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两队人马在圜丘附近走个碰头,都齐齐止步停在路上,长孙无忌与宇文士及、令狐德棻、独孤览几人坐在马车里,看不清外边轻快不明所以,遂撩开车帘,问道:“发生什么事?”
车外亲兵道:“是侯莫陈麟,率部赶来增援堵住了道路……”
“娘咧!”
令狐德棻原本脾气火爆,这几年幽于府邸潜心著书似乎已经修身养性,但此番兵败如山倒,家族门阀即将面临灭顶之灾,那些浮于表面的修养便统统不见,愈发暴戾,听了亲兵的话语,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若非他畏敌怯战,右屯卫何以那么快攻陷金光门,导致咱们处处受制、满盘皆输?如今败局已定,他反倒跑回来说什么增援,难不成是跑去太子那边摇尾乞怜却被拒绝?来来来,你让那混账来到车前,看老夫一刀劈了他!”
“消停些吧!眼下城内军队一败涂地,能够随同咱们奔赴终南山死守以待李勣回京的军队已经不多了,侯莫陈家的私兵还算建制完整,战力不俗,正好派上用场,你这般喋喋不休有何意义?当真想将侯莫陈家推到东宫那边不成?”
宇文士及揉了揉眉心,苦心相劝。
右屯卫战力太强、突进太快,此刻相比已经攻陷延寿坊、太平坊,兵锋直抵承天门下,留在承天门外的万余军队看似人数不少,实则皆是乌合之众,只为了能够抵挡右屯卫一阵,给宫内军队足够撤出的时间。
然而当真依靠那些乌合之众挡住右屯卫的突袭?
谁都知道不可能,或许此刻那万余兵马已经在右屯卫突袭之下溃败……
正想着呢,后阵一骑快马飞驰而来,抵达车厢外,马上斥候大声道:“启禀赵国公,右屯卫已经击溃西市外的军队,攻占延寿坊、太平坊,与承天门下的军队战于一处。右屯卫将具装铁骑调入城内,对承天门外长街予以突袭,咱们军队损失惨重,四下溃散,右屯卫已经攻占承天门……”
四周闻听此消息者,一片哗然。
承天门失陷,就意味着太极宫内的关陇军队后路断绝,即将面对右屯卫、东宫六率的两面夹击,覆亡只在顷刻之间,绝无半分侥幸……虽然这等局势已经在大家的预想之中,可是右屯卫这般攻掠如火、狂飙突进,依旧令人震惊。
数以万计的关陇军队在右屯卫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此时此刻,无数人心中陡然升起一个念头——如若早早知晓右屯卫至战力居然这般强悍,那么长孙无忌是否还会发动这场兵变?
这个念头一升起,便无法遏止。
因为随之而来的产生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质疑——在长孙无忌绸缪之下,裹挟着关陇各家举兵起事、施行兵变,却正因为长孙无忌对右屯卫以及东宫六率战力之低估,导致今日彻底落败,致使关陇门阀即将遭遇灭顶之灾,那么岂不是说这一切都是长孙无忌的责任?
心思难免浮动起来。
到了眼下这样一个境地,想要反败为胜已绝无可能,所倚仗的便是等到李勣返回长安,为了对抗即将涌入朝堂的山东、江南两地门阀,而从将关陇门阀收为己用,留有一线生机,不至于连根掘断杀得人头滚滚。
可兵变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其深远、损失极其巨大,即便李勣默许,太子又岂肯善罢甘休?
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太子在李勣的权威之下有所让步,可终究还是要有人站出来承担兵变之责任……
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
马车内,长孙无忌尚未感受到来自于身边那些叵测之目光,对亲兵道:“请侯莫陈麟过来。”
“喏。”
亲兵策马前行,须臾,顶盔掼甲的侯莫陈麟策骑来到车马一旁,甩蹬离鞍下马以示尊敬,在车窗外低头,诚惶诚恐道:“末将侯莫陈麟,不知赵国公有何命令?”
他虽然明知此刻关陇门阀损兵折将、实力空虚,不会对他这个掌握着侯莫陈家私兵的将领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可是人的心思谁又敢保证摸得准呢?眼下关陇门阀一败涂地,长孙无忌早已输红了眼,万一心头冒火不管不顾让亲兵一拥而上将他擒杀,跟谁说理去?
长孙无忌挑开车帘,深深看了侯莫陈麟一眼,缓缓道:“此番金光门兵败,错不在你,皆因老夫事先轻视了右屯卫具装铁骑的冲击之力,也因窦德威畏敌怯战、擅自撤退。”
先给事件定性,以免侯莫陈麟东想西想,心中惶恐不肯用尽全力。
现在最是用人之际,犯下再大的错也可戴罪立功……
侯莫陈麟心里明镜,脸上感激涕零:“多谢赵国公体恤……不过吾乃败军之将,深知自己之责任,故而愿以一身血勇回报赵国公,拼尽全力,虽死无憾!”
态度还是要表明的,先有侯莫陈虔会被竖起来当作关陇领袖领导兵变,后有侯莫陈家不遗余力参预其中,时至今日便是想要脱离关陇门阀,人家东宫又岂会答允?
与关陇各家依旧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还得拴在一起……
长孙无忌颔首,道:“承天门已然失陷,宫内的军队无法撤出,败局已定,咱们撤往终南山再图后续,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喏!”
侯莫陈麟领命,在马背上直起腰,拱手抱拳之后策骑赶回己方军阵之前,一挥手,大声道:“大军转向,让开道路,为友军殿后!”
数千侯莫陈家的精锐私兵令行禁止,避让路旁,让长安城内撤出的关陇军队前行。宇文士及在马车里将车帘挑开一角,看着路边军容还算整齐的侯莫陈家私兵,叹了口气,幽幽道:“这一番劫难,怕是难逃啊。”
眼下败局一定,唯一的希望便是退守终南山以待李勣回京,而后摇尾乞怜,自愿成为其马前卒,以供驱策。
然而即便李勣会利用关陇来对抗山东、江南两地门阀,但由于关陇在关中、陇右等地根深蒂固,为防反噬,肯定还是会大刀阔斧的对关陇予以拆解,各家以往之荣耀皆成虚妄,还要面临种种限制手段。
即便躲过一劫还能存活于世,但想要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却难如登天……
马车摇摇晃晃,独孤览也轻叹一声,拍了拍大腿,道:“福祸两面,生死一线……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生与死,往往只相隔一线,福与祸,则很多时候是一体两面。
尽管最开始起兵的时候独孤家明确表态不会参预,但随着兵变的进行,在长孙无忌逼迫之下独孤家还是一半被迫一半主动的参预其中。无他,当初拒绝加入是因为独孤家觉得风险太大,但是看到关陇军队浩浩荡荡大局利好,眼瞅着莫大的利益唾手可得,谁人不眼红?
长孙无忌固然因为一时之贪念导致今日濒临绝境,自己又何尝不是?
人为利死,鸟为食亡。
马车内的气氛很是沉重,甚至有几分颓丧、绝望。
即便在座四人皆见过大风大浪,拥有无与伦比的阅历,站在这个帝国最高的权力巅峰,但是眼下所遭受之挫败,以及即将接踵而至的绝境,还是使得他们心神震荡、难以自已。
车外马蹄声骤然响起,几人同时心中一沉。
如今皆如惊弓之鸟一般,稍有风吹草动,便唯恐是右屯卫衔尾追来……
“启禀赵国公,刚刚接到消息,卢国公已经率领军队经过骊山之北,直奔春明门而去。英国公则统御大军,紧随其后。”
斥候在车窗外低声汇报,听到程咬金已经返回,心中一松。
这也就意味着李勣距离返回长安之时不远,无论当下局势对于关陇门阀如何恶劣,只需李勣返回,与其谈判,大抵还是会立刻阻止颓势,多多少少保留一些根基元气。
不至于让子孙后代在一片废墟、一无所有之中赤手空拳白手起家……
长孙无忌保持着冷静,喝令道:“传令下去,加快行军!”
待到车外斥候远去,这才对几人解释道:“李勣之倾向,至今依旧不明,不能将咱们的生死前程放在以往的猜测之上……程咬金虽然号称中立,从不介入储位之争,但其暗里还是支撑东宫,此刻李勣远在骊山,谁知道程咬金会否配合东宫劫杀咱们?况且,李勣的心思藏得太深,万一他此番回京如同自辽东撤军那般磨磨蹭蹭,而咱们却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从而放松警惕,被右屯卫追上……那可就麻烦了。”
其余几人深以为然。
关陇门阀经受此番失败,损失已经达到顶点,再也不能经受一丝半点的意外……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肃清残敌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天色阴沉,细雨蒙蒙。
程咬金提槊纵马、一马当先,自骊山之北一路行至灞水,而后顺着河道折而向南,身后数千轻骑紧随而至,蹄声隆隆,于远山青黛、近水滔滔之中轰鸣而来、铺天盖地。
行至灞桥,程咬金勒住马缰,驻足桥头,身后兵卒亦齐齐止步,立于身后。
程咬金一手操缰、一手持槊,环目灞水两岸,只见柳树青青、浊浪滔滔,连通两岸的灞桥已被战火毁去,河道之上搭建着一座临时的浮桥,舟楫为基、上覆木板,以绳索加固,滔滔河水之中浮沉摇晃。
一时间心思浮动。
去岁东征之时由此发兵,关中父老箪食壶浆、夹路相送,希望大军开疆拓土、早日凯旋,握着家中从军儿郎的手隐隐叮嘱,泪眼涟涟。如今自己身为大军先锋返回灞桥,却已是桥毁人亡、满目苍夷。关中大地陷入天灾兵祸,繁华胜景不在,只余下遍地残垣、一片狼藉。
远处,屯驻于春明门下的关陇军队刚刚接到长孙无忌等人放弃宫城的消息,慌乱之下尚未来得及撤离,拥堵于城门之下兵荒马乱。
程咬金目光坚毅,手中长槊遥指春明门,大喝道:“过河,接管春明门!”
“喏!”
麾下左武卫将士轰然应喏,旋即整齐有序的渡过浮桥,列阵向着春明门直扑而去。
春明门外的关陇军队早已失了主心骨,指挥涣散、军心崩溃,起先以为渡河而来的这支骑兵是右屯卫,惊惶之下四处乱窜,等到发现乃是程咬金的左武卫,都长长松了口气,然后也不跑了,干脆都站在原地,丢掉兵刃脱去革甲,抱着脑袋蹲在泥水横流的野地里,就地投降。
左武卫呼啸而至,兵不血刃的接管了春明门防务。
程咬金下令收拢俘虏,驱赶至灞桥以东、骊山脚下暂且安置,而后将春明门防务梳理一遍,没有第一时间入城,而是派遣斥候入城打探城内战局。
实则一路上早有长安城内的各种消息传到他的耳中,对于当下城内局势有所掌握,只不过此刻正是右屯卫与东宫六率大举反攻之时,他每多拖延一刻入城,战斗便会继续一会儿,关陇军队亦能多削弱几分……
他素来表态中立,不介入储位之争,更没有什么明显的站队,可身在朝堂,各种利益纠葛一身,又岂能做到真正的置身事外?任谁都会考虑自己之利益以及局势之发展,心中都会有所喜恶。
……
太极宫内,士气正盛的东宫六率兵卒如狼似虎一般扑向叛军。
程处弼率领麾下部队自左侧向前穿插,一路突袭凝想阁、昭庆殿、凌烟阁、神龙殿、日华门、武德殿,兵锋直抵丽正殿。
李靖则统御中军自承香、延嘉、甘露等殿宇沿着攻城中轴线一路平推,另一路则由李思文、屈突诠率领,沿着右路突袭。东宫六率三路军队大举反攻,自叛军攻入太极宫以来步步后撤、压抑已久的兵卒们爆发出极强之战力,而叛军则因久攻不下兼且后路被断导致士气骤降、军心涣散,无心死战,在东宫六率反攻之下潮水一般向承天门退却,然而承天门此刻也被右屯卫攻占,叛军真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彻底崩溃。
无数叛军在东宫六率冲到眼前之时丢弃兵刃、脱去革甲,就地投降,即便有反抗的部队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在东宫六率如狼似虎的冲击之下迅速瓦解,屠戮干净。
傍晚时分,天下阴雨霏霏,李思文率军突破叛军聚集在太极殿南侧广场的阵地,直抵承天门下,与高侃率领的攻占了承天门的右屯卫胜利会师。
顿时,城上城下、宫内宫外,无数东宫六率与右屯卫兵卒将领皆爆发出一阵地动山摇的欢呼,有东宫六率的校尉脱下兜鍪丢上半空,冲上前去与右屯卫兵卒紧紧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喜极而泣。
自去岁关陇举兵起事,东宫六率先是封锁城门,继而城门失陷,撤入东宫,后来转移至太极宫内,便开始承受十倍于己的关陇军队潮水一般的攻势,日日不休、夜夜不眠,关陇军队采取车轮战术将所属军队轮番上阵,可东宫六率却只有那么些人,堪堪顶住叛军狂猛的攻势。
就连太极宫都两度陷落,整个东宫以及所属之军队面对叛军狂猛的攻势苦苦支撑,伤亡倒还在其次,那种被团团围困毫无胜利希望的绝望困境对于兵卒心理之摧残简直比死还难受。
时至今日,哪一个兵卒将校不是伤痕累累、形销骨立?
若非统帅乃是一代军神李靖,在其无尽的威望以及精妙指挥的加持之下,只怕早已崩溃……
然而此等绝望之中,却陡然云开月明、死处逢生,不仅张士贵投诚于太子麾下放开玄武门,使得东宫六率可以在最坏的情况下撤出太极宫,更关键在于右屯卫强悍至极的突袭金光门并将其攻陷,金光门外数万关陇军队在右屯卫冲击之下溃不成军、一泄如注,直接杀入城内,突进至承天门下。
这等局势之变化,给东宫六率注入极其强大的信心,万余兵卒爆发出猛虎下山一般的气势,将太极宫内军心涣散的叛军一鼓荡平!
败,即便不死亦要沦为囚徒奴隶,豚犬一般下贱低劣;
胜,则功勋赫赫、一飞冲天!
这可是从龙之功,只要他日太子登基即位,怎么可能忘记今时今日舍命死守太极宫的东宫六率每一个将校、每一个兵卒?
战殁者固然会予以丰厚的抚恤,生存者更是勋阶数转、加官进爵、钱帛良田无数!
自今而后,东宫六率之于太子,就好似当年“元从禁军”之于高祖皇帝、“玄甲铁骑”之于李二陛下,乃是禁卫之中的禁卫,堪称皇权之根基!
岂能不兴奋异常?
相比于全军上下欣喜若狂,李靖始终保持平静,叛军大举进犯禁宫沦陷之时他巍然不动,如今绝地逢生反败为胜他亦能平常待之。将指挥所从内重门重新迁回太极殿一侧,一道道命令下达。
首先将太极宫收复之消息告知玄武门外的太子,其次请右屯卫退出长安追击叛军,长安之防务由东宫六率接管,接着便是下令各部将太极宫里里外外、从前到后彻底梳理一遍,确定再无漏网之鱼隐匿其间,为迎接太子回宫做好准备。
很快,太子诏令自右屯卫大营发出,对李靖之提议一一允准,准许其率军接管长安防务,并且凡事参预此次兵变的关陇门阀,一律封锁门禁,阖家抓捕,男子十岁以上尽皆入狱,十岁以下则与女眷一同关入长安城内各处寺院予以羁押。
令马周返回京兆府,恢复城内治安、衙门运转的同时,协助李靖查封各家门阀名下之产业……
……
长安城内的百姓在兵变之初便出逃不少,后来关陇门阀封锁各处城门,百姓逃无可逃,只能窝在家中听着每日里坊墙之外厮杀震天瑟瑟发抖,求神拜佛保佑千万不要被战火波及。
等到叛军与东宫六率在皇城大战,战火纷飞之下不断有关陇军队调入城中支援,太多的军队无处安置,只能强行征用皇城以南太平、善和、兴道、务本等坊,予以屯驻军队,百姓则被迁往曲江池一带暂且安置。
其余里坊的百姓被困在坊中不得外出,时不时又要遭受兵卒偷盗抢掠之惊扰,早已有如惊弓之鸟、憔悴不堪。
先是关陇军队攻占皇城、杀入太极宫,百姓们以为战事终将结束,虽然代表着朝廷正朔的东宫遭遇覆灭,大家心底难免有一些唏嘘,可关陇门阀乃是当世第一等的豪族,根深蒂固势力庞大,长安百姓对其认可度非常高,由关陇来主导储位之更迭,倒也未尝不可。
所以百姓们只希望战事快快结束,生活能够恢复平常。
孰料陡然之间形势逆转,金光门外那场大火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烧红了半边天的火焰窜到半空,也烧得长安百姓人心惶惶——难道兵强马壮的关陇军队居然要败于房俊之手?
这位房二郎先是率领半支右屯卫出镇河西,大败吐谷浑数万铁骑,继而马不停蹄直奔西域,将侵入国境的二十万大食军队打得灰飞烟灭,然后长途奔袭数千里驰援东宫,更将关陇打得节节败退、大败亏输……如此显耀之战绩,简直比当年李靖挥师突进漠北覆亡突厥更加令人震撼!
难不成大唐要再出一位“军神”?
等到右屯卫强势击溃金光门外的关陇军队,强攻金光门致使窦德威不战而逃,右屯卫杀入金光门一路突袭延寿坊,数万关陇军队前赴后继却不可阻挡,直至兵锋抵达承天门下,整个长安城的百姓才在懵然之中明白,东宫居然在最为紧要的关头绝处逢生、逆转取胜。
东宫获胜的确是长安百姓更容易接受的结果,但大家欢喜鼓舞之余,更为在意的却是要尽快恢复秩序,恢复民生。
然而接下来东宫六率接管长安防务,将无数关陇勋贵府邸尽皆查封,各处里坊大肆搜捕,但凡各家关陇门阀的嫡系子弟尽皆抓捕,连女眷与孩童都押赴各处寺院羁押,终于让百姓们明白,这场兵变还远远未曾结束。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肃清残敌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权力分配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太子毕竟是帝国正朔,李二陛下出征之时又授予监国之权,此番挫败关陇兵变,自然名正言顺执掌朝纲,故而安民告示下发各处里坊,又着令坊卒大声诵读,让诸多不识字的百姓亦能知晓详情,由兵变而带来的恐慌迅速平稳。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兵变之后,和平岂能如此容易?只看如今长孙无忌等一众关陇大佬率领参军退守终南山,长安城全部处于军管之下,便可知距离恢复日常生活尚需时日。
等到如狼似虎的东宫六率官兵冲入各处里坊,砸开那些高大门槛朱门金锁,将以往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关陇勋贵、嫡系子弟戴上枷锁五花大绑的驱赶出来,就那么光天化日之下招摇过市,使得这些贵人狼狈至极、颜面尽失,百姓们才终于意识到此番兵变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却无比震撼。
那些血统尊贵、地位尊崇的门阀世家尽皆沦为阶下之囚,其举兵起事企图废黜太子的谋逆之举必将遭受惨痛代价,不知多少人即将因此人头落地。尤其是各家门阀位于长安内外的各处产业皆遭查封,想必事后大抵都会被充公罚没。
而相对应的,东宫麾下属官、武将将一跃而取代之前大多关陇门阀的地位、权势。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巨大的权力更迭哪怕是当年“玄武门之变”亦不过如此,要变天了。
帝都人民虽然识字的不多,但几乎家家都有几个场面上的亲戚,朝中大佬亦是沾亲带故,故而见识绝非乡野匹夫可以比拟,如今面对长安内外纷乱之势,百姓、官员、商贾皆感受到即将来临的霹雳雷霆,各个噤若寒蝉、集体缄默。
……
雨夜,右屯卫大营。
中军帐内,太子李承乾居中而坐,萧瑀、岑文本、李靖、房俊、李道宗、李君羡等一干东宫重臣分列左右,除去李靖、马周尚在长安城内缉捕关陇勋贵、恢复官署职能之外,李承乾的班底尽皆在座。
长安城内的关陇军队皆被肃清,“百骑司”再度掌握城内外消息,李君羡忝陪末座,正向太子以及诸人汇报城内情形。
“目前百姓还算安稳,除去临近太极宫的里坊遭受战火波及严重,诸多民房损毁坍塌之外,其余里坊还算保持完好。东宫六率全程锁拿关陇勋贵、查封产业,引起不小动荡,不过尚在可控之范围。只不过另有一事,还需殿下多多关注,不可轻忽视之。”
李君羡面色凝重。
李承乾问道:“何事?”
李君羡顿了一下,低声道:“关于陛下是否建在的传闻,早已在长安城内流传,民众甚为关切。”
这股汹涌湍急的潜流在长安内外、朝野上下不断酝酿、积蓄,表面看上去似乎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激荡。
而这股暗流之起源,便是一直流传于军伍、市井之间有关于李二陛下已经驾崩的流言……
帐内众人沉默。
事实上,直至此刻为止,所有人都不曾真正接到有关于李二陛下“驾崩”的确切说法,李勣将东征大军掌控得风雨不透,只说陛下重伤,不见外人,然而谁也见不到。
但所有人都知道,除非陛下已然驾崩,否则李勣岂敢做出那些举措?
贞观之盛世,乃是李二陛下十余年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而得来,早几年文德皇后还在的时候,这对天下最尊贵的夫妻甚至为了节省一些修葺宫阙的用度不得不节衣缩食,就连皇宫内的每日膳食都有严格的控制,不能有丝毫浪费。
如此兢兢业业方才造就此等盛世,岂能坐视旁人破坏?
若李二陛下还在,关陇起兵的那一刻起,便会命令天下勤王大军大举进入长安,更会严令李勣加快速度返回关中,抵定叛乱,而不是任由李勣拖拖拉拉晃晃悠悠,耗时大半年方才抵达潼关,再次按兵不动……
同样的道理,若陛下仍在,即便关陇起兵企图废黜太子,但陛下又怎能任由东宫以叛逆之名将数百关陇勋贵、上前嫡系子弟一一抓捕?那可都是当年追随陛下打天下的功臣,百姓们可以恨其为一己之私致使整个关中陷于水深火热故而冷眼旁观,但陛下怎会任由东宫斩断他的羽翼?
1...14311432143314341435...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