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第一九一章 不自量力
    王大海踌躇满志,今天要出远门。。23s。他保养车辆,添油加水,带齐各种证件,装上随车工具,义无反顾,要去干一件大事,这么多年来一直想干成的大事。

    曹爱国住在德豪公司宿舍,与王大海同时上车,吉普车开出公司大门,首先接到梦影,接着在菜市场接到赵虎,还有一位是牛强,他在忙着往飞机修理厂倒运产成品,王大海将吉普车开到修理厂接他。原准备还想带吴兵一同前往,后来经过考虑,王大海决定,吴兵在公司待命。

    “董事长,赶这么远的路,事情有可能吗?”牛强看到王大海的吉普车驶过来,立即跑到车边,担心地问。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远。”王大海手握方向盘,两眼炯炯有神,看着前方回答。

    “对于胜算,不要估计太高。”牛强信心不足,劝说道。

    “你现在已经麻木不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但在大事上却忍气吞声。”王大海侧过头,严肃地对牛强说。

    “我不是委曲求全,胆小怕事,而是讲高处不胜寒,即使摸到门头,又能怎么样?”牛强看到王大海满脸的不高兴,他急忙作出解释。

    “怎么变得婆婆妈妈,把事情安排好,赶快上车出发。”王大海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催促牛强跟他走。

    王大海知道牛强虽然站到王大海一边,愿意说出真相,曾经行贿给李建国。然而明显地看出牛强心存顾忌,担心抓鸡不成,反蚀把米,李建国绝对会疯狂地报复。所以牛强的态度摇摆不定。必须要牛强勇敢地站出来,那本李建国不敢认领的存折,就有证据证明非李建国莫属,既是李建国的名字,又有存款的来源,任凭怎样抵赖,排除不了这铁板钉钉的事实,人证物证两样俱全。

    “不要讲我又是乌鸦嘴,不但劳而无功,白跑一趟,还要被人白眼相待,自找气受。”牛强仍然没有把握,对王大海说起他的感受。

    “感谢伤害我的人,他使我变得坚强。”王大海毅然决然地回答。

    “不要存在幻想,一意孤行,希望越大,打击也越大。”牛强态度冷淡地说。他想给王大海的满腔热情,浇上一盆冷水,降降温度。

    “上车再说,还在磨磨蹭蹭。”王大海发动吉普车,对牛强大声地发号施令。

    牛强看到王大海的态度坚决,没有再坚持他的意见,迅速安排好现场产品堆放工作,爬上吉普车,坐在后排。牛强不是不敢站出来说出真相,也能出庭作证。他是在算一笔帐,胳膊扭不过大腿,从王大海现在走的那条路来看,人间正道是沧桑。牛强更希望王大海走偏门,找人暗算李建国,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目的。

    “董事长看你这几天辛苦,带你去兜风,放松一下心情。”梦影幽默地对牛强说。她看到坐在车内一言不发的牛强,想起那天在报社,与牛强的一番交谈,当时牛强被李建国抛弃与冷落,牛强发誓要报仇雪恨,可是事隔几日,她想不到,牛强的情绪变化很大,失去那时的勇气。

    “我宁愿做牛做马,苦死累死,也不想受那个申诉的窝囊气。”牛强忧伤地感叹道。

    “现在怎么变得看破红尘,人间万物皆空,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态度。”梦影直截了当地点破牛强此时的心境。

    “我认为做人贵在自知之明,凡事还是要量力而行,跟做生意一样,不能干亏本的买卖。”牛强解释他的观点,他认为自己不是消极**派,也不是逍遥自由派,而是坚定的现实派,绝对不会以卵击石。

    “凡事必须有信心,要老想着行。如果去做一件事,开始就担心着怕不行,那你就没有勇气了。”梦影积极地鼓励牛强勇敢起来,不要老谋深算,做事总有得失。

    “我有一种感觉,董事长此行,有点像蚂蚁撼大树——不自量力。”牛强认为官官相护,言下之意,想把李建国接下马,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情。

    “我却不这样认为,在人类看来,蚂蚁搬动比它大几十倍的物体是不自量力,然而它们却能成功。”梦影就牛强谈起的蚂蚁的话题,她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蚂蚁的不可低估的能量。

    “过去是权力的奴隶,现在演变成金钱的奴隶,不择手段地猎取权力或金钱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成功。**、堕落、茫然的现象,我看是空前绝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只能是自我牺牲。”牛强敞开心扉,谈到社会大环境。

    “如果有冤屈,或是遭遇报复,在下面无处申诉,又没理可讲,得不到解决,理所当然,只能往上找,必须走这一条路。”梦影有条不紊地谈着她的道理。

    “看到过太多,本本分分凭良心做事的人,在社会上混得不好,反倒是一些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人,吃香的喝辣的。总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牛强悲凉地发着牢骚。

    “由于缺乏信仰,使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这是人性中的残忍与冷漠,使猖獗的更加猖獗。”坐在副驾驶位上的曹爱国,听着梦影与牛强的谈论,一直没有言语,听到后来,想起苏跃富在拆迁房屋时,他所受到的伤害,气愤地感慨道。

    王大海没有参与到车内的谈论中,他集中精力开车,三个多小时,顺利到达省高检,进门很顺利,王大海把单位介绍信递给门卫,没要一会儿工夫,安全通过,乘坐电梯,到达九层的反贪局。

    “你们一路辛苦了。”检察官给王大海一行人,每人泡了一杯茶,微笑着说。

    “感谢你的热情接待。”王大海满意地回答。

    “先休息一下,等一会,我们专门听取你们的反映意见。”检察官彬彬有礼地说道。

    “我们不累,赶快接着说吧,争取早一点说完,准备回滨江。”王大海因为心里无底,不知道他带过来的材料,是否能够将李建国绳之以法。所以,急切地对检察官说。

    “这样也行,我去向领导回报,立即赶回。”检察官客气地回答王大海。

    检察官拿着王大海事先准备的一分打印材料,走过以后,说是立即赶回,可是,王大海左等右等,没有等到检察官的身影进门。他们一行五人,坐在偌大的会议室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知道,这是检察院的会议室,可能有录音或是摄像镜头,都不敢说话,更不敢大声喧哗,怕有什么把柄被抓住,对他们不利。只有一件事可以冠冕堂皇地做,那就是喝水,一杯一杯地喝,喝完了再加水。如果内急,会议室的隔壁,就有一个很干净的带冲水的卫生间。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检察官。他进门以后,坐在王大海对面,长会议桌的另一边。咳嗽两声,然后检察官对王大海认真地说:“这份材料,我们看过了,也研究过了,目前只能纪律追究,还够不上刑事责任。”

    “你们在保护李建国。”王大海听完检察官的一席话,目瞪口呆,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被轻易地否定,他不甘心,紧接着不服气地说道。

    “比如说,幕后教唆赵虎泼硫酸,通过证人证言,只能说明李建国有预谋,但没有产生任何伤害。”检察官指着材料的内容,对大家说。

    “这个伤害算不算?”王大海灵机一动,翻起手掌心,将中间被硫酸烧伤的部位,红肿得一目了然,他主动地伸给检察官看。

    “轻伤害都不能算上。”检察看仔细地观察以后,回答王大海。

    “难道必须要把人烧死才能算伤害吗?”王大海怒不可遏地大声说。

    “小伙子,不能激动,你刚才还在谈到法律标准。”检察官平静地解释。

    “那本存折,应该是铁证如山。”王大海调转话题,突然问道。

    “目前还不能这样说,因为有同名同姓的李建国。”检察官停顿一会,答道。

    “我们找到给那本存折里送钱的人,李建国罪责难逃。”王大海迫不得已,到了必须拿出牛强行贿的证据,紧接着说。

    “如果证据确凿,我马上向领导汇报。”检察官收起材料,回答王大海。

    检察官说完话,转身出门,这一次让王大海一行人等待的时间更长。王大海想,时间长一点,可能是好事,也许正在研究,受理了案件,看来,李建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然而,当检察官再次回到会议室的时候,一个惊人的答复,对于王大海以及一行人来说,如五雷轰顶。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九二章 绝不退却
    “对不起,我向你们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牛强扣下,不准离开。”检察官板着脸说。

    “不能这样,你肯定弄错姓名。”牛强冲到检察官的身边,不满地与之争辩。

    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与意外,使牛强感觉自己就像是一片可怜的小纸片,抛弃在空中,被暴风雨无情吹打。一路上牛强都是诚惶诚恐,最害怕的设想,还是突如其来,不期而至,接下来,孤苦伶仃,后面的事,如何了结。

    “不要在这里装腔作势,跟我走。”检察官对牛强口气强硬,没有商量的余地。

    王大海以为会议定下来,要对李建国采取措施,然而会议结论并非如此,恰恰相反,要带走牛强。他先前的一阵喜悦,顿时化成一片黑云,笼罩在脸上,凝聚在心头,他怒火中烧,气得嘴唇乌紫。来之前,牛强还曾嘲笑王大海不自量力,以卵击石。面对残酷的现实,牛强的话一针见血,一语破的。

    “你们不能草率行事,必须把问题搞清楚,需要带走的是李建国,而不是牛强。”王大海理直气壮地对检察官说。他不相信会议作出这样出人意料的决定,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所在,应该对李建国采取强制措施。

    “没你的事,请站远一点。”检察官没有理会王大海,不耐烦地回答。

    “怎么没有我的事,牛强是我们德豪的股东,又是企业的顶梁柱,公司离不开他。”王大海紧跟在检察官的后面,从企业管理的需要,提出要求。

    “至于企业是否能离开,关我屁事。”检察官翻着白眼,冷冷地看着王大海,生气地回答。

    “如果企业做的是屁事,那么你拿的工资就是屁钱,是做屁事的企业,上交国家的屁税。”王大海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驳斥检察官的观点,不卑不亢地说。

    “不要栀子花茉莉花,在这里东扯西拉,如果你们企业的屁事多,赶快回去。”检察官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威风凛凛地对王大海喝道。

    “我们是相信你们,才实话实说,今后谁还敢进来告状。”看到检察官很生气的样子,王大海换一个角度与他进行理论。

    “不要在这里强词夺理,到处行贿,社会风气就是给你们这些人搞坏。”检察官看到王大海一时还没有走开的意识,并说到不相信检察院的话。他转过身,正面对王大海说。

    “他胆小怕事,迫于李建国的淫威,这是在压榨,无端地剥削,不是牛强的过错。”检察官能放下严肃的面孔,与王大海谈论问题,王大海抓住机遇,对牛强之所以要送钱给李建国的问题核心,进行解释。

    “只能讲你们没有志气,奴颜婢膝,助长了歪风邪气。”检察官不屑一顾,对王大海批评道。

    “不管怎么说,你们不放人,我们就不会离开。”道理说不通,王大海的态度立即强硬起来,他蛮横地回答检察官

    “如果再胡搅蛮缠,连你也一起扣下。”检察官发现王大海得寸进尺,没有听进他的一番忠告,马上变脸,气势汹汹地对王大海下逐客令。

    王大海与检察官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他深信这里是明镜台,说理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开口说话。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不能以言代法,牛强以相信的态度,冒着被打击报复的极大风险,举报贪官污吏,反而被扣下来,到底是谁败坏了社会风气。王大海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拦住检察官,要彻底解释清楚,必须把是非辨得水落石出。

    “董事长,事情搞大,也不是坏事,暂时委曲一下牛强。”曹爱国轻声地对着王大海的耳畔说。

    曹爱国知道机关里的办事风格,如果再继续与检察官争辩下去,毫无益处,因为出面的不是决策人,而决策人不会出面。出面的检察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的把这些人惹生气起来,对你上纲上线,最起码是妨害公务,轻而易举地把你关上几天,没有必要与检察官折腾。至于这里面究竟暗藏什么猫腻,只能等事态进一步发展再跟进,见机行事。

    王大海听到曹爱国的一番劝说,他保持沉默,坐到椅子上想,原以为生意场上,要搞好人脉,人气旺,生意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没有想到官场上,也要搞好关系,如果没有关系,连这里一个中层的头,都没有办法接触到,更谈不上说上几句心里话,所有表达的意思都靠二传手,也就是那名检察官,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地两边传递口信,是否准确转达,还是断章取义,只有天知道。曹爱国是一名老政府,知道机关里面的轻重缓急,弯弯绕子多。王大海听从曹爱国的建议,先撤退出去,以退为进,曹爱国说得也有道理,事情搞大,只会对李建国越来越不利,但是没有办法,也只有对不起牛强,兄弟暂时受点委曲,为了今后永远不再受委曲。

    “保重,要相信时间不会太长。”王大海想到此,立即从椅子上爬起来,走到牛强的身边,紧紧地握住牛强的手,坚定地安慰道。

    “我说不能相信他们,你就是不信,现在看到结局。”牛强看上去有点悲观失望,他无奈地提醒王大海。

    “不要悲观,要相信李建国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他只不过在地方上拉帮结派,到省城,他就无计可施。”王大海自信地给牛强分析。

    “他肯定会千方百计,疯狂地进行反扑。”牛强犹豫地对王大海说。

    “要其来亡,必先让其疯狂,越疯狂,灭亡得越快。”王大海坚定地回答道。

    “如果被判了几年,我坐牢以后,家属的事,就要拜托董事长照顾。”牛强忧心忡忡地低语。

    牛强感到遗憾的是对不起家庭,让老婆孩子受连累。同时他也感到了无遗憾,与李建国的事,全部抖落到阳光下,心里再也没有负担,不再整天疑神疑鬼,躲躲藏藏,甚至被李建国暗中要挟,其实,自从十年前,一直到今天,李建国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恐吓他,现在想起来,感到愚昧无知,可能是看到朱兆有的前车之鉴,心有余悸。牛强想,与李建国的事了断以后,做一个轻轻松松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管再苦再累,有一颗自由的心,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

    “这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刚刚开始,不要怕,我会想办法,事情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严重,保护好自己,李建国肯定比你还要着急。”王大海对牛强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形势,鼓励牛强坚定信心,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李建国那里,肯定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凭借他滨江的势力,可能也无法将真相掩藏下去。

    “我这把老骨头,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只有一条,实事求是。”牛强坦然地回答。

    “检察官对于失物招领启事中的一些细节,还没有听,他们就匆匆带走牛总,是不是掩耳盗铃,缓兵之计,就此了局。”梦影看王大海与牛强俩人,说话的表情,像是在战场上的一对战友生离死别一样,充满着悲伤的惆怅。她走上前插话道。

    “我已经考虑成熟,继续把事态搞大,让天下人都来听听李建国的故事,再看看还有谁敢出面保护。”王大海若有所思地说。

    “我把今天的事,写成新闻稿,马上披露出去。”梦影接着王大海的话说。为了扩大事态,她想要助王大海一臂之力。

    “不要想得太天真,你写得再怎么真实,找不到新闻单位,胆敢给你刊登。”王大海否定梦影的建议,谢绝她的一番好意。

    王大海一行人撤出检察院后,没有马上回到滨江,而是在检察院附近找到一家旅社,安营扎寨,住了下来。王大海招集大家在一起商议,说出他的想法,既然要搞大事态,就要大得轰轰烈烈,他打长途电话给在滨江待命的吴兵,安排南湖工人,全部穿上德豪公司工作服,每人发20元钱生活补贴,坐上德豪公司的上下班交通班车,直接开到省高检的大门口。
1...101102103104105...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