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嫡女:王爷太撩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珠兰
她怕白龙看出端倪,进而不接受踏雪的救治,因此拼命在白龙面前为孟长那个混蛋刷好感。
幸而白龙单纯,思维有些一根筋,骗取她的信任很容易。
但是,她心里却气得直哆嗦,这个孟长,一个小小的举动,可知道会给她带来多大的麻烦?也不知道今儿有没有人嗅出异常,只要分别问了她和老太君,这个“美好”的误会很容易被戳破。
想到巢国公老夫人离开时的表情,姜明月有些慌,她决定从今儿起再也不戴这支簪子了,要把它束之高阁,最好所有人忘了它的存在才好。
白龙果然放心了,姜明月说得这么亲昵,说明她跟孟长相处很愉快,想了想,她还是没问出心中最大的疑团,姜明月跟孟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翌日,巢国公老夫人亲自进宫,在宫门口遇到巫飚驾车出去,她回头瞅了一眼,换乘一顶云锦围蓝呢顶镀金边四抬软轿,进入内宫地界,她按照规矩下轿,但方下去,凌霄便迎上来请她乘坐袁皇后的凤辇,她坚持不受,最后还是坐了那顶云锦软轿到了麟趾宫。
母女俩寒暄几句,巢国公老夫人因急迫而忍不住说道:“昨儿姜家大姑娘行及笄礼,前两天宫里一小太监上门说,娘娘因京城中流言蜚语,甚是怜惜姜家大姑娘,臣妇便主动上门为姜家大姑娘做正宾。”
“哦,昨儿是女儿节,京中不少姑娘都行及笄礼罢。至于流言蜚语,不知老夫人指的是哪件?”袁皇后有些惊讶。
巢国公老夫人观她神色便知那小太监不是她派去的了,莫名有些兴奋,便将事情一说,自然没忘了提那支景福长绵簪。
袁皇后忍着笑,眸光晶亮,缓缓道来:“元宵节时,姜家大姑娘和姜家二少爷带长城去玩,我担心宫外人多杂乱,便使了小太监远远跟着,谁知那小太监却看见有趣的一幕,说是长把人家姑娘拉进那灯笼树里面不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姜家大姑娘一脸委屈地回了马车,连宴席都不敢来了。”
巢国公老夫人眸中跳跃着喜悦的光芒:“既然是长主动拉的姜家大姑娘,那就不是姜家大姑娘招惹他,应是早就认识的。臣妇说呢,他那么个性子说是玩世不恭、不务正业,其实是看透生死的淡漠,怎么会多管闲事救姜家大姑娘呢?”
“还有更有趣的老夫人不知道,”袁皇后眉眼染笑,“因这件事我招了铁甲卫来,原来长跟姜家大姑娘有过数面之缘……”
便讲了姜明月在万安寺遭遇刺杀误闯孟长的浴室,以及两人在落月湖偶遇的事。
其他的,因孟长只带了踏雪,袁皇后可撬不开踏雪的嘴,便不知了。
巢国公老夫人目瞪口呆:“姜家大姑娘也太……”
☆、第177章 以不动应万动
不知礼数,胆大妄为等等,话再重一点,便是不知廉耻,巢国公老夫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世人眼光对女子严苛,巢国公老夫人自是看不上往男人身上贴的女子,对姜明月的印象一下子就差了。
“我觉得情有可原,姜家大姑娘并非故意招惹长的,她本性不坏,而且以我所知,姜家大姑娘可能对长心存怨恨。”袁皇后从见了姜明月的字之后便十分喜爱她,后来又见她可能绊住孟长跨进佛门的脚,便更添了几层真心喜爱。
“长救了她,她怎么敢心存怨恨?”巢国公老夫人看自己的外孙子是哪里都好。
袁皇后和悦地笑了:“老夫人没瞧出来罢?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人是偶遇,元宵和及笄这两次都是长去找的姜家大姑娘,姜家大姑娘还误会那簪子是姜老太君送的,可见长是担心自己送礼被拒,才偷偷给了她。”
袁皇后没提二人在宫中相遇的那次,那次是她故意安排的,听凌霄的话,姜明月貌似对孟长并不亲近,还一味地避嫌。
巢国公老夫人噗嗤乐了:“原来是长踢了铁板。”
“姜老太君想把姜家大姑娘嫁到韩国公府……”袁皇后见她释然,不再纠结两人谁先招惹谁的问题,便又将巴豆的事讲给她听,逗得老夫人捧腹大笑。
“也罢,也罢,总比做了和尚强。”笑完后,巢国公老夫人感慨道。
袁皇后摇着头,提起宁王妃要给姜明月说亲的事。
巢国公老夫人厌恶地蹙眉:“宁氏这人仗着卫亲王和宁贵妃的势极为自负,又因着填房、商女的身份极为自卑,在世家夫人面前端的架子倒是大,谁都不跟她深交,她能说到什么好人家!”
“许是姜家大姑娘或是姜老太君得罪她了。”袁皇后眼光毒辣,一语中的,又道,“老夫人说的流言大概是她散播的,无非是长借着救人的机会占人家姑娘便宜,既毁了长,又毁了姜家大姑娘,然后她再做好人给人家姑娘提亲。我正发愁姜老太君不愿意我们长,恰好她动的这个念头极合我意,她提的人家姜老太君必看不上,有了对比,咱们长可不就鹤立鸡群了么?”
巢国公老夫人微微点头,叹口气:“这是逼着姜家大姑娘只能嫁我们长了,只盼着那孩子莫气出个好歹来。”
“老夫人消气,逼也不是咱们逼的。且等些日子,以不动应万动。”
……
巫飚出宫到颖国公府宣赐婚的圣旨。
原来是康家的姻亲凉国公府频频闹出丑闻,颖国公怕连累到自家女儿康载善,索性跟晋王府透露出早些把女儿嫁出去的意思原本他是舍不得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幼女这么早出嫁,至少要等到十七岁才肯让女儿嫁人,但形势迫人。
晋王和晋王妃求之不得,命人八百里加急送上折子求圣旨,也是给颖国公府体面的意思,表示他们晋王府并不会因亲家的姻亲坏了名声而嫌弃他们,并且愿意在这种关键时刻拉颖国公府一把。
皇帝问过颖国公的意思,大笔一挥,批准。
巫飚想想颖国公接到圣旨那惊喜又舍不得的模样儿有些好笑,没有立刻回宫,而是让人驾着马车四处转了转,分别到几个小茶馆、大酒楼里坐了坐。
“回来了?”勤政的皇帝奋笔疾书,思考的间隙顺手端起茶盏,饮了口茶,一尝味道便知是巫飚亲手泡的。
“是,陛下。”巫飚毕恭毕敬道,“奴婢四处听了听,并未有人为凉国公的儿子夺职而多言,偶有人提起,也觉得是活该,皆因着姜家二姑娘的丑闻,都道凉国公虽打仗英勇,在管教儿女上却是个糊涂虫,还说,他这样的,不为官才是陛下英明,体恤老百姓。”
皇帝扬唇一笑:“糊涂虫,这话说得对。姜家二姑娘虽然不着调,这次却不着调了个好时机。”
言毕,他轻轻蹙眉,双手负在身后走到窗前,思虑很久,方道:“凉国公几日未曾上朝,还是该安抚下,你派个太医去姜家。”
巫飚眉心一跳,瞬间明白了皇帝的话外之音,若这太医是专给凉国公请的,应该会提到凉国公抱恙的事,可皇帝提也未提,显然太医有旁的用途。
巫飚不敢往深里想,忙退下去安排。
……
姜明月回府后,便和姜如桃一起管着府中内务,毕竟凉国公婚期赶得这么近,有的忙,因此府中突然来了太医的事,她立刻就知道了。
“……直接去了国公爷的书房。”白英道。
她点点头,低声吩咐茶水房里不可怠慢王太医,又叫封二十两银子做诊金,扭头继续听颖国公府的嬷嬷报喜:钦天监算了日子,康载善下半年八月就要嫁到晋王府了。
姜明月有些恍神,前世康载善满十七岁才嫁人,这一世却提前了三年,未及笄便要嫁人了。
想了想,她便转过弯儿来,怕是颖国公被姜家的丑闻给吓着了。世家姻亲,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嬷嬷知道姜明月还未定亲,因此不敢多言炫耀,说完话就走了。
姜老太君感慨一番,才问:“方才白英和你说什么呢?”
“哦,是陛下赐了太医来府里看诊。”姜明月回答道。
姜老太君恨铁不成钢道:“一个大男人,不过脸上多了疤,就赖在家里不肯上朝,不知道的,还以为对陛下撤了你大哥的官儿不满呢。”
“咱们府里走水,父亲差点罹难,陛下也是知道的,怎么会怪罪父亲呢?老太君莫想多了。”姜明月安抚道。
过了会儿白英回来了,姜明月问:“太医怎么说?”
“太医为国公爷、王姨娘、二姑娘都看了诊,国公爷没甚大碍,身体康健,太医给王姨娘施针灸之术,开了药,说是坚持施针半个月便能清醒,仔细着以后莫受刺激。二姑娘是因着心思郁结才病情反复,要配合着补药吃汤药,以免身子受不住,待她自己想开了,这病也就好了。”
☆、第178章 还清了 下次才不会手软
姜老太君扶额:“这俩才是真真的讨债鬼,我姜家上辈子欠了她们的!”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了,王姨娘得留着跟宁芳夏斗,姜明月默然无语,王姨娘最好以后甭惹她,她有预感,再来一次,她说不准忍不住把王姨娘给弄死了。
……
凉国公自从火海逃生后,对王姨娘又是愧疚,又是心存畏惧,女人疯起来比男人还要狠,果然,那句“最毒妇人心”是有道理的。
王姨娘醒来后又发起疯,大夫的药灌下去毫无起色,他去请过太医,可太医们都推说没空,他当然明白原因,现在肯跟凉国公府沾边的人家没多少了,经此一事,他倒是体味到些世态炎凉。
也因此,当姜明月及笄礼时,他亲自出场主持,就是怕这些肯上门的亲眷也跑了,当然也有回报姜明月火海相救的意味,他可不愿亏欠她。
还清了,下次再下手时才不会手软。凉国公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心底存着这种可怕的念头。
太医说王姨娘还有救,他就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是自己那一砸把王姨娘砸得永远变成个疯子,不过,王姨娘太任性妄为,吃了这次亏,希望她能长些记性罢。
腹黑嫡女:王爷太撩人分节阅读111
姜明宣从外面进来。
“你妹妹怎样了?”凉国公用锦帕擦去王姨娘嘴角的药汁,她将将吃了颗太医的静心丸,疯狂的情绪平静很多,人看起来呆呆的。
“太医改了药方,让丫鬟仔细伺候,吃下去三剂药便能退热。”姜明宣站在父亲身后,神色晦暗不明。
他回来后看父亲行事极为不着调,便没将张、吴、邱三位御史是承恩侯的人告诉他,免得父亲对承恩侯和太子心存芥蒂,双方起了嫌隙对凉国公府有害无益。
因此,直到现在凉国公都还不知道是承恩侯和太子黑了他。
其实,姜明宣有些不理解,承恩侯黑他是为自家女儿,或者说自家利益,而太子为什么黑他呢?若是偏帮承恩侯,只能说明太子太过目光短浅。他的太子之位稳固如山,想的应该是怎么平衡势力,而非扶植外家膨胀成外戚,难道他不怕养虎为患?
如此瞧来,太子的脑子不太灵光啊!
不过,太子越蠢,于他的计划越有利。
凉国公“嗯”了声:“你也回去歇着罢,这些日子累了你。”
“儿子无事。父亲,姨娘的病是受妹妹被侮辱,我被罢官而刺激的,因此,儿子有个不情之请。”姜明宣故意略去凉国公成亲的事,而且,他永远不会告诉凉国公他在王姨娘火烧凌阳阁前说过的话。
“你说。”提到这个话题,凉国公不太愉快。
“儿子想带姨娘去江南休养,等妹妹成亲了,姨娘再回府,眼不见心静。”姜明宣明指姜宝珠的亲事,暗指凉国公的亲事。
凉国公老脸微红,咳了一声,犹豫着蹙眉道:“那霍元琪不是个好东西,又是个瘸子……”
姜明宣都无奈了,既然知道霍元琪不是好东西,当初为什么要写下婚约书?难道把姜明月嫁给他,姜家的名声会很好听么?若是他,就会为姜明月找一门外表光鲜,内里腌的亲事。
“已经到了这一步,也没旁的办法。”他叹了声,接着意有所指地说道,“就是大妹妹还未定亲,二妹妹先成亲怕会打了她的脸。”
这话方说完,凉国公就拍板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答应了霍元琪,当然不能食言,就早些让你妹妹出嫁罢。”
他迫不及待要挫挫姜明月的气焰。
姜明宣心满意足地离开,他疼惜同胞亲妹子是真的,但这个妹妹待在凉国公府一日,她的流言就会跟他绑在一起一日,倒不如早些嫁出去,嫁给霍家她就姓霍,而不是姓姜了,她怎样,都跟姜家无关。
姜明宣睡了一觉,精神饱满,问伺候的书童:“打听到太子出宫的行踪了么?”
“太子经常在下朝后去两个地方,一个是花满楼,一个是仙鹤楼,偶尔会去承恩侯府,用过午膳便回东宫,从不在外留宿。”
花满楼是青楼,仙鹤楼是酒楼。
花满楼为了拢住太子,白天照常营业,也是蛮拼的。
“嗯,明儿去仙鹤楼。”姜明宣道。
白天的花满楼他应该是进不去的,姜明宣任由书童为他擦掉手上的水渍,眸光暗沉。
晚上,端姑低声道:“姑娘,前院伺候的小丫鬟看见国公爷的书房在收拾箱笼,收的都是王姨娘的东西。”
姜明月在写喜帖,寻思片刻道:“父亲要成亲了,大概是怕刺激到王姨娘,想把王姨娘送到庄子上避避罢。”
“王姨娘现在人事不省,国公爷想怎么摆弄她就怎么摆弄她,她也有今天!”端姑捂嘴,得意地笑出声。
最好王姨娘清醒后,得知凉国公已经成亲,还得给新夫人跪下敬茶,气死才好!
端姑终于觉得出了口恶气。
姜明月笑笑不语,继续写请帖,恶人自有恶人磨,她倒要瞧瞧,凉国公和王姨娘的爱情到底有多坚不可摧。
太医都说没妨碍,凉国公第二天就夹着尾巴去上朝了,下朝后亲自去官宦贵族家里派发喜帖。
姜明宣在仙鹤楼喝得酩酊大醉,涨红的脸上似有酒气浮动。
书童扶他出了包厢,他一个趔趄,迎头撞到对面的人,对面的人没事,他自己却摔在地上。
“唰”地一声,太子身边的侍卫纷纷拔刀,不费吹灰之力地架在姜明宣的脖子上。
“尔等何人?不要命了么,敢冲撞我们爷!”侍卫首领喝道。
姜明宣口中低喃着什么,那书童吓得屁滚尿流,不断磕头:“大人饶命,我们公子是凉国公府上的。”
太子挥挥手,示意侍卫们收刀,弹弹衣袍上的灰尘,俯身一瞧,果真是姜明宣,凑近了,才听清姜明宣口中的话:“庶子与狗不得入内,历代多少皇帝是庶子出身,嗝……你们骂了历代庶子出身的皇帝你们知道么……就因为是庶子,我一身抱负付诸东流水……呵呵,庶子与狗不得入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