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腹黑嫡女:王爷太撩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珠兰

    白芨给端姑倒盏茶,退了出去。

    姜明月把手炉递给端姑:“端姑姑,暖暖手罢。查得如何了?”

    凉国公走之前,姜明月就发现每次她跟姜老太君出门,总觉得有人跟踪。凉国公去边关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姑娘,”端姑吃了半盏茶,将绘空谷幽兰的白瓷茶杯放在桌上,捂着手炉,乍然从寒气里接触到暖气,让她浑身打个哆嗦,冻僵的四肢跟着恢复知觉,口中道,“老奴查到,的确有批人跟踪姑娘,而且他们还会调查姑娘交集不多的人,包括店铺掌柜、摊贩等等,貌似在找什么高手。而且,那批人的首领每天晚上把姑娘的行程报告给王嫂子,王嫂子每天早上进内院到二姑娘的房里做绣活。”

    王嬷嬷只生了一个儿子,娶了儿媳妇,也就是王嫂子,成亲两年才两年她儿子就病死了,给王嬷嬷留下个独苗孙子。

    姜明月点头,凝眉思忖半晌,问道:“还有旁的消息么?”

    “哦,老奴差点忘了……那些跟踪姑娘的人都是退伍的士兵。”端姑觑着姜明月的脸色,期期艾艾地回答道。

    姜明月冷笑道:“端姑姑就不要为国公爷遮掩了!就是他让人查我的,我心里有数。”而且,凉国公走之前是他亲自负责调查她,走之后,是王姨娘和姜宝珠在查她,所以她近段日子被监视的感觉更明显了。

    端姑神色一黯,岔开话道:“姑娘身边的高手只有白龙一个,也不知道他们在查谁。”

    姜明月脸上浮现一抹古怪的笑意,随即敛起,为端姑解惑:“老太君寿辰那日,我掉入落月湖,王姨娘派刺客刺杀我,我不仅无事,反而把那刺客的人头送给她。想来是她们母女俩起疑了,以为有人在背后帮我,再添油加醋一番,不用想也知道她们在国公爷面前说了什么话。”

    端姑气愤道:“王姨娘真真不要脸!不过姑娘不认识什么高手,想必她们查不到把柄。”

    “狗急跳墙,兔急咬人,她们查不到,会‘逼’出我身边的高手的。走罢,端姑姑,我们去会会二姑娘和王姨娘,先发制人。”姜明月轻勾唇角,起身唤白芨给她找来狐狸毛斗篷披上。

    端姑有些疑惑,却仍是跟着姜明月到漪澜小筑。

    ☆、第87章 没规矩 就该冻着

    王姨娘正和姜宝珠说起姜明月泼水不进,查不出破绽,听小丫鬟通报姜明月来了,母女俩疑惑地对视一眼。

    白芨和瑞云打帘子,姜明月步入屋内,随意扫了眼下炕的王姨娘,笑道:“太医嘱咐妹妹静养,一直没敢来探望,前几日听闻妹妹大好了,还去院子里看梅花,这才敢来。瞧妹妹气色,当真是大好了,我才放心了。”

    她一面说,一面细细打量姜宝珠,只见她面色红润,瘦成骷髅的脸已养回原来的八成,双眸炯亮有神,如珍珠般光彩夺目,只是,原本姜宝珠是个丰腴美人儿,珠圆玉润,因瘦了下去,脸上皮肤有些松弛,加之气色不足,嘴唇略显苍白,便使得整个人有些憔悴。

    不过,美人就是美人,跟以前比,她失了几分颜色,跟旁人比,她仍旧如那捧心西子一般,柔柔弱弱,如照水娇花。

    姜明月心道,这等颜色,唯有宫里的宁贵妃年轻时能相比,哦,不对,还有个宁芳夏。姜明月微微皱眉,她怎么想到宁芳夏了?

    “姐姐。”姜宝珠爬下炕,蹲身行礼,柔柔地唤了声,亲热地拉姜明月坐到炕上,“原本太医说大好了,我想去瞧姐姐的,但怕没好利索,过了病气给姐姐,这才没敢去。”

    “是啊,妹妹病中我原想来瞧妹妹,但你知道我睡在老太君的寿安堂,我倒没什么,就怕带了病气给老太君,妹妹正好跟我想到一处去了。”姜明月上炕,和姜宝珠对面而坐。

    王姨娘尴尬地站在地上。

    姜宝珠正想唤王姨娘也上炕,闻言微微一愣,姜明月故意提起姜老太君,是在指责她心中没有尊长罢?她微微觉得难堪。

    这一愣神的功夫,端姑就搬了个绣墩放在王姨娘身侧,反客为主地笑道:“姨娘莫客气,快请坐。”

    地上哪里有炕上暖和,王姨娘忍着火气坐下。

    姜宝珠不满地暗暗瞪了眼端姑,端姑撇嘴,谁叫王姨娘看见姜明月不行礼的?没有规矩,就该冻着!

    她故意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殷勤说道:“二姑娘,您在病中,最闻不得异味,不然病愈后再闻这味道会有不适感,甚至呕吐感,奴婢帮您散散房中味道。”言毕,跑去窗子边上,开了一条缝,那缝里吹进来的冷风正正好对着王姨娘。

    王姨娘方才坐在炕上,脱了外面的斗篷和罩衣,一吹冷风浑身打个寒噤,正想走,却听姜明月问姜宝珠道:“珠妹妹,这是我在佛堂给你抄的《地藏经》,你压在枕头底下。对了,你这儿可有父亲的消息?”

    姜宝珠接过几本写得整整齐齐的《地藏经》,闻言心生警惕,但方才姜明月炫耀她睡在寿安堂跟姜老太君关系好,不禁心气攀比之意,说道:“父亲有家书送回来,姐姐没看么?”

    姜明月焉能不知她的心思,且让她得意,佯作伤感地说道:“父亲倒是给老太君写了家书,母子俩的私房话,我岂能随便看。老太君只说,父亲道安好,没有旁的话。”

    姜宝珠眼中闪过得意的光芒,随即垂头,似是对提起姜明月的伤心事而感到愧疚,弱弱道:“父亲给我和姨娘的书信,也只是报平安,讲些了边关风光、特产、人物风貌等。”

    说了这么多,还叫“只是”?

    端姑很想扇姜宝珠两耳光,哪有这样的妹妹,成心在姐姐伤口上撒盐!

    姜明月眸中掠过讥讽,幽幽叹道:“是啊,边关贫瘠,缺粮少药,又常有蛮夷劫掠,无法与京城的繁华相比。”

    姜宝珠的脸色缓缓僵硬。

    姜明月接着说道:“思及边关战事我甚是担忧,刀枪不长眼,只能日夜在佛前为父亲祈福。可听了妹妹的话,我越发担忧。”

    王姨娘皱眉,姜宝珠不解地问道:“父亲平安无恙,姐姐担忧什么?”

    意在讥讽姜明月杞人忧天,仿佛担忧凉国公怎么没去死一样。

    姜明月倒真的从来没有要弄死凉国公的想法,淡淡地说道:“若是战事对我军有利,这过去一个月了,边关大捷的消息怎么也该传到京城来了,陛下也会宣布消息鼓舞民心。然而,朝廷没消息出来,父亲信里亦是提也不提,说明是朝廷和父亲故意瞒着我们,既然故意隐瞒,那说明边关战事吃紧,形势对我朝不利啊!”

    王姨娘惊得面色煞白,身子摇摇欲坠,痴了一样喃喃道:“国公爷,不可能,国公爷不会出事……”

    姜宝珠在心中快速分析姜明月这番话的可信度,须臾后,不禁冷汗涔涔,见王姨娘有发疯的前兆,连忙呵斥姜明月,眉梢染怒,但声音却有些不稳:“姐姐,休得蛊惑人心!若是传出去,引起百姓恐慌,可是杀头的大罪!”

    “我知道,不仅是杀头的大罪,还是满门抄斩的大罪!”姜明月故意这么说,见姜宝珠看疯子似的看着她,又道,“所以,我只敢说给你听。端姑姑,白芨,王姨娘,瑞云,今儿我的话若是从你们口中传出去,若是满门抄斩,你们一个都逃不掉!”

    端姑、白芨、瑞云噤若寒蝉,半晌后才蹲身,齐声道:“奴婢若泄露半句,愿遭天打雷劈!”

    王姨娘恐慌道:“我也不说。”

    “嗯,”姜明月淡定地点点头,仿佛她只不过说了一句极为平常的话,“端姑,白芨,瑞云,你们先出去罢,我有话和二姑娘、王姨娘商量。”

    端姑不放心地看向姜明月,姜明月朝她点点头,她几番踟蹰,最终仍和白芨、瑞云一起退了出去。

    王姨娘急忙道:“大姑娘,你是不是有办法救你父亲?国公爷怎么着也是生你养你的父亲啊!你若是有办法,你只管说,若是国公爷不得好,吃了败仗,陛下降罪,咱们整个府都得完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和老太君也跑不掉!”

    姜明月啼笑皆非:“王姨娘,我今儿来就是商量你们,你何必急着威胁我。”

    ☆、第88章 唇亡齿寒




腹黑嫡女:王爷太撩人分节阅读59
    “姐姐,快莫卖关子了,有什么法子快说来听听。”姜宝珠着急地催促道。

    “我又不是谋士,更不懂打仗,哪有什么法子。朝中大臣能帮到父亲的几乎没有,因为他们都没打过仗,巢国公倒是上过战场,可北狄跟西凉不一样,而且他不便插手父亲的军务。我思来想去,唯有王姨娘可帮父亲了。”姜明月轻言细语地分析道。

    王姨娘呆呆地指着自己:“我?”

    “是啊。”

    “姐姐说笑罢?姨娘连京城都没出去过,哪里懂得打仗。”姜宝珠气红了脸,深觉被姜明月耍弄了。

    姜明月嫣然笑道:“我是指姨娘的父亲,王老太爷。王老太爷虽然远离朝堂,但在故乡也是德高望重,培养了不少文人学子,还给父亲送过幕僚,譬如先前的那个霍公子。”

    姜宝珠眼中的厌恶一闪而过,略做思忖,恍然明白姜明月的意思,兴奋地拍手道:“是啊,我怎么把外祖父给忘了!”

    话到此处,姜宝珠便有些瞧不起姜明月,方才的慌张也不见了,说来说去,还不是要求王家?沈家自从沈从云去世就一蹶不振,销声匿迹,扶不起的阿斗!

    王姨娘与姜宝珠想到一处去了,定下心后,就有些轻看姜明月。

    姜明月颦眉训斥道:“珠妹妹,你怎么能称呼王老太爷为外祖父呢!你的外祖父是前户部尚书沈从云,而非王桢那个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贪官!虽然我们目前有求于王桢,但不要忘了,王桢是犯官,没被王家逐出宗族,皆因王姨娘是父亲的小妾,归根到底,王家是依附我们凉国公府才会有今日!我们姜家与王家唇亡齿寒,妹妹不可再自甘下贱!”

    一席话说得王姨娘气得胸口剧烈起伏,小妾,小妾,若非沈氏那个鸠占鹊巢的坏女人,她怎会沦落到只能做个小妾!

    而且,姜明月竟敢直呼她父亲的名讳,那种蔑视让她深深为父亲抱屈。

    姜宝珠的脸阵红阵白,她习惯叫王桢外祖父,又因王桢能帮助凉国公,因此才会得意忘形,脱口而出,在规矩面前,她只有让步的份儿,且目前不是与姜明月撕破脸的好时机。

    姜宝珠双眼一眨,泪珠子顺着脸颊落下,委屈地哽咽道:“姐姐,我不是故意的……”

    “罢了,”姜明月不悦地瞟了眼王姨娘,意兴阑珊地说道,“我知道是王姨娘天天在你耳边念叨,王桢是你外祖父之类的话,你听多了,才会犯这种‘口误’。在我面前也罢了,我是你亲姐姐,且‘我们’的外祖父走得早,我不会计较,不过,将来新夫人进门,你仍旧‘口误’,老太君和父亲都会不满你没规矩的,王姨娘也落不着好。”

    姜宝珠面红耳赤,暗惊姜明月说话越发滴水不漏了,她不说是新夫人不满,只说凉国公和姜老太君不满,这就让她没法子说姜明月编排新夫人,蠕动了下嘴角,她喏喏道:“谨记姐姐教诲。”

    “好了,今儿的事你和王姨娘商量着办,我回去陪老太君用膳。”姜明月略带怒气地起身离开,终于出了这一个月来被人跟踪的恶气。

    王姨娘坐在一旁垂泪,呜咽道:“都是我这上不得台面的身份,让你和你外祖父蒙羞……”

    姜宝珠本想提醒王姨娘以后别再这么说,见王姨娘自责,哪里舍得责怪她,叹息道:“姨娘,不是你的错儿,当务之急是父亲那边的战事,姜明月说得对,这一仗怕是极为凶险。姨娘快给……快写信罢,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姨娘顿时心慌意乱,没空计较姜宝珠的改口,飞快给王桢写信。

    姜宝珠想了想,让王姨娘添上几句话,要点明“唇亡齿寒”。

    “宝珠,为什么要改信?”王姨娘不解,因为这几句话一加,就有威胁的意味了。

    “姨娘,战事吃紧,外祖父若是怕父亲战败受牵连,想独善其身怎么办?于外祖父来说,父亲是他女婿,于我们来说,父亲却是我们的天啊!”姜宝珠慨叹。

    王姨娘惊愕,乖乖把“唇亡齿寒”加上去,叫来国公府的大管家:“事关重大,关系国公爷的性命,务必尽快送到王家。”

    高管家脸色一变,亲自点人送信。

    姜宝珠喜忧参半,说道:“姨娘,这次若王家立功,你在父亲心目中的份量就更大了,对王家也有好处。”

    王姨娘点头,喜道:“珠丫头,还是你聪明。”

    “姨娘就不要往我脸上贴金了,说到底是姜明月出的主意,我不过是按照她说的去做而已。”姜宝珠却没王姨娘那般高兴。

    王姨娘抚了抚她额角的发丝,冷哼道:“咱们是当局者迷,她是旁观者清,她也未必就聪明了,可能是老太君察觉异常,自己拉不下脸求王家,所以让她来。你想想,姜明月看我如看杀母仇人,又恨你父亲偏心,有好事岂能便宜王家?她巴不得我们都死光了。”

    “……姨娘说的有道理。”姜宝珠细思不出结果,唯有王姨娘这个解释合乎常情,“她若有弑父的大逆不道的心思,真真该天打雷劈!”

    王姨娘以己度人,自己心狠手辣,心思歹毒,眼中无世俗规矩,便揣度姜明月也是这种人。

    弄玉小筑。

    “姑娘,王姨娘见了高管家,高管家派人送信去江南东道。”白英为姜明月垂着肩膀,小声在她耳边道。

    “嗯,她倒是好心思,不找王嫂子,偏找高管家。我记得高管家惧内,他老婆又是个嘴长的,一旦问出这桩事,将来整个国公府都会知道是王桢举荐人才帮国公爷打胜仗。”姜明月唇角讥诮地勾起。

    姑娘怎么确定凉国公一定会打胜仗呢?白英心有疑问却没问出口。

    姜明月眯眸思忖半晌,唤来端姑嘱咐几句,端姑领命而去,找到那位姓张的老嬷嬷,张嬷嬷又去找文铜钱。

    文铜钱送饭时在牢房里留心听了几句牢头们的谈话,果然不少人在谈论西凉战事,关押的西凉奸细这段日子很是躁动,还有几波人试图越狱,但都没成功。

    ☆、第89章 求副薄棺材

    文铜钱偷偷塞给霍元琪一瓶金疮药和一个纸条,留下饭,若无其事地离开。这种事,第一次做,他心虚到双股战战,做多了就熟能生巧,面上看不出半分异样。

    霍元琪微微一愣,他不知道是谁指使文铜钱照顾他的,但心中存满感激,这是第一次见到恩人传纸条,他飞快吃完那碗里面藏有肉的饭,躲到墙角上,打开纸条,就着昏暗的光线看到纸条上写着:“没消息就是坏消息,霍先生计谋无双,西凉酣战难退,望能抓住机会脱身囹圄(lingyu,囚牢的意思),一飞冲天!”

    霍元琪将字条上的话细细咀嚼一遍,一语点醒梦中人,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世上当真有识才的伯乐。

    有狱卒走来,霍元琪瞅一遍那明显是用反手写的字迹,匆匆把纸条团成团儿,塞进嘴巴,咽进肚子里。

    狱卒用铁棍敲牢门,凶神恶煞地问:“你在吃什么?”

    “小人没吃饱……”霍元琪摊开手,手心里抓着一根稻草。

    狱卒骂骂咧咧地离开:“这死鸭子,嘴巴那么硬,都快死了还惦记着吃,吃吃吃,吃完稻草,晚上冻死你……”
1...3940414243...2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