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瓦尔马毕竟是篡位称帝,泥婆罗国中的王族以及各地的土邦依然对他有些不服,为了避免内忧外患,瓦尔马只得同意和亲,以换取吐蕃的支持。
他将女儿布丽库蒂送入吐蕃,下嫁松赞干布,封尺尊公主,瓦尔马将公主送入吐蕃,还陪嫁了许多财宝以及工匠。陪嫁的工匠们,在逻些建立了雄伟的白宫,以供公主和松赞干布居住。之后,又建立了红宫。
尺尊公主的和亲,使的吐蕃和泥婆罗两国结盟,但是吐蕃野心勃勃,却只想把泥婆罗变成自己的藩属国。
在之后吐蕃国力日渐强盛的威胁下,年迈的瓦尔马步步妥协,泥婆罗一步步沦为了泥婆罗的藩属。
瓦尔马在位十五年,病逝后,泥婆罗发生兵变,瓦尔马的大舅子,老国王希瓦德瓦的长子乌达亚、德瓦二世继位,在这场兵变中,乌达亚·德瓦是得到了吐蕃支持的。
弃宗农娶了瓦尔马的女儿尺尊公主,还住着人家陪嫁工匠修建的宫殿,结果老丈人一死,马上就抛弃了自己的小舅子,转而支持了乌达亚兵变。
只是弃宗农也没料到的是,泥婆罗王族此时也并不团结,乌达亚亲吐蕃,而其兄弟德鲁巴则亲唐,认为大唐更加强大,而吐蕃近在身边却狼子野心,尤其是之前支持姐夫篡位,又逼迫泥婆罗成为吐蕃的藩属,因此远交近攻,当依附大唐而对抗吐蕃。
所以这位王子很快在一些在泥婆罗唐商的支持下,策划了兵变,趁兄长乌达亚国王在外巡视之机,攻占王都,夺取了王位。乌达亚于是逃奔吐蕃,求援借兵。
德鲁巴兵变当上国王,大权却尽在大臣吉斯奴、笈多手中。一年后,不甘心做傀儡的德鲁巴再次联络唐商,重金雇佣武士再次发动兵变,成功将吉斯奴笈多杀死,夺回大权。
吉斯奴笈多之子毗湿奴笈多在地方发起叛乱,并扶持了瓦尔马的一位王子为王,与德鲁巴对抗。
不久后,德鲁巴兵败被毗湿奴笈多杀死,随后笈多又毒杀了自己先前拥立的新王,自立为泥婆罗国王。
泥婆罗局势动荡,吐蕃也不好过。
在松州大败后,吐蕃一直在舔伤口,虽然秘密支持了乌达亚的兵变复国,可之后乌达亚失国来奔,他们却也不敢公然再出兵相助。
直到此时德鲁巴被杀,笈多称王后,吐蕃终于按捺不住了,毕竟德鲁巴好歹也是老国王的王子,而且他本身是亲唐派的,不好轻易动他。可现在笈多杀了德鲁巴,又杀了自己拥立的瓦尔马儿子称王,泥婆罗不服者甚多,现在出兵还是有机可乘的。
吐蕃打着助乌达亚复国讨逆之名出兵。
“泥婆罗乃我大唐之藩属国,吐蕃也是大唐藩属,吐蕃有何资格擅自出兵?征讨不臣,维护藩国,这是宗主大唐的权力和义务,什么时候轮到吐蕃自做主张,擅自发兵了?”中书令许敬宗也发声了。
虽说泥婆罗偏远小国,不值一提,可吐蕃毕竟曾经狂妄的进攻过大唐的,当初展现出的实力也还可以,虽然被打的崩溃,但不得不防。
泥婆罗此时内乱虚弱,吐蕃分明就是想趁机吞并,或者实际控制。绝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那依诸公之意?”
“朝廷派出使者,正式册封乌达亚德瓦为泥婆罗国王,并授他大唐国公、都督、大将军之爵衔阶职。同时让使者前往逻些警告吐蕃弃宗农。”
承乾问,“现在泥婆罗国由湿毗奴笈多篡夺控制,朝廷的使者过去,他们也未必会听。”
崔敦礼大气道,“这倒简单,泥婆罗弹丸小国尔,吐蕃都能威逼的他们称臣,朝廷只须择一位能言善辩兼知兵事的官员为使,到时自西昌道沿途征召党项、西山、多弥、白兰、苏毗、后藏、吐蕃等诸藩兵马,并由诸藩沿途供应所需,兵入泥婆罗,可擒笈多献于阙下,复乌达亚德瓦复国正位也。”
朝廷只需派一位知兵使臣,带一道天子诏令,然后用高原上的诸藩兵马,不用唐兵,一来避免长途跋涉辛苦,二来高原上的诸藩兵也更适应那边的地理气候等。
“能行吗?”
“摄尔小国,一战可灭!”
相公们也都觉得这提议没问题,朝廷不是没兵可出,但不值当出动唐骑,有一道诏令便可以了。
“派谁去呢?”
崔敦礼上前道,“臣举荐一人,象林都督王玄策。”
承乾问,“可是曾经仅凭一营兵马,便为朝廷拓土开疆八百里的王玄策?”
“正是此人,先前御驾东征,王玄策率领的象林兵也数立大功,表现极嘉。”
“那好,便授王玄策为鸿胪寺卿,奉令出使泥婆罗国!”
“殿下,先前天竺戒日国王曾派使者来我大唐,请求通好,态度恭敬,献上不少贡物。臣建议王玄策出使泥婆罗事毕之后,可顺道再往南,代表大唐出使戒日国,向戒日王回赐礼物。”
戒日国占据中印度洹河流域,国大地广人口众多,而且处于海上往西方的路上,若能跟戒日国正式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签订一些友好通商协议,那么戒日国开放港口,大唐的海上贸无疑能够进一步繁荣。
“回来时顺便再去迦摩缕波国和骠国一趟。”
迦摩缕波国在后世孟加拉北部,原是笈多王朝的封建藩属,其南面原是强国高达王国,后被戒日王所灭,迦摩缕波早就向戒日王称臣纳贡成为其藩属,因此得以保存。
承乾之所以提到此国,皆因他现在与大唐实际上交界,成为了接壤的邻居。自大唐击败吐蕃,设立了西昌道之后,这个小国实际上已经被大唐三面包围着。
西面和北面都是西昌道领地,藏河翻越群山,奔腾而下,滋润了藏南山区,而印度洋吹来的暖流,也让这片雪山下的河谷,更加美丽。
险峻的山区,成为了天然的边界线。
迦摩缕波国,也就汉魏时的滇越、盘越国,位于藏河中部流域,下游便是后世孟加拉平原,之前为高达国,如今并入戒日国。
其东面隔着那加山脉,东北是大唐的永昌、丽水二羁縻南蛮都督府,东南则是骠国。
此时的迦摩缕波国虽为戒日属国,但承乾看中的是其地理位置,若是能与他们达成友好关系,那么沿着藏河(雅鲁藏布江)河谷,开辟一条商路,便可直接入海。
同样的,大唐西南羁縻的永昌(云南保山)、丽水(缅甸孟拱)都可翻越那加山脉后进入迦摩缕波国谷地,从藏河入海。
距海口虽还有两千余里,但大河通畅,可全程水运,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犹如红河之于通海都督府。
汉武帝曾有计划打通身毒道,从云南入印度,再绕道月氏国,虽然最后止步于昆明大理,但这个方向其实是没问题的。这个时代,已经有商路联通,只是道路难行,属于只能通骡马的茶马小路。
商人用马骡贩卖盐茶瓷器丝绸等。
如果能打通迦摩缕波这个节点,那么大唐的永昌、丽水、西昌这些最偏远的蛮夷之地,就能够获得一个出海口。不仅土产方物能够有出路,而且外面的商货进去也更方便了。
更何况,藏河本就也与恒河相通,水路相连,商机无限。
承乾望着迦摩缕波的地图,可不止一次的暗想着,假如时机成熟,到时可一口吞下这块肥肉,然后顺河而下,把两千里的高达也给占了,直接打通一个出海口。
只不过他也清楚,不管是从藏地还是滇地两个方向过去,都有着群山峻岭的险阻,交通太不便了,要在现在的茶马小道基础上,建成一条运输量更大的茶马大道,都还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
而且现在的藏地、永昌、丽水这些蛮夷之地,也还只是初步纳入了羁縻统治而已,想要全面控制这些地方都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可这并不妨碍承乾将目光望向迦摩缕波,先定个小目标也不错。
“许相公,孤记得先前圣人定下分世封之制,置吕宋都督府首开先例,曾有旨意,外世封领地不得擅自从中原移民迁户,若欲移民必首先奏请朝廷允许,然后还要纳钱,壮丁一丁百贯,然乎?”
许敬宗回复称是。
“既然有此事,那孤为何至今未见到吕宋都督府的户籍上报?吕宋有多少人口是自中原移民过去的,这笔钱交了没有?”
“这件事情要抓紧调查清楚,然后妥善处理。”
“魏公乃我大唐柱国功勋,圣人亲自赐下这第一个外世封领地,规矩越发得立起来,也免的魏公到时被有司弹劾,让天下人非议!”





贞观俗人 第1226章 笑里藏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洛阳宫禁中,中书内省。
中书令许敬宗一回到省内,便立即让人把中书舍人来济、李义府召来。
李义府客气的让来济在前,自己落后两步,客气称来济为阁老。两人虽同为中书舍人,但来济还兼吏部侍郎加崇贤馆学士,而李义府是新进中书省为舍人,兼崇贤馆直学士。省内六名草拟外制的中书舍人中,来济虽然年纪非最长,但却负责本省杂事,因此与中书令、侍中等一样,也被称为阁老,这可非同一般。
许敬宗公房外,早有堂后吏笑脸相迎,帮他们报名开门。
“坐。”
许敬宗起身相迎,招呼二人坐下。
李义府抢着冲茶,泡好冲,恭敬的给许敬宗先递了一杯,再给来济端了一杯,最后许敬宗又招呼他坐下,他才半边屁股挨着坐下。
“不知许相叫我们来是何事?”
中书省和门下省一样,都在宫中还有一个内省,这是因为中书和门下两省比较特殊,属于朝廷的决策审议机关,为了便于皇帝与大臣商议,于是在宫中设于内省,主要官员平时就在内省办公,方便皇帝召对。
另在宫外皇城内,也依然还设有外省。
政事堂最早设在门下省,便于在宰相们决策审议,后来秦琅主张迁到了中书省,于是门下省排名便在中书之后。
虽说如今三省实际职能,远不比从前了,隋文帝开启的三省六部制度,其实也早变了样,如今实际上应当是政事堂总决策,中书门下两省反成了政事堂的附属,至于尚书省更是地位一落千丈,沦为纯粹的行政机构。
以前三高官官为宰相,后来三省的侍郎、仆射等次官也可以他衔拜相,再到后来,只要皇帝愿意,便可以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参加政事、参预朝政、参与机密等名义拜相。
所以大理寺卿、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乃至散骑常侍等各种官职,在不在三省内,都不影响拜相。
故此三省六部核心的中枢制度早就变样了。
皇帝的权力早超过从前,政事堂完全凌驾于三省之上,但宰相班子的扩大化,也带来了宰相权力的削弱。
中书令名为政事堂之首,实际上自从皇帝设立了政事笔,并搞出宰相轮值政事笔之后,中书令其实也空有首相之名了。
三省实际上变成了两省,中书和门下现在经常并称,有合流趋势,甚至尚书省也有合流的趋势。
三省虽在,却已经不再是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了。
“刚才在宫里议事,太子提到魏公的那块外世封地吕宋府,关于魏公的吕宋都督府领地,你们了解多少?”许敬宗捧着茶杯动作优雅,说话不急不缓。
来济是秦琅的义兄,有如今的地位那全靠秦琼秦琅父子的全力栽培提携,他也很清楚自己在朝中,是人所公认的秦琅代表。
许敬宗当然也是秦琅一手提携上来的,还有他身边的李义府也是。
他沉吟片刻。
“不知道许相公想问哪方面的?”
许敬宗在来济和李义府的面前也没有什么隐瞒,他也向来把两人当成自己的心腹来对待,来济年轻有能力,科举状元出身,更是秦琅的力捧的义兄,也早得到皇帝和太子的赏识,如今成为中书省六舍人之首,判省内事务的阁老,又还兼吏部侍郎加崇贤馆大学士。
要知道太子右庶子于志宁新晋吏部尚书,直接拜相。
所以来济距离宰相其实也仅一步之遥了。
他把太子的那番话说了一遍。
来济思索良久,“太子殿下莫非对外世封之制有异议?还是说对魏公有什么意见?”
许敬宗摇了摇头,“太子对魏公不会有什么意见,秦良娣如今在东宫可是最得宠爱。”
“李舍人?”
许敬宗望向一直没说话的李义府,这人最早在松州秦琼幕府做事,后得其举荐入京,由秦琅举荐给马周、许敬宗,让他们帮忙举荐,从九品门下省典仪到八品监察御史再到太子舍人,一路到如今的中书舍人,此人年轻,但心机很深,足智多谋,之前已经很好的帮许敬宗做过几件事。
京中甚至有不少人给李义府送了个外号人猫,说这人跟猫一样无声无息,可笑里藏刀十分阴险。
当然,这般评价李义府的多是被李义府弹劾过的官员,或是嫉妒羡慕他迅速攀升的人。
在皇帝那里,李义府是个如马周一样寒门出身的却才气了得并忠直坦荡之臣,在太子那里李义府也是个年轻有为敢冲敢当的干将。
“下官以为天下皆知,魏公与太子亦师亦友,贞观以来,魏公一直是大力支持太子殿下的,甚至在几次关键时候,还曾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太子殿下自然也是心中清楚。更何况,魏公还尚太子同母胞妹太平公主,而太子又纳魏公异母妹为良娣,又纳一妹来良媛。”
李义府这番话把太子和秦琅的关系说的很清楚,两人过去的情况来看,不可能有什么严重的利益冲突。
毕竟秦琅向来是最坚定的太子党,还是领袖。没有秦琅,说不定太子还真的早被废掉了。
可现在太子突然提吕宋,有几分问责发难的意思。
李义府接下来分析,太子应当只是公事公办,毕竟吕宋都督府外世封是圣人钦定,而关于外世封移民落户的限制,也是皇帝钦定的,甚至当初皇帝直接提出了要吕宋那边已落户的移民,由秦琅代为出钱上缴的。
这事情吕宋那边一直拖着,现在太子有此一问也当正常,毕竟太子现在监国嘛。
“那依你之见,这事当如何解决?”许敬宗问。
虽然许敬宗现在是中书令,但他很清楚自己在朝中实力还比较弱,要依附于国舅长孙无忌,他必须得有秦琅的支持才能坐稳中书令之位。
“许相,下官觉得虽然有圣人旨意在前,但吕宋的许多移民毕竟也都是在旨意下达之前就移民落户了吕宋。一壮丁百贯,妇人中男减半,若按这个数算,移民一户,吕宋就得向朝廷缴纳二三百贯钱。而吕宋现在有人口约三十万了,就算其中只有两三万户移民落户了,那也起码是六七百万贯的一大笔钱!”
许敬宗笑笑,“都说魏公富可敌国,那吕宋盛产金银,听说一天就能产上千两黄金,六七百万贯也难不到魏公吧?”
“六七百万也许不多,但问题是吕宋以后肯定还需要更多移民,若是此事定例,将来吕宋再移民可就难了,一户二三百贯,这还仅是缴给朝廷的钱,还得给这些人安家费、路费,到了那边还要分田授地,一万户就得数百万贯,长久肯定吃不消的。”
李义府分析,秦琅肯定是无法接受皇帝的狮子大开口。
已经移民过去的,秦琅肯定是不愿意一次补缴这么数百万贯钱的,而未来移民政策,也肯定希望还有所调整。
所以秦琅得到外世封旨意后,立即就向皇帝进献十万贯钱。然后外甥受封潞王,秦琅又特献十万贯洗三钱。
偏偏这移民钱,秦琅一直没给。
前有皇帝旨意,现在太子询问。
这个事情肯定不能一直这么糊涂下去,总得有个交待,如太子在殿上所说的一样,总不能让魏公这样的国之勋臣因这点小事被有司弹劾嘛。
一般来说,王朝为了保证赋役征发的来源,通过户籍制度来限制人口自由迁移,特别是两京畿内诸州和有军府州的民户不得随意迁移,只有在地狭人稠、灾荒频繁等情况下才可作有条件的迁移。
比如说从雍州少田者移之宽乡,关中、陇右移民河南、洛阳,都是为了缓解地少人多、受田不足的情况,贞观以来,关中、河南、河北、河东、淮南这些人口密集地区,不断往四边移民,也都是这种政策。
而在两税新法推行之后,朝廷其实对于百姓的人身束缚要小的多,因为课税对象改成了田地和工商税为主,摊丁入亩,折钱代役入亩等,这些都使的朝廷放宽了对移民的一些控制。
甚至朝廷在边疆地区,还不断的推行召募客户、浮客的办法,招募移民戍边屯垦,再加上强制性的放逐边州和配流谪边的政策。
秦琅之前开发封地武安州,也是采取的这种招募移民之法,而在吕宋也同样推行这种办法。
可现在问题是,朝廷把吕宋划为了外世封,类似于朝廷刚设立的镇北大都督府,或是如西域瑶池都督府、吐火罗都督府等这种羁縻府州。
虽说外世封比纯羁縻州还有些差别,比如羁縻州实际是不入户籍版图,不征税赋课役,而外世封和内世封一样,户籍土地都入朝廷,也要纳税,只不过税额不同而已。
从这方面来讲,朝廷一惯制度不允许百姓迁移到化外的羁縻地没问题,可现在吕世既然是外世封地,那也是纳税入籍的大唐王土啊。




贞观俗人 第1227章 宰相、太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可既然皇帝先前都有了旨意,这就是政策性的问题。
就好比中原京畿之地的百姓不得随意迁移,这就是比较严格的。
“我们可以先与吕宋都督府对接,着手商议处理这件事情,对于移民限制令,可以更加细化。比如说两京畿内百姓禁止移民吕宋,再比如沿边军事要地,也禁止移民吕宋。但其它不在此限制内的,可适当放宽。”
“其它地区百姓移民吕宋的,朝廷可审核,其在原籍所有的朝廷所授分的田宅地,当由朝廷无偿收回,而其永业私田可听由其处置。”
“每移民一丁至吕宋,吕宋当向朝廷缴纳一万丁钱,妇人中男算半丁,老小不算。这笔钱呢,也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这些居民在中原,每年要按户等向朝廷缴纳户税,如今移民到吕宋去,吕宋是外世封地,朝廷只能征收三分之一的税,因此每年都要损失三分之二的户税,所以现在以丁钱形式征缴补偿。”
许敬宗喝着茶,皇帝要求一丁百贯,李义府说一丁十贯,相差十倍。但是他觉得这十贯数字倒也比较合理,毕竟买一些青壮奴隶,也用不到百贯这么多钱。
大唐奴隶买卖繁荣,不同的奴隶不同的价格,总的来说那些有年轻又有技能的汉人奴隶最值钱,然后是一些年轻漂亮的外国奴隶,比如新罗婢、波斯姬、菩萨蛮等,如果是那种汉话都听不懂的,肯定又便宜一些,若是连一技之长都没有的,又便宜些,如果再长的老或小长的丑陋等,就更便宜。
这个价格是相差较大的,如果是一个拥有什么高超技术的工匠,可能值一二百贯也正常,或者是十分美貌的女婢,也很值钱的,这就跟牛马是一样的,价格相差巨大。
但如果只以普通的来论,一般一个没有什么技能,也还年轻的普通胡蛮奴隶男子,大约是值四十贯钱左右的。
这个价格比唐初要便宜许多,主要还是因为大唐国力日盛,不断的对外战争,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增奴隶,使的价格不断下跌。
可移民毕竟不是卖奴隶,李义府提出的这十贯钱,是相当于吕宋都督府补偿朝廷户口迁移带来的户税损失。
但户分九等,上上户一年才四千文,中上户两千五,下上户一千,下中七百,下下五百,按这样的户税钱来算,一般移民的百姓,肯定都是以下中、下下户为主,一户一年也就是七百或五百钱,哪怕按下上户的一千钱一年算。
一个移民家庭如果以六口人来算,一夫一妇两几个孩子,折成两到两丁半,一丁万钱,也就是折两万到两万五千钱。
而一个下上户的户税一年是一千钱,两万钱就相当于是二十年的户税钱补缴。
况且,这户移民到了吕宋,也还是要交户税,只是朝廷以后只能得到三分之一,因此一年仍有三百多钱的。
一丁万钱补偿,其实就相当于是三十年左右的户税补偿。
这么算的话,其实这钱就不少了。
“朝廷能愿意吗?”
许敬宗犹豫着,毕竟人口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今流往海外,哪怕吕宋是外世封地,不是化外胡地蛮地,但仍然还是有些敏感的,尤其是之前皇帝还有那个旨意在先。
来济道,“我觉得圣人那道旨意,本意不是要敛财,而是要限制移民的规模,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把规则细化,达到圣人的初衷本意,那么事情也就解决了。”
“首先,得禁止从两京畿内地区,以及中原腹心之地,还有沿边军事要地,以及地广人稀的地区移民吕宋,包括以后移民其它海外领地。”
“移民外世封领地,只许从四辅六雄十望十紧之外的中上州中招募下上、下中、下下三等户,自愿移民。”
“一个海外领一年最多只能从一个州移民一百户,全国最多只能移民三千户。”
······
李义府提出了不少细则。
总体思路还是要限制移民数量,还要限制移民的户等,甚至要限制移民的籍贯,两京畿内以及中原腹心之地百姓不许移民吕宋,边疆那些人口数量不满两万户的下州,以及户口不满千的下县,也不许移民吕宋。
1...626627628629630...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