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想了想,决然道:“哪里去寻那么多靠谱的管事?这还是每日都要施的,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如此,我索性亲自走一趟,各处巡视一圈,若有人胆敢做手脚,我必饶不了他!”
汾阳王太妃吃了一惊:“这……能行么?你一个小女孩儿,哪里做得了这样的事?”
赵琇笑笑,她有信心自己能做好。再说……她还有一个挺可靠的保镖,可以一路陪着呢。l
☆、第五百零七章 同行
赵琇跟高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高桢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父王那儿不缺人侍候,如今他不出门,叶大夫也回来了,我正好可以出门走走,顺道替父王四处看看。”
高桢答应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赵琇是想着这回要轻车简从的,丫头只带一个柳绿就足够,其他人除了办事的人手与护卫,一概不带。横竖赵家在上海府辖下各县都有产业,六房更是每个村镇都有铺子,要借几个人手,再容易不过了。至于在粥棚当差的人,她们这个贵妇官眷慈善联盟里头,在各地都有田庄产业,哪家离得近了,往哪家借人就是。她们银子都出了,难道还真要袖手旁观,把大好善名平白让给旁人?
广平王那边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嘱咐高桢:“多带几个人,一路上小心护好你赵妹妹,万万不可出差错。”倒是张氏那边心疼孙女,不想让赵琇出这个远门。赵琇一再说明这么做的重要性,张氏还是舍不得。不过她也知道这是在做善事,是大功德,比她往佛前添几百几千两香油都有用。所以再舍不得,张氏也没有阻止赵琇去帮人,却决定自己也陪着一道去。
这回轮到赵琇和高桢头痛了。他们俩是年轻人,身体又好,快马轻车赶路,多么省事?可若张氏要跟着走,她身份在这里,年纪又大了,素来养尊处优,定抗不住旅途辛苦,赵琇也不会让祖母受罪。但如果真照着张氏平日的习惯摆出仪仗来,他们就不象是去救济灾民,倒象是游山玩水去的,叫人看了未免不象。行程也会被拖慢。
张氏是长辈,高桢不好多说什么,赵琇却心知事情轻重,就细细给张氏说了此番出行的准备。张氏一听就道:“这也太苦了些,你堂堂建南侯府的千金,怎能这般委屈?”
赵琇道:“如今是去救人,说什么身份架子呢?带上柳绿。我都觉得脸上惯臊的。不过柳绿很能干。有她在身边,我也添个帮手,因此才叫上了她。祖母放心。我不会饿着冷着自己的。再说,咱们家在灾区又不是没有产业人手,哪里就真委屈了呢?世子金枝玉叶,都跟着我去了。他都不觉得委屈,我怎好说一个苦字?”
张氏想想也对。红着眼圈道:“我也知道我这副身子不中用,强跟着去,也只会拖累了你们。我不去也行,只是你身边不许只带一个丫头。我把冬霜给你,你每到一处,但凡有咱们家的产业。又或是有六房的铺子,定要使人捎了信回来。叫我安心。”
赵琇答应了,张氏又叫了赵游进来,吩咐他跟着赵琇办事,还盯着丫头们替孙女收拾好行李,这才罢了。
赵琇与高桢次日出行,还带了赵游与广平王府的亲卫,还有一个汾阳王府的管事,一行人足有二十多个,其实排场也不小了。但身份最高的高桢要求严格,一路疾行,谁都不敢哼一声,赶路的速度飞快。不过个把时辰,就到了宝山。
宝山的粥场仍旧是汾阳王府主事,事事周全,灾民们的秩序也井然。赵琇查看过粥水的浓稠度,还有药汤的味道,问了管事的几句话,见他办事老道,人也本分,便不多耽搁,又起程往下一个地方去了。
离嘉定城近的地方,不是汾阳王府开的粥场,就是其他宗室府中开的,汾阳王太妃插过手,办事的人也一个个亲自过问,
分卷阅读781
没有什么差错。而且这几个地方,受灾情况不算严重,赵琇他们也就走得飞快。他们一行人除了途中停下来,在一处小镇吃过午饭,其他时候几乎都在赶路,天黑的时候,竟然已到了川沙堡。
赵家六房在川沙堡有分号,得了消息,忙过来将他们一行人接了过去,腾出几个院子来安置了。赵琇带着柳绿独居一个院子,正想问高桢那边安顿得如何,却听闻他带着人出去了,说是到卫所打听情况去。赵琇只得自己先行梳洗。柳绿问几时摆饭,她惦记着高桢不知几时才能回来,说不定没得好吃,就说要等世子回来了再说,又问厨房准备了什么菜色。她想着今日高桢骑了一日马,太阳又晒,辛苦极了,给他准备几道他爱吃的菜,也好犒劳他。
谁知高桢回来的时候,也带了一篮子点心给她,却是离开卫所时,路过街上的老字号点心铺子,想起上回随广平王巡视堤坝时,他曾吃过一回,知道美味,就买了一篮子回来给赵琇品尝。两人都挂念着对方的晚饭,见面时,彼此都觉得好笑。赵琇也不顾什么繁琐规矩,邀他坐下来与自己一道用了饭。
晚上高桢自回下处歇息,赵游却带了赵沥来见赵琇。潮灾发生后,为了盘点各地铺子损失,六房家主赵珲将得用的子侄都派了出来,赵沥负责的就是川沙堡,遇上赵游,还真是惊喜。他特地来给赵琇请安,还把老家的情形细细告诉她知道:“虽然淹了些田,今秋收成最多只能保住两三成,但咱们全族上下平安,如今也都安稳下来了,请姑姑上禀曾叔祖母,让她老人家安心。”
赵琇点头,家里的情形,王双福早就写了好几封信来禀报了,她心里都有数。倒是八老太爷劳累了几日,听闻身体有些吃不消,三房那边来信说他没事,她却不太放心。赵沥才从奉贤过来,比较清楚情况,她就多问了几句。赵沥说他老人家确实是累着了,但看过大夫,吃了药,已经没有大碍。她也就能安心了。
赵琇还问起了各地救灾的情形,赵沥说:“咱们奉贤自不必说,底下有咱们家领着县中几家大户,上头还有陶县令这样的好官,再出不了什么差错的。倒是南汇那头,他家县令上任不过两个月,就遭遇这场祸事,他没能早早将堤坝修好。叫海水淹了半个县,听闻这官已经做不下去了。他自个儿逃命时还摔断了腿,如今索性赖在家里养伤,往上头告了假,只将政务交给县衙其他人,他一概不管。幸好知府大人贤明,命咱们陶县令暂时先把南汇的事情管起来。否则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
赵琇听得眉头大皱。南汇遇上这么个糊涂官,还真是倒霉。本来这是天灾,他只是运气不好。上任迟了,误了修坝,谁也不想的。他有始有终,把善后工作做好。说不定知府看他顺眼,就保下了他。至不济,也不会叫他受牢狱之灾。可他如今破罐破摔,却把这一县的百姓置于何地?这样的大灾,灾后救济工作迟一天。会关系到多少条性命?他居然只顾着自己了。摔断了腿又如何?又不是一定要他亲自跑腿。广平王目不能视,还能运筹帷幄,主持救灾事宜。他能看能写能说话,居然躲起了懒。还好有陶澄救场。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既然有陶澄出面,那南汇这边的情况,大概也能控制住了。赵琇到了那儿,只管找他说话就是。需要什么物资,他们都可以帮忙出。赵琇又命人送信回奉贤老宅,先前那些曾在南汇当过差的仆人,如今都闲赋在家呢,个个都有一把子力气,机灵能干,还熟悉地界儿,正好去把粥场给管起来。
等到赵琇与高桢到达南汇的时候,奉贤老宅的仆人们也到了。如今他们已不再埋怨赵琇夺了他们的差事,反而全都庆幸不已。若不是这位小主人把他们都调回去了,说不定他们也遭了祸。看着曾经熟悉的街坊邻居都成了灾民,家中全被淹了,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若有机会能为熟人们出一把力,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陶澄短短几日已经控制住南汇大局,奉贤一切安好,用不着他操心,他就专心留在南汇理事了。赵琇与高桢找上门的时候,他刚刚收到救灾粮食告急的消息,对他们的到来简直欣喜若狂。他立刻答应出借县衙大部分的人手,协助维持粥场秩序,还提出了好几样缺货的物资,求高桢与赵琇帮忙采买。
因县令误事,南汇受灾又严重,近日因高温潮湿天气,灾民身处的环境又比较脏乱,已经有疫病的症状了。陶澄急需大夫与药材,还有干净的水源。南汇本地的大夫已经不够用,他可以从奉贤调人,但药材却不是说采买,就能采买得到的,水源也是一大难题。
采买东西的事,可以交给赵家六房去办。高桢也四处拜访本地大户,特别是那些嘉定宗室王府在南汇安插的管事或掌柜,让他们帮忙搜罗各种物资,嘉定方面,也源源不断地将东西运送过来。赵琇这边,则是带着人用各种方法把水井、河流中的水进行多次过滤,等水变得清澈了,再行煮沸,方才使用。
所有灾民都需要定期清洁身体,接受医者诊治,保持住处清洁,每日喝粥棚所施的药汤。若谁有感染疫病的迹象,就必须立刻隔离开来,只允许家属中出一个身强力壮的跟去照顾。不管那家子是否哭闹,都不许任何人破了规矩。有人觉得这样太不人道,害得人家一家子不能团圆,病人在病中无法享受儿孙的孝心,赵琇只当没听见。她有高桢撑腰,本身也是侯门千金,家族在乡间享有盛名,连官府都站在她这边,谁敢违她的令?
赵家大姑娘冷情心硬之名渐渐传开,赵琇也不在乎,直到染疾的人日渐痊愈,却没有更多的人感染疫症,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她之前的主张有多么正确,不再说她的闲话了,反而开始说起好话来。
如此忙了将近一月,南汇的情况也稳定了下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疫症,也没有灾民因无米果腹而饿死,房屋重建的工程进展得很顺利,赵琇才放下心,回了奉贤一趟,处理了几样紧急家务,又跟着高桢赶回嘉定去了。
对于这一场潮灾的事后救济,皇帝终于有了旨意下来。l
☆、第五百零八章 相见
进了嘉定城,高桢先把赵琇送回了翠庐,又给张氏见过礼,请过安,方才告辞回了行宫。
张氏一看到孙女,见她黑了又瘦了,脸上还带着疲惫之色,心里疼得不行。碍着高桢在场,只能干巴巴地说几句辛苦,等高桢一走,她就迫不及待地拉了赵琇进房间。
赵琇笑着推说:“等孙女去梳洗了再来与祖母说话。一路风尘仆仆,孙女儿身上的灰还未拍干净呢。”
张氏眼泪就出来了
分卷阅读782
:“你长了这么大,哪里吃过这个苦头?从前咱们家未得爵位时,你也是二房金尊玉贵的姐儿。你哥哥做了侯爷后,你就连出门都没叫吹过风。如今却瘦得这样,还晒得这么黑,瞧额头上都有帽子的白印了。小门小户的女孩儿都没你这样狼狈。”
赵琇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出门在外,还是在灾区,总不可能象家里一样吃好喝好吧?晒黑了养回来就是,瘦了正好减肥,我觉得自己气色挺好的,见了世面,经了大事,还得了不错的名声。祖母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张氏听着倒有几分欢喜:“是啊,我在嘉定也都听说了。起初她们还说你心肠够硬呢,要强分人家一家子骨肉,又抛头露脸的不似个大家闺秀。我忍不住驳了她们好几回!若你这样善心的孩子,都要被人说心硬,世上还有心软的人么?得了疫病自然要隔绝开,若换了是嘉定城出了这样的事,看她们怎么说?况且事情总要人去做,她们倒是不抛头露脸了,那就别成天四处炫耀自个儿做下了多大的功德。不过是出银子罢了,谁没出银子?真正做事的人还被她们嫌弃着呢!被我说得多了,她们自个儿先觉羞愧了,也不敢再提,后来知道了灾区百姓安好,倒还会夸你几句。”
赵琇笑得开心,若换了是往日。张氏肯定是忍了这口气。嘴上说懒得与人计较,其实是怯弱怕事。如今她能为自己出头,打破一惯不与人争的原则。赵琇心里自然高兴。
她问张氏:“京里来旨意了?可知道是怎么说的?哥哥有信没有?”
张氏忙道:“你哥哥来信了,如今他要协理审案,脱不开身,心里急得不行。听说我们无事。老家也安好,他还不放心。催着要我们赶紧回去呢。送信来的是冬生,跟着传旨的钦差一道来的。我问他你哥哥的日常起居,说是日忙夜忙,连饭都不能好好吃。我听得心里都急了。他不催,我们也要尽快回去的。”
本来跟着南下,就是因为舍不得孙子。没想到阴差阳错。还是要跟赵玮分隔千里。张氏如今想孙子想得慌,先前担心孙女。还没这么心急,如今孙女无事了,她又操心起孙子在京中的起居来。
但她们祖孙来时是跟着广平王的船,如今广平王那头还不知几时动身回京,张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不……叫六房备船送她们回去?
赵琇却觉得,广平王在嘉定大概留不了多久了。此番传旨的钦差来了,同行的人里肯定会有宫中使者。近日因高桢在外,叶大夫去了灾区,前不久才回来,侍女婆子只能在内宅侍候,拦不住各家宗室、王府属官与行宫总管去见广平王,他双眼正蒙着药呢,肯定瞒不住众人的眼睛。说不定这时候,宫中使者已经知道了广平王在治眼睛的事。消息传回宫中,不管是出于关心还是忌惮的目的,太后与皇帝都肯定要召他回京的。
她便对张氏说:“王爷出京都快一年了,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咱们也不必另外费事,跟着王爷一道走就是。他的船稳当,又有官兵护送,比咱们自己折腾要强得多。咱们自家虽有船,但南下时从镇江过来,祖母不是说船太颠了,坐得您难受么?那点路您就这样,真要坐那样的船走上千里水路,您肯定又得病一场了。”前年上京,张氏可是足足在路上走了几个月,那还不如跟着广平王呢。
张氏听得有些不好意思,自觉如今养尊处优久了,身体也娇气起来,便依了孙女,笑说:“回到家就好了,如今住在汾阳王府的地方,不好劳师动众的。等上了王爷的船,我就叫人调了香膏来给你敷脸敷手,管把你这身皮子重新变白了,再给你多做些好汤,一定要把身体养回去。”
她倒是不把广平王府当成是外人了,赵琇听着只是笑。
而另一头的高桢进了行宫,见到迎上来的烟雨,就先问她广平王身体可好,眼睛治得如何。
烟雨回禀道:“王爷一切安康,饭都比先时多吃了半碗,精神也好。眼睛上的药仍旧敷着,昨儿换药时,叶大夫问过王爷,说是比先时又多了些光,虽还是看不清楚东西,但已经能知道面前有没有挡着人了。叶大夫换了方子,改了两味药,如今仍旧要敷眼睛。”又说:“宫里的罗公公来了,正在里头跟王爷说话呢。”
高桢正为父王的病情进展而高兴,听说宫中有使者来,顿时凛然。这罗公公是皇帝身边侍候的,虽不是一等一的心腹,却也算得重用。不用说,他定是奉了皇帝密令而来,只不知是为了什么。
高桢心急着想去见父亲,但想到身上还带着路上的尘土,就却了步。他刚从灾区回来,也不知有没有带了不好的气味,还是先梳洗过,换了干净衣裳,再来见父王的好。父王体弱,未必受得了那些东西。
等他把自己全身都弄干净了,连头发都洗过了,松松散开,穿上赵琇给他做的宽松葛袍走进广平王的屋子时,那罗公公已经离开了。广平王侧耳一听脚步声,就笑道:“多早晚回来的?这是梳洗过了?”
高桢走到他对面坐下:“回来有一会儿了,听说罗公公在父王这里,一个人也没有跟前侍候,儿子担心是皇上有什么要紧事吩咐。不敢擅闯,就先去梳洗了来,也免得一路疾行,身上带了汗臭味,熏着了父王。”
广平王笑笑,问他这一路上的事。高桢先时已经捎过几次信回来,详情都说了。如今就是交代近几日的事罢了。灾区的事还算顺利。倒是有几家大户,见灾情渐平,从嘉定来的贵人们施粥舍药。又赢得了好大的名声,便也跟着学起来。那些老老实实施粥赠药的也就罢了,却有两家自作聪明的,既想要善名。又舍不得下本钱,施的粥水稀得可以当镜子照。又或是用了不知积了几年的陈米,灾民见了都不想去吃。赵琇与高桢听说了,亲自跑了一趟现场,那两家的仆从还想拦着不让他们看粥锅。拗不过他二人背景深厚,又有许多随从,还有官府的人陪同。当场曝了光。
高桢冷笑着说:“两家子都是蠢货,他们的子侄还陷在京里呢。在堤坝案上他们自个儿就不干净,如今又来这一招。赵妹妹当时就问他们两家的管事,他们的主人是不是要钱不要命了?问完直接就拉着儿子走人。儿子回头看见,那两个管事脸色难看得要死。听闻第二天,他们两家就老老实实换上了新米熬的粥,还熬得特别稠,样样比照着咱们弄的粥棚来。两家家主还托人了给儿子递话,想要向儿子请罪。他们跟我请什么罪?!”
广平王也听得冷笑。堤坝案的犯官固然已经被锁拿进京受审了,但他们又不是孤家寡人,身后的家族不可能没有得好处。等案子审
分卷阅读783
清楚了,皇上腾出了手,还要收拾他们背后的家族呢。在这种敏感的时候,涉案的世家富户若是老老实实做些善事,在乡间挣点好名声,将来朝廷说不定还要看在舆论面上,对他们从轻发落。如今既想要善名,却又舍不得那点钱粮,只会被人说是沽名钓誉,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就算他们换了稠粥,也在灾民心目中得了坏名声,灾民们往后感激的只会是带来这份变化的高桢与赵琇,却不会记那两家人的恩情。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果然是蠢货!
不过正因为是蠢货,皇帝要割他们的肉时,才会大快人心。罗公公此行随钦差而来,其实就是要传达皇帝的密旨——国库已经没多少钱了,先帝糊涂了十多年,留下了一本糊涂账,为了他的丧事,皇帝又再往外支了一大笔;北方边境的军费不能裁减;山西去年大地震,如今还未恢复元气,仍旧需要钱粮支持;江南海傍大坝修了几回,已经花了不少钱,接下来谁也不知道哪里又会有灾。皇帝自登基以来,已十分节俭,连宫室用度都减了一半,还放出了不少宫人,甚至为了节约开支,把册封太子的仪式往后推了又推。如今朝廷只拨下了二十万两银子救灾,幸好上海府本地的宗室、世家、富户们先行撑起了赈灾大业,才没有出乱子,还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