又让明朝焦头烂额。

    这时一个新的议题,迁都,便引起了朝中动荡。

    早在河南局势糜烂时,被下狱的总督侯恂,就曾谏言,要朝廷放弃河南。

    不过这种话,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现在朝中不少大臣都意识到,须要迁都,崇祯皇帝也想迁都。

    只是迁都一事,不能皇帝自己说,得有大臣来提,而崇祯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身边连个像秦桧一样,为君解忧的奸臣都没有。

    骂名我背,你得抱我平安,给我荣华富贵才行。

    有陈新甲等人在前,大臣们谁都知道迁都之后,一旦北京失陷,提出迁都的人,肯定要被杀顶罪。

    一时间,迁都之事,阁臣没一个敢松口同意。

    有些有良知的官员,像被关在狱中的梁以樟,便提议先送太子去南京,但这又惹恼了皇帝,认为大臣们是不是商量好了,要把他留在北京,他们好去南京拥立新君。

    七月间,北京乱糟糟的一团,而高义欢已经回到汝宁。

    在回到汝宁府后,他先安排回来的士卒休整,然后便去祭拜了战死的士卒,并慰问了阵亡将士的眷属,给予抚恤。

    此后,他一面打探湖广方面的消息,一面进行准备,只等消息传来,时机成熟,他便立时出征。

    这时随着冬小麦收割,高义欢对治下征收第一次赋税,便预示高义欢终于完成,从流寇向政权的初步转化。

    有了稳定的赋税来源,说明高义欢的财政收入,开始向比较健康的方向发展,行政体系也搭建完成,而百姓能够交粮,便也就说明高义欢治下基本安宁。

    此时,三千出征山东的人马,大部分都被发往各县驻守,进行休整,替换准备出征襄阳的驻军。

    这次是去攻城拔寨,人马要多一些,汝宁城外的军营内,已经聚集了五千大军。

    清晨,高军大营内,高义欢一身盔甲,一手按刀,一手叉腰的看着士卒训练。

    六月间,高义欢收到高祖荣的提醒之后,便快马传回指令,让赵大宪备战。

    几日后,博洛一撤,他又让金声桓带着一批军官,先回汝宁去负责出征人马的训练。

    虽说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士卒战力不可能通过训练突飞猛进,但是让三千多士卒学会了骑马,却没有什么问题。

    将军,这次打襄阳,卑职觉得五千人马,还是不够啊!金声桓站在高义欢身边,他对襄阳很了解,因而提醒一句。

    襄阳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坚城,几千人马就想硬攻,确实是在做梦。

    高义欢点了点头,不过他一共只有九千多人,总得留下人马看家才行,人马是少了一些。不过我已经让赵大宪继续招募新卒,另外这次出征,我准备以豫南防御使的身份,征调南阳的人马一同前行。

    金声桓现在对顺军的体系,也有了一些了解,知道高义欢有个豫南防御使的身份,不过顺军眼下规制还不是很清晰,各部主要还是听军头的命令。

    南阳名义上归高义欢节制,事实上对方如果不听,那高义欢也没有什么办法。

    王体中佣兵两万,他会听将军的军令吗?金声桓有些担心道。

    高义欢笑了笑,却很自信的说道:他会跟本将一起走地。

    回到汝宁后,高义欢收到了一个消息,张献忠受到李自成称帝的刺激,在攻下黄州后,便自称大西王。

    他于黄州,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委派地方官吏,欲图建立政权,同李自成相抗。

    高义欢记得,李自成对张献忠十分不满,在得知张献忠称王后,曾派人对张献忠说,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

    意思就是说,老回回已经投降了,罗汝才贺一龙都被我弄死,下一个就是你张献忠了。

    高义欢已经派人去将张献忠称王的事情,上报上去,并自请南征,防备张献忠。

    这时李自成正忙着攻取关中各地,牛金星急于让李自成东征,夺取北京,他相信上面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

    王体中也是威武将军,只是比高义欢少了一个豫南防御使的头衔。

    单个高义欢的命令,王体中未必会听,但如果打着李自成的旗号,那就不同了。

    高义欢在军营待了一段时间,检查了五千人马备战的情况之后,便去查看粮草储备的情况。

    得益于去年在鹿邑等地的水利建设,加上分田政策,最后再感谢老天爷赏饭吃,今年粮食的产量还算不错。

    此时北方亩产麦子在一石左右,不过大多数田地只能产一百斤,能产二百斤就是上好的良田。

    在汝宁和鹿邑等地的田亩,除了军田免税之外,九成以上都需要纳税。

    整个汝宁,加上鹿邑陈州项城等地,鲁义方清理出来的田亩,共计七百余万亩。

    这次大概有一半的土地,赶上了冬小麦的种植,就是有三百多万亩。

    如果亩产一石的话,高义欢能收三十万石粮食,不过因为水利建设还没完成,所以大多数田亩,都不能做到一石的产量,只能收到一百斤左右。

    此时交到汝宁的夏粮,已经有十万石,各县还有尾数还未押运过来。

    鲁义方初步统计,应该能征收十五万石左右的夏粮,秋粮应该会比夏粮多一些。

    高义欢现在可以说是士马精壮,粮草充足,只等时机到来,便可立刻出征。



第174章《军器图说》了解一下
    打仗,除了精兵粮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器械精良。

    两个月前,高义欢要出征山东时,曾视察过一次兵器作坊,不过情况并没有让高义欢满意。

    七月二十八日,高义欢接到王老汉的报告,火器坊新铸的大炮已经脱模,请他过去视察火炮。

    上次视察时,陈汇廷给高义欢说,六月就能造出火炮,但实际上,火器坊造的第一批火炮,并不理想,三门中便炸了一门,炸膛的概率非常高。

    这些工匠原来是给孙传庭铸炮,本来不该出这样的事故,不过毕竟关中的工匠并没有全来,有的还来自不同的作坊,高义欢并没有将孙传庭的工匠全部挖到。

    这次是第二批火炮,高义欢估计陈汇廷是有了把握,才敢叫他去试炮,不然在他面前又炸一次,高义欢便又得打他们板子了。

    高义欢听说炮已经造好,心中还是十分高兴,毕竟这次要去攻襄阳,没有大炮可不行。

    左良玉那厮并不简单,高义欢不弄几门炮,吓吓那厮,他未必会放弃襄阳。

    清早,高义欢收拾后,没吃早饭,便来到了兵器作坊。

    这让王老汉陈汇廷,还有工坊内的工匠都高度紧张。

    高义欢回来之后,便过问过工坊的事宜,得知三门火炮炸了一门,二话不说,就把铸炮的工匠,打了三十军棍,直接负责人,也都罚银,降级。

    高义欢对于铸造的知识有限,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铸造中遇见的问题,毕竟他不是这个专业的。

    明朝火器最大的问题,就是炸膛。

    高义欢攻克这个难题的方法,非常的简单粗暴。

    就是一手银子,一手军棍。

    简而言之,就是造一批铳炮,质量过硬,那就赏。

    如果质量不过关,炸膛概率在三成以下,就吃军棍,三成以上直接砍头。

    当然这其中还有细规,有些情况,则不在此列。

    比如说,在研发新器械时,多炸,甚至全炸,便都没关系。
1...7677787980...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