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唐一贯钱里用的铜,就是隋五铢钱的总重量了,当然得叫超级好钱。
而唐朝武德朝时铸一贯开元通宝,不论工费,仅料钱是七百五十钱,实际上一斤铜料价格是一百六十文左右。
但是,如果拿铜制铜器,一斤起码值六百余,所以之前朝廷为了保证铸钱的铜料,对铜是百般限制。
倭国一斤铜出口价才一百一十二,这比唐国内铜价还便宜了每斤四十八文,甚至实际市场价国内还更高。
不过相比起丝绸啊、瓷器、茶糖等的利润,还是相差很大的,不过因为去倭国的商船返航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商货可带,于是也只能带铜银等。
“近来水师在海上巡逻的厉害。”
大唐对铜十分稀缺,所以倭铜还是很受欢迎的,可因为铜这玩意的稀缺性,尤其是国内朝廷刻意的限制了铜料的市场价格,固定在了一斤一百六上面,偏偏如果铸器却能有数倍之利。
所以现在许多海商从倭国弄来铜后,都不愿意把铜运回国内,因为在大唐铜料属于受限制的商货,朝廷规定,铜料进口,只能卖给朝廷官仓。
价格就是一百六一斤,还得看下成色。
于是现在海商们也开始精起来,他们把铜运到林邑等其它海外地方,生产铸造铜器再卖出去。
“要不咱们也铸些铜器?”秦禄问。“海东诸国以及南洋诸国,对铜器需求还是蛮大的,甚至泰西诸国胡商也都愿意采购,价格不错。铸铜器是铸币利润数倍。”
可秦琅上船一边查看着这些刚从倭国运来的紫铜料,一边却只是摇头。
“大唐缺铜,也缺钱,如今我们弄来了铜料,首当铸钱。况且,朝廷已经准许了我们吕宋铸币厂铸钱,可却没准许我们私铸铜器啊?只有朝廷的铜器坊才可以有权生产一些三斤以下的铜镜等生活有关的铜器物,其它人可没这资格。”
“违反朝廷铜禁制度,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也不一定要在吕宋制铜器,可以到林邑去,那总不违反律法。”
秦琅笑笑,“那你首先能逃过水师船的检查,一旦被查到把铜运去林邑,罪同走私违禁铜料。”
秦禄有些不太甘心,好大的利润呢。
秦琅却并没太在意,赚钱的买卖多的是,铸币的利润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何况采矿和冶炼这块还有很大利润呢,再一个,秦家把日本铜运回来铸成开元通宝再运回倭国流通,这是倭国急需的,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有额外的影响力。
“赶紧把这些铜料都卸下船,先送去提炼,分离出银、铜,然后再运去铸币厂铸币,早点赶出来,运回倭国去。”
“我还是挺期望看到倭国上下,都使用我大唐开元通宝的。”秦琅笑着道。
至于倭国对进口茶叶征收重税,秦琅也暂时管不到,倭人爱喝茶,茶叶进口量大,倭国想着法子收税,以填补财政,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秦家虽然是大唐重要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商人,但倭国茶叶市场只占据很小一个份额,还影响不到什么。
秦家茶最主要的市场是大唐的内销市场,外销的茶叶市场,都是中低档茶叶。
这些茶叶经茶商们从各地茶场收上来后,再汇聚到江西的饶州,靠近长江的这处中游地方是南方有名的茶叶集散中心。
茶叶在此再转手到广交杭扬登诸外贸港的茶商手里,这些茶商将茶叶再贩卖到诸港,卖给那里的茶栈。
茶栈收茶,最后再卖给来唐的胡商,或是要出海的唐商。他们卖茶,一般要收佣金、破箱费、关税、通事费等约为茶价的百分之十五,佣金一般为百分之二,茶叶关税为百分之十。
基本上外销茶的整个流程就是茶农产茶,茶商收毛茶,然后茶庄再收茶制茶,茶号再把茶庄加工好的茶卖给港口的商行商船,中间环节很多,基本上港口的商行不会直接从茶庄采茶,都是通过这些环节,相对来说,其实效率反而更高,质量和售后等也都更有保障。
所以说秦家虽是产茶制茶大户,但实际上各港外销的茶叶,跟秦家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
主要跟茶行有关,各港的茶行,基本上都是专做外销茶叶生意的,他们跟各地的茶庄、茶商等往来,收购茶叶,同时又跟外贸易的海商商行往来,一进一出,相当于是外贸公司,不公需要寻找客户海商,也需要寻找茶叶商人,往往还得提供雄厚的资金垫补等。
茶农一般都是跟茶贩子们打交道,这些人跑各地茶产地,收购茶叶,然后卖给加工茶叶的茶庄。
茶庄的茶叶再卖给茶号,茶号把茶叶再卖给内销的各个茶业店铺,或是外销的茶行等。各司其责,各做好自己这一块,每一个环节其实都不是外人能够轻易干的了的。
里面的套路多,而且各有专长。
比如说茶贩得熟悉茶产地,了解毛茶行情,掌握时节,甚至得有很强的运输能力,收茶过程中可能还得有充足的资金垫补。
茶庄自然是得要有过硬的制茶技术,没有点真正的本事,是吃不了这行饭的。各种各样的茶叶,各种各样的加工方式,这是最专业的。
而茶栈要收茶,要出茶,得建立自己的茶仓,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渠道。
动则几万几十万贯的茶叶款,没点实力如何压的住。
外销茶叶到了最终端自然就是各个外贸商行,他们需要专心的做好销售渠道,如何把茶叶委托给商船运到海外某国,如何寻找到买家客户,还得保证既卖的出去,又收的到钱,还得有利润可图。
他们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相比起倭国对进口唐茶征收的每担五十贯的重税,现在秦琅更在意的是吕宋移民处处受限,人口流入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
贞观俗人 第1237章 吕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有使者自洛阳来。
此时已是贞观二十年的初冬,中原已经开始飘雪,但吕宋却依然如同盛夏。
殷安国遥望此次目的地在望,心中又激奋起来。
一身绯袍的殷安国其实本职才七品,但他是开国勋臣之后,此次又是前来吕宋这个大唐第一块外世封之地,故此被开恩特赐绯袍银鱼。出发的时候,太子还特意召他入宫,当面跟他嘱咐许多。
吕宋虽是海外,可封建吕宋的魏国公那却是殷安国这样年轻勋戚子弟的楷模了。殷安国的祖父乃是大唐开国功勋,被请上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开山。
殷家乃是陈郡殷氏,世代高门。殷开山的父亲是隋朝的秘书丞,他自己以太谷县令起家,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联合刘弘基屯兵于故城,大破京兆太守卫文升,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随李世民征薛举,兵败除名,众平薛仁杲,恢复官爵,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封为勋国公。
在武德中,历任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是秦王李世民心腹大将,可惜于武德五年早逝。但李世民却也一直牢记这位大将,所以在贞观时,也一直追封不断,还将早逝的他请入凌烟阁。
殷家本是南朝人,世居陈郡,殷开山祖父殷不害是南朝陈司农卿,后来隋朝灭陈,迁居关中,陈家向以文学名世。
殷开山最早也是以科举进士而为太谷县令,后来在李渊父子麾下也多是任文职,不过他却也兼精骑射。
是员难得的能文能武的全才,可惜早逝。
早逝的殷开山连子嗣都没有,朝廷以其弟殷秦州之子殷元过继为嗣子袭爵,殷安国便是殷元之子,可惜殷元没福气,又早死。
到了殷安国之时,勋国公爵也没能承袭,降等袭为陈郡公。
在接到任务来吕宋前,年轻的殷安国刚从国子监中结束学业,在政事堂中为吏。
外放吕宋铸钱监监铸,职从七品下。
从堂后流外吏直任七品,飞升神速。不过因为吕宋都督府是外世封,所以官职皆许自置征辟,品级为视品。同样的品级,如果到朝廷吏部授职,是要降三大阶使用的。
不过监铸这个职事有些不一样,这是朝廷派往吕宋的官员,非吕宋自任,但毕竟是外封地的官。
堂后吏本就重要,外放一般都是能重用。
在殷安国看来,吕宋本是不值一提的海外蛮荒,但皆因魏国公之故,所以皇帝和太子都对此十分重视。
而吕宋盛产金银且多铜,近闻又有倭铜买卖之巨,故朝廷重视,特旨设钱监于吕宋。
赐魏国公秦琅铸钱炉。
这既是对勋臣秦琅的恩宠,毕竟开国以来,能得赐炉铸钱的皆是一等一的重臣宠臣,二来也是因为吕宋铸钱本就是事实,是朝廷设吕宋府前就存在的。现在正式设监铸钱,也是承认既有事实,同时也是知吕宋铸钱之利甚重,特派员规范监管。
这次出京,殷安国还奉旨顺路往祖籍陈郡祭祀祖宗,并探望因病在家休养的叔祖济阳县子爵、前济州司马殷秦州,这位本是他父亲生父,他的亲祖父。
殷秦州对孙子的此次赴任也很重视,他告诉孙儿,当年兄长殷开山与秦琼同在秦王府为官,关系不错,当时殷开山官职远在秦琼之上,是朝廷吏部侍郎兼陕东道大行台的兵部尚书,秦琼是秦王府护军,殷开山对秦琼多有照顾。
所以后来殷开山病逝后,秦琼对殷家也很是尽心帮衬,贞观初,殷开山能够追赠尚书左仆射,配享高祖太庙,以及后来能上凌烟阁,那都是有秦琼这些当年秦王府的人出力的。
这几年殷秦两家走动的较少些,这次殷安国前往吕宋任职,既要办好太子交待的差事,更要维护好与魏公的关系。
临走前,殷秦州还拿出了一大笔钱给他,让他带上自己的两个年轻的孙儿同去吕宋,说让他用这钱在那边多置办一些田地,他对吕宋的未来很看好。
仅看今日之武安太平,便知他日吕宋之未来可期。
当殷安国与两个堂兄从船上下来,跳上旧金山的码头,看着亲自来迎接的魏国公众人,望着那高高的城垣,对叔祖所说的吕宋未来可期的话也彻底认同了。
来之前,真没想到吕宋居然已经有这等规模了。
看那旧金山湾中,白帆点点,港口里停着大小上百条船,而码头上更是力工如蚁,车马穿梭不断。
城外的码头边,一长数里长街,两边立着无数商铺。
虽比不过他南来时经过的徐、扬、苏、杭,福、泉、广、交诸工商城市和商埠港口,但这里也确实生机勃勃。
他甚至发现港口的船中,居然还有不少胡商的海船,各式帆船形制不一,各种模样的胡商成群。
来的路上,他曾做了点功课,知道吕宋虽然开发没几年,可魏国公秦琅全力开拓,这里最早是发现大金矿,采矿淘金起来的,吸引了二三十万的淘金者。
依靠着这里丰富的金银开采,吕宋也迅速兴起了金银加工和贸易产业,但现在看来,这里可不仅只有这些,否则也吸引不了这么多的唐商、胡商前来了。
他也听说吕宋有不输关中平原的千里沃野,秦琅先前不断招募移民来定居,几年时间就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分田授地,安家落户。不过朝廷如今已经出台了移民限令,吕宋的移民应当大受限制才对,可看着码头上那些大帆船上在不断下来的携老扶幼的百姓,一看就是中原来的汉移民啊。
秦琅笑着上前。
殷安国赶紧大礼参拜。
“下官吕宋铸钱监监铸殷安国,拜见魏公第下。”
秦琅牵起殷安国的手,“我们两家本是世交,何须多礼,来了吕宋,就是回了自己家了。当初我与令尊也曾一同在东宫任职,令尊家学渊源,文采斐然,可惜天妒英才,早早病逝了。”
虽然这是一番客套话,不过殷安国还是很高兴的,他父亲其实只是个纨绔子弟,过继到祖父名下继承了国公爵位还得了世封,但是祖父已故,他自己又没什么才能,在东宫做个小官,也就混混日子,平时也就喜欢点风花雪月纸醉金迷,贪酒好色,没做什么恶,但也没什么才,勉强能在青楼茶肆里附庸一下风雅,附和几句诗词罢了。
随秦琅进城,听秦琅为他一路介绍这座崭新的城市。
做为吕宋的首府,旧金山城很年轻,还没有十年的历史,但是这座城却十分繁荣热闹,做为秦家全力经营的外世封地,秦家对这里的经营比内世封的武安府还要用心。
毕竟这里的付出,能得到更多收益,换做是自己,只怕也是一样。
武安府的封地,好比是租佃朝廷的田地,而吕宋府,则好比自己是地主了,当然不一样。
随着吕宋都督府的设立,以及对吕宋岛蕃围攻的反击大胜,吕宋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和保证,故此吕宋的发展再无后顾之忧。
这两年,再也没有岛蕃能够威胁秦家了,甚至都无法再靠近秦家领地,岛蕃们被秦家一路围剿,或退入吕宋岛东北部的山区,或是退到了东南狭长半岛上去了。
但殷安国发现,吕宋的军事戒备依然很强。
海湾里有水师船巡逻,海岸上也有守卫,城门处有守门士兵。旧金山城的正南门叫正阳门,城门上还有一座箭楼,箭楼上下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九十四个。
城门开在箭楼下,在中原都属少见,四层九十四个箭窗,看着就狰狞无比。
城外密垒深沟,城池高耸箭楼狰狞。
而城厢内外也是巡逻频繁,盘查紧严。
旧金山分为外罗城和内牙城,内牙城其实不是城中城,而是在外城的北面,两城相接,却也有城墙城门分隔。
内牙城比外城小,两城叠加,便有如一个吕字。
内牙城的南门,守卫更加严密,岗哨环卫,气象森严。
他一路观察打量这些士兵的装束,发现他们都穿着铁布衣,都十分崭新整齐,而且细看会发现,这些铁布衣各有颜色,明显分成数支人马。
士兵们也都年轻健壮,精气神很高,一看就是支骁勇敢战之兵,这让他大为惊叹,想不到吕宋还有这么强的兵马。
殷安国做为勋戚子弟,也是在内府三卫做过侍卫的,所以对军事并不陌生,能一眼看出来,这支兵马不简单。
这等军事,在他刚去过的老家陈州就没有。
吕宋和新兴的中原城市一样,有城有市,但已经没有了坊墙,只剩下坊门和街市,这座年轻的城池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整齐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沟渠干净,甚至沿街每过一段就有公厕和垃圾房,哪怕这里天气炎热,却也并闻不到多少臭味。
街两边都是商铺,路上行人很多。
秦琅引着殷安国一行一直来到了内衙城中。
摆案焚香,恭迎旨意。
殷安国于是站到上首,对面吕宋众员,宣读朝廷的旨意。旨意主要就是三道,一是朝廷正式在吕宋设立市舶司,以负责吕宋的港口市舶贸易,以吕宋都督秦琅兼任吕宋市舶司市舶使,朝廷派来了两员市舶司官员,分别是市舶司判官和监官,皆由宦官充任,随同前来。
第二道旨意,是朝廷在吕宋设立铸钱监,并赐秦琅铸钱炉,这是授予吕宋铸币执照,许他们铸币,如此一来就不再是私铸了。朝廷让秦琅自己任命钱监的官员,只派来了一员监铸,也就是殷安国了。
第三道旨意,便是关于移民政策的最近细节规定,之前朝廷与吕宋这边已经谈了几轮,初步达成了不少的协定,比如吕宋每年最多从中原移民三千户,又比如不能从中原京畿要地移民,不能从边关军事要地移民,不能从下州下县等人口稀少处移民,又比如对府兵、团结兵以及工匠等特殊人户移民的一系列限制等。这次旨意,则是对先前商议的关于吕宋用奴隶换移民名额的事情做了最终决定,朝廷同意了吕宋这边通过出口奴隶到中原,换取相应的移民名额增加。
基本上就是一个奴隶换一个移民名额。
对这三道旨意,其实秦琅早已经提前知道,基本上殷安国还没出洛阳城门,他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知晓了朝廷的决定。
吕宋市舶司设立,是朝廷积极监督吕宋的一向风格表现,朝廷对于吕宋的政策,现在主要还是出自政事堂的宰相们,因为政事堂中现在有许敬宗、崔敦礼这几个自己人,长孙无忌也与他关系向来不错,所以总的来说,政策方面还是对吕宋比较照顾的,并没有过多干涉限制之意。
之前皇帝下旨要限制移民,也在许敬宗帮忙周旋下解套,留下了窗口。
现在朝堂上对吕宋主要是加强监管,而不直接干涉。
设立市舶司和铸钱监,都是为加强监管规范而已。
市舶司主要负责贸易,由秦琅兼任市舶使也表明朝廷无意要控制这个机构,朝廷派来的判官和监官这两个官宦使者,所负责的司内事务,也不影响秦琅和吕宋。
市舶司判官主要是负责抽买舶货,收支钱物。
对来港的胡商的番货,判官代表朝廷,有权参与阅实其货,这就是海关验货了,经过验货合格正式入关,要开始抽解,就是征收关税。关税从最早的十分抽二,再后来一再修改。
最早是不论何等货物,一律征百分之二十的税,甚至开始是直接征十分之二的货为税,倒手又能赚一笔。
不过到如今,海关税一改再改,如今基本的关税是十税一,但对一些货物又有不同的加减,比如一些奢侈品等税较高,而朝廷比较需要的东西税则低。比如玳瑁、苏木抽三分,珍珠、龙脑抽二分。
一般都是验货后估价抽税。
贞观俗人 第1238章 利之所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朝廷派来的这位判官,就有权参与验货,并一起负责抽解。判官有权根据货物是否为宫廷或朝廷所需,而决定属于朝廷的那份,也就是三分之一关税,是抽实物还是抽钱。
甚至也还有权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对货物抽解后再进行一次博买,博买就是优先采购。
比如说乳香,是药用价值较大的香料,而且宫廷用度很大,直接在港口优先采购,当然十分划算,不必再经过商人们几次倒手,少了中间商的利润。对这种货物,判官可以先把属于朝廷的那三分之一的关税,要求实物抽解。
乳香的进口关税是十分之三,所以他可以直接拿走十分之一,至于剩下的十分之二的关税,秦家是要实物还是折钱,这是秦家的权力。
剩下十分之七的货物,按规定,判官可以再博买两成,直接采购两成,这相当于是垄断的市场行为了。
不让中间商再赚他们一笔。
秦琅对此当然也没意见,毕竟向来如此。
在吕宋这边,秦琅之前采取的是设立商行,做为官方牙行中介,凭牙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和交易技术来评定货价并介绍卖方,同时要负责维持市场秩序,保证交易公平公正。
这本质上其实也是利用权力进行交易垄断,所以胡商船到港,他们的货物在抽解后,只能通过秦琅的牙行交易,牙行做为中介平台,负责估价、交易等,也做一些售后保证。
比如对货物质量的评估保证,甚至是对货款交易的保证等。
不能说交了钱没收到货或收到的货有问题,或是货给了钱收不到,官牙做为中介,要起到保障作用。
当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垄断行为,靠着手中权力,先赚一笔牙钱。
如今朝廷派判官来,要在抽解后优先有采买权,其实就是从秦家的这个垄断官牙里分利益了。
对此秦琅不反对,毕竟朝廷势大,想分杯羹很正常。
两成的博买权,秦琅也能接受。
秦家的牙行,不仅对进口的货物如此,出口的货物也一样,所有出口货物都要先经牙商,由商行的名义报关,商行因此除了代缴关税,也还要收一笔佣金。
这种官牙的存在,其实历朝的城市里面早已有之,就是各行的行会和官牙了,朝廷不直接管理那些商人,而是通过让各行业组成行会,然后只管理这些行会的行首等来管理各行业,对于交易,也通过牙商来约束。
乳香这样宫廷需要之物,朝廷博买,牛皮牛筋牛角铁料等这样的堪造军器之物,朝廷也一样要博买的。
秦琅都同意,毕竟这个博买也要经过市舶司的估价,只是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但船东货主们并不亏本,毕竟他们的货不管是卖给商人还是商行,价格都差不多,不可能自己去零售的,港口价和零售价,肯定是不同的。
当然,朝廷搞博买政策,不可能都是为自用,所谓需不需要,其实只是看有没有利可图。比如好卖的东西,那判官可能都要插一脚,都要博买,买下来后再倒手卖掉,就能赚一笔。
这种雁过拔毛的行为,秦琅也一样理解。
要知道,仅去年一年,仅广州市舶司一地,通过博买然后变现赚的钱,就有一百一十万贯,这还仅是博买赚的,还没算抽解的进出口关税收入。
正如朝廷官员所说的,东南之利,市舶第一。
市舶司负责进出口贸易,既征关税,又搞博买,两头赚钱。
这个判官不是来抢吕宋贸易管理权的,只是来为皇帝和朝廷赚钱的,另一位监官,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这是负责监管的,相当于派在军中的监军一样,对市舶司的帐目、仓库钱物等进行监察。
这也属应有之事。
吕宋市舶司设立后,以后对外贸易也就正式合法了,吕宋港自己可以发放船籍,有了船籍凭引,吕宋港进出的船也就不是走私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