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而近在咫尺的海军基地和兵工厂,哪怕就在其轰炸目标之内,他们也不去动一个手指头,半年的时间,本土六大兵工厂外加朝鲜仁川兵工厂的产量已经下降一半,在这么挨炸下去,前线的陆军部队所有的枪炮恐怕都要断粮了。

    尽管一向都喜欢背后下刀子、阴人,向來是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的日本人,心里面明镜似的知道抗联这么做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很清楚,这些中国人的目标就是逼着他们将工厂搬到满洲,以方便他们在地面上攻击。

    等这些兵工厂落到他们手中之后,可以随即成为他们自己军工生产的有力帮手,短时间之内让其军工生产能力翻番,到时候帝国陆军的军工生产能力下降一半,无法补充战损,力量会整个來一个此消彼长。

    就算他们沒有打这个主意,但是一旦合并后的奉天兵工厂遭遇到任何的危险,那么对于帝国陆军武器装备的补充,尤其是轻武器的补充,绝对是致命的影响,他们这一举动,即便是沒有将兵工厂据为己有的想法,但肯定也抱着一锅端的念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二十一章 余波之扫荡
    但本土的形势对于日本人來说却是形势逼人,不搬是不行的,再不搬,任由形势发展下去,整个日本陆军上下就全部断顿了,而且再不搬,除了已经炸成一片平地的东京和朝鲜仁川之外,大阪、名古屋、小仓、相模这些城市,连同那里的兵工厂,也彻底的保不住了。

    到四三年中这些城市绝大部分只剩下了一半,大阪与东京一样,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区,如果在不赶紧找地方搬迁走,万一相当于一个火药桶的兵工厂被彻底的炸毁,剩下的一半恐怕也难保得住。

    那些城市里面,可集中着大量的国民,在耽搁下去,任由他们轰炸,到时候不仅兵工厂也保不住,按照他们不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的架势來看,很可能还要搭进去几百万的国民,搬了至少还有一线的生机,至少还能让本土喘口气。

    日本陆军就搞不明白了,这抗联怎么就和自己较上劲了,按照美英对德轰炸的范围來说,陆海空三军所有的兵工厂都应该在轰炸目标之内,怎么到了他们那里,专门找日本陆军的兵工厂炸。

    你不炸海军目标,炼钢厂也总该在你们的目标之内吧,钢铁是战争的根本,一切武器装备离了钢铁都玩不转,可八幡钢铁厂那么大的目标,你们瞪着眼睛就跟沒有看到似的,只炸陆军的兵工厂和飞机制造厂,而且不是那种定点轰炸,是想要连同这些兵工厂所在的城市,一起从地图上抹掉。

    被逼着忙着给自己家底搬家的陆军,只能在海军幸灾乐祸的眼光之下,按照抗联的意图将这些兵工厂的相当一部分,迁往至少现在看起來还安全的南满,沒错,都这个时候了还沒有忘记内斗海军,对陆军的遭遇的确在幸灾乐祸。

    海军的兵工厂虽说也遭到了美军的轰炸,但是当时的美军投入的轰炸兵力,远远比不上抗联投入轰炸机数量多,力度与抗联相比也小了很多,在加上美军与抗联之间,因为一些费用换算问題,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干扰。

    整个四三年,美军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力度远远比不上抗联,直到四四年六月份,美军大批的b二十九轰炸机投入轰炸之后,海军才真正的笑不出來,但四三年期间海军虽说也在挨炸,但是被炸的绝对沒有陆军惨。

    所以在四三年中海军非但还笑得出來,笑的这个舒服,而被海军嘲笑的异常恼火的陆军,也拒绝和海军分享轰炸情报,以及防空的经验,海军则拒绝自己设置的雷达站,以及观通站为陆军提供情报,陆海军的隔阂非但沒有因为战局的不利,而略微缓和一些,反倒是越发的加深。

    虽说被海军耻笑有些丢人,不过这次的搬迁行动,在日军高层看來在本土到处挨炸的情况之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增加对南满的兵力,守住南满,这些兵工厂也不见得就真的危险了。

    反倒是比在日本本土天天挨炸,更加安全一些,形势逼人,日本人最终还是放下了最后矜持,将本土的军工产业相当一部分转到了南满,即便对海军恨的咬牙切齿,但陆军还是做出了最现实的选择。

    至于海军爱笑就让他们去笑吧,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笑不出來,别忘了,美国人也不是善茬子,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人对抗的主要还是海军,美国人能放过你们海军的那些造船厂和兵工厂,还有飞机制造厂,要是真的那样,才真是活见了鬼。

    到四三年年底,奉天兵工厂的产量不仅完全恢复了此战之前的产量,而且随着日本本土的兵工厂搬迁与合并到南满,其整个军工厂的产量还大幅度的增加,轻武器和弹药的产量,比原來整整翻了两番,当然如果本土能够提供足够的枪炮用钢的话,维持这个产量基本沒有问題。

    除了奉天兵工厂在日本人全力抢修之下,在两个月之内恢复了部分生产之外,抚顺的煤矿、本溪和弓长岭的铁矿,日军也通过大量抓捕劳工,以人力代替被拆卸或者破坏的机械,不惜一切代价,以中国人的生命换取急需煤炭的办法,在半年之后恢复了生产。

    虽说产量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只相当于其原來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是至少部分恢复了产能,但对鞍山和本溪的炼钢厂、抚顺和奉天的特种钢材、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人造石油和铝业工业,虽说也采取了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的办法。

    只是原來依靠进口的一些关键设备的被拆走,本土又无法生产补充,使得日本人对这些工业的恢复恢复异常的缓慢,尤其是整个被拆走的抚顺铝厂、奉天、抚顺两个特种钢材厂、两个人造石油炼化厂,实际上已经沒有可恢复的价值了,几经努力,最终还是放弃了恢复工厂的打算。

    而在鞍山炼钢厂的恢复上,日本人到底不敢像转移兵工厂那样,将国内的八幡制钢所等钢厂转到南满,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第二大钢铁厂鞍山的昭和制钢所已经被搞了一个半身不遂,要是将八幡制钢厂,也转移到南满,万一南满真的丢了,到时候日本就真的沒有将战争维持下去的本钱。

    兵工厂在日本本土好赖还留下了大阪炮工厂,东京第二兵工厂作为必要的防范措施,但钢铁厂,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昭和制钢所和本溪湖煤钢厂已经丢了,要是八幡制钢所在丢了,也就等于日本的钢铁产量去了三分之二。

    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如果沒有钢铁那战争还玩个屁了,再加上搬迁钢铁厂的巨大费用和漫长的时间,以及海军的坚决反对,最终这个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八幡制钢所,还是留在了日本本土。

    再说抗联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总师很小心的避开了这些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基本上都沒有挨炸,虽说日本陆军高层,包括海军高层都搞不明白,抗联为什么不轰炸这些钢铁厂,但从本土的情况看來,这些钢铁厂至少目前看还是很安全的。

    小气的日本人别说八幡钢铁厂,就连规模小一些的室兰制钢所和釜石制钢所,都沒有舍得拆卸过來,不过为了恢复鞍山的钢铁生产,充分利用南满的铁矿石资源,日本人突击建了一批二十吨的小高炉,又从本土和朝鲜运过來两座高炉,勉强恢复了生产。

    但几经努力,昭和制钢所还是沒有恢复到原來的产能,在留在关东军手中最后两年的时间之内,最高年产量也不过十余万吨粗钢,二三十万吨生铁的产量,因为失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仅有的几万吨钢材的质量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之下,直到整个南满在四四年被抗联彻底的收复,也沒有能够完全恢复生产,最终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在落入抗联手中的时候,产能已经下滑到了自建成以來最低。

    至于日本人最终还是留在本土的钢铁工业,等日本人宣布投降之后,他们才明白这些在战争之中最重要的钢铁基地,为何会在整个对日轰炸期间,能够最终幸免于难,尽管也挨了一些炸弹,但并未伤筋动骨,原來中国人早在战争期间,就打上了这些钢铁厂的主意了。

    在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抗联利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朝鲜,距离日本本土已经近在咫尺的优势,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的短短两天之内,出动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保护大量的技术人员,抢先经朝鲜南部渡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本土。

    而抗联的第一空降师,则在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采取空降和机降配合的办法,成为第一波登陆日本本土的盟军部队,这些率先进入日本本土的抗联部队,利用美军还远在冲绳的态势,对日本本土工业,进行了一场规模,堪称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拆迁活动。

    登陆日本本土的抗联部队分工明确,空降第一师配合海军,负责海军和造船方面工业,而这个步兵师和装甲旅则利用机动优势,席卷了日本大部分的领土,着手点就是杨震点名要的日本冶金、光学、机械制造工业。

    在被抗联强行缴械的日本战俘协助之下,将室兰、釜石、神户、大阪等日本冶金工业基地,所有的设备连同技术人员,以及大学内的工科和理科教授全部集中,除了通过海路抢运回來大部分之外,剩余的则渡过朝鲜海峡,经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运回东北。

    即便是后來登陆日本的美军,也沒有能完全拦得住登陆日本的抗联对日本工业的打劫,而大学的那些教授和各个工厂的工程师,从医学到工科几乎所有涉及到工业建设科目,则早在第一时间被抗联用运输机给运回东北。

    等到美军大批登陆日本本土的时候,抗联的行动已经大致进行了三分之二,即便美国人利用海空军的优势,快速的封锁了日本沿海,扣押了一部分已经被抗联拆卸下來的设备,尤其是八幡钢铁厂,保住了将近一半的设备,但是等其采取手段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大半步。

    九州的日本工业虽说有三分之二保留了下來,但是日本其他部分的工业,却丢掉了三分之二还多,尤其是美军最后到达的本州岛北部与整个北海道工业区,基本上连毛都沒有给日本人留下。

    尤其是光学、电子、机械加工、发动机制造等杨震重点要求的行业,什么都沒有剩下,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二的釜石和室兰,彻底被打回了农业社会,八幡钢铁厂因为过于庞大,虽说沒有最终完成拆卸,但一切能够短时间之内拆下來,较为轻便的设备,连同两座最新式的高炉都被拆走了。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苦心经营近百年的现代化工业,以及苦心培养出來的大量各种工业人才,以及农业、畜牧方面的专家只剩下了四分之一,日本几大财团的领导人物和所有的骨干,包括继承人在内,也被一并以战犯的名义带回了中国。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后余波之冲突
    杨震在横扫日本本土的同时,除了将天皇留了下來之外,将日本皇室之中所有在军界任职的皇室成员,也都押回了东北,那位一手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朝香宫鸩彦王,则在得知第一登陆的居然是中国人之后,在抗联进入日本的当天自杀。

    不过杨震将天皇留了下來,但是皇室所有的财产,也什么都沒有剩下,那位实际上日本第一号战犯的日本天皇,在见到那位太平洋战场盟军最高司令官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希望美军能够补贴一点生活费给皇室,以使留下來的皇室人员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

    因为他以及皇室所有的皇族,全部的财产加在一起,除了一些在乡间的小别墅已经超级不值钱一类的不动产之外,就连一万日圆都已经沒有剩下,而更让这位天皇大惑不解的是,中国人怎么会知道除了他的几位心腹之外,就连绝大部分皇室成员都不知道的,日本皇室秘密藏宝的所在地。

    其不仅将明面上的皇室财产,掠夺了一个一干二净,就日本皇室秘密隐藏起來的,分别埋藏的很深的那些从中国,以及所有二战日本受害国掠夺來的巨额黄金,一个都沒有拉下的,也都被找出來运走。

    中国人将日本皇室,搜刮的是如此的彻底,除了自与美英开战之后,就一直被冻结的瑞士银行账户之中,那些取不出來的死钱之外,整个皇室包括他这个天皇本人在内,在美军大举登陆日本之前,已经窘迫到连吃饭的钱都已经拿不出來。

    最关键的是,日本皇室几乎所有的皇宫,都在大空袭之中被刻意的夷为平地,如果不是日本政府为这位陛下修建的防空洞过于坚固,以及外带防毒、放火设施的话,恐怕皇室在这场战争之中,就不仅仅是搭上了几位皇子的事情了。

    这位天皇从走到哪里,抗联炸到哪里的,从东京炸到京都,从京都炸到乡下,所有为人所知的天皇居处,沒有一处不被炸成一片平地的,连美国人的轰炸,都刻意避开的皇宫都被夷为平地的举措,很清楚的明白人家这就是要消灭他整个皇室。

    当第一波在东京空降的抗联部队找到这位天皇,并血腥镇压近卫师团为了保护天皇尊严和安全,而进行抵抗时候,这位天皇差点沒有被吓死,生怕中国人找上门來,给他像那位松井石根大将一样,挂上牌子戴上高帽在中国各个城市游街一番之后枪毙。

    美军这一抵达,被吓得整天魂不守舍的这位天皇,那里还不像是见到了大救星一般,虽说张嘴要生活费,难堪了一些,但总比在中国人的枪口之下,整天被吓的半生不死,外加饿肚子要强的多。

    其实杨震的计划并不是真的要这位天皇的命,更不是将他带回中国,他知道自己如果将这位天皇也抓回來话,恐怕这事情做出來容易,但是收尾要困难,到时候这个家伙杀不得,养起來又沒有什么用处,还会成为日后对日工作的一个问題所在。

    最终干脆杨震直接采取了恐吓的办法,争取将这位天皇的精神吓出一点毛病,让他自己主动去退位,或是让美国人逼着他退位,省的自己找麻烦,毕竟一个精神病人作为最高统治者,就算当做一个牌位也不是大众能够接受的。

    这个家伙的手段,杨震还是清楚的,知道这位昭和天皇不仅驭下手段,要比他那位脑残爹的大正天皇精明的多,而且其手段不仅毒辣的很,还深得中国文化之中的帝王心术,把他搞成精神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这位神经坚韧的家伙,却远比杨震想象的难以对付,在轮番的恐吓之下,硬是熬了将近一个月,看着自己的兄弟和子侄被抓走,也沒有做出任何的事情,相当的逆來顺受,硬等到了美军登陆,接管了对他的监护。

    不过相对于将天皇弄成疯子的失败,杨震对日本工业的洗劫却是相当的成功,战后新日本政府成立的时候,居然发现竟然连造币厂的设备连同技术人员,外带库存的纸币,以及所有的造币原材料都被抢劫了回去。

    新成立的日本政府想要印刷一批纸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都找不到印刷设备和工人,满日本硬是找不到一张可以印刷纸币的纸张,也找不到一部印刷机和技术人员,可以印制货币,所有银行的金库都被洗劫一空,所有的硬币都被运回了中国。

    无奈之下的日本新政府,一边与美国方面交涉,要求即将成为日本太上皇的美国人,立即制止抗联这种逮到什么拆卸什么,几乎是无下限的对日本打劫行为,一边只能以贷款的模式,在美国造币厂印刷了一批货币,并重新定制了一批设备。

    尽管在登陆之后那位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统帅,与亲自赶到日本,亲自坐镇指挥扫荡日本工业的杨震紧急交涉,要求抗联立即将被拆卸走的所有设备运回來,并立即撤走所有在日本的兵力,交还所有被其绑架的日本科技人员。

    这位认为将日本拆光并不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异常的坚定,他坚持认为抗联不是中国政府的军队,沒有得到重庆方面的授权,无权按照已经成立的联合国要求在日本本土驻军。

    如果抗联不立即撤退所有在日本本土的部队,那么美国方面将把抗联视为非法入侵者,有权保持对抗联方面开火的权利,如果一旦出现不愉快的事件,所有的责任全部由抗联方面负责。

    但对于美国方面的威胁,杨震的态度很坚决,不仅拒不归还所有被拆卸走的工业设备,以及被抢运走的技术人员,还要求美军同意抗联将八幡钢铁厂,剩余的部分整体,全部拆迁到中国东北。

    杨震坚持的理由是美国人在战争期间,答应以贷款模式援建东北的两个钢铁厂,根本就沒有全部到位,只给四百五十吨的炼铁高炉一套,二百七十吨高炉三套,至于炼钢的设备,只给了两套六十吨的平炉,五十吨的平炉四套,再有就是十五吨的转炉给了六套。

    剩下的都是对原材料苛刻,耗能巨大的三吨左右电炉,而所需的煤焦设备,美国人则只给了三分之一,其需要的其他钢铁厂应该有的输变电设备,以及其他关键的设备,到战争结束连影子都沒有到。

    即便加上从太原西北炼钢厂拆卸下來的设备,这个钢铁厂虽然勉强实现了投产,但是因为缺乏大量的关键设备,产能还不足美国人当初许诺的三分之一,而且因为缺乏轧材设备,这个钢铁厂虽然勉强投产,但也只能生产粗钢,而无法轧制成材。

    答应的第二个石油冶炼厂,也只给了一半的设备,关键的设备蒸馏塔一个零件都沒有给,答应援助其他工业设备,也只运到了与美国人当初承诺的百分之四十五,尤其是机械工业急需的各种车床,数量更是远远的达不到美国人当初的承诺,在杨震看來是美国人先违约在先,才迫使抗联采取单方面的行动。
1...10651066106710681069...11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