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转眼就打了四圈。

    鼕鼕鼓声传来,长安城即将天亮了。

    “杠,杠上花,四杠子,十八罗汉!”

    秦琅把牌推倒。

    连续七八把没和牌,可一和就和了把大满贯,四副杠子。

    “十八罗汉八十八番,雀头翻倍,四个暗杠加计四暗刻六十四番,另外我这副牌还可加计大三元八十八番、字一色六十四番,······”

    桌上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李渊和裴寂早在秦琅暗杠第二次的时候,就已经盯住他了,知道这家伙估计是在四杠,尽量都在算他的牌,避免给他杠,可谁知道这家伙最后还是抢在他们和牌前,自摸四暗杠了。

    四暗杠就不说了,还是他娘的全杠的中发白和字,这还加大三元加字一色,再加上岭上牌雀头双倍······

    李渊听到最终番数时都不由的抹了把汗水。

    三百九十二番。

    裴寂臭着一张脸。

    “他是不是出千?”

    “裴公话可不能乱说,你可以怀疑我的运气,但你不能怀疑我的牌品啊。咱们四个坐在这里打牌,我难敢在陛下和裴寂面前出千?再说了,刚才裴监可还和了一把天和呢,我也没说你出千啊?”

    裴寂哼道,“那这计番也不合理,应当有封顶的,比如你这副牌,十八罗汉和大三元哪还能重复计?这种牌,最多只能大满贯八十八就行了,还重复计番就不合理。”

    “那先前裴公和牌重复计不封顶的时候,也没见你少收筹码啊?”

    李渊长呼一口气,感觉激烈跳动的心脏总算是舒缓了一点。

    “好了,输就是输,赢就是赢,既然咱们之前认同了计番规则,那么现在就得认这结果,不就是三百九十二番嘛,朕给的起,赵雍,去取金子来。记得把裴监输的也取来,朕替裴监给了。”

    程处默哭丧着脸,先前没忍住诱惑,记得上次赢了钱,就又来打了,谁知道今晚会输这么惨,前半夜好不容易赢的那百来金,早输光了,现在加上这把,他输了差不多五百个大马蹄金。

    “陛下,我看这天也亮了,要不这最后一把牌就计数了,如何?”秦琅主动道。

    李渊有点意外,“没听说过赌桌上的债就可以不还的,赌债也是债。这一把可就是万两黄金了,你小子还真舍得?”

    “赌桌上赢的钱嘛,又不是什么汗水辛劳得来的。”秦琅道,“昨天下午打到今天早上,中间也就休息了那么几次,还真累了,我刚想起来今天可还是一个重要日子呢,新皇东宫登基大典,还得请太上皇驾临东宫,接受新皇和百官的朝贺呢。”

    李渊呵呵笑了几声。

    他伸手从果盘里拿起一个桔子,慢悠悠的剥开,慢慢吃着。

    “朕可没说要去!”

    “陛下,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啊。”秦琅道。

    “大喜什么,庆贺我成为太上皇?”李渊冷哼着又往嘴里塞进一瓣桔子,继续慢慢吃着。

    “陛下理应接受各方朝贺!”

    裴寂在一边瞧着秦琅,冷声道,“新皇一定要陛下去吗?”

    秦琅只好道,“自然是尊重太上皇的意愿,但是东宫希望太上皇能够亲临。”

    李渊拍了拍手,“朕打了一天一夜的麻将,累了,今天就不去了。”说完,李渊起身,绕过屏风走了。

    裴寂看着秦琅愣在那,笑呵呵的道,“新皇的孝心,陛下心里最明白了。”

    然后,裴寂也跟着太上皇的脚步离开了。

    片刻后,赵雍过来,“太上皇有旨,桌上的马蹄金都赏赐给翼国公,金币皆赏赐给程千牛。”

    程处默心里松口气,终于不用背负巨额赌债了,甚至还能进账几百金币,但是马上想到另一件重要的事情。

    “三郎,请不动太上皇,这下怎么办?”

    秦琅叹惜一声,还能怎么办,凉办。




第126章 登基御极
    凭白得了一百大马蹄金,秦琅却无半点喜悦之情,李世民交待的差事办砸了。

    长安鼓楼的晨鼓还在一记记的敲击着,如同敲击在他的心脏之上。秦琅无奈,只好赶紧出了太极宫往东宫而去。

    一路上,左右武候巡骑、左右骁卫的守门兵,左右监门卫的校尉们,都没有人拦下他查验鱼符、门籍。

    东宫,丽正殿。

    李世民已经穿好了今日登基仪式的毓冕,他站在等身大铜镜前,端看着镜中的那个有些陌生的自己,心中亢奋,又带着几分紧张。

    他伸手去扯了扯十二纹章的礼袍,总觉得这件烫慰的服帖的礼袍依然有几处不平。

    长孙无忌进来。

    “陛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不过刚秦琅来报,太上皇不肯来。”

    李世民怔了一下。

    “你们有应急的准备吗?”

    “我们事先已经做好了备案,预防太上皇不来。”

    “所以说就算太上皇不来也没事?”

    “确实不会影响到典礼仪式,只是这样还是会有些不好的影响。”长孙无忌道,“听说秦琅昨天下午便去太极宫,与太上皇和裴寂打了一整天的麻将,结果今早太上皇却以身体太累为由推辞不来,这个秦琅办事不力。”

    李世民摆了摆手。

    “其实太上皇就是不愿意来,其它的不过是理由而已,既然如此,那就算了。秦三郎也辛苦了,这事怪不得他,让他也去准备一下,一会参加典礼。”

    “要不还是我亲自去请一下太上皇吧?”长孙无忌道。

    “你请的来吗?”

    “我试试看。”

    “好吧。”李世民最后同意了。

    长孙无忌亲自赶往太极宫,等了许久才算见到太上皇李渊,结果说明来意后,李渊只是冷冷道,“朕已经说今日累了,不想去东宫接受朝贺,怎么二郎不愿意?”

    长孙无忌被李渊臭骂一通,赶了出去,只能无奈返回,李世民听后,没什么表情的应了一声。

    “走,仪式要开始了!”

    李世民招呼长孙无忌前往东宫外朝,这是他的时代,就算没有太上皇也不影响。

    臣见君为朝,君见朝为会,故称朝会。

    大唐虽立国不久,但沿袭隋制,朝会有外朝内朝中朝。

    外朝在太极宫正门承天门举行,犹如后世的**举行重大典礼一样,唐朝最重要的一些仪式典礼如继位、册封太子,接待各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也在这欢庆元旦、冬至、发布赦令·······

    只是李世民如今把太极宫让给太上皇继续居住,所以他的登基大典在东宫举行,东宫正南门是重明门。

    此时秦琅便在重明门外。

    自李世民为太子在东宫理政开始,朝廷便在重明门外新建一个待漏院,待漏院原本是在承天门外给百官待漏之用,所谓待漏,就是指朝官们每天四更就要起床赶到太极宫外等待夜漏尽开宫门,入宫早朝。

    为了让朝官们有个落脚地方摭风避雨,所以东宫也便有这待漏院。

    御史大夫杜淹带着两名监察御史过来,开始点名。

    御史台除了弹劾官员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朝会时维持礼仪秩序。

    今天是大典礼,不比平时的常参只有五品职事文官等一二百官员参会,几乎整个长安城的职官、散官、勋官、封侯们都来了,连在京的蕃使夷宾也都受邀前来。

    杜淹带着属下唱名,分班。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散骑常侍、镇抚司丞、翼国公秦琅!”

    “在!”秦琅起身应名。

    杜淹对着秦琅点了下头,然后提笔在本上做了个记号,“东班三品班第十八名,记住你的位置,一会莫要站错了。”

    秦琅赶紧记下,朝会上每个人的位置都是有规定的,不能乱来,否则要被弹劾。而且不同级别的朝会上,位置也不同,因为参与的人数不同。

    总的来说,朝班的位置是按照文左武右,按职事品级排这个标准来的。

    宰相班次最前,然后是百官九品班次。

    因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武将班又称西班,文班又称为东班。

    秦琅本身为国公爵位,这是从一品爵,还有上柱国勋,视正二品,但是在排班的时候,是以职事级别排序的,如果有爵无职,那么亲王排在二品职事官后,郡王排在一品职事官后,国公排在三品职事官后,若有爵有职,则同职事者爵高者在前,同职同爵又以异姓在后,又同姓,则以年长在前。

    秦琅的散阶是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文阶,故他被排在东班。

    他的职事有两个,从三品散骑常侍和正四品下镇抚司丞,以高的排,所以排在三品班。因为秦琅有国公爵,所以在这三品文班里还排到了第十八位。

    今天的大朝会,排在最前面位置的,是有宰相衔的几位,左仆射萧瑀,右仆射封伦,中书令宇文述,侍中陈叔达,检校中书令房玄龄、检校侍中高士廉,一共六人。

    然后是有一品职事官的裴寂,他是大唐现在仅存的三公之一司空。

    原来李世民和元吉也是三公,但一个死了,一个现在当皇帝了,仅有裴寂一人有正一品三公衔,故今天裴寂依然排到了百官班次之首。

    裴寂之下,是诸位宗室亲王,也就是当今皇帝的兄弟们。

    再然后是二品班,现如今大唐二品职事官,除是宰相职的尚书左右仆射外,仅有东宫三孤,以及五个大都督府大都督。

    秦琼为凉州大都督兼左卫大将军,班位也是二品官,不过是西班二品班位,因暂未还京,所以今天没他位置。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兵部尚书杜如晦等一众人皆为三品职事,他们跟秦琅是同一个班,不过位置在前。

    一个个点名登记,等都点完名安排好班次后,那边宫门也终于打开。

    于是在杜淹的率领下,百官按着自己的班次往宫门前移动。

    到了宫门前,又停下来接受监门卫校尉们的验符查籍。

    他们那里有一本厚厚的门籍名单,每一个官员,都在那里早有记录档案,此时要入宫,就得先掏出自己的鱼符,然后报名,待他们查验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宫。

    “散骑常侍秦琅!”

    “在!”

    头戴三梁冠,身穿紫袍的秦琅从金鱼袋里拿出自己的鱼符,交给校尉验视,鱼符上有他的名字以及相貌等文字描述,并且一半在秦琅手里,一半是在监门卫手里。

    确认过后,秦琅再把自己的佩剑交给校尉保管,连蹀躞带上吃肉的小刀子都得解下来交出,不能带半点武器入宫。

    一道道的手续极为繁琐。

    好在眼下已经是八月了,此时太阳还没出来,倒也晨风凉爽,众人虽然穿着极为正式的大礼服,可也没觉得闷,就是各种排队时间长了点。

    等通过各道手续,最终来到重明门边殿。

    东西两班文武的一品班二品班子,都没几个人,且主要以宗室的亲王、郡王们为主,倒是三品班次,十分热闹,且多是些熟面孔。

    朝中的宰相高官们,基本上都集中在三品班子里。

    秦琅一个十六岁的年轻人,一身紫袍玉带三梁冠,挤在他们中间,而且还排位挺靠前,于是就显得份外突出了。

    看着身前身后不是尚书就是九卿、监正的,秦琅也觉得不太自然,排在秦琅前一位的是是吏部侍郎长孙无忌,旁边秘书监魏征。

    大家个个身着紫袍玉带,由监察御史们领到自己的班位上,好在都有坐垫,倒不用站着累。

    只是大家坐的都有点距离,倒不便于交头接耳私下议论了,他跟魏征挤了挤眼,结果人家魏征根本不理会他。

    倒是长孙无忌跟他打笑了两句,“听说三郎昨天跟太上皇打麻将可是大发神威,一夜赢了黄金万两?”

    “最后一把确实,不过没做数,最后太上皇临走赏了我一百马蹄金而已。”

    长孙无忌笑笑,“哪天三郎也来我府上打会麻将,听说自太上皇迷上这麻将后,如今可是风靡了长安城,勋戚贵族之家都喜欢上了这玩艺,还导致象牙都价格飞升,倒叫那些卖象牙的发了笔横财。”

    长孙无忌是国舅爷,是李丽质的亲娘舅,说来自然也就是他秦琅的妻舅了,秦琅不敢怠慢,连说定选个吉日登门拜访。

    长孙无忌看着打量着这个外甥女婿,有些羡慕秦琼,一个庶出子居然如此出息。

    皇帝李世民入殿······

    在经过了整整一个时辰的繁琐登基仪式典礼后,总算快结束了。

    整个仪式,其实大家就是过来观礼的,宣读一道诏诏书敕旨,并无奏事议事环节。

    新皇登基,改元贞观,以明年为贞观元年。

    宣布大赦天下,免去关内及蒲、秦、陕等六州赋税租调两年,天下其它州免差役一年。特旨皇帝名讳中世、民二字天下不必避讳,仅避讳世民二字连用。

    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老人加授荣衔。

    文武官职事五品以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以下职事官加勋一转,百官赐赐粟帛!




第127章 大封赏赐,功列第一
    李世民盘坐在御榻之上,雄视殿中文武百官,虽然突厥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但是他终于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一个属于他李世民的时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
1...8889909192...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