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方家还是要体面的,不可能真的让嫡长女带着微薄的妆奁嫁去夫家,但是丘家不知礼,长女品行又不佳,有财帛陪嫁也就够了,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物事,又何必明珠暗投呢?
眉山伯府
分卷阅读621
丘家的人不识货,见嫁妆单子上值钱的东西多了,还以为方家很重视这门婚事,是在低声下气地向丘家示好,让丘家放方家女儿的名声一马呢。至于方家低调嫁女的原因?方家才出了谋逆罪人,虽然已经将人出了族,但外界仍有闲话。行事别那么张扬,也是自保之道,更何况,方家只是嫁女,真正需要大加庆祝的是娶媳的丘家才对。丘家半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倒是方家族人们见了,觉得有些异样。这样的规格,根本就不是嫡支嫡长女出嫁该有的排场。难道是方太太心中因为公议之事,对长女仍有怨气?这可麻烦了,嫡支嫁嫡长女尚且如此,那其他房头嫁女儿时,岂不是还要往下减等,不能越过方慧珠去?
有人去劝方太太,方太太倒是一脸平静:“如此多事之秋,我们老爷也不过是四品外官,在京城权贵云集之地。何必张扬?况且慧儿又不是嫁给什么皇亲国戚,只是嫁进眉山伯府做二儿媳妇。伯府爵位到这一代为止,即使皇上开恩,赐丘家多袭一代,也轮不到女婿这个次子。本来就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婚事。要讲究什么排场?我这么做,哪里就违了家法族规了?”把对方给噎了回去,自觉没趣极了,也没再提起。
眉山伯府倒是好好大摆了一场宴席,遍请京中达官贵人。建南侯府的三位主人自然也受到了请帖,只是张氏与丘老夫人不和。赵玮一心备考又与丘家交情乏乏,赵琇一个小姑娘不可能单独去赴宴,所以通通没去,仅仅送上贺礼就算了。那份礼还是赵琇自个儿照着惯例备的,张氏不屑丘老夫人为人。连这种小事都不肯理会。
赵琇也没兴趣去眉山伯府道贺。她不喜方慧珠为人,也不喜欢丘家作派,乐得留在家里躲清静。她抽了时间去设计与方仁珠通信用的信匣,交给工匠尽快打造。不管方仁珠是否采纳她的建议,她们两人之间是肯定要有书信往来的,她也不情愿让其他人看到自己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赵琇不去眉山伯府,旁人却是去了的。蒋家身为太后的家族,自然是丘家人的座上客。蒋雯跟着家中的亲长去赴了宴。回到家里,连夜就给赵琇写信,第二日一大早就命心腹送了过来。
蒋雯在信里吐嘈:她与丘家二姑娘丘媛明明交情平平。不知为何,丘媛对她却十分亲热,几乎整个喜宴过程中都粘在她们蒋家女眷身边,招呼得十分周到,但又让人稍嫌太过周到了些。举个例子,她在席间不慎溅出了些许酒水。污了裙摆,但因为裙摆是深色的。酒迹并不显眼,所以她也没放在心上。可是丘媛却积极地一再劝她去换一身衣裳,还表示如果她没带衣裳,可以借一套没穿过的新衣给她。不过蒋雯素来谨慎,在不熟悉的丘家,不敢轻离长辈身边,便笑着婉拒了。
不但如此,丘媛还极力向她介绍伯府花园的景致,说是近来玉簪花开得极好。虽然不知道丘媛是如何知道她喜欢玉簪花的,但无事献殷勤,必有缘故。蒋雯就死死守在母亲身边,一步也不肯挪动。
本来丘媛行事如此积极,蒋雯是疑心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但蒋雯在蒋家其他女性长辈们面前,也同样积极讨喜。有一位婶娘非常喜欢她,在回家的路上提起,自家儿子已经快到订亲的年纪了,丘家二姑娘很讨人喜欢,不如聘回家做媳妇吧?这话就提醒了蒋雯,觉得丘家大概是有意与蒋家联姻,所以才会让丘媛在蒋家女眷面前拼命表现。而丘媛那些让人觉得古怪的举动,大概只是想讨好她而已,因此就没有多想。蒋雯只是有些看不上丘媛的行为,觉得她太没有女儿家的矜持了,即使真有意嫁入蒋家,也犯不着如此巴结讨好呀?
赵琇看完蒋雯的信,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原来丘家二姑娘对蒋家子弟有意吗?印象中,蒋家年轻一代里,并没有特别出色的男子。不过蒋家家教还可以,教养出来的子弟就算不够优秀,也没有特别愚钝或品行不佳的,大部分就是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以丘媛的品貌与性情,能觅得这样的夫婿,也算不错了。更别说蒋家是太后娘家,皇帝亲舅,哪怕如今不大受皇后待见,皇帝也不可能因为老婆耍小性子就把亲舅舅们踢开不管了。丘家若能与蒋家联姻,必然能借势挣得不少好处才对。
赵琇没有多想,只是在回信时提到丘媛在席间的种种建议。虽然丘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恶意,但蒋雯日后在别人家里做客,最好是能别离席,就别离席的好。各种电视剧里不是都有这种情节吗?男宾离席,有可能会有艳遇,也可能会遇上boss当了炮灰;而女宾离席,不是碰上白马王子,就是会遇到登徒子,然后一辈子就毁了。蒋雯除非是在极熟悉可信任的人家作客,否则最好别单独跟着主人家的小辈或仆人离开,特别是去寻静室换衣服,一定要有信得过的人守在门外才好,免得有哪个不长眼的人撞见。
赵琇只是有感而发,随手写的这些话。蒋雯看过之后,却有了种异样的感觉。她迅速将信收好。拿到蒋四太太房中,摒退左右,然后将信拿给蒋四太太看:“母亲,您觉得如何?丘家……丘二姑娘,是否别有用心?”
蒋四太太看完信后。面色也微微有些苍白,她反问女儿:“昨儿喜宴之上,似乎安阳侯夫人也来了?我记得有人提过,她是带着安阳侯府大公子过来的?”
蒋雯点头,想起安阳侯府大公子的名声,脸色也不大好看。
安阳侯也是开国元勋之后。其父曾官封国公,但安阳侯这个独子却是个平庸之人,文不成武不就,连野心都没有,在朝中也没有实权。就是守着个侯爵的虚衔,靠着父辈留下的家底,过着富贵太平的小日子。他原配早逝,留下一个嫡长子,就是蒋四太太提到的这位大公子,别看外表颇为清俊英武,其实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私下还有色中饿鬼的名声。安阳侯后娶的填房生了三个儿子。都十分出色,但因为长兄的生母家世好,舅舅官职高。所以一直被金玉其外的长兄压在头上。安阳侯的爵位,将来也会稳稳当当地传给大公子,不会便宜了旁人。
由于安阳侯府大公子私下那点坏名声,他其实不太受京中权贵官宦人家的欢迎。公子哥儿们私下聚会,喝点小酒,寻点乐子的。请他一道去也就罢了。象眉山伯府丘家摆喜酒遍请男女宾客这种情况,来贺喜的人里有不少名门千金、大家闺秀的。实在不该请他,若叫客人知道了。彼此也尴尬,万一席间他乱走,冲撞了哪位,丘家更是没有半点好处。
丘家怎么把这样一位主儿给请来了?
蒋四太太神情严肃地跟女儿说:“你将昨日席间,丘家二姑娘跟你
分卷阅读622
说的每一句话,都细细回想起来告诉我。”
蒋雯皱紧了眉头,苦思半日,终于把丘媛所言都复述出来了,连她当时的神态、动作也没漏下。她小姑娘家家的,经的事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蒋四太太却是见多识广,立刻就察觉出了不对,便嘱咐女儿:“这事儿我已知晓,你暂且别告诉人去,也别写在信里跟赵大姑娘说了。等我去跟你祖母商议一番,有了结果,自会告诉你。”
蒋雯见母亲神色郑重,连忙应下,心中却微微有些恐惧。她是不是差点被人算计了?若不是赵琇在信中提醒,她可能根本不会起疑心。这一回虽然因为行事谨慎,没有中了别人的圈套,可是下一回呢?丘媛若真有心害她,她避得了一回,又能避上几回?
她只是不明白:“丘媛为何要算计我?”
蒋四太太冷笑了下,只怕丘媛跟蒋雯没有仇,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日前蒋老夫人与宫中的太后娘娘商量过了,虽然皇后的态度很过分,但皇帝是盼着两宫和睦的,太后心疼儿子,不忍心看着小儿子在忙于政务之余,还要为皇室的婆媳关系操心忧虑,所以就向娘家人提出,可以适当地向皇后释出善意,让皇后知道,蒋家无心送女入宫,蒋雯更不可能。而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把蒋家适龄的未嫁女儿都许配出去。
蒋老夫人提议,为了让皇后相信蒋家的诚意,她可以请皇后做媒,为孙女儿寻一个好夫婿。太后赞同了这个想法,更进一步提出了人选——皇后谢氏的同胞兄弟,曲水伯嫡长子谢襄飞,就是一个极好的联姻对象。
谢襄飞今年十六岁,文武全才,相貌英俊,品行也极好,是皇帝、皇后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太后对他也极为熟悉,对他的品行更是信得过。谢襄飞已经到了订亲的年纪,但至今还未找到合适的未婚妻,因为曲水伯夫妇对这个儿子期望很高,皇后也同样如此,都希望他能娶到最优秀的名门闺秀为妻。
蒋雯岂不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两人门当户对,一个是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是皇帝的表妹,年纪相近,品貌相当,小时候更曾经多次在一处玩耍,有几年青梅竹马的情份。而皇后与太后两家联姻,亲上加亲,情份就更深了,有什么误会也能坐下慢慢谈,将来再有矛盾,帮着劝说的人也多了,皇后要再耍小性子,也得先为宠爱的弟弟着想,又何愁两宫会再起冲突?
太后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蒋家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问了皇帝的意思,皇帝更是龙颜大悦。试探了曲水伯夫妻的意愿,两位也很赞成,就连谢襄飞本人,据说也没有反对。蒋老夫人亲自向皇后表达了善意,相信太后的意思,也由皇帝转达给皇后了。据宫中传闻,皇后并没有拒绝,表现得还颇为欢喜。
而丘媛,在最近几个月里,都是皇后坤宁宫中的常客。她会不知道皇后的意思吗?
还是说……皇后其实有别的意思?
第三百九十八章 怨怼
方慧珠嫁到眉山伯府,新婚燕尔,过得颇为舒心,感觉丈夫对她温柔体贴,婆家长辈、小辈们对她也很和气。丘老夫人甚至还主动跟她说,先前那些所谓的威胁,都是担心她母亲方太太会毁婚而不得已为之,丘家人早就盼着她这个二儿媳妇进门了。
方慧珠早就知道婚事必须提前的“原委”,丘惠友已经向她解释过了,而丘老夫人亲切的话语更令她相信一切都是误会,心里哪里还有什么怨言?即使有,也是对母亲方太太的不谅解,觉得如果不是母亲一意孤行,哪里有这一番变故?害得她差一点就失去了如此温柔体贴的夫婿。
出于对这门婚事的满意,以及讨好丈夫婆婆与太婆婆的目的,当小姑子丘媛跑来向她请教学问才艺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新婚才第二日,她就把一整天的时间花在教导丘媛茶道这件事上,连丈夫都顾不上。她起初以为这只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半天过后才微微有些后悔,心里生出几分埋怨,觉得小姑子没有眼色。来日方长,小姑子真想学些才艺,她做嫂子的还能不教么?哪怕没时间教,帮着寻个先生还是没问题的。小姑子何必来打搅兄嫂新婚燕尔?
不过丘媛一脸亲切崇拜的笑容,丈夫丘惠权也说:“我虽告了假,但白天在家还要帮着父兄料理家中事务,不可能一直留在闺房中陪你。二妹来寻你说话,也可以打发时间。她如今正得皇后娘娘喜欢,时常进宫伴凤驾,早有心要学些斯文人的东西。才好陪娘娘闲时玩笑游乐。只是祖母不喜这些,母亲也不敢违抗,为她延请西席。你来了我们家,正好可以教导她。你们方家的家教,自然是不用提的。你若是知道什么宫里的规矩禁忌,也提醒她一声,省得她年少不知事,在娘娘面前说错了话,还不自知,连累了家里。”
方慧珠其实觉得她与丘惠权本是新婚。后者又有假,正该多相处才对,即使一整天留在房中,又有什么不对?丘家父兄居然要新婚第二日的丘惠权帮忙料理家中事务,这才是过分。也没眼色得紧。但她毕竟面皮薄,不好意思直接对丈夫开口说“我要你留在房里陪我”,只能答应了丈夫的请求。况且,丘惠权担心丘媛在宫里不小心说错话会连累家人,她也深以为然。她如今已是丘家人了,自然要为丘家出力。
方家的家教其实就是一般书香世家名门的标准,也许在文化水平方面稍微要求高一点,另外再受了些人情往来、家族大势的教导。让方家的女儿们出嫁后,能保持清明的头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心里不愿意,但做出来的事,都叫人挑不出错来,自己过得再委屈,也要保一个好名声。
但方慧珠却不同。她在接受了方家闺阁基础教育后没几年。就显露出了上等的才貌潜力,还有算命的说她日后极有福气。家族因此定下了要将她嫁入皇室的计划。而她所受的教育,也从此跟其他姐妹们所学的不一样了。
文化课只是基础。宫律宫规,宗室谱系,本朝历史律法,皇室里任何一个成员的出身、性情、喜好,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宗室皇亲们喜欢的消遣方式、说话艺术……这些才是她日常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家还专门请了宫中退役的老嬷嬷们,教导她一些秘密法门,有历代后妃打扮保养的秘笈,有后宫争宠的手段,也有防备他人暗算的方法。当时,由于时任储君的广平王正妃钟氏性情温和,这方面她用不着学得太过深入,只需要略作了解就可以了,重点是针对广平王的喜好,多读点书。但后来,因为她的联姻目标从广平王改成了当今皇帝,
分卷阅读624
珠所言,她半点都不想跟皇后说清楚。反正皇后对方慧珠半点好感都没有,她解不解释,都没什么差别。不过茶道原来是皇帝的爱好而不是皇后的,看来她日后陪伴皇后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小心行事。
第三百九十九章 故事
丘媛在坤宁宫陪伴皇后的时候,高桢也到了慈宁宫见他的皇祖母。
太后也清楚近来广平王父子在宫外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她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儿子和大孙子:“都是因为皇祖母的缘故,叫你们受了这样多的苦。皇后本来对你们父子并无猜忌之心,是皇祖母有心多疼你一些,却忽略了两个皇子,皇后才会心生怨言,连你们都恨上了。还有那几个嘴上乱说话的老妯娌,她们胡说些要皇上立你为储的话时,我当时就该拿大棒子把她们打出宫去的!”
高桢见祖母难过,自然是要多加宽慰的:“皇祖母只是一片爱子爱孙之心,事情会变成这样,您也是不希望看到的,怎能怪您呢?至于别人的胡说八道,嘴长在别人身上,您也拦不住。况且寻常人听了这种话,只会当作是玩笑,有几个会当真?孙儿只是晚辈,也不好跟长辈们计划。”
太后听了,越发觉得大孙子体贴懂事,也更为他委屈了。
高桢趁此机会劝太后:“皇祖母既然也觉得,往日对皇子皇女们多有疏忽之处,日后对他们好些就是了。他们也都是您的亲孙子、亲孙女,是您的骨肉,若得不到您的关怀慈爱,那有多可怜呀。”
太后听得笑了,摸了摸大孙子的脸:“好孩子,你总是那么懂事。皇长子倒还罢了,皇次子却没少给你脸色看,他们的母亲也是个糊涂的。你不知受了他们多少委屈,却还要在皇祖母面前为他们说好话。若是他们听见了,心里还不定怎么愧疚呢。”
高桢正色道:“孙儿说这番话。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听见了愧疚。孙儿只是一心为了皇祖母罢了。孙儿随父王住在宫外,不能时时在皇祖母膝下承欢。皇祖母平日还要皇上、皇后与皇子们敬奉侍候。皇上日理万机,恐怕能陪您的时间很少。若是连皇后与皇子们都不与您亲近,那您日后不是会很寂寞么?孙儿明白皇祖母的关心,但皇祖母的福气安康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孙儿的心愿。也是父王的心愿呢。”
他这是在提醒太后,她不可能太过冷落皇帝的妻子与皇位继承人的,她还要为自己将来的生活着想。皇帝此时固然是个孝子,但若她一直与他的妻儿关系冷淡,甚至针锋相对,想必她这个母亲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会渐渐有所改变。
太后在宫中生活了几十年,长期处于高位,生的两个儿子先后坐上储君宝座,除了先帝元后,再没有妃嫔的地位比她更高了。即使算不上宫廷斗争的好手,也绝不是什么天真善良的小白花。高桢这番话里的暗示,她马上就听懂了。她有些诧异地看着大孙子,但很快又将这份诧异掩饰过去。她心中有些伤感。皇帝真的会因为她对皇后的不满,而对她这个母亲生出怨言么?她不敢多想,但心中到底还是留下了一根刺。
高桢轻轻地为太后捶着肩背,太后沉默了很久,才露出一个苦笑。手轻轻拍了一下他放在她肩膀上的手背:“好孩子,皇祖母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皇祖母知道分寸。”
高桢笑着轻轻搂了太后一下。又再次替她捏起肩膀来。
太后享受着大孙子的服务,觉得浑身都舒坦极了,心情渐渐放松下来,也有兴致打趣一下高桢了:“一眨眼你已经这么大了,都快到娶媳妇的年纪了,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你父王可曾跟你商量过?”
高桢轻轻咳了一声,低声道:“您怎么又问起这事儿了?现在说还早呢。”
“不早了。你虚岁都十六了。又已经出了孝,很该开始议亲了。若是你父王身边有个可靠的人照顾。皇祖母还不至于如此心急,偏偏你父王又是牛脾气,无论如何也不肯续弦,连纳个侧妃都不肯。你不早早娶个媳妇进门,难不成要你们父子两人来主持王府中馈么?你父王行事不方便,身子又不好,不该叫他为了琐事烦心的。你虽然聪慧能干,但你还这样年轻,总不能守着王府过一辈子,哪儿都不能去,什么事都不能做吧?”太后语重心长,“皇祖母一想起这些事,就担心得不行,有时候睡都睡不好。好孩子,你就听皇祖母一句,早日定了人选吧。只要是你中意的人,你父王也赞同的,只管跟皇祖母说,皇祖母替您做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