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一幕把秦琅看呆了,原来李世民刚才看他,是想让他去给他垫脚的。

    “你跟我进来。”

    入殿。

    李世民扫了眼跟在后面的史官。

    “出去!”

    “殿下,左史记言右史记行,殿下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在起居注上,将来供后世子孙观看·····”结果这话惹怒了李世民,他黑着脸大喝,“滚,都给孤滚出去,带上你们的史笔!”

    那史官也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太子,也不敢硬顶,只好灰溜溜连滚带爬的出去了。

    殿中只剩下了李世民和秦琅。

    李世民直接把衣襟扯开,露出了里面浓黑的大团胸毛。

    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仿佛呼吸困难。

    秦琅赶紧上前,“殿下,要不要宣御医?”

    “孤还死不了!”李世民瞪着秦琅。

    秦琅觉得今天李世民很不对劲,好像要找他茬,也不知道自己哪得罪他了。

    “秦琅,你跟孤说实话,孤六月初四日真的做错了吗?”

    他眼睛赤红,死死盯着秦琅。

    秦琅心想,这又是受什么刺激了?

    “殿下,为何如此发问。”

    “你直说!”

    “殿下何错之有?”

    “可朕弑兄杀弟,还囚禁了父亲,这些将来都逃不过那些史家之笔,最终都会留在青史之上,孤要世世代代成为不孝之人。孤还会成为后世子孙的坏榜样!”

    秦琅心中一动,原来李世民是在因为这事耿耿于怀,看来是李渊拿这些话堵了李世民了。

    “殿下六月四日前也考虑过这些的,为何最后还是行动了?”秦琅反问。

    李世民沉默不语,最后盯着秦琅,“朕不想,一直不想,是你是玄龄是如晦是无忌是秦王府上上下下一众将士,是你们非要逼着孤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秦琅心想,你个臭不要脸的,你真不想发动,谁有本事逼你不成?你自己真不想发动,你之前可也是做了那么多准备的。

    好处让你得了,现在骂名不想背了,想甩锅?

    这锅秦琅可不能接,也接不起。

    “殿下,没错,当日是秦王府一众将士们逼着殿下发动玄武门之乱的,可大家不是为了自己的从龙之功,不是贪图富贵,就如我阿爷,当初他也是深得陛下信任欣赏的大将军,是当朝国公,我阿爷用的着再贪那从龙之功?我阿爷本就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早就是国公、大将军了。”

    “可是为什么他还和大家要冒那抄家灭族之险要逼殿下?”

    “那是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这不仅仅是殿下的家务事,这更是天下大事,隋末大乱,天下混战多年,死了多少百姓?隋朝大业五年统计天下户口,当时统计数字为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四千余万,而武德元年,还剩多少人口?朝廷统计数字是一百多十八万户,短短十余年间,损失七百万户啊,几千万人口,就算有些受战乱影响未统计进来,可十余年隋乱,死伤都早就过千万了!”

    “殿下也曾说过,自认为对大唐有功,想要争储夺位,可陛下不肯易储,你也打算经营洛阳,等将来与太子争位,怎么争?最终不还是要打仗吗?到时太子据关中,你据关东,这战乱一起,说不定就又把刚统一没多久的天下,打成东西对抗,那个时候,要死多少人?”

    “秦王府将士们逼殿下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是因为当时已经退无可退了,再退,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是粉身碎骨。”

    “秦王府的将士们逼殿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换来的是什么?是这天下重又稳固,再无倾覆之危,是天下百姓不用再担心受战乱之苦,是多年战乱终于能看到尽头了。”

    “大家不但当初逼殿下发动玄武门,现在还会继续逼殿下,逼着殿下灭掉突厥,逼着殿下灭掉梁师都,逼着殿下统一天下,逼着殿下偃武修文开万世太平,逼着殿下立下无数丰功伟绩,逼着殿下开创大唐盛世,远超秦始雄迈汉武,逼着殿下给天下万民带来富贵安康!”

    “殿下不出,奈苍生何?”

    ·······

    秦琅把口水都喷到了李世民脸上,溅了他一脸。

    李世民终于从那死循环里走出来了。

    “殿下,史书会记载你弑兄杀弟夺位没错,但史书更会记载你孝敬陛下,更会牢记你是如何结束这乱世,给天下带来太平的,这就好比史书会记载秦始皇是我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他统一华夏,北讨匈奴南平百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但也依然会记载当年史皇帝囚禁母亲赵姬,摔死母亲与嫪毐私生的两个儿子。”

    “汉武帝大败匈奴,开疆拓土,基本上奠定了华夏的边疆范围,可汉武帝也巫蛊之祸逼反误杀太子。”

    “秦皇汉武虽有过,但其依然是我华夏最伟大的君王。”

    李世民抓起一把几上的冰块,扔进嘴里用力的嚼动,嘎吱嘎吱的作响。

    “我的子孙们,将来也会效仿朕这般宫变夺位吗?”李世民问。

    秦琅心想,这是肯定的,李世民确实开了个极坏的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嫡抢权,后来唐朝便屡屡发生这种宫变,从高祖李渊到玄宗李隆基,不到百年间,曾先后发生过四次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是武则天晚年时,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联系羽林军攻占玄武门,迎太子李显闯入皇宫逼迫武则天退位。

    第三次则是中宗太子李重俊联合羽林军杀武三思等围皇宫,意图杀韦后迫皇帝退位,结果玄武门未攻下,兵败被杀。

    第四次则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夺玄武门,杀韦后,拥自己父亲相王登基称帝。

    但历史上唐朝可不止这四次玄武门政变,李隆基晚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自己逃往蜀中避难,结果他的太子便半路独自去了灵武,在将领们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这实际上也是一场政变。

    而到了晚唐时代,宦官掌兵专权,宫中更是发生过无数次政变,唐朝天子废立皆由太监····

    这一切,可以说确实是李世民现在开了这坏头。

    当然,这些话秦琅不能跟李世民说。

    “臣知道殿下当日也只是为天下生民着想,才不得已发动靖乱,但也不曾想过要杀建成元吉,只是当日形势万分危急,最后才有此结果,此并非殿下本意。”

    秦琅只能如此安慰李世民了。

    李世民嘎吱嘎吱的嚼着冰块,听着秦琅那一连串的大家逼迫他的话,觉得心里开朗了些,是啊,那又非孤本意,是大家逼迫孤的。

    “殿下,大敌当前,当全神贯注,莫要因陛下几句话而乱了心智啊。”秦琅劝说。

    李世民看着秦琅,“你觉得孤的儿子们将来会走孤的老路吗?”

    “当然不会,绝对不会,殿下你看承乾多天真无邪可爱,这八岁的孩子还如白纸一张啊,只要殿下和娘娘好好引导,再找一些名儒大臣辅佐,将来自然就会贤良。”

    “那等孤登基继位后,便册封承乾为太子?”

    秦琅看着李世民,这不废话吗?有嫡立嫡,当然这也轮不到他来说。

    “殿下,关于立太子之事,殿下得与宰相们商议啊。”

    “那孤让你到时继续统领承乾的旅贲军如何?”

    秦琅赶紧拒绝,“殿下,臣是镇抚司丞啊,现在只是暂领旅贲而已,等册立太子后,自然当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将统领太子旅贲啊。”

    李世民见秦琅这态度,倒是十分满意的微微一笑。

    他抓起一把冰块递给秦琅,“看你热的满头大汗的,吃两冰块消消暑!”

    秦琅赶紧接过,几个冰块扔进嘴里也嘎吱嘎吱的嚼了起来,别说,还真是透心凉。




第124章 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日。

    天微微亮,长安六街鼓楼的晨鼓纷纷敲响,按马周的设计,天光晓色便开始敲击晨鼓,辩色而止,就是天大亮就停止,若是天色不好的时候,就敲满八百下。

    每一通鼓过后,长安城门便打开一小截。

    今日的长安城,明显与往常有些不一般。

    天未亮,皇城的诸省部衙门便早就忙碌了一夜,大家都在通宵达旦的忙碌,为了初八早上的朝会。

    封闭许久的太极宫,今早也会打开,金殿早朝也会重新开启。

    门下省官员从锦盒里面取出了宫门符,钥匙,门下侍中陈叔达亲自在门符上署名用印,“把这交给城门郎,并呈监门卫将军核验。”

    封锁了两月之久的太极宫门,终于伴着八月初八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缓缓的推开了。

    门前,百官早已经恭候多时。

    整个长安城中七品以上官员,今日皆必须参与早朝,虽非朔望大朝之日,可今日却是有大事发生。

    这一天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过多的惊讶,大家早就已经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了。

    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大家已经都很内心平静了。

    宫门在最后一声鼓声中,完全开启。

    身披锃亮铠甲的监门卫士兵守在门内,右骁卫的士兵守在门外。

    一串马蹄之声传来。

    一名旅贲军校尉骑马奔来,“太子殿下驾到!”

    随着这声喊,翼国公秦琅统领着一千名太子旅贲护卫着太子李世民缓缓而来,今天的李世民没有骑马,他坐在一辆金辂大车里面。

    百官纷纷避让两边,恭迎太子入宫。

    秦琅身披明光甲,腰佩长横刀,骑马持槊护卫太子进入宫门,今天他负责护卫太子重任,因此铠甲兵器不得离身。

    阳光洒落,秦琅感觉已经有些闷热了。

    “殿下,到了。”

    秦琅催马来到辂车前,对着车内的李世民道。

    车内嗯了一声,秦琅帮忙掀开车帘,李世民从车内下来,他打量了下今日的太极宫,宫里除了秦琅带来的一千太子旅贲外,侯君集今天也带着百骑和两千玄甲骑入宫宿卫。

    “三郎,你阿爷此时应当也快到长安了吧?”李世民突然问。

    “距离长安当还有七八日行程。”

    “可惜叔宝今天不在。”李世民说完,交待秦琅带兵在殿外警戒侍卫,然后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进入金殿。

    八月初八日清晨,李渊御临金殿早朝,下敕退位,称太上皇帝,仍居太极宫。

    李世民跪接敕旨。

    礼部尚书河间王李孝恭宣布九日太子在东宫显德殿举行登基即位大典。

    一阵阵山呼万岁声中,这场特殊的早朝结束。

    李世民率百官恭送太上皇帝回宫。

    送走李渊,李世民也没多留,直接出殿。

    秦琅迎上前去。

    “殿下!”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长孙无忌笑道,“该改口了,此刻起你要称陛下。”

    接过那道传位敕书,李世民虽还没有举行继位大典,可已经是皇帝了。

    秦琅立即改口,“臣拜见陛下!”

    这声陛下,让李世民有些恍然。

    他伸手拍了拍秦琅的肩膀,一时意气风发,“走,回东宫。”

    回到东宫,李世民的一众心腹文臣武将,除在外领兵者齐聚一堂,大家个个兴高彩烈,这么久以来,大家拥着秦王终于走到了这个位置上。

    继位为帝,再不用担心了。

    李世民坐在坐榻上,笑着道,“现在起,我们只用一心想如何全力对付突厥便是了,孤也再不用担心朝堂之上和深宫之中。”

    房玄龄提醒李世民,“今日起,你就该自称朕而不是孤了,你已经是皇帝了。”

    李世民感叹着道,“我想起九年前,陛下即位前一日,也是这样,召我前来,这转眼间,如今却是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真正坐到这个位置上了,又有点茫然了。”

    杜如晦道,“陛下虽然今天才当皇帝,可你掌朝纲已经两月有余了。”

    “是啊,两月有余,但这两个月来,接触政事,日理万机,方才觉得这治天下与打天下,真的大不一样。”

    秘书监魏征不客气的道,“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四府,百官百僚,但各司其职,犹如网目。陛下要做的只需要提纲,纲收目顺,纲举目张也。陛下是天子,自有宰相辅政,说难也不难。只要肯听谏纳言,那么就是集无数人的智慧在治理天下。”

    李世民抚着胡子,“朕这一收一举,牵动的却是天下。当年单人匹马,一收,就兜转过来了,可整个天下,万一错了,岂是一时能兜转过来的?”

    长孙无忌很直接的道,“陛下怎么会是一人,我们这些秦王府、天策府的老人,都愿意竭力辅佐陛下的。”

    李世民瞧了瞧坐在最末尾的秦琅,他一身铠甲扣着盔,低着脑袋一言不发,倒像是睡着了一样,不过他清楚这小子不过是故意装睡,只是自觉资历低罢了。

    想起当初靖乱前,这小子上窜下跳的积极样,倒是大有不同了。

    “光靠秦王府的老人也不行,如今不比从前,过去我是秦王,天策上将,自然有你们就够了,可如今我当了皇帝,就要负责整个江山社稷。不仅你们这些老人朕要重用,就是太上皇的老臣,还有建成的人,我也要用。只要有才肯干的,朕都愿意重用。”

    其实刚才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的话,就是在暗示他们这些秦王府老人对魏征、王珪这些人受重用的不满了。

    李世民也听出他们的暗示,可还是决定重用魏征这些人。
1...8687888990...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