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听他如此说,易知足却是暗松了口气,解修元素来胆大,敢想敢做,尤其喜欢冒险,他最担心的就是解修元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肯轻易罢手,如今对方能从全局考虑,心生怯意,反而是件好事。

    不过,他也不希望对方畏手畏脚,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咱们做生丝霸盘的底气就是顺德汇集了一千多万两白银,只要不贪,就绝无崩盘的可能,你需要担心的其实不是崩盘,而是生丝价格涨的太快,涨的太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局面就会失去掌控,市场会混乱,生丝价格会大起大落。

    这种情形虽然利于咱们从中赚钱,却也利于那些外地丝商从中赚钱,咱们和外地丝商将银子赚走了,留下的烂摊子,最后还得咱们来收拾。再则,咱们也不能再让本地丝商大伤元气,这不利于明后年在顺德普及机器缫丝厂。

    因为咱们需要一些顺德丝商与元奇合作开办机器缫丝厂,有了这些榜样,才能迅速的在其他各县推广普及机器缫丝厂。

    解修元根本就没想到生丝霸盘的背后,易知足还有如此多的考虑,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易知足担心的竟然不是崩盘,而是生丝价格涨的太高太快!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外地丝商要打压生丝价格难,但要拉抬生丝价格却是轻而易举,先拉抬再打压,对方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思忖片刻,他才含笑道:还是大掌柜看的透彻,对方想搅浑水,不让他们如愿就是,咱们手头低价收购了近四百万的生丝,而且手头资金也充裕,他们拉抬,咱们就抛售,他们抛售,咱们就大量吃进。

    不错。易知足点了点头,道:不过,你的注意,别将咱们套在生丝市场上,后期收购抛售,二两三钱是个坎。顿了顿,他接着道:这其实也就是防患未然,市场流动的白银数额虽然巨大,但终究是一盘散沙,难有作为。

    话未说完,伍长青何淑泰王朝揖三人联袂而来,见礼之后,易知足便径直道:家父病危,我得马上赶回西关,何时能回,尚是未知,顺德生丝事宜,由解修元全权主持,还望诸位鼎力协助。

    易大掌柜放心。何淑泰迟疑了下,连忙躬身道:我等必然竭心尽力协助解掌柜。

    那就拜托诸位了。易知足说着拱手团团一揖。

    解修元三人连忙回礼,道:大掌柜尽自放心,在下等断不会有负大掌柜重托,顺德事宜,无论大小巨细,一天一报。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又叮嘱道:密切注意顺德大宗白银的流向。

    在下明白。解修元连忙应道。




第一六七章 兄弟之谊
    西关,丛桂坊,易府。

    老爷易允昌昏迷不醒已经一日夜,易府上下一片愁云惨淡,大少爷易知书在正院里焦躁不安的来回踱着,一方面是担忧父亲的病情,一方面则是纠结,易允昌这情形,即便能够清醒过来,怕是也不可能再执掌孚泰行,孚泰行行商该由谁来充任?

    十三行的商行除非倒闭,否则不允许自由解散退出,行商病故或是精力不济,有子子顶,无子兄弟顶,总得有亲属顶上,多年来,他一直协助父亲打理孚泰行,是孚泰行行商的不二人选,若是在数月前,他会毫不犹豫的接手孚泰行,但如今老三易知足却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商贸之才,让他有了退出的机会。

    易家人丁单薄,这一代就他们两兄弟,按照行商的惯例,两兄弟必然是一人充当行商,一人另行发展,如此,一旦商行倒闭,才不至于被全部牵连,总能留下一房,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惯例,实在是十三行倒闭的概率太高了。

    是接手孚泰行?还是借这个机会脱离行商行列?他为此是纠结无比,老三如今是元奇大掌柜,又才被皇上封赏四品顶戴,虽然不是行商,却胜过行商,而且元奇与十三行本就密不可分,他若接手孚泰行,就等若是两兄弟都入了行商,一旦出事,易家就会被一锅端了。

    借这个机会脱离行商行列,他又有些不甘心,虽说这几个月来孚泰行利用茶叶崩盘赚了不少银子,但如今仍然还有十余万的欠债,若是他脱离孚泰行,就算老三不让他分担债务,他也是不名一文,分门立户之后,又厚着脸皮去找老三借银子?他还真拉不下这脸!

    少爷,少爷。一个小厮一溜小跑着过来,欣喜的道:老爷醒了!

    醒了?易知书精神一振,连忙快步赶往正房。

    正房外,林氏及几个小妾正守在门外,一脸关切的向内张望着,见的易知书快步而来,林氏连忙摆了摆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随后移开几步,到的台阶下才轻声道:唐郎中正在为你父亲把脉。话未说完,抬头却见易知足快步而来,不由的一喜,道:你三弟赶回来了。

    易知足快步赶到林氏跟前,跪下道:孩儿不孝。

    快起来。林氏虚扶了他一把,道:回来就好,你父亲方才刚刚醒了过来。

    醒了?醒了就没有性命之忧!易知足心里大为欣喜,顺势起身,冲着易知书拱了拱手,算是见礼,这才问道:父亲可能开口说话?

    没说话,只是睁开了眼。三人说着话,唐连生已经缓步出了房间,一众人连忙围了上去,不待众人开口问询,他就含笑道:脉象平稳,已无大碍,只是需要细心调理。

    听的这话,众人都长松了口气,唐连生接着道:易昆官这是轻微中风,这酒是决然不能再喝了,也不宜劳心劳力,不宜骤喜骤怒,须的静养,这些日子语言会有些不利,无须太过担心,过段时间就能恢复。

    说着,他看了易知足一眼,道:三少爷这两日最好不要探视。

    易知足点了点头,唐郎中这是担忧易允昌见了他之后情绪波动,林氏开口道:既无大碍,咱们也就安心了,乐儿一路奔波,想来也乏了,去窗外给你父亲请个安,赶紧去洗浴更衣。

    如今天气正热,易知足从顺德一路赶来,一身汗味,他也不矫情,起身去窗外磕头请安之后便径直回了东跨院,春梅夏荷两丫鬟虽是欢天喜地,却也不敢失了礼数,都尽力压抑着,前前后后张罗侍候易知足洗浴更衣。

    沐浴更衣出来,易知足顿觉神清气爽,胡乱吃了些点心,他正准备去正院陪陪母亲林氏,小厮却前来禀报,大少爷来了,他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在跨院迎上易知书,两人一路谈论着易允昌的病情,进屋落坐之后,易知书话头一转,道:父亲轻微中风,不宜再料理孚泰行,三弟有何打算?

    孚泰行?易知足还真没考虑过这问题,一直以来,他压根就没考虑过接手孚泰行,略微沉吟,他就将球踢了回去,兄长是何打算?

    易知书也不兜圈子,试探着道:十三行的情况,三弟如今已经很是清楚,三弟虽说不是行商,却与行商无异,为兄以为,从长远考虑,咱们两兄弟只能一人充任行商,不知三弟是何想法?

    这话明摆着是不想接手孚泰行?易知足对此倒也不觉意外,这数十年来十三行行商频频破产,对于充任行商,所有行商子弟皆是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对于十三行,他也并不看好,虽说现在有了元奇银行,十三行的日子要好过的多,但他很清楚,鸦片战争一爆发,十三行又得大出血,不仅是十三行,元奇银行也得大出血!

    有道是虱子多了不痒,他本就是元奇大掌柜,不是行商却胜过行商,再兼个行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他自个手头的事情实在太多,根本就无暇兼顾孚泰行。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兄长虑的甚是,元奇银行这边我无法撒手,这孚泰行行商也索性由我充任,不过,兄长也知道,我从来没有打理过孚泰行的商务,而且手头的事情也不少,无暇分身兼顾,孚泰行还须的兄长打理。

    这个要求可谓是合情合理,但易知书脱离了行商之列,却不想再帮着打理孚泰行,略微犹豫,他才沉声道:三弟接掌孚泰行,为兄就当自立门户。

    自立门户?易知足一楞,随即笑道:孚泰行如今还欠着多少债务来着?

    十二万多。

    只剩下十二万债务了?看来他们在茶市赚的不少,易知足笑了笑,道:我既是挂着孚泰行行商之名,这些债务自当我来偿还,以后孚泰行的例行进贡和临时摊派,也概由我来支出,至于孚泰行正常的商贸盈亏,就全由兄长自负,兄长也无须另立门户,孚泰行就是兄长的门户,如此可好?



第一六八章 骨肉均匀
    易知书有些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个很熟悉却又似乎有几分陌生的三弟,心里百感交集,半晌说不出话来,如此优厚的条件,他还能说什么?可怜他纠结了半天,对方却丝毫不在意,还随手送了他一份天大的人情。

    要说对于易知足的变化,他这个做大哥的是最最想不通的,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他这个三弟在短短数月之间,仿佛是完完全全的变了一个人似的,变的连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还有,他哪里来如此多的银子?迟疑了片刻,他才问道:你那个天宝表厂,伍家该不会真的拿出了四十万真金白银来买两成股份吧?

    当然得拿真金白银来买。易知足笑道:大哥该不会以为是小弟自吹自擂,往自个脸上贴金罢?

    这么说外面的传闻都是真的?易知书一脸狐疑的问道:你真精通钟表?可家里这些年钟表出了毛病,都是请的钟表匠来修理的。

    外间都有些什么传闻我可不清楚,不过钟表我还真精通,都是偷偷摸摸学的。易知足说着眨了眨眼睛,道:怕被你们知道了训斥,哪里敢在家中充能?我不爱读圣贤书,你们却偏偏压着我读。

    外间还说你精通西学。

    什么精通,都是他们瞎吹,不过是在黄埔跟着一些西洋船员水手厮混,学的一点皮毛。

    一点皮毛?易知书扬了扬眉头,道:只是一点皮毛,就能让总督大人对你青睐有加,大加赏识,就能写出《铁路兴国十八条和《国债论?

    那两篇文章是请马应龙写的。易知足讪笑着解释道:不过要说西学,我知道的还真只是一点皮毛,西学博大精深,尤其是在天文地理机械制造金融经济等方面,远非国学所能及,而且他们擅于学以致用。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我最近准备筹办机器缫丝厂,要向英美商人进购一大批机器设备,这得通过孚泰行,届时还要劳烦大哥。

    筹办机器缫丝厂?易知书皱了下眉头,道:做事贵在专一,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怕到头来一事无成?

    易知足呵呵笑道:大哥又不是不知道,我自小就这秉性,做事没个长性。话未说完,小厮在门外禀报道:禀少爷,严公子严世宽前来拜访。

    一听严世宽来了,易知足不由的大喜,这来的可真是时候,他是真是不想跟这个便宜大哥继续聊下去,当即便吩咐道:请他进来。

    这等若是在端茶送客了,易知书很有些不满,这几个月来,三弟变化很大,但似乎一直是有意无意的在躲着他,平日里很难找到机会坐下来详谈,今日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这才没聊的几句,严世宽又来了。

    心里虽然不满,但易知书也很无奈,如今老头子在三弟面前都端不起架子,何况他这个兄长,更何况他们两兄弟差着十多岁,平素里相处也谈不上亲热,怕是在对方心里,自己这个亲兄弟还及不上严世宽这个狐朋狗友有分量。

    尽自心里不情愿,他还是识趣的站起身,叮嘱道:三弟顺德一行,遭遇劫持,母亲很是担忧,这才没宽心几日,父亲又病倒,三弟这几日多抽出点时间陪陪母亲。

    易知足连连点头应承,一路将他送出了院子,恰在院门口遇上严世宽,见他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厮,不由的细看了一眼,才发现那小厮是严小妹装扮的,不由的暗笑,连忙拱手行礼送走易知书,转过头来,才轻笑道:这才刚刚进屋,你们如何就知晓了?

    这还不简单。严世宽道:世伯醉酒昏迷,你焉有不赶回来之理?你若回来,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辰。

    严小妹却是轻声道:方才听闻世伯已经醒了,已无大碍了罢?

    易知足点头道:郎中说是轻微中风,已然无碍。

    三人说着话进了房间,严世宽取出一支雪茄递了过来,自己也叼了一支麻利的点上,吞云吐雾的道:听闻三哥在顺德遭人绑票,我可真是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有这么好玩的事情,当初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去!

    易知足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犯不着后悔,我跟他们说一声,下次将你也绑一票,让你好好过过瘾,不过,我这次能够脱身,可是花了十万大洋,你叫令尊准备好大洋,随时可以过瘾。

    十万大洋!严世宽登时愁眉苦脸的道:那还是算了,咱是穷人,玩不起。

    得,那赶紧赚钱,攒够了银子好过瘾。易知足揶揄道,说着他却是想到了林三娘,当即问道:天源街,利亨泰茶号的林三娘,你可认识?

    林三娘?严世宽眨巴了下一双小眼睛,才道:三哥是说服毒自尽的那个林三娘?无端端的,提她做什么?边说他边冲着易知足眨了几下眼睛。

    还真有那么回事?易知足一阵无语,瞧死胖子这模样,他们跟林三娘确有往来,难不成林三娘的死还真跟他们有瓜葛?瞥了一眼严小妹,见她一双妙目一瞬不瞬的看着自己,当下也好多问,含笑道:小妹这些日子似乎是清减了些。

    严世宽撇了撇嘴道:一天到晚茶不思饭不想,哪有不清减的?

    五哥又在乱嚼舌头。严小妹不好意思的嗔怪了一句,心虚的道:人家夏天本就没什么食欲,什么茶不思饭不想的。

    易知足笑了笑,道:女孩子胖了身形不好看,但瘦了也不好,体弱则多病,你们不日就要去上海,一别经年,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听的这话,严小妹心里甜丝丝的,轻声道:知道了。

    严世宽却大煞风景的道:早就提醒你了,三哥喜欢不胖不瘦的,要看起来不胖,但又有肉的,那叫什么来着骨肉均匀。



第一六九章 中国通
    易知足回西关的消息自然瞒不住人,他前往顺德遭遇绑架的事情虽然没有公开,但十三行行商及一众子弟却都知道,再加上易允昌病情好转,一众行商带着众子弟纷纷登门探视,元奇银行的孔建安梁介敏,天宝表行的姜申通唐士贵汪长生等人也借着探视的机会前来禀报情况。

    虽然没出门,易知足一天到晚也是宾客不断,忙着见人说事,在家里待了六日,直到易允昌的病情完全稳定下来,他才开始出门,此时,顺德生丝已经到了上市高峰期,情况良好,生丝价格略有攀升,幅度很小,没有出现他最担心的暴涨暴跌的迹象,很显然,一众丝商没有抱成团。

    出门第一件事情,便是前往总督府领取朝廷封赏——四品顶戴和官凭文书,易知足倒不是急着过官瘾,而是为了表明态度——对朝廷封赏的重视,如今他翅膀还嫩,元奇要快速扩张即便不需朝廷大力扶持,至少也需要得到朝廷的默许,朝廷对他这个元奇大掌柜的封赏,就是对元奇的默认,他岂敢不重视?

    两广总督邓廷桢在签押房亲自接待了他,将朝廷对元奇银行兴建铁路发行国债的争论与他详细的解说了一遍,然后才提及要十三行引进火车铁路,以备朝廷详细考察。

    兴建铁路,易知足是始作俑者,如今朝廷对此感兴趣,要详细考察,他哪敢推诿,自然是满口应承,并且大包大揽下来。

    从总督府出来,易知足接着就赶往河南岛,前往伍家花园拜见伍秉鉴,将近黄昏,他才返回西关,却没急着回府,而是就近去了新豆栏街的眼科医局——美国新教传教士伯驾开办的西医专科,这应该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

    眼科医局易知足不是第一次来,对于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和神学博士的伯驾,他也认识,打过几次交道,不过,因为眼科医局的生意很好,病人很多,伯驾每日都忙忙碌碌,两人交谈的机会很少。

    眼科医局在丰泰行七号,说是医局,其实很简陋,就只两间门脸房,后面是个院子,不多的几间房间都被改成了病房,进的大门,见的里面没有等候的病人,易知足心里一喜,熟门熟路的进了院子。

    听的脚步声,三十出头高鼻子蓝眼睛,一头金色短发的伯驾从病房里探出身来,一见是易知足,他用结结巴巴的汉语招呼道:易掌柜稍候,我很快。
1...6263646566...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