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方书安和李尽忠的都在心里判断着。

    当鼓点敲到最繁密的时候,骑兵们终于冲刺到城墙跟前,毫无疑问,他们的冲杀目标正是只带着部分兵刃的士兵!

    面对全副武装的骑兵,步营在没有结阵的情况下,跟本就不是对手!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一样,除去一些骨干分子外,大部分人都被按在地上,那些敢于还击的死硬分子,都被砍倒在地。

    一时间,步营数千人的叛乱就被砍瓜切菜一般解决了。

    &n




458 最好的选择
    对于步营的叛军,朝廷处理的极为迅速,直接不经过审判,就在城墙下接到命令。

    直接发配到辽东!

    那里,熊廷弼要人都要疯了,他根本就想不到,辽东可耕地的数量,竟然要超过北直隶、山东等地之和!

    比较此前的计算,需要的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动辄几倍以上!

    不管是对于大明还是对于熊廷弼来说,都是幸福的烦恼。

    需要的人马越多,就说明生产的潜能更大。

    而潜能越大,也就意味更有可能产出更多粮食。

    能生产出更多粮食的话,至少能让大明百姓不饿肚子。

    ……

    按理说,造反之人基本都杀头了,哪怕是数量巨大的士兵,也会选择流放!

    当然,在别人眼里,去辽东也是流放,而且是超过三千里那种。

    但是相关人员都知道,他们真正到了那里,会比在京城周围不差!

    京营虽然相对宽裕,但是也算是军户,没有多少银钱,还没有自己的土地。

    没有银钱、没有土地,如果他们能去往辽东,局面会是截然相反。

    但是在辽东可就不一样了,那里可是给东西让人去种啊!

    现场负责核验姓名的两个刑部书记官,还在嘀咕着。

    “你说,辽东那么好的地方,怎么就便宜了这些造反的王八蛋呢”

    听见有人说自己,刚被押过来的罪犯想要争辩几句。

    但是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只好很无奈的停止自己想要做的动作。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书记官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好地方怎么了,都说是好地方,得有人愿意去才行啊。你看看前期愿意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他对那些首批去辽东的人,都很有意见。虽然说,大明刚开始进行移民工作,处于困难,找不到自告奋勇并且又是身家清白之人。

    当时就搜罗不少人,只要是能够离开的,都被发给熊廷弼。

    “说的轻巧,正常人是那么容易的么,能看的上内容都是些什么人”

    “我和你说,有家里一堆儿子的、有老光棍、有无赖、有小混蛋,总之就没有一个正经人。你说那些人去了辽东,正经人谁还愿意去”

    事实上,还真是这样子,那些正经人在本地都能很好的养活自己,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去遥远的辽东,感受天寒地冻,感受没有人愿意去体验的生活。

    虽然,那些体验是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书记官们的谈话,让听到的叛军士兵感觉到了希望。

    难道说,极北之地真的是童谣里说的那样。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如果真是那样,他们这次造反,还真不算白干。

    当军户的日子他是受够了,自家还算情况好的,有的军户家里,因为人太多,到手的东西不够,家里女人都做起了半掩门子生意。

    若不是如此,他们步营也不会因为去闹饷拿钱,就被朱振三忽悠来城下。

    神机营和神枢营,士兵的待遇很高,所以他们对于贫穷的感觉都不明显。

    相比之下,步营的待遇实在是太差劲了,他们迫切需要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方书安和李尽忠正在往刘綎的宅子走去,两人都不曾说话,在思考各自的事情。

    北门杀声震天,按理说现在京城应该人心惶惶才是。

    但是人们似乎是没听到一般,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生意。

    这让方书安很是纳闷,难道说,民众对于大明必胜的信念,已经强悍到如此程度了

    那么按照这种心态的话,后来建州部不可能打进京城啊!

    带着疑问,方书安飞快的问过一个活计,才闹个清楚。按照那伙计的说话,像这样闹饷的情况,经常会有。

    &nbs



459 堪比曹操的国公爷
    “英国公的事情,阁老怎么看”

    方从哲一直就在等着这个问题,终于还是到来了。

    “按例,现在京营由刘将军统御,英国公不该插手。但是事出突然,并且那些人也多是英国公旧部,有他带领去平叛,也说的过去。就是以后,到底是英国公还是刘将军执掌,还是要分清楚。”

    刘綎的意思很明白,这次虽然是英国公一边通风报讯,一边平叛,但是他再度带着旧部去平叛的事情,还是有越俎代庖之嫌疑。

    也就是君臣二人在讨论他的时候,太监通报,张惟贤觐见。

    “说曹操,曹操到啊。”方从哲捋捋胡子,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泰昌从他的笑容当中,读出来一些意味。

    老方就这点好处,他是万历留下来的首辅。

    直到现在,泰昌没有表现出任何更换首辅的原因就是因为,老方一点都没有倚老卖老的劲头,他还一直保持着最开始当首辅时候的谨慎。

    能保持这样一个姿态,名留青史的名相当中,没有几个能做到。

    其中尤其以张居正为代表,但凡是他能在万历面前多给一些面子,也不会遭到人死灯灭的结局。

    “阁老,该问的你来问,朕听着就成。”

    泰昌为了表示对老方的尊重,特意嘱咐一句。

    这就是他与老子的差别,像是这样的事情,万历从来不会明说,需要老方自己去领悟。

    泰昌就不一样了,有什么话就直说,省的绕来绕去。

    “老臣张惟贤,参见陛下。”

    张惟贤行礼之后,与方从哲打完招呼,立在一旁。

    几人站定之后,老方清清嗓子,开始正式问话,“英国公,你是如何得知,朱振三等人要闹饷”

    “闹饷”

    英国公微微一笑,表情露出难以言明的含义。

    “阁老,他们的闹饷只不过是借口而已,真正要做的,是谋反!”

    张惟贤说的斩钉截铁,倒是当泰昌和方从哲都愣住了。

    说闹饷,不过是说的委婉一些,明眼人都知道,朱振三的行为,就是奔着逼宫去的。

    然而,张惟贤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着。“以朱振三的实力,谋反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真正的幕后黑手,是福王!”

    “什么”泰昌和方从哲近乎于异口同声。

    泰昌帝朱常洛更是惊得从座位上站起来。

    按理说,他是知道福王有造反的意图,但是张惟贤嘴里说出来,总是不对味。

    方从哲先反应过来,问到,“国公爷,福王意图谋反,您是如何知道的”

    东厂和锦衣卫都没有得到的情报,张惟贤如何能得到

    “情报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情报,在老夫面前自然不是,福王派人传话过来,说只要老夫对京城发生的事情置若罔闻,便封王,。世袭罔替!”

    封王

    如此大一个瓜,方从哲看看朱常洛,后者没有张嘴的意图。他便继续说道,“看来这福王还真是敢许出去啊,大明异姓王,还是世袭罔替,将是头一个啊!”

    话说到此处,泰昌接过了话头,“福王给的价码不低啊,英国公何不考虑一番”

    “陛下!”张惟贤当即跪了下去!

    两人都看出来,朱常洛生气了,但是生气的原因,就有些微妙。

    事实上,他生气的原因很简单。

    福王和张惟贤暗通款曲,而且在行动之前,身为英国公的张惟贤,还不将具体事情说明白,反而擅自行动。

    如果他带兵不是平叛,而是与朱振三一道的话,那现在泰昌可就不能在这里说话,说不定已成为阶下之囚或者身首异处。

    做臣子做到这一份上,皇帝自然是不高兴。

    即



460 尚膳监下毒
    三个人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王安神色匆匆的走了过来。

    按照惯常来说,他做事是四平八稳,向来都给人十分稳重的状态。

    但是么,这次不一样,他步子很急,像是有即将爆发的事情一样。

    奇怪,很奇怪,以前很少如此过。

    王安的性子很稳,属于与世无争的类型,能令他如此,看的出来事情很严重。

    方从哲甚至是担心,又有什么地方杀来一支军队!

    一支步营就让现有的城防有些紧张,如果再多两支,那么京城的防护可就真的稀巴烂了。

    不过,很明显,王安并未想要将事情在三人面前说出来,而是跑到泰昌跟前一阵耳语。

    话说到一半的时候,泰昌表情开始变化。

    “什么竟敢如此!给朕将那些人剁碎了喂狗!”

    泰昌相比万历,可以说是泽心仁厚,能令他生气如此之大,可见事情糟糕到什么程度。

    “你将事情说与阁老与国公,无需隐瞒,他二人都是大明柱石,有权利知道此事。”

    见皇帝如此说,老方和英国公都不约而同的站直了。

    这是皇帝信任的一种表现,无论怎样都要表现出一副很有意思的模样。

    “尚膳间发现几名内侍串通,要在陛下的食物中下毒,幸好有忠于陛下的小内侍发觉,才……”

    王安后边的话不用说,两人也知道是何意!

    如果真是让他们得手,那泰昌终究还是会完蛋。

    阴险,实在是太阴险了!

    明面上,表面闹饷、实际上谋反;暗地里,竟然还在下药,这做法可真的是里应外合,双管齐下了!

    只有有一种方法成功,泰昌还没坐热乎的位子就要让出来。

    至于福王继位或者是朱由校继位,那就不好说了。

    当然,陷入思考的不止有泰昌自己,还有方从哲以及张惟贤。

    方从哲考虑的事情,则是如何在这样的关头,稳住局面。

    虽然说内侍之中出了叛徒,但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能一刀切,需要找到合适的办法筛选。

    至于张惟贤,他想的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

    是此事涉及到的其他事。

    福王的传话当中,并没有要说他们会去给泰昌下毒。

    那么不是福王的意思,又会是谁在背后下毒

    是福王有意瞒着他

    难道说还是有人自发的那就过于玄幻了。

    不过,两人顺着尚膳间这一思路,都向上思考,于是便都想到一个人。

    那便是已经在西山的太妃,郑太妃!

    王太后与人和善,她与泰昌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而郑太妃就不一样了,她可是福王生母,如果下毒得手的话,毫无疑问,福王将是最大受益者。

    想来想去,也只有她是最大的嫌疑。

    福王的手能伸到皇宫内,还是尚膳间几个小太监,难度很大。

    如果在不惊动东厂的情况下,收买一两个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那是好几个,凭借福王的手,根本伸不进来。

    而郑太妃去西山不过半年时间,她打下的基础仍在。

    当然,也不排除是有人栽赃陷害的情况。

    为了让郑太妃失势,索性让人给皇帝下药,并且,要故意让人发现!

    等到发现之后,一口咬死是郑太妃!

    后边的戏码么,就好办了,一直咬死不改口,他们也不能怎样。

    只要罪名坐实在郑太妃头上,想要不死,也得掉层皮。

    也就是他们在天马行空想着的时候,又有人来报。

    那几个尚膳间的小太监,真的死了!

    他们在口中含着剧毒,被抓住之后,还不待审问多少,便死了,一个没留!
1...186187188189190...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