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为了一个丫鬟而得罪阁老,自己年青一代第一红人,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方世鸿是个纨绔不假,但是不代表他是个二愣子。
有好日子不过去作死,那简直是活腻歪以后的表现。
方书安忙活着搞发明,熊廷弼一封信到了朝廷。
当然,熊大人来信首件事,一般都是要人!而这次并非紧紧是要人,更是论述了一遍辽东贫困地区的情况。
原来,随着辽东人口攀升,人群来源复杂,有之前逃走的辽东居民,也有为了获得土地而主动来辽东的关内人,也有人纯粹是被各地官员塞进来。
人多,自然土地越来越少,大片土地被人开垦,形成的市镇也越来越多。当然,就算如此,还是有人源源不断的走来。
毕竟,在建奴横扫辽东时候,基本上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随着熊廷弼强势出击,一座连着一座城被人处理,双方慢慢回到应有的情况。
此时,伴随着规模扩大,各方面都有了不足。
对于熊大人来说,这个现象是好事,当然,也不能全部算好事。
尤其是,他面对女真人的胡乱搅局,守卫兵力开始捉襟见肘。
人还是那些人,不但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可是,防御面积却是大大增加。
知道他们面临情况后,躲在辽东深山的黄台吉残兵不时骚扰,掠夺人口和粮食。
夏季,熊廷弼对于他们的搜查是费大力气了。不过,那些人都是辽东林子里的常客。
想要赶尽杀绝,那是不可能的。
趁着熊廷弼活动进入低谷,黄台吉不敢耽误,迅速行动。
不过么,因为连续不断的被打击,他现在也凑不齐特别强势的队伍,只有说散布开来。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年年的骚扰活动都没了太大动静。
要说现在的掠夺水平,和曾经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候,建奴他们掠夺人口的实力,实在超出一段。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镇和卫堡建好。熊廷弼兵力不足便开始在移民中募集兵员,只不过,即便是募兵,也没有多少人参与。
要不是有戚家军在前,打死熊廷弼也不好走此路子。被人扣个不臣之心或者要造反,那就真是要命的事情了。
对于防卫来说,环境是第一大敌人。
比如说,大雪封路后援兵根本无法及时援助这些市镇,即便有爬犁这等利器,也难以保证能冲过去。
没下雪之前明军还能制约女真残兵,长时间与女真周旋,在你来我往的交战之下,此前劣势明显的明军骑兵也基本有了与女真骑兵一战之力。
骑兵上没有优势,黄台吉更加没有办法解决!
即使明军立寨堵住几个重要山口,这些女真蛮子也能从一些缺口跑出来骚扰。
好在人心还在,加上到辽东后确实摆脱了以往赤贫生活,家里粮仓堆满了粮食,为了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没人愿意走。
开始还能占些便宜的女真残兵被拿起武器奋力反抗的大明百姓打的有些蔫了,熊廷弼可是拿出不少压箱底的新式兵器武装这些人,同时熊大也在刻意培养这些人的尚武之风,任何国家的边陲之民决不能是些待宰的羔羊。
380 中西结合战甲
老方将熊廷弼的私信和公文都给方书安看看,问问他有什么想法。
其实,不需要老方拿过来,方书安已经意识到何意。
熊大啊,小孩子脾气,他不但给老方有信,给李尽忠也有,孙传庭和卢象升同样有。
唯独方书安没有,熊大能把他忘记
显然是不可能的,很明显,这个老家伙又在出什么幺蛾子。
实际上,不需要方书安怎么思考,他就已经知道问题在哪里。
板甲!
这厮又开始打新式板甲以及混合甲的主意了!
原本,按照方书安的想法,火器发展的速度很快,不用二十年,甲胄便会在火器面前失去他存在的意义。
但是,那也要看面对的对手是谁!
如果都是大明这样的鸟铳,甚至是以后改良的更为精确,威力更大燧发枪或者后装枪,根本就没有板甲什么事。
反正都能穿透,板甲也是无用。
愿望是美好的,也好看面临的敌人是谁。
方书安在预想中,将大明军队的目标想当然的当成是西班牙的火枪队或者是法兰西空心方阵。
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大明军队尤其是熊廷弼他们,面临的是女真的骑射,布面甲虽然有效,但是防护性到底差一些。
在没有完全发展热兵器的女真人面前,板甲和全包裹头盔,有着更好的价值。
学院成立后,方书安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学院上,至于武器的改良,则是交给宋应星等人。
宋应星与方书安的想法不同,他并不清楚未来火器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从潜意识里就放弃重甲。
所以,便拉着精铁司和火器司的人马,在反复研究针对女真人的重骑重箭,用何种装备更加合适。
不管是方书安还是徐光启,都对外来技术不排斥,宋应星也不是传统文人,再加上丽塔和苏菲娅的关系,他从马交(澳门)弄来好几个工匠。
按照宋应星本意,是先要在火器上做出重大攻关,谁曾想,火器还没有怎样,先在甲胄上实现重大突破。
因为方书安将钢铁提高了一个等级,他们能使用性能更好的钢板,所以,在大明盔甲的基础上,宋应星等人结合欧洲板甲,甚至添加进去些巴洛克风格,制造出全新的盔甲。
比较原有的锁子甲和山文甲,重量确实有所提升,但是双层甲的设计,在提高结实程度的同时,并未将重量提高太多。
可以说在稍微牺牲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板甲的防御能力!
至于头盔,也是一体锻造,吸取同时代欧洲盔以及奥斯曼头盔的特点,加入东方特色,并且将盔檐放大,借鉴欧洲盔的特点以后,能有更好的防护作用!
在结合部位,则采用明军普遍的布面结构,内里用在用一层铁网链,丝毫不影响活动。
护面则特别使用螺丝升缩式,轻便也有很好的防御能力。
用火铳进行试验,在二十丈的距离上,仍旧无法击穿!
十五丈有个别部位击穿,十丈才有将薄弱部位普遍击穿。
就算是女真用的重型破甲锥,在五丈的距离上都无法击穿!
数据放到方书安面前时候,他并不是特别重视。
虽然现在由于焦炭炼钢,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又提高了产量。
但是对于会增加作战重量的方式,方书安并不太感冒,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减掉重量,意义会更大。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反而会限制想象的能力,他就是典型。
虽然说板甲迟早要被历史淘汰,但是在现在,十丈左右才会被破甲的情况下,对于作战的意义,或许比出现燧发枪更令人震撼。
进攻和防御,指挥官更注重进攻,因为那是决定胜利的关键,而士兵们毫无疑问,更加在意防御,因为那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十丈左右才有可能破甲,对于明军来说,那就是刀枪不入!
因为推进到十丈的时候,掷弹兵们早将对方炸成肉泥!
所以,这些并没有引起方书安重视的板甲,就被宋应星他们鼓捣到了辽东去。
此事也不能说是老宋背着方书安做,因为他曾经承诺过,谁觉得自己的东西有前途,但是没通学院或者是方书安的认可,那也不要紧,可以自行去寻找出路,到时候产生的利润,也会对应的进行分配。
宋应星在乎钱
并不是,他是觉得,自己和大明工匠以及佛郎机工匠们鼓捣出来的东西,应该被人赏识。
而熊廷弼,正是那个赏识新式全身甲之人!
他的骑兵在深山老林里,火枪和迅雷弹的威力都有所下降,虽然女真人的破甲锥效果也不好。
但是对方仗着更好的马术和强悍的身体,在乱军作战的时候,常常占便宜。
熊廷弼已经打得黄台吉屁滚尿流很久了,现在时间长被他们反咬几口,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影响心情,并且也影响北大荒的耕种心态。
他迫切需要方法来改变当前的窘境,分析来分析去,要么就是增加人手,靠堆人数,要么就是改变装备,具有压倒性优势。
可以说,宋应星他们弄出来的东西,对于熊廷弼来说,简直就是瞌睡时候送来的枕头!
几套测试样品送到辽东以后,熊廷弼简直喜欢疯了。
至于造价,那是朝廷大佬们需要操心的问题!
再者说,方小子将刚铁产量多少倍提高,据说现在京城钢铁库已经满了,现在还紧急扩建新库房。
钢铁供应量上来,户部也不缺钱,没有什么理由是不给他们一些新甲胄的!
在熊廷弼心里,只要有一万新板甲装备就行,因为那是实打实作战。
至于其他人,样子货也好,以后慢慢装也好,并没有那么着急了。
本着朝廷喜欢将费用减半的情况,他直接报上去两万的计划,哪怕最后砍掉一半,正好符合,如果能少砍掉一些,那就是意外的收获。
不过么,事情虽然和方书安不大,但是他依旧要找到方书安。
因为,那些新建的加工工具,只有在方书安管理的工坊精铁司和火器司才有。
381 集体搞断袖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良和发展,产品的性价比变得极高,性能已经测试,得到用户的肯定。
影响装备的另一个关键就在于成本,如果价格过高,即便是东西好,那么能装备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
至于造价,一套紫花布甲的造价大约在四两五,而女真盔甲的造价约在八两。
新式板甲多少钱
报价十二两的话,熊廷弼都觉得良心!
但是,结果出乎意料,他想过方书安能将造价降低,但是想不到能降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竟然至于区区八两!
就这,还是宋应星预留了利润的报价。得益于钢铁产量的提高,原来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制造百炼钢或者是高强度钢,现在出炉就有类似的效果。
至于说锻造成型,因为有水力锻和水力辊的运用,原来需要人工一锤子一锤子敲打的事情,已经全部被水力取代。
比较起来,一个是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一个是时刻要保证状态的匠人,效率不言自明。
大规模生产能降低成本的事情,宋应星开始也有些微词,但是核算出来新式板甲的报价以后,宋应星再也不怀疑。
毕竟,水力即使不用,也是白白浪费,它是做工最多的“工人”,缺不需要饷银和休息之类,所以将成本降得很低。
一万套新式板甲,算起来不过是八万两白银!
如果是一年前,户部肯定打死他们也不批准,但是现在么,因为辽东大局稳定,原来用作战争的备用资金都没花完,户部甚至已经将不少钱转换作为向东北移民的本钱。
反正都是要向那里花钱,多准备些高级盔甲,相当于是开着挂再和黄台吉对砍。
对于提高明军的作战自信和实际效果来说,想想都能想到其中的差别。
明军由于有长程火炮以及抛射用迅雷弹,还有鸟铳以及虎蹲和字母铳,在一百丈到近战的杀伤都不会有变化。
或许女真兵马的单兵作战能力不俗,只是在一百丈就被死神收割,一直到近战的时候,哪怕他们再能打,也会被打的万念俱灰。
尤其是在,女真人手里不管是火铳还是重箭,在二十丈都不能破甲的情况下,会面对着多大的心理压力!
一方面是自己人不断到下,另一方面敌人踏着整齐的步伐持续前进,几乎不受任何伤害!
想想画面就很刺激!
熊廷弼之所以不给方书安写信,恐怕就是因为新式板甲之事。
一个对辽东如此作用的东西,他方书安都看不出来,难道不是故意的
很显然,熊廷弼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希望方书安能够在板甲一事上发挥作用。
现在,尤其是泰昌帝继位以后,方书安作为一个低品官员,对于朝廷特别是科技和军事财务上边的话语权,比所有人想想的都要大。
大到他自己都预料不到的地步,据说在方书安将学院最大的股份留给皇家之后,此前不看好方书安的人,纷纷重新转换态度。
小小年纪便知道藏锋,更能将利益拱手让出,这样的人要是做不到家门不坠,那就真没有几个能做到。
方书安与熊廷弼,某种意义上正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熊廷弼虽然耍小孩子脾气,但是方书安还是很尊重老哥的意见。
既然新式板甲在作战中有着存在的意义,那就安排上。
反正现在大明作战越来越依靠火枪战阵,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没有了大规模的持刀冲锋,但就是站着开枪,对体力的消耗并非是想象的那么大。
方书安将自己的看法回复老方以后,便放下心了,如果老方不愿意,定然不会将东西给方书安看。
既然拿到面前,就说明老方还是在纠结。
只要爷俩不是互相排斥,那么一切都有运作的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