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这两个不说,但是眼镜也未大规模推广,那就有些想不清楚了,可能是方书安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吧。
但是,因为玻璃工艺的成熟,伴随着各种容器的吹制,高纯度低杂质的玻璃杯,已经不再是稀罕东西,成品率很高。
就是这般,方书安依旧没有将其投放在市场。
如此做法,合作伙伴们都想不清楚为什么。
现在好了,方书安终于要自己拿出玻璃杯进行推广。
“玻璃杯是有特殊的原因在其中,你们知道的,玻璃的造价很低,低到不敢想象,以前是杂色重,并且吹制要求很高。现在已经有成熟的吹制工人,并且杂色问题也比原来改善很多。那么,问题来了。价钱降下来之后,我们要卖多少才合适”
是啊,卖多少才合适
玻璃杯和羊毛布等东西不同,那些开始投入很大,需要适当的高价来收回成本。
而玻璃杯不同,他几乎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的一个产物,可以说前期成本很少。
注定将来会是一个比肩瓷器的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可以按照瓷砖的套路,先将价格定的高些,随后慢慢降价。”张田余说着自己的观点。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别忘了,就算是当初瓷砖卖的高价,那也只是相对生产成本来说。比起单价,并不算什么,你来看看玻璃杯的价格呢”
方书安说着,十分正式的看着张田余。
不用他说,张田余自然知道杯子的价格。
现在一盏茶盏,都要几两银子,名家的茶盏,只怕要几十两到上百两有都可能。
水晶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将整块水晶掏空,价格更是高到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一般的琉璃杯,因为杂质和做工的原因,想要买到高价格,并不容易。
而他们新面世的玻璃杯,外观比的上水晶杯,甚至能做到更加精美。
比如说新试制出来的夜光杯,就是在吹制的过程中,将其放入数十个切面的模具当中,从而吹制出具有数十切面的杯子。
当在光线的反射之下,熠熠生辉的时候,比一般的杯子要好看太多太多。
装满葡萄佳酿,在光线的反复折射之下,散发出令人窒息的美感。
“你也看出来了,造价不过几十文甚至十几文的一个杯子,却要卖到几百两乃至上千两,你说,这样的暴利,你敢赚么”
方书安说着。
张田余很想说敢,在商人的眼里,自然是利润越大就越好。
但是,方书安说的对,真要看具体情况。
十几文的东西,卖上个十几两,再控制好渠道等等,还能说的过去。
一旦开始生产,产量等消息难免会传出去。
到时候,让使用者意识到当中的问题,那对方氏以及背后商家的声誉来说,绝对是个大问题。
利润虽然很高,但是面对要影响到各大商户的诚信问题之后,便再也不是那么诱人了。
“所以,咱们到底要怎么干”向来十分有主意的张田余,这次也有些吃不准。
“先将消息放出去吧,最后还需要借助外人的手段,将杯子的价格压下来,最后到达合理的区间,再行定价。”方书安将思考一段时间的方法说了出来。
如果他们现在还是光脚的商家,那当然是大赚特赚,想怎么赚就怎么定价。
但是那样一来,价格在产量的冲击下会很快成断崖式下跌,到时候,对于老顾客来说是致命打击。
对于品牌的名声也是巨大的损失。
将黑锅甩给国外商人,就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出现国外商人砸盘,将上百两的水晶杯砸到几十两的区间。
随后,张田余以及林月华等人商队跟进,把价格杀到十几两,那时候就是大量出货的时机。
并且,可以采用差异化竞争,制定出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来应对不同的受众。
当然,瓷器或许多少受到一点影响,不过他们肯定不会傻到要和瓷器大价格战的地步。
都是华夏的外贸产品,当然要联起手来,去全世界赚钱。
372 认筹比例
明白了方书安的策略,张田余也知道该如何安排。
既然玻璃制品终于能上市,也算是再打开一条商途。
或许,所有人都会为玻璃制品的出产感到高兴,不过也有人例外,比如说刚收到两套杯子的王一嘴。
只是,谁会在意一个掌柜的想法呢,眼下,有更要紧的事情等着方书安为首的商业联盟。
因为,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地点并未有惯常的选择在张天宇家里,也没有选择林家新建的会馆,而是在学院的会议室。
他们还从来没有在此地进行过会议,多少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咱们是关于玻璃的售卖策略么”张田余来的最早,他有些纳闷,昨日才见面,今日又有什么大事
林月华来的也不慢,以前她还会出门,自从方书安不出门以后,她也不出远门,买卖上的事情,平时也不需要她出面。
细枝末节的事情,交给掌柜以及大掌柜们就是,通过方书安提供的新法子培训出来的帐房,已经能将账目理顺得既准确又快速。
随着后续人到来,越发发现事情不简单,因为很多平时不参会的小人物,今日也都来了。
甚至于,就算是入股的户部,也来了个广盈库的管事。
广盈库管事的官职不算低,怎么说也是从五品。
放在平时,也算是个大官,但是在学院,尤其是见到参会众人以后,他也低调的找个地方呆着,没有大张旗鼓。
长公主家主事的儿子,熊家大姐,还有一些达官显宦的公子小姐,俨然就是一次名流聚会。
五品官看似不小,但是在众人面前还真不够看。
会议尚未开始,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喧哗,都在猜测着是什么事情。
等到方书安从外边进来,人们齐齐站起来。
虽然他的职位不高,年龄也不大,但是这两年,积累的声望实在是厉害。
哪怕是广盈库管事,在方书安面前也是平辈论交,从不会因为自己暂时官职高,而有所怠慢。
当中或许有一些方从哲的因素在内,但并非是全部。
“诸位,今日请大家来,是有重要的事情与各位商议。”
重要的事情
他们昨日已经通过气,知道要上玻璃杯,但是也也犯不上再开一次会议,而且,几乎是最全面的会议。
“众位时间都很宝贵,小子我就长话短说,近日来,是要将一些计划一段时间事情说清楚。
来的都是咱们常年合作或者参与到产业当中的商户,并且都是大浪淘沙流下的,两年以来,对方小子的事业多有支持,如今总算是小有成果。”
见他说的客气,下边便议论了。
“哪的话,我们感谢您还来不及,您的买卖可都是独一份,别人想来都进不来。”
“是啊,我们是祖上积德,才有今日的收获。”
“方公子千万不要客气。”
人们用词有所差别,但都是同一个意思,表示对他的感谢。
见他们说个不停,方书安笑笑,轻轻用手向下压压。“好了,众位的意思,小子清楚,不管怎么说,事情是个双方受益之事,小子的想法得以实现,各位也得到回报。现在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
说到问题,人们纷纷支起耳朵,准备迎接看看有什么大问题。
方书安的发展历史上,确实遇到过几次不解,比如说他刚开始在草原收购羊毛的时候。
了解国家大事的人,都以为他要帮着安抚草原诸部,而那些胆小的,都在中途选择退出或者观望,最后只有几个人坚持下来。
毫无疑问,坚持下来的人,最后都成为合作伙伴里边最为坚定的那群人。
所以说,当方书安说是新的问题时候,人们还以为,又是和收购羊毛类似的事情。
这次,可不能耽误,上次羊毛占用资金的时间不可谓不短,但是最后的收益也是高的可怕。
可以说是方书安做的最为成功的一次,毕竟是大规模消耗的日用品,单价虽然不高,奈何出货量大,非是瓷砖之类能够相比。
“是有和羊毛一类的大宗需求么公子你尽管说,我们家挨着学院不远,还有三千亩土地,随时能拿过来使用。”
“我家也有五千亩土地可用,虽然离得远点,但是交通方便。”
比起京郊的土地,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勋贵们,毕竟他们家族绵延时间长,才有可能抱住京郊的土地,若是新崛起的势力,根本没有染指的机会。
方书安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拿出诚意,很是感动,但,今日的议题并非如此。
“各位的好意,小子心领了,若是他日需要扩大规模、占用土地,小子自然会找各位。眼下么,还真不是土地的困难,也不是大宗商品需要银子或者其他资源的事情。”
不是土地,也不是需要银子,那还有几件事情能难倒方书安
毕竟他是能够通天的存在,现场所到之人能达到的效果,他方书安同样能办到。
甚至于是比他们更加好使,好歹方小子也是能直达天听之人,应当不是权力的问题。
那么,还有什么呢
能阻拦方小子的无非是金钱和权力,两个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不算是大问题。
“好了,诸位也就别猜了,咱们今日是要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将学院的产出成立一个产业联盟。各位都能选择加入,当然,股份已经大体拟定好,需要认筹。”
原来是要将学院产出的东西组成产业,扣除学院发展和消耗的部分,进行分配。
而如何分配股份,自然是一个需要谈判的话题,难怪方书安说是一个重要事情。
那将直接决定各家以后的收益,当然能算得上大事。
“等下会发到各位手上一份认购手册,里边是初拟的股份构成,理论上也就是各家认筹的最高比例。当然,如果有人不想占据那么多,也可从对方手中收购,这些都是允许存在。”
认筹比例
人们听着有些陌生,但是看到手里的文件后,便明白是何意。
373 方先生,出事了!
大体上是按照各家现在的比例以及贡献进行了重新排布,基本上算是公平。
而且,认筹并非免费!需要出资得到相应的比例。
按照全部算下来,几乎相当于缴纳两百万两白银!
“当然了,里边有些会换算成技术股份或者其他,若是有想法,可以提出。”方书安说着。
他话音刚落,还这还有人举手示意。
“书安,这第二大股东是学院,第三大是你,那么第一是谁呢”
手册上写明第二和第三,却并未注明第一是谁。
“第一么,自然是你们认为的。”方书安神秘一笑,说到,“应当是快到了。”
未几,门口便再进来一人,目光纷纷聚拢,心想到底是谁能成为第一。
王安!
朱常洛也就是皇宫的大管家!
见到是他,人们也就释然。
也只有当今圣上,才能压制住学院和方书安两股,名正言顺并且是尽数认可的那种。
随着方书安摊子越铺越大,赚到的钱也是越来越多。
如果说背后没有红眼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显现,一是因为毕竟有他爷爷作为首辅,并且是声望高峰的那种二是因为,方书安一直是与人分享,从来不是吃独食的性子而且,早早的将户部这一面大旗拉进来。
所以,即便是有些人心里有想法,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压着。
但是,谁敢说,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到某一天,不会成为下一个沈万三
等到方从哲声势下滑,或者从首辅位置下来,那时候就是反噬最厉害的时期!
现在,方书安早早的将皇帝拉进来,成为集团大股东,那以后的事情可就有意思了。
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学院,第三才是方书安,至于户部,开始占的并不多。
毕竟户部更喜欢收购成熟产业的股份,而不是冒险。
稳妥的投资,得到是稳定的回报,虽然周期长,或者售价高,但是能向天下人交代。
若是贪图便宜,买些前景不明朗的产品,到时候,御史们能把户部尚书和侍郎们参成筛子。
用手里的股份换取学院以及学院产业的长治久安,方书安的一手好算盘,打的贼溜。
就算是人们觉得有些替他不值,依旧认为他的决定是目前条件下最好的决定。
“王公公,还请您代表陛下示下。”
王安确实受了嘱托,不过朱常洛告诉他的是,要以方书安为主,不过是来出席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