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种。”
秦琅以前疏忽了,现在老黄提起,他当然支持建蕉麻种植园。
这个发展好了,也是钱途无量的。
老黄谈了谈他对新金山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看法,认为新金山与旧金山其实条件都差不多,所以定位也应当差不多,以后就是金银岛上的双龙头,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不分轻重。
以黄金开采和晒盐业带动,然后辅以甘蔗种植、棉麻种植、蕉麻种植和粮食种植,其中粮食种植以自给自足,不用考虑对外销售,卖粮不划算。
而甘蔗、棉花、黄麻、蕉麻这四大种植业可在岛上深加工,形成制糖、纺织两个产业。
老黄认为金银岛还有一个极好的条件,就是既在海外,又距离中原不远,所以完全可以利于这个有利条件,发展贸易。
岛上开采的金银、生产的白糖、盐等不运回中原销售,而是直接卖到海东诸国,或南海诸国,甚至直接招泰西的胡人海商过来贸易,直接把糖从新旧金山两港卖给胡商。
这样一来,就能免去一大笔市舶关税,以及朝廷对金银出口的限令,还有对糖、盐的专卖限制和重税。
就好比盐,一斤盐朝廷收购十文钱,然后卖给盐商加价百钱,最大的利润都让朝廷拿去了。
金银也差不多,制成金器销给海外胡商,利润极高,但如果仅以金料卖给朝廷,可就相差巨大了。
糖也属于朝廷专卖之列的,秦家以往虽然是独家掌握白糖提炼加工之秘,但白糖却要被朝廷征以重税,然后由各大豪门勋戚们划区分销。
老黄的这个提议,其实就是吕宋以后成为一个免税区,或者说是走私岛了,全绕过朝廷,关税啊、专税啊甚至贸易禁令等等这些都绕过去,所有好处就都是自己的了。
张超有些犹豫的道,“若是这样的话,确实能独得其利,但朝廷能允许吗?”
阿黄便道,“其实这些年来,你说哪个勋戚豪门家没参与到海贸中来,谁家没分杯羹?不管是直接经营,还是入股合伙,那都是有一份的,而这些海贸商队,你说哪个没在海外有那么点商站、据点?”
“那些在海外开矿的、种植的、贸易的,谁还又向朝廷缴过税啥的?既然都不在朝廷疆域之内,那自然用不着遵守朝廷的那一套税赋律法了。我们这金银岛上,当然可一样。”
“可是人家也没咱们这么大规模啊,也就小打小闹,一二商馆,几个矿山,一些种植园啥的,能跟咱们这比?”张超道。
这确实是问题。
但秦琅也早考虑过这些,甚至也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不管了。
这里不是武安府,也不是福清港,不是秦家在流求或是辽东等地经营的据点,这是海外,就算秦家经营的规模大点,可毕竟不是朝廷的治下之地,所以不把金银、盐糖等运回国,不给朝廷纳税,那也都是合理的。
至于说其中隐含的风险,肯定也有,但做什么都有风险。
若是什么都怕,那真的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放手去做吧,没有个一二十年,我们这未必就能让朝廷侧目。”
而且秦琅也明白,就算秦家要全力经营吕宋,但毕竟这里孤悬海外,与当初开拓武安府不同,当初武安州虽说是蛮荒,可背靠交州这个要地,又联通邕广,在朝廷大规模经营岭南的大环境和大兴工商海贸的有利条件下,才能在不到二十年间,就发展到上百万人口,工商大兴,成为岭南第三大港。
这些都是吕宋所难以拥有的条件。
就算如今秦家全力经营,但越往后,会发展越慢,在淘金大潮的刺激下,第一个十万人会很容易达到,但第二个十万,肯定会放缓,第三个第四个十万,只会越来越缓!
而想达到百万人口,没有个几十年几乎不可能。
“朝廷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陆地上的,辽东的高句丽那是必灭的,而向西域扩张经营,也是既定的战略方向,对北面也还要防范草原游牧民,就算还有精力,那也是对红河以南的南蛮诸部继续推进的。”
秦琅给两人分析道,除非秦家直接在吕宋岛上建国称帝,否则朝廷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太大反应。





贞观俗人 第1161章 十年太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长乐公主入住太平魏公堡后,展示的是其温和的一面。
接见了封地的秦氏家臣及其女眷们,对于秦家管事们送来的帐本等,也只是略微翻看了一下。
而她对于秦琅与诸妾侍所生的一众儿女们,也充满展示出了当家大妇该有的大气。不仅对这些庶出子女态度温和有礼,而且还各给他们准备了不少费心的礼物。
本来最担心的是阿侬,她毕竟一直留在封地,不像玉箫等已经在洛阳与公主相处了一段时间,又有一路同行的经历,所以总是担忧公主容不下。可转眼过了一个月,发现公主待人和气,对她也一直以姐姐相称,这让阿侬感觉原本是引颈待戮,结果最后却只迎来一根羽毛划过般的感觉。
松口气同时,对这位公主娘子,也就打心眼里佩服起来。
每日早晚请安,也不敢有半点怠慢。
公主来到太平一个月,基本上什么也没做,既没给魏公堡重新定规矩,也没有派自己的管事去查账接管府中差事。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原来该是什么样仍然不是什么样。
一切如原样。
每日与府中的妾侍们呆在魏公堡里,做些刺绣女工,喝下午茶,偶尔也弹琴做诗,或是一起教育下庶出的小儿女,日子如流水般平缓。
中秋节前,洛阳有使者来。
皇帝和太子都派人给公主送来了中秋节礼物,也给秦琅和其子女们赏赐了许多东西。
改封长乐公主为太平公主,增实封食邑通前共一千户。
捧着盒月饼,这盒月饼是父亲带着晋阳公主和秦王李象等妹妹侄儿等一起亲手做的,晋王明达依然调皮,她做的月饼居然是几只兔子,说是月兔。
曾经跟着自己几年的弟弟晋王李治,已经前往承德就藩,这个中秋,已经与她一样不能再陪着父亲一起度过了。
皇帝给丽质的信中提到说盼望着早日能够抱外孙,还御赐了一银瓶的金钱,却是洗三礼所用的定制金钱,皇帝以这个来催女儿早点生育。
丽质眼眶不由的红了。
洛阳大婚,终于嫁给三郎,婚后秦琅辞去一切官职,一心在家陪她,那是她最开心幸福的三个月时间。
幸福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还沉浸在其中的丽质,不得不因为兄弟李祐在黔中造反,而接受丈夫得南下平乱的事实。
襄阳一别,转眼几个月过去,却是再没见到丈夫的面。
都说新婚燕尔,如漆似胶,可她连丈夫的面都见不到。
每日在这天山的魏公堡里,周围是秦琅与妾侍所生的儿女们,丽质总是羡慕无比,多希望自己也有了跟三郎的孩子。
虽然心中思念丈夫,丽质却记得母亲曾经对她的教导,男人总是干事业的,总是在外面忙碌的,女人要耐的住寂寞,要为男儿打理好家中。
白天还好,有玉箫阿侬等一众妾侍陪着,又有璎珞奴、金刚等表姐妹们相陪,可一到了晚上,便不免孤枕难眠,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
金银岛在哪?
都说在南海深处,丽质只能对着一副南海地图而发呆。
······
秦琅知道公主等早安全抵达了太平港后,也曾计划早点回去,可是一拖再拖,总有事情耽误。
吕宋草创,到处一片忙碌。
秦琅亲自坐镇岛上,许多事情有他拍板能省许多事情。
秦家的战略,还是先占据中央平原南北两个海湾港口,形成双龙环绕中央平原的局面,先不管其它地方,重点开发经营吕宋中央平原。
为了能够刺激移民定居,秦琅开出了优厚的定居落户条件,一个男丁授田一百二十亩,一个青壮女子也授田六十亩,中男六十亩,其它老小也按口授田,每人三十亩。
而且这个田授出后,都是永业,可子孙世代承袭。
并且还特意开出了前五年完全免租,后五年,才每年涨两成,直到第十一年才开始征全租,但全租也只定了个亩征三斗,地租极低。
除亩征三斗外,余无他征,既不征草料,也不要求摊丁入亩,也不要求免费做役二十天,也没有义仓粮、社仓粮这些。
而且秦琅拒绝了对田地分成田塘等九等的建议,暂时田地不分等,但所征税率是极低的。
除了吸引淘金客等留下来授田分地,秦琅也还对秦家的管事等基本盘内的自家人,给出了极优厚的落户条件。
秦家各处产业的管事伙计等,本来也都有年资和职位高低,秦琅推出根据在秦家服务年限和职位高低等,宣布给他们赐田。
在基本授田额之外,再根据他们年资、职位等授以田地,基本上一个满五年的学徒,都能额外得到十亩地,而一个初级伙计,能额外得到二十亩地,一个中级伙计能得到三十亩,一个高级伙计能得到五十亩。
而一个三掌柜,可得一百亩,二级掌柜可得二百亩,一级掌柜可得三百亩,而各级管事也相应增加,一个大管事可额外得地千亩。
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再到三级伙计和三级掌柜和三级管事,总共十五个级别,从额外授田十亩,再到授千亩。
甚至有其中贡献高者,更可获得两千亩到三千亩的特别嘉奖。
这本质上来说,就是秦家当年在武安州分封骑士的翻版,只是换了个名称,但换汤不换药,本质依然一样。
秦家在各地给这些自己人授田分地,不仅圈地授封,还给了他们食三分之一租的额外福利。
鼓励这些秦氏集团的内部员工,移民定居,甚至鼓励他们从中原招募亲朋好友等前来落户,每招募介绍一人过来落户定居,不但仍然按政策授分田地给对方,而且还给这位介绍者每壮丁给十亩地奖励,其余女丁中男五亩,老少也给一亩奖励的鼓励。
授分的田地,只要满二十年便可买卖。
秦琅给出的拥田限额是一万亩,只要不出过一万亩都可以。
他是鼓励有人过来建庄园垦荒的。
只有一条,不许抛荒。田地如果荒废,是要处罚的,如果连续三年抛荒,则要收回,以免有人囤地不耕。
虽然秦琅开出的授田等条件优厚,但却不怕给田太多,因为就一个中央平原,可开垦的耕地面积就能达到三十万顷,这可是整整三千万亩地。
一个家庭就算能拥有两三百亩地的农场,那也能容纳的下十万个这样的农场。
现在问题是地太多,人太少。
整个吕宋岛加上其余诸岛,将来若是都能开发,其耕地面积还能再翻个五六倍,能有超过一亿五千万亩的耕地,所以根本不怕没地可耕。
虽说这与中原动则六七亿亩耕地面积相比,还只有其两三成左右,但依然非常可观了。
想办法把人吸引过来,想办法把人留下来。
现在吕宋岛上有八成的人,是来淘金的,这些人只想着淘金赚钱,甚至是一夜暴富。
但秦琅希望这些人中能有大部份可以在这里落户定居。
优厚的分田政策,极低的赋税政策,都只是为了抢人。
对于岛上的番夷,秦琅不太感兴趣,他虽然也表示过,如果有岛番愿意归化,那么他也是欢迎的,但秦琅也早设定了一条红线,就是岛番的数量得严格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比例,否则他担心吕宋将来反被蛮化的危险。
他要保证的是吕宋将来是一个纯正的汉文明,而不是什么蛮化和全面混血的文明。
所以秦琅提出,宁愿多去中原收养一些弃婴孤儿,多招募一些山民,哪怕是些乞丐残疾给弄来,也绝对比大量吸纳岛番强。
吕宋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这里最优良的一个条件,就是这里有广阔肥沃的平原,有大量可耕地,这些是能够发展壮大的最基本条件。
否则若只是采金、制盐、海贸,那也只是空中楼阁,不长久的。
吸纳部份岛番归化,教导他们耕种,能够解决吕宋劳力极缺的麻烦,但用他们时还是得小心红线,得严格控制数量。
而对于那些桀骜不驯的岛番,尤其是那些敢攻击袭扰唐人的岛蕃和部落,秦琅的态度也是坚决的,找到机会就剿灭他们,把他们部份变成种植园里的奴隶,部份运到中原去卖掉。
“我觉得这田给的太多,一丁一百二十亩,根本种不过来啊。”
“粗耕、轮播,这样能增加些产量,反正现在我们这些地放在那也是放在那,不如多拿出些来,这样也更能吸引人嘛。”
如果一个六口之家的家庭前来落户,一对夫妻加上个把老人,三个孩子的话,那么丈夫能分一百二十亩,妻子六十亩,老人三十亩,三个孩子中若是有个年纪大点的男孩子,则也能分六十亩,另两个小的各分三十亩,那总共就是三百三十亩。
哪怕一家六口是一对夫妇加四个小孩,那也能分到三百亩地。
阿黄他们都认为这个授田额有些高,比如北魏时的均田令,是男子年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为了轮种,露田可以两倍授给,但露田只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另授桑田二十亩为永业田,桑田上,必须依制种上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非桑之乡则给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北魏时的授田令还规定奴婢也可与良人一样授田,拥有奴隶者还可再多授田地,耕牛一头,也能授田三十亩,限四年。
“年满十五岁以上,六十以下男子妇人才授田,老小不授,这田应当以口分田为主,身死田还。”阿黄建议。
秦琅却笑道,“既然要分田授地以吸引人移民落户,又何必这么扭扭捏捏的小气,要么就干脆大方一点,所授之田尽为永业,可子孙世袭,满二十年便可自由买卖。”
“至于说数量多,我还是那句话,多点才有吸引力,反正田多的是。”
就算三四百亩地,但采用轮耕等法,也还是能够种的过来的。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秦琅对这句话还是比较信奉的。
如果只是一群来淘金者,他们随时可能会离开,就算他们在这里淘到金赚到钱,可能也是把钱又带回到了中原老家。
这里始终会留不住人。
而如果他们在这里有田地产业,特别是有些资产的话,就不会轻易的离开。
人都是会对比的,若在中原的狭乡地区,授田令早就已经难以推行下去,朝廷也只能鼓励百姓往边疆宽乡之地迁移,而就算是宽乡之地,一丁授田也是以百亩为上限的,多数还是不可能达到足额上限。
且那些边疆之地,往往土地也比较差,还要面临着蛮夷胡狄等不安定的因素。
相比之下,吕宋这边,没有什么强力的土著蛮夷威胁,又能够实打实的给足田,还都是肥沃平原上的好田地,耕种个几年,便能成为上等肥田,一对比,百姓难道看不懂,不知道选择?
都说崽卖爷田心不疼,秦琅现在拿吕宋的地来分,一样不心疼。
至于说将来哪天可能不够分了,到时再说。
“分这么多地也种不过来啊!”
“种不过来就粗耕、轮作。”
秦琅要求先对如今在岛上的这些秦家的管事、伙计,以及那些保安队员等优先授田,这些应当算是秦家在岛上的政府管理人员和国有企业员工了,所以优先给他们授足田地,才能更好的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把这些人留下来,并让他们把家属迁来。
要是这些秦家自己人,都不愿意留下来,那还如何去吸引其它人来?
“保安队现在人不少,但保安队已经有自己的屯田了,现在又分,根本种不了。”
“种不了也得分。”秦琅态度很坚决。
“分了地就得移民落户吗?”
秦琅知道现在来岛上的许多秦家管事伙计等,都相当于是出差派遣一样,所以也不强求马上就落户并迁移家属来。
“事情慢慢来,我们先把田分给他们再说,可以给他们一个考虑时间,就以十年为限,十年之内能迁过来的,都可以。若是十年还不迁来,到时再把地收回吧。”
“十年太久了吧,要不三年?”
“五年吧,多给大家点时间。”




贞观俗人 第1162章 公主太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船入太平港。
秦用早已经率领无数人在码头恭迎,长乐习惯了两都的繁华,但也不是不称叹太平港果然名符其实的热闹兴盛。
太平港如今是大唐十大港口之一,在岭南则是排在广交之后的第三大港,甚至有人说其实太平港还在交州之上。
广一扬二登三交四太平五,太平港能排在沿海港口第五,甚至排在杭州明州福州等之前,可知这座仅有十五年历史的港口有如何的魅力了。
遥遥可见太平城北的魏公堡。
这座高高矗立的城堡,长乐公主在长安的时候,便早有耳闻,听说秦琅亲手设计,前后花费数百万贯钱,总耗时十年,方才打造完成。被称为东南第一堡,这座城堡如今也终于迎来了女主人。
只是可惜来迎接的人之中,并没有秦三郎。
新婚小半年,夫妇陛辞南下,在襄阳分别,秦琅前往荆州,公主前往江州。秦琅从荆州入蜀,再转入黔中,而公主在江州并未溯赣江而上过五岭入粤,而是继续沿长江而下,顺大运河直抵杭州湾,换乘秦家的大宝船沿海南下直抵太平。
这一路旅途倒是很顺利。
江海相连,没有什么颠簸之苦,头次乘坐宝船下海,也没觉得什么不适应,而且这一路上有几个姐妹相陪,又有玉箫、鱼玄机等这些聪明的妾侍做陪,她们不止一次往来封地,沿途倒是可以充个向导,为她们介绍沿途风景人情之类的。
在江、扬、杭、广几处也还特意上岸休息游玩了些时日,一路到太平,走走停停,倒也不显疲色,反而让公主大开了眼界。
身中两都时,公主也早听说过秦琅当初是如何征服这一片蛮荒,然后在这里为大唐建立起统治,并从无到有,一点点把这片封地经营的日渐繁盛。
可只有亲眼看到了这太平港,才能明白过来这有多不容易。
大唐最大的白糖生产的贸易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白糖港,另外这里还是大唐最大的鲸油和蜡烛加工贸易港,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香水和玻璃加工产业,瓷器、酒、纸、盐、金银等生产加工也成规模。
这里的造船也很有名。
虽然秦家如今不再掌握武安府的军政财等大权,可仅看码头上来迎接的这些人,就知道秦家在这里的威望依然无可比拟。
当初秦家分封的几千骑士,如今依然是扎根于整个武安都督府五州各县乡的勋士豪族。
更别说太平港的七百二十行,行行皆唯秦家马首是瞻,这是朝廷所授任的武安府官员们无法拥有的威望。
李世民曾经有一次跟女儿谈及武安都督府时就曾说过,秦琅虽然很痛快的交出了武安府的治权兵权财权等等,但在武安府这一亩三分地上,秦琅才依然是那个说话最管用的。
他说别看秦琅的几千分封骑士家臣如今接受了朝廷的授封,成为了朝廷的勋官,他们的武装成了朝廷的地方团练。
但是,他毫不怀疑秦琅一声令下,依然能够命令的动这支人马。虽然皇帝也相信,秦琅不可能反朝廷,但秦家在武安的影响力是不能置疑的。
如今拥有近百万人口的武安府五州,随时都能动员起几万人马来。
朝廷在武安驻有太平军、镇南军等,其实不仅是要震慑俚僚蛮夷,也有很大的用意就是震慑秦家这个封臣的。
当初听父亲说起这些时,她很震惊,觉得秦琅是大唐最忠心也最能干的臣子,不可能对朝廷有什么不忠之心,但在发生了兄弟齐王祐造反叛乱一事后,公主也明白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下船,秦用领着武安府的一众有头有脸的人上来迎接。
朝廷任命的武安府长史和武安州检校刺史等一众官吏,反而还排到了后面位置。
秦用这位秦琼曾经的义子兼家将,为秦琅镇守武安多年,这几年仅挂了一个魏国公府家令之职呆在武安,但连都督府长史和检校武安刺史等这些官员,都得礼让三分。
这位身上挂着虚封侯爵的大锤公子,如今也已经两鬓霜白,将临知天命之年,当初追随着秦琼南征北战,一把银锤也称威猛无双,如今沉稳内敛,锋芒不再。
这样的有能力有背景的猛将,其实只要愿意,如今就是做个十二卫的将军都是绰绰有余了。
“仆恭迎娘子,一路辛苦了。”
长乐很清楚秦用以及他身后的秦勇等这些人在秦家的地位,知道丈夫很仰仗秦用,特别是当年秦琼弃郑投唐,就是秦用和阿黄舍命保下的秦琅。故此秦琅对这位父亲的家将可不是一般的信任。
而是真的将他当成兄长对待,银面韦陀秦勇也同样深得秦琅信任。
至于那位在一众男子中比较显眼的女人,长乐也早猜到她的身份,必然就是秦琅当初南下封地时收的那位妾侍,镇南关金鸡垌的原垌主夫人阿侬夫人了。
“三郎没在家吗?”
“仆先前接魏公信,他平定黔中之乱后,便沿西江而下广州,然后便往巡福建、流求诸地去了,暂时还没回来。”
1...596597598599600...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