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珍妮机出现以后,纵置布局,一个纺纶带动十个甚至二十个纱锭,将纺线的效率瞬间提高数倍。
珍妮机作为棉纱纺纱工具,直接用在毛线纺织当然不合适。
方书安将设计理念和原型机做给朱由校以后,便让他带着个匠人们去折腾。
若是说大明的匠人们由于眼界受限,创新力度不够,但是在工艺精度和改良上,那绝对是一等一的存在。
经过匠人们的不断努力,终于攻克羊毛纺线机一机多锭的困难。
解决掉纺线之后,最后一个难关就是飞梭织布机。
不同于纺线机,那个是将机器进行对应的优化,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难题。
飞梭织布机,有一个方书安一直想挑战却没有挑战成功的难题,那句是弹簧的设计和制造。
此前,由于马车的颠簸过于厉害,他也只是通过设计板簧悬挂解决问题。
因为想要制造出满足马车悬挂重量的弹簧,难度实在是太大。
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利用板簧顶替。
而飞梭织布机不行,弹簧是绕不开的问题,他是飞梭动力的来源。
韩江在向朱由校汇报之前,一直在实验室盯着铁匠们试制弹簧。
铁匠们都是合作挺长时间的老手,各种各样的模块零部件都见过,但是这螺旋形的铁圈,还是第一次见。
“韩小哥,咱们这么打造下去,哪怕是世子和公子的身价,都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铁匠说着。
他们第一次见到弹簧的设计方案,便选出一块尚好的铁锭,进行打制。
那可是液态铁练出来的好东西,里边杂质含量很少,刚出锅的时候,泛着明亮的金属色。
按照铁匠的理解,怎么着也能打制出合格的东西。
谁知道,拿到给朱由校看过以后,直接扔了。
他们要的是能够伸缩弹性的弹簧,可不是什么铁器打造的蚊香圈。
铁锭失败以后,铁匠们便拿来压箱底的各种精钢尝试,不管是打造铁甲的轻钢,还是打造钢刀的百炼钢,都一一进行测试。
然而,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实在不行,咱们试试包钢吧”
一个学徒说道。
“包钢法”铁匠头一听,伸手就要去揍他。
包钢法是什么水平,那是打造横刀才用的技巧。
比之百炼钢成本还要高,想要用包钢法锻造弹簧,光是将精钢打制成细钢条都很费时间,还要将细钢条上包上精铁,再度进行打制。
关键是还必须保证两者粗细度是均匀变化,而非一段钢多,一段铁多的情况。
打制完成后,还要将其完成圈,最后还要进行泥淬火,反正是怎么麻烦怎么来。
包钢法本来良率就低,还要打成均匀的细条,良率就更低。
但是,当泥淬以后,奇迹出现。
方书安交代下来那种带弹性的东西,终于是打制成功。
这才发生前边韩江去向朱由校报喜的那一幕。
对于他来说,解决掉这个大问题,飞梭织机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但是对方书安来说,则不然。
231 弹簧与飞梭机的野望
弹簧对于方书安的意义,实在是太过重要,距离他工业大计,又前进一步。
看见韩江拿过来的弹簧,朱由校试了试,效果真是不错,是方书安给他说的那个东西。
不过么,一个样品还是无法满足实验能否成功的需求,力量大小和尺寸,都不一定合适。
因此,朱由校让工匠分别根据包钢的厚度、钢条的粗细、缠绕的角度、圈数的密度,分别打制不同规格的样品。
这样的话,至少能多好几种选择。
当然了,都是成双成对的打制。
不过么,毕竟是手工打制的东西,两个看上去外观一样的弹簧,实际的弹力还是稍微有些许区别。
有了弹簧以后,飞梭机基本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还有着容易卡住或者羊毛线摩擦力的影响,会时不时出现故障。
但是这和多锭机刚出来时候一样,只需要后期进行完善就行。
解决了有无,后边的优化都是小问题。
朱由校派韩江找到方书安的时候,这厮还在书房琢磨着图纸。
他想要建造一个类似阶梯教室那样的大礼堂。
但是以现有的条件,不可能没有大柱子,承重的需要,只能靠柱子解决。但是有柱子的话,就很难保证所有人的视线。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韩江兴冲冲地直奔后院去了。
要不是门口几个守卫都拦过这个愣头青几次,知道是公子从辽东带来的憨货,便放他过去。
否则,因为上次萧芸娘遇袭的后果,就要将他弩箭招呼射翻在地。
“公子,公子,俺来了”
韩江大呼小叫的冲进屋里,直看的青儿白瞪他。
每次都这样,估计又要被揍了。
“你啊你,能不能有点”
正在青儿准备看韩江笑话的时候,方书安话说到一半,突然间停住。
看样子,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或者是有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
不,不可能,重要的事情,怎么会找韩江这种不靠谱之人来办,那可能就是世子那里又有什么发现吧。
屋内,方书安看着韩江拿来的一对弹簧,惊了
“这玩意儿你们从哪里捡来的那里是不是泛着白光或是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人,留着奇怪的发型、说着奇怪的话”
这东西不可能是大明工匠能够打造出来的,除非是有什么时间通道传送过来,或者是有穿越者穿了过来,还带着弹簧。
“公子,您是不是害了风寒怎得老说胡话”
韩江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说道。
“滚,你才害了风寒,你全家度害了风寒。”
“俺不是,俺没有,俺家只有俺自个儿。”
“好了,不废话,快说,哪里来的”方书安急切的问道。
“此物就是世子按照您的嘱咐,找到匠人们反复尝试才打制出来。”韩江照实说着。
“不可能,库房里的顶多能是高碳钢,用来造弹簧还是硬了,并且脆。除非他们打造出来弹簧钢,不过那是要用电炉才能冶炼出来的东西,现在连电都没有,他们怎么可能实现”
不是方书安不相信大明工人的实力,实在是弹簧用钢的要求过于苛刻,现有的技术想要冶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您说的那些,俺一点也不懂,但是俺知道,这些叫做弹簧的东西,都是匠人们用包钢法打制而成。”
韩江指着弹簧说到。
“包钢法”方书安似乎是醍醐灌顶,突然想明白了。
他一拍大腿,“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历史上,唐横刀是华夏历史上冷兵器的一座高峰,它并不追求过分锋利,但是对于甲胄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得以提高,同样,他的耐久度也显著提高。
主要原因就是包钢法的应用,将韧性和硬度相结合,最后再用泥淬法,提高仞口强度。
弹簧用钢,说到底就是要将任性和强度结合在一起,既需要铁的任性,又需要高碳钢的硬度。
所以,在冶炼过程中,对杂质和含碳量十分苛刻。
世间万事万物,讲究殊途同归。
虽然他们没有能控制钢铁杂质,以及各种物质比例的手段,但是有着同样丰富的经验。
靠着包钢法将两种不同的材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类似的效果。
“还有,世子让俺告诉您,飞梭机也成了。”
“飞梭机那可是太好了,走,还愣着什么,与我一同去”
“好嘞”
两人一前一后冲出房间,几个护卫一看,匆匆忙忙跟上。
“晚饭我在工坊吃,不用管我,告诉爷爷,有急事去找我”
方书安一边跑一边和青儿说着。
“少爷真是的,这是遇见什么事情,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不着调了。”
青儿当然不知道那两件事情对于方书安意味着什么,还寻思是不是最近事情多,少爷又被刺激到。
一行人赶到工坊的时候,朱由校脸上全是油黑,跟花脸猫似的,边上几个匠人们都差不多,一看就是在织机上不断调试的结果。
“这个齿轮还是不好用,让铁匠那边做成铸铁件,会好上许多。”朱由校手上拿着一个硬木做成的齿轮,看着由于受到压力而略微变形的齿。
硬木作为齿轮,用在受力不大的地方没有问题。
但是作为传动主结构的话,尤其是受力很大的情况下,明显会不合适。
“书安,你来了,快来看看”
朱由校老远的看见方书安,赶紧招呼他道。
“来,看看这飞梭如何。”
只见操作的匠人将东西准备好,便开始试机。
之前那飞梭飞来飞去,每一次穿梭,都比手抛的快多了。
布匹的长度在肉眼可见的速度前进着。
由于没有手抛梭子的宽度限制,所以飞梭机能够更宽一些,比手工机的幅面宽上一倍都没有问题。
看着那咔哧咔哧的速度,朱由校终于明白,为何方书安执意要搞出来这些东西。
有他们的存在,布匹特别是他们羊毛布的织造成本,将会低的可怕
有了织造生产线带来的新收入和技术革新,方书安有了重新开展下一步技术革新的动力
232 谁跟你说是选秀女了?
王才人在陵庙里的日子还算清闲,每日里也就是颂颂经,然后再亲自为慈圣太后的牌位打扫。
自从她来了以后,都是亲力亲为,从不假她人之手。
“娘娘,也就是您了,换做是别人,她们顶多就是意思意思。”
“休得胡言,你胆子是越发大了。”
“娘娘,您就是个心软的,平日里都是你做的事情多,什么也不说,现在没了西李,本应当以您为尊,但是现在又出来东李”
王才人收起她的东西,呵斥道,“这些话是你说的”
听见王才人语气里生硬的架势,红云不敢再说话了。
不过,正当主仆二人陷入冷场的时候,一声通传到来,“娘娘,世子来看您了。”
“校儿让他等我片刻。”
听说是儿子看她,王才人迅速整理下自己仪容。
红云也赶紧凑过来,看看有何不妥之处。
“母亲,孩儿来看您了。”朱由校说着,便拜下去。
“怎得行如此大礼,快快起来。”王才人快步上前,搀扶起朱由校。
虽然当年由于朱常洛名分未定,没有自小接受帝王的教育,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小时候,朱由校完全是由王才人自己抚养,没有被交给某个权势大的嫔妃手里。
所以,他们母子的感情极好。
“您在此地受苦了。”看着简单衣着的母亲,朱由校由衷的说道。
谁知,王才人反倒板起一张脸。
“莫要胡说八道,为慈圣太后守陵祈福,是我自愿的事情,这事别人求都求不来的福分,怎么能说是受苦”
这么一说,朱由校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妥,慌忙自责道,“孩儿错了,是孩儿的不对。”
“好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校儿最近在做些什么可曾跟着师傅进学”
说到自己干的活计,朱由校瞬间来了精神。
“几个师傅还没有到齐,尚未正式行拜师礼。所以还未开课。至于儿臣做的事情,那真是了不得。一个是帮着书安建设他的那个学院,再一个就是造出了个好东西,您看看此物。”
说着,他将毛纺布做的成衣递给王才人。
“这,并非丝绸所制,也非木棉布,麻布没有这般柔软。不过么,这布料上手温和,摸之温润,是好料子,秋冬之时,保暖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