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同时市舶司设立后,朝廷既可名正言顺的分取贸易三分之一的关税、博买等利,也可以强化监管。
铸钱监基本上也是如此。
吕宋现在金银铜产量较大,同时通过与倭国等的贸易,手里握的大量的贵金属,本身之前就已经开始在铸钱,因此对这种既成事实,朝廷在许敬宗等人的帮忙维护下,直接给秦琅发牌照,也就是设立吕宋钱监,开炉铸钱。
吕宋钱监也有秦家自己负责,朝廷只派来一位监铸,负责监管。
殷安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钱监的铸造,必须保证吕宋钱监铸的钱规范统一,质量上不能有问题,从成色到大小等,都必须保证。
“魏公,这是朝廷所赐母钱!由褚相公亲自书写钱文。”
秦琅接过母钱,发现这钱与之前的钱有些不同,同样是开元通宝,但钱背后面却增加了一个吕字。
“这是贞观二十年新版钱,各地钱监所铸之钱,皆在钱背加上钱监所在地名,比如京、洛、扬等,吕宋钱监所铸之钱背则加吕字。”
而长安钱监铸的钱上还有一个突出的圆点,而洛阳钱监铸的钱背上有一条弯曲的凸线,扬州的钱监则有浮云标记,其它钱监的钱背上也各有长短弯曲等形状不同的小标记。
这种统称为星月纹,跟钱背的钱监地名字一样,都是各个钱监的独家标记。
再配合开元通宝这四个字的一些细小区别,如元字有左挑、右挑和双挑之分等,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好几种不同,四个字加起来就有几十种变化,配上星月纹就成为各钱监的独字标记。
以前的各个钱监的钱都是一个母钱铸造的,并没区别,现在不同钱监不同特征,明显是对各地铸钱加强监管了。
比如吕宋钱监铸的钱币流通市场,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到时看钱的记号就能认出,可以追责。
当然,殷安国此来,不仅仅是监督铸钱质量的,他还要来分钱。
铸币是有利可图的。
在武德初,刚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朝廷因为手中铜料不足,而铜料价贵,再加上运输不便等原因,铸一千钱,当料钱就七百五,加上人工和运输等成本,结果一些钱监铸一贯就得亏上几十甚至二三百钱。
但钱又是必须品,没钱就能以流通,工商不兴。朝廷只能硬着头皮铸钱,后来贞观时,天下一统,国家渐恢复,朝廷开始通过禁铜器、禁毁钱、加强铜矿开采、铜料进口以及改进铸币技术等,总算是扩大了铜料来源,以及降低了铸币成本,铸币也终于有利润了。
铸币有利可图,必然引起私铸。
就比如毁钱制器可得重利一样,必然有人铤而走险,朝廷要维护铸钱,就要投入很大力量打击私铸、毁钱制器,以及生产铜器、铜钱出海等各种问题,这都是要成本的。
秦家铸钱获得,本来也确实是享受了朝廷这一系列政策带来的好处,现在朝廷要求秦家铸币分利,秦琅觉得也不是不讲道理。
毕竟,若是没有朝廷的一系列政策,那么大家都毁钱制器,都大量生产铜器,甚至囤积铜钱等,就会导致铜料上涨等一系列问题,最后结果不仅是劣币驱逐良币,更会导致铸币成本大增,最后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
只要朝廷不是胃口太大,都是可以答应的。
“朝廷意思,吕宋钱监所铸之钱,全都按九五折卖朝廷,不论金银铜。”
这是要收百分之五的铸币税了?
秦琅皱眉,觉得有些高了。
秦家现在铸币,金币的利润是百分之五,银币百分之八,铜钱百分之十左右,利润确实挺可观,可朝廷如果一来就要拿走百分之五,那拿走的不止一半了。
“铸币之利并不算高,我相信朝廷其它钱监的利润也就当在这五厘上下,如果朝廷要从吕宋钱监收走五厘之利,那吕宋钱监估计也快要关门了。”秦琅笑道。
殷安国对秦琅非常客气的道,“下官来之前,太子殿下和政事堂诸位阁老相公们也都有过交待,曾说起吕宋铸币厂,工匠技术强,铸币效率高,说金币铸造利过五厘,银币铸币利过八厘,铜钱铸造更有一分五的利。”
秦琅见他把吕宋铸币厂的利润底细摸的这么摸,也无话可说了。
“哪有这么高啊,况且真有这些,可如果朝廷要收五厘,那也就几乎没剩下什么了。”
“朝廷的意思呢,铸币之权本只能公有,但因吕宋乃是外世封之地,又物产金银铜之物,所以便特许设钱监铸币的。朝廷也需要监管等啊。”
秦琅不说话,表达不满。
“朝廷当然也考虑到吕宋这边铸币也辛苦,所以不可能说不给吕宋留半点利,这次朝堂上诸位相公和户部尚书、转运使、太府卿、少府监等举行了专门的盐铁会议,制订了一个全新的铸钱标准。”
之前开元通宝钱是含铜六分八厘,混以铅锡,铸成青铜钱,每文钱刚好重一钱,一贯六斤四两。
钱质量极好,深受百姓欢迎。
贞观俗人 第1239章 宝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朝廷这些年不断的回收历朝的旧五铢钱等以融毁重铸新钱,从武德四年开始铸开元通宝,到现在贞观二十年,铸造发行二十六年,但开元通宝钱币受限于铜钱和铸造效率,总发行量还是不算多。
也是因此,朝廷才愿意让之前私铸但钱质量好数量多的吕宋铸钱也授权。
“朝廷新拟定贞观二十年版开元通宝铜钱,定成色为铜六五,铅二五,锡十的比例。”
“金开元为金七五,银二十,铜五。”
“银开元为银八五,铜十五。”
朝廷拟的新版钱币的成色几乎都下降了,铜钱原含铜量百分之六十八,降到六十五,这还不算最多的,金币直接降到含金量七十五,这根本就成十八k金了。
银也从原来的银九铜一,变成银八五,铜十五。
“魏公也知道,铜料向来贵重,虽然近年朝廷以律法形式规定了铜价为每斤一百六十文,但私下里价格可远高于此,朝廷铸钱,虽然近年已经表面看上去不亏,但实际铸造成本还是太高了。”
“朝廷虽严禁毁钱铸器,但将十文铜钱融毁铸成铜器,便可价值七十文,哪怕去掉手工成本,也起码是五倍之利。”
钱这个东西,不可缺少,少了就钱荒,百姓不得不以物易物,这也必然影响到交易,也会打击经济,对朝廷来说,钱荒的危害是相当清楚的,可钱荒解决不易。
就好比说,以前不少朝代钱荒时发行那种宝泉,什么当十、当百,或者把钱铸小铸薄,杨广就曾发行白钱,含锡铅太高,钱发白,又小又薄。
钱币价值过低,那么造成的结果自然是握有铸币权的人,在变相的掠夺民间财富,也必然导致大量私铸行为,整个经济市场也会动荡,这是百害无一利的。
可如果钱币本身价值过高,不仅容易铸造亏本,还会导致毁钱和囤钱行为。
如何取舍一个中间值,很重要。
在朝廷的盐铁会议上,做过转运使的许敬宗提到以铜料市场价值来重新调整钱币,保持钱币和其本身的价值大致相当,这样一来,钱币值不虚高,不会影响百姓财富,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朝廷铸币的利润。
朝廷不搞当十当百钱,但毁十文钱就能赚上五十钱,明显朝廷现在的钱本身价值过高,币值过低嘛,这导致钱重物轻,也同样影响市场经济,甚至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
因此把铜钱含量降到六五,降的不算多,降了三厘。
一斤铜料一百六,一两刚好是十钱,铜含量下降三厘,一千钱就减少三两铜用量,也就降低三十文钱,虽然相应铅锡用量增加,但铅和锡比铜便宜太多。
算下来,调整为铜六五后,利润实际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朝廷铸铜钱的利大约是在百分之十左右,而秦家的其实不止十五,因此调整过后,秦家铸币利润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二十,现在朝廷要拿走百分之五,那他依然能保证在十五左右。
就算按朝廷的十左右算,那么增加三厘,利润也能达到将近十五,拿走五厘,也只是三抽其一。
金银币铸币利润低,所以这次也调整了,尤其是金币,降为七五。
原来朝廷的金币本就不是纯金的,掺入了铜,既能使金币更坚固耐磨,同时通过按面额标价,是所谓的纹金,因此提高了铸币之利。毕竟如果用纯金,按市价,那何来铸币之利,损耗还是自己的。
但之前金币本身价值也只是比面额略低一点点,而现在这次朝廷打算提高点差价,这部份差价就是朝廷铸币所有了。
“朝廷会进一步禁止金银直接流通,加强金银币的流通。”
面额金银币已经有二十年的流通时间,逐渐也得到了大家的接受,毕竟虽然比纯金银实际价值低,但在进行禁止金银直接流通的情况下,做为一种货币流通,顶多算一种劣币,却更能取代纯金银。
而有朝廷信用背书,允许用这些金银币纳税交租,甚至允许兑换铜钱等,自然也是增加了他们的信用,这么多年用下来,大家也渐习惯了。
比起称重式的纯金银,一来这些纹金纹银的金银币交易方便,不必说各种鉴定成色,称量剪切,就是携带也方便的多。
“朝廷还计划发行一些小银币,分为五角、二角、一角,据说这也还是当初魏公在广州时试发行过的,效果还可以。皆定为银七铜三!”
一文的铜钱币值过小,用做零钱交易还好,但稍微大点的交易就不太方便了,一千钱就六斤四两重,比如买头牛得好几贯,就得背上几十斤钱。
所以朝廷认为,要想办法减轻缺钱的现象,不仅得加铸金银币,还得搞些小银币。
原因是大唐金银产量较低,全搜集起来铸钱,其实一年也新增不了多少流通量,如果多铸些含银量低的小银币,既能增加货币量,也能解决交易不便的一些问题。
毕竟一头牛比如五千钱,铜钱得三十多斤,用银币五个就行了,但银币一个起码值一千,虽然实际价值起伏波动,但一般也都是要略高于官方价,往往达到一千零二十或五十。
日常生活中比如吃饭喝茶买菜等,用铜钱带着太麻烦,带银钱找零不便,如果有小银钱,则能方便些。
比如五角的银钱,等于半个银币,价值五百多文钱,二角的价值二百多钱,一文的价值一百多钱。
这样使用起来肯定要方便一些,顺便朝廷还能因为这些小银币含银量更低些,还能再赚一点。
不仅是银钱,其实朝廷还准备搞些更小面值的宝钱。
所谓宝钱就是宝泉,也就是当十当二十这些钱,但为了避免不被百姓接受,所以在这些铜钱里适当的掺一些银,然后不同含量的宝泉,便可以当五、当十、当二十。
比起纯粹抢钱的当十当百宝泉钱,这种掺入适当银的银铜钱,本身价值与面值不会相差太大,朝廷铸造有利可图,而百姓便于日常使用。
贞观二十年新版开元通宝于是便有了金开元、银开元、铜开元和小银开元以及宝钱五种钱,共有九种币值。
通过重量、成色的调整,统一标定面额使用。
市场一两足金值钱一万三,而一枚金开元实际含金量也值七千多,加上含银铜本身价值也有一千多,兑一万铜钱,实际铸币利润提升到了一成五。
银币也是如此,通过调整后,铸币利润能有一成五。
而小银币和当十铜钱,含银量更低,其利润能达到二十,虽然其含铜量更高,还掺银,但是毕竟他的面值是当五当十当二十。
殷安国笑着对秦琅道,“按朝廷最新版这九种钱币的成色标准,金银钱都有一分铸造之利,铜钱起码有一分半,而宝钱有两分之利。朝廷以九五收吕宋铸钱,魏公铸币之利并不比先前少啊。”
原来秦家铸金币利五厘,银币利八厘,铜钱一分五,算一下,确实没少什么。
银币利润少了,但能从小银币里找补回来,铜钱利少些,也能从宝钱中找补回来。
“铸币之利甚厚,魏公这也是独获铸币封臣了,其它人可是求之而不得啊。”
秦琅却只是笑笑,以朝廷如今对金银和铜料的控制之严格,就算皇帝真的给别家铸钱炉,许他们铸币,他们也根本铸不了多少钱币。
朝廷传统之法铸钱,一炉要用数十工匠,一年也就铸三千多贯钱,就按上缴朝廷后所留的一分之利,一年也才三百贯而已。哪怕是开三炉,一年也才九百贯,这点钱,哪个放眼里?
况且,哪怕就铸一万贯钱,铜料也得四万多斤,而在武德初,全国一年的铜开采量都仅二十来万斤,所以铸币最关键的一环,你得弄到足够的铜铅锡料,尤其是铜料。
但铜为朝廷垄断,一般人哪里弄的到许多?
也就如秦琅这种在海外的外世封臣,可以通过自己挖和外国买弄来原料。
再一个,铸币也是个高精技术活,需要有专门的铸币工匠,但这种工匠一般为朝廷垄断,秦家是以前有过私铸许可,有这技术储备。
“吕宋钱监铸的钱九五折上缴朝廷,也太麻烦了,反正你如今前来监铸,不如以后我们直接按所百之五上缴朝廷金银币。”
有了铸币利润保证,秦琅也不再反对交这笔税,但他不愿意把铸出来的钱都交给朝廷,因为吕宋也很需要钱币流通,况且他如果把铸出来的钱币再运去海东和南洋诸国,转手还能再赚三到五个点的利润呢。
殷安国明显也是有备而来,略做沉吟,然后便表示可以上奏朝廷请求许可。
事情谈定,气氛明显好了许多。
秦琅拿着九枚新版母钱,也是心情舒畅,按这种新钱成色,秦家的铸币利润还是很不错的,只要原料跟的上,秦家完全可以再增加铸钱炉。
以现在的材料供应,一年铸百万贯铜钱不在话下,扣去上缴朝的百分之五,起码也还有一分之利,那就是十万贯的利润了。
这买卖,确实做的。
得准备扩建铸币厂了,要铸上百万贯钱,铸币厂得两三千工人才够。
贞观俗人 第1240章 秘密任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殷安国此来虽只是任一个从七品下的监铸,但他还带了一个秘密的任务前来。当着众人的面,他没有急着把任务说明,而是待秦琅宣布要为洛阳来的钱监监铸和市舶司判官、监官接风洗尘后,才提出单独说几句话。
秦琅笑着挽着殷安国的手进入都督府内厅,两人分宾主坐下。
这时殷安国先是摸出来一块玉。
这玉一看就非凡品。
一只玉雕的麒麟。
“这是太子殿下让下官带来,转赐给十一郎的。”
秦十一郎秦俞,秦琅第十一子,也是与太平公主所长的嫡长子,刚出生就被赐封为魏国公世子,加朝散大夫五品官阶。
这次太子又赐下一只玉麒麟。
“这块可是上好的于阗玉,原于阗王室世代珍藏之玉所雕,最有名的玉雕大师雕刻。”
这只玉麒麟栩栩如生,神奇灵活,不说玉的材质仅是这大师的作品,就值千金了,再加上这块玉确实质量极佳,稀世珍品。
“秦琅代犬子谢太子殿下赏赐了。”
这几年,秦琅又新增了几个儿子,公主为他生了一儿又一女,其它几位陪嫁的媵妾贵人,也几乎都生了一两个孩子,这让秦琅子嗣兴旺,如今有了十八子。
也是这几年安定下来,秦琅长期在吕宋和太平港,甚至把好几房妾侍带来了吕宋,使的每年增加几个儿女。
甚至小儿子比他的几个孙子们还要小些,如秦俊如今已经二十岁,生的老大都快四岁了,孙儿辈都已经八九个了。
殷安国又摸出来一只展翅的黄金大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胜在灵巧,这是他给秦俞的礼物。
以这礼物开头后,气氛不错。
殷安国也便提起自己的另一桩秘密任务来。
“朝廷听闻魏公如今在倭国与倭人有不少合伙开采的大铜矿,听说吕宋也发现了许多大矿,如今铜产量惊人,一年数百万两?”
“不算多,去年吕宋自倭国贩得倭铜三百来万斤,我们吕宋自产八十多万斤,今年倭铜和吕宋铜估计都还能再增加一些。”
殷安国惊叹不已。
“想不到这倭国还真是遍地银铜啊,居然一年外销吕宋就有三百多万斤。”
朝廷武德年间一年也就采铜二十余万斤,朝廷二十余钱监,总铸钱炉近百,一年可铸三十万贯钱,用铜一百余万斤,开采的铜根本不够,主要还是靠回收五铢钱、私铸钱等铸钱。
贞观时,为了解决钱荒铜料不足的问题,朝廷加强了对铜山管理,提高了铜课税收,但也不是根本办法,后来又来了一波声势浩大的禁佛政策,从寺院中毁了大量的铜像佛器,同时对民间用铜器加强管理。
普通百姓不得使用小铜镜之外的铜器,各级官员使用铜器也有严格限制,贞观年间,基本上把民间所有的铜都拿来铸钱了,才维持了当时每年惊人的铸币数字。
但通过毁佛像融铜器所得的铜料铸钱,毕竟也是有限的,总有用完的时候,铸钱铜料还是得靠铜矿采挖。
朝廷这些年也不断加强铜矿开采,放宽开采限制,允许民间采挖,只是加强了管理,对开采所得的铜实行专卖制度,就是由朝廷征税后官府采购。
如此多管齐下,铜开采量倒也增加了不少,可一年也不过百余万斤铜的产量,这点铜,全铸成铜钱也就是三十来万贯的量。
秦家吕宋铸币,居然一年能弄来三四百两斤的铜料,比朝廷采挖的百万斤铜多几倍,就算朝廷通过回收旧钱、铜器、贸易进口等,也都还不到这个数字。
洛阳朝廷非常眼红。
他们想知道秦家是不是掌握了什么更先进的堪探开采技术,同时也想从秦家的铜料中分一些。
“朝廷愿意以市价买,每斤一百六十文钱。”
秦琅微微一笑。
殷安国有些尴尬,也知道这个价格是朝廷定的,是收购民间铜矿和铜器时的价格,但实际上,因为限铜,所以铜价其实要高的多。
“价格再高的话,朝廷也吃不消,毕竟铸币虽有利,但条件是铜料每斤一百六十文,铜料价再高,铸币也就无利了。”
秦琅一年能弄来几百万斤铜,并没打算制成铜器去倒卖,主要都是要用来铸钱的,秦家有这个技术和实力,一年消耗几百万斤铜,铸百万贯钱都是可以的。换句话说,秦琅弄来的铜,其实他自己也不够用的。但朝廷开了口,秦琅也得考虑。
“如果朝廷缺铜,我身为臣子,当然也愿意为朝廷分忧的,我提两个缓解办法。一是加大与倭人的合作力度,增加一些铜矿堪探开采,这样一来倭铜产量增加可以加大售唐铜量。”
‘其二嘛,秦家可以把自己手里的铜,每年分一批给朝廷。”
“能分多少?”殷安国期待的问,办铜是他来吕宋第一要务,监铸不过是次要的。
“八十万斤如何,每年?”
“能不能多些?”
殷安国提起朝廷钱荒铜紧的困难,朝廷希望每年能够铸钱起码三五百万贯,这样才能缓解日益严重的钱荒问题。否则的话,只怕天下百姓商人又要开始回到过去钱帛兼行的日子了。
出门做生意,得装上一车车的绢帛交易。
“魏公怕是有所不知,如今转运使甚至提出要发行铁钱,特别是在剑南、西昌、黔中、云南这几个西南道。”
西南诸道本就偏僻落后,道路难行,交易不便,铜钱流入过去,那就是黑洞,有去无回。朝廷本就缺钱,所以便提出禁钱入西南。
就如武德初时,也是禁钱过岭南的,唐初甚至以前各朝,官府都不许铜钱流入岭南地区流通使用,所以当时主要用绢布以及金银流通交易。
铜钱这种重要的货币,发行量不足,中原腹地都满足不了,哪能浪费到蛮地。
现在对西南地区也是这样意见了,都是因为钱不足。钱运过去也难,运出来就更难了。
川滇地区铜产量少,虽然说云南产铜,可云南的铜号称不适合铸钱,但川滇地区产铁,而且铁矿储量高,所以就有人说,干脆在那边建立铁钱监,用当地产的铁铸铁钱,专在西南发行使用。
可用铁钱问题也大,一来铁钱价值肯定是不如铜钱的,铜钱交易本来就不便了,一贯铜钱六斤四两,那价值一贯铜钱的铁钱,估计还要更多更重,大家出门买东西,真的要用麻袋扛铁钱或是拿筐背了,这会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和市场经济嘛。
转运使又提了一个补充建议,在西南先铸铁钱,用铁钱做准备金,然后发行专门在西南使用的铁钱券。
这个铁钱券就相当于代金券,大家身上带着这种纸或绢做成的券,便能避免铁钱太重的问题了,铁钱券随时可在钱庄兑换成铁钱。
既然发行铁钱券,为何又要铸铁钱?
因为券不是钱,只是代金券,所以必须得绑定一种真正的货币,西南缺铜钱,所以铸铁钱,然后发行铁钱券流通,这就是要实行铁本位了。
这可以说是非常无奈的一种办法,但是问题还是有很多。
故此现在这个方案被许多人反对,毕竟历史上拿铁做钱的朝代不是没有,甚至拿布拿绢拿粮食做货币交易流通的,但都不是什么好办法,问题太多。
朝廷这些年早有各种各样的银行、钱庄、票号等,各自发行了许多银票、钱票、庄票等等,但这些都不是货币,只是一种票据,必须得是能够随时兑现出货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