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张士贵豁然转身,方正坚毅的面容微微扭曲一下,沉声问道:“来人何在?”
“就在门外。”
“让他进来。”
“喏!”
那人转身出去,张士贵环视面前一众将校,摆摆手:“先出去!”
“喏!”
众人不敢怠慢,鱼贯而出。
张士贵双手负于身后,下意识的双全握紧。
终于来了……
未几,门外一人大步走进来,蓑衣下的一袭黑衣已经被雨水打湿大半,步履沉稳、身形健硕,背后背着一柄长剑,古拙的剑柄自肩膀露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刺骨的杀气。
来人上前两步,微微躬身,伸手自怀中掏出一个贴身放好的信笺,双手递给张士贵,继而退后,一言不发。
张士贵接过信笺,干燥而略带体温,他就着明灭不定的烛火验看了火漆,而后将信笺的封口在烛火上烘烤一会儿,带到火漆融化,便才开信笺,取出信封。
信纸上一个字都没有,唯有一枚印记,繁密的花纹令人眼花缭乱,中间四个阴刻篆字为“秦王之印”……
就着烛火,张士贵仔仔细细大将印记上的花纹辨认了好几遍,确认无误,这才折叠起来,收入怀中。
抬头看着面前的黑衣人,沉声问道:“钧令为何?”
黑衣人开口:“立刻执行计划。”
张士贵沉默一下,微微摇头,缓缓道:“当下时机不对,若此时动手,极易引发混乱导致失手,后患无穷。依我之见,还需再等一等,待到十拿九稳之时再动手不迟。”
黑衣人有些讶然,一双眼睛微微眯起,精光内蕴,冷冷道:“这是圣旨!虢国公意欲抗旨不成?”
他声音有些沙哑,语速急促,令人听上去有一种刀子刮瓷盘的难受……
张士贵不为所动,依旧负手而立,背后便是敞开着的窗子,大雨如注:“印鉴乃是陛下御用之物,无可置疑,但命令却非出自陛下之口,可来抗旨一说?”
黑衣人动了一下,上身向前微微俯下,两手略微张开,整个人有一种极静至极动的转变,似乎化身为一头寻觅猎物的猛兽,下一刻便能拔出背后长剑,给予惊天动地的一击。
语气更是冷漠生硬至极点:“狡辩!”
张士贵两脚不丁不八,盔甲之下的肌肉早已绷起,蓄满力道,脸上却云淡风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的使命是封锁玄武门、截断东宫退路,而不是亲手刺杀太子!你们以为凭借一枚陛下的印鉴,便能致使我给你们卖命?简直可笑。”
气氛陡然紧张,杀气横生。
黑衣人如同一头猎豹一般死死盯着张士贵,上身微微前倾,似乎随时都能拔出他背后那柄长剑发动进攻,但面对张士贵看似随意,实则无懈可击的防御姿态,却迟迟不敢轻举妄动。
尤其是那一扇敞开着的窗户,张士贵随时都可以翻窗脱离他的攻击范围之外,若是那般,局势将不可收拾……
风雨声灌入城楼之内,烛火一阵明灭,终于被一股凉风“噗”的一声吹灭,整个空间陷入黑暗之中。
就在烛火熄灭的刹那,黑衣人脚下无声无息的疾步后退:“既然如此,虢国公好自为之。”
最后一个字出口,人已经在门外……
张士贵依旧负手立于黑暗之中,一动不动。一众将校见到黑衣人退走,这才从外头一拥而入,七嘴八舌道:“大帅,是否动手?”
“现在风雨正劲,正好无声无息的发动攻势,定能得手!”
……
“闭嘴!”
张士贵厉喝一声:“我是‘北衙禁军’之统帅,奉皇命镇守玄武门、宿卫宫禁,是否动手、何时动手,乃是我一言而决!谁若是擅作主张,军法从事!”
将校们吓了一跳,赶紧齐齐闭嘴。
在“北衙禁军”,张士贵威望绝伦,没人敢违逆他的命令。但那人已经带着命令来了,难道大帅意欲抗旨?
将校们心中惶恐,自是不敢多言。
有亲兵从外入内,吹燃火折子点亮蜡烛,又来到张士贵身后将窗子关好,风雨隔绝于外。
众人这才看见张士贵铁青的脸色……
吁了口气,张士贵摆摆手,沉声道:“眼下尚未至动手之时,贸然行动,后患无穷!汝等暂且退下,衣不卸甲、马不解鞍,等着本帅之命令。”
“喏!”
纵然一头雾水,可没人敢违逆张士贵,遂鱼贯退下,屋内只余下张士贵以及几名亲兵。
卸下防御姿势,张士贵走到书案之后坐下,一双花白的眉毛紧紧蹙着,印堂处有横纹隆起,目光深邃,喃喃道:“不对劲啊……”
方才那黑衣人必然是陛下身边的绝顶高手,可纵然自己拒绝立即执行预先定好的策略,那黑衣人凭什么对自己起了杀心?
若陛下尚在,那么一切好说,谁敢违逆圣旨自然是杀无赦。可如今陛下已经驾崩,所有人都只是遵从陛下之遗诏在行事,这些冷酷无情的死士凭什么就敢杀自己?
须知整个计划之中,他以及所镇守的玄武门乃是重中之重,一旦他被击杀,“北衙禁军”必定陷入混乱、群龙无首,没人能够取代他将这一支以一当百的精锐慑服!
陛下深谋远虑,或许会留下一旦他张士贵不遵皇命所需要采取的应变措施,但绝对不会在遗诏上写下“若张士贵抗旨便即刻击杀”这样的话语……没人有比陛下更清楚他张士贵对这支“北衙禁军”的掌控力度,而这也一直是陛下所默许甚至授意的。
因为他张士贵便是陛下麾下第一号死士!
陛下既然留有遗诏,又岂能击杀他这个玄武门的定海神针,导致整个太极宫陷入失控,进而祸乱所有妃嫔皇族、皇子公主?
难不成……是李勣掌控了陛下留下的死士,借以遗诏之便,行谋逆之举?
张士贵只觉得疑云重重,原本只需奉旨行事,此刻却陷入云雾之中不辨东西、不知进退。
再想起之前房俊曾在玄武门下说服自己的那些话语,张士贵愈发觉得事情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
黑衣人自玄武门城楼疾步而下,就在毗邻内重门的一处房舍门前驻足,向后张望一眼,然后推门而入。
屋内漆黑,黑衣人却熟门熟路的摸到里侧墙角的地方,蹲下去双手在地上摸索一下,勾住地上青砖的一角,略微用力,便将一块青砖起了出来,继而将左右几块青砖尽皆取下,屈指向下敲了敲,“咚咚”声音传来,下边是一块铁板,而内里中空。
太极宫内帝王之寝居,天下第一等危险之处,帝王为了自身之安危,自然会留有多处密道以供紧急之时避祸或者逃遁。而作为李二陛下的死士,张士贵对于黑衣人的存在了如指掌,自然也知道这一处出城密道,所以黑衣人并没有避开“北衙禁军”的意图。
然而,他也并未如旁人所想那般就此离开……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爱民如子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最新章节!
黑衣人并未从密道离开,只是将青砖起开,露出内里的铁板,又将铁板掀起继而放归远处,做出一个他已经由此离开的假象,然后蹑手蹑脚来到后山墙,活动一下筋骨,身上骨胳发出“噼里啪啦”一阵轻响,然后整个人好似面条一般从墙上一个只能狸猫进出的一处气窗钻了出去……
风急雨骤,黑衣人轻飘飘落在气窗外,身体骨胳已经恢复原位,弯着腰顺着墙根一路疾行,身形融入黑暗之中,不抵近观察,几乎难以察觉。
许久之后,他顺着墙根绕过数座房舍,来到一处茅房对面,蹲在黑暗之中,一动不动。
良久,一个兵卒披着蓑衣晃晃荡荡走来,站在茅房外,解开裤带放水……
身后传来一个轻微的语声。
“这些时日,张士贵是否与太子亦或东宫官员接触?”
那兵卒放水姿势不变,低声道:“并没有,但曾私自出城与房俊在城下会晤,左近皆是他的亲兵,故而所谈为何,无人知晓。”
“继续关注张士贵的举动,若有异常,即刻回报!”
“喏!”
之后,再无语声。
兵卒放完水,系好裤带,转过身瞄了一眼茅房对面幽暗的墙根,那里空无一物……
兵卒又抬头四下看了一眼,为发现异常,更无人靠近,这才紧了紧蓑衣,快步顶着风雨走远。
*****
右屯卫大营。
已经到了卯时,但天色也只是蒙蒙亮,风雨为住。
居住的营帐之内,房俊望着窗外疾风骤雨,愁眉不展,呷了一口茶水,以往钟爱的茶叶现在却觉得寡淡无味……
刚刚用过早膳,高阳公主、丹阳公主在座,武媚娘、长乐公主、金胜曼等人则回了各自的营帐。丹阳公主原本也打算离去,这些时日以来房俊虽然对她并未有格外之骚扰,但她心里始终对房俊的名声耿耿于怀,每每相对,便忍不住心惊胆战。
但也不能总是避着房俊吧?
毕竟如今寄人篱下,房俊又是当朝驸马,自己的侄女婿,算是一家人,不能太过失礼……
高阳公主抬起素手,执壶给房俊的茶杯之中斟上大半杯茶水,看着房俊紧蹙的眉头,好奇道:“这场大雨使得太极宫那边战事暂停,东宫六率难得的获得喘息之机,算是好事,郎君何以闷闷不乐?”
房俊指了指自己的脸:“殿下管这叫闷闷不乐?”
高阳公主秀眸微瞪,一脸不解,一旁的丹阳公主也好奇的看过来,心说这可不就是闷闷不乐么?
房俊叹息一声,道:“比闷闷不乐可严重得夺了,这根本就是愁眉苦脸愁肠百结、愁眉啼妆!”
“噗!”
高阳公主失笑,就连丹阳公主也忍不住笑出声,旋即觉得不妥,赶紧抬起手,以袖遮面,憋得俏脸通红。
前两个成语也就罢了,可一个大男人哪里能用“愁眉啼妆”来形容自己?或许当下那些个敷粉戴花的俊俏郎君还能形容一二,可房俊英姿勃发、剑眉朗目,与那等“秀美”的男儿却是截然不同。
高阳公主笑问道:“到底何事,让郎君这般愁闷?”
房俊也不隐瞒,道:“这场雨虽然使得东宫六率难得的获得了喘息之机,可是咱们刚刚俘虏的两万俘虏,只怕是即将遭遇一场灭顶之灾。”
这一战使得门阀私军全军覆灭,除去战死、逃逸,有一万余人被俘虏,再加上关陇军队俘虏接近一万人,如今右屯卫的俘虏多达两万余人。
这些俘虏可不仅仅是需要派兵看守那么简单,还要供给粮食、安置房舍,对于右屯卫来说负担极其严重。眼下大雨滂沱,右屯卫哪来那么多的房舍以供安置?
只怕大雨过后,将会有无数俘虏因为种种原因或病、或死。
天气渐暖,雨后阳光普照,气温升高,搞不好一场疫病就会在右屯卫与俘虏之中蔓延开来。眼下又严重缺乏防疫的药物与条件,一旦疫病爆发,将会是灭顶之灾……
高阳公主眨眨眼,道:“何不派兵将其押赴河西诸郡,暂且关押?”
房俊摇头:“万万不可。”
由关中至河西千余里之遥,这些缺医少药的俘虏那里坚持得住?只要没等到河西便得死掉一大半。高阳公主的意思也是如此,既然无法妥善安置,又何必任其拖了右屯卫的后退?光明正大的杀俘肯定是不行的,不如以押赴河西安置之名,行任其自生自灭之实……
但房俊绝对不能容许这等事情发生。
这可都是大唐子民、华夏血裔,战场之上、两军对垒,再大的死伤也无法避免,总不能妇人之仁吧?但既然已经俘虏,便绝不能残忍的任其自生自灭,以另一种方式去屠杀这两人俘虏。
一旁的丹阳公主忍不住心中好奇,主动开口道:“只不过是俘虏而已,且都是关外那些门阀世家的私军,死也好活也罢,越国公又何需在意?”
对待俘虏,有条件的时候妥善安置,战后勒令还耕或者分发给有功之人充当奴仆,这自然是最好;可条件窘迫无法顾忌的情况下,任其自生自灭又有何不可?
古往今来,可都是这么干的。
房俊直起腰,正色道:“殿下此言谬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都是陛下的臣子、都是帝国的子民,岂能明知其必死非但无动于衷,反而推波助澜?长安城毁了,重建不过十载之间;关中毁了,复兴也不过三十年而已;可若是任由这两万俘虏以自生自灭之名行屠杀之实,却使得大唐失去民心,百年亦难以取信与民!”
古往今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什么最重要?
人口!
只要有人,再是艰难困苦的局面亦能拨云见日,再是落后的国家亦能振兴繁华!
没有人,纵然兴旺一时,也迟早衰颓崩溃。
大唐子民亿兆,但房俊却从来不觉得哪一个是多余的……
高阳公主美眸闪闪,抿着嘴唇,眼中满是无法掩饰的爱意:“郎君乃真豪杰也!爱民如子,心存仁善,视天下人为一家,从不曾苛虐任何一个大唐子民,纵然贩夫走卒、刑徒盗寇,亦给予足够的仁爱,当为天下名臣!”
这个年代,所谓的“民主”“自由”这些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大家信奉的是阶级、是贵贱,垄断了文化传承的阶层传扬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然他们自己高人一等,不在“刍狗”之列……
平民尚好,那些奴役的地位与牲畜无异,乃是贵族的私产,生杀予夺、天经地义。即便重新编撰施行全国的《贞观律》中将奴役、刑徒的地位略有提升,但也仅是若主家随意打杀,只需罚金即可。
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阶级底下者,生死皆由贵族一言而决。
似房俊这种将“众生平等”之信条奉为圭臬者,简直凤毛麟角、绝无仅有,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博爱、仁恕,对于有些人而言蠢不可及,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却有如暗夜星火一般,感觉明亮温暖。
一个“特立独行”“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总会这样,要么被人恨得要死,要么被人爱得要死……
这番话语反倒将房俊说得有些羞赧,哈哈笑了一声,道:“殿下这般夸赞,小生实在是受之有愧……而且殿下有一点说得不对,微臣只是对大唐子民、炎黄子孙一视同仁,但对于那些个只知道杀戮破坏的蛮胡,却将其视为野兽,但凡落到手里的,亟待杀之而后快!”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蛮胡的骨子里的劣根性是改不了的,他们不奉道德、不遵礼仪,一切以利益为上,有奶就是娘。即便前一刻还对你笑意盈盈、百般笼络,可一旦你与它们利益相悖,它们转眼就能将钢刀插入你的胸腹,夺走你的一切。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胁迫捆绑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最新章节!
天亮之后,长孙无忌派人将独孤览、令狐德棻、以及回府修养的宇文士及一并召集,就在自己居住的偏厅之内,商议下一步计划。
宇文节亲自奉上香茶,而后躬身退出,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等靠近。
窗外依旧风急雨骤,下了一宿的暴雨非但并未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厅内四人对坐,茶香氤氲。
宇文士及昨夜昏厥,虽然并无大碍,但起因乃是这段时间熬得狠了,损及根元,所以此刻虽然极为虚弱,面如白纸,精神萎靡。
他喝了口茶,勉力提振精神,问道:“辅机召集吾等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自举兵起事以来,关陇损失惨重,对于长孙、宇文这等中流砥柱的家族固然伤筋动骨,那些实力原本就弱得多的门阀更是遭受重创。故而如今的关陇门阀当中,只余下这四家尚存实力,余者已然苟延残喘,无论任何决议,只要这四家赞同,其余门阀根本连反对的能力都没有,只能附于骥尾、逆来顺受。
他们四家只需达成一致,那便是关陇门阀的决策……
长孙无忌放下茶杯,瞅了一眼窗外的疾风骤雨,然后目光自面前三人脸上一一扫过,略作沉吟之后,方才缓缓说道:“之前总是说局势不利、已经到了存亡之际,但实则还是有一些转圜之机的,未必便当真山穷水尽。”
三人不解。
所谓的“存亡之际”,当然是因为局势紧迫所至,但不能排除其中向关陇各家、军中上下传递危机感的意图,让大家都能够拼尽全力,争取兵变之胜利。打仗可不仅仅是战场之上厮杀,后方的宣传同样重要。
要让军队明白此次兵变是为了关陇门阀在未来数十年内依旧保持顶级门阀之地位,从地位、实力之上碾压天下其余门阀,而所带来的利益将会是关陇上下所共享,这才能激励士气、上下一心。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续道:“但是眼下,当真到了非生即死之时。”
三人默然。
关陇自北魏六镇之时开始,始终掌握军队、把持朝政,兴一国、灭一国不过是反掌之间,即便在隋炀帝时遭遇最大之危机,面对其意欲联合江南士族反手攻灭关陇,也不曾有过如今这般危机。
曾经煊赫一时、大权在握的关陇门阀,已然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怨长孙无忌擅自谋划兵变,结果将关陇各家推到如今水深火热之境地吗?或许有那么几分怨气,但大家也都明白,长孙无忌此番作为也不过是将危机提前数年而已,李二陛下对于削弱天下门阀尤其是关陇各家有着笃定的执念,终其一生,都会将这条国策贯彻到底。
而最致命的是,太子更早早的向李二陛下表达忠心,愿意奉行贞观一朝所有的国策……
如今李二陛下春秋鼎盛,太子更是刚过弱冠之年,不出意外的,父子两代人至少会在未来五十年之内执行打压关陇的国策……这让关陇如何支撑?
撑不住的。
所以今日之危局固然生死边缘,但绝非没有这一次的兵变便会消弭无踪,而是迟迟早早必然会发生,躲不掉的。
这个时候,任何的指责、埋怨都毫无用处,唯一要做的,便是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令狐德棻跳了一下雪白的眉毛,沉声道:“辅机,你是咱们关陇门阀的领袖,关陇门阀之所以有今时今日的辉煌荣耀,皆是拜你所赐。事到如今,无论是进是退、是生是死,令狐家上下皆以你马首是瞻。”
表态很干脆,但心里很郁闷。
谁又愿意将自家之生死寄托于旁人之手呢?
然而独孤览比他还郁闷……
待到令狐德棻表态之后,独孤览也道:“吾才疏学浅,不足以应付眼下之状况,还需辅机多多费心才是。独孤家乃关陇一脉,与诸位同气连枝,自当共同进退、誓同生死。”
他哪里愿意与关陇同生共死?若有得选,他甚至早就脱离关陇门阀自立门户,再不跟这帮利欲熏心之辈搅混水。长孙无忌起兵之初,他是关陇勋贵当中态度最坚定予以旁观之人,然而被长孙无忌的威逼利诱,却是不得不掺合到一起,一步一步走到生死边缘。
可惜事已至此,这个时候他若是还如以往那般想要退出,只怕下一刻长孙无忌便能派兵充入独孤家府邸,将独孤家上上下下杀个干净。
“长孙阴人”不仅“阴”,而且“狠”……
宇文士及自然是站在长孙无忌这一边的,“沃野镇私军”的覆灭,将他心中最后那一丝超越长孙无忌成为关陇领袖的野望给生生扑灭。
“辅机到底有何打算,不妨明言,吾全力支持。”
长孙无忌颔首,拿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口气,缓缓道:“之所以将诸位召集而来,是想要征询诸位之意见,眼下非生即死,毫无侥幸可言,吾决定尽起关陇之全力,无所保留,决死一战!”
三人先是愣了一下,待到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忍不住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一日之前,长孙无忌也曾说过要“决一死战”,但很明显,眼前这一句“决死一战”却又不同。
只观其语气、神态,便知道这一次的“决死一战”,是要发动关陇上下所有的力量,毫无保留的猛攻太极宫,不仅仅是各家最后的家兵死士,乃至于族中子弟,若有需要,便是他们四个也得披戴盔甲、提刀上阵。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生、即死!
独孤览忍着心中震撼,咽了口唾沫,迟疑道:“辅机……何至于此?”
眼下这场兵变,即便彻底失败,关陇门阀就此一蹶不振,但也不至于传承断绝、断子绝孙。说到底,这贞观一朝乃是关陇门阀协助李二陛下逆而篡取,付出无数子弟的性命、耗费数之不尽的钱帛粮秣才打下来的,就算太子将来顺利登基,对关陇门阀恨之入骨,却也不得不顾念关陇门阀当年的功勋。
况且,太子也不似那等心狠手辣之人,做不出斩尽杀绝之事。
可若是当真依着长孙无忌的意思,各家无所保留舍生忘死,那么一旦战败,就只能是阖族死绝、血脉尽断之结局……
犯得着这么拼么?
令狐德棻也紧蹙着眉毛,拢在袖子里的双手微微颤抖,面上竭力保持平静,附和道:“虽然局势不利,但若是拼上家族传承,非是明智之举。”
现在若是败了,顶天关陇门阀受到无尽之打压,子孙数十年内难以觊觎中枢权力,甚至从此泯然众人,再不复祖先之荣耀。
可说到底,血脉还在,子孙后裔还能一辈一辈的传承下去,他们这些人还能在死后享受子孙供奉之血食,逢年过节的还有一炷香火……但若是依着长孙无忌,就极有可能一败涂地、自私断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