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御马监东侧配房,南面正中屋子里还亮着灯,御马监监管周桐正给床上的胖子捶着腿。

    胖子脸上仍是那副笑呵呵模样,任谁也觉得此人十分亲近,不会将其与东厂那种地方联系起来。

    周桐笑呵呵说道,“几日前,太子殿下身旁的李选侍被送进冷宫,据说被发现与魏朝那腌臜货有丑事,小的琢磨着十有被人算计了,却不知是谁出的手。”

    胖子摆摆手,“不要乱嚼舌头根子,神仙打架,与我们这些卑贱之人有什么关系,若是贵人又想起她的好,接了出去,乱嚼舌头的可是要吃瓜落,说不得小命都没了。”

    周桐附和道,“您说的是,小的是您一手提拔调教出来的,自不会去乱说,也会管束好下面人。”

    “唉,都说御马监出来的一身马粪味道,杂家离开久了却有些想,人啊,都是贱皮子,好了,你去歇了吧,不用再伺候我。”

    周桐刚转身,犹豫片刻,又转回来。

    “你说。”

    听见胖子开口,他便嘿嘿笑道,“孙公公,虽然咱们御马监和司礼监是两条路子。但是您这不也是从御马监去了司礼监么,您看小的”

    周桐手上自然有功夫,虽然御马监是仅次于司礼监的人物,但是那是要熬到提督太监才行。

    偏偏他的老上司去了司礼监,东厂当个小头头。

    “唉。”胖太监叹息一声,“都道司礼监是我等最想去的地方,哪里知道,去了那里的人,多半还想回去养马、抓药、或者是传膳。走的越高,最后摔得越重啊”

    他顿一顿,语重心长的说,“你可想好了,要真想去,我自然给你安排,东厂每年都有不少人不知怎么的,就没了,连个尸身都不见,缺额不算少。以前念着不让你们干这一行,才没有惦记你们,既然是你自己要来,那做好准备就是”

    “小的小的愿意”周桐慌不跌的表态。

    “是你自愿就好,去罢。”

    周桐应声退了出去,蜡烛随之而灭,黑暗中,孙怀忠翻了翻身。

    “都是年轻的娃娃,你说说,我们有什么好,都削尖满脑袋想进来”

    他随后朝着角落道,“不说这些了,说说情况吧。”

    黑影躬了躬身子,“小的们跟着那魔头刚进京城地界就跟丢了,貌似有官面上的人照应,小的们大意。”

    “哦,是谁的人”孙怀忠似乎不是很意外,就像是预料之中一样。

    “看腰牌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倒是个隐匿行藏的高手,小的们因此跟丢,天底下能躲过我东厂追索的人没有多少,最近也不知作什么妖,净出邪事。”

    五军都督府

    那些人出来干什么

    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尤其是正德后,五军都督府的存在感愈发降低。

    现在更是闲差,这些人怎么突然要插手京城的变局

    “罢了,这水够混了,我们不再掺和,让他们停止活动,让别人抄掉老窝,断了后路,才叫麻烦。

    对了,你去知会一声萧芸娘,她在这紫禁城里悠来荡去,是欺负宫中高手眼瞎吗若不是我压着,早有人要了她的小命,方小子手伸的太长了些,得警告一下。”

    “萧芸娘之事,小的这就去通知,那方书安的事情只怕他不听小的所言”

    “方书安你无需管,莫说是你,就是我出马,他能听进去一半都是老天爷显灵”

    “是,小的告退。”黑影说完,准备走人,突然想到什么,“黄猛日前去了浣衣局,遇见了遇见了老人家他向兄弟们打听来着。”

    “黄猛这个草包,理他作甚,他要是觉得自己头铁,便去老人家那里撞一撞”

    “公公说笑了,黄猛就是再傻蛋,见识过老人家的手段,借他胆子都不敢过去了。”

    “走吧走吧,你今日话有些多了。”

    听孙怀忠如此一说,黑影告罪一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孙胖子看看天色,再听听四下没有动静,便睡了过去

    等他找到方书安家里的时候,这厮正在和李尽忠、孙传庭他们一起,讨论着什么。

    笃笃笃

    一阵敲门声响起,方书安很是纳闷,不是说好不要让青儿放人进来的么。

    谁这么大面子,竟然能躲过青儿的盘问。

    等他一开门,发现赫然是在辽东见过的东厂小头目,心里有些诧异。

    “原来是您,进来喝杯茶”方书安客套着。

    “你的茶,咱家还是小心着点”孙怀忠说着,颇有深意的看着他。

    饶是方书安心里有准备,还是不禁有些脸红。

    “我的茶怎得了”他装傻道。

    “大家都是聪明人,此刻你不愿说也不打紧。不过么,你不要以为宫里能随意穿梭,若不是我压着那些高手们,现在你见到的只能是萧芸娘的尸身”

    “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压着,原来是您,还以为是宫里哪个大能,看着小子或者芸娘做事情顺眼。”

    方书安笑着说。

    “顺什么眼,宫里有几件事能瞒过东厂的眼睛,有些事情我们知道,但是装作不知道罢了。”孙怀忠说着。

    “若是东厂这般神奇,那为何当初让张差一人手持木棍冲到了太子那里。”

    “有些事情我们知道,不代表我们能动作”

    孙胖子针锋相对的说着。

    “乖乖,我就知道,你们东厂果然是看热闹。”

    “若是我们不看热闹,只怕睡不着的就是你们文官了吧”孙怀忠终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方书安先是楞了一下,随即释然。

    这就能说清楚了,东厂的和锦衣卫的番子们,水平一点都不低,连深入敌后的事情都能探查的清清楚楚,自己院子里发生的事情,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之所以不插手,一个是因为涉及到站队。

    毕竟他们尊重的只是当今皇帝,而不是太子或者皇后宠妃之类。

    再就是实力平衡的问题。

    大明十余个皇帝,在多年的改动以后,基本确认这种组合方式。

    若是他们将手伸的太厉害,那么刘瑾、汪直等人,就是记载上的故事。






222 集资办学
    


    其实不用孙怀忠警告,方书安就打算暂时偃旗息鼓,先蛰伏一段时间。

    李选侍死的消息,并没有流传出来。

    不过他已经知道,看来宫里还是在隐瞒着。

    太子不希望丑事传出去,郑贵妃也不想有人知道。

    双方都怀着异样的心思,也都在控制消息,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郑贵妃选择丢车保帅,还抓不到她的把柄,那只好先等等。

    下一阶段的目标便是李可灼和崔文生,要将这两人想办法除掉,不能任他们在太子面前晃荡。

    只不过,眼下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学院的模块设计已经基本完成,需要钱财开始动工。

    但是么,还是遇上了问题。

    按理说,是为大明培养人才,户部出大头很正常。

    而且是万历金口御批的项目,说什么资金也不应该耽误,到位的更快才是。

    但是,偏偏就出问题了。

    户部只答应开拨两万两银子,与方书安的规划设计相比,至少缺一个零。

    学院要开工建设,怎么说也不能只有那么点吧。

    但是户部却振振有词,说都是看在首辅面子上挤出来的。

    方书安找到户部,却连户部的门都进不去,全然不是户部在国债上有求于方书安的时候,任凭方书安与朱由校如何蹦跶,也没能多给一点。

    当然,最后得到的说辞也算是合理,毕竟大明在年初已经定下各项大的支出,虽然现在有些盈余,但是贸然投出去数十万两,会严重影响到后边的财政消耗。

    南方还有水灾,辽东告一段落,但是战争尚未结束。

    大明基本上已经有预算和决算的制度,不然修三大殿也不至于造成嘉靖的巨大亏空以及严嵩和严世藩父子的最后垮台。

    归根到底,建学院的项目不是一个重要而又紧急的事情。

    虽然现在府库里有些盈余,但是一次赈灾和局部战争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银钱。

    真要是拿出来几十万两给他们,万一哪里在有点应急的需求,可就要求爷爷告奶奶。

    户部现在虽然不是暴发户,但刚刚将能跑老虎的库房填进去一部分,说什么也不能再闹那样的窘迫

    行吧,谁都有不得已的理由和似乎能说过去的道理。

    朱由校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叹气。

    “书安,难道咱们就只能等到年末时候,讨论来年预算”

    “若是真想等到朝廷的拨款,只能那般,不过,若是另一个地方,说不定能挤出来”

    “另一个地方哪里”

    朱由校瞬间来了精神,熬夜导致的黑眼圈搭配上匀称的身材,十分奇怪的外表。

    “咱们的事情,好歹是陛下他老人家亲自批准的,何不去向大内要点银子”

    方书安贼兮兮的道。

    “你啊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不想,在辽东风声鹤唳的时候,你爷爷都没能从我爷爷手里抠出钱来。现在,太平日子还想着弄点出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由校狠狠的鄙视了方书安一番,给他泼一盆冷水。

    虽然出兵之前,万历一直在哭穷,甚至一次又一次的摊派,但是其实内帑还是有钱的。

    但是万历是什么人,一毛钱都别想从他口袋里划拉出来。

    也就是后来泰昌帝登基,才从内库拨出来银子,缓解财政以后取消矿税。

    “户部有钱不给,说是没有预算;你爷爷有钱也不给,那就是大老扣儿了啊”

    方书安无奈的道。

    “随你怎么说,反正现在只有咱们两个人,也没有别人听见。”

    朱由校安慰似的说着。

    “还能难倒咱爷们儿不成没人给钱,咱就没钱了咱们自己干吧”

    “自己干”朱由校犹豫了一会儿,“倒不是不行啊,我从你那分了不少钱财,虽然有些投入到羊毛储备里,但是现在已经有人提前付钱订货,在加上瓷砖和水泥乱七八糟的收益,拿出来十万两不成问题”

    “你那点钱,还是留着自己用吧,我不缺钱”

    方书安大拉拉的拍着胸脯。

    他决定了,先自己干,有别人后悔的时候

    “我知道你比我有钱,但是这事情又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见者有份,我要入股”

    朱由校被方书安的劲头带起来,也是豪气干云。

    “去去去,凑什么热闹,学院可是个亏钱的买卖,砸进去多少银子,几年之内见不到响,你的银子留着有大用”

    方书安摆摆手,示意朱由校莫要参与。

    “呸,你建书院,谁受益最大啊”

    “当然是大明了啊”方书安回他

    “大明姓啥”

    “姓朱嗯你说的对你还真得入股”方书安反应过来了,这大明可不就是姓朱么,说到底还是给他们家培养青年才俊。

    负担些花费,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既然这样,咱也就别争了,将那些家伙们凑到一起,看看有谁愿意出钱,当然了,钱也不是白要他们。只要是愿意出钱,咱就让他们命名一片建筑,什么书安楼、田余楼、月华楼,统统给他们开放了叫。

    你说这些人跟着咱们挣了那么多钱,他们还在乎什么当然是名声

    到时候,逢人便说,知道咱大明最大的技工学院么,那里边的什么什么楼,可是咱家捐钱建的,啧啧,那名气、那豪气,相比之下,比起谁吃什么、穿什么,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方书安对这一套十分熟悉,捐建校舍乃至奖学金之类,在后世是个不能再普遍的事情了。

    此时的大明也有捐助教育的富户,不过大多仅仅是基层的蒙学或者是乡学,规模如此大的校舍,还没有几个人开先例。

    反正模式都是现成的,拿来用就好。

    至于那几家,也不指望他们拿多少,只要表示一下,大家共进退的意思即可。

    当然,若是要多表现,方书安也不会拒绝,毕竟多多益善么。

    意见一致的两人不做停留,马上召集他们的几个固定合作伙伴,当然还有一些闻到味的商人也凑了过来。

    张田余听闻他们的设想,有些吃惊,突然就打断了方书安,“什么,你们要集资办学”






1...818283848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