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还有那到底刘范
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
出了朝堂,黯然神伤、行尸走肉地走下大殿的台阶,曹操不禁仰天长叹。 曹操知道,如果朝廷不听从他出兵西凉的建议,必然会让刘范得以休养生息。等刘范缓过三五年,实力定然会再次膨胀。到那时,别说朝廷已经无力征讨西凉,朝廷还在不在都不一定了。
曹操回忆起次与刘范见面,刘范向他谈起匡正天下之方法,便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让陵迟已久、丧乱已久的汉室自然地灭亡,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天下大乱。再然后,刘范再荡平天下的祸乱,一一剪除天下乱首,可使天下重归太平。这是刘范救亡天下之策,正所谓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但曹操极为怀疑刘范之策。曹操无疑是忠于大汉王朝的,虽然汉室陵迟是不假,但刘范收纳流民、反军之后,关东不再患于叛乱,朝廷不必将精力花在镇压此起彼伏、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而大可以抽出精力来对付必农民起义更为危险的西州刘范。
由此,曹操相信,汉室,朝廷,都还是有机会复兴的。在曹操看来,天下之所以有如今之衰败,只因朝廷昏庸无道,肆虐生民。而朝廷之昏庸,又是因宦官掌权而乱政所引起的。所以,要使天下重归清平,必先血洗宫廷,诛杀宦官,铲除奸佞,以正朝纲。而凭借曹操一校尉之力,不足以与盘踞在东汉政局一百多年的宦官集团相抗衡。唯一有实力有可能除灭宦官者,只有刘范和何进。
但刘范绞杀宦官的同时,也必然会谋权篡位,问鼎轻重。在曹操眼里,刘范已然是个军阀,是个篡位者,而非天下之主。曹操绝不会容忍刘范的篡汉自立,所以曹操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何进身。而刘范却执意要使汉室走向灭亡,使天下陷入大乱,这是与曹操背道而驰。
只要曹操能辅佐何进,将宦官清除掉,则大事可成。宦官集团覆灭后,是外戚当权之时。只需何进选贤举能,任用世家子弟,朝廷必能重振旗鼓。然后,曹操再设法安民练兵,富国强兵。曹操自信,他的才略绝不会输给刘范。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将关东十二州给治理好。等关东民足食,兵可用,曹操可举兵西进,攻灭西凉,擒杀刘范,收复失地。这是千秋万代都不尽的丰功伟业,而曹操也便可实现他的梦想——在墓碑刻“汉征西将军曹侯”几个大字。
不得不说曹操的这一谋略,与刘范之战略虽背道而驰,却也十分地高明。若能付以成功,刘范确实难逃一劫。但曹操也知道,现在他连实践这一战略的初步都还没有完成。要想达到最终目的,曹操始终绕不开诛杀宦官这一条。走在宫,迎着冷风,曹操思前想后,他仍然是要借助于何进的力量,才能扳倒宦官。
但曹操刚想等何进下朝之后再去求见,又想起何进并不是很重视他,这让他十分头疼。曹操虽然属于外戚集团,但无情的命运给曹操下了一个诅咒——他永远都洗脱不了阉竖之后的骂名。而何进最痛恨的
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达
在曹操决意明日拜访荀攸时,朝忽然传来一个惊天动地得消息,说征讨西凉刘范之事已经被刘宏和公卿大臣们搁置待议。(¥)搁置待议,尚不知还要搁置多长时间若是搁置一个月,朝廷下或许早已把这件事忘的一干二净,以后也不会再去找刘范的麻烦。曹操闻听这个消息,忍不得跌坐在地,想死的心都有了。他第一次前所未有地觉得朝廷昏庸无能,愚蠢至极。稍微有些智计谋略的人,一眼能看穿现在正是刘范最虚弱的时候。将近六百万的流民,相当于一个冀州的人口,刘范怎么可能在瞬间能对他们完成安置西域二州方圆两千里,本来是一片荒芜,又遭到三国联军的战争摧残,刘范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西域的开发
要安置流民、开发西域,刘范不仅要花费数年时间方可,还要把近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其。如此一来,刘范出于大局着想,不会轻易点燃战火。而刘范果真要燃起战火,兴师动众,西域治理之事又会因此而搁置下来。现在刘范虚弱得如一个哮喘病人一般,浑身无力。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要是等刘范缓过来了一口气,朝廷的下场一定很惨很惨。趁机征伐刘范,是朝廷唯一的选择。
而朝廷居然因洛阳之变,刘范铁骑的骁勇善战留下的后遗症,如此惧战。明明是大好时机摆在面前,朝廷为刀俎,刘范为鱼肉,而朝廷却好似瞎了眼一般,不敢轻易招惹虚弱无力的刘范。
曹操承认,他仍然不解刘范为何能神速地穿凿关,出其不意地奔至潼关,使朝廷无法再威胁西凉。但曹操也承认,西凉铁骑临潼关之时,他也曾惶恐不安过。但他却不敢想,朝廷统御关东十二州,却胆小如鼠至斯。
曹操开始对朝廷有些失望。但一想象到刘范嘲笑他的失败,曹操不服输的精神又来了。曹操仍然决意要献自己为荡平西凉、诛杀刘范所设之计,策动整个朝廷发动一场征讨西凉的战争。想要实践这一构想,曹操还是要求见荀攸。
情急之下,曹操也顾不得夜深人静了,没等到第二天,立即驰马至荀攸家去。荀攸只是一个黄门侍郎,俸禄不高,但好在颍川荀氏有的是钱,给他买了一幢宅子。正是夜深之时,洛阳城已经实行宵禁。街道鲜少有人出没。
当曹操骑着马赶到荀攸的家门口,正想敲门时,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暴喝:“什么人!竟敢在宵禁之时游街,不怕违法吗!”
曹操正在气头,扭头一看,是一队巡城的巡防营士兵,正要向他走来。曹操寒着脸,一动也不动。士兵们前一看,用灯笼照了照曹操黝黑的宽阔的脸,瞬间被吓得扔了灯笼。带队的士兵说道:“求大人恕罪!小人实不知是大人驾临!”
曹操哼了一声,说道:“这次便饶了你!下次再看错人,你不必再巡防营里待了!”
“诺诺诺!小人不打扰大人了!”说着,巡防营的士兵都跑了。曹操是朝廷新立的西园军八校尉之一,典军校尉,统兵数千,自然不是巡防营能够节制得了的。
 
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
荀攸低头不语,又将桌的玉珠握入掌盘玩,低头不语。
曹操这时候却被荀攸的谋算精妙吓到了,皱起了眉头,说道:“公达,某决定夜访,不过一时兴起耳,事前未曾通知你。而你却一副早知晓的模样。你必须告诉某究竟是如何算出某的到来的。”
荀攸笑道:“孟德说是一时兴起,错了。若在下猜测得不错的话,孟德自从离开温德殿,开始计划来访一事。今日朝廷收到永顺亭侯之表,陛下难得举行朝会,针对永顺亭侯举行朝议。而孟德与在下与会,孟德却因人微言轻被那阉官斥出,必要寻找机会再次献策于朝廷。而孟德现为大将军门下,最好求于大将军。而大将军却不知孟德智计百出,胸藏大略,轻视孟德之出身。故而,孟德急需一名引见之人。”
曹操看着荀攸,还是一言不发。他现在才知道,荀攸的智计谋略不在他之下。曹操冷静了下来,沉静地说道:“公达不需停下,继续说。”
荀攸微笑一下,说道:“郑泰,素为大将军倚重,同样看不起孟德;袁绍,虽为孟德发小,而孟德却耻于求于本初,大约是认定袁本初庸碌,不足以入孟德之法眼;袁术更不如。所以,孟德最有可能来求访在下。”
曹操点点头,问道:“那某何以夜访明日来访,岂不为妙”
荀攸也点点头,说道:“此为孟德心急火燎之故。陛下已与公卿大臣们商定,搁置处置西凉一事。孟德闻知,必惶惶不安。是故,在下在家等待孟德。”
曹操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朝竟有如此算无遗策、经天纬地之贤才。公达所算,均属事实。但令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公达明明怀有如此高才,今日何不在朝会策动朝廷出兵”
荀攸一贯保持着脸那一抹似有若无的笑,说道:“孟德没有想过,在下之官职,不过是一黄门侍郎,较之孟德为典军校尉,统兵数千,实远不及。若在下也出言,不会同样被张让那考阉贼斥出么”
曹操这下懂了,也知道了他的眼力还不如荀攸。荀攸说道:“孟德,你今日所来,要在下为你做何事”
曹操说道:“公达算无遗策,洞若观火,应该早知某之意图,何必相问”
荀攸说道:“确实如此。但在下更倾向于亲口听听孟德怎么说。孟德以为如何”
曹操说道:“若某说了,公达可愿意助我”
荀攸说道:“那要看孟德是否能说服在下了。”
曹操看着荀攸那张儒雅英气的脸,心头一股无名火冒了起来。曹操从来没有被别人如此对待过。荀攸之若无其事、置身事外态度,让曹操觉得被别人说是阉竖之后更难受。但究竟是曹操有求于人,如若荀攸不肯帮助他,曹操真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沉下心来,说道:“也好。公达听好了,某要与公达商议之事,若是玉成,必定是千秋
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
说到这里,曹操露出了笑容。(¥)一是为了他的远见卓识而自豪,二是因为荀攸听到这里,已经不能做到完全的不为所动了。只见荀攸侧耳静静地倾听曹操讨论天下形势,说得越深刻越精妙,荀攸越来越不淡定。等曹操谈到朝廷必须要趁着刘范无暇东进之时西征,荀攸更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后来,荀攸干脆放下了右手掌早已不再盘玩的玉珠,置于桌。这对于曹操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荀攸将有很大的机会会被他说动,而由此荀攸也有很大的可能说服何进,何进在劝服皇帝,则朝廷一心,决心西征,刘范逃不过一劫。
于是,曹操继续说下去。曹操说道:“不论最终朝廷在战场是胜是败,刘范同样都会为朝廷所拖累。刘范两年来自商贸和战争积累的巨量物资,会被战争所消耗掉。而如果朝廷在战场获胜,只需是一场小胜,传到西域二州,会引起地震般的震动。因为西域之民,皆是流民出身,最恐惧战乱。流民之所以归附刘范者,盖因刘范军功赫赫,凉地无战乱之忧。刘范若败给朝廷,西域民众必会以为,刘范及其谋臣武将,已然无力庇护他们,凉地即将陷入大乱,深刻的恐惧感会如同流感一般蔓延至所有人心。”
荀攸同意地轻轻地点了点头。曹操说道:“公达可知,恐惧感之传染,会引发何事发生”
荀攸冷静地说道:“叛乱。”
曹操点点头,说道:“公达果然智谋出众,心怀大才。不错,西域民众皆是流民,而流民必然混杂着为数不少的黄巾余孽。黄巾之乱得以在三个月之内平定,多因刘范之功。故而黄巾余孽最怕刘范。当刘范治下稳定祥和时,黄巾余孽自然处处顺从,俨然良民。但获知刘范行将破灭后,这些平时看起来敦厚朴实的良民,会揭竿而起,啸聚山林,聚众造反。黄巾余孽叛乱由来已久,作战亦有经验。若他们在西域掀起大乱,刘范少不得要分兵去平定黄巾余孽之乱。如此一来,刘范内忧外患,不攻自破。”
荀攸说道:“孟德真乃一代枭雄,竟能谋出如此周全、狠毒、精妙之计;对时势之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字字珠玑。量是刘范,未必有如此见地、谋略。假使孟德居于西凉,辅佐刘范,刘范今必成关东之危。”
曹操说道:“实不相瞒,除开某今晚与公达透露的计策之外,某还有其他计策。攻范之兵,除官军与西域黄巾贼外,还有几路大军。只要朝廷采纳某之计策,刘范必死无疑。”
荀攸说道:“真没想到,朝还有孟德这样的英杰枭雄。若是朝廷肯听孟德一语,刘范早已重创。”
曹操说道:“公达过奖。现在,公达已知某之打算,未审尊意如何公达是否答应为某引见大将军,献某攻范之计”
荀攸看着曹操狭小却炯炯有神的双眼,半晌才说道:“孟德为何千方百计、费尽心血也要除灭刘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
两个当事人都自觉默契地装聋作哑,绝口不提,所以这件本来该严肃处理的事这么云淡风轻地翻篇了。 再然后,直到官渡之战,直到袁绍在邺城死去,两人也从未再提起此事。但也可能从那以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玄妙起来。两人发生了这等事,算曹袁之间关系有多要好,也不可能毫无芥蒂,毫无戒备。
至少,曹操绝不会仍然待袁绍再如从前。曹操在历史,是一会儿宽宏大量,一会儿却又嫉贤妒能,这个人的心理实在是令人费解。大概出色超群之人,心理都如此复杂。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能宽恕那些与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将彼此来信付之一炬。宽宏大量,容人之量,算是宋仁宗也不过如此;而曹操又妒忌杨修杨德祖看穿他的心思,多次揭穿他的伎俩,使他的威信受到损害,而找个理由杀了杨修。器量狭小至此,可谓无人能。
而至于袁绍是否有后悔一气之下谋杀曹操,想必袁绍还有怀有一些悔意。曹操是他的发小,从小玩到大,感情当会十分深刻。而曹操之呼“有偷儿贼”,也是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其实还是为袁绍着想。这一点,袁绍气消以后,自然会想明白。之所以袁绍要谋杀曹操,多半是急火攻心、气急败坏之下作的莽撞决定。也许在刺客派出后不久,袁绍已然悔悟。而后,袁绍多次提携曹操,如在曹操帮助东郡破除黄巾军后,袁绍便以盟主之名义加封曹操为东郡太守,等于是把东郡送给曹操作为起家之地;后陈宫勾结吕布偷袭曹操,袁绍又表示可接纳庇护曹操,除开趁机吞并曹军的可能外,便是袁绍真心庇护之。
荀攸的这一句反问,让素来能言善辩的曹操噎住了。荀攸说道:“在下想,大约是孟德认为袁氏四世三公,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好招惹。孟德遇刺,而隐忍不发,悉如平常,这份坚韧,这份心智,非枭雄者未有。无怪乎乔玄说你可挽救危亡;许邵称你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今视之,果然如此,二人预言不虚也!”
曹操将怒火憋着,气呼呼地说道:“公达早知,何必发问”
荀攸说道:“孟德不说缘由,在下如何抉择”
曹操气呼呼地说道:“也罢!既然公达装聋作哑,某不如实言相告。实不相瞒,某早已料到乱天下者,必为刘范。刘范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知大汉之陵迟,社稷之将倾,而果于凉地起兵,拥兵自重;刘范用兵如神,智谋出众,平黄巾、抗鲜卑、算韩遂、破乌孙、逼朝廷,百战百胜,无人能敌;刘范礼贤下士,虚心纳谏,麾下之言,有可用者,悉从命之,皆告功成;刘范心智非常,坚韧不拔,每每大敌当前,仍镇定自若,不为所动,坚若磐石;刘范练兵有方,爱兵如子,所将之兵,均军纪严肃,悍不畏死,骁勇善战,技击超群;刘范好邀买人心,收买人心,民众均甘为之犬马,士卒均乐为之勇战,武均愿为之殊死;刘范谋臣如云,武将如雨,谋有贾、田,战有云、忠,治有宁、原。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说道:“曹孟德真有识人之能,果如君言,刘子楷确不简单。而问题复至,刘子楷有如此才能,孟德何以迫之”
&
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
曹操盯着荀攸看,而荀攸仍作一副气定神闲之状,仿佛今夜未曾和曹操谈及谋诛刘范这等惊天阴谋。 ( . v o dtw . )荀攸说道:“孟德既已欲返,何故折回”
曹操半晌才说道:“某天性如此,多疑。若不问个究竟,某绝不罢休。”
荀攸说道:“那孟德要在下如何,才肯罢休”
曹操说道:“除非足下以实言对,勿得藏匿。今夜之种种遭遇,某实在是觉得怪。足下不肯帮助某,某反倒不怪;而怪者是,为何足下言语之间多有偏袒心向刘范之意身为皇帝之臣子,朝廷之僚属,久食汉禄,足下不思报效国朝,不思报效君恩,下不思报效苍生,而偏袒反贼,心向寇首,是何道理”
荀攸说道:“在下为此,正是为报效国朝天下。”
曹操说道:“哦,敢请详解,某洗耳恭听。”
荀攸点点头,说道:“方才孟德未走之前,曾经说过,乱天下者,必范也。可有此句论断”
曹操说道:“乱天下者,为范无疑,足下何多问”
荀攸摇摇头,说道:“不,孟德错了。永顺亭侯、西凉刺史刘范非是乱天下者,而是定天下者。”
曹操拍案而起,指着荀攸呵斥道:“荀公达欲反邪!”
荀攸微笑,说道:“孟德何必如此动怒,你看看你的双眼,不用瞪得那么大嘛!孟德且坐下来,吾等详谈,何如”
曹操怒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何详谈邪!”
荀攸一点都没有动色,而是神神秘秘地说道:“难道孟德不想知道,在下为何会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论么”
曹操沉思片刻,还是坐下来了。曹操说道:“好,某且费些时日仔细听听足下高论,听听足下为何生出反心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