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至于此前还说有人一起声讨官府,在平价煤炭出来之后,瞬间就没了声音。

    不但不再摇旗呐喊,甚至还想扔两颗臭鸡蛋。

    对于此类转变,青皮们想不通,说好的一起喊话呢,怎么就没了人影

    事实上,对于此事,老百姓们也是有苦难言,若是一句话都不说,那只能默默的承受寒冷。

    的确不合适,若是真能喊喊话,让官府知晓,倒也是路子。

    只不过,有了那些泼皮们的加入,性质便不一样了,混水摸鱼之辈从不鲜见,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可能被打乱。

    原本可能只是买不到炭,被他们一闹,面铺子米铺子也不开门了,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这并非老百姓所希望看到的。

    至于放弃对泼皮们的支持,想必一战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最有感触。

    俾斯麦临死之前,谆谆告诫威廉二世和小毛奇,千万别听那些百姓们说要对外战争的话,若是顺利,或许他们还会支持。

    但是遭遇失败影响到个人生活、家庭财产,跳出来反对的还会是支持的那些人。

    可惜,威廉二世的野心并未被束缚,于是他和小毛奇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当战争遭遇挫折以后,当初喊着响亮口号支持他们的德意志公民,又像破鞋子一样扔掉他们……

    此类事情,俱是如此套路。

    焦炭的消息封锁的足够严密,因此




156 都比猴精
    范仁宽等人在密谋着怎么给熊廷弼出难题,他们当然也不会闲着。

    现在人马已经撒了出去,一边勘探一边收服些小的部族。

    北方虽然人烟稀少,但是仍旧有些土著常年活动。

    而且,不少人向来是化外之人,不曾臣服于任何人,哪怕是过去的渤海、契丹、后来的女真,都不曾服输。

    李怀信时常有军报提及,今日又收服一个什么样的部落。

    比较之下,大明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现在竟然能杀到大门口,武器装备更是越级吊打……

    熊廷弼将与奴儿哈赤谈判的结果上奏以后,没有多久便得到中枢的批复。

    事情虽然看上去波澜不惊,其实背后还是有些故事,时间不算久,但争执十分激烈。

    有人建议把建奴直接押送到京城去,至少也要将其控制在沈阳城。在掌控之下的建奴才是好建奴,否则依旧是枚定时炸弹。

    好在,并非所有人都是无脑之人。

    奴儿哈赤虽然已经纳降,但是还有黄台吉带着一支能打的军队在外围游荡。

    有他们在,要是将建奴弄得太难看,那招降黄台吉的话就别说了。

    现在还不是彻底清算的时候,只有当黄台吉被消灭,或者同样投降以后,才是彻底算总账之时,此刻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有让黄台吉感觉到,投降也不是最差的选择,便好。

    入质是大明提出的要求之一,作为交换,奴儿哈赤会得到严格按照人口配额的粮食。

    想要吃的高兴自然不可能,至多也就是吃个半饱,饿不死的状态。

    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三人到达沈阳城后,约定好的粮食便要启程了。

    运粮是个辛苦活,并且,明军诸营没有一个愿意去给战败的对头去送粮。

    王邵劲倒是也不曾强迫,便从市面上找商队负责运输。

    论起与建奴打交道,无人比范仁宽等人为首的商队更熟悉。

    于是在半推半就之下,这个任务便落在他们手里。

    此番官府安排倒算合理,甚至按照正常运费上浮两成支付。

    天寒难行,部分地区还有积雪,运费确实要上涨一些。

    也正因为他们接手了粮食运送的活计,所以便在此事上动脑筋。

    按照协议,粮食损失要双倍赔偿,平日来说,确实高价。

    但对于同样急需粮食的黄台吉来说,两倍的成本可不算多!

    海西部那里怎可能凑出那么多粮食,放眼天下,沈阳城已经是最为方便的补给处。

    范仁宽与几个掌柜合计之后,便决心在中途某个地方故意分出三成人马,将粮食转运至黄台吉约定好的地方。

    辽东若是说运送物资的能力,还是要靠他们,毕竟此前无论是和蒙古诸部或者女真诸部的贸易,都是由他们来完成。

    可以说是熟门熟路。

    即便是强势如熊廷弼等人,最后不得不将此任务放在他们身上。

    嘲笑完熊廷弼和王邵劲以后,车队便拉上粮食出发了。

    城门口,方书安和孙传庭、李尽忠并肩站着,前边是几个熊廷弼亲卫。

    “你说,他们能按照咱们的期望完成么”方书安问道。

    “你心里早就有了结果,何苦多此一问,若是不指望他们完成,又怎会让他们拿到送粮之事,交给张田余他们不一样能完成”孙传庭回答道。

    “我这就是想让别人和我一样肯定,哈哈哈。”

    三人笑声当中,粮队越走越远,只剩铃声回荡在官道上。

    那里,大军来往才出来的车辙和马蹄印不过刚刚修整完毕。

    ……

    ……

    不过五日时间,便收到粮队回报,有一股



157 采暖炉火爆
    熊廷弼让他们来完成运粮之事,有着充分的考虑在其中。

    一来让黄台吉能够不断粮,保证不至于骚扰其他部,或者逃窜到蒙古草原;再一个就是继续赚那些商人的差价。

    反正他们愿意出两倍的赔偿金,不赚白不赚,最近恰好找不到罪名,如此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剪他们羊毛,他们没有不上钩的可能。

    此前黄台吉去叶赫城,最终还是虚晃一枪,莫说是攻城,仅仅在城门下放几枪便跑了。

    虽然他手下士兵更多,但是叶赫城经营百年,城墙可不矮,作为曾经女真诸部实力最强大的部分,他们配得上那样的城墙。

    黄台吉既没有重炮,也没有真要攻下的决心,做足样子就走了……

    运粮一事完成,范仁宽心甘情愿的给王邵劲送银子过去。

    谁能想到,一个计谋是让各方都满意的结果呢

    奴儿哈赤高兴的接受了粮食,黄台吉也是十分满意他们办的事情,两者都得到过冬的粮食,可以思考下一步事情。

    至于熊廷弼,自然是满足了继续在北大荒勘探的需求,同时将黄台吉限定在他们想限定的范围内。

    范仁宽之类虽然暂时亏了银两,却得到能得到的承诺。

    即使赫图阿拉焚毁,黄台吉在外,仍旧能得到他们要的利益。

    乍一看之下,各方都没有损失,或许这就类似于商品流动的原理

    只有在流动中才会产生各方都满意的价值

    焦炭事情告一段落,黄台吉和奴儿哈赤也安稳住,方书安总算要推广离开辽东前最后一样东西了。

    新式铸铁采暖炉终于要面世,并且带着新式排烟用的烟囱。

    演示采暖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方书安将瓷砖那一套搬过来大半,足够让沈阳城的人们惊艳。

    建铁合十六两银子每百斤,是用作制造鸟铳的精铁。

    一般的熟铁,价格大约是其五分之一,在四两每百斤左右。

    至于生铁,大约再便宜一半,为二两多银子。

    铸造一个铸铁炉子,算上壁上花纹图案以及烟囱,用铁也不过四十斤,并且辽东铁的成本远远低于建铁,比一般生铁的价格还要低。

    按照目前成本核算,甚至每百斤不到一两银。

    并且,花纹都是模具铸造,并不涉及到后期匠人的雕刻,仅仅需要简单抛光即可。

    最后的综合成本也不过六钱银子。

    本着造福于民的原则,方书安将炉子分为三款,花纹繁复甚至上漆的尊贵款;花纹精致不上漆,打磨光可鉴人的精品款;以及没有花纹、打磨一般的标准款。

    售价分别为五十两、十两、二两。

    炉子本身没有太多难度,铸造花纹就是个技术活了。

    其他冶铁作坊没有焦炭以及暖风箱,他们的温度根本达不到抚顺城炼铁炉的温度,因此铁水的流动性不佳,想要造出同样类型的花纹,靠模具办不到,只能通过后期雕刻等方式实现。

    白口脆铁虽然炼制温度低,延展性也不好,但是强度大并且脆。

    想要在其上打磨出花纹,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虽然他们的售价高昂,但是在不明就里人之前,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两银在一般人家面前,并非了不得数字。

    尤其是商家们大肆宣传所谓煤气的危害后,人们更是感受到背后的恐惧,买炉子不但是时尚,更是保命的行为!

    方书安没想过要这么宣传,但是架不住张田余他们偏偏从这一点切入。

    看来,自古到今向来如此,只要在宣传当中涉及到健康尤其是生命,定然能造成轰动性效果。

    他现在算是有些理解,为何那些后世在朋友圈一眼假的文章总能四处流传,但凡是涉及到自身性命的事情,谁敢掉以轻心呢

    将取暖和身家性命结合到一起,再加上此前有太多人因为取暖不通风导致的



158 再给熊廷弼挖坑
    此番的目标当然是眼下掀起风潮的采暖炉,但是受众并非是黄台吉,现在他们在外边打仗居无定所,并不是理想目标客户。

    而且,黄台吉那里还在山中藏着自己的冶铁作坊,对于铁的需求并非那么强烈。

    相比之下,蒙古诸部对于铁的需求更为巨大。

    由于蒙古人没有冶铁技术,也缺乏炼铁的煤炭或者木炭等原料,更没有品位好的铁矿石,因此只有外边流入这一来源。

    在草原,铁价堪比白银,大明一朝都在限制铁的流出,要不是建奴那里偶尔流出来一些,连锅都需要几家合用了。

    自从粮食大战以来,几家算是和熊廷弼结下死仇。

    现在他们最想做的事情,除却挣钱就是看熊廷弼倒霉。

    将铁运到蒙古,恰好是个一箭双雕的局面,能方便的实现两个目标。

    “此番炉子或许是个好路子啊。”靳掌柜先开口。

    王三桓刚从山西回来,尚不了解采暖炉火爆的事情。

    “靳掌柜是何意”

    “那些人最近弄出来个炉子,说起来比火盆好用,并且有个管子将烟气引向屋外,如此可避免‘入井死’。”

    入井死便是对煤气致死的另一种叫法,因其致死原因以及症状类似,所以以此命名。

    “这有与我们有何干系不还是被那些京城来人所把持”王三桓不知何意。

    “若是当他做炉子,自然与我等关系不大,但是将其看做铁器呢”

    靳掌柜眯着眼说到。

    王三桓坐不住了,噌地站起来。

    “你是说,将那些炉子贩卖给喀尔喀”

    “王掌柜,坐下说话。”范仁宽看看四周,幽幽地说道。

    王掌柜也是激动,忘记他们几人府上都被监视着。

    范仁宽已经用各种理由辞退好几个怀疑之下人,但是依旧有人不断被策反。

    没办法,锦衣卫做事可谓明里暗里手段都有,他那些下人,都是平凡人,怎么受得了锦衣卫们的手段。

    几个人压低声音,凑得更近嘀咕着。

    “林丹汗那里,我们是插不进去,现在他和京城那帮人打的火热。至于科尔沁,最近风头不对,也不适合,若是将咱们卖了,哭都没地方去。眼下,只有喀尔喀是最好的选择。”

    范仁宽说到。

    “也罢,喀尔喀人丁也不少,地盘更大,而且张田余等人手还未伸过去,他们与我等向来交好,那里确实值得一去。”靳掌柜接过话头。

    “有多少赚”王三桓最关心的便是这个问题。

    除了在与奴儿哈赤或者黄台吉做买卖有时会不考虑成本以外,与别人自然要将利益放在首位。

    “二两一个的炉子,重四十斤,一百斤不过五两。

    送到喀尔喀收他们十两,想必也是高兴的很。”

    靳掌柜笑眯眯的说着。

    “十两一百斤,呵呵,我看一个炉子起码要他们五两才是。”王三桓加了些价格。

    “莫说五两,或许更高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眼下,还是先拿到货再说。去往喀尔喀肯定风雪交加,带些粮食和木炭,都能卖上好价钱。那些售卖的压缩饼,也是好东西。炉子肯定不会有太多,一百车的车队,不能空着太多。”

    压缩饼自然是明军新进入明军制式军粮的民用版。

    两相比较,密度没有那么大,口感也做了相当改进。

    在减少一倍半密度之后,口感直线上升,虽然好吃不少,但是失去便携性。
1...525354555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