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
……
火灾重建方案很快便通过朝廷的批复,方书安能给户部省钱,给工部省人工,两个部门答应的很是迅速。
反正具体实施涉及不到他们,所以两部都想着越快跳过去越好。
灾后重建的事情,历来是御史们盯着的重点,而且往往拨付的银钱不够,工部的郎中们一点也不打算在此占便宜。
那事情都是烫手的不行,能甩出去都甩出去,没有人愿意凑上前。
不过,其中一个细节被兵科给事中驳回了,因为方书安奏请调用官兵帮助运送废墟上的土灰等东西。
兵科给事中给出的说法是,如果是单纯的救灾,官兵帮忙也就帮了,没什么。
但是朝廷已经将救灾重建的事情委托给商人们来完成,那么运输杂物也就是商人们的事情,反正他们有利润在其中。
此时在找士兵们来运杂物,就不是帮朝廷或者帮助灾民们做事,而是帮着商人们。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被允许。
不过,毕竟是帮助灾民们。商人们要么支付费用,要么就自己想办法。
如此观点,得到朝廷不少人的支持。
刚开始,方书安大包大揽下来要重建,别人都觉得他是傻子。在有些人放出消息,说是重建能赚钱以后,人们发现傻子不是方书安,是他们。
而这种情况下,再来找外力支援,人们的态度明显不一样。
不是说修房子还有利可图么?那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运输的问题吧。
又想挣钱又想利用朝廷的资源,那是万万不可!
经过和老方的讨论,方书安他们捏着鼻子认了!
这些狗日的官员们啊,明知道修房子是赶进度的事情,动用官兵,能更快的解决问题,他们就是不给机会!
很是劣根性啊!
自己没有办法将赔钱的事情变成能赚钱的过程,商人们能够解决,却又暗中下绊脚。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知道,如果不用官兵,进度会慢上很多,如果在入冷之前无法成功入住,会激起民变!
……
张田余急匆匆的赶到方书安家里,抢过他的水一饮而尽,气呼呼的做到椅子上。
林月华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知道又失败了,劝慰道,“张兄,切莫着急,办法总是有的,如果调动不了五城兵马司和三大营的官兵,就给灾民们加大些动力吧,多给些钱财,也是解决办法。”
“弟妹啊,你有所不知。也不知道哪些王八蛋,将咱们要售卖建好房子的事情全盘泄露出去,现在可好,那些灾民也在闹腾。一帮人联合起来不干活,还说咱们赚他们的血汗钱。”
张田余确实被气到了,兵科给事中的奏章被流传开以后,又有人在人群当中散播。
说是商人们肯接下重建活计的原因,就是想要在中间挣钱。而且,建好的房子是不会白白给他们,到时候还要花大价钱购买!
灾民们听闻,炸营了!
明明是自己的土地,明明都是自己的房子,自己给自己干活也就算了,还要花大钱买回来!
那是什么道理,如果少花些钱,人们或许能接受,听闻要花大钱,索性就都不干,集体跑去要朝廷给个说法。
这会儿,正是群情汹涌的时候。
按照他们的说法,朝廷不但不管他们重建,还将他们抛给商人。
商人们是什么,那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生物,想要商人做好事,那不是白日做梦么?因此,这些人不但连商人们一起抵制,顺便将朝廷也一起黑了。
张田余是真没想到,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书安,你说句话。”张田余问道。
自打进屋以来,方书安一句话都不曾说。
林月华也是怀着期待的目光,“夫君,你可有何妙法?”
方书安叹一口气,缓缓站起来,说到,“也怪咱们考虑不周啊,以前就想过对头们要捣乱,却想不到他们会在此等着。我还以为,他们拿咱们建房的事情没办法呢。”
张田余郁闷的说着,“也不知道谁将咱们修房子赚钱的事情说出去,若非如此,人们也没有红眼病,便不会发生现在的情形。”
“是将细节都透露出去?”方书安诧异的问到。
“正是,说的绘声绘色,几乎要将价格都说出去了。”张田余很是气愤,不知道是谁那么嘴上不把门,连他们几乎属于核心的手段都告诉别人。
张田余气的跳脚,方书安却跟没事人似的,笑笑,“还好,还好,没有说出价格,那是咱们的底限。”
“你还有心思说笑,咱们的合作伙伴有如此不把门的,你还不准备点手段?”
“我说老张,凡事不能这样想,你看,咱们前前后后,兄弟们一起实行过不少项目了吧,此前很少有泄密的事情,为何这次会有?而且,就算是有人泄密,也没有将价格说出来。你觉得合理么?”
还被说,一番话让张田余怔在那里,“嗯……还别说,真是如此,怎么讲?”
“此事绝非故意泄露,更有可能是在非常情况下,被人套路,结果最后却没有问到咱们的价格。”
“是这样的么?”方书安的话让张田余茅塞顿开,思路瞬间便透彻。
“明白了,等我这就去问问。”说着,他就要走。
“别急啊,那件事情泄露都泄露了,现在的关键不是找到泄密人,而是应该找解决办法。”
张田余一拍脑子,“咳,你看我这脑子,被那帮人气的差点分不清主次。快快,有什么方法,咱们赶紧解决的。”
“张兄,夫君,可否听听我的?”林月华突然说到。
“看来夫人是有主意了,那就请您说说。”方书安一副谄媚的笑容。
“是啊,弟妹,赶紧说吧。”
林月华也没有矫情,正色道,“现在的局面,人们都已经知道我们要卖房屋,并且会将工时折价。人们的谣言,集中在价格上,对不对。”
要不说,还是女性在细节问题上比较敏感。
只要不是跟她吵架,便能很快的分析出主次矛盾。
“正是,正是。”张天宇回答。
“既然是价格,那我们就公布价格!”林月华斩钉截铁的说到,露出坚毅的面容。
“公布价格?那岂不是……”张田余打算反驳,但是他说到一半,忽然停下。想了片刻之后,忽然一拍桌子,“哎呀,弟妹,要不说你们两个是强强联合,太聪明了!”
方书安他们给房子定价相对贵了一点,同面积的院子,卖不到这般价格。
但是,他们有着更好的配套以及规划,如果算上绿化和公共设施,比起现在的房屋,绝对是超值。
只要在宣传过程中,将那些优势说出来,跟本就显现不出有什么离谱的地方。
“公开售卖的价格要公布,房契抵扣的幅度也要有个解释,最重要的是,要将人们干活的工时统计出来,能让钱财不够的人,有更多的向往!”
林月华刚才一直没说话,就是在思考解决方案。
现在说出来,张田余那叫一个佩服。
这对夫妻档啊,真是厉害,本来他们都以为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轻描淡写的就找到答案。
方书安奉承到,“夫人果真是厉害,不过为夫还是要补充一小点,公租房的事情,现在还不适合说具体的政策。”
这一点,两人都没有考虑到,闻言俱是点头同意。
公租房性质不同,早早说出去,并没有什么好处。
矛盾的焦点就是人们觉得不公平,将成品沙盘放出去,再把价格说出去,看看人们会不会疯掉。
而对于真正受灾的人来说,能通过房契以及工时抵扣购房款,他们不同意才怪!
那简直就是后世的拆迁户和内购名额。
拆迁户或许会难做工作,那是在谈拆迁以前。现在是一无所有,白白得到房子或者是低价格购买资质,绝对没有人会放弃!
至少他从来没听过有哪个楼盘的内购名额是不被抢的,就算是本人不要,也会加价卖出。
三人讨论好细节,张田余便兴高采烈自告奋勇的去了。
两个高人都给他指出了招数,想不成功都难。
而在此时刘大康家里,他正在向刘青诉苦,“青兄啊,我那天真没想到,他们请我喝酒,是来套我的话。”
看着要把自己脑袋埋进身体里的他,刘青叹口气,“你也是老江湖了,还能着了他们道,说明啊,人家就是奔着那些秘密去的。你也真是,平日里喝酒也算是有分寸,怎么那天喝醉成自己都迷糊了?”
“唉,我的青哥哥啊,这不都是高兴的么。我还从来没能在项目上占据如此大比例。这一激动,就忘记自己几斤几两,活生生的让他们套路了,他娘的,真不是东西啊!”
刘大康说着,一边给自己耳刮子。
见他如此,刘青抓住他的手,“好了,你这是给谁看呢。要是觉得自责,你就去书安面前谢罪,在我这抽自己,我也不能代表书安原谅你啊。”
刘大康没法发力,只好狠狠的叹气。
“对了,那人是谁的关系,你知道么?”刘青突然问道。
刘大康闻言,开始思索着,“那人,我想想啊,谁在背后使坏?东林党不应该,他们和江浙的丝绸商人势成水火。对了,此前和山西那些醋商关系不错,是不是晋商?”
“晋商?”刘青疑问着。“你还别说,真有可能,此前在辽东,书安将他们折腾的够呛,这几年都没能缓过劲。现在那些人不甘心,再出来捣乱,已解心头之恨,而且吧,他们还不需要费力气。”
556 幕后黑手
晋商那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
上次方书安将他们打击的够惨,一两年都缓不过劲来。
但是,那些人也算是做生意的人才,以前是因为站错队伍,跟着建奴发国难财。
在被打压之后,没有胆量也没有实力跟方书安的商业联盟抗争。
他们深知,想要回头来贴上方书安,跟着他混,是不可能的事情。
双方已经几乎结下死仇,不死不休的那种。
沈阳城粮食一役,几乎将晋商多年在辽东积累的现金流消耗殆尽。
要不是他们在张库大道和西北方向也有积累,现在早就没落,完全被宣大商人顶替。
刘青咬着牙,“狗日的,以前那帮人就在背后算计我。给了他们教训之后,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看来,对于这些人不可手软!”
“青兄的遭遇,我是听闻过。当年他们仗着自己和建奴关系密切,没少压榨别的商人。不过也真是不长记性,上次都已经被收拾过,还敢动手。要我说啊,他们恐怕是找到了新靠山。”
新靠山?
似乎很有可能,若非如此,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
刘大康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对啊,那些人肯定早就被方书安的手段吓傻了,他们哪里还有勇气再去面对。
这会儿,肯定是有人在背后许诺,才敢再站起来面对他们。
“将此事和张兄以及方兄说吧,他们还能找人调查一番。仅有我们两个知道,也没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刘大康总结道。
“好,只能如此,我去和他们说项。不过现在要紧的还是解决事情,对付那些人,恐怕要延后了。”刘青有些不甘心。
刘大康爽朗笑笑,“唉,让他们蹦跶几天,回头再收拾他们。”
两个人猜得不错,在他们寻找罪魁祸首的时候,背后弄鬼的几个人没有闲着,也在讨论着事情的发展方向。
此次,虽然是晋商集团,却不是范仁宽等人,那些人只是在背后串联。
事实上,在明末,范仁宽等八户,是伴随着建奴的壮大而壮大。
此时的山西商会,还有另一个主要势力。
比如,太仆寺少卿,王谦。
王谦不是一般人,虽然现在他的官位不算高。
但是熟悉朝政的人都知道,太仆寺是朝廷管钱的机构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太仆寺的库房,要比户部库房更加有钱。
尤其是在张居正改革之后,太仆寺库房的余钱曾经达到四百万两之巨。
后来么,随着万历花钱越来越厉害,本来富裕的太仆寺,渐渐的成为清水衙门。等到征伐建奴之前,太仆寺都拿不出银钱。
如果大家一直穷下去,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惜啊,事与愿违,随着老方在方书安的建议下,一项一项采取新政策,形成户部钱财越来越多的局面。
如此一来,太仆寺面子上过不去,想当年,大家都是穷苦人家。
后来,太仆寺富起来,户部时不时还是穷小子。
现在倒好,方从哲祖孙两个作用下,户部已经变回高富帅,太仆寺却失去了资金来源。
若是变化发生在数十年间,或许主官能一点点接受。
但事情静静发生在三五年内,这就让太仆寺官员们很难受。
王谦作为太仆寺少卿,对于户部李汝华和方从哲,本能上就有些排斥。说起他,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家里是晋商当中盐商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