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诛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这俩小子不一般啊!先跟着秦秀才,又跟着袁爷身后还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大家在秦家门前分开,也不知老人想起了什么,脸色愈来愈阴沉,和朱达他们点点头后,自顾自的去了。

    秦家下人说老爷在书房等着,朱达他们直接过去,坐在那里翻看书本的秦秀才抬头笑道:还真是巧,我也刚从盐栈那边回来,你俩别急着换衣服,咱们一起去外面逛逛。

    朱达和周青云当然愿意,上次来这郑家集是来去匆匆,这几日或者宅着不出去,或者只走一条路,外面那么繁华热闹,走走看看肯定收获不少。

    那边秦川在穿上棉袍,朱达一边等待一边观察,昨日里关于读书科举的谈话,似乎打碎了秦秀才的一些东西,也让秦川醒悟了些什么,情绪有很大的波动,但从今早到现在,秦秀才表现的和平常没什么区别,似乎那深谈从未发生。

    三人出了屋子后,却碰到了和仆妇在一起的秦琴,女孩包裹的很严实,噘着嘴,满脸不情愿的模样。

    乖,爹过几天领你出去,安心和崔姨在家呆着。秦秀才笑着安慰了句,不过女孩不怎么领情,白了一眼后扭头就跑。

    秦秀才对女儿的脾气不以为意,背着手走在前面,带着朱达他们出了门,秦川刚出了院子,就有三名精壮汉子前后跟上,这三人也没有隐藏身份的意思,光明正大的把兵器拿在手上,警惕的四下打量。

    反倒是秦秀才仪态悠闲,不时的和行人点头招呼,走了几步就笑着说道:你们两个不用那么戒备,没看到盐栈派来的人吗?靠过来,靠过来。

    朱达从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公子少爷,他也和周青云说得很明白,秦秀才的安全和他们的将来息息相关,要尽可能的保护好秦川,周青云尽管话不多,但他对朱达完全信任,自然听从照做。

    尽管两位少年的武力很有限,可毕竟也杀过人,也懂得武技,而且这个年纪往往会被认为无害,真要有什么情况,未必一点用没有,朱达想得很明白,秦秀才也能意识到。

    话说回来,朱达很多事都替周青云做主,但他不觉得对方是傻子,周青云比他大一岁,见识和经验都很有限,性格也是天真质朴,可朱达知道,很多事情周青云不是不懂,他未必想得很透彻,但利害远近却判断的很清楚,明白怎么选择,明白怎么做。

    有盐栈派来的人护卫,朱达和周青云的确不用那么紧张,不过他们做出护卫的表现来也并不仅仅为了安全,也是一种态度。

    靠近到秦秀才身旁,朱达跟在右手边,周青云则是在朱达的右手边,走在落后半步的位置,要是一左一右,还有点长辈带着两个晚辈闲逛的意思,现在这样,却有些微妙的不协调。

    虽然是小事,但秦川明显注意到了,秦秀才虽然很有些书生意气,可和人打交道上却礼数周全,面面俱到,即便对孩童也是如此。

    青云,来这边。他随意的招呼了句。

    对这句平常的话,周青云好似没有听见,秦秀才又是笑着说了次,周青云转过头闷声答道:秦先生,我在这边挺好。

    这回答让秦川一愣,摇头失笑,却没有继续招呼,只是拍了拍朱达的肩膀,神色颇为赞许。朱达两边看了看,他表情倒是平静,刚才这场面很微妙,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好。

    郑家集原来不叫郑家集,就是路边的无名村子,前朝蒙元时候,口内到草原上就是一国,走通衢大路就好,这等偏僻地方也就没什么人理会,本朝太祖成祖时候,咱们大明兵马那是在草原上杀个几进几出,鞑子被赶得远走,也不担心什么,这里还是个荒村秦秀才走得不快,却开始给朱达他们解说郑家集的过往。

    盐栈和秦家门前那条街是郑家集最繁华的道路,不光伙计们招呼的殷勤,各项细节也做得不错,别处还有积雪,而这条路上的雪已经被清扫干净,路上闲逛的人很是不少。

    第一次来郑家集,进围子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只看到夜游的热闹和灯火点点,现在太阳还没下山,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街上的行人很杂,各种打扮的都有,本地外地,官吏商户,甚至还有蒙古来人,朱达并不仅在观察,还仔细倾听他们的对话,居然很多人是从怀仁县和周围赶过来的,专门来这边吃喝玩乐。

    这边姑娘多,台子上抽的也少,县城里那些都是伺候衙门大爷的可巧有人说着这话从身边路过。

    秦秀才笑着看向朱达,解释说道:郑家集的赌场抽成比别处要低一半,又不在里面弄花巧,外面的人都喜欢过来玩。

    他自然不会和少年们解释姑娘多,当然,朱达知道怎么回事,秦秀才又把话题扭了回来:等土木堡那次之后,大明对蒙古就少有胜算了,稍不小心就被鞑子打进来,没奈何只能层层设防,一个个卫所建起来,蒙古和大明之间的路不好走了,这郑家集也就兴旺起来

    说话间已经路过一处院门,大门敞着,客人进进出出,在外面就能听到里面的热闹,在门前有几位青壮护卫,刀棍等兵器就放在墙边身侧,这几位颇为懈怠,打量来往人等的眼神与其说戒备警惕,倒不如说是为了打发无聊,他们看到秦秀才之后却不敢怠慢,几个人都是躬身陪笑,秦秀才只是点点头。

    卫所出来的商队对南边不熟,南边来的商队不敢去边墙战区,大家选个中点互相贸易,各取所需,这些交通便利又靠近水源的中转地跟着繁华富裕起来了




第八十三章 郑家往事 繁华哭声
    又走过一处,这里却是店铺门脸,门前站着笑脸迎人的伙计,远远看到秦秀才后,立刻热情殷勤的过来打招呼,行礼问候之后又回去忙碌,朱达路过这边的时候特意向内看了几眼,借着夕阳光线能看到里面堆放着大小包裹,还有草木之类。

    开始时候朱达很奇怪,心想着店铺为什么没有招牌,还纳闷里面买卖什么,看了也没弄明白,但闻到店内传出的味道后就知道了,药材的气味很浓烈,中药的味道从古到今变化倒是不大。

    蒙古人信的是巫医,得病受伤都是生死看天,可他们也知道汉地医药好用,更别说治牛马的兽药,官府是禁绝药材贩卖给蒙古的,不过这个又不像兵器之类的要紧,只要有关节,这生意不难做,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别挂招牌和幌子就好,这也是边地的规矩

    听到这个,倒是让朱达有些大开眼界,就连周青云也听得入神,护卫他们的三个人走近时也能听到,却没有任何感兴趣的意思,显见这些都是常识。

    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村子也跟着兴旺起来,可归根到底是不稳,且不提南来北往的商队半商半匪,一言不合就要动刀枪,谋财害命的圈套设局更是常见,不必说周围的响马土匪,时不时就要来这里发一笔财,官府也是差不多的做派,所以人多兴旺,可始终兴旺不起来

    秦秀才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齐整街道,继续说道:这边要说有多好的地利也未必,若真是咽喉要道,通衢之地,早就是县城州城甚至府城了,和郑家集差不多的地方不少,要不就是坑害商队太狠再也没有人来,要不就是被匪盗官兵洗掠伤了元气,就这么破败消亡,这郑家集能到这个地步,多亏七十年前的那位郑百户,也是现在这位老郑,郑巡检的祖父。

    昨日练武结束回到屋中,听屋外秦秀才和那许三哥对话,提到过老郑,话中意思这老郑是郑家集的大人物,却没想到现在提到解说,朱达立刻在意起来。

    在来到这里之前,那位郑百户只是个卫里站错了边的不起眼武官,他上面的指挥佥事倒了霉,郑百户本管着的好地盘自然要给新得势的那边让出来,当时的郑家集还是个无名村子,刚被土匪洗过,残破不堪,是最下等的去处,直接就丢给了郑百户。

    村子虽然屡遭匪盗残害,可村民并不能说可怜无辜,坑害来往客商就不必说了。村民们本身就和周围匪盗有勾结,本身就难管的很,几任百户总旗在这里都没收上钱粮,甚至还丢了性命。

    郑百户带着家人来到了这边,他们郑家和卫所里别家有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兄弟友爱,别家成年就要分家,不然会影响到世袭的这份产业,郑家是三兄弟一直在一块过,做兄长的郑百户照顾两个兄弟毫不惜力,当时郑百户四十五六岁的样子,大女儿嫁人,两个儿子也已经成年,两个弟弟的三个儿子也是成年,也就是说,光郑家的男丁就有八个,女婿家那边也是卫所武家,也能出人帮忙的。

    早些年间,大明卫所武备还没这么废弛,百户人家往往都有沙场的经历,练过武的更多,兵器也是不缺,这郑家自己就有三匹马。

    八到十个会武的青壮男丁,又有兵器装备,而且团结一心,这支力量不算小,在乡间村中更是了得,何况这郑家百户身份还在,这官家品级也是助力。

    这一股力量来到残破的村子之后,立刻就站稳了脚跟,村民们的反抗不值一提,期间也有勾结土匪马贼来打的,可郑家男丁能开弓骑马,能挥刀弄枪,匪盗这种乌合之众真不是对手,两次损失惨重就不敢来了。

    地面稳定下来,流落在外的人口回归,过往的商户停留,这无名村子渐渐恢复元气。

    来的行商一多,有那依附郑家的村民就起了坏心思,建议郑百户对商户们下手,被拒绝后,村民们忍不住自己动手。

    郑百户和郑家家人是见过世面的,懂得放水养鱼的道理,对村民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立刻是严惩,甚至还自掏腰包赔偿了损失,把面子和里子都做到了十成。

    这事迹慢慢的传扬开去,过往商户愿意留宿这村子的越来越多,卫所商人担心南下不熟,南来的商户担心北上不安全,就在这村子里进行贸易,郑家开了客栈饭铺,又掏出本钱在里面做些低买高卖的中转生意,慢慢生发起来。

    所谓生发不过是日子过得宽裕不少,说不上豪富舒坦,毕竟郑家一大家子人,武夫弓马刀枪的花费也大,这村子小打小闹的生意就是那么回事。

    倒是在这郑百户五十一岁的秋天,两支商队来这个村子投宿,按照时下通行的规矩,支付了比市价高几倍的食宿费用,同样是这个规矩,郑百户就要负责商队在范围内的人货平安,在大同边镇的各处,这等事司空见惯,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

    不在卫所和府县的核心地域,大事小情的传递上也会变得缓慢,甚至就没有人会记得给他们递消息。灾祸爆发的也是突然,商队投宿的第二天上午,这个无名村子就被二百多名马贼团团围住。

    那时候大明和蒙古征战不休,边关烽火连天,可也就是这个时候,贩运商货到大同,或者你有本事能卖到草原上,都能赚大钱发财。相应的,乱成一团的边镇区域盗匪横行,甚至还有蒙古人参与其中,专门盯着冒险的商队们下手,据说边将们是幕后指使,甚至还有代王府的影子若隐若现。

    马贼们洗掠村镇已经不算新鲜事,但来到无名村这边却很稀罕,因为这里算是深入腹地了,不知道马贼们是想深入腹地,还是早盯上了过路的商队,想要攻其不备。

    有郑家人做骨干,村民倒是很快组织了起来,村子虽然土围子没有成型,可宅院也是防贼防盗的规制,凭依抵抗没什么问题。

    马贼讲究的是来去如风,平地野战靠着坐骑的冲击力优势巨大,真要攻打什么围子工事就不擅长了,开始时候,马贼直接和郑家人提了条件,把商队交出来,村子不会有事。

    无论人情还是道义,郑家把商队交出去都是常理,毕竟他要保住家人和村民,两支商队的头目都吓破了胆子,他们一共带着十多个护卫,算上商队自己的青壮有个几十号,可这些人凭借宅院据守还可以,出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商队和郑家说,如果能护着他们,那就把商货分出一半作为报酬,他们也没有动强的本领,要知道郑家男丁虽然少,真动起手来,杀光商队上下不难。

    按照郑百户和两支商队的说法,郑百户当时拒绝了这个报酬,说郑家收了你的银钱就要做事,当然,也有些嚼舌头的念叨,郑家和商队打退马贼之后,郑家死伤惨重,只能图个面子和名声了,实利想要拿也拿不到。

    马贼对商货是势在必得的,也觉得自己二百多号人,拿下这个残破的村子问题不大,试攻两次之后十几条人命没了,墙还没有越过,打到这个时候,马贼们也打出火气来了。

    断断续续打了一天,直到郑家女婿带着救援的人过来,郑百户战死,郑家死了四个男丁,商队青壮死了九个,村民死了六个,马贼死了三十多,攻难守易,打到这个局面也算是正常。

    两支商队再怎么算计,郑家也保全了他们的财货,还付出了人命的代价,一个百户的战死值些钱的,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讲都得感谢。

    这次战斗之后,郑家人损失惨重不说,村民心中也有怨气,才站住脚没几年的村子,一下又是不稳。

    郑家全家哀恸,可对眼前的场面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先把丧事操办了,没曾想头七还没过,来到村子里停驻贸易的商队数量暴增,甚至有商队不是顺路,宁可绕远也要在这边停留贸易。

    除了商队之外,还有不少过来投靠的,有携家带口的百姓,有骑马带刀的江湖人,都是愿意为这郑家效力,想在这村子里讨一口饭吃。

    经过那一战之后,重新残破的村子却骤然兴旺,归根到底,还是郑家那一战打出了名声,在这乱糟糟的大同一带,算是立起了一杆旗,盗匪横行民贼不分的边镇区域,有了这么一处安心所在,行商百姓自然聚集,希望能有人护他们平安。

    这边场面越做越大,郑家却遭了一桩窝心事,卫所得势的那派趁着郑百户战死,居然夺了这个百户的职位,郑家全家都成了余丁的身份。

    人的运势一起,怎么也是拦不住的,郑家也是这般,百户身份被夺,眼见着这块地盘要飞走,可这

    秦秀才说得高兴,朱达和周青云听得入神,他们已经走到了郑家集的中心,这边很有几处大宅,看起来颇为气派,除了气派宅院之外,还有寻欢作乐之处,热闹非凡,太阳快要落山,店家门前已经开始挂灯笼了。

    就在这繁华闲适的气氛间,突然听到了嚎啕哭声传来,哭声在此间显得格格不入,秦秀才停了讲述,向声音方向看了过去



第八十四章 土围夜色 连环杀人
    古色古香的街道,耳边能听到欢声笑语,太阳落山,将要挂起灯笼,在前方突然响起哭声,还是蕴含着凄惨和绝望的女人嚎啕

    朱达突然响起当年看过的一些东西,只觉得心底冷意升起,全身汗毛都竖起来,当真是毛骨悚然,随即看到身旁秦秀才神色如常,大多数的本地人等朝那个方向看了眼,就自顾自的忙碌起来。

    咱们正朝着那边走,到那里就知道是什么事了。秦秀才淡然说了句,却是继续讲这郑家的过往。

    运气来了的确挡不住,郑家拼死护下的两支商队却和大同镇守太监有些关系,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节还敢做生意的,背后的确会有几分仗恃,实际上,这两支商队根本没想到会在郑家集这个位置遭遇马贼,再向前几十里的话就会有官军过来接应,当然,马贼的来历也很蹊跷。

    在郑家眼看就要扫地出局的情况下,大同城内的某位人物说了几句话,郑家人不做百户,那么他们所守卫的这块土地也从卫所里剥离出来,成了怀仁县的土地,那郑百户的长子莫名就有了个巡检的官衔,这可是地方官府中分守一处的主官,虽说品级九品远不如六品的百户,可实权远远超过,这是标准的因祸得福了。

    有了这巡检的位置是个助力,但真正让郑家集发达起来的则是他们一家的做法,别处巡检都是设卡收税,这里是商队汇集之地,抽水收税最是合适,可郑家却不这么做,他只是在食宿上收钱,然后拿出本钱按照商场规矩做生意,这本就是交汇所在,郑家身为巡检,又有仗义的信誉,大家都愿意把货物卖给他,卖了之后也的确不会吃亏,没过多久,郑家就成了这一带最大的中转商人。

    再者,地面上繁荣起来后,除了投奔过来的农户之外,三教九流的江湖市井人物也跟着越来越多,郑家对开设赌场青楼之类的并不反对,也承诺不会抽水,但必须要参股,他会花钱建好房宅,会帮着看护安全,其他不合王法的产业也都是照此办理。

    郑家对所有开在郑家集的店铺都有个要求,那就是按照市价买卖,不得坑骗欺凌客人,不然就会关店封门。

    对这些规矩,有人愿意听从,有人不愿意,但凡是不听的,都被郑家赶了出去,他们家和马贼打过那一场之后,在当地已经有了赫赫威名,更聚起了一支过百人的精强队伍,加上这分守一方的巡检职司,没什么压不下的乱子,真正郑家得罪不起的,基本都不会走这条路来。
1...4243444546...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