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不过,也并不代表他不制造。

    玻璃仍然要生产,但是却不是卖出去,而是送!

    既然是送,那就很有讲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能被赠送。

    除了必须的社会地位和条件以后,还有更多考虑因素。

    卖出去的东西,只要是人花了钱,那么对待的态度就不一样。

    只要是花了钱的东西,必定会认真的去寻找他的问题,稍微有一点就会被放大,然后人们抓着反复进行声讨和鞭挞,直到口碑慢慢变差。

    如果是送的,那就是另外个结局。

    反正是没花钱,人们只会看到东西的好处,甚至于逢人还会夸奖。

    毕竟,自己家里只要有这样的东西,就证明在大明的地位已经不一般!

    方书安第一个赠送的,就是在西山别院的万历。

    虽然他现在是太上皇的身份,但是要是不把好东西先送给他,保不齐就要给自己穿小鞋。

    万历的情况并不理想,药物造成的影响虽然暂时消失了,但是造成的伤害就是不可逆的了。

    比起之前,现在每天的觉多,容易疲惫,并且更多的时间都是卧榻或者躺在摇椅上休息。

    上次那事情,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身体能撑到现在,也多亏方书安等人用的排毒方式。

    不但将毒排出来,还将体内积累的毒素排出,所以身体虽然是弱了些,但健康程度上却比原来要好。

    李恩站在一旁,虽然他被玻璃房子这样的东西震慑住,却比别的宫人们镇定的多。

    “李恩啊,你说这东西,还真是神奇,就跟水晶宫一样,你说说,为何别人想不到,偏生就被那小子想到了”

    万历的问题来的很奇怪,不过也还算是在情理之中。

    “爷,徐大人也说过,这些洋玩意儿,在佛郎机和天方那里就有。只不过他们的技术不好,造出来的东西都是五花八门的形状,想要用在窗户上,尚需要去完善。”

    对于李恩的回答,万历并未接过话头。

    既然是国外就有的东西,那么比他们好就是了。

    大明么,万国来朝,当然要有这样的霸气!

    &




439 朝堂争论小事
    一招鲜,吃遍天,能将一手功夫用到极致,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虽然说,方书安的手段每次都是披着一个崭新的马甲。

    但是那些研究过他套路之人,已经做好下一步的准备了。

    在外行人眼里,方书安的平板玻璃一定会进入市场。

    所以,才开始的阶段,他们就打算先准备好资金,看看一旦市场行情有波动,就准备囤积居奇或者是放量砸盘!

    可是方书安的做法,几乎让人们都失望了……

    他怎么就能这么干呢

    这也是方书安做出决定的一个原因,虽说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实施起来,也有他本身的特点在其中。

    此番就是想让别人猜不明白,他自己究竟干什么。

    ……

    万历对方书安的大暖房念念不忘,朱常洛并不放在心上,他现在更想着干点实事,所以对方书安的新动静,更多的是关注在能创造多少价值上。

    自从听闻那小子讲述产业链和龙头效应以后,现在的朱常洛也学会进行分析。

    通过对方书安呈上来的文书,结合自己的判断,总算是有个大致的印象。

    虽然平板玻璃是归类到衣食住行的住上面,但是他首先影响到的是吃食。

    方书安此前已经解决果菜存放的问题,罐头经历过开始的高价以后,现在开始降价,从王谢堂前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一个罐头,涉及到上游的陶罐、木塞、种植,中游的酱料和糖盐、下游的小食肆以及酒馆,按照方书安提供的产业模型,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流通价值。

    没有科技革命的万历年间,实际人口已经增长到可怕的程度。

    只不过由于人头税的存在,所以说人口的隐匿也是十分严重。

    而且受限制于生产力,很多时候在人口密集地区,有大量闲置的劳动力。

    方书安的一系列工坊,包括新生的罐头工坊,在吸纳劳动力上,简直不要太厉害。

    毕竟在制造业起步阶段,更多的都是人口密集型产业。

    大明究竟隐匿着多少人口,没有人给出准确数字。

    根据调查,光是京城左近,隐匿下去的只怕要超过三成。

    除了早就知道结果的方书安,其他知道消息的官员都是心里大惊。

    一个是惊讶于人口的隐匿,另一个则是产业的可发展性。

    为此,朝堂还引起一番争论……

    随着繁峙县事情烟消云散,已经没有人在去关注那个弱点了。

    似乎他就像是没有存在过一般,不过,由于朱常洛对此事的雷霆手段,人们即便是再往上弹劾,也没有任何回音,留中不发,全部留中。

    如果事情真是老方所谓,御史们就是打破头都要冲上去。

    但是随着事情的进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事情只是冲着方从哲的阴谋。

    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解除他的嫌疑,但是越来越多的调查线索已经指向对方从哲有利的方向。

    这样的情况下,御史们再铁头去撞,目的就太明显了。

    那可不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而是为了党派之争和个人恩怨。

    东林党一起其他对方从哲不满之人,并不会因此善罢甘休,他们没有在此找到可以下手的地方,自然又回去别处寻找。

    能做到一朝首辅,除了极个别的人,大多数都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秘密。

    方从哲近几年确实手脚极为干净,早年的一些事情不是之前折腾过就是已经没有什么作为进攻的手段。

    但是么,御史是干什么的,就是盯着鸡蛋找缝,只要是他们想要找,就没有天下找不到的裂缝!

     



440 考证数据的重要性
    东林党们的想法很不错,很合乎常理,青壮劳力们都去工坊的去工坊,不去工坊的那些,有的人直接搬到辽东,有些人则是去做些小营生。

    总之一句话,人们都离开自己的土地,去干与种庄稼不相干的事情。

    哪怕有这三成的人口隐匿,也不够他们工坊使用的!

    但是现实狠狠的给他们一巴掌。

    房可壮拿到的数据不假,可惜他只调查过离开的人口,却没有去找上缴粮食的数目。

    对比显示出来的人口,上缴的粮食才是实实在在的数目。

    如果说因为人口流失,粮食产量下降,那么农税肯定收不够……

    房可壮作为传统文人出身,又是做的御史这样的文字工作,自然不明白那些技术官员以及地方大员对于数字的掌控。

    也不明白那些数据背后的含义。

    事实上,才顺天府统计完人口后不久,便有人展开对征粮税的统计。

    毕竟不需要别人催促,顺天府对自己辖区内的数字,比他么还要敏感。

    只不过因为粮食产量这样的数据,统计出来以后都是上报,并没有像人口流动那样十分重大的系统记录。

    在房可壮没有主动寻找下,也不会有人将其送到他手上。

    实际上,因为西山地区大量工坊的建立,顺天府专门有人跟踪过对于农事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方圆百里的农事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上交的粮食一点不少,甚至有些地方还多收上来。

    知道人口隐匿的官吏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人口瞒报上头知道了,粮食还没少产,再说人口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是司空见惯,凭这一件事情,也不能将他们怎么样。

    整个结果看起来,就像是,整个大明的农田,似乎总有人在干,哪怕是一个村子按照户籍上,已经出去了一半人……

    正常人都看到的是隐匿的税收,但是老方则是在分析带来的潜力。

    朱常洛不是个无能的君王,自然知道利益背后的风险。

    隐匿人口说起来也有千年历史,不是一时三刻能解决掉的。

    此事不像其他,在没有解决去向之前,可不敢用雷霆手段。

    一不留神,便有可能激起民变。

    不过么,若是畏惧此事,什么都不做,也是不可能的。

    那不是他的性格,看着自己爹懒政几十年,他早就想干点什么。

    朱常洛没有见识过张居正改革,但是近些年对于朝廷的变化,他十分敏感。

    年幼时期,因为改革带来的红利,整个大明运作起来丝毫没有问题,出兵潮鲜,说动就动。

    都不带好好考虑的那种。

    但是到了前年,莫说是出兵在外,就是辽东这样的国情,都已经没有足够的银两来打仗。

    问题是出在谁的身上

    单纯的怨他爹或者那些首辅们,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改革势必要进行,人又是要改革的重要因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上边作文章,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方书安的监税司固然是一个好设想,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监税司的构想,充其量也就是能够发现隐匿的人口,但是他们的去处是哪里并没有提出对应的方案。

    实际上,方书安不是没给出来。

    而是他一直在默默的做,能承接大量劳动力转移的是什么

    好无语问,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且,在工业革命初期,基本也都是此类产业。

    不断涌现的制造工坊,将那些隐藏起来的人们很好的拉出来。

    虽然他们依旧隐藏在暗处,但是已经开



441 不明真相的吃葱
    趁着有些时间,他便带着林月华看看。

    两人来的时间,暖房里已经郁郁葱葱,果菜硕硕。

    虽说林月华主仆二人也都是见过各种园林,但是在北方京城的冬天,还有南方江浙园林春夏的光景,可是难得。

    技术的进步,不但能缩短空间上的距离,更能打乱时间上的顺序。

    以往春耕秋种、春华秋实的道理,在暖房面前,似乎是真的失效了!

    若是平日里,灵儿也会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是在姑爷的产业里,她就比较自由了,和与只有小姐时候相处的状态差不多。

    和其他人一样,来到暖房之后,先经过的就是留下的奇花异草和太湖石组成的风景区。

    看见这样的画面,多少都会有些震撼。比如说灵儿,正在指着那些景致,兴奋的说着。

    “唉呀,姑爷,您这是将江南的院子搬到咱京城了哇。”

    “怎么的,你这小丫头,走南闯北,到过的地方还不少啊,知道的事情也不少呢。”

    方书安还没到过南直隶或者是浙江,但是他来自后世啊,扬州那些园林,江南其他的园子,自然是见过。

    灵儿作为林月华的贴身丫鬟,难道说没事也去过江浙

    “您也太小看人了,好歹咱家小姐也是走南闯北的人,我作为她的小尾巴,自然也是去过。”

    灵儿攥着小拳头,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林家男丁无能,林月华表现的实在是太出众,所以早早的就出门游历去,当然了,主要的目的是跟着家里的掌柜的学习各种经商的本事。

    林父刚开是是拒绝的,哪有让家里女儿如此的受苦,但是经过几次以后,便只有真香了。

    坦白说,如果不是林月华女儿身限制了她的发展,事业早就比林胖子开展的大多。

    但是没办法,人总不能所有的好处都占,阻止林月华成为商场巨擘的,便是她的性别。

    “好吧,看得出来,你也是个吃过见过的主,得了,别在假山这里溜达,有什么意思,后边才是咱们的重头戏。”

    别人都是喜欢假山那些,但是林家主仆二人不同,他们对后边一片片的作物才更加的上心。

    当然了,人与人也有不同。

    林月华是看重了背后的商业价值,如果将这样的新鲜蔬菜卖出去,那将是十分可观的收入。

    虽然暖房的投资高,但是架不住只有一次投资啊,中间的维护固然有,产生的利润确实不敢估量。

    灵儿和她的主人不一样,她并不在意这些东西能卖出什么价格,更加在意,那些东西究竟是不是好吃……

    林月华每每走到一处作物旁边,便自己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暖房里的蔬菜们,因为是在冬日生长,所以几乎找不到被虫子啃噬的痕迹,因为虫子不知道在哪里呆着,或者尚未醒来。
1...180181182183184...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