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探春举起的胳膊停在了半空,打不下去了。
贾琮笑呵呵的上前,从她手里接过酸木枝条子,道:“我也劝不听你……”
见她落下泪来,就问贾琮道:“心是好的,只那处水力将作监有大用,要做火器做大炮,去和北面的鞑子打仗,南面也要用。陈然上门找你,你怎说不通,还把人赶出来?”
贾环哭的伤心:“那些球攮的又没和我说明白,开口就让我滚蛋,我只当又有人瞧我的买卖好,眼热想诓我……”
“行了,哭什么?再哭我把老爷也叫来了!”
这句话还是很有威力的,贾环登时不哭了,还是委屈十足的不看探春。
探春如今不比原先了,在宫里处理宫务,手段高深了许多。
她瞧贾琮与她擦了眼泪,先有些娇羞的看他一眼,然后用脚轻轻踢了贾环一下,沉声道:“你少和我闹性子,我原如何同你说的?如今宫里宫外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多做一点就多错一点。今日之事若让朝廷上的大臣知道了,还不弹劾咱们姊弟?到时候难为的是谁?我不用你再送嫁妆,宫里连用银子的地方都没有,都是旁人给我送银子,我都不稀得收。你安安生生在家待着,过些时日三哥哥说送你去皇家军事学院,那里才是正经的去处。”
贾琮想了想,道:“罢了,你要是觉得在家没趣味,正好独孤意他们从山东招的兵在齐鲁拉练。我派人送你过去,一起练?”
贾环闻言,登时干笑起来,结巴道:“三……殿,殿下,不……不用了吧,我在家挺好的,真的,很有趣。天天习武射箭……”
“得得得,你不愿去就算,少乱扯。那你和冯子武他们一道,去东宫禁卫营里当段日子小兵罢。你再敢叫苦,我就不饶你了。”
见贾琮脸色肃然起来,贾环哪里还敢讨价还价,且心想能和小武他们天天一道,还在宫里,必然有趣,便欢喜非常的应下了。
时日不早,贾琮便打发人送他回贾家了。
等目送贾环出宫后,探春又红了眼圈。
到底是她的胞弟,岂有不想念的?
哪怕每每想起来就恨的咬牙……
“好了,往后想了直接让人去宫门叫过来就是。”
轻轻揽住探春纤细有弹性的软腰,贾琮微笑道。
探春呼了口气,转过身看贾琮,柔声道:“三哥哥今儿不去左春坊了?”
贾琮“嗯”了声,道:“清诺身子好了许多,住了十天,外面议论也多了起来,再住下去,对他们也不好,罢了,以后白天去看罢。”
探春闻言笑道:“她必会好的!那我先回去了……”
贾琮拥着她,亲吻了片刻后,点点头道:“去罢,明儿我在八凤殿就寝。”
探春俏脸一红,眼中难掩喜色,轻轻一应,又深深望了贾琮一眼,这才离去。
……
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七百五十七章 风起
“爷来了!”
崇仁殿,东暖阁内,正靠在黄花梨雕龙纹花卉床上的茶娘子看到贾琮进来,忙要起身相迎。
贾琮摆手怪道:“天天来看,天天推让。再这样不听话,仔细我揍你屁股!”
周遭几个年轻宫女红着脸退下,气色好了太多的茶娘子抿嘴含笑望着贾琮。
“辛苦你了。”
贾琮坐在床榻边,看了眼手里还握着绣活儿的茶娘子,微笑道。
茶娘子原是江湖儿女,哪里会做甚女红。
但为了亲手给儿女做衣裳,还是学了起来。
本就善用飞针,学的还不慢。
茶娘子笑的动人,道:“这又值当什么?”
她原本就生的极为美艳,为了方便行走江湖,用易容术将自己打扮的普普通通,似寻常农家女子,并不起眼。
可这会儿在宫里自不会如此易容,露出本来容貌,清秀娇艳。
再加上颇为丰润的身子,与寻常女儿家相比,实在多了不少韵味。
见贾琮目光微热,茶娘子俏脸先是一红,随即愧然道:“爷,我还不能服侍……”
分娩罢,寻常女子也要等二月后才能同房。
她一次生三子,怕是要等到半年后才行。
贾琮失笑道:“我只是欣赏自家娘子好看,这会儿怎会想那些?”
茶娘子闻言,抿嘴笑了笑后,劝道:“爷,今儿别去左春坊了。家里那么些人,总不好一直耽搁在那。我也没想到,宫里的娘娘们都这般和善。太子妃自不必说,还有平儿姑娘、宝姑娘、探春姑娘她们,一个个都待我那样好,真真和做梦一样。外面都道宫里艰难惊险,可我还没见过这样祥和安稳的地方。我爹在时,就常说人要知足,要惜福。如今这么多的福气我和孩子们已经接不住了,不敢得寸进尺,如今清诺也好了许多,爷还是往别处多去去罢。”
贾琮笑着点点头,道:“我知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使然。
之前是因为孩子体弱,如今缓和大半过来,再一直待在那边,总会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烦。
顿了顿,茶娘子犹豫了下,又轻启朱唇,道:“爷,等孩子安稳下来了,过几日我想再去南边……”
贾琮闻言一怔,敛起笑容,问道:“做什么?什么比陪伴孩子长大更重要?太后那边不用你管的,自有我在。”
茶娘子目光愈发柔和,她轻轻摇头,笑道:“不关太后娘娘的事,是我自己……爷为我们娘儿四个做的,我都知道的。也想尽一份我的力气,江南多有绿林,北地也有刀客。我知道爷现在贵为太子,手下精兵强将无数,只是禁卫虽强,却未必熟悉绿林的事。自古侠以武犯禁,如今下面也多有帮派甚至邪教作祟。我想……”
贾琮摆摆手,将茶娘子揽入怀中,柔声道:“我知道你喜欢江湖,所以可以答应五六年或者四五年后,你出去重理江湖事。甚至还可以答应你,在宫里遥遥指挥李义、张虎他们继续做事。但是,这只是因为你喜欢,而不是让你去卖命,为咱们的儿女去争些功劳地位。你这般想,就实在辜负了我的心了……”
将手探入茶娘子怀里,握住那一手都拢不住的滑腻,顺便也挡下了她的解释,贾琮轻声笑道:“你也知道如今我贵为太子,日后还会为天子。或许做不到日月星辰唯我独尊,但让你和三个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轻而易举的,你莫要自寻烦恼。好好带孩子,宫里虽有乳娘,可到底是亲娘的母乳更适合自己的孩子。你多喂养一年,总要将他们养的壮壮实实的,你才能放下心去为我镇压江湖,是不是?”
贾琮知道,茶娘子终究还是担心给他带来非议和麻烦,才想早早出宫。
她出宫后,在孩子长大成年前,也没谁会为难孩子。
但贾琮又怎会让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有家不能回,漂泊江湖?
看贾琮毫无商议之意,茶娘子心里既无奈,也暖融融的。
眸光如柔水般望着贾琮,这样的男人,莫说是至尊至贵的太子,就是一乞丐,她也愿意跟着,相濡以沫,生死相随。
……
又过旬月之后,待孙老嬷嬷和太医院所有太医全都清减了二十斤后,净室内三小儿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了。
两个男孩儿本就平稳,如今愈发白白胖胖。
小清诺瘦些,但哭声也不再似断断续续的猫儿叫一般,让人心颤担忧,有力了许多。
不过三个孩子仍住在净室内,新生儿的抵抗力弱些,如今入了秋,气温变幻不定,容易染上风寒。
净室内一天十二个时辰温度变化都不大,常保持清洁,细菌也少些。
其实净室就相当于后世的保温箱,和母体相似,是新生儿最好的生长环境。
之所以绝大多数婴孩不住其中,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太贵了……
住上三四个月,就要百万花费,远非寻常百姓能承担得起。
好在,这等事对天家而言,不是问题。
“若非这间屋子,还真真不好说哩!纵是老奴有天大的能为,也未必顶用。小郡主好大的福运!”
净室内,苗条了好多的孙老嬷嬷面带笑容,表功道。
如今大乾朝野上下都知道贾琮爱女如命,为了这个女儿,连续十来日住在左春坊,还亲自起了乳名。
所以孙嬷嬷知道该怎样巴结讨好。
贾琮确也比寻常笑的深了些,道:“辛苦嬷嬷了……”一手手指勾着闺女的小手,随口道:“嬷嬷家里人,孤抽了功夫也了解了下。大都是不成器的……”
孙老嬷嬷正想着得个彩头,虽不图什么赏赐,能得一句赞也成啊!谁曾想,转眼就落了个没脸。
一旁正和姊妹们逗大宝、小宝笑的黛玉闻言回过头,嗔了眼。
贾琮侧眸看着她,呵呵一笑,继续道:“不过嬷嬷有个孙子倒是机灵,虽读不好书,却算得一笔好帐。回头嬷嬷让他进内务府,考个笔帖式,随邱三一道办差事罢。”
孙老嬷嬷闻言,一双老眼差点没突出来,连忙跪下磕头谢恩道:“千岁爷厚恩哪,奴婢粉身碎骨不能报答!”
随着内阁辣手整治吏治,如今早和先前不同了。
早先花点银子,就能买一个官衔儿,再使银子寻寻关系,说不得还能捞个实缺儿。
如今再没这等好事,且原先花钱买官的人,虚名倒也罢,花钱买掌印官的人,不仅官儿没了,连人都进去了。
使得官位越发贵重。
虽然贾琮许下的不过一笔帖式,可内务府笔帖式也是有门槛儿的,起码秀才出身。
然而大乾秀才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进得了内务府这等一等一的“国企”?
又是太子钦点进去的,只要好好办差,早早晚晚要升上去。
这些门道,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的孙老嬷嬷门清儿,所以愈发感激。
贾琮摆摆手,让她退去后,见连宝钗都在那悄悄的比划着大宝小宝的小脚丫,看样子是准备做鞋,不由笑了起来。
武王太将起名当回事了,至今还在和钦天监及礼部官员探讨,往往昨夜快要定下来了,第二天又觉得不妥。
一来二去至今还未有个正经的名字。
倒是小角儿厉害,带着方方元元天天过来瞧,直接喊大宝小宝,居然还喊开了……
“再过些日子让大宝小宝搬出去,两个胖小子也好意思跟着妹妹蹭吃蹭喝,过二年就准备小马驹儿……”
贾琮话没说完,就引起了公愤来。
“啊……”
一阵嫌弃的声讨声响起,惹的大宝小宝俩小子无声的咧嘴笑了起来,愈发萌得一众女孩子心都化了。
大宝小宝的亲娘茶娘子也出了月子,此刻反倒站在后面,面带柔和笑意的看着一众姑娘围着她的一双儿子。
感觉贾琮看来,她也望了过来,二人对视一笑。
茶娘子打心里感激这些心地善良的女孩子们,她并非没有见识的内宅妇人,见多了富人后宅的勾心斗角。
江南八大盐商家里,哪家后院不比江湖还险恶?
若在那样的家里,茶娘子根本不可能敢让其她女人接触孩子。
保不齐一个不留神,孩子就没了……
然而她却没想到,这宫里的女孩子们,一个个竟这般善良。
尽管听说,下个月宫廷选秀会进来许多人,还有前任宰相的女儿……
不过有宝姑娘、三姑娘她们几个镇着,还有叶姑娘,必不会出岔子的。
这里真的是家了……
“主子,万岁爷派人招主子过去,有急事……”
忽地,净室外王春急急过来通秉道。
众人闻言齐齐看过来,贾琮摆手道:“没事,想来是北面的战事爆发了。你们继续在这顽罢,我先过去。晚上再一起吃饭……”
宝钗气笑道:“吃饭值当什么,爷快去罢!果真不当紧?”
贾琮轻笑了声,道:“如今不比当年了,北面草原困扰了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危局,再不复存在。这一战之后,北面万里草原,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中原百姓提供马匹还有牛羊肉和牛皮羊毛。好了,都安心罢。我早去早回……”
说罢,贾琮出了净室,将身上的白大褂脱去后,带着王春出了左春坊,往大明宫行去。
……
ps:正文大概就在这两天结束,然后后面会写一些生活流的后记,应该会写不少,不喜欢生活流的书友过两天就可以完结了。也是没办法,好多书友在本章说里觉得水,但是这些书友还一直订阅着,我的书友应该是起点最好的一波了。其实按起点作品的一般规律来说,一本精品书可以一直写下去,一直水到二十四小时追定降低到一千左右,再完本才是最划算。大部分书到后期都在掉均订,咱们这书,上架时八九百订,现在追定都还有四千左右,一天一更新增都破万,均订每天都在涨,一直写下去再来两个推荐估计能往万订上冲一波,因为一些均订过万的书都没咱们追定高。好多作者朋友劝我往五百万字上写,现在完本太可惜了,但我觉得现在还订着的好多书友都是凭惯性和情分在订阅,情分耗尽了那才真完蛋了。我对战争争霸这块积累也不够,我不想让书友失望,再往下写有点骗订阅了,对他们也不公平。所以这几章把大框架勾勒一下,就可以完本了。当然,喜欢生活流的,还可以继续看后记。
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七百五十八章 天家宗训
“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三大漠北蒙古汗帐,聚集控弦之士二十万南下。”
“阿尔楚博罗特、格埒森扎、巴布三人合谋,背后还有厄罗斯罗刹鬼的支持,火炮和火器皆有。”
“阿尔楚博罗特派使者给出休战条件:金银一百万两,粮食八十万石,并开放大同府、延绥镇、太原镇等六镇,准许三帐汗国进驻。”
“割让蓟州镇以北,辽东镇于罗刹国……”
“另外,格埒森扎说,怀宁公主薨了,让朝廷再送一公主去扎萨克图……”
大明宫含元殿内,新任兵部尚书叶楚面色阴沉的像武王并李道林、屠尤、刘智并内阁诸大臣宣读着自北面送回来的公文。
贾琮进来时,正好听了最后这几句,在一片暴怒中,他却气急反笑道:“格埒森扎脑仁子坏掉了,谁给他们的勇气提出这等条件?”
李道林沉声道:“戍守北部边境的九边军镇突然裁撤,再加上一些传过去的流言蜚语,让喀尔喀蒙古以为大乾国事衰颓,中原病弱。自古以来,每当中原发生大变,北部草原必有狼子野心之贼南下,烧杀抢掠,倾覆河山。再加上今年漠北草原大汉,半年无雨,河流枯竭,牛羊饿旱而死无数,损失惨重。所以,阿尔楚博罗特之流便勾结罗刹鬼,南下侵犯。”
郑国公屠尤也眉头紧皱,缓缓道:“殿下,据说漠北蒙古和罗刹鬼勾结,他们也有火炮和火器……”
赵青山等内阁阁臣闻言,纷纷面色凝重看向贾琮。
裁撤九边,是贾琮一力主张的。
凭借的,就是火器之威,可以藐视草原的弯刀骏马和弓箭。
但是现在……
如果如北面传回的消息果真,那情形就太过不妙了。
极有可能,有社稷倾覆之忧。
然而贾琮面上却不见多少忧色,还带着一抹笑意,淡淡道:“这等鬼话根本不必放在心上,莫说罗刹鬼距离他们内陆腹地万里之遥,他们自身都没多少火器,就算能支援一部分,对喀尔喀蒙古来说,反倒是累赘。
火器之长处,除了锐利无匹外,最优者,便是无需经过长久训练。能够长期训练当然也好,但纵然是农夫,教他三五日,给他一把火器,他也能站在那开火。子药的威力,不会因为他是新手而减弱。排枪毙敌下,也无需他有多好的射术。但一名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经过二三年的训练。”
“且纵然喀尔喀蒙古得到了火器,但在马上射箭和在马上开火器是完全两码事。他们可以凭借精湛的骑术和射术杀伤对手,但想在马上用火器骑射,那几乎没有可能。对于喀尔喀蒙古来说,火器是弊,而不是利。”
“最重要的是,打火器之战,关键在于后勤补给。罗刹鬼能给他们一部分火器,但绝不可能再给他们送补给。敌人用多少就少多少,我们却是源源不断的送去。”
“二十万大军南下,大军踪迹根本无法遮掩。虽然草原茫茫,好似处处皆可行军。但实则,能够行军的路线其实就那么几处,必是有河水之路。”
“如此,我等还能以逸待劳,多挖战壕壕沟!”
“若是对面来的是二十万装备精锐的罗刹鬼子,这一战将会很难打。可是来的是一群终究以弓箭弯刀为兵刃的骑兵,对于火器营来说,骑兵就和活靶子差不多!只要后勤跟得上,有多少都有来无回!”
“父皇,儿臣想去前线……”
“不可!!”
贾琮正说的起兴,结果话没说完,就被内阁一众阁臣齐齐喝断。
开什么顽笑?!
武王也眼神莫名不无责备的看着贾琮,道:“太子为国本,焉能轻动?”
又问李道林等人:“你们以为如何?”
李道林肃重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来,又看了贾琮一眼后,摇头道:“殿下奇才天赋,目光深远,气魄之远大,根本不是少年人该有。最难得的是,殿下能断定局势,还能坚信不疑,这一点八成以上的老将都做不到。皇上,臣无话可说。”
刘智也点点头,啧啧叹道:“臣等当年是在草原上滚怕惯了的,吃了多少苦头,摔了多少跟头,才知道水纹地理,知道那条哈拉哈河。殿下连这也知道?”
贾琮摇头道:“这些多读点书也就知道了……”说着,又同满面凝重,似觉得不大靠谱的赵青山道:“太傅不用担心,蒙古人出征,和咱们不同。他们不备粮草,而是专门使奴隶邀赶羊群,随大军出征,以牛羊肉为军粮,这些牛羊群是断不能离水太远的。再加上今年草原大旱,许多小河流干枯,所以对方大军的路线,基本上就能确定。阿尔楚博罗特他们只看到咱们裁撤了九边,又听信一些败类说大乾内乱,所以才起了狼子野心。却正好给咱们机会,永除后患!”
赵青山闻言,虽一颗苍迈坚韧的心忍不住沸腾,但到底老成的多,他缓缓道:“殿下,若果真能不设九边,只以两镇兵马就能击溃三大汗帐,那何止是朝廷之幸,更是中原亿万黎庶之幸,亦是社稷之幸。自商周之时,中原便受犬戎之祸。绵延数千载,几度祖宗坟寝被禽兽铁蹄践踏。千百年来,始皇帝修长城,历代皇朝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来抵御边寇。若果真能永除后患,只每年省下的九边军费,就能减轻多少百姓的负担。只是……大意不得啊。一旦二十万蒙古铁骑冲破九边防线,杀入关内,社稷危矣!”
林清河忍了又忍,见赵青山都开口了,终于还是忍不住,道:“皇上,殿下,如今国朝多事,齐鲁大旱,长江水患虽去,但河道两岸到底还是淹没了不少地方,再加上九边大军南下,一路上造出了不知多少祸事,西南又准备灭国之战……若是北面果真能一战而定,那倒也罢。一旦战事迁延,陷入僵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臣之意,是不是先稳住阿尔楚博罗特他们?区区一百万两银子,先舍给他便是。一旦打起来,军费也不止此数,这还不算一旦被他们突入关内造成的损失。至于粮食,给不了太多,少给一些,总能商讨一番,至于下嫁公主,国朝本有前例,以宗室公主安抚蒙古诸王……”
林清河话没说完,赵青山都忍不住干咳了两声,打断了他的话。
赵青山心中纳罕,这林棉花今日中邪了不成,连脸色都不会看了?
天子和太子二人的脸都快成青的了,还在那胡言乱语。
林清河深吸一口气,拱手道:“陛下,殿下,臣知道,说出这番话,臣会落个什么下场。纵然天家不罪我,天下人必罪我,春秋青史必罪我!可是,臣依旧要说!一旦北面战事稍有失利,朝廷将面临满盘皆输的不利局势。二十万控弦铁骑,一旦破关……”
没等林清河说完,贾琮淡淡呼出口气来,道:“这就是军政分离的必要性,林大人一腔忠心,不惜背负千古骂名,本是好的,只是好心却办了差事。所以,孤素来以后,不擅长的事,就不要随便开口,免得贻笑大方。”
在武王震怒之前,贾琮先用刻薄直率的话将林清河一张脸臊的抬不起来,却也明白,若是让脸色如锅底的武王开口,他多半难保全己身。
但是……
难道他果真错了?
可是,治国不是顽笑啊!
几千年来都无法一蹴而就解决的难题,就凭那劳什子火器就能解决?
林清河打心底里不信。
虽未说出口,但林清河认为天子太过宠溺太子,以至于将国家大事都当成了儿戏。
这如何能行?
若是他遭殃落难,能换回太子的清醒,林清河认了。
虽他生性温和,是出了名的儒雅君子。
但人生一世,总要热血一回,敢为天下先……
这一刻,林清河似乎一下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蒙学时读书的那个小小学堂里。
听他的蒙师一笔一划的教他手写“忠孝节义”四个大字
“林大人,你且记住……”
正当林清河心中既苦痛折磨,又为自己的高尚感到悲壮,犹豫着是不是再犯言直谏时,就听贾琮点了他的名,他抬头看去,见贾琮身形傲然而立,恍若劲松宝剑,面色肃然,眼眸凌厉,站于武王御座下,直视着他,一字一句道:“民族,要有民族的骨气和血性!天家,更要有天家的尊严!自今日起,由父皇始,至后世历代儿孙国主,都要从血脉中牢记一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