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正房三间,东西屋连着耳房都已经被打通了,全都摆上了长桌与条凳,这里是供读书人们抄书用的地方。为了采光,工匠们还在后墙上开了几个窗户。两边加起来,最大限度上可以挤下八十个人,勉强够用了。这间书馆本来就不是大型图书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琇又带着方仁珠去了东西厢房以及后院的几间大屋,屋里全都摆满了书。这里是正馆,收藏的都是四书五经相关类别的书籍,各种版本的典籍与解析应有尽有,有一些还是从来没向外界展示过的名家私藏心得,相当珍贵。方仁珠转了一圈,就恨不得把自己钉在这里,一步也不肯离开:“那本书我没看过,只听人提起,据说对《春秋》的解析非常独到,真想看一看。”

    赵琇只得拉住她:“那本我有手抄本,回去就借给你!”

    过了一会儿方仁珠又说:“还有那本《xxxxx》,是诸家的私藏,家兄早就想要借来看一看,可惜总被旁人抢了先,没想到你这里居然也有!”

    赵琇无奈地说:“那个我祖母也有一本,回去我帮你问一问好了,要是她老人家愿意,借给你几天,让你回去抄写一份,想来无妨。”

    方仁珠欢天喜地地道了谢,这才依依不舍地跟着她离开了。

    她们又转去了东馆。东馆收藏的书本基本是两类,一类是诸子百家,主要是张氏的藏书,在一心考科举的读书人眼中,可能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但赵琇还是力主将它们加入进来;另一类则是名家文集,除了一部分是前朝的作者,其他大部分是本朝高官学者们曾经作过的文章、诗词等等,甚至还有他们当年应试时的文章。很多高官学者未必愿意将珍贵的藏书捐出来,但如果说让他们拿出自己的文稿,十个人里有九个人会愿意,剩下的一个人自己会谦虚婉拒,然后由身边的亲友帮忙拿出稿件来,既达成了目的,又得了低调的美名。这毕竟是难得的扬名机会,尤其是高官们。他们并非以文才受人敬仰,也很想在士林中刷一把存在感。

    而对于一般的读书人来讲,这些文集也许是最有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考官的喜好,还有范文作参照。哪里去寻这么好的参考资料去?赵琇觉得,东馆里的藏书,也许才是明知书馆里最吸引人的东西。

    方仁珠对东馆的文集兴趣缺缺,只看中了两本没见过的诗集,正好两本的作者都将诗集送到前院的小店寄卖,她就顺手买了两本回去。至于诸子百家。她也有些兴趣,但这种东西并非只有明知书馆有,方家也有不少藏书。

    然后她们穿过月洞门,来到了西馆。

    赵琇一进西馆,就有一种怪异的感觉。她因为要带方仁珠过来参观。所以事先打过招呼,今日雇员们都放假了,除了门房和后院有几个粗使仆役,馆中基本只留了两个婆子侍候,保证她们两人在参观过程中不会碰上任何闲杂人等。可是西馆里是怎么回事?一眼看过去明明没有人,但给人一种有人的感觉。

    赵琇迟疑了一下,站在院子里不动了。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叫一个婆子来,到处巡视一遍。确认没人了再带方仁珠进屋去?不管怎么说,是她邀方仁珠过来的,若因为她的疏忽出了差错。她可不好向方家交待。

    先前她不想让人跟着,就让两个婆子回门房去了,现在叫人恐怕得费点时间。赵琇叫住了方仁珠:“逛了半日,你不累吗?不如我们去喝杯茶吧?你也尝尝咱们书馆厨子的手艺。”

    方仁珠对书馆厨子的手艺不太感兴趣,更想先看一看西馆的藏书。赵琇曾告诉过她,这里存放着尚未整理好的书。还有一整个小院存放着一千来册的《永乐大典》抄本,虽然是残缺的版本。但已经极为珍贵了。这一千多册书还是老郡公领兵时在民间搜集到的,来源不明。目的自然是用来哄老婆。张氏对其视若珍宝,一直将它们小心地存放在鼓楼小宅里。后来牛氏派人来搜刮财物时,因为不识货,把箱子打开看了一眼就再度关上了,碰都没碰一下。赵玮要建书馆,张氏就将这一千多册书拿了出来,




分卷阅读619
    当作镇馆之宝。

    这样珍贵的大典,寻常人连见都没机会见到,方仁珠身为爱书之人,又怎会错过呢?

    赵琇能体会到她心中的急切,想了想,就说:“那我带你去吧。你跟在我后面,我先进屋看一看,叫你你再进去。”

    方仁珠面露疑惑,但还是点了头。赵琇便走在她前面,进了正屋,探头往里面看了看,没发现有人,正觉得可以放心了,回身想对方仁珠说进来,就看到门后站了个人,穿着一身白,面色发青,全身都笼罩在阴暗中。她顿时倒吸一口冷气,瞪大了双眼。

    那人却茫然地看着她:“赵姑娘,你怎么来了?”手里还捧着一本书。

    赵琇按着胸口,只觉得自己方才被吓得不轻,小心脏跳得飞快。方仁珠在屋外听见有男人的声音,也吓了一跳,但很快就认出了是谁,连忙跑了进来,然后脸上便是一红,低头小声说:“尚表哥。”

    尚琼怔了怔,脸上的神色顿时缓和了许多:“五表妹怎么也在这里?”

    赵琇这时候已经缓过来了,连忙解释了原委。尚琼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歉意地笑笑:“我前些时候每天都过来,自己看书、写作,因来得多了,也没人管我。只是近来几天我有事没有过来,想必是他们不知道我今儿会到,因此就没跟我打招呼。我是从直接从侧门进来的,并没留意到正馆那边有什么动静。唐突了两位姑娘,实在是抱歉得很。”

    赵琇还能说什么呢?方仁珠只知道低头脸红,她只好干巴巴地说不要紧了。

    但是尚琼在这里,她们岂不是只能离开了?赵琇想起方仁珠非常想看《永乐大典》,而后者过些时候就要离京,兴许要很长时间后才会回来,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再来就不知是几时了。她实在不想让朋友失望,就开口问尚琼:“那个……尚公子,你看方五姑娘跟你也不是外人,能不能……让她也在这里看一看书呀?她仰慕《永乐大典》很久了。”

    “哦?”尚琼双眼一亮,然后就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目光看向方仁珠,“是么?”

    第三百九十六章 投契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赵琇百无聊赖地坐在屋外廊下,随手摘了片树叶下来,有一下没一下地撕成了碎片,然后由得它们随风散去,心里没意思极了。

    她那句请求一说出口,尚琼与方仁珠就象是干柴遇上了烈火,一拍即合。尚琼到书馆来得多了,对馆内情形早已熟透,居然自告奋勇做了向导,领着方仁珠在西馆内到处逛起来。他不但领着人去逛,还会时不时告诉方仁珠,哪个屋子里存放的是什么种类的典籍,哪个书架上有好书,哪个书里有些绝妙的句子……简直如数家珍,赵琇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

    方尚两家本是姻亲,各自都有哪些藏书,两家的子弟心知肚明,尤其尚琼与方仁珠又都是爱书之人,更是清楚得很。因此尚琼知道方仁珠大概看过什么书,而馆中又有哪本书能引起她的兴趣,或是弥补她往日学识中的不足,每一次介绍都是恰到好处的,百分百切中方仁珠的需要和兴趣。方仁珠听了一会儿,就已经被尚琼吸引了全部的心神,连好友赵琇已经出了房门,她都没有留意到。

    赵琇觉得自己好象变成了一颗闪亮无比的电灯泡。虽然尚琼与方仁珠都是世家出身,相处的时候不忘守礼,可是这种气氛怎么看都象是在约会,还是双方都觉得很愉快的那种。赵琇看着,就觉得非常不自在,好象自己妨碍了别人似的。问题是,方仁珠是她带出来的,她不能先走人,又不好把人家丢在这个院子里,由得他们未婚夫妻孤男寡女地在一起。所以她只好无聊地坐在廊下吹风了。

    吹着吹着,她忽然醒过神来,暗暗啐了自己一口。就算要等方仁珠,也没必要呆坐,那样太浪费时间了!她起身去了旁边的厢房,那里有雇来的读书人抄写用的桌椅与笔墨纸砚。《永乐大典》的残本太过珍贵了,当中有一部分因为种种原因,原书已经有所损毁。为了保证这部大典的传承,赵玮安排了一些雇员将所有书籍另行抄写一份,以备来人翻阅。至于原本,自然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好。

    书馆的改建,赵琇曾经亲身参与,因此对这间屋子的格局非常清楚,很熟练地翻出了笔墨,见案上有雇员们抄了一半还未完成的书,便跟在后面用端正的馆阁体续抄起来。

    等她抄完了半本,才看到尚琼与方仁珠走进了厢房。后者双颊飞红,尚琼却神色平静,对她说:“中馆前院有人叫唤,想来是府上的仆人在找姑娘。”

    赵琇眨了眨眼,视线越过他们瞧了瞧外头的天色,也非常平静地回答:“哦,大概是因为太阳快下山了,该回家吃晚饭了,他们见我们迟迟没出去,就着急了吧?”

    方仁珠听了,脸上的红晕更深了。

    尚琼镇定地向赵琇行了一礼:“劳烦姑娘照应舍表妹了。琼恐外人得知我与表妹在此见了面,会于表妹闺誉有损,故此还是不出面的好。等姑娘与舍表妹离开,琼会自行离去的。”

    赵琇瞥了他一眼,心想这人还算是个明白人,不是书呆子。瞧方仁珠跟他相处时的情形,想必婚后也会很愉快吧?

    想到这里,她就露出了微笑:“尚公子客气了,方五姑娘是我好友,我自然会照应她的。”然后把方才没抄完的半句话写好了,拿镇纸压住纸,免得风吹起纸张,污了墨迹,就起身跟着他们一道出去了。

    出小院子门的时候,尚琼在门边站住了,不打算跟她们一块儿出去。作为临别寄语,他只是简单地跟赵琇告了别,对方仁珠却说得多一些,还让她别忘了他提过的那些书,有时间就多看看,若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的,尽管问他。方仁珠红着脸低头应了。

    两女回到前院,赵方两家的下人都以为赵琇与方仁珠是看书看入了迷,才会忘了时间,倒也没有啰嗦。至于书馆的几个仆役,他们之前没有留意到尚琼来了,不知一会儿去西馆收拾东西时,是否会大吃一惊呢?希望尚琼能机灵一点,遮掩过去。不过在赵琇看来,就算这事儿暴露了,问题也不大。她是这书馆的主人之一,亦是仆役们的顶头上司、衣食父母,她特地吩咐过:“不许告诉旁人我们来过。”他们又怎敢违抗呢?

    赵琇与方仁珠心情愉快地坐着马车回家了。路上,方仁珠还在不停地夸奖着尚琼,说他才学如何过人,说他脾气如何温柔体贴,说他如何斯文守礼,还说他治学如何严谨,读书又如何用功——简直就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赵琇不得不笑着打断了



分卷阅读620
    她的话:“行啦行啦,我知道你家未婚夫是世间极品了,再没有旁人能比得上。平时总听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如今我可总算见着实例了。”

    方仁珠的脸轰的一下红透了,结结巴巴地辩解着:“不是……不是的……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真没有……”

    赵琇看到她那个窘样,忍不住伏到引枕上大笑了一通,方才安抚她:“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是无意的。不过尚琼今天的表现应该令你挺满意吧?我看你们兴趣相投,琴瑟和鸣,等将来成了亲,想必也会是一对恩爱夫妻。”

    方仁珠的脸红得快烧起来了,低头抿着嘴不说话,只是眼中带着羞涩,嘴角却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喜意。

    赵琇瞧她这样,心里也为她高兴,还替她出主意:“可惜你过些天就要去济宁了,不然我多带你到书馆去几次,让你们多见几面,培养一下感情,那就更好了。我事先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方仁珠吓了一跳,忙按住她的手:“你这人真是疯了,今儿只是偶遇也就罢了,怎能特地约见?那样太……太……”她说不出口。这样做跟大姐方慧珠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她绝不会犯那样的错误。

    赵琇暗叹一声,也不去为难这位书香名门出身的小淑女了:“好吧,虽然我觉得尚琼的人品是信得过的,你们未婚夫妻之间谈书论文也没什么不好,但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会逼你。只是有一点,你们之间岁数差得有些大,至少还要等上几年才能成婚。而你又马上就要随母兄南下济宁,说不定这几年内都要跟尚琼断了音信。你真的能放心吗?他可是早就到了娶妻的年纪了,万一受到旁人的引诱……”

    方仁珠涨红了脸,憋了半日才憋出一句:“我相信尚表哥,他是个君子。”

    赵琇连声叹气:“算了,你既然对他那么有信心,我又何必枉作小人?我只是觉得,你们几年不见,如果能相互通信,也是一种维系感情的方法。你可以跟你父母提的,信里也不谈私情,只说是要向尚琼请教学问,想来无妨?今天你跟他不是聊得很开心吗?他还让你有不懂的就问他。不见面又不写信,那要怎么问?”

    方仁珠微微有些动心,尚琼确实说过这样的话,那或许……通信是无妨的?若能时常与尚琼讨论诗文,请教学问,自然是件乐事。只是私相授受的罪恶感又压在她心上,万一尚家长辈知道了,觉得她是个不守规矩的女孩子,那可怎么办?

    但如果不与尚琼通信,她有了疑问,又该如何向他请教呢?

    方仁珠正烦恼着,赵琇便给她出主意:“要不,你就把给他的信夹在给我的信里头好了?我替你转交?我哥哥跟尚琼常有往来,若由他做信使,包管外人不会知道。尚琼若有回信,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转交。那样旁人只会觉得是我们闺阁间通信。你可以再小心一点,信里不留署名,又或是另起一雅号,只谈诗书不谈风月,就更加安全了。”

    方仁珠红着脸婉拒:“那样太麻烦了……令兄还要备考呢。”

    赵琇哂道:“可以让我哥哥在考完秋闱后再行动嘛,再不然让他派心腹去送信也可以,就说是他与尚琼之间的书信往来好了。”她歪着头想了想,“要不……我找人打两个信匣,能上锁的那种,留两把钥匙,你一把,尚琼一把,这样无论谁负责转交,都没办法偷偷打开来看了?”

    这回方仁珠摇头摇得没刚才那么干脆了,看得出来她也有些心动。赵琇笑道:“你自己想去吧。当然,要是你能说服家里同意,你们亲戚之间通信,想必更加简单。”说完她就往引枕上一靠,闭目养神去了。

    方仁珠犹犹豫豫地看着她,想要伸手拉一拉她的手臂,伸到半路又缩了回来,满脸羞红,却不好意思说什么,心里纠结无比。

    与此同时,身在明知书馆西馆中的尚琼,却没有方仁珠那么多纠结。他觉得今日书馆之间实在是有着太多惊喜了。原来那个小未婚妻与他如此投契,才学也非常出众。

    他虽早就听说方家五姑娘是位才女,但京中名门闺秀,被人夸是“才女”的人不少,似乎会念两句诗,懂一点琴棋书画的皮毛,便是才女了,真正名副其实的凤毛麟角。而方仁珠今日的表现,却证明了她不负才女之名。以她的才学,只怕寻常举人都比不上她呢。尚琼一想到日后成了婚,夫妻间便可以畅谈学问、诗词唱和,那种日子想想都觉得美妙无比。

    可一想到这种美妙的日子至少还要等上好几年,他又开始叹气了。

    “这样不行。”他想。至少要等上三年,他才能将这样一位理想的未婚妻娶回家朝夕相对,实在太久了。但未婚妻年纪还小,又不可能提前婚期,而且他听说方家人中元节后就打算南下济宁,他甚至没办法与她在各自的家中相见。

    还是通信好了。将想说的东西写在纸上,可以写得更详尽些,多斟酌几次,也比直接说话要更能避免遗漏错误。他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连同信件一起送给她,再告诉她,他看完书后都有些什么感想,而她看完后,也可以将想法写下来,回信给他。他们就可以尽情讨论了!

    尚琼决定回家后就在家中仆役里选择适合的信使。就在这时,书馆的仆人到西馆来收拾赵琇她们留下的痕迹,猛一看见他就站在院中,吓了一跳:“尚公子,您怎么来了?”接着又紧张地再问了一句:“您是几时过来的?”

    尚琼醒过神来,笑了笑:“我忽然想起一本书上的句子,就跑过来了,刚到。”

    那仆人松了口气,没想到尚琼接着就问:“我看见那边厢房的门开了,方才有什么人来了么?”

    那仆人早就听过赵琇的吩咐,怎么敢实话实说?便干巴巴地回答:“是小的先前打扫时忘了关门,小的这就过去。”急急跑了。

    尚琼听着他的答案,也安下心来,看来建南侯府的千金是个办事周到的人,安排得很稳妥。那他就放心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疑心

    过得几日,便是七月初九,正是方慧珠出嫁的日子。

    方家嫡支低调地把嫡长女的花轿抬出了家门。虽然该有的仪式都有,但一切从简,就连提前一天送去眉山伯府的嫁妆,也比原先预备的要少两成,主要是一些珍贵的字画、古董与藏书,金珠财帛倒是比原先还添了些。
1...234235236237238...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