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你要干什么去?
我要出城!
鞑子就要来了,你出城找死吗?
这里怎么能挡得住鞑子,等鞑子来了,要么是死,要么会被抓到北边去,我要躲到山里,那边才安全。
你知道出城后多久才能进山吗?你在山里有住处吗?你才带了几个包袱,你们进山能撑多久?
朱达问得这要出城的人瞠目结舌,等朱达松开手也不跑了,蹲在原地捂着头痛哭失声,跟着他的家眷连忙上前安慰,安慰没几句跟着哭出声来。
回家好好待着,你这样的出了城只有冻死饿死一条路,还不如被鞑子杀了。朱达毫不客气的说了两句,带着众人向西门走去。
虽说这段路并不怎么远,可想要出城逃难的还不止刚才那一个,朱达懒得管了,身后家丁追上去乱打拦了回去,现如今想要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一路上还遇到了朱达手下的家丁队伍,他们有县里的年轻差人带路,又有训练过的武装男丁,街面上的乱子还真没有压不住的,这也是没有太过喧闹的原因。
从出了县衙之后,王虎和王雄就没跟在朱达身后,特意落在了稍远的位置,他们和家丁不同,行动上很多自由,也没有人管他们,两个人只在那里小声议论。
这到底是他想出来的还是那秦举人想出来的?
不像是秦举人,在太原赶考的时候也能看出这人的禀性,胆子虽大,却是知道规矩,眼前这位太胡作非为,要不是有个举人老子护着,事后说是谋反都抵赖不了。
真要能救下全城百姓,事后也不会有什么罪过,再说了,临战危急,他的安排不能说有错,要是让这帮乡下土棍来管,借机发财事小,把坏事变成祸事才是麻烦。
这朱达没准还占了便宜,鞑子南下怎么会在意这小小县城,但危急关头敢做事,大伙可都看在眼里。
王虎和王雄都是三十大几四十出头的年纪,经历见识都不少,在他们的判断中,蒙古马队侵入会奔着更有价值的目标去,啃下这么一座有完备城墙的县城实在太得不偿失,其实朱达和他们的判断差不多,但朱达不敢去赌,有坏的苗头也要做最坏的准备,他真的害怕万一。
等快要到县城西门的时候,倒是见到有些本城住户垂头丧气的往回走,见到朱达他们不是闪避在一边,就是躲到另外的街道上,走进了看,各个灰心绝望的样子,这等作态等到了城门处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在县城西门附近已经挤满了人,不是要出城的,而是刚刚进城的,每一个进城的百姓,每一户家庭,都是满脸的绝处逢生,都是满脸的庆幸,即便隔着城墙和城门,也能听到外面的哭闹和乞求,在这等情形下,那些自作聪明或者被吓得崩溃的人都知道城内好还是城外安全。
西门处这边已经有一队家丁在,是王井带队,正在协助着差役们维持秩序,但细看起来,倒不如说是差役们帮着家丁忙碌。
感谢大家
第二百八十二章 昨恭今倨
县衙内合议的结果已经传到了各处,城门处的正差和副役们心里都清楚,在鞑虏入侵这场祸事结束前,朱达就是他们头顶的天,很多人都想着过来打个招呼,却都脱不开身,城门处已经比最热闹的集市清净不了多少了。
朱达盯着城门无奈的摇头,还没等他说话,却从差役人群中跑出一个人,倒不是跑向朱达,而是找朱达身边的常凯,看这差役颇为年轻,应该是常凯成为副班头后招揽过来的人,这人凑到常凯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本来有些诧异的常凯立刻变了脸色。
朱兄弟,这帮不知死活的混账还在里面捞好处,老哥这就去管!常凯对朱达的做事风格很了解,知道在这个时候捞好处可就犯了忌讳。
常凯向前几步,指着城门洞里一个高壮汉子吼道:赵平你昏了头吗,在这个时候还要伸手,把东西还回去!
那穿着皂袍的高壮汉子正在那里恶声恶气对待进城的百姓,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才转过头,看到是常凯吆喝,顿时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喊了回去:从前这样的事你少干了吗?别以为
隔着城门洞只能看到常凯的身影,等话说半截,朱达横跨了一步,赵平好像嘴里突然被塞了个鸡蛋,所有的话都被堵了回去。
那个赵平,跪下去!朱达扬声说道,赵平脸色变得惨白,朱达又对维持秩序的王井说道:抽他十鞭子,让所有办差的都知道下场。
场面已经安静下来,连进城的百姓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住了,赵平面色挣扎了下,还想要向身边同伴求援,可莫说是同僚,就连称兄道弟的好友都忙不迭的躲开,唯恐被牵连到,赵平苦着脸跪了下来,倒是接到命令的家丁们神色如常,快步走过来,到跟前找了根鞭子先用干净冰雪清洗,又寻了开水泡了泡才开始鞭打。
听着惨叫连连,差役们脸色难看,就连获益可以顺利进城的百姓都心惊肉跳,低头快走,唯恐被牵连被记仇,也有老成些的角色庆幸得亏是识相,朱老爷的家丁可是拿着刀枪过来,不听话可能要被开杀戒了!
吃挂落的不只是城门处差役,就连值守在此处的王井和家丁们都被朱达痛骂你们是瞎了眼睛还是没脑子,让你们来做什么的,再有这等事,鞭子就抽在你们身上!
朱达和常凯走在城门洞的时候,所有人都敬畏的闪开,怀仁县和临近卫所的头面人物都知道朱达这新起的奢遮人物,百姓们却不知,可看到刚才那呼喝官差如家奴的做派,谁都在猜这是谁家的大老爷。
城门外的队伍并没有排太长,尽管远眺四周还能看到有人正在赶过来,但数量也不是那么多,怀仁县近一半已经被摧毁了,另一半会有人逃向县城,但那些是一天或者一天半路程内的住户,更远的会逃去别处,也有些人根本不想躲,只想在自家地窖里碰碰运气,这些人也没什么可失去的,生死差别并不大。
天空多云,可人在外面依旧眼睁不开,雪地反射光芒很是刺眼,朱达眯着眼看着远方,能看到天际烽烟依旧如林密集,可细看得话,却能注意到最远处的烽烟已经淡了,朱达回忆大概,可能最远处已经有烽烟熄灭。
朱达轻吐了口气,冬日冷天这般做,顿时有淡淡白雾,就好像抽烟一般,尽管在那二十几年的人生中他很少抽烟,但现在朱达却很想来一支,在这个时代烟草可能只在海贸港口被水手带来,大同这边是没有的,而且即便真有烟的话,对眼下这个状况,对沉重的情绪也没有任何缓解的可能,或许多少能分散一点注意力
视野中只能看到仓皇的百姓,朱达也知道蒙古骑兵行动再快也得过两天才能到这边,可越是这种看不到,越是压力巨大。
常老哥,进城这些百姓都要有个安置,衙门要管,城内百姓也得管,该摊派就要摊派,但也不能让人吃太多亏,越是现在,越不能城内有什么乱子。朱达在回程的时候叮嘱说道,常凯连忙答应。
若是从前还真不知怎么折腾,跟着朱兄弟几个月,学了不少法子,知道怎么忙了。常凯笑着接了几句,他是想让朱达轻松些。
朱达没有回应对方的关心,只是闷着头向前走,走出城门那片区域才说道:老常,人力有穷尽,我觉得我是个有本事的,可我抗不了天灾,这次怕是天灾来了。
那也没办法,天灾来了,该抗就抗,该躲就躲,咱们也没地方能去,家就在这边。常凯露出个比哭都难看的笑容来。
朱达深吸了口气,脸上的沉重表情变成了坚毅,他和常凯能平等交流,但这样的脆弱和焦虑不能让身后的家丁们看到,他是他们的主心骨,如果他自己垮掉,家丁们的心气也会彻底垮掉。
两人走到半路,一名在秦家值守的家丁过来找朱达,说是秦举人喊他回家商议,想必是衙门里官吏士绅已经彻底达成了共识,这也没什么可稀奇的,朱达定了调子,接下来无非是些细节。
转过三条街就看到秦家大门,比往日里又是热闹了许多,很是看到几个刚才衙门内堂参与商议的面孔,合议达成共识之后,秦家已经成了真正的县衙,秦川也成了怀仁县真正的主宰者,他要比艾知县有更多的权威,所有人都知道违背命令的下场,都已经这般,大家自然知道如何做。
朱达走过来的时候,也有不少路人殷勤的问候招呼,秦川是县里第一,那么朱达就是县里第二,有些人还把他放在并列第一的位置上,朱达没心思去客气回应,只是敷衍的点头,即便这样大家也还是围过来。
还没到门前,却看到那杨家的老中军和三位护兵从另一边走过来,前面那老中军杨兆贵满脸阴沉,后面三位则是低声议论,双方却正好在门前碰上。
今日遇见,这老中军却没有昨晚那般居高临下和笑里藏刀,反倒强挤了笑容出来,还颇为亲切的招呼道:朱家小哥,这是忙完回来了?
朱达也笑了,只是这笑却是冷笑,盯着那老中军说道:情势如此,想必边关军务紧急,杨老伯不抓紧回去?
这当口谁还敢出城,怕是还没回去就遇到鞑子了。这老中军自然看得出朱达的态度,回答也没什么好气。
朱达脸上冷笑不变,继续问道:先前杨老伯不是拍着胸脯说鞑子来不了吗?这消息可是不怎么准,晚辈还以为鞑子的动向,边关最是清楚不过。
这些千刀杀的杂碎,说得好好那杨老中军闷声回了句,话说一半就是刹住。
朱达本想讥刺,没料到问中对方痛处,不然不会这么脱口而出,这次问答后那老中军的脸色也冷了下来,瞪了朱达一眼后就要进门,朱达抢先两步直接拦在门前,进进出出的人也看出不对劲了,急忙都是闪开,却也没走远,围着看热闹。
老汉与你这晚辈没什么可说的,快些让开!那杨老中军话里已经有了火气,但却没有彻底发作,相较于昨夜里可是收敛许多。
朱达依旧站在门前不动,脸上连冷笑都不见,冷漠的问道:杨老伯,这次跟你来的就是这三位了,不知弓马本领如何?
都是我们杨家的家兵,当然是各样都来得,问这个作甚。谈话已经完全被朱达主导,这杨兆贵又是下意识的回答后才不耐烦的刹住。
好,从此刻起,这三位朋友就归我调配指挥,等鞑子退回关外之后再交还杨老伯。朱达沉声说道。
那老中军满脸焦躁不耐,听到这话愕然抬头,随即意识到朱达不是和他商量而是下令,登时勃然大怒,抬手指着朱达怒骂道:混账,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贼鸟,你是不想活了吗?
要么你现在出城,要么听我号令,这么大队的鞑子过境,今后有没有你们杨家都不好说,你是想死还是想活?朱达冷声反问了回去。
两人越说越是激烈,跟在杨兆贵身后的三名杨家家兵都是抽刀出鞘,对朱达怒目而视,围观的众人又是躲远了些,那边才拔刀,就听到有人呼喝一声,有人整齐划一的迈出一步,杨家四个人看向四周,却发现已经被十余名手持长矛长戟的青壮围住,还有人骑在墙头,手里握持着短矛,随时要投掷的样子。
稍有经验的人马上能推断出战斗的结果,杨家四人没有任何胜算,十有**会死的很惨,旁人看得出来,杨家人也能感觉到。
你朱家小哥,你就不怕我家大老爷二老爷发脾气,你好不容易大难中活下来杨老中军已经软了下来,话里的威胁同样软绵绵的。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谢谢大家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概五百
现如今最要紧的是活下来,现在顾不上你们杨家,也顾不上你们这几条命,不听我号令调配,那就死路一条,你们杨家对麾下兵马生杀予夺,你以为我在这怀仁县如何呢?朱达毫不客气的回答。
这番话说得那老中军瞪大了眼睛看着朱达,昨夜里这个本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忍气吞声答应了那些条件,丝毫看不到什么硬气和火气,今日里却是这般寸步不让,再环视周围杀气腾腾的青壮,杨家四人都知道要怎么选择了。
杨老中军到底是伺候人的头目出身,一旦决定脸色变得飞快,回头看了两眼转过脸后已经有了笑容,还带着几分大义凛然的神情:鞑子来了,那是关系到生死的大事,我们杨家身为官军,自然不能贪生怕死,朱家小哥,老汉年纪大了怕是不堪战阵,可这三位却是我家大老爷的护军,军中沙场的本事都是了得,你尽管用,若是有一丝懈怠,老汉先饶不了他们!
他这般说话,先把自家摘了出来,身后三位脸色很不好看,可也无可奈何,只能做出一副慨然从军报国的模样。
你们十个人带这三位去王虎和王雄两位教头那边,由他们二位管着。朱达喊来值守的家丁说道,这三位武将亲兵恐怕是有真本事的,如果不小心很可能被他们闹出乱子来,但放在王虎和王雄手里就不会闹出什么乱子了,那二位都是做老了武将和亲卫的,在他们跟前玩不出花样。
看着那三位无可奈何被押送走,朱达这才从门前让开,让满脸僵硬赔笑的老中军杨兆贵进去,他们本来就是住在秦家,此时的怀仁县城内,再也没有比这边更好的住处了,两人擦身而过的时候,这位杨老中军终究是没控制住情绪,满是怨毒的看了朱达一眼,朱达冷笑了声,压低声音说道:杨老伯,今日我都能做到这般地步,他日就算鞑子走了,你觉得我会放你们活着回去吗?
如此**裸的表达让那杨老中军骇然变色,明明是平地还是脚下拌蒜踉跄了几步,朱达也没去搀扶,只是笑着说道:想明白些
那老中军都不敢回头,脚步匆匆朝着自家的住处去了,朱达刚要向内堂走,却听到院门外有人吆喝说道:我是你家朱公子的朋友,听说他在这边,烦请通报一声。
听到这声音后朱达就迎了出去,他听出来是李幢的动静,朱达本来就打算见过秦举人后就去李家商队那边,作为外来客这是必须要安顿的,而且李家商队连人带货根本走不快,这个时候更是不会出城。
朱达在门前招呼了声,李幢和两位管事立刻就被放了进来,那李幢脸上已经不见昨夜的意气风发,满脸苦笑和无奈。
朱兄弟,看来这年要在贵处过了,还要叨扰朱兄弟一段日子。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下午我就安排人去客栈那边,在城内的钱粮耗费,都由我这边承担。
真是惭愧,从和朱兄弟遇到,李家这边就没什么回报,这次来到,一是为了钱粮用度求援,二是也想为城防尽一份心力,李家这商队百余口人,能开弓的十余人,能拿刀上阵的七十人,这些人都交给朱兄弟调度了,若有死伤,李家这边自有抚恤。
在这样危亡之际,城内的每个人都该全力以赴,不管他是不是这怀仁县的百姓,但李幢的主动表态还是让人动容,再想想方才那杨老中军几人,那就更让人感叹感慨了,那还是有卫国守土之责的官军,还不如商队百姓。
这等情势,我代全县父老谢过李兄了,李兄今日这等慷慨义举,他日必有回报。
自家人就不说场面客套了,要是城池被攻破,李家商队能活着的又有几个,更不要说什么财货,这也是为了自保。
李幢说得很实在,但朱达也明白对方如此表达的意思,李幢不想让自己背上太重的人情,毕竟这也是此时城中每个人的义务。
李兄且放心,这件事朱某不会忘的,下午就会有人去客栈点检人马,事务繁忙,李兄先回去传个话通个气,免得大伙措手不及。
大家把各自的态度表明,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客套了,李幢把自己要说的说完,甚至都没有去和秦举人打个招呼,就告辞离开。
商队护卫还是靠得住的,他们算经历过场面,能开弓能拿刀能杀人,能听号令,能被规矩束缚,搞不好比咱们县里的差役要好用
我手上的家丁有二百三十七人可用,加上县里差役七十三人,商队护卫八十人,各家懂武艺的家丁护卫等七十余人,再加上没查出来的,勉强称得上能战的大概有五百人上下
在秦举人的书房内,朱达和秦川说手里能动用的力量,按说这个场合周青云要在场,可如今兵荒马乱的,必须要有人时刻坐镇在家丁大队那边。
听着朱达说完数目,秦举人拿笔在纸上记了几个字,抬头说道:能守城和能战的还是不一样,全城能上城的男丁差不多有两千余人,这才是要紧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