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探春没好气道:你虽不是嫡亲的哥哥,也是正经的堂兄血亲,都是自家兄妹,又有什么不合适的?
贾琮一想也是,探春都爽利果决,自己又何必矫情?
再说,不过是九岁十岁的丫头,虽思想早熟些,和小大人般,可到底还是孩子,因此不再推诿,站在探春身旁,大大方方握住她执笔的手,一笔一划的写下了十个大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有血缘亲情在,所以鼻尖的幽香及手中的腻滑,都未在贾琮心中勾起涟漪。
倒是之前大方爽气的探春,被贾琮沉稳的手握着手,耳边聆听着平静的呼吸,俏脸微霞。
只是看着那十个古拙天然的大字自她手中书写而出,探春的心思又全都集中在书法上,激动道:三哥哥再带我一遍!
贾琮也不多言,继续握着探春的手,连续书写了三张大纸。
等百十字写罢,他松开手,正准备让探春自己琢磨琢磨落笔,忽然觉得书房气氛有些不对,转头看去,就见门口处站着三人,宝玉黛玉和贾环,三人面色古怪的看着他和探春
贾琮心中并无愧事,奇道:怎么了?
宝玉黛玉贾环三人一起眨了眨眼睛,看着贾琮。
无声回道:你问我们怎么了?
探春也回过神来,落落大方笑道:我让三哥哥带我一带笔锋,你们瞧什么?
还有林姐姐,你从哪儿寻来的这身衣裳?
云丫头昨儿下午才走,你又这样穿。
昨天史湘云和贾宝玉闹腾了一场后,正巧下午史家派了婆子来接人。
要是往常贾母多半会再留她住段日子,昨天却没怎么挽留,放她回去了。
贾琮倒还不知。
此刻,林黛玉穿了着士子服,也戴着璞巾。
风流娇俏,眉眼可人。
听探春这般一说,黛玉傲娇的一扬雪腻一样的下巴尖儿,道:关云儿什么事,我自幼便这样穿!
林黛玉父母膝下无子,对其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所以幼时的确央其母贾氏为她准备过小儒衫。
不过与湘云着男装的飒爽英姿不同,黛玉穿这身,却愈发显得娇俏动人。
一双水雾冬泉般的眉眼,总是有情
宝玉一双眼睛,几乎离不得她
贾探春见之好笑,道:二哥哥,你林妹妹在这,你还能读进书?仔细老爷知道了,你的好多着呢!
贾宝玉闻言,高兴道:老爷再不会因为这件事教训我,这是老太太的主意!
贾琮探春都明白,必是贾母以为贾宝玉下月就要去国子监读书,委屈他了,才想着去前尽量顺着他的心意。
然而贾宝玉再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来通秉声:
宝二爷,琮三爷,老爷喊你们去书房。
听到这声音,宝玉脸上的血色一瞬间抽干,煞白煞白的,笑脸也成了惊吓之脸。
贾琮见他唬成这样,好笑道:你怕什么?你和林妹妹才从老太太那边过来,老爷都不知道,必是其他事。
果真?
额头汗都吓出来了,贾宝玉听闻此言,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急问道。
贾琮见他不信,挑门帘探出头,对外面传话的婆子问道:嬷嬷可知老爷传我们过去何事?可要带书本笔墨?
那婆妇笑道:并不用,就在老爷书房,哪里还用带笔墨书本?听说是来了外客,要三爷和二爷一起去见客。
贾琮笑着谢过后,回身对贾宝玉道:听到了吧?
贾宝玉正拿帕子擦满头大汗,连连点头。
又见探春不厚道的大笑,羞恼的白了眼,然后叮嘱林黛玉道:林妹妹先在这和三妹妹说话,我去去就来。
犹不放心又嘱咐道:可千万别走了,不然今日一字也读不下去了。
林黛玉不耐烦道:就你事多,也不怕人笑了去我知道了,你快去吧,仔细老爷等久了又该恼你!
宝玉这才不啰嗦了,忙和贾琮一起往外书房走去。
从贾府西边角门进来,初见便是西侧的贾政外书房。
寻常来客,贾政都在此招待。
一应清客相公,也俱在此处。
梦坡斋则是内宅书房,寻常外男自不可入内。
等贾琮与贾宝玉一起过来,就见五六个小厮侍立在书房外的廊下。
见他二人到来,一起躬身请安。
里面听到动静,书房门被打开,门客程日兴笑着出来,请两人入内。
书房内燃着熏笼,檀香袅袅。
又有书墨香气怡人。
堂上各处布置着名人字画和古董,于文雅气中透着奢华。
哪一副字画,都比金银贵重十倍。
堂上贾政居于上座,满面含笑,丝毫看不出昨日暴怒后气病于床榻。
看起来,心情十分愉悦。
堂下两排楠木交椅上,北面坐着四位年轻人。
两位年长些的,看起来有二十上下。
两个年幼些的,和贾琮宝玉年纪相仿。
皆着儒衫。
南面则坐着贾政的数位清客。
此刻见贾琮与贾宝玉前来,四位客人皆起身。
待两人与贾政见过礼后,就见其中一年长些的儒生上前,对贾琮躬身礼道:宋华奉祖命而来,见过小师叔。
上面贾政介绍道:琮儿,这是你先生司空大人的长子长孙,表字子厚,今日特来见你。
贾琮闻言点点头,对宋华道:子厚无需多礼,先生和师娘可好?
宋华一行人见贾琮这么点年纪,就面色沉稳,举止得当,言谈周全,心中暗自点头。
宋华起身道:祖父祖母大人皆安,只是牵挂小师叔。
说着,目光落在贾琮额前包扎着的白纱上。
贾政等人见之,面色隐隐不自在。
贾琮却歉意道:因琮行为不谨,摔倒受伤,就劳师父师娘挂念,实在罪过。
子厚归去时,还请转告师父师娘,待琮伤愈后,再登门拜见请罪。
宋华应下后,贾琮再介绍贾宝玉与他相识,又是一番繁琐礼仪
因为有长辈在场,哪个都不好失礼。
等介绍完宝玉后,宋华又对贾琮介绍他身边人,道:师叔,此为我同年好友赵宁赵玉华,其祖父是当朝礼部右侍郎。
这是赵兄幼弟赵彦飞,将与师叔一起入读国子监。
这位则是我舅家子弟吴凡,亦要于今岁入读国子监。
因念及他们要与小师叔一起入学,日后必为同窗,所以先带来一见,到时候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若非国子监今日没休沐,不然子奋兄也会前来。
张元张子奋如今是国子监内舍监生,文章功底极为扎实,小师叔去后,若有疑难,可寻其解惑。
贾琮闻言,微笑道:难为你想的这般周到,多谢了。
贾政也赞道:松禅公有此佳孙,令人艳羡。子厚有龙驹凤雏之姿,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这话让宋华红了脸,忙躬身道:世翁着实谬赞了,学生微末之姿,岂敢称赞?倒是小师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入牖民先生法眼,又因一笔妙书,名动京华。
如今不知多少同年好友,托晚生求得小师叔墨宝一见。
一旁处,赵宁赵彦飞兄弟并吴凡三人,也一直都暗中打量着一夜扬名神京城的贾琮。
相比于赵宁赵彦飞兄弟的稳重,十来岁的吴凡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转,似想要将贾琮看出花儿来
:一起向2018问一声:新年,你好!
第七十四章 登门
盖因初次见面,大家不会交浅言深。
又有长辈在,所以相互介绍一番后,又大概讲说了国子监情形,宋华赵宁等人就一起离去。
贾琮和贾宝玉代贾政送完客,又和宋华约定好月底去尚书府拜见,两人折回外书房。
看得出,贾宝玉已经腻味透了。
回程上,贾琮劝道:宝玉,因为初次见面,老爷也在,所以子厚玉华他们才会一板一眼的遵守礼数而行。
待下回见面,想来必不会如此。
你面上还是不要带上不耐烦好,不然一会儿老爷见了着恼。
贾宝玉忙摸了摸脸,小心道:这么明显?
贾琮笑道:人之常情,你没见子厚的表弟最后差点坐不住了,扭来扭去。想来在家也是个追求恣意舒服的主儿
贾宝玉闻言,讪讪笑道:我倒不是贪图享受,只是实不耐那些繁琐刻板的礼数。
贾琮道:只是场面上的规矩,等去国子监熟了后,你瞧好吧,光那个叫吴凡的就能闹翻天。
贾宝玉好笑道:我也发现,那双眼睛总是不老实到处乱看。他那哥哥也是瞧他实在坐不住了,猴屁股一样,才不得不赶紧告辞。
贾琮想了想又道:宝玉,其实我也觉得,好些人劝你多与为官做宰的交流,并不正确。
贾宝玉虽自我,却并不是傻子,狐疑的看着贾琮。
在他眼里,贾琮和国贼禄蠹之流没甚区别。
贾琮却好似不知贾宝玉的眼神,继续道:我以为,与人交往,没必要太过功利。
况且,这世上为官做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我更崇尚,交百种人,知百样事。
不管是为官做宰的,还是唱戏说书的,只要是可交之人,皆可交。
如此才不会坐井观天,以为天下之大只在眼前。
也可观尽世间百态,不会成为自高自大贻笑大方之人。
你去国子监读书,不妨抱着这样的心态,而不是为了名利功禄,如此就不会从心底里厌恶抗拒了。
贾宝玉听闻至此,方知贾琮好意,感激道:谢谢你的好心,我明白了
贾琮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是我兄弟,老爷太太又有大恩于我,何必说个谢字?
贾宝玉还待再说什么,却看见前面外书房廊下,贾政正站在那里看着。
便忙与贾琮急走上前。
贾政的脸色并非以往那般严峻,反倒有些欣慰。
不过他并未开口,倒是他身旁的清客单聘仁笑道:两位世兄倒是亲近,不知在说什么趣事?
贾宝玉在贾政面前到底拘谨许多,贾琮便道:我与宝玉在说国子监之事,国子监有天下各省的举监和贡监,都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想来天下各省的人也各不相同。
除却学业外,我们也当多交值得交往之友人,学习知晓天下事。
此言一出,五六名清客好话登时不要钱般的洒出
然而知子莫若父,贾政却冷笑一声,道:琮儿能有这样的见识,自是不凡。可这小畜生要是能听进人劝,先前那些打也白挨了!
见宝玉登时成了霜打的茄子,垂头站在那,贾琮不知该说什么。
贾宝玉养成这样内里懦弱的性子,除了贾母王夫人的溺爱外,其实贾政过于严苛的对待,也不是没有责任。
有时适当的鼓励,对成长更有利些。
只是这些话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贾琮来说
倒是一旁程日兴詹光单聘仁卜固修等清客相公们纷纷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
贾政也不愿在贾宝玉去国子监前教训的狠了,不再理他,而是对贾琮道:琮儿再来写一副字,先前那些字都被松禅公他们要去了。
昨日还未细看,今朝需好生揣摩一二,呵呵呵。
贾琮应道:是。
五日后,正月二十七。
贾母生辰当日发生的巨大变故继而引起的种种喧嚣和震荡,在时间的流逝下,又归复了平静。
贾府也重新回复了往日的安乐受用,富贵奢靡。
前两日贾母突然请了回东道,宴请大房二房夫妇一起看了出《三娘教子的戏后,卧病在床的大房夫妇,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又成了往常那般谦和礼让兄友弟恭的模范兄弟。
邢夫人,也再度开始每日往荣庆堂里晨昏定省立规矩。
一入侯门深似海,内中的弯弯绕绕何其复杂
好在贾琮如今不用去给大房日日请安,也还没资格去荣庆堂日日请安,倒也避开了绝大多数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