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在抗联撤走之后,第一时间赶回的梅津美治郎在视察工厂的时候,里面烧图纸的灰还在,而这位急着回來视察兵工厂的关东军司令官,也差一点点踩到了地雷,厂区主干道为了迎接他的视察,已经清扫过三遍的雷区,依旧还有漏网之鱼存在。

    他的车队进厂的时候,一辆作为前导车的九四式卡车,被一枚木壳的反坦克地雷直接掀翻,里面警卫和参谋人员,被炸的死伤掺重,在救援的时候,又有十多名卫兵踩中地雷成了残废。

    最后负责排雷的部队,不得不调动两部推土机,直接将厂内主干道连同上边的砖石一同全部推起來,结果就这样,还持续有人踩中地雷,看着一地被炸死炸的卫兵,被堵在兵工厂大门口的梅津美治郎久久的无语。

    对于梅津美治郎來说,这些地雷部署的量大小到无所谓,但是布设之巧妙,让所有排雷的人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异常的头疼,如果连排雷的工兵都被炸的心惊胆战,要依靠军官的军刀和手枪威逼才敢进入雷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一幕对于一向以不畏死著称的帝国陆军來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耻大辱。

    这个兵工厂恢复,即便有大量的设备补充,但沒有一两年是恢复不起來,按照梅津美治郎的判断,仅仅清理那些地雷就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这还是不惜工兵伤亡为代价之后,才能得到的结果,而设备的维修和工人的补充问題,还沒有算计在内。

    也就是说大本营画出的这个画饼,对于关东军以及梅津美治郎來说,其实什么都沒有,除了那一万在乡军人之外,关东军什么也沒有得到,甚至在存在奉天的部分轻武器储备,被掠走或是炸毁之后,关东军现在甚至沒有足够的装备來武装这一万在乡军人。

    至于那五万籍的朝鲜新兵,就算能够用到战场上,但前提也是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前,能够完成训练,否则这些朝鲜兵,非但不能解决问題,还会耽误大事,而且对于梅津美治大将來说,他对朝鲜人的可靠性很是不信任。

    这个结果让梅津美治郎大将,以及新上任的关东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这个郁闷,内心之中,本就对被称之为关东军历史上最优秀参谋长的吉本贞一中将,在战前被调离关东军,到第一军司令部担任司令官相当不满意的梅津美治郎大将。

    在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之后,梅津美治郎大将,心中对大本营那位集战时所有实权职务为一体的首位现役军人首相不满到了极点,在私下里面不止一次的骂那位首相是蠢猪、笨蛋,连带着他对新任关东军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也很少有好脸色。

    只不过这位梅津美治郎大将涵养足够,轻易不会将内心的情绪暴露出來,他不满意的直接反应就是下令关东军补给监部,今后沒有他的批准,满洲境内的所有弹药储备一律不许外运。

    包括关东州在内,所有的储备弹药如果运出满洲境内,哪怕是一发手枪子弹,都需要他的同意,愤怒到极点的梅津美治郎当着笠原幸雄中将的面,清楚的告诉补给监,即便是关东军参谋长同意也不行。

    而在战场上,梅津美治郎大将要求从朝阳到四平,在前线各个师团,全力进行防御作战,不得擅自放弃任何阵地,所有大队以上的反击战,都要经过军一级司令部批准,联队以上规模的反击作战,沒有关东军司令部的批准一律不许进行。

    梅津美治郎一改日军之前崇尚进攻,哪怕形势在不利也不忘反击的风格,全线采取依靠战前修建的大量各种工事死守,这么示弱的做法对于他來说,也是沒有办法的办法,在按照日军惯用战术打下去,他的关东军血就真的要耗光了。

    在调整战术的同时,针对抗联新投入的坦克,以及日军制式反坦克武器威力小,无法摧毁敌军坦克的态势,梅津美治郎将东满地区,包括关东州在内所有地区,成建制七十五毫米口径高射炮兵,全部拉到了四平和奉天前线,作为反坦克火炮。

    反正在抚顺、鞍山的工厂被破坏之后,这一地区已经沒有什么好保卫的了,作为整个日本帝国主要战略工业所在地的鞍山和抚顺,眼下已经是一片的狼藉,就算支那人不心疼炸弹,持续对厂区进行轰炸。

    但对于这些高射炮兵來说,整个辽东地区除了关东州之外,已经无有价值的目标值得去浪费兵力了,与其白白的浪费这些兵力,让他们闲着整天沒事做,还不如趁着大本营还沒有将这些高射炮兵抽调走之前,将其最大的利用价值,全部贡献出來。

    这些八八式、大正十四年式高炮,打飞机现在是落后了,打坦克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还是足够了,前一段时间,这些高炮在反坦克方面表现出來的优异性能,证明这些老旧武器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为了尽可能多的保证一线作战部队,有足够威力的反坦克火炮使用,梅津美治郎严令技术部门将抗联洗劫过后的奉天周边武器库,以及抚顺和鞍山对空防御阵地之中,因为人家看不上眼,沒有带走而被炸毁的所有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上高炮全部收集起來。

    利用那些高炮的残骸,尽可能的拼凑出來一部分,那三十多门八八式和大正十四年式被炸成零件的高射炮,哪怕是拼凑出五门來也好,面对着抗联的坦克攻势,疲于应付的梅津美治郎认为哪怕就是多一门,也多一点守住阵地的保障。

    好在关东军为了应对四平方向作战,将原來存放在奉天兵工厂之中的库存武器,相当一部分转移到铁岭乱石山中的洞库之中,里面还有十五六门八八式高射炮,五门大正十四年式一零五高炮,其中还有为前线作战储备的,一批高射炮使用的穿甲弹和破甲弹,数量虽说不多,但足够前线支撑一阵子。

    为了在缺少可抗衡的装甲力量,以及日军制式反坦克炮性能很差,无法有效抵御抗联装甲集群攻势的情况之下,搜罗足够担任反坦克任务的高射炮,以便有效的应对抗联的装甲集群攻势,梅津美治郎可谓是已经到了不折手段的地步。

    因为他清楚,如果遏制不住抗联的坦克攻势,前线各师团很难守住防御阵地,最关键的无论是四平还是巨流河一线,距离奉天都相当的近,四平一线如果守军被合围甚至丢掉,那丢掉的就不单单是整个帝国陆军之中最精锐的一部分,整个南满门户也将彻底的大开。

    而四平要是丢了,即便能守住巨流河一线,那么丢掉了在四平方向关东军最精锐的近十万大军之后,四平与奉天之间也处在无兵可守的地步,而眼下新京已经丢了,如果奉天在丢了,那么整个关东军将会彻底的威名扫地,他梅津美治郎大将,在陆军之中的生涯也到了头。

    眼下的战局,让梅津美治郎大将,充满了浓厚的危机意识,在梅津美治郎大将看來,无论是对这场战争來说,还是对自己个人來说,奉天决不能有任何的危险,南满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补牢的关东军
    对梅津美治郎以及他身后的关东军和日本來说,尽管奉天、鞍山、抚顺、辽阳、本溪的工业区,在抗联的此次突袭之中损失惨重,但敌军并未对无法短时间之内进行拆卸的工厂,进行太大的破坏,虽说被拆卸走了大量的零部件,但这些设备的主体并未受到损害。

    这些设备只要能想办法找到零部件,未尝不是一点维修的希望都沒有,工厂也不是一点恢复的希望沒有,当然这些工厂内密布的地雷,需要先行清理完毕,要不然,连维修设备都做不到。

    而对于日本來说,南满对其整体战略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恢复这些工厂之上,日本在南满的锦州、辽东半岛、葫芦岛等地,还有大量其他的工厂,仅仅旅大一地,就有几十家大型的军事工厂,还有在中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在南满各地,还有大量的帝国急需的稀有金属矿藏。

    杨家杖子的钼、葫芦岛的锌、大石桥的镁,阜新和北票的煤炭、青城子的铅锌,清源红透山的铜矿等,都是日本进行战争急需的资源,离开了这些资源,日本的战车就少了两个轮子,如果彻底的失掉南满,单靠帝国自身的国力,根本就不足以长期维持这场战争。

    同时南满守不住,华北与朝鲜也一样很难守住,满洲是帝国进攻支那内地的桥头堡,但同样也可以成为敌军进攻朝鲜,进而威胁本土的桥头堡,在梅津美治郎看來,现在的问題不在于夺回新京一线,而在于能不能守住四平,保住南满这个帝国进行这场战争的大后方。

    不过考虑到整个战场的整体态势,为了减轻四平方向的压力,梅津美治郎虽然在四平与奉天周边,依托河流和丘陵地带的地形,继续采取了大纵深防御的方针,以西丰与泉头为四平两翼防御重点地带,死保四平这个关东军目前整个北线的战略重镇。

    在辽东采取了依托辽东丘陵地带固守,死守西丰至草市一线,以新宾和清源为战略支撑点,防止敌军利用辽东山区,有模有样的再來一次大纵深穿插,在四平正面相持不下的情况之下,采取大迂回包抄的战术,包抄整个四平至奉天战场的后路。

    上次敌军的战略企图,是南满的工业基地,在战术上采取了速战速决的办法,捞了一把就立即撤退,而沒有采取大纵深迂回穿插长期固守奉天,但在梅津美治郎看來,有了第一次,就有可能会有第二次。

    第一次偷袭得手,尝到了甜头的敌军,未尝不会在有模有样,想办法集中兵力,则自己的侧翼在來一次大胆的突袭,这次甚至不用包抄奉天,直接经辽东山区直插铁岭、开原一线,四平战场的背后。

    要是一旦敌军在四平正面战事正紧的时候,來上这么一手,那就不是速战速决了,一旦出现这种态势,四平一线参战各个师团的退路,就全部被切断,除非短时间之内得到援军,否则在四平一线的关东军主力,将会被合围,再加上敌军投入的大量装甲集群,整个四平战线就有彻底崩溃的危险。

    尽管梅津美治郎判断抗联的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可心存忌讳的他依旧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他不惜在四平一线收缩兵力,将东线的防御重点撤至西丰,西线的防御重点收缩至四平城西南方向,以抽调兵力在辽东方向加强了防御。

    在梅津美治郎看來,此举虽说有亡羊补牢的嫌疑,但却是必要的,因为他的对手,实在太过于狡猾了,当初四平战场战事正浓之机,谁也沒有想到他们会抽调相当一部分兵力,经辽东山区打了自己一把突袭,在梅津美治郎看來,在一个坑里面摔倒一次不可怕,但要是连续摔倒才是最可怕的。

    其实梅津美治郎这个担心纯属多余,此次战役杨震在东北战场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关东军伤筋动骨,在日军整体战略上,已经处于四面出手,战线拉的过长的态势之下,彻底的打掉关东军的进攻能力。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现在并无一口吃掉关东军主力的肚量,更沒有想过彻底的收复整个东北,一是抗联现在并无那个实力,也无足够的兵力,收复整个南满,在同时在两个战区打响的情况之下,一个四平战场就牵制了抗联在东北战场上主要的力量。

    而此次战役打的如此拖沓,关东军固然损失惨重,但抗联的伤亡也绝对不轻,虽说比关东军要少很多,但是后续力量已经枯竭的抗联,是绝对沒有实力在投入新的力量去,与日军继续打一场持续战役。

    实际上在东北战场,抗联目前虽说还依靠大量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突击性,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但是因为伤亡过大,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持续进攻能力,至少沒有能力,在分兵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哪怕是单独在东北战场,也沒有那个能力了,现在发起的攻势,只不过是一种配合性的牵制攻势,如果真的发起新一**规模的攻势,即便想办法搜罗一切兵员,但眼下抗联兵力真的已经油尽灯枯了。

    随着关东军控制地盘的缩小,其在战场上的回旋余地也大大的缩小,但兵力和火力部署的密度,却也随着防御正面的收缩,也大幅度的上升,此次战役之中,东北战场上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部署的密度,远远超过之前历次战役。

    不仅仅是一次次的挫败,让日军大本营从上到下对抗联这支异军突起的中**队,已经是刮目相看,而且在连战连败,丢光了大半个东北的关东军,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相对于主要生产木材和作为对苏作战基地的北满,南满才是关东军的真正根本所在。

    而且南满的工业,以及开发程度远远超过北满的矿产资源,是日军敢于发起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本钱,沒有了南满,日军的战争资源至少要下降三分之一,如果说满洲是日本人发起战争的底气,那么南满就是日本人底气中的底气。

    局势的转变,让日军大本营对南满异常的重视,即便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情况之下,非但沒有削弱辖区已经只剩下原來辽宁的关东军兵力,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到是还有相对性的加强。

    这就导致此次会战之中,日军从新京一直到四平一线,部署兵力的密度远远大于之前历次作战,几乎沒有给抗联的大规模穿插,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缝隙,尽管抗联在此次会战发起阶段,反复的通过调整战略部署,试图调动日军防守的兵力。

    但始终未能拉开前线日军各部之间的缝隙,给自己的攻势创造一个可以利用的战机,无论是之前对新京以南的穿插合围,还是对四平一线的侧翼迂回,都沒有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应该有的效果。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日军前线将领的用兵还是相当老道,反应也是极其迅速的,而杨震看到的不仅是日军指挥官,在战场上表现的临战判断力和能力,更清楚的看到的是此战之中,与之前相比,虽然连遭到重创,但最起码关东军兵员素质和作战能力,并未有明显的下降。

    不仅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沒有明显下降,而且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各级指挥官的军事素养都沒有太多的下降,日军大本营对关东军的重视程度,依旧相当的高,在兵员补充之上,并未有任何的下调。

    而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是杨震在此次战役之中,在东北战场打的很是中规中矩,极少出奇兵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日军这种军队來说,在其如此大密度的兵力部署情况之下,出奇兵无论是迂回包抄,还是大规模的穿插,只能被日军将自己整体部署分割开來。

    尤其是眼下日军的战斗力并未明显下滑,基本元气还在的情况之下,出奇兵只能是一场相当危险的战略冒险,这种冒险不见得会给日军带來多大的损失,但是一旦失败,将会给抗联带來无法挽回的损失,再冒险,就只能说是得不偿失了。

    这一战打的如此艰难,不能不说与在整个战场上,关东军兵力过于集中有极大的关系,而在双方整体兵力对比上,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抗联,在这场攻击作战之中,早在战役发起的当初就注定了无力彻底击败关东军的现实。

    这一点,杨震看的很清楚,别说目前抗联处于两线作战的地步,就是沒有开辟西线战场,沒有目前在晋北的苦战,抗联也沒有那么大的实力,一举彻底的拿下整个东北,即便冒着彻底伤筋动骨的风险,也沒有这个实力一局定胜负。

    最关键的是,之前杨震突袭奉天的时候,曾经考虑过采取大纵深迂回穿插,抢占奉天之后,强行北上直插四平一线日军背后,与四平周边部队,形成对四平地区关东军主力的合围,就算步能一口吃掉整个关东军的主力,但也要给予其足够的重创。

    但几经仔细的分析和犹豫,最终杨震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杨震很清楚,如果此战自己速战速决,将目标放在南满工业上,日军大本营或是朝鲜军不见得会插手,毕竟对于眼下手伸得过长的日军來说,兵力尤其是精兵,也意一样使用到了极限。

    但如果一旦战事拖延下來,抗联有守住奉天以及辽东,将关东军主力合围在四平一线,并从背后插上一刀的态势,日军大本营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会在第一时间,调动兵力增援,哪怕是因此放弃在其他战线的一些成果,他们也不会坐视南满丢失。

    如果日军大本营快速的从其他方向调动重兵,在因为战局紧张,兵力使用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这支担任穿插,注定是孤军突入,甚至连侧翼配合都不会的部队,将有反被日军合围的危险。

    日军从其他战线调动援军需要大量的时间,就算动作在迅速,也不会快到那里去,但是从朝鲜军,甚至本土调动兵力增援南满,可并不是一件很费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到时候这支迂回穿插部队打虎不成,别再反受其害。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三百二十八章杨震真正的需要
    采取这种战术需要大量的兵力,尤其是装甲部队,如果实施这种大迂回穿插战术,需要投入的兵力不单单只是一个奉天战场,还有东线和南线,甚至是西线,都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担任策应和支援。

    但现在抗联却恰恰最缺乏的,就是满足这种战略需求的足够兵力,尤其是在正面突击也牵制了大量装甲部队的情况之下,除非将西线的所有坦克部队抽调回來,否则杨震也拿不出足够的装甲兵力去实施这个战略。

    尽管这个战术,在苏德战场上已经被证明极其成功,但日军不是苏军,而抗联也不是德军,抗联不仅实力无法与德军庞大的机械化装甲集团相比,就是初创的装甲部队,在各种装甲战术的运用上,也相差德军太远。
1...10681069107010711072...11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