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才派了人出去,张氏那边就打发了夏露来叫孙女,然后跟孙女说:“侍候的婆子说她已经烧好了几大桶热水,我们随时可以洗澡、泡澡。在船上这些日子,就数洗澡最不方便。如今这屋里也暖和,水又热,我们就好生松乏松乏吧?”
赵琇也很惊喜,连忙答应了。晚上祖孙俩泡了热水澡,吃了一顿方崇山之妻命人送来的清淡美味的饭菜,全身暖乎乎的,只觉得心里十分受用。
一夜好睡,次日起来,赵琇与张氏才梳洗毕,吃过早饭,婆子就报说方大太太与方五姑娘来了。
方仁珠比起几个月前分别时又瘦了一圈,穿着羊皮里的冬衣,还要时不时咳嗽一声。赵琇有些担心她的身体:“你不要紧吧?难道是山东菜不合你口味,你饭吃得少了,才会瘦成这样?”
方仁珠抿嘴笑了:“怎么会?我饭并不少吃,只是每年冬天,我都要犯一回旧疾,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碍,不过就是多吃些苦汁子罢了。”又扯开了话题:“你方才说有我大姐姐的书信捎给我,在哪里呢?”
赵琇无奈地看了她一眼,才从袖中掏出信来,双手捧给了方大太太:“您好好看看吧,我也不知她写了些什么,但我可以肯定,丘家一定有问题!”
“哦?”方大太太接过信,神色有些诧异。虽然她对长女非常失望,但毕竟是母女连心,她不可能真的丢下方慧珠不管了。拿过信后,她马上就打开来看。起初还有些迷惑不解,只觉得信中所言再寻常不过了,哪里象赵琇说的那样?
但接着,方仁珠接过了信,前后看了两遍,就脸色大变:“这是一封秘信!大姐在字里行间藏起了她真正想要说的话!”
赵琇顿时精神了:“是什么话?”
☆、第四百五十章 感激
方家姐妹小时候也曾和睦亲近。方慧珠是从小就表现出色的长女,方仁珠也是幼有早慧之名的小才女,姐妹俩学诗学文时,喜欢玩些小小的文字游戏。其中一种就是学写藏头诗或密信,比如在信里每隔固定字数的字,就写下一个真正想要写的字,等等。不过自从方慧珠父母决定要栽培她,让她嫁给当时还是东宫太子的广平王之后,姐妹俩就再也没玩过这种游戏了。
但方仁珠自小就头脑极好,又有好记性,对小时候的游戏依然记得很清楚。她打开那封信只看了几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方慧珠每隔五个字就写下了一个真正要写的字。这是方慧珠最喜欢的秘信写法,方仁珠十分熟悉,因此很快就发现了信里的意思。
方慧珠在信里说得非常明白,娘家人离京后,夫家将她软禁起来,对外宣称她怀孕了,却怀相不好,不能见人,事实上真正怀孕的是丘老夫人的娘家侄女蔡氏。后者未婚先孕,就是为了迁就她,丘家才坚持提前婚期的。如今她已经秘密嫁给丘惠友为妾,只等生下孩子,就记在嫡妻方慧珠名下,让方慧珠因“难产”而亡,蔡氏正好补位做填房。
方慧珠说,如今她孤立无援,丈夫宠妾灭妻,小姑子对她更多是利用,太婆婆丘老夫人则将她视为侄孙女嫁进丘家的障碍,虽然婆母眉山伯夫人有意与丘老夫人相争,可给她些许助力,但眉山伯夫人跟丘老夫人争了几十年都没能争赢,妯娌丘大奶奶又立场暧昧,没法指望。她如今总算明白当初做了蠢事。请求母亲原谅,救她出生天。
方大太太听完这些后,已经泪流满面了。长女再不争气,也是她十月怀胎所生,又因为是她头一个孩子,她曾在长女身上花费了无数的心血。若不是当初为长女所作所为感到伤心,她绝不会一气之下。将新婚的长女抛在京中。带着其他儿女前往济宁与丈夫团聚的。可知道长女如今有难,她就再也坐不住了。
分卷阅读699
她含泪对赵琇道:“多谢赵姑娘传信,令我知道小女境况。我这就回家打点行李。尽快赶回京中。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丘家那些恶徒得逞!”
赵琇微笑道:“伯母暂且不用担心,算算时间,离令婿那个表妹生产的日子还长着呢。方大姐姐眼下定然无事。况且我出京前,已经先去寻了冯太太。冯太太说,要叫上几个姐妹,时不时往眉山伯府去,探望方大姐姐。也叫那丘家人知道,方大姐姐并不是没有娘家人撑腰的。想来丘家人再恶毒,也不至于会蠢到真的将人害了吧?”
方大太太闻言。果然脸色缓和了些,但还是非常感激赵琇:“赵姑娘说得是。有我们家几位姑太太护着,慧姐儿想必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有事的。只是我一想起丘家所为,心里就怒不可遏!当初是他们丘家上门求亲,我见那丘惠友也称得上是一表人材,方才允了他家。哪里想到慧姐儿嫁过去才几日,他们就变了脸呢?若只是为了给他家老太太那个不知廉耻的侄孙女儿寻个能做便宜娘亲的正妻,京中有的是家世不显的官家姑娘。他家凭什么就看中了我家慧姐儿?我们方家即使一时落魄了,也不是随便他们丘家能捏扁搓圆的!”
方家老太爷原是太祖朝时的高官,家中颇有权势,家族也是兴旺发达。据说最繁荣的时候,全国各省、道、府都有方家的姻亲为官。如今老一辈的姑太太们大都去世了,儿孙们跟方家的关系又远了一层。而方家现任的当家方崇山,长年留在京中做着太平官,除了一心要送女入宫之外,倒也没有太突出的地方,能力平平,不过不失,只在人情往来方面有些问题。若是他跟那些姻亲全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兴许家业不至于衰败下来。可他不去跟人凑近乎,人家怎会理睬他?
不过方家的人脉底蕴在此,若是真的到了生死关头,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方家的姻亲们是不会眼睁睁看着方家出事的。因此方大太太对方家十分有信心,不敢置信同样家势不振的眉山伯府丘家,竟然敢对方家下这样的圈套?他们真以为方家没人了吗?
方仁珠小声对母亲说:“丘家当日上门提亲,颇为热络,那时我们全家人都以为他们极有诚意,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只是他家才将大姐姐娶进门,就要害她,难不成一开始就是冲着害人去的?大姐姐并没有得罪他家吧?再者,他家虽是伯府门第,但家中并无实权,爵位又没法再往下传了。丘惠友是次子,本就不是什么要紧人物,既然想娶妻,又喜欢他的表妹,为何不直接娶表妹为正室呢?倒要寻个不相干的人来占了元配之位,再害了人家的性命,好叫表妹做填房。”
方大太太冷笑道:“蔡家那个女儿我也听说了,是庶出,好象是蔡大老爷的通房所生。据说在她几个姐妹里头,她是长得最标志的一个。丘老夫人也不知是不是有意亲上加亲,常常把这个侄孙女接进府中。可惜,蔡家原是小门小户,若不是女婿封了侯,撑起这偌大的家业,连带的他家也发了达,他家又怎么可能妄想攀高枝儿?丘老夫人也不知是打算提携娘家人,还是有心要添个帮手,好与儿媳相争,才会明知道蔡家不入流,还一心想要抬举了侄孙女儿。可惜她有私心,她儿子儿媳却不是蠢人。蔡家连个正经的实职都没有,丘惠友是次子,迟早要分家出去,若没个好岳家帮衬,日后如何过活?自然不肯允婚。没想到他们最后会给儿子说了慧姐儿,又想借慧姐儿的名头,给丘惠友添个有力的岳家,同时又不耽误他与爱妾的事,真真打了好响的如意算盘!”
方大太太越想越生气。骂道:“那不要脸的东西!我们方家何曾招惹过他?一心将爱女相许,只盼着他们夫妻和睦,丘惠友居然会做出骗亲的事情来!等我回京后揭了他的脸皮,叫世人都知道丘家私底下是什么货色!”
赵琇也知道方大太太十分气愤,不过她觉得对方有些误会方仁珠的意思了。瞧着方仁珠闭了嘴,似乎没有解释的打算,她无奈地替前者开了口:“伯母。五姑娘大概是在怀疑。丘家要骗亲也没必要非得选择方家,还为了次子身边一个妾腹中所怀骨肉,设下这么大一个局。就只是为了给那妾的孩子添一个元配生母?这里头会不会有别的隐情?”
方大太太若有所思。
这时候一直没有插话的张氏忽然开口了:“丘家有个正当龄的女儿吧?我记得她容貌很不错,出门做客,举手投足都看得出来,她家里人教养她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丘家底蕴太差。他家老太太也不大有见识,却偏好当家作主。因此丘家从前时常闹些笑话,直到如今这位眉山伯夫人过了门,接掌家务,方才有了些规矩。但始终还是差了口气。丘家那姑娘的举止能让人看得出来,幽雅得有些刻意了,可能教出这样的姑娘来。丘家所图也不小。我听说丘家姑娘是皇后宫中的座上客,会不会是看中了令嫒哪一样好处呢?”
方大太太被她说得一惊。低头想想,还真有可能是这么一回事。当初他们方家想要送方慧珠入宫,花了多少心思呀,请来教导她的都是一流的先生,教礼仪,教谈吐,教诗词歌赋,教人情世故……所有的这些都没能派上用场,对于方家人来说自然是白费了心思,但在有心人看来,方慧珠恐怕是一个现成的老师吧?
方大太太觉得,她不能再拖拉下去了,顶多过上两三日,她就要起程赶回京城去,把女儿接回娘家。她还得跟丈夫商量一番,是不是寻个法子,把丘家的计谋公之于众,然后请官府判方慧珠与丘惠友夫妻和离。这对方慧珠日后的伤害也更小些。
只是丈夫这边,她也放心不下。看了看女儿,她好不容易下了决心:“仁姐儿暂时留在这里,代掌家务。腊月新年里一应事务,都交给你了。你跟我学了几个月,想来也有些心得,正是历练的时候。不必惊慌,今年是你父头一次在济宁任上过年,不熟悉世情,略出些差错也是有的。济宁一府除了他以外,上头就再没别人在了,即使出了差错,旁人也会多担待。仁姐儿只管放宽心,大胆去做就好,我会留下人手给你帮忙的。”
方仁珠连忙起身接过了任务:“是,女儿一定会竭尽全力,绝不让母亲失望。”
方大太太点了点头,转脸对张氏感激地道:“这一回真是多亏了令孙女儿,否则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几乎要被人害了呢。这份恩情,我们夫妻都会铭记在心的。日后府上有什么差遣,您和一对孙儿孙女只管开口。只要是方家能办到的,我们都会去办。”
以方家的人脉,方大太太能说出这句话,实在不容易。张氏笑道:“你真
分卷阅读700
是太客气了,我们琇姐儿不过是帮着捎封信,顺手为之罢了,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
方大太太笑笑:“您别跟我客气,我心里始终记得这份恩情就是。”
有了方慧珠的事,方大太太急着回去跟丈夫商议,没过多久就起身告辞了。赵琇把人送出门去,方仁珠拉了拉她的手:“今日不曾详谈,改日我再来看你。”
赵琇送走了客人,正要回正屋去,中途却遇上了随行的婆子,名叫涂三阳家的。对方吞吞吐吐地跟她说:“姑娘,有一件事……小的不知该不该说。”
赵琇挑挑眉:“有话就说吧,什么事?”
涂三阳家的深吸一口气:“小的方才跟车到驿站来的时候,好象瞧见从前小长房的湘姐儿了。她就巴在街边盯着老夫人和姑娘的车架瞧呢。”
赵琇皱起了眉头,怎么又是她?
ps:飞机晚点了,到家时间比预料的要晚两小时,更新迟了真不好意思
☆、第四百五十一章 送信
赵琇厌恶赵湘为人,固然是因蒋氏所为而产生的迁怒,但更多的是对她本人行事风格的鄙夷。
赵琇本是穿越而来,对本尊的生身父母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更何况当年赵焯夫妻被蒋氏害死的时候,赵湘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不曾参与过这件事,所以称不上是仇人。但赵湘对小二房的轻视与欺骗,还有为了谋求高门婚姻不顾尊严,时时利用小二房的行径,却让赵琇心中极为不齿。她没兴趣对这个曾经的侄女儿赶尽杀绝,却也不打算继续让对方在自己面前膈应人,所以直接把人送到蒋七老爷处,就撒手不管了。后来听说赵湘丢下了亲祖母,投奔亲舅舅蒋大老爷去了,赵琇更认定自己的决定正确无比。这种没有亲情、没有道德廉耻的人,继续留在身边实在是太危险了,天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惹出点麻烦来?
可赵琇万万没想到,赵湘居然会如此阴魂不散。他们祖孙不过是路过济宁,稍微停留两三日,赵湘竟然就盯上了。她还想做什么?蒋家是她亲娘舅,就算丢了官职,家底还在,正是她所期望的富家大户。更兼蒋家看起来也挺重视血亲的,否则不可能会在蒋氏被下狱后,一直想方设法接济她在狱中的生活。对妹妹尚且如此,那对妹妹的亲生女儿,想必也不会太糟糕?衣食温饱还是能保证的,也不必为生计奔波。在这种人家生活,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赵琇心里有些生气,就问涂三阳家的:“你瞧湘姐儿在街上盯着我们看时,可有什么异样?我们在驿站里安顿下来后,有没有蒋家的人跑过来打探些什么?”如果赵湘能使唤得动什么人跑腿。估计就只有从蒋家找了。
涂三阳家的也不大清楚:“她就是在街边盯着老夫人与姑娘的车驾看,并没有什么异样。只是小的多瞧了她几眼,觉得她比在京里的时候要瘦削多了,脸色也不大好,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怕是连咱们府里三等的丫头都不如呢。”
“哦?”赵琇挑了挑眉。有些意外。难不成赵湘在蒋家过得不大好?
她想了想。就吩咐涂三阳家的:“去打听一下蒋家如今的情形,别惊动了旁人。”
涂三阳家的领命而去。她眼下就在驿站里安顿下来,有的是机会与驿站里的婆子说话。若是有别家官眷来问候郡公夫人,她还能认识几个别家的婆子媳妇呢。蒋家在济宁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想打听一下他家近况,并不是难事。
很快她就报了回来:“蒋家丢了官职。回乡后一直在居丧,家里人不出门。旁人也不上他家去,门前十分冷清。听闻他们族里正在闹呢,说是蒋大老爷如今的身份,不方便代表家族在外交际。不如改托他人;又有因族田所得分配不均而骂起长房的后生;还有衙门里的人查出蒋家名下的田地太多,却不肯缴税,吵着要他家补上银子。否则就要抓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今蒋家在济宁城里。也是风头浪尖的人物呢。”
赵琇听得冷笑,当初蒋家得势的时候,自然是家中客似云来,有的是人巴结,族里人也甘心信服,地方衙门更不会胆大包天地要求他家为土地纳税。如今他家丢了官,什么魑魅魍魉都跑出来了。不过蒋家当年既然决意要为了私情而忘国法,如今会遭报应,也是他们活该。
赵琇又问涂三阳家的:“可有赵湘的消息?”
这点也是涂三阳家的疑惑的地方:“说来也奇了,外头的人都不知道蒋家住进了一位姓赵的表姑娘,倒是提过他家太太一个远房外甥女没了父母,无依无靠就投奔了来,不过不是姓赵,而是姓牛,今年及笄,新近由蒋家大老爷做主,说了一门亲事。只是小的没打听出来对方是谁。”
赵琇有些意外,赵湘自然不姓牛,而且还不到及笄的年纪。到底是蒋家另有一位姓牛的表姑娘,却完全隐瞒了赵湘的存在,还是直接给她安排了另一个身份?说来也是,赵湘是大逆罪臣之女,出身不大光彩,蒋家又是因为牵涉谋逆而被夺官的,将她收留在家,容易惹祸,说出去名声也不好听。给她改个姓,再改一改年纪,也没什么奇怪的。不过赵湘不知有何感想?她刚摆脱了祖母牛氏,亲娘舅就让她改姓牛了。蒋家到底是无心,还是故意打她的脸?
赵琇想了想,觉得赵湘既然有了另一个身份,还说了亲事,想来也没什么为难之处了。蒋家认下她的亲戚身份,还给她说亲,男家的身份也不会太糟,否则岂不是给蒋家脸上抹黑?既如此,赵湘大概就是过来看一眼曾经的对手,然后羡慕妒忌恨一番,也就算了,做不了什么。赵琇不想多加理会,就直接让涂三阳家的下去了。
没想到次日一早起来,涂三阳家的再次求见,这回她还带来了一个媳妇子:“她也是从前侯府旧人,小长房爵位被革时,只带着亲信走了。她那时还年轻,不曾担当什么要紧差事,就合家被留在府中,后来在内务府监管下很是过了几年苦日子。因她从前是湘姐儿院子里的丫头,那日湘姐儿路过时认出了她,今日就打发了一个小丫头来寻她,请她帮着捎一封信给老夫人。她不认得字,那小丫头说话也说不清楚,她不敢擅专,便来寻小的。小的一看那字迹,就知道是湘姐儿写的。因不敢扰了老夫人清静,只好来请姑娘示下。”
赵琇有些惊讶,她看向那媳妇子,后者便跪下了:“小的从前在湘姐儿院子里做洒扫上的粗活,也曾想着法儿讨好过小主人,兴许湘姐儿就是这样才认得了小的。她怕只凭旧日主仆情份,说动不了小的,还许诺要赏小的银子。小的不是那等为了些许钱财就背主的人,只是为了弄清楚
分卷阅读701
湘姐儿想做什么。就把那传信的小丫头扣下了,立时去寻涂嫂子,请她引领来见姑娘。那小丫头如今就在前头门房的屋子里,小的叫妹妹去陪她说话,引她多说点湘姐儿的事。姑娘若要问她什么,小的这就去叫。”
“先别忙。”赵琇摆摆手阻止她,拿起了那封信。一看那笔迹。果然是赵湘写的,就是看起来比两年前写得差了,一看就知道是疏于练习的缘故。只是勉强称得上齐整而已。
而赵湘在信里所言,就更让人无语了。她说她当初与祖母牛氏一同被送到济宁,本是打算求请舅舅舅母收留她们祖孙的,没想到舅舅舅母前脚答应了。后脚就命人将牛氏赶了出去,还将她关在家里不许出门去寻找。她为此事跟蒋家人闹了一场。就惹怒了他们,从此蒋家对她越发刻薄了,不但强制她改姓,还要她象丫头一样不停地给家里人做针线。不许她出门,还时不时打骂一场。如今更过分,明知道林家儿子是个痨病鬼。病得快要死了,娶妻只是为了冲喜。等他走了,这妻子还要跟着下黄泉去。如此过分的条件,林家还只是区区胥吏,蒋家为了权势竟然答应了,却不肯送亲生女儿去受苦,而是盯上了她这个所谓的远房外甥女。她是有苦无处诉,只盼着有朝一日能遇上亲人,将她救出生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