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我们还要学更多的东西,新来的王虎和王雄能教我们。朱达动作不停,闷声回答说道。
二人又这么沉默对练了片刻,没等周青云开口,朱达边练边说道:不用劝我,也不用想什么法子,杨家这么明目张胆的压过来,我们只能照办,不照办的话要么死,要么营造出来的局面全毁掉。
对面周青云舞刀的频率和步伐都快了不少,又过一会才恢复正常,这才闷闷的说道:你能想通就好。
不是我们想通想不通,现在这个局面我们只能照做,看看在里面能不能钻空子说到这里朱达顿了顿,又是开口说道:但杨家也就是得意这一时,我还真不觉得他们怎么了得,现在我们比不了,以后谁也说不准,区区杨家我没看在眼里。
这番话说完后,连一向信任他的周青云都停了动作,站在那边看着朱达,火光映在脸上变幻不定,看了片刻才摇头说道:那可是个游击参将,在咱们大同,这是什么样的老爷,你该知道的难不成你觉得秦先生能考个状元
在大同边镇,分守某处的游击和参将的确是大人物,能随时取人性命的大人物,但放到整个天下来看,文贵武贱,中状元之后肯定会入翰林院,那就成了天下间最顶尖的人物,区区边将还真看不在眼里。
朱达哑然失笑,他也停了演练,用袖子擦了擦汗说道:义父能中举人都是意外之喜,这已经给咱们很大的支撑,他若是能在十年内中进士的话,杨家都不敢这么肆无忌惮了,可你以为是戏文吗?什么事都顺着我们的心意走,我说的我没看在眼里是靠我们自己,我们现在就有快三百人,将来会有更多更多的人,人多力量就大,到了一个地步,杨家算什么?
你也要去从军做官?那条路不是难走吗?周青云回了句,朱达没有接话,到了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
现在最能感受到朱达情绪变化的就是周青云了,他能觉察出朱达已经平静,也就不再多说。
本以为是平常一天,没曾想却有这样的遭遇,等睡下的时候人颇为疲惫,很快就是沉睡无梦。
本以为会睡到天亮,没曾想醒来的时候外面还是黑夜,刚醒来的时候朱达甚至以为自己没睡过,屋门被有节奏的拍打。
听到拍门的节奏,朱达将刚拿起的朴刀放下,一边穿着衣服一边问道:什么事?
老爷,全城都闹起来了。外面是纪孝东的声音,这个时候的朱达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也听到了外面的骚动,此刻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都该是怀仁县最安静的时刻,可现在听来却好像彻底乱起来的动静,
朱达迅速的穿好衣服,这个寒冷天气下可不敢披着单衣就出去,受风寒的话可是取死之道,拿着兵器开了房门。
等打开房门之后,朱达看到了天际的亮光,意识到现在是凌晨,他同样看到了东北边天际的烽烟,烟柱冲天,一道道烟柱升起,密集如林,院子里很多人都在仰头看着那边。
第二百七十八章 风暴的前夕
并不仅仅是边墙才有烽燧烽火台,在大同边镇的每一处关卡,每一处靠近卫所和城镇的高地都有烽火台,当蒙古骑兵破关而入沿途劫掠的时候,每一处烽火台都会燃起,让烽火和烽烟给所有能看到的人示警,让大家准备战斗和抵抗,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告诉百姓快些逃,逃到山里,逃到城内,等官军集结驱赶,更多时候是等待蒙古马队劫掠够了自己退走。
怀仁县这边所看到的天际烽烟,往往是边墙外有敌人的活动或者滋扰,烽烟通报各处做好预备紧张起来。几个月前被蒙古马队突入劫掠的前后,烽烟没有及时示警,但这个原因更多是十几年太平带来的麻痹,经过这鲜血淋漓的教训之后,大家还不会那么快淡忘,已经荒废不少的烽燧示警系统又被重建,各处烽火台还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警惕性,那么现在的烽火信号就足够准确了。
朱达和周青云都有辨别解读这些信号的能力,当烽烟从远到近次第升起的时候,只代表一件事,敌人已经打破了边墙关卡,已经冲入了大同镇了!
鞑子打进来了
鞑子鞑子
院子里有喃喃的议论,已经有孩子嚎啕大哭,孩童往往还不知道蒙古马队是怎样的可怕,但这紧张恐惧的气氛却本能的感觉到了,莫说是孩童失态,连呆呆看着天际的家丁人等声音中都带着颤抖。
大同边镇足有十万边军驻扎,关卡要道往往都是几千过万的军兵,不足千骑的蒙古马队突入进来,挡住或者驱逐不难,几个月前那场内外勾结的蹊跷侵入只是例外,如果是小小边患,烽烟绝不会这么密集深入的燃起,眼前所能看到的景象只能说明一个情况,大股的蒙古骑兵打进来了!
各回各队,生火造饭,一切照常,坏了规矩的行家法!就在气氛越来越绷不住的时候,朱达的声音响起。
几个月的训练让新老家丁和年轻差人们都形成了机械反应,命令下达立刻知道要做什么,虽然惶恐,可还是本能的执行下去。
纪孝东,你带五名老家丁,二十名新家丁去住处周围巡视,王井,你去另一处传我的命令,让他们安心做事,不得生乱。朱达沉着冷静的发布了命令。
大股的蒙古骑兵有多少骑?几千或者几万?毕竟在大同这边已经十余年未见这样的侵袭,在这个时代,十几年往往就是一代人,很多之前的记忆都被淡忘了不少,但还有人对朱达讲述,朱达还有那二十余年人生的知识和见闻。
草原上蒙古各部控制区域和大明帝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山河之险,甚至还不如山西与相邻省份的地势间隔,能称得上屏障的就是用边墙构筑的防线,与其说边墙借助地势,倒不如说修建边墙关卡之后才勉强有了防御的形态,而这防线太过单薄,太容易被突破,一旦被突破,大同边镇内只有各处城池和山脉内算得上藏身之地。
可大同的核心区域都是一马平川,蒙古骑兵一旦突入,就会顺着官道甚至田野快速的前进,进入山西,进入北直隶,一旦被突进来,大同各处无险可守,没有办法拦阻敌人。
想到这里,朱达忍不住看向北方和东方,那边有雄城大同,那里兵马齐备,粮草充足,城池雄伟,可以说足够安全了,可除了那边,大同边镇其他城池都不值一提,也包括这小小的怀仁县城。
朱达深深呼吸,他也做不到什么镇定自若,远超同龄人的强壮和武技,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信息,已经现在聚齐来的几百人力量,都在汹涌而来的骑兵浪潮中不值一提,当日里在山上看那几百骑呼啸而来都觉得好像被碾碎,如果真是几千上万的骑兵来到,那就是山崩海啸,人在面前就是螳臂当车。
在白堡村和河边新村的那小小局面被破坏之后,自己在县城好不容易做起来的这番经营也要被毁灭了吗?这次自己和仅剩的亲人还能不能逃过死亡?朱达没有一点把握,因为有那二十余年的记忆,他不是没想过自己或许是天选,可现在已经彻底抛掉了这些妄想,真要是天选,又怎么会在命运和大势面前如此的无能为力。
朱达看似在远眺天际烽烟,实际上却是愣神,越想自己就越是惶恐,身体都不由自主的颤起来。
西边,西边!突然有人大喊,这喊声也打断了朱达的沉思。
天已经快亮了,漆黑的夜色迅速在天穹褪去,西边的天际同样看得清楚,那边也有道道烽烟,从远到近,一道道笔直冲天的黑烟!
有蒙古马队从西边方向突入进来了!大同边镇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大同边镇支撑着从宣府到榆林之间的边墙守备,没想到敌人并不仅仅是从东边,而且还从西边,朱达这才真正看懂烽烟的信号,敌人从大同各处关卡同时突入!
东家,东家,现在怎么办?有人走到了跟前问道,能用这个称呼的,无非就是被当做教头的王虎和王雄两人。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来到了这边,正满是疑虑的盯着朱达,朱达吸了口气,他不知道自己的颤抖和失态有没有被对方看到。
王虎和王雄对视了眼,王雄脸上带着笑容摇摇头,王虎叹了口气说道:这次怕是要有大祸事了,鞑子这次起码来了万骑,还是几处关口同时发动破关,只怕就是在天刚亮的时候开打,不然昨夜里就能看到烽燧的火光示警十几年前打过那一场之后,大伙都觉得太平了,马放南山了,只怕现在各处都是手忙脚乱,都说那位爷爷如何荒唐,可好歹还是个
说着说着,王虎声音就高了不少,明显带上怒气,却被王雄不动声色的扯了把,只在那边摇头喘着粗气却是不说话了。
朱达听袁标说过,在正德年间小王子数次带兵南下,当时边塞烽火几乎没有熄灭的时候,有时夜晚有警,边墙方向一直到边镇腹地的烽燧火焰熊熊燃烧,半边天都会被映照的通红,能看到这些的大同军民都是彻夜不眠。
夜里城墙上有值守的丁壮,就算这些人懈怠了,朱达这里也有巡夜的队伍,如果昨夜他们看到了异动和警讯,无论如何都会通报,不会让朱达睡到刚才,也就是说蒙古马队对边关的攻击和侵入不会超过两个时辰,能冲破边关的力量一定非同小可,还能如此低调,还能在差不多的时间协同发动
了解边事的人稍微深想就会觉得不寒而栗,蒙古马队拿出这么大的决心做出这么缜密的行动,他们到底要做什么,再想想大同的武备就会更加恐惧,十几年的太平已经让各处都以为太平是常态,无心对有心,结果更会不堪,这就是王虎所说的大祸事,说得并不夸张。
朱达表情渐渐慎重起来,那王雄神色颇为微妙,清了下嗓子低声说道:东主,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除了留在城内还能怎么办?朱达反问两句,随即意识到这王雄的询问带着戏谑,他皱眉看过去,王雄只是笑着低头。
从第一次见王雄起,朱达就觉得有点怪,王雄的确是武人,身手也不会差,但这位看起来又不是纯粹的武夫,这等不分场合的轻松随意可不是家将亲兵该有的。
方才那询问里其实选择不多,除了在城内之外,还有向更安全的地方去逃,可现在根本无处可逃,蒙古马队在草原上的行进并不很快,可一旦进入大明境内立刻会全速前进,把行进范围内的所有能劫掠的都尽快的兜住,蒙古骑兵往往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全速前进的话,从边墙到达大同不会超过两天,到达怀仁县这边不会超过三天。
现在几个安全方向,最近的安全城池就是大同,但在这等局面下,大同一定会关闭城门,不能进城的话,等大队蒙古骑兵一到,后果可想而知,也可以进山,也可以向南去往山西,但进山不能带着太多人,去往山西时间很长,如果想要快速行进,也不能带着太多人,不管怎样,都会失去现在集聚的力量,又要从头开始,可有过这么一次抛弃而逃,接下来还会有人跟随吗?
这是在测试自己心性吗?朱达冷冷瞥了王雄一眼,王雄笑着低头也不针对。
所有家丁都集中到这边,物资也都集中过来,传我的命令,不听令乱动的,立斩不饶!朱达大声下达命令,他的语气严厉,但如此说完之后,院子内的气氛却更稳了下来。
去往另一处传令调集的人刚出院门,差点和快步赶来的常凯迎头撞上,常凯脸上带着惶恐和急躁,进了院门就扬声说道:朱兄弟,秦老爷和艾知县召集各位老爷去衙门,我这是过来喊你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来晚了
身为快班的副班头对自家知县这么称呼,就知道这次议事十有**是秦川秦举人召集的。
这次县里的反应可以说很快了,现在大家都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就算是艾知县出头召集的,朱达也不会推辞,而且常凯的这个传话让院子里的人心更加稳定,连县里都要老爷去商议大事,这样的老爷才更值得依靠,不管怎么讲,大家都认可官府的权威。
纪孝东带十名新家丁,付宇和孟田带三名差人,王虎和王雄两位教头,和我一起去往县衙,我走后此处由青云做主,王井张进北刘南陈大山潘柱子你们各自带领二十人待命,每队里要有三名差人,新老家丁都要有,李和常申孙五你们守备好住处,我回来之前,除了秦家人等,常家人等,任何人靠近这个住处,都打出去,打了一次不听的,杀!朱达点了一干人的名字,然后下达了明确的命令。
命令下达后,上下人心更加安定,被点到人名的大声答应,也有不在现场的,等下会有人告知,场面却不像刚才那般只有惶恐不安和强做安定,莫名的有了几分躁动,脑筋再不灵光的人都意识到,老爷在这里点将分派,从前虽然也有老家丁带领多少人的例子,可那都是临时的,这次的安排今后肯定能确定下来了。
虽然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群体,可小群体的头目也是头目,何况这是个待人公正,资源丰富的小群体,而且每个人都或清晰或模糊的想到将来,觉得将来怕是不止如此,现在能占到什么位置,对以后大有好处。
被朱达点到名字后,付宇和孟田对视一眼,孟田神色如常,付宇却有几分兴奋,压低声音说道:衙门里出来的就点了咱们兄弟的名字,来早了果然来对了。
也没啥高兴的,这不是还把咱们当衙门出来的看吗?孟田闷声反问了句,付宇当时无言。
既然衙门召唤要出门,大家都急火火的披挂齐全,等都准备停当,朱达却没急着出发,大家正奇怪的时候,李和领着人送过来热气腾腾的饼子和干菜汤,朱达示意众人掰碎了饼子泡进汤里,在这寒冷天气下,也不用担心烫嘴,很快就是风卷残云的吃饭,到这个时候,朱达才示意出发。
大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觉得又温暖又可笑,温暖的是这位老爷还真体贴,可笑的是,这都什么要紧当口,还不忘了吃口热汤饭,等回来吃也来得及,不是说这位老爷也是苦出身吗?怎么饿一顿都受不了。
新老家丁是不会议论的,也就是付宇带着的那一队活泼些,小声说笑几句后,却听到走在最后的王虎和王雄也在那里低声说居然还能记得吃饭,难得的不急不躁
朱达带着人赶往县衙的时候,街面上其实见不到多少人,寒冬腊月没有多少人这么早出门,但一定有很多人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甚至还有人爬上了墙头房顶,真正游荡在街上的反倒是些混混无赖之流。
相比于各家各户的恐慌担心——走在街道上甚至能听到宅院里关于烽烟的惊慌议论,这些地痞无赖的脸上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兴奋,有的人甚至边跑边喊道:鞑子就要打进来了,鞑子就要打进来了,到时候鸡犬不留啊!
或许是兴奋过头,边跑边大喊大叫,他们迎头和朱达他们碰到之后,相距是几步之后才扭头狂奔。
两位教头,能射杀一个吗?朱达扭头问道。
王虎和王雄都是背着弓出来的,王虎还迟疑了下,王雄笑着答应,动作迅速的张弓搭箭,略加瞄准就一箭射出。
人跑的怎么会有箭快,那落在后面的一名混混被一箭穿心,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扑倒在地,吓得他几名同伴惊恐大叫,更是加快向前跑去。
再不站住你们全得死!朱达扬声大喝了句,谁能想到突然射箭杀人,他这句大喝后,前面几名混混立刻停下脚步,一动不敢动了。
你们传话全城,想要趁火打劫的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别动,等着我的安排,谁要是脑子发昏,死的这个就是榜样,你们抬着去告诉传话,要是话没传到,你们几个就要死全家,快去吧!
朱达的语气并不严厉,杀人灭门的威胁就和说家常一样说出来,可朱达是谁混混们清楚得很,眼前死掉的同伴更是例子,谁敢不听,那几人哭丧着脸强挤出笑容点头哈腰答应,这才抬着尸体离开。
要是查出来谁昏了头,非得要他好看。常凯边上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就和没看见朱达杀人一样。
该杀,这帮渣滓上次管城门的时候就趁火打劫,这次闹这么大还这么折腾!付宇咬牙切齿的说道。
蒙古大军入侵是大明军民的灾难,可也有人觉得是机会,比如说城池内的城狐社鼠,他们把这样的乱局当成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可以围攻大户,可以抢掠百姓,朱达听过很多例子,蒙古马队没有打进城,但城内因为有这些人趁乱闹起来,反倒受了大损失,死伤还超过守城的战斗。
这些城狐社鼠往往还和衙门里的差役勾结,里应外合,抢掠分赃,都把这个当成发财的机会。
可他们这些手段在朱达面前却用不上,此时城门关闭,谁也不敢出城,他们要是对朱达有什么违背,朱达怎么抓也抓得到,至于衙门里的后台也是什么用不顶,朱达要杀也就杀了,谁还能奈何他。
常老哥,三班的话就麻烦你去说几句了,我一直不去碰可不是不敢碰,让他们别逼我大开杀戒!朱达转头对常凯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