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笑了,她就知道方仁珠是这样的人,因此也不担心后者真会跟赵湘重新交好。她问:“那你方才是在想什么呢?”

    “我并不担心赵湘,而是担心林家。”




分卷阅读704
    方仁珠正色道,“你在济宁逗留时间太短,并不知道这家人的底细。他们不过是区区小吏,哪里来的权势?而蒋家从前得官时。何等风光?他们家子弟俱是正经科举出身,自有傲气,即使如今成了白身,也不至于一二年间,就堕落到要巴结小吏的地步了。”

    “哦?”赵琇好奇了,“难不成这林家有什么来头?”

    方仁珠压低了声音:“他家也算不上有来头,不过是积年老吏。世代相承。在这济宁府衙中已经有三代了。从前也不过是小门小户,却因他家女儿嫁进了省内一户豪绅之家,给那家三房的独子做了小妾。又生下了那一房唯一的孙子,便母以子贵,连带着娘家人也威风起来。只因林家行事还算有分寸,不至于惹了众怒。因此旁人都与他家客气,其实看的是那家豪绅的脸面。并不是林家如何了不得。”顿了顿,她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那户豪绅,听闻与郭家交情很好。曾为姻亲,不过不曾卷进谋逆案中,因此仍旧风光得很。但我父亲与叔叔都曾对母亲、哥哥和我千叮万嘱。说千万别跟他们家的人来往。”

    赵琇挑起了眉头。郭家,说的就是颖王生母郭淑妃的娘家吧?他家可是颖王谋逆的主要支持者呢。这家豪绅若真与他家关系紧密。是不是真的与谋逆全无关系,那还真是不好说。若是没有来由,方崇山兄弟也不会叫家里人别跟他家的人来往了。

    她比较好奇的是方仁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这位朋友原是个风雅清高的人,对于俗务素来是不关心的。

    听了她的疑问,方仁珠立刻就红了脸,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我从前年纪小,不懂事。如今我长大了,姐姐早已出嫁,母亲一个人料理家务,实在辛苦。我身为人子,自当为母亲分忧,否则也太不孝了些。”再说,尚琼是家中长子,她与他已定下亲事,日后成婚,她就要担起尚家长媳的职责。再象从前一样只顾诗书不管俗事,是行不通的。

    赵琇听得笑了,道:“其实这些事跟诗书也不冲突的,就比如我们闲聊的时候,除了诗词歌赋,也会说说朋友家的趣事呢。”

    方仁珠笑笑,便认真地叮嘱她:“不要跟那家豪绅与林家的人多加往来。我父亲和三叔都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这般嘱咐了,必有缘故。我担心他们跟谋逆案有牵扯,可他们在省内人多势众,姻亲故旧也多,听说还养了私兵。能远着些,还是远着些的好。”

    赵琇有些意外,但还是点头答应了,又向朋友道了谢。

    方仁珠今日本就是来见朋友的,却没法留太久,还要回家去料理家务呢。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她便向赵琇告辞,又将几幅新作的务送给后者做礼物。

    赵琇有些惭愧,这一路南行,因天气寒冷,墨汁不好化开,她总共就没练过几幅画,倒是用自制的炭笔画过些速写。但现在看着方仁珠那几幅精美的山水田园,叫她如何拿得出手?这也让她暗暗警惕,有些东西如同逆水行舟,是不进则退的,她不能再继续松懈下去了。

    赵琇送方仁珠出门,恰好方家嫡长子方锦骐来接妹妹,站在大门外往里看,正看见妹妹与一个比她高出一头的少女齐齐向外走来。那少女穿着海棠红的锦袄,淡黄的绣花裙,头上带着毛茸茸的兔皮护耳,一张笑脸说不出的娇艳可人。方锦骐忽然红了脸,知道这必然就是妹妹的好友,建南侯之妹赵大姑娘了。他连忙低下头去,又转过半个身,耳根还是红的。

    赵琇并不知道门外的动静,这里是驿站,不是自家,她晓得外头人来人往,便只送到了前院,就向方仁珠告别了。她很有可能这两天就要离开,因此未必还有机会与方仁珠再见,便与她相约来年春天回京路上再会。

    两女依依惜别一番,赵琇站在门里,目送方仁珠上了马车,在哥哥的护送下离开了。她正想回身,却忽然听得大门吱呀一声响,却是高桢走了进来。他今日穿着她做的那身斗篷,风姿俊秀,看得她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微笑着问:“世子怎么忽然过来了?也不打发人先说一声,我好做准备。”

    高桢板着脸,表情不太好看。他有些委屈地看了赵琇一眼:“方才那是谁来了?”

    赵琇答道:“是方家五姑娘呀,世子没瞧见他家马车上的印记?”

    “谁会记他家马车上的印记?”他的眼睛光盯着骑马的人了!

    高桢的脸色略好看了些,心想方锦骐定是来接送妹妹的,只是眼睛看了些不该看的地方而已。他不是个爱迁怒的人,自然不会冲着无辜的人发脾气。

    他只是对赵琇说:“收拾一下吧,我们预备明儿就走了。”

    “啊?”赵琇眨了眨眼,有些反应不过来。

    ps:是我的错!对不起!泪奔~~~

    ☆、第四百五十四章 离开

    虽然赵琇早有心理准备,估计这两日就会有通知下来,让她与张氏收拾行李回到船上,继续南下了,但高桢这话说得太突然,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未免觉得太仓促了些。

    她不由得问:“怎么这么突然?明儿就走?昨儿哥哥回来,也不见他提起。”

    高桢笑道:“昨儿我们还不知道几时能走呢,今日才有了准信,你哥哥原也不知道。不过他如今知道了,想来一会儿办完了事,就会来告诉你们了。”

    赵琇隐约记得他们在济宁逗留几天,是有事要办的,而且是机密大事,就含糊地问:“你们要办的事都办完了吗?”

    高桢微笑着点头,没有多说。赵琇也就放了心,笑道:“能早些起程也好。我看着这两日天气放晴了,似乎也暖和了些,就怕再待下去,又下起雪来,倒不如趁着天气好多赶赶路。过了济宁,没多远就是江苏地界了,那边的河面我记得要更好走一些。”

    高桢点头道:“确实。这两日河面上那些碎冰都化了,若是再下雪,还不知道会不会堵塞运河,早早离了这里是正经。眼下十一月已过半,眼看着就要进腊月了。若是不能赶在年前到达上海,验看各处堤坝,那就得等到年后方能前往,未免太耽误功夫。既然济宁事了,我父王也觉得该早些动身。接下来的路程,兴许要走快些了呢。”

    赵琇明白了:“那我立刻吩咐下去,让大家收拾东西。”一些该采买的就赶紧采买了。济宁城中也能买到质量尚可的银霜炭,赶紧多买些,路上也好拿来取暖。就算自家用不完,拿去接济其他人。给哥哥赵玮做人情也是好的。

    高桢听了微笑,又劝她:“我知道你可能会舍不得朋友,但明年回京的时候还能再见,你也可以给她写信。等



分卷阅读705
    过几年方崇山回京,你们又能时时相聚了,因此不必太过感伤。”

    赵琇笑道:“我哪里就感伤了?不过是有些不舍罢了。”

    送走了高桢,赵琇立刻下令家人打包行李。她这边有了动静。同样住在驿馆其他院子的人听到了声音。也惊疑起来。这时船上来了消息,各人慌忙跟着收拾东西。一时间,钦差要离城的消息就传开了。

    大部分人都早有预感。但也有些人十分意外,没想到此前不见有苗头,钦差们却说走就要走。有人不甘心结下的善缘就此浪费,赶紧抓紧时间借着践行名义。再刷点好感;有人忙着置办礼物送人,跟人私下讨要许诺;也有人是真心舍不得朋友。抓紧机会多聚几次,喝酒惜别。

    蒋家却有些急了,他们刚刚托人递了信进驿站,还不见回音呢。钦差一行怎么就要走了呢?若是建南侯祖孙明天就走,那还有时间见他们么?赵湘这边又该如何处置?

    蒋大太太很想说,直接把人往驿站一丢就好。但蒋大老爷想得多些。不打算采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万一得罪了建南侯。他如今还在济宁城里呢,知府一家又与他家交好,倘若建南侯授意知府来为难蒋家,蒋家哪里有抵挡之力?想了又想,蒋大老爷还是决定要寻位朋友帮忙,请朋友的太太往建南郡公夫人张氏面前探一探口风。

    而赵湘,此刻正在收拾行李。她已经托小丫头又捎了一封信去驿馆了,只要张氏看了,必然会接她回去的。张氏本来就对她还有恻隐之心,她态度如此卑微,又一直在认错,张氏应该会心软才对……

    那封信确实又送到了驿馆,仍旧落入上回那媳妇子手中。那媳妇子立刻就通知了涂三阳家的,后者也不敢惊动了旁人,揣了信带着那媳妇子来寻赵琇。偏偏赵琇看着人收拾行李、采买东西去了,赵玮倒是刚刚过来看望祖母,正与张氏在屋里说话。涂三阳家的见赵玮在,探头探脑地不敢擅入,正打算带着那媳妇子回转,谁知张氏眼尖瞧见了,就问:“外头是谁在那里?”赵玮也望了过去。

    赵玮袭爵逾年,如今有了功名,得了差使,虽然还是青葱少年,身上却已经多了几分威仪。他这一望,涂三阳家的与那媳妇子本想避开,也不敢避了,只得齐齐上前见了礼。

    张氏还认得涂三阳家的:“你男人可好?这一趟南下,路过山东,你们两口子怎的也不说一声?我好叫汪福来安排你们回高唐一趟,探探亲?”

    涂三阳的弟弟一家都在高唐庄子上当差,他弟弟的岳家还是那边的庄头,昔年他夫妻二人落难时,也是投奔去那边的。如今他们境况好了,若有机会,自然要过去探亲。赵家主仆路过山东,本来就要打发人到高唐庄子上看一看,对对账,查问一下今年的产出,再问问那里的人是否每逢年节都到临清祭拜赵焯夫妻了。若派了涂三阳去,也算是公私两便。因此张氏才会这样问。

    涂三阳家的连忙答道:“小的男人就去了高唐,昨儿已经回来了,说是一切都好。高唐庄子上的庄头叫问候老夫人、侯爷和姑娘呢。小的要在内院当差,不曾得闲,就没跟着去。”

    这事儿赵玮是知道的,对张氏说:“派去高唐的人确实回来了,孙儿已经见过。他们庄子上一年四季,每逢年节都会去临清祭拜,也在附近的寺庙里施米施药,为父亲和母亲祈福,也为当年一同遇难的仆从船工超度,不曾有片刻怠慢处。”

    张氏满意了:“那就好。别的事都罢了,这一件才是最重要的。”

    赵玮笑笑,又去问涂三阳家的:“你方才在外头探头探脑的做什么?若有事来回,怎的不说话?”

    涂三阳家的不敢隐瞒,只得答说:“有一件事要请姑娘的示下,小的见姑娘不在屋里,就想等她回来了再说。”

    张氏叹道:“到底是什么事?还非得让她拿主意?也罢。你跟我说了吧。你们姑娘从早忙到晚,可怜她一个孩子,家里家外操碎了心。其实我还不是很老,从前也是管过家的,如今虽然懒散了些,却也不是太无能,想来路上的琐事我还是能料理得来的。你说吧。是什么事?”

    涂三阳家的哑然。看了看赵玮。赵玮没明白,却只命令她照实说。她没办法,只好讲了。又将信奉上。赵玮一听她起了话头就开始后悔,可惜已经来不及。

    等赵琇回来的时候,张氏已经看完了赵湘的信,默默地坐在那里不说话。赵玮则阴沉着脸坐在一旁。赵琇心中不解。听涂三阳家的压低声音迅速说了原委,她才明白了。苦笑了下。她先把涂三阳家的与那媳妇子打发走了,又摒退左右,方才坐到张氏身边,柔声问:“我给祖母赔礼。这事儿我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清楚赵湘写信的用意,不想惊动了您。因此就跟哥哥商量去了。如今事情早已解决,没想到她又要写信来。她这回是想要什么?”

    张氏将信递给了赵琇。赵琇一目十行地看了,发现赵湘从头到尾就在装可怜,说蒋家如何虐待她,又说她如何感激曾祖母和叔叔,还说她自知从前年少无知,犯了许多错,也不敢奢望张氏会原谅她,只盼着张氏能给她一个赎罪的机会。她愿意在佛前敲经念佛,为过去犯下的过错赎罪,云云。

    赵琇笑了笑:“她有心赎罪倒是好的,不拘哪里,都不会妨碍她向佛之心,就怕她心里不诚,佛祖要嫌弃她。”

    赵玮把赵湘上一封来信的事对张氏说了,道:“她那时说是怕夫家会逼她殉夫。孙儿素来不屑她品性为人,原不想理会。只是想到,若那林家当真要逼儿媳殉葬,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家却跟蒋氏、赵湘不是一路人,比不得她们残酷不仁,若是视若无睹,未免伤了阴德。孙儿就直接问了认识的济宁府官员,托他们给那林家递了口信。原本想着,只要他们别把人逼死了就好。谁知林家胆怯,竟直接将婚事退了。孙儿心想,既然赵湘不会被逼着殉夫,后面的事就与我们无关了。我们只是在济宁逗留几日,难不成还要管她一辈子?没想到她今儿又有信来,还说了这一车的废话。”

    张氏听得笑了:“她定是想让我把她带走呢,我却不是那等蠢钝好哄的人。她小小年纪就心思歹毒,一点孝心皆无,亲祖母都能弃了。我虽是她曾祖母,却不是血亲,她又怎会孝顺我呢?不过是在蒋家日子不顺,就想回咱们侯府来过好日子罢了。我才不上这个当。蒋家将她嫁给那吏员之子,若是没有殉葬之忧,原也是门不错的亲事。她嫌弃人家是胥吏,却不知道胥吏也是良民,比她一个罪臣之女要强得多了。况且听旁人说,那林家原也颇为殷实,除了不能科举,



分卷阅读706
    竟没有哪里不好,反倒是她配不上那等人家了。若不是人家急着娶媳妇冲喜,她又改名换姓地哄人,人家也不会看中了她。如今亲事作罢,那就是她没那个福气,今后如何,且由得她去吧。她早不是建南侯府子孙,我又何必替她操这个心?”

    赵玮赵琇听了,都觉得惊喜无比,脸上就露出了几分意思。张氏察觉,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你们以为我会被她哄骗过去么?你们的祖母没那么糊涂!”

    赵琇忙挽着她的臂弯撒娇道:“哪儿有呀?我和哥哥是怕您想到她是祖父的血脉,就忍不住心软……”

    张氏冷哼了一声:“有她这样的血脉,郡公爷脸上也无光!她也配做郡公爷的曾孙女儿?早知她是这样的人品,当初我还不如不将她们赎买出来,由得她们在牢里自生自灭,或是流放去了西北,省了多少事!”

    赵琇听得眉开眼笑,总算放下了心头大石。这一晚,祖孙三人收拾行李,次日一早起来,就坐车出了城,直接去了码头登船。趁着天晴,太阳才刚升起来,广平王就下令开船了。船队迅速离岸,向南驶去,不曾惊动了本地官绅。

    等赵湘得信时,船队已经走远了。她失魂落魄地跑出城,看着空荡荡的码头,想起这两日已经在舅舅舅母面前说了无数的“硬气话”,双腿一软,就跌倒在地。

    ☆、第四百五十五章 妥协

    赵湘坐在地上默默流泪,心里已经惊惶一片了。

    她万万没想到,建南侯府那祖孙三人,竟是真的把她丢下不管了,连一句托付的话都没有!他们既然对她如此无情,又为何在收到她的信后,替她解决了林家的婚事呢?若他们对她还念几分旧情,看在她是老郡公血脉的份上,多照应一分,又为何明知道蒋家待她不好,也不肯将她带走?

    哪怕他们跟蒋家说一句话,叫蒋家好好对她,也是好的。一句话没有,就象她这个人不存在一般,叫她日后如何在蒋家待下去?!

    赵湘在那里哭个不停,直到看见一个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身后。

    来的是蒋大舅爷嫡出的次子蒋仲秋,素来对她多有善意。她心中清楚,这是因为自己年轻貌美,又温柔小意有心笼络的缘故。可蒋大太太对她没有半点好感,一心要破坏她的青云路,她是断不愿意给自己找个这样的婆婆的,因此也不大看得上蒋仲秋。但平心而论,他对她确实很不错。

    此刻蒋仲秋看向赵湘的眼神也是充满了怜惜:“湘表妹,别伤心了。他们不管你不要紧,你还有我们家呢。冬日天寒,码头上风大,我们赶紧回家去吧。你坐在雪地上,当心一会儿着了凉。”

    赵湘慢慢地收了泪,略一思索,就哽咽着说:“二表哥,多谢你的关心。如今我再没有别的亲人了,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二表哥一个。”

    蒋仲秋双颊红了,低头害羞地说:“湘表妹别担心,我会护着你。不叫你受委屈的。”

    赵湘掉了几滴泪,柔弱地将手伸到他面前,想让他把自己扶起来。蒋仲秋激动得浑身发抖,正要伸手,却冷不防看到不远处,母亲蒋大太太扶着丫头下了轿子,黑着脸走过来。他到底还是害怕母亲教训的。也知道照礼数。自己不该去扶表妹一个闺阁女子,连忙缩了手退到一边,低头不语。

    蒋大太太扶着丫头快步走来。方才儿子与赵湘的互动,她都看在眼里,忍不住冷笑一声,眼刀直往赵湘脸上飞去:“外甥女怎么没跟贵亲一道走呢?你不是说郡公夫人心疼你么?她老人家可连一句关照的话都没留下呢!借人家的名头在我家耍了这两日的威风。如今牛皮吹破了,你怎么还有脸见人?!”
1...265266267268269...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