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朱达看了看大同城方向的烽烟,那边道道烟柱升起,那是大同城头以及附近堡垒烽燧的烟火,或许还有城外庄园村落燃烧升起的烟尘。
把饭食送到城上来,城头也要生火,别让大家吃冷饭!朱达对身边人吆喝说道,家丁听着命令连忙跑下城头传令。
东主,这个当口还顾着吃?
这冷风吹着,又是心里发慌,要是不吃饱了,恐怕站都站不住。
这个解释让王雄没有继续问,他肯定见过类似的情况,但内里的道理却未必清楚,只在那里点头说道:传授东主守城法子的那人真是了得,这等细处都能知道。
寒冷会加剧消耗热量,惊慌和恐惧会加速消耗血糖,人在这等情形下的确会快速虚弱,这才是朱达提早开饭的原因。
饭菜送上来的很快,城下专门做好了预备,炉膛里的火都是烧着的,一有需求马上就会做好。
情绪变化有时候没有规律,但身体却很实诚,城头惊慌失措的青壮吃饱了热乎饭菜之后,胆气都壮了不少,直起身向外看的人多了起来。
城下已经有骑马的人准备,那个方向有警,城头向下喊话,立刻就会向朱达和对应各处传信。
这次上城之后朱达并没有下去,家丁们将他的兵器和护具都送了上来,在城头也有一堆堆火升起,有的单纯就是生火,有的则是在大锅里烧着雪水,这些火堆当然不是为了取暖才点燃,不过,火光带来了温暖,让人心更加安定。
该来的总要来的,在茫茫雪野中开始出现了狂奔乱跑的小兽,有野兔,也有狐狸和野狗,在白日里的天空本不该有这么多的飞鸟,但也能看到,被捕食麻雀和捕食者鹰隼都在向着南边飞。
在北方有低沉的轰鸣声传来,好像有人在远处敲鼓,有无数人敲打的无数面鼓,敲打在人的心上。
来了有人喃喃说道,天际间已经能看到翻腾而起的白雾,这样寒冷的天气当然不会有什么白雾,那是马匹奔驰掀起的碎雪。
轰鸣声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蹄声如雷并不是形容,而是切切实实的描述,能看到视野中的茫茫雪白正被另一种颜色替代,五色斑斓的颜色,草原上的蒙古大队可做不到服色和马色的统一。
事到临头,大敌当前,怀仁县城上的青壮们反倒没有崩溃,恐惧和慌张是免不了的,到了如今逃也无处可逃,就这么个小小城池,逃又能逃到那里去,冰天雪地出去跑不过马又熬不过这寒冷,还不是一个死。
城头的气氛很压抑,除了分守其他三面的周青云和家丁头目之外,其他和朱达亲近的人都是凑了过来,他们是朱达的亲信,也是朱达手里最有效的力量,必须要放在北边这个最有可能被攻击的方向。
朱达想说几句话让众人不那么紧张,但终究没有开口,这样的场面下,让众人轻松又有什么意义。
都盯紧了,看好自己的位置,临阵脱逃是个死,还要当个孬种,还没脸去见自己家人,不如和鞑子拼了,做个爷们顶天立地
终究要说几句,朱达和家丁们叮嘱过后,大伙就去城头喊话,喊话的人刚开口的时候嗓子都是哑的,喊过几句之后才缓过劲儿来,尽管这话也不是什么吉利言语,但终究冲淡了城头的沉闷绝望气氛。
听到这喊话,站在朱达身边的王雄禁不住苦笑说道:东主做事真是让人想不到,在这时不该说些鼓劲开解的言语吗?
谁都不是傻子,骗不了人,不如实话实说。
远方的大队骑兵尽管很早就在视野中出现,但行进速度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只是如雷轰鸣的蹄声越来越响,即便在城头也能感觉到脚下隐隐传来的震动,虽说可能是错觉。
所有人都盯着大同的方向,呆呆的看着骑兵大队靠近,他们什么都没有做,也什么都做不了。
看西边,西边!突然间城头有人喊道,众人下意识的向西方看过去,城头突然有了惊叫。
西边同样有雪雾扬起,同样有斑驳的颜色在侵蚀着雪野,只不过有山峦做背景,看得不是那么清楚。
蒙古马队不仅仅是东北大同方向那一路,西边还有!尽管早就预料到蒙古马队是从两个方向突破,两路并进,可亲眼看到之后还是觉得震撼。
不止万骑,不止万骑,鞑子到底要做什么?王雄喃喃说道,他又有些维持不住镇定。
左顾右盼的朱达此时也是口干舌燥,听到王雄说话禁不住回头看过去。
东主,这等规模差不多是这边鞑子倾巢而出了,当年应州之战,小王子调集草原上各处力量,也不过是四万骑,可今日里能看到的怕就不止万骑
一万或是几万,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
说完这句后,朱达不再看向城外,他开始巡视城头防务,随着他的动作,众人总算从城外的震撼中反应过来,开始按照计划各自准备,城头的木柴煤炭还够不够,用来砸人的石块够不够,城内饭食准备的怎么样了,该预备待命的丁壮是不是就位。
想要忙的话,忙的事总是忙不过来,朱达缓步走在城头步道上,看到需要说的就说几句,看到有人惊慌失措,就过去朝着胸口捣一拳,或者踹屁股一脚,喝骂几句,然后城下各色人等不停的上城询问请示,朱达一一布置安排。
朱达走得不快,脸色也并不好看,但看到他的人都觉得心里安定了不少,朱达的态度让每个人知道了虽然大难将至,但大难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没有朱达的出现,很多人会被无限制想象带来的压力垮掉。
谢谢大家
第二百八十八章 孤岛
城内的衙门和士绅们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怀仁县毕竟靠着他们维持到现在,城内已经响起了锣声,差役和大户家丁开始戒严静街,户房和工房的文吏差人们开始清点物资,兵房和刑房的吏役们则是组织人手。
事到如今,本就是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又有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秦川和朱达盯着,每个人都不会藏私,整个怀仁县开始全力以赴。
怀仁县城池再小也是个县城,朱达将四面城墙走一圈下来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何况沿路还要叮嘱和督促以及不断反馈下令,等回到北面城墙的时候,北面的骑兵大队已经足够接近了。
如雷的马蹄声好像响在每个人的耳边,在城墙上的守卫好响能听到远处马匹的嘶鸣,实际上不可能听到,城头所有人谈话不自觉的变成了吼叫,好像不这么做其他人就听不见。
握紧了手里兵器,咱们大伙在一起,我和你们在一起!朱达手持朴刀,边走边大声吼道。
不管在这之前怎么冷静判断,怎么鼓舞人心,当真正的大队人马来到的时候,人不可能不慌乱,不可能不紧张急躁,甚至做不到强自麻木。
终于能看清经过的马队了,故作镇定在步道上走来走去的朱达也不自觉站住,在这个时候,是真听不清身边人讲话了。
最早出现在视野中的并不是大队人马,或两骑或三骑的小队奔驰在雪野间,他们一人双马甚至三马,跑得很快,到达怀仁县城之后就开始绕着兜圈子,甚至接近到城墙跟前,和城头守卫对视,只不过他们很小心的在弓箭射程之外。
在这个距离上,已经可以看清这些小队骑兵的长相,还有其他的很多细节。
不知道为何,朱达下意识认为草原上的蒙古人都要比大明边镇的汉人高大健壮,而出现在郑家集和别处的蒙古商贩看着和汉人没什么区别,让他觉得不能作为例子,现在看到了从草原上到来的蒙古牧民骑兵,才发现这个下意识的印象是错的,在马上的这几位蒙古骑兵斥候,看着要比怀仁县百姓要黑瘦不少,的确有刀弓装备,却不见披甲,仅仅是皮袍而已。
这些小队骑兵靠近城下,简单观察之后就是呼哨兜转离开,尽管这个距离没办法看到太细致的表情,但朱达却能清楚感觉到对方的不屑。
有的小队骑兵转回靠近的大队,有的小队则是继续向南奔驰而去,这就是所谓的探马侦骑了。
远处靠近的蒙古马队前进势头好似山崩海啸,天地之间没什么能够阻挡其前进,真正接近到了目视距离后,城头众人才意识到蒙古马队大队行进的并不快,仅仅是小跑而已。
尽管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甚至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可真看到这种汹涌大势出现在近处的时候,城头上的每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有人判断过不止万骑,站在城墙上看下去,骑兵大潮就好像无穷无尽,怀仁城池虽然不大,可单个人同城墙比起来只能说是渺小,但在此刻,偌大的城池在骑兵大队潮流下,就好像湍急浪潮中的一块礁石,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
经过城池的骑兵铠甲兵器都很简陋,唯一说得上的是大都一人双马,甚至还有一人三马的,在大同边镇能做到一人双马的,只有参将或以上武将的亲卫家兵了。
大多数蒙古骑兵的穿着打扮应该和放牧生活时候没有区别,但也能看到披甲的骑兵,这些人比起其他人来则是要粗壮精悍,往往旗号也是在披甲骑兵手中,大部分的骑兵都是根据这些旗号行动。
过境的蒙古骑兵对怀仁县城漠不关心,大队外围的骑兵仅仅是偏头看看,谈不上什么好奇,就是有这么座小城在那里,随意看一眼,每一骑都在旗帜的引领下继续向南。
在大队行动的时候,也有数百骑行动的慢些,他们往往会在大队靠近城池的边缘停驻,然后跟随大队继续南行,朱达明白这用意,虽然小小怀仁对这支大军没有任何威胁,可还是要防备这边冒险出击,任何军队都要避免被人攻击侧翼。
视野中是无穷无尽的骑兵洪流,耳边充斥着轰鸣的马蹄声,人站在城池上,会觉得脚下高耸厚重的城墙都不值得依靠,反倒在这样的大潮洪流中摇晃,随时都会倒塌崩溃。
看着眼前这一切,朱达先前所有的信心和决心都开始动摇,仅有的一丝侥幸烟消云散,莫要说自己手里这几百并不可靠的力量,就算把怀仁县城内所有人口,不分男女老幼都动员起来又能如何
他在那里呆呆站着,每个人都差不多的样子,就连王雄也是一般,此情此景,所有人只会感觉到绝望,觉得什么都做不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所见无穷无尽的骑兵终于有了变化,开始有牛马拖拽的大车出现,部分大车的形制看起来和大明所用完全不同,另一些则是大明的样式,大车上都有物资堆放,有的堆放很满,有的则是空着。
似乎非大明形制的大车堆放更满,除了牛马拉拽,还要人在边上推运,动作稍慢就会被监工的人鞭抽棍打。
推车的苦力中有人朝着城池方向看了几眼,动作慢了下来,马上就被监工的人劈头盖脸的打下来,或许有人嫌这还不够,一名过路的骑兵直接用刀砍了下去,即便人马嘈杂,即便蹄声轰鸣,可那惨叫还是传到了城头,朱达能看到那人在血泊中挣扎,可路过的人没有一个理睬。
抽人打人砍人的是蒙古打扮,被打被杀的是汉人打扮,那些汉人是蒙古人的奴隶,甚至就是在大同那边劫掠来的俘虏。
看到这一幕的朱达打了个激灵,有那二十余年的记忆在,他总觉得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大明的汉人本是一家,却没想到数百年后理所当然的现在却不然,从小听人讲述的蒙古入侵的残酷,还有在山上看蒙古骑兵席卷白堡村的目睹,都不如此刻眼前所见的震撼。
朱达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大明看草原上的蒙古各部,恐怕都不会觉得对方和自己同样是人类,蒙古各部看大明只怕也是如此。
这才是大军行进,并不仅仅是骑兵肆无忌惮的奔驰向前,几个月前侵入白堡村洗掠大同的那支蒙古马队充其量就是马贼,只想着快进快出,而骑兵大队想要长期作战,就必须要有巨量的物资支撑,眼前大车队的人马不比骑兵的人数少多少。
如此粮台大队不管是走是停都很麻烦,既然对方不在北面城墙停驻,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东边了,朱达反应了过来,很多人都反应过来。
他们没有在北边,向东去了!
朱家家丁跟我去东边!
当看到大队骑兵没有在北边停留的打算,反倒顺着城池东侧的道路继续南下之后,朱达没有耽搁时间,立刻点检能用的力量朝着东边赶去。
到现在还不能判定蒙古大队人马会不会攻打怀仁县城,但不在北边,那就要重点防御最有可能的东边,不敢有任何的疏忽,任何的可能都要当成真实来对待,熊虎打个哈欠可能是无意,但对于附近的蚊蚋就是灭顶之灾。
城头其他人的状态比朱达都要差很多,能手握兵器躲在垛口后面观察的都是少数,更多人都是跪在城墙后面甚至趴在那里,觉得自己看不见城外的大队人马,就等于城外的大敌不存在了。
人遇到超过承受限度的过大压力,或者是崩溃,或者是逃避,眼前城头上大多数人就是这个样子。
大同边镇已经太平了十余年,怀仁县作为边镇腹地连骚扰都没有遇到过,这些年来唯一的祸事就是数月前的鞑虏洗掠,正德年间边境烽火连天战事连连的时候,城头上这些青壮大多是懵懂孩童,今日里是他们第一次见到真正的鞑虏大军,这种震撼是难免的。
朱达算是缜密的准备和不留情面的强力执行,让城头除却家丁和年轻差人们的青壮们多少有几分预备和底气,不然直接崩溃发疯都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眼前场面太过震撼,甚至都忘记了逃跑。
至于朱达自己的新老家丁以及一同训练的年轻差人则是不同,他们同样害怕震撼,只不过在训练中习惯了服从命令,命令更加优先。
所以这边一吆喝,骨干们下意识的跟着行动,其他人也跟着动起来,城头看着居然还没有彻底崩散,大概的秩序还维持着。
刚开始跑动的时候,朱达是提刀狂奔,身后的人也都是毫不惜力,整个城头乱成一团,跑出几步之后,朱达放缓了脚步,身后也手忙脚乱的跟着慢下来,好在调整的很快,朱达用平日训练的行进节奏小跑,其他人也是跟上节奏,队形也跟着整齐不少。
朱达跑动的时候看着其他几面的城墙,一直没有旗帜摇动,那是敌人开始攻城的警讯,这让他多少放心些。
第二百八十九章 粮台
怀仁县城在蒙古大队到来之前狂躁不安,可现在却是鸦雀无声,全城好似死地,偶尔有差役呵斥叫骂的声音响起,很快又是归于沉寂。
北边城墙守备力量到了东边,城中的预备队也开始向东边运动,当跑到这边之后,所见到的情景和北边没什么区别,蒙古大队不管是骑兵还是运送物资的大车队都还在继续向南运动。
朱达和跑过来的守备人员喘气还没喘匀,就看到南面城墙竖起了一面黑旗在急速摇动,朱达闷声骂了句,举起手中朴刀向南一指,高声喝道:东边严加戒备,跟我过来的跟我走!
一面黑旗说明情形不对,但敌人还没有攻城,攻城会有另外的讯号表现,朱达心中虽然焦躁不安,但跑起来还是不紧不慢,队伍虽然是绕着城池在跑,但还算整齐有序。
等朱达带着人赶到南面的时候,看到城头原来的守备力量都已经从城墙垛口后直起身,紧张的向着外面观察。
城外大队人马一部分还在继续向南行进,但大部分的牛马大车和少部分的骑兵则开始转向。
难道要在南面开始攻城?可为什么要绕一个大圈子,队伍能在进行方向上展开攻击是兵法的基本,变向再进行布置则是大忌,蒙古大队明显不会不懂。
西边和东边各调一半过来!预备队到城下过来!不管对方会不会犯错误,必须要做能做的准备。
但转向的蒙古队伍并没有向城墙这边靠近,也没有在合适的距离上布置攻城器械,只是绕着城池在转向,蒙古队伍的运动丝毫没有理会怀仁县城的反应,不管是继续南下的还是转向的,只把城头上朱达队伍的动作当做不存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