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于是他来到黑沙县后,就提为吏职。
虽然同样还是弓手,但弓手里有轮番当值的弓手,也有常备的弓手,常备的这些弓手,根据县的大小不等,设有三十到五十名不等,都属于有编制的吏职。
实际上就是充当轮番弓手们的各级带队。
从现在吕宋都督府下的组织架构来说,普通轮番弓手相当于役,而经制弓手相当于吏,县尉县丞县尉主簿录事这些就是官。





贞观俗人 第1221章 葛从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任何朝代,一个县主管的地域和人口都是很多的,起码也是万户左右,而朝廷官员往往就三四员,经制的吏员也仅是录事、曹佐、史区区数人,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管理的过来的。
因此实际上往往是使用大量编制外的胥吏役人,这些人没编制没俸禄,于是往往成为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带,总不能自带干粮白给朝廷干活吧?而偏偏手中还有权,当然会寻租。
于是不仅那些编制的书手胥吏要想办法以权谋私,就算是普通的那些色役衙差,都得找机会捞一把,于是渔肉百姓。
秦琅向来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不管是秦汉还是隋唐又或明清,县衙的胥吏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历史记载,一些大县的胥吏差役甚至上千人,这还没提那些胥吏的庞大数量帮闲。
秦琅在吕宋试行的做法是把这些东西摆在明面上来,既然需要这么多,那就不能假装看不到。
直接提升胥吏编制,解决他们的待遇,并设定一些临时的岗位,又通过雇佣的方式,解决差役的需求。
至于经费,一是折钱代役的那笔,二是税赋中留州县的那笔。
“还不知道大哥尊姓大名?”
“葛从周,叫我老葛就行,我原是福州人。我们那地方啊,全是山,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日子难,一年到头累死了也混不了一家老小温饱。贞观开海以来,我们那地方人都开始下海了,跑船、做工,反正哪能赚到钱往哪跑。”
葛从周也是个热情的人,能做到弓手小队头,手底下管着十人,自然也是机灵人。
几句话就跟王彦章熟络了起来。
老葛说家里以前穷,他们那地方过去在山里头,石头缝里种点庄稼,年成好都难混温饱,更别说逢灾遇难的时候。
所以他们那地方人老了,一般干不了活了的年纪,便会在冬季里自己走进山去,只为给家人节省点粮食,而家里若是有了一两个女孩儿,再生下女婴一般都会直接溺死,没办法,养不活,女孩子养大了将来也是别人家的。
现在回想,老葛也觉得心痛万分内疚不已,以前没走出山时,觉得这是大山里的传统,人人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为了生存嘛。可出来后,才知道,他们以前做的这些事情,有多么让人心痛。
“吕宋好啊,魏公好啊!”
老葛说他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吕宋,先是分到了三百多亩地,然后买奴隶买牲畜买农具,带着一家老小垦荒种地,种水稻也种甘蔗还种了些蕉麻、棉花。
他还积极参与弓手训练,当都督府让自愿报名来黑沙时,他也第一个响应。
他来了黑沙,成了县衙编制弓手小队长,管着十名弓手,每月不仅有固定的月钱和月粮,而且还一次性给他在这边分了一百亩地。
“我家人都还在旧金山,这里的地我也没空耕,但魏公给咱的地,总不能荒着对吧?所以我也是把地先交给别人代管。”
老葛所说的代管,就是现在这边有专门的牙人,他们可以帮忙代为管理田地,负责耕种,从耕种到管理,从种子到佃农全他们负责。
“咱们什么都不需要管,只要先签好契约,约好佃租,然后到时收租就行。”
本质上也就是个租佃合约。
“这不就是把地佃租给别人吗?”
“也是,也不是。”老葛笑道。
一般的佃租田地,就是租给无地或少地的佃农,他们耕种然后按时交租。但老葛所说的这种不一样,因为这些人实力很强。他们用奴隶耕种,而且不是一块两块地的佃租。
就如黑沙县这边,因为刚占领没多久,现在大量土地都空置着,所以就有好些家这种屯垦商人,他们手头有大量的奴隶,大片的佃租种植。
王彦章还是觉得有些听不太懂。
“你说他们手头有很多奴隶,还有许多牲口、农具等,还有耕作管理经验,那他们为何不自己买地商屯,岂不更划算?”
“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内情的,一是这些人手头的奴隶虽多,但他们的奴隶其实是要出售的,不可能一直留在手头,二来现在吕宋买地也有一些限制,一般的移民买地,地很便宜,但那只是对新移民来说,而且是有亩数限制的。”
“除了新移民外,正常的田地买卖价格并不是很便宜,再一个,现在吕宋田地买卖都要立契交税,田价十税一,都由买者承担的。这笔钱可不少,所以各种原因之下,这些奴隶商们便干脆利用手头的奴隶,趁着我们现在好多人没法自己耕种,所以压低价格,低价从地主手头佃租田地,派奴隶耕种,交完约定的租子外,其余的就都是他的了,连税都不用交。”
商人无利不起早,任何商业模式,那都是因为有利可图。
因为现在吕宋奴隶市场上有大量的奴隶,所以奴隶价格不高,商人们也不愿意低价倾销,但养着也要成本,恰好现在吕宋有大量新征服之地的空地新田,那些地主们好多都一时管理耕种不过来,于是他们就暂为代劳了。
压低佃租,用空闲的奴隶种地,一举两得。
说白了,这些人其实都只是奴隶贩子,并不是真正搞商屯的。
“他们不仅佃租田地,而且也买卖奴隶、牲畜、农具这些的,若是你觉得他们派来的奴隶等干的好了,你想直接买下来继续交他们耕种也是可以的。”
“我那一百亩地,现在就是交到他们手里,定的铁板租,亩收六斗。如果遇旱涝大灾,则视情况相应减租。”
亩收六斗的铁板租,这就是定额租,此时中原地区的田租,一般是以分成租为主的,约定地主与佃户几几开,比如说七三或六四或五五等,反正地里收成多少,地主就要按约定收几成租子。
甚至不管主粮还是杂粮都是要分成的,哪怕你冬天种点萝卜,也要分成。
就算种的水稻或麦子,除了分粮,麦秸稻草也要分成交租。除此外,若用地主家的牛,还得另交牛租,有时用地主家修的水渠水车等,也得额外交租。
甚至佃户每年还得额外承担一些免费的劳动,比如给地主家免费再种点地,或是帮地主家修屋等等的事情。
这种分成租是相当普遍的,对佃户的剥削也较重,尤其是早期分成比例相当大,百姓有时一年到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遇灾荒就得向地主借债,最后搞不好就把人都变成地主的奴隶了。
连地里种什么,都得由地主说了算的。
贞观以来,这种情况缓解,朝廷制订了佃租法,设置了分成租或定额租的底线,如今普通分成租是五五,朝廷定的底线是不超过四六。而定额租,也规定了按田地肥瘦分成几等,各等对应的租额不得超过多少,一般也是以四六为底限。
老葛的那一百亩地,就在黑沙平原上,属于土人们耕种的熟地,以这边一年起码两熟的天时,以及这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水利条件,一季都能收一石六到两石的,两季起码也是三石以上。
可老葛交给那些人,亩仅收六斗租,这租率都跟中原北方地区的一些官田租子相当了,可中原北方的那些地,往往一年只能种一季主粮,要么轮耕间作,要么就得种一季杂粮,一年亩产不超过两石。
“签的也是年租,等明年我应当能自己种了。”
老葛说今年也顾不过来,所以交给他们种,能收六斗是六斗,一百亩也有六十石呢。而都督府对于这些新地,是免一年税的。熟地第二年交半租,第三年交七成,第四年才全税。
新开垦的生地,则前三年免税,后两年减免,第六年起才全税。
因此对老葛来说,地荒在那里,一粒粮也得不到,今年种了,还免的摞荒影响明年的耕种。
至于明年,他打算买点奴隶。
“我家两小子年纪也都差不多了,打算等春耕过后,就打发他们回一趟福建老家,去他们娘舅家那边,让帮忙说门亲事,到时谈定后就直接把人接过来,这样就又能增添两个劳力了。”
王彦章不由的对老葛的这算盘十分佩服。
老葛甚至还说等过两年手头活泛了,就考虑攒笔钱,送儿子去点选武士。点选武士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得有五百亩地,二是得有能置办的起全套的骑兵装备钱。
有了这些基础条件,然后才能参加都督府的武士点选,考核能力。
“若是能点上武士,那就能成魏公牙兵,到时若再立点功,也有机会如王骑士一般成为授衔骑士,我们老葛家也就发达了。”
“葛老哥怎么自己不点选武士?”
“家里刚搬来,虽说分了不少免费的地,但买牲口购农具又添了几个奴隶,家里还欠了一点饥荒呢,如今孩子们也大了,还得给他们备彩礼娶儿媳妇,女儿也得开始给她们攒嫁妆了,到处要用钱呢。”不过老葛的脸上并没太多担忧。
毕竟老葛家现在拥有五百多亩地了,是个不错的小地主家庭,还有牛马奴隶,他自己现在又成了黑沙县吏弓手,又有份钱粮。儿女们在农闲季节,也能去做工再赚点钱,只要一家子人健康,一起努力拼搏,好日子就在前头。
老葛对自己现在这弓手队头的吏职还挺满意的,待遇不错,每月钱粮还可以,而且逢年节也还有福利。
他也一把年纪了,点选武士的机会就留给长子吧。
“如今奴隶价格便宜,正好入手。王兄弟你没家人帮衬,就得找几个忠厚老实点的买来使用。”
老葛瞧着年轻的王彦章,越瞧越顺眼。
“王兄弟年少有为,如今就成了骑士,以后前途无量啊,不知道有没有中意的姑娘,或是已经说定亲事了?”
王彦章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
从小到大还真没什么机会,到了讲武堂也是一心训练,哪考虑过这些呢。
“我还在讲武堂受训呢。”
“现在不一样了,你可是骑士了,有自己的领地了,就算暂时能把地交给别人佃租,可总不能一直这样吧,你得有人帮忙打理家业啊。光靠奴隶也不行,那些奴隶毕竟都是卑贱的下人,没人看着不但偷奸耍滑,还会偷盗甚至逃跑呢。”
老葛想到自家的两个女儿,大的今年十三,也差不多要到说亲的年纪了。虽说还小了点,但现在订婚过一两年成亲不也刚刚好。
王彦章虽说没有家人,可这个年纪就成了骑士,前途无量啊,若是有家族,以老葛家的条件,别人也瞧不上他家了。
心头一时火热起来。
他瞧瞧天,“天色不早了,我这也该换班休息了,要是王兄弟不嫌弃,不如与我一起去喝杯茶,一会我给你约个牙人聊聊你的租地的事?”
王彦章虽说也是做过五年学徒一年伙计,但毕竟也还是经验少,对于热情的老葛觉得很亲切,架不住他的热情,便点头答应。
老葛回头跟手底下弓手交待了几句,便把长矛、弓箭等都放还土楼甲杖库,只佩了把横刀,头上的铁盔也取了,换上了一顶范阳笠。
“前头新开张了一家凉茶铺子,这大中午的喝一杯正好下火,走。”
王彦章于是便跟着这位葛大哥一起,进了新开张的凉茶铺子,掌柜的热情的招待老葛。
“这也是我们福建同乡,人挺不错的,这凉茶味道正。”
喝着凉茶,老葛便旁敲侧击,慢慢把话题往成家立业这事上带,最后趁着高兴劲,便说自己有个女儿叫大娘,人老实能吃苦,若是王彦章不嫌弃,他愿意去信叫儿子送女儿过来见个面。
“成不成都没关系,你若觉得行那咱们也就结亲成好事做对翁婿,若是你不喜欢,咱们以后仍以兄弟相称,如何?”
王彦章闹了个大红脸,没料到老葛居然要把女儿嫁给他。一时又不好拒绝,支吾几句,被老葛就此拍板,当即就要掌柜的替他写封信送到码头船上捎回去。
王彦章脸红通通的,一时倒是反而也有点期待起来,从小没有家的孩子,在老葛这难得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




贞观俗人 第122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洛阳。
皇帝已回关中长安,令太子全权处置军国政务。
殿中,承乾看着高士廉送上来的第三道致仕表章,眉头皱起。
“前些日孤登高相门探望,高相公瘦不成人形,病体虚弱,仍然牵挂朝堂事务。说起朝廷在西域和漠北的大捷,仍赞赏前线将士们勇敢······”
承乾长叹一声,“孤奏报圣人,圣人降谕,高相忠心为国,一生操劳,如今年已七十,便准许高相致仕。免去其右仆射之职,以开府仪同三司身份致仕荣养,特进封三公之司空加太子太傅,以表彰高相之忠心耿耿。”
高士廉致仕,其长子东阳驸马都尉高履行升为户部尚书。
“中书侍郎崔敦礼迁尚书右仆射,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授吏部尚书,参预朝政。
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授礼部尚书,光禄大夫唐俭加特进检校兵部尚书。”
老臣高士廉致仕,因病重,由其子高履行上殿代父谢恩,然后再接受户部尚书的升迁,谢恩。
高士廉做为皇后的舅父,在朝中数任右仆射并屡次兼任吏部尚书之职,可以说是政事堂里的老面孔,深得皇帝信任。
如今七十岁古稀之龄病退,朝中老臣面孔又少一张。
崔敦礼再进一步,升迁右仆射,激动上前谢恩。这位秦琅的舅父,身后是秦琅为代表的军功新贵集团,以及山东五姓七望的支持。
于志宁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八柱国家之后,北周太师于谨的曾孙,父亲曾任中书舍人。于志宁在隋朝时就起家为县令,后来主动弃职投奔李世民,位列十八学士之一。
资历还是很老的,李世民即位之初,便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授散骑常侍,任太子少詹事,曾是承乾的老师。
只不过在东宫任职期间表现不佳,曾跟秦琅不和,不得太子喜欢。不过李世民倒一直对他很信任,一直留他在东宫任职。只是后来太子差点被废,导致大批东宫官被贬外出,于志宁也因此被贬。
但后来承乾储位稳固后,于志宁也很快再召回朝中,于志宁在朝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系良好,这次他进封吏部尚书,并正式白麻宣相入政事堂为相公,倒也不意外。
毕竟如今老臣一个个凋零了。
倒是唐俭检校兵部尚书让人意外,唐俭的资历可比于志宁强多了,唐俭是太原起义功臣之一,是李渊的心腹老班底,最早封国公的那批人。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是坐冷板凳不为重用的,唐俭也早明白,所以不管给他什么官职,也就没心思做事,此时也六十多岁了,之前一贬再贬,已经被贬到光禄大夫的虚阶,谁料这次授予兵部尚书,虽然加了检校二字,也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参预朝政未正式拜相,可兵部毕竟是六部中的重要部门。
加上此前拜相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承乾的东宫官已经有三人拜相,东宫正在一步步的接管朝政大权。
中书令许敬宗、侍中褚遂良、左仆射长孙无忌、右仆射崔敦礼。
黄门侍郎杜正伦兼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于志宁兼太子右庶子。
同中书门下三品萧瑀加太子詹事。
政事堂仍然是七位宰相。
礼部尚书李百药兼太子左庶子,兵部侍郎高季辅兼太子右庶子。
刑部侍郎张行成兼太子少詹事,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来济兼崇贤馆学士。
东宫的两位詹事、四位庶子加一位学士,三人入政事堂为相,一人兼尚书,三人兼侍郎。
而东宫名义上统领兵马的将领,是以程咬金兼左卫率,以苏定方兼右卫率。
可以说,就算现在皇帝真的在长安突然驾崩,这个班底也可以直接灵前登前了。
武德宰相里,如今也就萧瑀还在了,陈叔达、杨恭仁、宇文士及、封德彝等也都不在了,而贞观前期的宰相班子,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王珪、韦挺、温彦博、杨师道、高士廉、秦琅、魏征、长孙无忌这些人,也只剩下一个长孙无忌在了。
现在朝中的宰相里,许敬宗、褚遂良、崔敦礼、于志宁、杜正伦等无疑是第三代宰相班子,本就是多是出自东宫的太子人马。
礼仪过后。
七位宰相重新坐定。
李百药、高季辅、张行成、来济等因为兼任东宫官,因此也都列席会议。
“西域、漠北战事都大获全胜,圣人于长安下谕,要求务必做好战后安置,诸位今天就来议一议这事。”
萧瑀是羁縻派,认为近年对西域漠北等的战事,劳财伤兵,十分没有必要,应当撤回兵马,而授封其君主,只要对方向大唐臣服进贡便可。
不过萧瑀的话音一落,便被左仆射长孙无忌激烈抨击,认为他这是违背圣人一贯以来的对外国策,更是出卖将士们。
“前朝之时,对草原胡族多行羁縻之策,那皆因草原胡人实力强大,所以最后甚至不得不委屈下嫁女子和亲。然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唐骑出击便可踏破万里之外,岂可再委屈女子求和乎?”
没有实力,就算和亲下嫁公主,那也求不来真正的太平。
承乾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他如今监国摄政,总能保持着很冷静的态度,让臣子们尽情发表意见,能很巧妙的利用臣子来达到自己的想法,很少轻易的先透露自己的打算。
“那以长孙相公之意,该如何?”
“我大唐西域和漠北皆大胜,自然是当趁势而进,进一步加强对两地的控制。”
“那先说漠北。”
漠北薛延陀已灭,其中回纥的吐迷度功劳不小,但他也趁唐军攻薛延陀之机,抢占了许多薛延陀的草场和牲畜、人口等。甚至从漠北传回的消息显示,虽然朝廷在战后马上于漠北设立镇北大都督府,并把漠北铁勒诸部等划为十三个都督州,各授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等。
吐迷度也表面接受了朝廷的都督册封,还向漠北的唐军送牛马骆驼等,但他对内却在效仿突厥旧制,自称可汗,设立官职等,很明显,吐迷度想要效仿当年唐灭东突厥后,薛延陀趁势称雄漠北的旧例,也想当漠北的大汗。
“回纥药罗葛吐迷度之心,路人皆之,朝廷绝不能允许。”长孙无忌很强势。
承乾缓缓道,“孤先前去信南疆,询问太保秦琅漠北安置之法,秦太保倒是给了一些建议,孤便说来也诸相公听听。”
秦琅恭喜大唐平灭薛延陀,然后也指出回纥吐迷度必然会有称雄漠北的野心,如果朝廷处置不好,那么前脚刚灭薛延陀汗国,后脚便可能又立一个回纥汗国,这不符合大唐的利益。
必须得限制回纥的野心,但也要避免直接战争,漠北毕竟太过遥远,不比漠南与中原北地相接,又无法耕种不利长期屯守,故此对漠北得有适合的政策。
“魏公提议,在漠北传统的中心,把郁都军山一带,圈划出来,单独做为朝廷的直属领地,为镇北大都督府的驻地,可设一个镇北州,不许其它各部越界放牧,而是做为朝廷在漠北驻军的防区,同时做为驻军所属牧场。”
这个州划出来,既可以保证朝廷在漠北长驻一支兵马,也能有自己的牧场为这支驻军提供所需。
另一方面,在这个漠北的核心区,以往匈奴人突厥人等都在这里建立汗庭,大唐占据,也很有象征意义,另外还能居于中心分割各部。
“要在漠北驻军?刚不还说漠北不适合长驻屯垦?”萧瑀质问。
“兵不在多,驻上一两千骑就行,况且,完全可以于漠北漠北以及东北等各地征召归附大唐的诸羁縻部落中征召,征召三五千人,轮流驻防,不可吗?”
这支兵马从各部中征召,统一接受镇北大都督府的统领,为常备镇戍部队。实行三五年一轮替制度。
军官从中原唐军中选调,士兵自诸部中征召。
“之前朝廷已拟划漠北十三都督府,这些都督府其实在灭东突厥后便已经划设,然多年过去,各部地界也多有变动,尤其是此次灭薛延陀后,回纥更是占了薛延陀大部份地盘,再以原先的十三部地界,肯定是不合适的。”
“魏公之意,重新调整各部地界,确立后,立界桩碑石铭记,并与诸部盟誓,永远遵守所立边际,不得越界侵犯别部,若有违者,大唐有权力召集其它诸部,共同出兵征讨,诸部有义务出兵协从。”
秦琅还提出,原来的十三部有些少,这次完全可以找些理由多设些都督府或州出来。
“之前薛延陀多弥可汗兵败投奔阿史德时健部,为其收留,而吐迷度引兵袭击,斩杀多弥可汗,并杀伤时健部众多,时健部姻亲白霫别部乌罗浑部也被重创。”
这个阿史德时健部其实跟回纥吐迷度关系很深,吐迷度的祖父时健,原本是突厥阿史德部的,阿史德部世代与突厥汗族阿史那部联姻,称为后族,是突厥核心家族之一。
当年时健部落在草原上战败,时健东逃,来到了回纥药罗葛部,被族长收留并看中,最后招他做了上门女婿,甚至后来把部落首领之位传给了他。
1...62462562662762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