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并不仅仅是朱达这边的人懂武艺,城外的宗族村寨里也有些会把式的青壮,也有从别处请来的教头,可越是这等有武技在身的,越不敢乱动,普通百姓青壮只看到那木棍了,他们可是看到了长矛朴刀,还有几张弓。
没过多久,乱局就被平息,不论宗族村寨,每一百人被分作一堆,每一堆都被分配了够用的木柴炭火和少量食物,老弱妇孺被安排在房屋之内,青壮男丁则在外面围着篝火取暖,所有的兵器都被收缴,各家带来的物资自行保管,夜晚有严格的宵禁,秩序由朱家庄维持。
骚乱持续了大半个时辰之后,西门外安静下来,在冲突的尾声,城墙上有几个人顺着绳索滑了下来,还没被朱达的青壮拦住的时候,就自己报出了身份那边的兄弟,我们是城内快班的某某一听名字就把人放了过来,因为这都是在朱达收下训练轮班的年轻差人,也算是自己人。
堂上几位老爷非得派人过来看看,生怕出什么大事,咱们兄弟现在不算是衙门里的自己人了,这苦差事就这么落在头上
我在城头上就说,有咱们朱老爷在城外什么乱子也闹不起来,咱们这些兄弟什么乱子平不了,你看看,这不白跑一趟
我不急着回去,城里带着憋闷,爹娘絮叨,别人觉得咱是傻子,还不如在这边气顺些,今天留一晚,和兄弟们忙活忙活,明天回去不迟几名从城头上下来的年轻差人倒是信心满满,而且来了就不想走了,年轻差人们早就把朱达这边当成自家团体,反倒是和衙门那边生分不少,不过他们也没能留在城外,和朱达见了一面之后就都被赶了回去,城内城外必须保持信息交流的顺畅。
和平常一样,朱达并不会比难民青壮多休息多久,他也参与到值夜和巡逻中,这让每个人都不敢懈怠,也没有怨气,他和王井等人结成一队,在外面巡逻值夜。
因为平息了外面的乱子,所以巡逻的范围除了自家的驻地之外,还加上了整个城外居民区,在宅院里安顿下来的老弱妇孺已经休息,外面围着篝火的青壮男丁却没那么容易睡着,何况这边打散了安置,刚才打成一团的敌人现在一起围在篝火边,根本安静不下来,有朱家庄的青壮们监视着,虽然不会再次互殴,可低声吵架互骂是免不了的。
等朱达他们率队经过,有些不服气的忍不住小声嘀咕,那小声恰好让朱达他们能听见也不知牛气什么,你又不是个老爷,凭什么管大伙的闲事。
朱达还没说话,跟着朱达身后的王井却火了,指着那边吼道:要不是我们出来管,你们就打死人了,不光是有人被打死,打不过的今晚搞不好会冻死,我们管了,让你们大伙都活着,让你们都太太平平的过了今晚,还在那里聒噪什么!
谢谢大家,我试试把码字状态恢复下
第二百七十章 这些人真的够吗?
这一吼让全场都是安静,不服气归不服气,却不得不承认王井说的是实情,当时占上风的自然有怨气,处于下风的就心存感激了,朱达停下了脚步,几个风言风语的人心虚的低下了头,朱达却没有揪人出来,只是朗声说道:这怀仁县就该我管,从今夜起,就开始管起来!
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说是半大孩子也说得过,虽然身材比旁人高大,但终究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也不是什么官家子弟,也没什么世袭的爵位在身,居然就站在那里大言不惭的说要把一个县城管起来
围坐在篝火的很多青壮面无表情,心中却在嗤笑,心说这小子的口气未免太大了,不过这念头刚起,大家就又反应了过来,这位小爷说要管,还真就能管起来。
朱达说要把怀仁县管起来的话,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门外,那些当家做主的都在琢磨这消息今后的影响,不少青壮男丁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或者看到,或者亲身经历朱达手下的勇不可当,看到了那种整齐,也看到了那种精气神,过去投奔会不会是条好出路,很多人都动了这个心思。
等朱达巡逻完毕回到住处,付宇过来说了几句,他建议今夜派十几个人先进城去,本来常凯就在城头值守,这安排不会有任何障碍。
老爷和城内几位终究不对付,明日万一不开城门,那可就是大麻烦,不如派十几个可靠的先过去,多少有个保障。付宇这个建议不能说是耸人听闻。
每个听到这质疑的人都是神情郑重,朱达安排周青云和八名家丁一起进城。
守卫城头的民壮本就说过可以放绳索让朱达这边攀爬入城,虽然当时被这样朱达拒绝,可现在他又想进去也没什么奇怪的,城下喊话之后城头就把绳索放下了,周青云和几名家丁背着兵器顺着绳索攀爬入城,看周青云和家丁们上了城头之后,朱达才重新返回住处,他没有夸赞付宇,只是在付宇的肩膀上重重拍了几下,付宇神色也很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现在是自己人了。付宇只对孟田低声说了句。
一夜就这么过去,东方的天际刚有一丝亮色,城门外的绝大部分人早就醒来,大家都等着开城门后进城,有些人想着昨夜朱家庄要管,过了今夜进城,朱家庄再也管不到了,没曾想朱家庄还是要管,有人还想讲讲道理,但朱家庄的长矛就是道理。
就在这严管之下,西门外准备进城的过两千多人吃过早饭,排成队伍陆续进城,等城门开启之后,朱达这边先有几十名青壮护送着老弱妇孺和物资进城,其他人则是在城外维持秩序,本来城外很有几家宗族村寨,本来想等着朱家庄不管了之后抢着进城,但在这种情形下,也只能按照规矩来了。
今日里县城没有晚开城门或者不开城门,但这不证明付宇昨夜的居安思危没有意义。
北边天际的烽烟仍在,比昨日里还多了几道,颜色也浓了些许,这说明边墙外蒙古马队的活动更频繁了,而且更靠近这边的关卡受到了滋扰。
尽管麻木了十几年,但一次惨烈的教训就让大家不敢有任何的侥幸,天际的烽火让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怀仁县城虽然没有晚开城门,却比往日里早关了两个时辰,将大批想要进城躲避的百姓关在了门外,今日里城外可没有朱家庄的力量在维持秩序,四处城门外都乱成了一锅粥。
城外乱糟糟的,城内也好不到那里去,虽然县城不大,但这县城内建筑和人口的密度,远远赶不上朱达那二十余年记忆中的人生,但突然进来了两千多人后,城内也是拥挤纷乱,不过城内比城外有一处好,三班差人多少要维持下秩序,城里这局面还过得去。
不过朱家庄上下几百人都安置得很妥帖,他们早就在城内准备好了宅院,连物资也储备的很充足。
正因为准备充足,所以朱家庄上下没有在城内休养生息,他们在入城安顿下来之后,就立刻组织了十几辆大车回田庄运送物资,那边还有不少粮食没有运走,蒙古马队不会来的那么快,不能惊慌失措什么都顾不上。
城内居住的条件没那么好,仓促间也盖不起太齐整的宅院,但让人住下来熬过这个冬天没什么问题,朱达自然有更好的地方居住,不管是秦家的宅院还是他自己的产业,但朱达和家丁们并不固定居住在某处,而是轮流在全县几处地方落脚,保证每一处的人心稳定。
朱达和周青云先去了秦举人家,说起来朱达已经两个多月没进城了,到了这边后才发现有了不少变化,秦府边上的宅院颇为热闹,能看到三班六房的人进进出出。
现在那位知县老爷已经不管事了,县里的政务都要秦老爷这边点头才能办,从衙门过来来回总要有段路,太折腾,索性就在这附近租了所宅院,大家就在这办公,连几方印都放在这边尽管朱达早就知道这些,可还是有人和他介绍。
虽然城内城外也就是两个时辰的路,虽然不久前还见了一面,虽然每天都有人传递消息,可朱达再和秦川见面的时候双方还是有微妙的隔阂与陌生,毕竟现在双方所做的完全是两件事,秦琴倒是没什么感觉,女孩心思很多,但相对的有很纯粹。
双方都不会将陌生和隔阂挑明,反倒要竟可能的装作毫无变化,装作依旧很亲切,朱达进宅子的时候,朱达才进了正门,秦举人就出来迎接,牵着手一起进了书房,送上了热茶和点心,聊了几句家常。
但局势容不得温情脉脉,这些微妙的情绪很快就别议论形势遮掩过去,没有人会轻忽北方天际间的烽烟,客套家常一过,秦举人忧心忡忡。
我在太原的时候听人讲过,这些年来塞外草原越来越冷,这会让打散的小部落汇聚成大部落,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南下,遭殃的还是我们边镇军民,原以为几个月前那次是天降横祸,可现在看起来大难还在今后。
草原严寒会冻死牛马牲畜,小部落或者覆灭或者投奔大部落,或者被大部落吞并,可也有些小部落不甘心,想要在咱们大明找条活路,或许烽火就是这些小部落进犯边关。
朱达和秦举人秦川完全平等的交流,秦川没有什么考校的意思,他就是在交流,在这县内能和他做这种交流的人,恐怕只有朱达一位。
说了几句之后,朱达却冷笑起来有个几百人马就敢进犯大明,这边镇十几万官兵难道是猪羊吗?
想想数月前的那场大难,朱达就对官军充满了鄙视,大明官军里不是没有精锐,各级将佐的亲兵家丁和大老爷的兵丁看着都是不差,可这种能耐都是用在大明百姓身上了,临阵杀敌倒不见什么本事。
太平久了,自然糜烂。秦举人叹气感慨。
话说到这里就沉默下来,朱达和秦川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这几十天内只有一天是面对面交流,其他时候都是通过其他人传话,这么下来自然会疏远。
好在尴尬的气氛没有持续太久,秦川秦举人干咳了声,神色肃然的看向朱达说道:我知道你不愿意进城,你不愿意回家,无非是厌烦我的训诫,可你的父母不在,我不管教规劝,谁还有这个资格。
朱达没有反驳,神色不变,只是坐正了些,看到他的反应,秦川略有放松,继续说道:你和青云都武勇过人
这边起了个头,看到朱达平静的神色,秦举人莫名的生出火气来,盯着朱达闷声说道:你们有大好的前途,却要在城外招募青壮,窝赃销赃,好好的路不去走,难道要做那为祸一方的匪类?
朱达还是沉默不语,秦川的怒气更重,声音略提高说道:你难道被郑家的威风迷住了眼?这等人看似豪杰,却被乡里视作盗匪
义父,我不是要做盗匪,我们需要人手,可招募人手需要钱财,我们手里的金银虽多,却不能坐吃山空,所以要想出生财之道,看着不那么伤天害理的又能最快见效的就是居中贸易加上窝赃销赃了。朱达打断了秦举人的话,冷静陈述。
长辈训诫,晚辈这么无礼的打断,秦举人怒气勃发,但稍一琢磨朱达所说立刻沉默下来,,沉思片刻后才抬头,脸上依旧有些许迷惘,盯着朱达问道:你手里二十青壮在这怀仁县已经可以横行,还要那么多人手作甚?
义父,这些人真的够吗?朱达反问一句,秦举人又是沉默。
屋中又是安静了会,却听到书房门外有响动,随即传来秦琴欲盖弥彰的解释:我来看看你们要不要用夜宵。
秦举人苦笑着摇头,看向神色淡然的朱达,颇为无奈的说道:我读书做事至今,在这一县一卫之地还没什么看不懂的,可你这作为我却是糊涂,看你这般笃定,想必有你的道理,你且去做,只有一句话要记在心里,歪路不得长久。
感谢大家
第二百七十一章 进城后的普查
对这番话,朱达很是郑重的点头答应,秦川叹了口气起身说道:随我一起去见见王虎兄弟,他们远道投奔,不管是不是别有所图,我们也得以诚待之,不能寒了他们和后来者的心。
去看望接待王虎和王雄确实要做,但朱达和秦川都知道这是转移话题,从屋中这有几分尴尬的气氛解脱出去。
从城外田庄进城的人中,部分家丁和难民们去了各处安置,跟随进城的年轻差人不得回家,也被打散去各处,轮值回到城内的年轻差人们也被从家里喊了出来和家丁们一同被配属,被喊出来的年轻差人们已经习惯了朱达的调派,反倒是他们的家人有些不满,都觉得自家子侄是给衙门做事,你朱达无名无分就把人好似奴仆一般使唤,这算是什么,不过不满仅仅是不满,大家也知道这城内城外如今谁在当家做主。
被安排在秦家宅院居住的除了轮值家丁之外,就是王家兄弟了,他们二人过来投奔,但到现在还没确定什么名分位置,是当做客人来对待的,另外则是孙五,大伙都觉得朱达对孙五未免太另眼看待了。
我们属下兄弟来贵处投奔,就是想寻个吃饭安身的地方,请秦老爷和朱少爷费心安排,这般待客之礼实在是折杀
承蒙老爷高看,属下兄弟骑马拿刀的日子过惯了,这些年在府里当差憋气的很,请老爷将属下安排在朱少爷那边就好
秦川和朱达去见王虎王雄二人,本来是要用客人的礼节对待,没想到王虎客客气气的自承属下不愿意平等相对,话里话外的意思说得很明白,要去朱达那边做事,虽然他们二人自居下属,可有护送回来的那份情谊,以及现在还摸不清太原王家的意图,秦川和朱达都会尊重他们二人的选择。
不知二位在弓马刀枪上的本事如何?本来事情都要定下,朱达突兀的问了句。
不满朱少爷说,这些军中的营生没有属下兄弟不会的,虽然算不得一等一,可比寻常路数还是强出些去。王虎回答的时候脸上有自矜神色,朱达问的突兀,他们回答的也没有什么婉转。
朱达笑着拱手说道:既然有这样的本事,做下属奴仆岂不是耽误,二位若不嫌弃,就在朱某这边做个教头如何,教授朱某和大伙武艺本事。
听到这番话,王虎和王雄对视了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惊愕,先前那插言让他们觉得朱达还是个无礼少年,但这番话则是把一切都安排照顾妥帖了,让他们两个体面的留下来,而且还能长久,这个年纪有这个分寸心思,可真是了不得。
王虎和王雄干脆利索的答应下来,几人皆大欢喜,秦川倒是不摆什么架子,还想着款待,不过县里派人来请,说是商议边塞烽烟的预备,这等赈济备灾牵扯到全县民力的大事,一向要士绅们参与才能实行的,秦川在这上面也不端什么架子,和王家兄弟客气两句之后就去了县衙那边,朱达也有太多的事要安排,喊来李和接待王虎和王雄,也带着人忙去了。
给王家兄弟找了处厢房,客气的说有什么需要随时喊他之后,李和也自去忙碌,整个田庄搬进了城内,他作为田庄大管事或者二管事这样的角色,实在是忙得脚不沾地。
在屋门关上之前,王虎和王雄有条不紊的收拾行李,等屋门关上,两人停下动作,王虎看向王雄,他们两人说是异姓兄弟,其实是家生子的排序,当然没道理长得像,王虎更符合时人对武夫的定义,粗豪高壮,孔武有力,而王雄则是精悍精干,乍看过去没什么出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那瘦削身躯蕴含的力量。
不用看我,才来了不到一日,我也分辨不出高低好坏,那秦举人像是个能做事的,那朱达倒像是个三四十岁的,不是这般年纪,不会想得这么通透说到这里王雄却摇头叹了口气,闷声对王虎说道:咱们兄弟也别操那么多心了,说是给王家多条路,可不就是被丢出来了,能在这边是有个安身养老的地方就不差,虽说第一次见,那秦举人和朱达看着倒不是是个凉薄的。
老大人对咱们兄弟有恩。
那是老大人!
从四处赶到城内避难的百姓越来越多,县城市面上也变得越来越乱,没多少人可以投亲,也没有那么多的破庙废屋供人暂住,在冰天雪地之中只能挨家挨户的求人收留。
眼见着局面越来越紧张,衙门三班正差和白役们都被动员起来,县里青壮也被组织成队,随时准备应付混乱局面,最起码要保护县内住户的安全,只有在这个时候,县城里说得上是官民一心。
在午饭时候,常凯还特意来见朱达,带来了秦举人的传话,说是如果城内真有什么乱子,要朱达不要束手旁观。
但紧张的局面在太阳偏西的时候有了改变,一直被密切关注的北方天际烽烟消散,这让每个人心里都松了口气。
虽然十几年太平无事,虽然才有那场大难,但自大明立国至今,大同这边已经有过百年观察烽烟的经验,昨日燃起,今日熄灭,想来是有小股部落犯边没有得逞后撤走,或者是边墙戍卫好似惊弓之鸟,什么都没有也点燃烽火,既然无事就熄灭了。
既然是虚惊一场,大家就没必要呆在城里了,家里虽然破烂,可瓶瓶罐罐还是不少,过冬的积储也不是一时间全能带到城内的,现在得抓紧回去,晚回去一刻可能就被贼人路人或者邻居偷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