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他们的冷笑大多是针对付宇和孟田,付宇勉强沉得住气,孟田则是心浮气躁,不断和付宇说话,让带队训练的朱达狠狠骂了几句才老实。
今日里车队来得略晚,差不多午饭时候才到,除了朱达自己的几辆大车之外,还有张家铁匠铺的两辆大车,这两辆大车上满载着农具和工具。
跟着这两辆大车的是张大锤,笑嘻嘻的交割了货物,然后又把朱达喊道一边,特意压低了声音说道:朱老爷,兵器这次只运来了十柄,其他的家什要先给你送长杆子过来,矛尖要慢慢攒,到时候过来装好,老爷你也知道我家的事,我爹盯得太紧。
朱达略一沉吟就同意,他想得还多了层,现在难民们还不能说完全掌控,把兵器发下去可能会有个万一。
看着朱达同意,张大锤满面堆笑,先给木杆再按照矛尖是给朱达添了麻烦,朱达如果不愿这么做,他是一点道理也讲不出。
那边常凯和常申正在交卸物资,虽说是自家人和亲兄弟盘算,却做得一丝不苟,付宇和王井在那边记账清点,王井脸上的青肿按说应该消退几分,但粗看却看不出来,人群中很是显眼,年轻差人们不住的指指点点。
农具和工具清点完之后,朱达安排人给了银子,张大锤连声称谢,常凯在另一边挥手招呼,看着常凯也站在角落,想必私下里有话说,朱达刚要迈步,收了银子的张大锤急忙上前拦住,笑嘻嘻的说道:朱老爷,除了十柄长矛之外,小的还打造了一柄长兵奉送,请朱老爷看看。
这话倒是让朱达来了兴趣,挥手让常凯等等,张大锤从马车一边拿起这长兵,方才被农具和兵器遮蔽,根本注意不到。
看到这柄长兵的时候,朱达眯了下眼睛,倒不是什么出奇的家什,应当是长矛和斧头的组合,但也不光是斧头,斧刃的另一端是个向下的弯钩,矛刃是按照朱达要求打造的足一尺半长的,可那斧头加上弯钩不过两个巴掌大小,看起来就好像是矛刃的配饰一样,矛刃是正常形制,可矛杆却只有七尺半的长度,这比这次送来的长矛短了五尺左右。
张大锤双手平端着递送过来,朱达伸手接过,矛杆上刻着防止手滑的纹路,但打磨的光滑,不见木刺短刺什么的。
这是宣花斧?朱达迟疑着问道,当年袁标传授武技的时候,曾经给他们画过各种兵器的图样辨认,并告诉了大概应付的方法,朱达和周青云都记得很牢。
兵器千变万化,无非是矛剑棍鞭几样的招式,弄通了这几样,其他也就通了这是袁标的原话。
但朱达对这兵器有印象不是因为袁标的话,而是这兵器看着眼熟,在那二十多年的记忆里这宣花斧的形制看过很多次,有趣的是,都是在国外相关的信息上看到的,在国外的中古时代用这种宣花斧的武人不少,至于国内的宣花斧,在那二十多年的记忆中也是看过,可都是斧头好比扇面,还是大号的扇子,等这十几年真练武才知道,那么大长柄斧根本没办法用,因为头重脚轻,根本没办法好好控制。
当年画册中的大多有夸张成分,真正军武相关接触的又少,也不知道真正的宣花斧什么样子,眼前这柄应该就是本来的样子了,至于和西方的兵器差不多模样,倒也说不清是谁流传到谁那边,只能说真正流传下来的兵器形制都是经历过战场和生死验证的,都是为了战斗和杀人,必然会殊途同归。
接过这柄宣花斧之后,朱达拉开架势比划了几下,这兵器重心和平衡都做得不错,拿在手里没有轻重异同的不适,很是趁手,他没学过宣花斧,无非是按照长矛来运用,可用的时候自然能琢磨出斧头和弯钩的用途,加了这个附件,等于是可以劈砍和会砸,一样能有威力。
这个不错,先做四十柄出来,用心打造,价钱好说。朱达对这件兵器很满意,长矛是最简单易学的兵器,对于没什么基础的人来说效能最大,可也不能光是长矛,进攻和防御都需要有变化,朴刀之类不是不行,但需要有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眼前这个宣花斧相对合适些。
得了朱达这个答复,张大锤脸上笑意几乎要溢出来,任谁都能看出他发自内心的喜悦,张大锤搓着手点头说道:请老爷放心,小的一定用心打造,小的一直在琢磨老爷合用什么兵器,本来想打造好刀,可想到老爷订了这么多杆长矛,才打造的这个。
听到这话,朱达愣了下,随即上前重重拍了下张大锤的肩膀,笑着说道:合伙开铁匠铺那事我改主意了,你要和我合伙的话,赚到的钱,我一你九。
张大锤没想到朱达说这个话,合伙做生意哪有这般分配的,这不就是出本钱让别人赚吗?这位朱老爷突然间说这个,莫不是失心疯了?
使不得,使不得。张大锤其实都不清楚朱达为什么这么高兴。
朱达需要这宣花斧,是拿到兵器后才琢磨出来的,可张大锤是通过分析朱达的条件和需要,事先琢磨出来的,这份思路对朱达来说太关键了,可以说是张大锤的这件兵器,体现出了工程师的思维,这样的人正是朱达需要的。
张大锤那边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合办铁匠铺的也不急在一时,朱达提了句后没有再劝,目前张大锤也没耽误需求,保持现状也很好。
周围在忙碌的众人都注意到朱达的兴奋和喜悦,只是每个人都很懵懂,不知道为何兴奋起来,看那张大锤没拿出什么稀罕玩意来。
常凯倒没有等在那边,看着朱达这边没什么人,等张大锤离开之后就踱步过来,干咳了两声说道:朱兄弟,周寡妇那事你想好了吗?
既然有用,我就要收留,当然想好了。朱达回答的有些纳闷。
常凯跺了跺脚,又是干咳了声说道:朱兄弟,昨日里我也是想简单了,那女人在城内的名声当真是不好,我一和老李提起,没过半个时辰,整个衙门就传遍了,没过一个时辰,整个怀仁县就传遍了,你嫂子找我大闹了一场,朱兄弟你年纪还小,真要是熬不住,咱们寻几个好人家的闺女来伺候,何苦找这个过了几手的婆娘,真要弄过来,名声真就坏了。
这番话让朱达哭笑不得,无奈的看着常凯说道:这个关节先前不已经说清楚了吗?我是要手艺,不是要身子,怎么现在又念叨起来了。
朱兄弟,那可是个寡妇还是个不守妇道,年轻貌美的寡妇常凯苦口婆心的劝说,可劝说的时候还要绷着脸,唯恐露出什么不对的表情。
在这个时代,寡妇的境地往往会很凄惨,但寡妇这个词的桃色意味又非常重,每个男人提起这个词总会绮思不断,浮想联翩,加上不守妇道年轻貌美两样后更是如此。
朱达之所以无奈,就是知道常凯是真心替他考虑,要维护声誉,想了想闷声说道:把人带来,要是不放心的话,找个婆子单独和她住在一起,我和她见面的时候隔着帘子说话,人我一定要的。
看到朱达说得严厉,常凯不敢再争,只是在那边低声念叨了几句,一副恨其不争的长辈样子。
下午带来,我急着见。朱达又是跟了句,常凯愣了下,摇头叹气。
庄子距离城池不远,既然朱达催得这么急,常凯卸货之后就急忙回城接人,张巡检打了朱达家丁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怀仁县城,可在这城池里外没人敢借此兴风作浪,朱达要求还是畅通无阻,大家最多也就是心里念叨嘀咕罢了。
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常凯带着人来到了田庄,但除了常凯之外,还有一辆大车和一头驴子,大车上装着常凯的婆娘和两个孩子,有一个老汉牵着驴跟在后面,驴背上有个蒙着脸的妇人。
朱兄弟,你嫂子不放心,非得跟着过来。常凯干笑着解释几句,朱达倒是能理解,天黑前带着寡妇出城,搞不好还要在城外过夜,这实在是让人怀疑。
庄子里空着的房屋有几间,打扫下就能住人的,朱达刚要吩咐,没曾想又有一支队伍进了田庄,有人骑马,有人乘车,还有护卫的人手,也是浩浩荡荡,看到这个之后,朱达顾不上常凯这队,连忙迎了上去,秦举人居然带着全家也来了城外田庄。
第二百三十八章 受气的秦举人
这里又脏又乱,义父来做什么?朱达迎上前去笑着问候道。
秦川和周青云骑着马,秦琴领着王小红坐在车上,听到朱达的话,秦川一边翻身下马,一边回答说道:有什么来不得的,我要不来,你都不回去了。
自来到这田庄整饬难民,朱达已经四五天没有回城,从人情世故上来看不是双方生分了,就是一方不知礼数,秦举人这话里是带着刺的,朱达只是笑着说道:这边忙的走不开,顾不上回去。
朱达扫了眼城内来的队伍,发现除了新招的三位仆妇之外,秦家父女和家丁全都来到这边,对此朱达没什么惊讶,因为这本就是他的安排。
秦川的话里有话没有影响到秦琴,女孩满是好奇的张望着田庄,倒是年纪小的小红很害怕,一直缩在秦琴身后。
朱达把常申喊了过来,让他与李和一起张罗秦家父女的住处,还要找几对庄丁夫妇过来照顾生活,在秦家父女来到这边的时候,也有部分难民在各处劳作,他们见到了这一行人之后免不了好奇,他们向家丁和年轻差人打听,得知是举人老爷后都是敬畏非常,举人老爷来到的消息又由他们传到不知道这些事的庄丁那里,整个田庄都恭敬起来。
看到大家这般态度,朱达对举人身份又有了些认识,对平民百姓来说,这完全是当成天上人。
朱兄弟,我先把这寡妇安置了,等你有空了再去见。常凯过来打了声招呼,连忙过去安排,那边秦举人背着手走了过来,边走边看着四周。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可余晖仍在,看得还算清楚,秦举人边看边在点头,到朱达身边后说道:县城里也不见这般干净的街道,你这又是按照白堡村的规制做起来了?
朱达对那边的周青云打了个手势,周青云点点头领着家丁去忙碌,朱达侧身回答说道:招来的这些百姓不知道规矩,训练和劳作都能让他们整肃。
听到这话的秦川安静了下,片刻之后才缓声说道:你在白堡村和河边新村也对我说过这个道理,每次咂摸都觉得这道理不凡,你这年纪怎么琢磨出来的。
没等朱达回答,秦举人摇头笑着说道:肯定是那位河边道人教授的。
两个人都是笑,这三年多的相处下来,凡是这种不好解释的事例,朱达一概推到那位教门中人身上,都是自家人,大家听到这个解释,就明白不要追问了。
你这几天没有回城,衙门里那些位都过来试探,问咱们父子间是不是有什么冲突,换了别人恐怕也会这么想,可为父却知道你的心思太大,看不上这半个怀仁县的田地。秦川沉声说道。
朱达已经注意到秦举人的情绪有几分低沉,他犹豫了下还是开口问道:义父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谁这么不长眼?‘
张巡检打了自家的家丁,城内又有幺蛾子,朱达面有怒色,这询问杀气森森,秦川却是笑了起来,摇摇头慨叹说道:你这孩子太瞧不起举人了,城内那些土棍又何曾放在我眼中
话说到这里,秦川笑容收起,叹了口气又是说道:虽然是不起眼的土鸡瓦狗,可暗地里的小手段确实让人心烦,这几日下来,我倒是对那艾知县有些同情,能想到他为官时的难受。
秦举人遇到的烦恼算不上是意料之外,这几日检地收地的过程中,怀仁县的吏役们和为大明收取赋税徭役时一样,开始欺上瞒下,吞没克扣,秦川所看到的数字是吏役们让他看到的,如果秦举人提出问题,吏役们立刻诚惶诚恐的赔礼请罪,然后去检讨和改变,但结果往往会更不如意。
我在驱使吏役,吏役也在驯我,若我和他们的意,他们就顺着我些,若我不和他们的意,那就弄几分手脚,潜移默化之下,我就会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他们从来都是这么对坐堂官的,我未曾出仕,居然也有了这样的待遇
秦川所描述的情形朱达能听懂,他脸色立刻冷了下来,朱达没想到两位吏役的头面人物被灭门后,剩下的人居然还有这样的胆子,看到他的表情,秦举人无奈的摆了摆手,闷声说道:别想着打打杀杀的事,归根到底我们没有太多人手,只能靠着这些地头蛇去做事,无非要不断的谈不断的追,要又拉又打才行,你在城外不回去,我一个人对付他们确实是吃力。
义父朱达当然听得出话语中的怨气和指责,不过才说一句就被秦举人打断,秦川摆手说道:为父知道你的心思,可为父自己应付的来,这才几天过去,只不过这两年专心读书,和这等人打交道少了,无非要抖擞精神折腾而已,为父好歹也是这县里唯一的举人,也是有身份有本事的。
朱达听得出秦举人的情绪变化,这几句话扫去了很多低沉,却多了不少斗志,秦川来到这边应该是换个环境振奋下精神,自家这位义父也是个好强的性子,这样的情绪变化让朱达也愉快起来。
义父不用急,现在咱们拿咱们能拿到的,等再过些日子,咱们想拿到多少就拿到多少。朱达笑着说道。
天底下的吏役都是这般惫懒油滑,倒不只是为父遇到这样的难处,算计折腾也不是坏事,日后做官少不得和这等人打交道。秦举人其实看得很明白。
朱达笑着点头,既然秦川能想通了那是最好,对秦举人在城内被吏役们算计的事,朱达并不会宽宏大量,他只是有信心一定会把该拿的拿回来。
两人又向前走了几步,已经走到了收容难民的棚户区域,和别处收容赈灾的场所不同,这里居然干净整洁,居然还有欢声笑语,秦举人也见过别处收容赈灾的局面,灾民哭喊哀求,不断有人病饿而死,处处脏污,气味难闻,可这里完全不一样。
做事周到缜密,从不含糊,这就是你的出色之处,这百余人的性命都是你救下来的,这是大义,这是大德。秦举人满是赞许。
被夸奖总归让人高兴,朱达没什么可谦虚的,这近两百人的难民的确是他救下来的,如果他不去做收容和招募,再过一个月这些难民大部分会冻饿而死,小部分则是被买卖,虽然活下来了,可接下来就是作为牲口活着了。
秦举人很快就把话题转了回来:张巡检动手挑衅的那桩事已经在城内传开了,几个能和我说上话的都在劝,说那张扬也是县里的头面人物,收地检地不好避开他,冤家宜解不宜结,他们愿意做个中人聊聊,说是和气生财的事,没必要再生波折。
朱达停下脚步,转头问道:义父你怎么想?
秦川脸上露出微笑,悠然说道:你刚才和我讲,再过些日子,咱们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就是我想的。
这话正是方才朱达所说的,朱达笑了下,开口说道:义父,的确不急在一时,可这次受得气咽下去,接下来还会有人给我们受气,做事平添许多麻烦,要多熬个几年才能做得完全,我可不愿意等个几年。
听到这话的秦举人只是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你十几岁年纪,身子远比其他人壮健,这么急做什么,就不能等等吗?
义父,只争朝夕!
你那个没露面的师傅,真是教了你好多
在田庄里的条件有限,常家兄弟俩根本操办不起来,这时候城门已经关了,想要买什么都买不到,只能杀了只羊,配上腌菜面饼款待,好在秦举人也不挑拣,秦琴不摆大小姐的架子。
这头羊倒是没有浪费,羊肉大家吃了,羊骨和杂碎之类明日里熬汤,羊皮用作材料,羊毛则是给妇人们琢磨去。
大家都睡得很早,包括秦家父女在内,秦举人全家都来到城外并不是他们自己要出来,而是朱达让周青云安排的,天黑之后,朱达就开始吩咐家丁们戒备巡逻,轮班的年轻差人们都被安排在难民的棚户周围,家丁们则是在外圈巡视。
付宇和孟田现在的地位有些微妙,轮换的差人们已经排斥他俩,可他们二人又不算家丁,当然,付宇和孟田自己也不愿意掺和到难民中去,夜间值守他们俩就被安排在差人和家丁的内外圈之间,而且不参加巡逻。
看这个安排,晚上有事不想让外人看到?孟田低声嘀咕了句。
付宇目不斜视,搓着手闷声说道:你以为就你看出来了吗?
不用巡逻的岗哨,又是两人在一起,其实是默许可以轮流打盹的意思,孟田绷的很近,付宇则是靠着墙角打瞌睡,多少能沾些屋中的热气。
小付,有马蹄声是向外面去了孟田推了下付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