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时健后来也就成了药罗葛时健俟斤。
药罗葛带领部落反抗西突厥处罗可汗,东迁漠北,臣服于东突厥,他联合铁勒各部,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药罗葛氏死后,他又迎娶了白霫别部乌罗浑首领之女为妻,夫妻共理国事,部落壮大到战士五万,部众十万。
其子菩萨勇猛善战,后父子不和,被逐出部落。菩萨在外却凭勇武很快又闯出一番名头,其父死后,被药罗葛部迎回为首领。
菩萨曾与薛延陀夷男联合反抗东突厥,以五千骑大败欲谷设的十万人马,威名远扬漠北。
后东突厥亡,夷男立薛延陀汗国,菩萨建立回纥联盟,与夷男不和,多有征战。
菩萨开始向大唐进贡,以争取大唐的支持,贞观初,菩萨病逝,子吐迷度继为首领。
时健本是突厥阿史德部的,后来加入到了铁勒药罗葛部,开创了自己的阿史德时健部,再传给儿子菩萨,菩萨勇猛敢战,在铁勒诸部中深有威名,联合许多铁勒部落,组建了回纥联盟。
菩萨死,吐迷度继为首领。
本来嘛,时健部那就是吐迷度的部落的,但事实上他父亲菩萨时,曾经的时健部便内讧分裂,当年时健部本就是阿史德的时健与药罗葛部联合组成的,就跟薛延陀是薛部跟延陀部组成的一样。
时健在位的时候,就因为继承人之争,把菩萨赶走过,后来虽然菩萨回来做首领,但还是造成了部落重新分为两部,当初时健带来的那些阿史德部落为主的一部份人,不肯支持菩萨,分出去复为阿史德时健部。
他们甚至跟薛延陀联盟,与之结姻,回纥跟时健部于是反目成仇。
当夷男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兵败跑到时健部求庇护时,时健部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甚至还联合了乌罗浑部一起要庇护拔灼。
谁知道吐迷度向来仇视时健部,根本没有给时健部面子,不仅率领回纥人马攻入部落公然杀死了多弥可汗拔灼,还将时健部杀的落花流水,连乌罗浑部也杀的大败,并趁机抢占了他们的草场、牲畜和许多人口。
时健部落和乌罗浑部现在都残了,吐迷度还要趁机追杀,要把他们彻底吞并。
秦琅建议朝廷,不能让吐谷度吞并二部,朝廷要出面维护二部。
“以时健俟斤部另设祁连州,为白霫它部乌罗浑部另设居延州。”
这二部迁移安置,时健部迁到距离灵武河套附近,设祁连州。乌罗浑则东迁到契丹人北边,置于西辽河北岸。
“回纥部置瀚海都督府,多滥葛部置燕然都督府,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拔野古部置幽陵都督府,同罗部围起龟林都督府,思结部置卢山都督府·····”
十三都督府外,又以时健部置祁连州、乌罗浑部置居延州,骨利部置玄阙州,结骨等诸部置坚昆都督府、阴山都督府、大漠都督府、玄浑都督府、浑河州、狼山州等都府州,均归镇北大都督府统领。
共计是二十四个都督府府。





贞观俗人 第1223章 盟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这些都只是漠北诸都督府州,而东部的奚、契、霫、室韦、靺鞨等并不隶属。
东部的奚契诸部,则统属于设在辽东城的镇东大都督府管辖。
镇北大都督府的辖境相当于今内蒙乌加河以北的外蒙全境、俄罗斯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及安加拉河、贝尔加湖周围地区。
二十四都督府,皆羁糜统治,册封其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世袭。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秦琅建议朝廷一定要与他们会盟立誓,划界分疆,盟誓约定各部互守疆界,不得越界,不得互相攻击,否则大唐就要出兵讨伐,各部要响应协从。
对于眼下回纥夺占的薛延陀地盘等,部份划给回纥,其余则大唐与诸部共分。不是大唐拿走,而是与其它诸部共分,也是为了让回纥没法得到其它部族的支持。
薛延陀曾经占据着最好的草场,还有大量的人口、牲畜,大唐肯拿出来各家分,各家岂有不心动的道理。
“二十四都督府设立后,以后每年秋,各部首领到郁都军山的镇北州进行会盟,一起调节各部之间的矛盾等。”
“同时,镇北州做为朝廷在漠北正州,还将成为朝廷在漠北的重要贸易商埠,支持各部前来贸易。”
在秦琅的设计里,其实就借鉴了蒙古人本身的会盟制度,以及满清统治蒙古时的盟旗制度。
先把漠北划成二十四个部落领,盟誓立界,再保留一个朝廷正州。
然后再跟诸部会盟,以皇帝恩封的旨意,在这二十四个部落里,再分设州县,比如给各部首领的兄长子侄等推恩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一个大部落,就会被划分成数个州和许多个县,甚至是更多的乡、村。
然后层层分封下去之后,以盟誓立碑签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所以领地以后就不能再打乱了,领地可世代子孙承袭,但都督府、州、县、乡、村这一级级就固定死了。
而各部承袭都还得要经过朝廷的一道旨意授封,这就加强了中央的权威性。
在郁都军山设立一年一大盟的盟会制度,各部首领三年入京一朝贡制度,而各领地内也让他们推行这种盟会商议制度,其实就是为了瓦解各部首领们的权威地位。
渐渐的,各部的权力就不再一直是在首领手中,而是分散在各个家族之中。就好比刘邦建立汉朝,分封了各个儿子为王。死后其太子继位称帝,他虽然也能再分封儿子为诸侯王,但刘邦封的那些诸侯王是不会变的,这就使的权力分散了。
而等到几代之后,比如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那些诸侯王们跟皇帝已经相隔几代了,对刘彻对中央朝廷的认同肯定就更差。
这是必然的。
而如果按照草原上传统的习俗,虽说诸部也是分封之制,但是新的首领继位后,总是会用自己的儿子兄弟,取代父亲的兄弟叔伯等封镇地方,统管人马的,这就能保证部落首领的权力相对集中一些。
而就算如此,草原上都经常内讧,如强大的突厥汗国之所有衰弱,就是几次著名的汗位继承之争,一群叔侄兄弟们各凭强大的部落人马开战,最后打出狗脑子来,然后被中原隋朝狠狠抽老实了。
如果能够给他们层层分封,然后固定封地,那以后漠北诸部基本上就废了,一两代时还好,都是兄弟子侄,数代之后,可就没那么亲了。
秦琅提议要积极干涉漠北诸部,但不是武力征服,那样成本太高也难以持续,以这种分封、盟会为主,朝贡、市贸为辅,把他们都控制起来,真正的实现羁縻的目的。
谁敢突破盟约限制,那就立即召集其它诸部削他,停他贸易,禁他互市,让各部起来灭了他,然后再把他的地盘分封给各部子弟。府州县甚至乡村等区划始终不变,但是受封的领主是可以变的。
谁听话就一直册封,谁不听话就灭了他,换个人受封。
对漠北,朝廷不需要征税,只需要维持贸易,贸易所得的利润,加上唐边市内征的税,就足够了。
当漠北的铁勒人为主的诸部阶层固化,而且环境变得安稳后,这些人就会慢慢的腐化堕落的,有贸易之利,这些人根本用不着抢,就能过的很舒适,甚至当贸易发达后,漠北的游牧民族也不用再担心什么白灾黄灾黑灾了,草原不产粮,但可以用牛羊牲畜用马匹骆驼,用皮毛等买粮买盐啊。
当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纯粹的牧羊人牧马人牧牛人等后,也就不再对大唐形成威胁了。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这首先就需要大唐保持强大的武力威慑。而眼下大唐在灭东突厥后,又新灭了薛延陀国,正是个不错的时机,尤其是还有不少唐军铁骑还在漠北呢,因此这个时候推出这个新的制度,不管吐迷度如何有野心,也要好好惦量惦里。
而只要这套制度先立起来了,那么以后谁敢违背,大唐可就师出有名了。
从最早的突厥独霸草原,再到薛延陀与回纥分掌漠北,再将他们变成大唐镇北大都督府下的二十四都督府,一步步分化瓦解他们。
如果计划成功,以后大唐新增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同时也能获得更充足和廉价的牲畜、皮毛和奶肉制品等,长远看,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
“魏公这下的好大一盘棋啊,可漠北的诸部岂能甘受指挥?那些人本就是野蛮胡人,哪约束的了?”
崔敦礼对萧老炮的质疑马上反驳,“我觉得魏公此议甚好,这些年朝廷对漠北的治理,其实已大见成效。虽然漠南之地只推行了没几年的羁縻政策,很快就全面为经制正州,但通过划分草场边界,加强贸易等手段,确实让漠南安置的那些突厥人现在都十分安份,边境再无战事,也没有草原胡人经常南下劫掠,我大唐也不用年年北上防秋,漠南成为大唐最好的牧场,突厥人成为我大唐最好的牧人,这难道不是事实?”
“漠南漠北岂能一样?我大唐在漠南设立了多少军镇,建了多少堡垒兵部,驻了多少兵马?在漠北能行吗?”
“我觉得魏公计划很好,萧公难道有更好的计划,还是说只一味的放弃不管,那又岂是什么谋国之策,非要让漠北成为隐患?”
萧瑀也被驳的无话可说。
漠南之地那些突厥人的安置,十来年了,政策也几经调整,如今看来,确实还是效果不错的。
北方边境的突厥人几乎已经不再威胁朝廷,甚至成了朝廷重要的牧区、税源,这是不争的事实,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二十四都督府的部落首领,可世封国公爵位,加大将军阶,授都督、刺史职。其子弟则授为侯爵、将军、刺史,再往下授伯爵、中郎将、县令,然后是子爵都尉、乡长,男爵、校尉、村长······”
男爵挂校尉衔的村长,大家总觉得怪怪的,但是如果都只是散爵,那又不值一钱。
“以后,漠北诸部皆为唐臣,谁敢自称可汗者,乃叛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假如药罗葛吐迷度不肯接受这套呢,如果他不肯把吞并的薛延陀部的地盘和牲畜人口拿出来分,不肯去除汗号呢?”萧老炮追问。
承乾微微一笑。
“魏公信中后面倒是有说,假如吐迷度不识时务,那么说明此人早怀异心,将来必会反叛。如此,那么我大唐不如早下手为强,趁热打铁,先灭了他便是,到时以回纥之地盘、牲畜、人口等也其它二十三部瓜分,诸部岂有不愿之理?”
对大唐来说,到时不过是二十四都督府变成了二十三都督府而已。
“魏公的建议,对于戎狄蛮夷,得分而治之。漠北、漠南得分治,辽东和西域也得跟漠北分隔开来。几大片区里,还要再层层细分,如此方可无忧。”
“魏公还举荐由松州检校都督、宁远军使苏定方出任镇北大都督府长史、镇州州刺史兼镇北军使,中郎将薛仁贵任镇北州司马兼镇北军副使。诸位相公以为可否?”
漠北常驻一军,唐骑八百,然后征召漠北二十四部胡兵,每部各一百,总三千二百骑兵。
以灭薛延陀之部份俘虏于镇北州放牧养羊养马,并在郁都军山开商埠市场。
有这么一支三千余骑的常备军在,就能时刻威胁漠北诸部,若是各部间有矛盾冲突,也能第一时间前往解决。不管是草场争夺,还是抢夺牲畜等,有三千二百精骑,裁判的话也更有威严。
谁敢无视大都督府的裁决,就得考虑一下这支精锐骑兵的存在。就算实力强的部落不怕这三千来骑,也得考虑中原大唐的百万之师。
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兵,相距数千里之遥,仅靠朝廷旨意,那些人说不定还真未必会老实肯听。
洛阳的天子,有时也未必就比漠北的三千铁骑来的更见效!




贞观俗人 第1224章 国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西昌道上报,泥婆罗国王派使者上报求援,称吐蕃王弃宗农出兵侵犯,此事大家认为当如何处理?”
承乾问道。
吐蕃,泥婆罗,两个遥远之地的小国,在松州大战过后,中原朝廷早就把吐蕃给遗忘了。曾经嚣张无比,号称引兵二十万来犯,然后被恰好往松州扶灵的秦琅直接给干翻了,自称雪域高原霸主的吐蕃也被大唐肢解。
之后称臣纳贡,龟缩于卫藏一隅。
想不到如今居然还敢出兵侵犯泥婆罗。
“泥婆罗早已向大唐称臣进贡,乃我大唐藩属国,吐蕃安敢侵犯?当立即派出使者下旨申斥,若不立即退兵,朝廷当出兵讨伐惩戒!”新任右仆射崔敦礼立即毫不客气的道。
崔敦礼有过丰富的外出为使的经验,在外交这块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那些四边蛮夷必须得强硬一些,否则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畏惧。你让他一寸,他能进一尺。
长孙无忌就更加强硬。
“我看吐蕃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记得当初夜郎自大狂妄无边然后是如何被秦琅教训的了。现在安敢侵犯泥婆罗?必须得出兵教训,否则这次侵犯泥婆罗,下次可能就要出兵后藏,再下一次就是苏毗,甚至以后又要进犯河曲、剑南了。”
中原对于这个遥远的泥婆罗国,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从那里传过来的蔬菜菠菜了。
魏征生前,就最喜欢吃菠菜。
再然后,可能也就是鸿胪寺曾往泥婆罗奉旨册封其国王回来后的报告。
报告称泥婆罗国周四千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谷,出赤铜,薛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人性刚旷,信义浅薄,无学艺,有工巧,行貌丑弊,邪正兼信,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祥。
使者的报告里说泥婆罗在雪山之中,国很大有四千里,按这说法比吐谷浑还大,国都就周二十余里,还说国中适合农耕花果跟吐蕃的逻些山南相似,又盛产铜。
至于薛牛、命命鸟是啥玩意,反正也没带回实物。
还说泥婆罗人长的丑,野蛮粗犷,不讲信义,却又极信宗教,国中到处都是佛寺,而且信仰很杂,各种流派都信。
更详细的使者也不知道了,甚至这些信息,大多也只是道听途说来的。
反正按使者说,泥婆罗国都已经立国四个王朝了,但中原王朝以前却并没有泥婆罗国的记载。
倒是刚从天竺求佛回来的玄奘,因为大唐抑佛之故,当初被承乾送往西域,如今回来并没得到历史上那般的礼遇,甚至他入关时带回的佛经还都被没收了。
辛苦多年一场空,还被士兵押解回京。
镇抚司称他有罪,但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在镇抚司写关于西行见闻,所过西域诸国的各种地理朝政等情报,甚至听闻的也算。
于是玄奘现在成了镇抚司的一名编外翻译,实际却在写西域见闻录。
玄奘把印度大陆称为天竺,他西行经历过许多国家,最后抵达天竺最强的国家戒日帝国,还得到过戒日王的盛情招待,请他讲经说法,他也在天竺最大的佛寺里学习佛经,翻译经书。
戒日王是此时天竺大陆上最强大的国王,在统一中印度的笈多王朝亡于厌达人之手,而厌达又被西突厥与波斯萨珊联手灭亡之后,天泊尔山口以东的天竺大陆就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
诸国混战,最后恒河流域形成了四大强国,而这四大强国中,曲女国最终击败其它几国,统一恒河流域,成为天竺大陆最强国。
戒日王确立封建制度,戒日国有三十六个实力强大的封建藩国,而东西两方还有许多臣服纳贡的属国,在其南面的高原,还有一个从不曾被中印度征服过的遮娄其王国。
不过戒日王也基本恢复了笈多王朝时的荣光,称霸中印度,周边纷纷臣服,一家独强。
戒日王大肆封建的同时,也大赏异道,婆罗门教和佛教加上印度教都得到戒日王的支持而大兴。
如玄奘居住的那烂陀寺,便得到了戒日王二百多邑的赏赐,每邑基本是一个村,一邑二百户,所以一个那烂陀寺就拥有四万户邑民。
这二百邑土地施舍给那烂陀寺,不仅将土地上所获得村民的土地税,以及可征收收入的权力一并转移给那烂陀寺,而且还附有传子权,直至天长地久,是完全的世袭封地制,与戒日王封建给兄弟子侄以及大将高官们的封建藩地是一样的。
当时的戒日国,佛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并行,甚至还有从波斯传来的袄教等。
戒日王面对着强盛的宗教,也暗中采取推崇佛教,以打压日益强大的印度教之意。
所以当玄奘来到戒日国都曲女城后,戒日王邀请玄奘去讲法,以最高礼仪向他行触足礼。
戒日王的求助让玄奘义不容辞,戒日帝国的首都有小乘宗师,写《破大乘义》,对大乘佛法公开批评。
玄奘当然知道,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争,戒日王需要大乘佛法,玄奘本身就是大乘佛法的主将。
婆罗门教可谓是天竺最古老的宗教,后来佛教也是出于婆罗门,再后来,婆罗门和佛教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形势需求,又形成了印度教。
千百年中,几大教派此起彼伏,争斗不休。
建立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经在羯陵伽战役中,一次俘虏十五万人,杀十万人,战后阿育王心怀罪恶感,最后被佛教劝动,背离了王族传统信仰,正式皈依佛教,从此佛教与孔雀王朝一起迎来了一个辉煌时代。
后来孔雀王朝衰败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婆罗门贵族建立的巽加王朝,巽加王朝将婆罗门教立为国教,并对佛教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佛教徒们受到迫害,寺庙、教会财产被或被摧毁,或被侵夺,动荡充斥了整个古印度社会。
巽加王朝很快被甘婆王朝取代,不过甘婆王朝也是个短命王朝,只存在了43年就被南印萨塔瓦哈纳国所灭。
在后来大月氏人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朝,和阿育王一样,贵霜王朝的杰出统治者伽腻色伽由婆罗门教改信佛教,但其采用的宗教政策为平等对待,这在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宗教矛盾。
几百年后,贵霜王朝被笈多王朝取代,同伽腻色伽一样,笈多帝国的统治者也是采用宗教平等政策,当时印度的宗教世界正在进行变革,婆罗门教向印度教所演化,同时佛教正走向衰落,人们不再拘泥于某一宗教。
而笈多王朝也只繁荣了百余年,便在与南来的白匈奴厌达人的争斗中耗尽了国力,分裂灭亡。
最终戒日国兴起。
戒日王继承了笈多王朝的宗教平等政策,但他也渐感印度教势力越来越强,于是扶持佛教。
趁大唐来的唐僧玄奘到来之际,他策划了无遮大会,无数贵族僧侣参加,达十余万之众。
仅是佛教徒就来了五千多人,其它各教的也来了数千人。
戒日王向玄奘问法,问的是大乘佛法。
虽然天竺曾是佛教的兴起之地,但在印度教的兴起之下,佛教反而衰弱,东土来的唐僧玄奘精通大乘佛法,居然远超天竺僧人。此时天竺佛教衰弱,甚至还大小乘内斗厉害。
谁也不服谁,谁也压不过谁。
激烈的大小乘之争,更加剧了佛教的衰弱,让印度教进一步强大。
戒日王为玄奘一连举行了十八天的法会,玄奘舌战天竺群僧,把一众天竺小乘佛法的高僧辨的哑口无言,并把来挑战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僧侣们也辨到不能出声。
大乘佛法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彻底压制了小乘佛法,甚至把新兴的印度教和传统的婆罗门教都夺去光芒。
而戒日王也正式在十余万人面前,正式皈依佛教,并授封玄奘为国师。
玄奘此后在天竺各地巡回讲经说法,并一边学习。数年之后,习遍各家经书的唐僧向戒日王请辞。他拒绝了戒日王要为他建一座巨大佛寺,要赐他一百邑土地的好意,坚持返回了大唐。
唐三藏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印度,但却也没去过泥婆罗,但他当时离泥婆罗也仅一步之遥,也还是听过许多泥婆罗的见闻的,故此他写的见闻录里,也有一卷泥婆罗的记录。
唐僧说泥婆罗人习俗把头发剪的跟眉毛齐,还有穿耳戴竹桶或牛角的习惯,吃饭用手抓,不用刀不用筷子。泥婆罗人擅经商,少耕种,泥婆罗国以前叫蓝摩国。
传承至今有史可记历四个王朝,但前三个王朝只有传说,现如今的王朝才有文字记录。
四个王朝即戈帕尔王朝,也叫牛朝,以及阿希尔王朝,也叫羊朝。然后是克拉底王朝和如今的李查维王朝。
名字拗口,皆为音译。
而泥婆罗国自称泥泊尔,据说意为雪山中部之意。李查维王朝也叫德瓦王朝,因为这是国王家族的姓氏。
立国至今已经二百四十余年。
传至第九代国王希瓦·德瓦时,他的女婿阿穆苏·瓦尔马精明强干,被任命为首相,在他的管理下,泥婆罗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十分发达。
阿穆苏·瓦尔马与历代国王一样,都是印度教徒,但他也赞同佛教,酷爱艺术,曾经主持建造了著名的凯拉斯库特宫,这是一座七层高的建筑,设计精美,造型优美,规模巨大,传说最上层可容纳万人。




贞观俗人 第1225章 王玄策西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国王晚年不理政务,将国事尽交于瓦尔马。
瓦尔马也趁机专权,在国王死后,篡位称王。不久,吐蕃赞普派禄东赞前往泥婆罗,要求瓦尔马下嫁公主和亲,否则将发兵灭亡泥婆罗,为老国王复仇,支持王子复国。
1...625626627628629...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