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绝新汉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战袍染血
跟着温峤问道:依苏君看,幽州既然出兵了,多久可得战果?总不能这里等太长时间
苏峻沉吟了一下,道:若说战果,肯定不是轻易就能得出,但凡动兵,兵马粮草人吃马嚼,不知有多繁琐,平州局面复杂,高句丽背靠国境,有充足支援,这一仗要是打起来了,没几个月是平息不了的,但咱们不用等到战局清楚,只要两边交上手,听几场战役的战报,就能知道这幽州的军队还存有几成战力,到时再给朝廷去一封信,差不多就能明晰了。
温峤放下心来,点头道:原来如此。
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宁予民,官与兵则待战
听说主公派了张方出去,让他领兵攻伐平州,我等在将军府行走之人,多少还能看出苗头,但幽州上上下下,还有许多县令村镇,存着的官僚吏胥,贸然得到消息,不知会作何感想,说不定以为您打算转守为攻,因而人心变化,此事不可不防
几日之后,冀州的将军府里,陈梓风尘仆仆的赶来,面见陈止,开门见山的就说了这么一句。
他是自外地而归,入了蓟县之后,都没有来得及休息,家门都没有沾,就直接找到了陈止这来。
几年下来,陈梓的职位还是将军府长史,但地位和威望与从前相比,却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陈氏族人之中,除了陈止之外,在幽州地位最高的人,陈梓在陈家的影响力,堪堪就在陈止之下,同样也借助于族人身份,让他在整个幽州体系之臣还是武将,无论是世家出身,还是寒门晋升,对陈梓都很是尊敬,久而久之,他这个长史,反而成了协调各方的平衡点。
陈止在地方上推行一些政策遇到阻碍,往往就是陈梓出面解决,其人经过了督建新城,并兼任了一阵子县令之后,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提升,已成为陈止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此次陈梓外出,目的地就是在幽州北部,为佃农新法留下来的琐碎之事进行善后和整理,并安抚了当地的世家和宗族。
结果这边还没回到蓟县,就得到了张方出击的消息,却是大吃一惊,赶紧快马加鞭的赶回来,想要弄清楚情况。
面对陈梓略带不安的进言,陈止摇摇头,说了句看起来并不相关的话来:幽州安稳的太久了,这上上下下的人都开始懈怠了,文官不想打仗了,武将不愿思考了,长此以往可不是好事。
听得此言,陈梓一惊,再看陈止的面容,丝毫窥不见半点信息,这心里就有些摸不清陈止的想法了,不由谨慎了一些:主公可是发现了什么事端?
陈止却笑道:倒不是发现了什么,而是这幽州上下的人,都觉得当前的安宁,乃是长久不变的,却没有想过,周遭皆有军战之事,万一南边的石勒再强横几分,占了更多土地,灭了河间王,甚至南下司州,占据富庶之地,有了钱财和精兵,反扑幽州之时,这当前的安宁日子,那可就要被打破了,到时是否也有厌战之言?
他一笑,气氛就轻松了许多。
陈梓也稍微舒了一口气,跟着就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幽州处处弥漫着一股安宁气息,这固然是好的,可总归让人不太放心。
天下不定,岂能安宁?陈止摇了摇头,所谓的安宁,是要营造出来的,但为了这幽州百姓营造出来的,不是让幽州的文臣武将躺在里面睡大觉!本该是内松外紧之态,不是内外皆松!这次张方出兵,算是给他们提个醒吧,况且我也不认为,这是多大的事,此次攻伐,没有打算将平州拿下来,平州刺史的位子不是空的,我需要的只是提醒和惊醒一些人,同时在那边有一个据点。
他看了看陈梓,说道:平州看起来贫瘠,其实紧挨着肃慎高句丽,这些地方有着中原所没有的产物,价值同样不小,怎么能轻易放过?自是需要有人帮我们收集,未来是自己用,还是拿出去贩售,都可以商讨,另外,宇文部段部的事也拖了几年了,是时候解决一下了,否则幽州想要动弹,还要思量后院安稳,太过牵扯精力。
陈梓大概明白了陈止的用意,松了一口气后,问道:主公对那张方这般放心?此人在幽州的兵家征伐中,确实悍勇无人可敌,但这对外战之敌,却是不同
陈止笑道:我不是对张方有信心,而是对幽州之兵有信心,对幽州之利器有信心,而且这次攻打,不用考虑战后重建,最多是将属于宇文部的土地进行统辖官吏,此事,我已经交给孙秀,过些时日,他就会启程。
陈梓马上就明白过来,知道陈止所谓的一个据点,可不是游牧民族那样的一个聚居点,至少得是一个郡的范围!
眼下,那平州的几个郡可谓各有所属,平州刺史邓飞,控制的是玄菟郡,同时也掌控着辽东郡的一部分,再往东边的乐浪郡等地,就有些听宣不听调,受周边势力的渗透影响非常大,段部最近的势力就在这一代扩展。
再看西边,主要就是一个昌黎郡,此郡与幽州相接,一半控制在宇文部的手中,另外一半几乎都是慕容部控制。
听陈止的意思,分明有意让张方把昌黎郡占下来,作为幽州在平州的踏板,将局势进一步的搅乱
想到平州的乱局,便是陈梓也忍不住皱眉,或许真要靠着一支强军扫荡一圈,才能把局面厘清吧,何况,慕容部的动向也逃不出有心人的注意,能震慑一下这只按耐不住的老虎,也是好的。
接下来,陈止则问起了陈梓北上之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答复。
实际上陈梓北上的收获,陈梓早就通过情报渠道得知,现在不过是确认一番,然后就是勉励,最后却道:你夫人也快要生产了,最近便在蓟县好生照料,这三个月,不会安排你到处奔走了。
陈梓难得露出了一点不自然的神色,跟着也道:主公也该修养一阵子才对,二公子的满月,可才过去没有多久。
陈止笑了笑,点头道:对,至少要修养三个月,无论是咱们,还是幽州
陈梓心中一动,有心要再问,可见着陈止的表情,终究没有问出来,便就告退。
这边陈梓走了出去,迎面却来了一人,让他神色一变。
来人身形瘦削,面色有些阴沉,见了陈梓,相互问好,这才离去,显得有些疏远。
待离开了将军府,陈梓才长出一口气,回头一看,眉头紧锁。
苏辽过来,是要向主公禀报什么?8)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门下乡,义务学堂
见过主公。
苏辽在正堂拜见了陈止。
这位从洛阳开始就追随陈止的属下,和四年前比起来,有了明显的老态。
他还担任着将军府录事参军的位子,但真正的录事职责他很少过问,主要控制的乃是密谍司。
四年发展,密谍司的规模更上一层台阶,与之对应的,就是规模膨胀带来的人力膨胀,更多的人手更好的训练效率,以及更加完备的规章制度,塑造了更为可怕和全面的监管体系。
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更多的信息从各方汇聚过来,伴随着陈止的势力膨胀,探查的主要范围从一个代郡,扩展到了整个幽州,还要深入到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周边势力洛阳朝堂江左局面,都还要派人过去。
这么大范围的探查,一桩桩一件件事件的反馈,信息量纵不能说是天文数字,也是十分巨大了,而苏辽虽有不少得力助手,可为了职责所在,还是会亲自过问,每日起早贪黑,睡得时间很少,只要睁着眼睛,就是在处理公务,一天到晚连轴转,哪能不提前衰老。
每次见到苏辽,陈止看着那张疲惫的面容,都会规劝两句,这次也不例外,但同样的,他每次的劝慰都不会收到效果。
这样得力又卖力的属下,不是轻易能够碰上,事事办的妥当,总不能为了让其休息,反而将其撤职吧,况且密谍司的架子是搭建起来了,但随着幽州的下一步扩张,需要一个熟悉的人出来掌舵,因而也离不开苏辽的工作。
苏辽这次过来,是陈止让人招来的,他前几日见了卢志和孙秀后,就下达了命令,让苏辽处理了手上的事后,就过来见上一面。
苏辽也是今日刚刚抵达蓟县,几乎和陈梓是前后脚的顺序,但他没有忙着过来,而是先回到衙门,将此次外出的收获整理好分类归纳后,又做了一番工作指示,这才过来面见,因此比陈梓晚了一会。
让你来,是要问问各处的安排和布置如何了?
苏辽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册子,递交上去的同时说道:借举子讲学之故,密谍司的探子更加深入各地,每个镇子每个乡,都有了我们的人,未来一年之内,会持续将情报风土人情送上来。
陈止让举子到各地讲学,定期考核,考较他宣讲的功效,询问他们对各地风土的了解,就是一种变相的安排探子,那考核的人员中,就有密谍司的成员。
靠着这种方法,无形中就让整个势力的触角,深入到了最底层最细微的人群之中,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这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让陈止哪怕坐在将军府里足不出户,也不至于和外界民间脱节。
很好,陈止点点头,毫不忌讳的道,这次是借密谍司的人培养个司衙,算是借鸡下蛋,等条件成熟,我会着手建立一个新的司衙。
苏辽点头表示明白,没有因为职权和人手会被分散出去,而显露出懊恼。
陈止继续说道:举子下乡宣讲,有诸多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每一个乡每一个里,都建立一个基础,让将军府的命令,可以直接传达各地,同时直接从各处获取情报。未来一年,要着手完善的司衙,目标就是建立起一套根植于地方乡里上达村镇连接郡县的民情管理体系,以后对举子的人数要求,还要增加很多,不愁读过书的人没有事做,瞎琢磨。
苏辽听到这里便道:此举若成,则幽州上下固若金汤,真正融为一体,主公的任何一条命令,都可以传达到各地,贯穿上下,整个幽州便如臂使指!而到了那个时候,哪怕咱们幽州的人口,即便比不上冀州,但整体的战力,却要远远超过!
这个目的若是达成,战力翻倍只是一个方面,陈止轻轻点头,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更好更有效率的治理,不过能达成多少效果,实在是不好说啊
基层组织下乡这种事,可以最大限度的动员治理范围内民力,基层组织如果能遍布到最底下,对整个势力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不过受限于时代的交通和通讯的条件,当下真正能做到什么地步,陈止自己都不好估算。
与之相比,还是另外一个目的更方便实现,陈止略过话题,说起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打好基础,方便尽快在各地建立官学。宣讲的举子可以为师,刊印的书册可以用作蒙学,等举子宣讲的事到了一定程度,百姓都习以为常,就可以增加讲学的内容了。
关于这个事,属下有话想说。苏辽谨慎的提议,得到了陈止的许可,他跟着就道:寻常百姓虽羡慕学有所成之人,却不愿让自家孩子把精力放在读数为学上,举子宣讲学问,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学,这官学开着,便是白白空耗。
这是自然,陈止早有考虑,闻言点头,百姓羡慕的,其实不是为学之人的博学,而是学有所成之人的待遇,因为能脱产读书的,一般都世家子弟,而世家在民间可是享有诸多特权的,百姓有羡慕,也渴望特权,或者是不愿意被压迫,因而推崇。
既然如此?苏辽露出疑惑。
陈止直接说道:宣讲读书,是为了找到适宜读书的苗子,人各有所长,百姓家的孩童有些可能适合为学,有些可能适合为匠,有些就只能靠种地才能维持生活,岂能强求?靠着宣讲,找到适合读书的孩童,挑选出来,送入当地官学,将军府会给被选中的孩童家中一定的补助,若是学有所成,一样参加文举,若是无成,则看看有无为匠的天赋
但如此一来,耗费巨大啊!苏辽对幽州各地的情况都有了解,知道当下人口基数,哪怕只是十个孩童里面挑出一人来,要与其家的补贴也不是小数目。
权宜之计,肯定不可持久,当下幽州的财货还可支撑,未来幽州的财货收入还会增长,但以后人口增多,必不可循之,陈止倒是讲的明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举,得尽快搭建起架子!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闻代思,陈氏闲事
,為您提供精彩閱讀听得陈止透露了计划,苏辽便没什么好说的了,更重要的是,他从这番话中听出了弦外之意
自家主公显然打算在幽州长期待下去。
一个正常的刺史任期,也就是四到六年,哪能赶得上选出来的孩子成年?这些被挑选出来为学的,想要学有所成,少说也得五到十年,要是陈止到了任期便走,怕是要尽数错过了。
即便算上征北将军这个职位,那也说不过去。征北将军更加侧重于兵家事,对于民政之事的干涉力度,其实很有限。
另一方面,这话也从侧面体现了陈止对天下局势的判断
天下将持续很长时间的动荡,甚至伤及朝廷的根本。
否则的话,陈止何必布置这样一个后手?
将近十年的成才周期,以及足够充沛的为学之人,无疑是为了更长周期的割据和扩张在做准备。
事实上,这四年以来,陈止就没放松对教化之事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在几个主要的郡和县中都兴建了官学,对于求学之人给予诸多便利,目前陆陆续续的有些学子出师,通过文举,投入到了幽州的建设中。
见苏辽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陈止掀过这个话题,又问:这民间的风气倡导如何了?
这其实是在问,举子讲学对百姓的舆论导向,进行的怎么样了。
面对苏辽,不用包装,陈止无需像与卢志等人交谈时那样,还要有一番遮掩和说辞。
苏辽回答的也干脆利索:百姓平日少有寻乐之处,既有举子宣讲,多数会过去旁听,以之为乐,将很多事当做是传奇话本来听,事后更多有讨论。
这是个好现象。陈止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控制幽州的舆论环境。
任何形式的宣讲,都是强加自己的思考给旁人,当后者习惯了这种吸收信息的形式之后,就会逐步丧失思考能力,按宣讲之人的思考逻辑进行判断。
这种事,在后世就被称之为洗脑。
事实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被外界信息洗脑,不过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被洗罢了。
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但零零散散的信息不成体系的片段,却考验着一个人的分析和整理能力,这时候,许多便利的搜索工具出现了,于是很多人就习惯了搜索。
搜索得到的信息,往往带有结论,于是很多人就成为了搜索的傀儡,看起来得到了结论,其实没有思考,却认为自己得到了知识,但这个知识并不能长久,几天之后就会被更多崭新的信息覆盖,因为这并不是自身感悟,留不住。
陈止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用高人力和高成本,来尽量实现类似的效果。
幽州不会永远和平,我们也不会一直蛰伏,陈止看了陷入思考的苏辽一眼,一个势力,就像是一个人,兵力粮草财富,就是力气体格和块头,而不同的思想,就好比是诸多念头,势力与势力之间的比拼,就是两个人打架对峙,可以用拳头,但胜负不光看体格,还要看谁更坚定,杂念越少,意志越坚定,幽州要做的,就是将整个州的力量全部集中起来,无论是力气还是思想。
苏辽点点头:属下明白了。
兄长又见苏辽了?
另一边,陈梓回返到家中,却见到了几位族人,而那为首之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正是陈止的三弟陈息。
以陈止在幽州的地位,他的亲兄弟自然是重要人物,不过陈止没让自己的亲兄弟在将军府或幽州刺史府挂职,而是给陈停安排了一个行走的职位,让他在幽州各地行走,又安排陈息处理家族事物,行经商之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