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秦川可不是只懂得书经的文人,他是读过兵书,知道武事用兵的,在守城方略上朱达还真就不如他懂得多,秦举人补充一句后就皱起眉头,盯着朱达问道:你招募这么多青壮家丁,整日里操练,难道就是为了今日?

    义父,孩儿若有这样的本事,又何至于到今日?朱达苦笑着回答。

    真要能想的这么远,那么就不会有白堡村和郑家集被屠灭的惨剧了,这话秦举人也听得明白,坐在那边叹了口气说道:如此危急关头,我也不和你说太多闲话,如何守城,需要多少粮草用度,今夜最好报给我一个筹划,我按照这个筹划算出数目来支应,这次大难要是能撑过去,今后万事顺利,若是撑不过去,咱们父子来世再见了

    说到这里秦川又是自失一笑,摇头说道:咱们这荒僻之地不值得鞑虏在意,十有**是过境,倒也不必乱想。

    朱达没有接话,只是躬身告辞,离开屋子的时候,秦举人在身后说了句:户房周贵来找过我了,账目上的勾当你尽管托付给那周陆就好,现在那周家是自己人,信得过。

    清晨合议之后,聪明人都知道今后县里是谁家天下,当然,大伙都知道要等这次大难过了后才能定下来,周家是真正的聪明人,自然要把功课做到所有人的前面。

    从秦家出来,走在街道上的朱达多少轻松了些,秦川所考虑到的他也想到过,只不过点明说出来更让人心安,不管怎么看,怀仁县都是毫无价值的目标,人少粮少又有城池遮蔽,打下来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收获却不那么大,而且在距离怀仁县城百里之内,有两个卫所和大同雄城,攻打这个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小县城,侧翼和后方还有被其他兵马袭扰的风险,如果想要歼灭,那么可以去边关和大同,如果想要劫掠,大同周围和更南边山西则更富庶,正是残破的怀仁县城连鸡肋都算不上。

    蒙古马队这般大举南下,肯定有所图谋,不管是从战略或是劫掠上,而不管哪一点,都和怀仁县没关系。

    这么想多少让人放松了些,但这种精神上的缓解不会让朱达在筹备上松懈丝毫,逻辑再周密,分析的再准,都会有万一出现,朱达要做的就是防备这万一。

    等回到屯驻家丁的大院后,一进院子朱达就皱起眉头,家丁们各司其职忙碌不停,有的在列队预备,有的在整备物资,走到二进还能看到妇孺老弱能动的也都动了起来,可这井井有条的场面并不能让人心安,朱达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了惶恐和绝望,在这样的强自镇定下却有随时会崩溃的焦躁在

    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我有几句话要说。朱达扬声说道,他动作矫健的爬上了一处煤堆,周围人听到是朱达的招呼都是走过来。

    每个人都仰头看着朱达,朱达也看着他们,尽管还没有宣讲,仅仅是看到朱达本身,众人就比方才安定了许多。

    你们有的人家破人亡,就剩下自己一个,你们有的人倾家荡产,全家都要被冻死饿死,你们为什么到这般境地,你们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逃了,当初要是和鞑子拼命,不会有一线生机,会不会救出几个人来?朱达大声吼道,众人各个瞪大了眼睛,极少有人真想过,大多数人只会觉得自己逃出来是侥幸,可一旦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悔恨就会泛上心头,会痛彻心扉,如果当时自己更勇敢一些的话,是不是就可以

    就连喊出这些话的朱达自己都深深呼吸保持平静,他突然想到,如果那日自己和周青云骑马冲下山去,是不是能救出几个人来,是不是能把自己的父母和师父救出来,朱达晃晃头不敢再想。




第二百八十四章 鼓动和安定人心
    你们现在吃饱穿暖,在人前能直起腰来,你们家人现在有了太平日子,女人孩子有了笑脸,这样的好日子,你们难道还想让鞑子毁了吗?我们拿着兵器去守城,就是为了守住这难得的好日子!

    可都说鞑子人多,咱们挡不住

    朱达慷慨激昂的说着,下面却有人迟疑着回了句,才刚刚镇定下来的气氛又是不对了,几位老家丁都是转头怒目而视,朱达却不准备追究,在这样的大难临头面前,下面的问话也没什么错。

    一旦这城守不住了,大家两个下场,一个是死,一个是生不如死,你是想窝囊着被宰了,还是想拼他几个鞑子,等到了九泉之下,见到爹娘妻儿,见到兄弟朋友,挺直腰板对他们说,我杀了几个鞑子,我是站着死的,我对得起你们

    说到这里的朱达声嘶力竭,话说到最后,他已经破音了,这番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还是自己听的,朱达自己也说不清。

    如果是和本县招募的青壮说这些,那大家只会被大股敌人来到,以及死亡的恐惧压垮,可在场的这些家丁们则是经历过大难和蒙古人有深仇大恨的,他们在训练中已经被激发出了血性,朱达说完之后,下面大多数人脸上的恐慌不安烟消云散,甚至还有人换上了一种狂热。

    看到达成效果,朱达没有继续动员,再说就是过犹不及了。

    即便没有朱达那些动员的法子,北地面对蒙古大军南侵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子,效率也不能说差,朱达回到大院小半个时辰,三班差役和大户家丁就汇集过来,连李家商队护卫都来得晚些。

    并不是每个人都来到,有些人已经开始上城值守,但他们带来了名册,按照名册点检即可。

    对朱达来说,安排县城防御并不是太复杂的差事,每一面城墙和城门驻守的主力都是家丁差人混杂起来的队伍,然后每一处又要保证家丁有控制权,完全可以信任的商队护卫加入进来后,保证优势和控制权已经很简单,当然,在守卫乡土上,三班差役也是值得信任的,确定了主力,然后就是搭配全县的男丁青壮,确保每一处都有足够的人力,然后又有预备队和轮换班次,必须要保证休息,也要保证出现紧急情况随时能顶上。

    等把人力班次都安排好后,再按照这些班次把粮草供应的计划拿出来,但朱达这边只需要把人的计划做出来,秦举人那边会把后续完善。

    要说有什么幸运的,就是城内粮草物资充足,撑几个月都不在话下之所以能如此,却是因为几个月前鞑虏侵入大同,怀仁县遭难后上报灾荒求赈济,求免掉几年钱粮,不管如何,今年的赋税是不用交了,所以县内存留物资倒是比往年多许多,这等因果谁也不会想到。

    等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朱达已经带着人在城头巡视了,到底是在边镇本地,即便是小小县城的城墙也规制十足,城头垛口后的马道足够八人并行,看不出来太多的破旧损坏,即便这十几年很敷衍,但县里一直有人在修缮维护。

    家丁差人还有被征发的青壮都已经上城了,大家在这个时候所做的就是搬运物资,比如说用来砸城下的石块,比如说每隔一段距离就加起的锅灶,到时候开水或者沸腾的其他液体对攻城者的杀伤更大,一捆捆粗制滥造的长矛也被运送上来,如果敌人真攻上了城头,敢去短兵相接的只有朱达掌握的力量。

    东主,在这些百姓眼里,真正靠得住都是拿刀拿斧的,谁用的兵器耗铁,谁的本事就好,在他们看来,你这些家丁未必有差人耗用,不如也弄些刀斧佩上,也能镇得住人心。王雄笑嘻嘻的说道,朱达没在城墙上走多久,王雄就凑了过来。

    城头长矛施展不开,用短矛就好,百姓们不光看兵器觉得靠不住,看我这样没胡子的也觉得靠不住,还是要个老成些的才好。朱达不咸不淡的回了句,王雄的态度让他感觉很不舒服,且不说此等场面下没有任何紧张,那种成年人逗弄孩童的态度更让人恼怒,不过王虎和王雄办事很尽心,没有任何懈怠,那三名杨家家丁本来还有几分不服气,可派到他们手里才半个时辰就服服帖帖,这也是有用得着的地方。

    没等王雄再说话,朱达看向北方,落日余晖浸染还不够深邃的夜色,构成了瑰丽无比的画布,而一道道升起的烽烟烟柱则在这画布上浓墨重彩描出了抽象的意境,看起来壮观震撼,让人流连,但这等情绪只是一闪而过,想想这美景代表着的灾难和死亡,没什么人会有诗兴和闲心。

    王教头,你们兄弟就算现在出城也来得及,如果鞑子真来了,到时候想跑都跑不了,在这城内可是死路一条。朱达索性另起了话题,话里不怎么客气。

    对朱达话里的恶意,王雄只是嗤笑了声,满不在乎的看向城外说道:鞑子是蛮子又不是傻子,这么大股兵马南下肯定要做大事的,理会怀仁这破县城作甚,东家,这等场面我见得多了,吓唬不住我的。

    这等混不吝的言语让朱达都忍不住笑了,但王雄话里对蒙古骑兵动向的分析才是真正让朱达笑的原因,尽管他也有类似的看法,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军人有同样的认知,这才让更多了几分把握,人也轻松很多。

    看到朱达的笑容,王雄很是不在意的拍拍朱达肩膀,笑着说道:东主你还年轻,这等生死场面说是大事,其实也不是大事,经历多了你就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不看你本事大小,主要看命,当然,刀枪弓马也要过得去,总得打得过跑得了,所以这哭丧着脸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你要是笑着,大伙看着也心里有底,你沉着脸,大伙也觉得悬。

    话说到这里,朱达停下了脚步,看向身边镇定自若的王雄说道:王教头有这样的见识,有这样的本领,怎么还要在王家做家将,咱们大明人才这么不值钱了吗?

    王家过来的两个人,王虎是经验丰富的武将,但王雄给朱达的感觉却很像袁标袁师傅,懂得很多,会的很杂,不过朱达也能看得出来,王虎和王雄二人活得并不怎么如意,如今边关在高位的都是杨家兄弟这样的角色,王虎和王雄却只能投奔他做教头,这到底是无人可用,还是不想用人。

    我们兄弟是王家出来的,又扯不下脸皮叛出去,老大人走了后,两位老爷一门心思做生意,我们这些只会舞刀弄枪的就成了吃闲饭的,现如今东主愿意收留,已经是好大幸运了。王雄这话看似实在,但朱达也听得出些许不尽不实,但能说到这地步已经不差,再追究已经过这个分寸。

    经过刚才这闲谈,朱达绷紧的心情放松许多,随意看看城上忙碌的人等,却发现所能看到的人都比方才放松不少,朱达诧异后就醒悟过来,刚才自己和王雄谈笑风声,这种淡定从容也让城头上紧张的各色人等感觉到了,作为主心骨主事人都这么满不在乎,那说明没有那么悲观和绝望。

    高处无遮无拦,寒风更劲,上城值守的各色人等并不好受,何况被征调的百姓青壮没有太暖和的衣服,即便是朱达棉衬皮袍齐全,一圈城墙走下来也能感觉到寒风透进来了。

    王雄教头,麻烦去和我义父说一声,让他把李家商队的皮货买下来,发动全城做些皮袍皮袄出来,给城头这些兄弟们御寒挡风。朱达让王雄代为传话。

    听到朱达的安排,一直都是轻松自若的王雄登时错愕,盯着朱达看了片刻才开口说道:你还真舍得下本钱,咱们大明军中,只有主将身边最体己的亲兵家丁才会被这般对待。

    让大家卖命,总得吃饱穿暖,不然凭什么豁出这条命。朱达诚恳的回答。

    这回答让王雄又是愣住,随即摇头失笑,笑了两声才恢复那无所谓的样子,淡然说道:千把人要穿皮货,这要动用的钱财不算少,这就要下城了,你自己去说。

    我为何要下城,事情到了这般,我就要日夜在城上值守了。朱达闷声回答。

    短短片刻,王雄愣住的次数太多,他又看向朱达,天色已晚,尽管距离很近,但看起来却很模糊。

    好,我立刻过去禀报,秦老爷那边若有疑虑,也会派人过来询问。王雄这次回答的正经不少。

    朱达没有为王雄的表现太费神,现在也顾不上这些,城墙上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在城头值守的家丁差人和其他人等都有忐忑和无聊的神色,这样的等待让人很是难熬,不过比起白日里刚上城时候的紧张恐惧,众人现在终究放松许多,那位不似凡人的朱老爷满脸轻松微笑着巡视,大家多少也能安心,这么有能耐的人物都不怕,想必事态没有那么艰难。

    感谢大家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皆有私心
    而且朱老爷一直没有离开,就好像闲逛一样在城上走来走去,看到他现在,大家都觉得有主心骨了。

    晚饭很早就被送了上来,盖着棉垫的大木桶里装着干粮和热汤,也不知道谁提前打算,居然还预备了很多木碗之类,吃用也很方便,朱达没有开小灶,就是和大伙吃一样的饭菜,而且吃得香甜,这不知不觉间又是安定了人心,很有些差人头目想要回家吃口更好的,看到朱达这样,也只能跟着照做。

    在城头值守的各色人等除了家丁外,只有跟随训练做事的年轻差人觉得朱达不会下城,其他人都以为朱达会在忙完后离开,没想到他选了一处城门楼作为晚上的住处,大家少不得又是议论纷纷,但城头众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是,不知不觉间,众人心思安定了许多。

    入夜后城头上一处处火堆燃起,青壮们围着火堆取暖,有人甚至打起了盹,但真想睡下去是不可能的,每隔一段就有人催促他们去巡视。

    本来朱达不想让城头上生火,在平坦地带高处举火,等于是给远处的人指引和目标,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实在是危险,可看到城下也有一堆堆篝火燃起的时候,朱达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个夜晚怀仁县城墙边缘并不安静,因为城下热闹非凡,并不是每一个城外的人都能赶在开城门那个时辰来到并进城,来晚的人就在城下住下等待明日里城门开启,这些难民百姓自然谈不上纪律和肃静,城下的嘈杂哭闹叫骂,城头听得很清楚,城下如此,城上有些要求也就没办法执行。

    不管城上城下,城头搬运戒备整日,城下赶路辛苦担惊受怕,夜深之后相继安静下来,只有呼噜声大或者梦话惊动了别人,惹出几句叫骂。

    朱达在城门楼里也睡得很沉,白日里这样的折腾,就算铁打的汉子也需要休息,不过朱达的睡眠有个好处,不管白日里如何用脑用心,睡时极少会做梦,这倒是能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隐隐约约听到了狗叫,朱达对狗叫已经有些敏感,安静深夜,狗一旦狂叫起来,那往往象征着灾祸靠近,在白堡村那时候经历过了,开始朱达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恍惚间就反应过来,猛地坐起。

    他穿着衣服入睡,起身抓起兵器出了屋子,城头还在值守的人纷纷向下看,狗叫声是从城下传来,进城逃难的百姓如果来得及的话,都会把家畜带上,养的狗也是跟着,城下不止一条狗,现在所有的狗都在乱叫,而且已经影响到城内,城内靠近城墙的住户养的狗也开始跟着叫了。

    怎么回事?

    突然间狗就叫起来了,城下也没什么乱子,张进北已经领着两个人下去看了。纪孝东急忙过来回答。

    朱达快走几步到垛口处向下看去,耳边还能听到这帮朱家的傻大胆,黑灯瞎火居然拽着根绳子就下去了,城头看向城下其实看不太清楚,只能借着那些还未熄灭的火堆光芒观察。

    城下除了有些嘈杂之外并没有如何混乱,篝火周围人影重重,很多男丁茫然失措的来回走动。

    盯紧了,别有丝毫大意。朱达叮嘱了这边一句,喊上刘南带着的那队家丁,向另外几面城墙跑去,跑出两步就有一名魁梧汉子带着人汇合,却是王虎和商队里的护卫。

    城下有人的方向和这边差不多,也是狗在乱叫,没有人的则是安静,等朱达他们来到北边之后也能听到因为这狗叫而起的骚动渐渐平息,或者是莫名受惊,或者是惊吓他们的人已经远去。

    朱达站在垛口间的空隙看向北方,那边除了夜色黑暗之外一无所有,根本看不出什么来,但谁也不知道这黑暗中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可能是野兽,也可能是人。

    有火光?一人突然说道。

    能在这等黑夜里看见些东西的都是平日里能吃饱还能吃到荤腥的,不然夜瞎子是跑不了的,果然是壮班里那个能开弓的小头目,顺着这人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能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似乎有火光闪耀。

    如果是那二十余年的光污染状态,这等野外火光很难看清楚,可此时野外除了星月光芒外再不见别的,凝神看过去,还是能看到的。

    开始似乎是火焰闪烁,应该是在生火阶段,又过了一段时间,火焰渐渐稳定了下来,只要能看到的还是能看到。

    城头上的众人无言,能看到的人都看向那边,到底是连夜逃亡的人在远处生火,或者说探子远远窥伺后在足够安全的距离上生活休息,毕竟这等寒夜,能烤火取暖的话可以休息的更充分些,的确有种种可能,不过每个人都不会心存侥幸。

    远方天际还有燃烧的烽火,只是比起那火堆来更远了太多,看起来和天光已经有些模糊混合,白日里的冲天烽烟,夜里的模糊烽火,都告诉大家敌人要来了,但这远处黑暗中飘摇的火光却进一步的告诉每个人,敌人来了,已经来了!
1...147148149150151...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