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他们生活在山林里,似乎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方面,比他们生活在更北面的结骨部,都与他们完全不同,可他们就这么固执。
这片在后世称为唐努乌梁海的地区,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形成一条狭长的地带,四周重峦叠嶂,森林密布,适合狩猎,盛产皮毛,还以产金闻名,叶塞尼河发源于此,上游各个支流如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境,沿河地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适于放牧,也能耕种。





贞观俗人 第1234章 封禅北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都播,也称都波,又名土瓦,同被称为铁勒诸部之一。
可急于立功表现的坚昆都督失钵屈阿栈拍着胸膛表示,都波人太不识抬举,必须得征讨,他愿为前锋。
李道宗和苏定方、高侃等一番商议过后,认为都播之所以不肯归附,主要还在于当初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对他们也采用了联姻和亲之法,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其首领,又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了其首领之女,还把该儿子派驻到都播做俟利发监国。
可能正因此,都播没归附。
失钵屈阿栈的表现,也不全是忠心,他明显有想趁机吞并都波,将之纳入自己地盘的打算。
所以在一番商议过后。
苏定方宣布,新置唐麓都督府,以统领都波之地。
唐麓之名的由来,是苏定方把都波南境的大山正式取名为唐麓岭,以取代原来拗口的都波土名。
以山名为府名,置唐麓都督府。
铁钵屈阿栈的小意图被打断,却也无可奈何。
唐军北上,有熟悉北方地形的结骨部带路,他们很快就寻到了都波首领所驻营地,位于剑河上游羊河南岸。
在这里,都波部落并没有料到唐军会这么快杀到,来的这么快,兵马这么多。
他们在阿史那斛勃儿子的命令下,试图反抗。
但一时无法从山林的各部落中召集足够的人马,苏定方带着随军中的阿史那斛勃父子来到营寨前劝降。
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骑在马上,看着对面营地里的儿子,大声劝降。
他告诉儿子,皇帝已经赦免他的罪行,并授其右武卫将军之职,马上就要去中原京师了,他希望儿子不要执迷不悟,让儿子随他一同前往洛阳。
面对着四面包围的大唐,最终都波部落不战而降。
结骨部首领邀请唐军北上越过贪漫山至其部落,但被苏定方拒绝。
对于唐军来说,这次出兵主要目的是干掉自立为汗,敢挑衅破坏大唐漠北分封体系的车鼻可汗,并对漠西诸部进行一次强有力的武力威慑,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再多浪费时间。
苏定方等先后登上了贪漫山和唐麓岭,命随军工匠立碑铭刻,将他们这次用兵的过程结果等记录在上面,碑文用汉、突、粟特三种文字。
祭祀大山后,军队撤离。
结骨部置坚昆都督府、都波部置唐麓都督府、拔悉密部置新黎都督府。
然后以葛逻禄三姓置阴山、大漠、玄池以及金附州、狼山五都督府,加上巨阙、烛龙、居延州等诸都督府,此战过后,漠北西起金山(阿尔泰山),东至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越小海(贝加尔湖),南抵大漠,形成了三十六都督府,二百余州,七百余县的格局,皆隶于镇北大都督府。
至是漠北皆平。
皇帝也称此为颁惠天隅,曜威云朔。收其瀚海,尽入提封,解其辫发,并垂冠带。
苏定方、李道宗、高侃、薛仁贵、萧嗣业等俱论功加封。
李道宗班师还朝,并带上了数千漠北诸都督、刺史等子弟同行,他们前往中原京都,将在那里留学,或入国子监读书,或入禁军侍卫,以表忠心。
苏定方晋封国公,接下来一直只忙一件事情,就是把漠北三十六都督府和二百余个州,用驿道连接起来,并沿途设立驿站,并接通中原,让漠北与大唐中原连接更加紧密。
同时通过这驿路,让中原与漠北的贸易更加繁荣。
苏定方曾写信给秦琅,请教如何更好治理漠北,秦琅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漠北草原游牧民族,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便是他们受灾的时候,灾情越重,他们越凶悍。简单的说,游牧民越穷,他们越猛。
如果他们生活富足了,他们战斗力就虚弱了。
通过分界分封,加上贸易往来,漠北的游牧民族会不断的失去战斗力的,只要按着现在的政策坚定不移的推行统治下去,漠北不会再是威胁。
只要盯着那些敢越界敢冒头的野心者,一有苗头就立即毫不留情的打压,就可无忧了。
驿路越修越长,三十六都督府都已经联通,现在正要联通所有的二百余州,将来还要联通到七百多个县以及更多的乡去。
如今随着这些驿站,源源不断的中原商货正北上。
茶叶、盐糖酒,丝绸、瓷器,甚至各种铁器,还有许多儒生、僧侣、道士不断前来,他们得到朝廷的支持,在这边讲经传法,说服那些部落首领贵族们,让他们支持资助建立寺庙、书院、道观。
说服游牧民们信仰自己。
苏定方与诸府州的首领们盟会达成协议,约定关税,所有中原北上的货物,禁止诸府州征收过税,也就是关税,关税仅大都督府有权征收,税率为每千钱算二十,实际为百分之二。
所有进入漠北的中原商货,只征一次。
这笔税由大都督府征收,然后三分之一上缴国库,三分之一留大都督府,另外三分之一,再分为两部份,一半用做每年驿道、盟会的开支,另一半则拿来分给诸府州。三十六个府,二百多个州都有份。
大都督府征,大都督府分,其它府州无权征收。
整个漠北地区,所有商业交易,都要征收百分之三的住税,也称为交易税,这笔税是在谁的地盘上交易谁征收,所得之税,三分之一上缴国库,其余都府州所有。
漠北统一税率,禁止胡乱加税,并规定上至都督刺史下到普通牧民,都得纳税,不能减免。
禁止各地征过税,也是为了避免雁过拔毛,到时各方都设立征税,必然严重影响贸易,而大都督府入境征一次,却还主动跟各部分享税收,也是给他们补偿。
除了工商税外,大都督府不再征其它的税,比如牧民们放牧养殖等,都不会征什么牛腿税之类的玩意。
大都督府希望扩大漠北贸易的市场规模,提升交易量。
从某一方面来讲,朝廷希望漠北最后成为中原的牛马牲畜供应地,成为奶肉供应地,成为毛皮供应地,也成为茶叶瓷器针线等手工商品销售区,甚至让牧区也成为大唐货币流通区,通过经济形式,对漠北加以控制。
最后就是要让各部落成为纯粹的牧民,养牛放羊,剪毛卖皮,不让他们有机会再去制盐、打铁等,不让他们有自己的手工制作业。
就连军械,也要慢慢的通过军售,来把这产业控制在手,让他们失去制造能力,只能从大唐这里买,但买多少,能买到什么,什么价格,到时才由朝廷说了算。
计划很长远,但就目前推行的效果来看,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反正诸部落都不打仗了,老实的过自己的日子,牧民们放牧养羊,贵族头人们则忙着倒卖商货当二手贩子,既赚手底下牧民们的钱,还要再赚一笔税,同时牧民们该给他们交的税赋,也是少不了的。
贵族们发现自己现在很富有,钱源源不断的增加,而且这些钱可以买到各种想要的好东西,在草原上,也能享受到中原贵人们的奢侈生活。
哪怕是遇到什么大雪灾,沙尘暴等,也不怕了,可以从大都督府这边买到粮食,价格还不会趁火打劫,根本用不着如以前一样遇灾就得去抢劫打仗了。
以前草原上,弱肉强食。
当草原出现如匈奴、突厥这样强大的霸主时,除了霸主,其它的部落并不好过,因为会被压迫欺凌,各种税赋摊到头上。而就算有强大的霸主一统草原,有时部落之间也经常会冲突打仗,尤其是遇到大灾的时候,大部落甚至直接抢小部落。
就算遇到那种比较厉害的大汗,他不抢其它部落,能带着大家南下中原抢劫,但也得跟中原打仗,在中原分裂的时候还好些,比较轻松能抢到东西,可如果遇到中原也一统的时候,往往南下抢劫就会变成打硬仗,伤亡会非常大,而受伤的往往又总是小部落们。
而草原如果没有霸主,进入动荡分裂时期,就更可怕了,大家人人自危,每天提心吊胆,你不打别人,别人会来打你。
更要命的是,草原动荡,还会导致商货的难以流通,进入草原的中原货物会更少,而且价格更贵,而各部落手里的牛羊牲畜、皮毛等却难以卖出去。
自从大都督府设立,在经历了吐迷度和阿史那斛勃称汗被击败平定后,现在整个漠北很安稳,界线划的清楚,不仅说各大部落都有了分界,就是部落内的各个家族间,也都分了界线。
发生矛盾,也会通过各级盟会调解解决。
没有谁会轻易的挑起战争,那样会被群起攻之。而重要的还在于,现在商货大量流入,物美价廉,茶叶盐糖酒到丝绸布匹甚至米面粮食,以及针线铁锅木碗等等,价格都是过去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现在交易还十分方便。




贞观俗人 第1235章 满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而他们的牲畜和皮毛等出手却方便的多,甚至价格比以前还卖的好。
许多牧民搞不懂背后的原因,但他们只知道现在确实是很好,甚至有时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牛羊出售,或是没有皮毛也没钱,但有想买的商货,人家商人都愿意赊欠给你,利息虽有,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总之牧民们觉得挺划算的。
比如家家必需的盐茶,以前质量差价格贵的死,现在盐雪白无杂质不苦,盐砖也更好了,价格却更便宜了。
天天吃奶腻了,可以把奶制成奶酪、奶干、奶豆腐等,然后卖给商人,换成米面盐茶这些,米面从中原运来,价格却还挺实惠。
许多牧民现在也经常会买些米面在家,既能换换口味,也能防止遇上什么灾情,牲畜冻饿死而导致饥荒。
甚至许多牧民都开始信仰中原来的佛教、道家,儒家在这边也越来越受欢迎,反正部落首领们都在开始学习汉话,并让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化。
不少贵族子弟去了中原京师之后,早就乐不思蜀了。
似乎人人都觉得现在比以前好。
其实只是因为经过数次战争后,草原上已经再无霸主了,他们的头上少了一层直接的压迫掠夺,而贸易开放,也使的大家的生活都改善了。
对草原真正的影响,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这里已经被阉割了,再难出一个强大的霸主了。
当贞观二十年秋,天子亲幸灵州,召会诸蕃时,西域、漠北诸蕃首领,纷纷积极前往。
诸部首领们带上子弟,带上部落特产贡物,还带了许多前去贸易。
回纥首领闰婆、仆骨首领歌滥拔延、多滥葛首领末、拔野古首领屈利失、同罗首领时健、思结酋长乌碎等有名有姓的全都亲自来了。
漠北三十六都督府二百余州刺史,没有一个缺席不到的。
相比之下,倒是西域这边的要差一些。
天山以南如今尽为大唐所直接控制,改为经制府州,早已派官驻兵,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国王了,各国的王室、豪强贵族等也早基本上被迁往长安、洛阳两京居住,这次几国有身份的也都早被召唤来灵州与会。
西域天山以北地区,现在主要是以阿贺那贺鲁为代表的羁縻派,他统治着碎叶河以东地区,而乙毗射匮可汗在失去了天山以南诸国后,也老实了许多,再次上表称臣。
但乙毗射匮如今已经无法再号令西域。
河中的昭武九国,现在就脱离了西突厥的控制,之前乙毗咄陆去攻打昭武九国,攻破了米国,结果自己却因内讧而死,米国也趁机复国。
昭武九国的粟特人团结起来,把乙毗咄陆的旧部驱逐离开,关起门来抱团过日子。
而更遥远的吐火罗地区,曾经也是西突厥征服控制的地区,但如今也已经是二十九国并立的局面,西突厥的吐火罗叶护,也只能勉强控制诸国,却也拒不再服从西突厥大汗的命令,反正西突厥大号这些年走马灯一样的换。
至于说更西边到达伏尔加河畔的可萨叶护,这些西突厥的旧日部属,现在也跟吐火罗一样,基本上是半独立的。
大唐天子亲幸灵州,召集漠北西域诸部首领前来,既是要安抚漠北,更是要借机敲打西域。
西域的局势现在并不明朗,阿史那贺鲁和乙毗射匮可汗对立,使的地区局势不稳,再加上吐火罗、可萨和昭武九国这方势,让西域随时有可能再失控。
李世民希望西域能够变成第二个漠北。
但现在的情形来看,并不容易,甚至几无可能。
西域最大的威胁还不是昭武九国或吐火罗二十九国,又或更遥远的西突厥可萨部,而是在西域已经立足近百年的西突厥诸姓部落。
他们的实力依然很强。
······
吕宋。
秦琅坐在旧金山港,一支船队缓缓驶入港口。
“满载而归啊!”
跟随在秦琅身边的一众家臣们高兴的望着那些吃水很深的宝船。
降帆下锚。
随船下来的铸币厂长秦禄激动的向秦琅报告此行的收获,运回了一百五十八万斤铜。
“这些铜与银伴生,我们运回来先冶炼一遍,还能得到许多零银。”
秦琅惊讶一次性运回了这么多铜,倭国的铜被称为紫铜,发现的铜矿很多,产量也很高,但一次性能运回这么多,也不简单了,这不仅是商业贸易,必然还涉及到更高层面的许可。
秦家的大宝船数千料,排水量千吨,一次能载百万斤货物,铜料海运回来,运输却是比较方便的。
一百五十八万斤铜,也就两条大宝船就装完了。
不过能买到这么多,却不易。
“我们秦家这几年在倭国可没少投钱,咱们又出技术又用本钱的,倭国权贵们出矿出人,这合作当然好了。”
倭国盛产铜,但一直以来他们采矿的技术不行。
秦家主动找上门去谈合作,提供堪探开采以及冶炼加工技术,还包销,其中利润还是很高的。
此时的倭国虽说是大和朝当政,可天皇也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实际上地方上还是各大豪族掌权当政,连大和朝廷也基本上是苏我氏这样的门阀掌控了。
这些年苏我氏家族主导下的大和朝,全面效仿大唐改革,各方面都算进步不小,朝廷也算是一点点的从权贵和地方豪强手里收回了不少权。
班田制等的推行,确实让朝廷有些像样了。
但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之前苏我氏家族做为大陆派,一直是跟百济国关系友好,同时主导攻新罗的,这一决策,让他前些年跟大唐关系陷入危机,唐朝授权的许多劫掠船在倭国沿海劫掠,加之海上贸易的封锁,让刚开始改革兴盛的大和朝廷差点就崩溃了。
甚至还引发了朝中几场政变。
好在最终苏我氏主动向大唐低头认错,而大唐这边在如秦琅这样海贸派的努力下,也开始减轻了对倭国的打压封锁。
正是在这种局势下,秦家带技术带资本进入倭国,既打通了倭国朝廷,也跟地方豪强们积极展开合作。
一边是宝船重返,输入大量倭国需要的工商货物,一边是跟各地豪强合作采银挖铜,豪强们需要大唐的货物,但大唐的货物太好,贸易尽是逆差。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通过输出银铜来填补这个逆差。
而另一方面,大和朝廷也通过对银铜矿山的开产和出售进行征收重税,来加强财政收入。
“现在不仅我们秦家,还有好些大唐豪强进入倭国开矿,仅铜矿现在就有十三处之多。倭铜矿储量丰富,仅我们投资的桧木谷铜矿,还仅是熊野铜矿山的矿洞之一,去年一年就采了四十多万斤!”
“而足尾铜矿去年更高产七十多万斤,而最大的别子铜矿,去年产了一百多万斤。”
相比之下,大唐铜产地多在偏远的西南之地,而且产量较低,更麻烦的还在于挖出来的铜矿运输出来不易,并且,滇铜质量还差,往往铸不了钱。
从先秦以来,到隋唐,钱荒一直没断过。
钱荒导致商业受限,甚至劣币驱除良币,更发生铜比钱贵的现象,这些年大唐多管齐下,但贵重金属金银铜始终都是稀缺之物。
所以现在中原的海商们,最喜欢在外面交易的货物就是金银铜。
运一船货物到倭国,本身就能赚上两倍之利,若是再运回一船铜来,转手又两三倍。
而如秦家这样直接跑过去跟倭人合作开矿的,赚的可就更多了。
秦家不止在倭国合伙开矿,在那边粗炼然后运回来,而且还跟倭国朝廷达成了协议,秦家还将运回来的铜铸成铜钱,再运回倭国卖给他们流通使用。
倭国现在比大唐还更缺钱用,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倭国钱荒更加严重,缺钱严重的限制了他们的工商贸易等。
自己铸钱一来没技术,二来成本高,所以倭人喜欢用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成色好,得倭国商人百姓喜欢。
日本无货,只有金银。
倭国在国际贸易中,十分尴尬,唐船带去的各种商货他们都想买,可自己却没有唐人想要的东西。
于是只好拿金银来抵,但日本之前金银开采量不足。
“我们这次运过去的货都是糖、茶和丝绸,利润都是三倍。”秦禄高兴的道,这一趟买卖跑的,不仅运回来一百多万斤铜,而且带去的货物也直接赚了三倍。
“出发到回港,来回一趟加上中间停留的只用了十天时间。”他兴奋着,十天时间,赚到的钱,却超过一个州一年的税赋收入,多么惊人。
何况这么一百多万斤铜,经过再次加工提炼后,不仅能得到不少的白银,而且通过铸币厂,铸造成开元通宝的话,以秦家的技术,能获得起码一成的纯利。
这么多铜起码能铸造三十万贯钱,这意味着这趟运回来的铜利润有三万贯。




贞观俗人 第1236章 重税、走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这种可怕的赚钱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而倭国大和朝廷因为冶炼加工和铸币技术的不行,自己造不但不会赚钱还会亏本,所以秦家毫不客气的又赚倭国一笔钱,跟他们达成的铸币协议里,每交给倭国一千钱,倭国要交十钱的铸币费。
千分之十看似不多,但三十万贯也有三千贯了,这笔钱可是纯白捡。
“你见到苏我氏了没,有没有谈成在那边开设钱庄的协议?”
秦禄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他们拒绝了,不肯让我们在倭国开设钱庄,也不许我们的票号在那边流通。”
“无妨,慢慢来。”
罗马用金币,波斯用银币,而古代中国一直使用铜钱,各国的货币与本国的制度息息相关,当然也更与资源相关。
“倭国近来把税征的很重,导致走私严重,几乎各地豪族都参与走私,甚至沿海的一些豪强还组织起海贼,一边走私一边也打劫。”秦禄告诉秦琅,倭国对大唐进口来的茶叶,每一百斤价值二十贯的绿茶,却要征收五十贯钱的税。
如此高昂的税,导致倭国商人都不堪重负,纷纷走私偷渡。
大唐的茶叶虽也有专卖制度,茶叶跟盐糖酒等一样,比一般的货物要加征一笔专税,甚至有的还是专收专卖。
茶叶自茶农处采摘加工,茶商收购,如食盐一样,要有盐引方能买茶,引就是纳税凭证。
茶农在官府注册登记,商人贩茶,先向官府纳钱,然后领茶引,茶引相当于提货单和完税证明,每一引相当于多少斤茶叶,与盐引基本相当。
茶叶的税是十之五。
比盐税低,因为盐税是直接在盐价上加十倍,十文的盐,加一百文的税,卖一百一。而大唐的茶税从最初的百分之五,再到百分之十,再到十五,百分之三十三,到如今的十之五,不断上涨的茶税,透露着茶税的重要性。
如今全国茶叶高峰产量五千万斤每年,根据不同的茶,按价加征十之五的税,一年的茶税总共达到千万贯之多,虽然远比几千万贯一年的盐税相差很远,但茶税这玩意以前可是没有的。
可就算十之五的茶税,也比不过倭国一担茶税五十贯之狠,因为一般的外销茶,一旦大约也就是二十贯钱左右,这五十贯的税,相当于是征了百分之二百五,是大唐茶税的五倍。
那些倭国商人当然不愿意了,只能铤而走险的走私。
“倭国本地铜价每斤一百零六,而出口是一百一十二文。”
这个价格不能说便宜,但也不贵,毕竟大唐原来的铜料很贵,唐初所铸开元通宝,号称几百年来的好钱,但也是青铜钱,铜铅锡合金,其中铜含量是百分之六十八,铅锡各十五多点,这钱铸出来其实并不是黄澄澄的,而是有点青中泛白的。
一贯开元通宝总重量是六斤八两,每个重一钱,所以实际用铜量是四斤三两左右,而这个重量,其实刚好是唐之前隋朝的五铢肉好的一贯重量。
1...63063163263363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