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435 暖房的升级改造
    方世鸿在家里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恩荫下来的官位也基本荒废。

    若是正常程序,说不定被人弹劾的不成样子,但是也不知道此番督察院那些人是为了恶心方从哲,或者其他目的,竟然没有人来弹劾方世鸿。

    越是如此,他就越变本加厉得不像话。

    老方左右权衡,最后并没有管的太多。

    按照常理来说,这太不合理。

    但是,老方也有他的苦衷,实在没有办法,他才听之任之。

    事情的根源,还是因为方家家大业大,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商场,都有着他们强大的身影。

    现在有些树大招风了,按照现在祖孙二人对大明的影响,总有他一天,就算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都会担心,他们是否有尾大不掉的嫌疑!

    历史上的无数名人,已经做好了先例。

    有不断表现贪婪的,比如蒙恬;有各种自黑的,比如历朝丞相。

    所以说,方从哲必须要表现出一些缺点,授人以短,才会更好的让人们放心。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在方从哲这里,方世鸿就是他最好的污点,只要不撒手,老方就不需要其他自黑的手段。

    有一个活宝一样的儿子,有时候也有用处。

    方书安同样如此,自从他意识到这点以后,就再不拿捏着方世鸿那点东西不撒手。

    爷爷明显是有心要利用,那就好生利用吧。

    有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污点,要比别的事情省心多了。

    反正经过最初那件事情,方世鸿胡闹归胡闹,但是从来不再拓展新的关系。

    他不知道,哪个人是凭借他想进入方家,然后来时捣乱……

    不去惦记大伯的事情以后,方书安在方家的烦心事少了许多。

    不过,现在虽然事情都很忙,但是他依旧有件事情值得去别院。

    那里,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在等待,当然,也算是实验的一部分。

    说起来,方书安十分喜欢侍弄庄稼,也许是华夏人历代渗透入血液的原因。

    几千年来,可能是一直面临着吃不饱的情况,所以华夏子民还有个别称,叫做“种花家”,其实叫做“种菜家”也不错。

    不过么,很多动漫里,还是叫做“种花家”多一些,一边是谐音,一边也能很好的华夏民族种植的优良传统。

    哪怕是在新世纪,不管是住着前后带小院的独栋别墅,或者是只有阳台的高层楼房,人们都喜欢开辟一小片土地,用来种植除了绿化植物以外的东西。

    就算是只有花盆,也会种植上韭菜、蒜苗、香菜、姜之类的植物。

    个别还会种植几棵辣椒、一丛薄荷、一汪罗勒或者是迷迭香。

    上述植物,除了好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能作为小菜或者是调料。

    烹饪时候,顺手薅一把扔进锅里,味道马上提升一个层级。

    除了居民,哪怕是在国外有中资公司承建的工地、或者是维和部队、援外医疗队。

    都会在自己的营地开拓一片农田,用来种植供自己使用的蔬菜。

    毕竟,华夏民族一年吃掉的叶类蔬菜,超过余下所有国家的总和。

    不管是两河流域帮着当地人建设的工人,还是在非洲援外医疗队,都曾被米国大兵或者是其他国家医疗队蹭过饭。

    毕竟,随便弄一块土地,就能长出花红柳绿的叶子,在那些人眼里,这也是一种“东方邪术”吧。

    方书安来到大明,多少也有着同样的情怀。

    关键的是,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展开。

    之所以买那处



436 梦幻中的水晶宫
    从窗户纸到平板玻璃的提升,是巨大的。

    窗户纸是古人在已有的条件下,能达到最好的工艺,他轻便、造价低、透光率也算不错,既没有阳光直射,又能起到明亮的目的。

    正因为性价比高,所以人们在窗户纸面前,便失去了研发动力。

    也就是欧洲人没有窗户纸,不断在琉璃上努力,终于让他们解锁了平板玻璃的科技树。

    至于现在么,这个荣誉就属于方书安了。

    欧洲制造的那些玻璃,还都是杂色的小块,使用成本高,关键是效果还不咋的。

    过去人们常说,龙王的地盘是水晶宫,便是人们幻想着,龙王在海底有着水晶建造的宫殿。

    那些墙面和屋顶,都是由水晶打制,无色透明,流光溢彩,看上去像是一大块宝石一般。

    方书安建造的暖房,整体的结构还是原来主人的风格,他不过是将材料换成是透光的玻璃而已。

    就是这样,整个暖房区域的透光率,成为天下最高的那种。

    工匠们安装到一半,都已经瞠目结舌。

    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看起来简直就是梦境。

    对于方书安的构想,人们好奇的很。

    不过,虽然感觉上超出工匠水平很多,但是人们仍旧相信,方书安会做出来他说的东西!

    幸不辱命,方书安最终完成了暖房的建造,虽然在一些地方,与真正的温室还有差距,但是满足现有的条件,甚至于是超水平发挥。

    建成那天,孙传庭正好携孙世瑞来串门。

    一行人进门后,看见暖房的外貌,都不敢动了!

    他们被面前这座像个水晶宫的建筑惊诧的目瞪口呆。

    “爹……爹爹……这个真的就是一个房子么”

    孙世瑞也算是走南闯北,跟着孙传庭和方书安在京城也算是见过世面。

    但是这样的场合,他是真的没有见过!

    小小年纪,就能见到领先于全世界最透光的建筑,不得不说是人世间的大幸运吧。

    “爹爹,咱们能进去看看么。这就是水晶宫吧,我没见过水里的水晶宫,想看看陆地上水晶宫的模样。”

    瑞儿小小年纪,一双眼睛充满了好奇。

    在他的世界里,方书安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现在来到了方叔叔的别院,而且是要看他最好的房子,怎么能错过呢

    莫说是孙世瑞,就算是孙传庭自己,都是急切的想要看看,里边究竟是怎样的布置!

    那真的是一座水晶宫一样的房子啊!

    外观和模样,满足了人们对于水晶宫所有的想象。

    一老一少进去之后,映入眼帘便是精心设计过的景观,里边保留着方书安留下的奇花异草,加上一些黄山石,虽然区域小,却是十分耐人寻味。

    小小的一片空间,爷俩都转了好一会。

    出来小片观赏区域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成排的架子。

    换成这样的场面,爷俩突然有些不习惯。

    “爹爹,这些架子好丑啊,为什么不都弄些花草石头,看着多么有意思啊!”

    孙世瑞小小年纪,对于审美却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逻辑,在他看来,水晶宫这样好看的地方,就得应该成为令人快乐的地方。

    孙传庭也有些失望,不过转瞬间他就明白其中的价值。

    花草虽然好看,但是几乎没有多少实际用途。

    反而是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于还有点丑陋的架子,确实方书安用来创造奇迹的地方。

    想到此,他便解释着。“瑞儿,你要知道,你方叔叔做事,从来都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花草虽好,但是除了观赏和玩耍,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你方叔叔好好利用的话。就是这个暖房,就能让很多人吃饱饭,而且吃到好饭,比如说你还吃的青菜。你说,你喜欢吃还是玩耍”

    &



437 平板玻璃的难处
    虽然说别人都很满意,但是方书安依旧觉得差了不少。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平板玻璃的生产工艺上。以现有的平板玻璃技术,想要生产出来全部是透明的玻璃,还是有些难题。

    例如此次为了显示效果,方书安将一些人们视线难企及的地方换上了透光度差的玻璃。

    真正能像后世一样,实现全部没有变形并且透光率很好的情况,还是很有难度。

    究其原因,一个是生产技术,一个是工艺水平。

    要知道,时间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生产平板玻璃的方法。

    分别是: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匹兹堡浮法、中国浮法三种。

    而他们三者都是用金属液,也就是锡液生产平板玻璃的典范。

    简单说来,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氮气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的玻璃,随后经过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

    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产品。

    浮法与其他成型方法比较,特点明显:生产高效、没有波筋、厚度均匀、上下面平整,产品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长。

    对于浮法玻璃来说,由于厚度的均匀性比较好,其产品的透明度也比较强,因为经过锡面的处理,比较光滑,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表面比较整齐、平面度比较好。

    所以它透明性、明亮性、纯净性好,室内光线明亮。

    按理说,这样工业上的突破,花钱买专利生产就是,可惜啊,总有些势力并不像这样看这着种花家崛起……

    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

    一时间,一股股浮法热流汇成“浮法狂飚”席卷世界。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巨资争购皮尔金顿专利,短短时间,就有众多国家上了20多套生产线。

    当时可是赚了大钱。

    买专利不仅仅是专利权,还有配套的设备,这些都有他们提供,设备本身价格不菲,何况还要有各种易损件和检修之类,需要一直投入,那可是能一直赚钱的路子。

    专利是一锤子买卖,但是硬件可是需要不断维护以及更新。

    就是这样赚钱的生意,主家也有往外推客人的时候。

    当时的洛阳玻璃厂,对浮法也是念念不忘,便想着去买一套回来。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洛阳玻璃厂却用自己的热脸贴了冷屁股!

    人家根本搭理都不搭理!

    这怎么能行!

    巴统的存在,皮尔金顿对中国搞起了技术封锁。

    没得买的情况下,西浮法玻璃的研制、生产必须自己走路,最后争取走到让别人无路可走。

    好在当时在东欧某些友好国家有皮尔金顿法的生产线,一些专家前去学习之后,心里有了大致印象,便决定展开自己的研发。

    时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决定,浮法工业试验在洛玻进行,全国各地专家云集,洛玻千余名职工参战。

    浮法玻璃的生产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新事业,一开始实验生产就遇到一波又一波难题。

    没有设计师,专家科技人员等就在锅炉房里搞设计,画出草图就施工。没有大型车床设备,洛玻的钳工们就用



438 ??方书安就一个套路
    方书安不满意玻璃的技术指标,但是别人却认同。

    也就是他自己见识过后世十分发达产业下的玻璃产品,在大明,有几个人见识过那么平整的玻璃呢

    即便是现有的条件,已经令孙传庭之类的人震惊了。

    就连见过世面的徐光启和苏菲娅等人,也是惊叹不已。

    徐光启见过商人们带来的五彩玻璃,样子还算鲜艳,也很有美感。

    苏菲娅出生在佛郎机,自然也知道教堂和古堡里边的玻璃。

    但是在方书安的平板玻璃面前,他们以前见识过的东西都黯然失色。

    就当人们都以为,方书安要将平板玻璃推向市场的时候,他却迟迟没有动作。

    这样徐光启孙传庭们很是纳闷,难道说,方书安又在憋着大招

    事实上,他确实在憋着大招,但不是因为玻璃上市,而是它创造出来的附加值。

    现在生产成本还太高,并且良率也低。

    想要卖出去的话,每批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品,才能有出货价值,正常全部使用优等品,就算是他能卖得起,别人也买不起。

    玻璃用量比瓷砖还要大,制造难度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但是价格却不能涨多少。

    而且,即便是平板玻璃涨价以后,不管按照劳动力还是品质计算的单产品附加值,仍旧超不过玻璃制品。

    如此以来,生产平板玻璃还要干什么!

    正是在产量和工艺制品的双重压力下,方书安才没有让玻璃开始大规模推广。
1...179180181182183...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