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所以他自然明白如今关陇看似一败涂地,面临破家灭门之危厄,实则却悄然成为东宫、李勣两方亟待争取之对象,希望将其彻底收服,以作为针对江南、山东两地门阀的快刀。
但这对于程咬金本身的利益来说却是不符的,且不说他身后的山东门阀会因此难以完成绸缪多年一举占据朝堂的大业,更会他站在与关陇争锋的第一线,而关陇身后无论是太子亦或是李勣,都是他绝对不愿去敌对的。
所以他希望高侃争气一些,在李勣抵达长安之前,将关陇门阀狠狠打散,即便留着一口气,也难成气候。
然而事与愿违,李勣虽然依旧不紧不慢的行军,但却一日数道军令送抵,不断催促他赶紧抵定长安乱局,将这场兵变彻底消弭。
目的其实也很简单,他程咬金不愿与太子敌对,李勣又何尝愿意?
所以坏事只能程咬金来做,等到他逼着东宫与右屯卫放弃彻底歼灭关陇门阀,李勣便会优哉游哉的回到长安,主持大局……
看着手边李勣派人送抵的手令,程咬金心中怒骂一句,都特娘的鬼精鬼精的,不当人子!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利弊取舍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程咬金不愿出头去逼迫东宫放弃追杀关陇,但李勣的命令他不能不遵从,尽管心里骂娘无数遍,将李勣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写就书信,派人分别送去右屯卫大营以及终南山,请双方各派遣代表人物前来春明门外,商议停战事宜。
他现在是东征大军的先锋,麾下左武卫兵强马壮,威压东宫六率、右屯卫,关陇军队更是不在话下,他只要按照李勣的意思表达态度,无论多么客气,实则就是在警告关中各方势力——谁不听话,就打谁。
这也正是他不愿按照李勣的命令照办的原因,不管东宫还是右屯卫,都会在他这份强硬态度之下有所不满……
……
李承乾收到程咬金派人送抵的书信,沉默一下,便将几位重臣交到面前,商议对策。
萧瑀看完书信,蹙眉想了想,道:“如今英国公挟东征大军即将返回长安,声势正盛、威风凛凛,不可轻忽视之,不过殿下乃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还是让老臣代殿下去会一会程咬金,看看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一旁的马周瞅了萧瑀一眼,借口道:“无论谁去参预会晤,下官觉得应当事先定好章程方略,照本宣科即可,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眼下局势明亮,咱们大获全胜,关陇兵败如山倒,但是如何收拾残局,咱们想要做到哪一步,关陇门阀到底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要先搞明白,统一方针,才不会自乱阵脚。”
他素来不拉帮、不结派,一心只在自身之职务,算是一个纯臣。眼下东宫大获全胜,各方势力邀功请赏、分润利益乃是理所应当,他并不会掺合其中,但这种事必须在东宫内部达成共识,不能任谁都跑出去宣扬自己的主张,攫取各自的利益。
萧瑀默然不语。
素来不掺合派系争斗的马周忽然开口,这让他心中有些警觉,关陇门阀倾颓败落,江南、山东两地门阀大举进入朝堂之势不可阻挡,但显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忌惮与排斥。
他此番主动要求代表太子与李勣、关陇两方谈判,自然是想要将主动权操之于手,为江南士族争取更多的利益,但若是因此引起东宫内部各方派系之忌惮、不满,他决定立即放手,不应将这种矛盾加剧。
反正江南士族进入中枢已经不可阻挡,又何必锋芒毕露,成为众矢之的?
岑文本对马周之言甚为赞同:“可以预见,英国公对于关陇之下场,大抵是会予以维护的,这是他的利益所致。那么咱们是需要以强硬之态度毫不退却,务必将关陇叛逆连根拔除,还是在某些利益得到稳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步?”
众人皆沉默,仔细思量其中之利弊得失。
都是站在帝国权力最上层的人物,自然不会有人喊出类似“逆贼当乱刃分尸,破家灭门”之类的热血之言,大家需要考量的是整个东宫的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如何协调……
李承乾见到房俊坐在旁边慢条斯理的呷着茶水,半点意见也未曾发表,遂笑问道:“二郎有何高见?”
房俊放下茶杯,笑道:“殿下折煞微臣,微臣打打杀杀还行,这种运筹帷幄的事儿那里做得来?还是殿下与诸位贤达商议便好,无论如何应对,微臣皆无异议。”
身在朝堂,固然要锐意进取、展示才华,但最应学会的还是如何韬光养晦。此番兵变,包括之前吐谷浑兴兵进犯河西诸郡、平灭入寇西域的大食军队,他自己以及麾下右屯卫的表现堪称惊才绝艳,道一句“帝国柱石、居功至伟”毫不为过。既然已经攫取了最大的那份功劳,自然要给予旁人发挥之余地,否则好事都让自己拿了,岂能不引起公愤?
再者说来,无论坚持覆亡关陇门阀,亦或是有限度的给予关陇门阀一条生路,其间各有利弊,自是并无太大区别。
帝国承平、王朝兴盛,世家也好门阀也罢,总是会应运而生,这是随着阶级固化不可避免的结果。近日将门阀连根铲除,明日还是会有世家自草根之间崛起,大势不可挡。
但只要门阀再无私兵在手,并且在政治之上予以限制,使其不可垄断一地之政治、教育,便不足为虑。
李承乾颔首,对诸人道:“孤之意,给关陇留一条生路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将其根基掘断,使之难以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但这个人情,必须是咱们东宫施舍于他,而非在旁人威逼之下不得不予以退让。”
众人连连颔首。
眼下李勣挟大军以雷霆之势返回长安,即便是东宫也不得不暂避其锋,予以妥协,这是事实。但东宫一定要以强硬之姿态给关陇门阀巨大压力,而后才略微松口,而不是让关陇门阀认为“活命之恩”乃是李勣所赐予。
见到众人赞同,李承乾续道:“所以,此番便由孤亲自前往春明门,会一会这些乱臣贼子吧。”
政治之本意在于妥协,但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自有爱恨情仇,利弊得失之下予以让步乃是必然,可心中又岂能没有怨愤?
所以李承乾这一句“乱臣贼子”说出的时候咬牙切齿、恨意满满……
众人见他坚持,也就顺从其意,毕竟长安城内皆由东宫六率掌控,春明门外则是程咬金的左武卫,太子安全问题无虞,随着他便是。
……
自隋以来,佛教于关中地区迅速发展,信徒增多、寺院无数,不仅长安城内多处里坊皆建有佛寺,城外各处景色宜人、风水形胜之初亦是多不胜数,只不过终南山作为道门之福地,道观俯拾皆是,佛寺却没有几座。
终南山麓、浐水之畔的大云寺原是前隋吏部尚书杨玄感所建,以为避暑之地,贞观初年,李二陛下将此地赐予长孙无忌,几经修葺,逐渐恢复当年之恢弘繁盛,且于寺中增建别院,屯驻家兵。
阴云微风,山青如黛。
长孙无忌以及宇文士及、令狐德棻等人坐在书斋之中,敞开着的窗户隐见远处树木掩映之后的流泉飞瀑,水声阵阵,清亮宜人。
待到令狐德棻最后看完程咬金送来的书信,长孙无忌放下茶杯,道:“都说说吧,如何应对?”
宇文士及端起茶杯,叹气道:“不过是东宫、李勣择选其一予以依附罢了,哪里还有什么应对之余地?”
喝了口茶,摇头不语。
眼下关陇为鱼肉,东宫、李勣皆为刀俎,关陇之生死皆操于对方之手,但想必这两方都愿意留得关陇苟延残喘,以便为己所用,所以生死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变故,总是能够活下来的吊着一口气的。
左右逢源的可能根本不存在,要么依附东宫成为太子巩固朝政的马前卒,要么归顺李勣成为其对抗山东、江南两地门阀的刀子,别无他途……
令狐德棻亦是心中感慨,谁能想到原本显耀煊赫的关陇门阀旦夕之间便沦落至此?
闷声道:“到底还是有区别的,眼下看来东宫固然不如李勣势大,很长一段时间内朝政都要被李勣所攫取,但到底是名正言顺的国之正朔,终有一日能够压过李勣,尽收大权。故而吾之意见,还是应当依附东宫,先苦而后甜。”
长孙无忌与宇文士及皆颔首,予以认同。
说到底,太子占据着大义名分,身边既有萧瑀、岑文本那等老成之臣,又有房俊、马周那些后起之秀,未来前程不可限量,李勣固然因眼下之大势占据主导,但未来极有可能被太子死死压制。
既然三位主要人物意见一致,旁人自然不会反驳,宇文士及道:“这一趟我去谈谈看吧,无忌不可露面。”
李勣的态度大抵已经明朗,挟大势以攫取朝政而已,不过由于关陇门阀未能复取得兵变之胜利废黜太子,所以李勣另立储君的盘算落空,到手的利益大打折扣。但程咬金的立场却不明,其人对于李勣的命令会遵从几分有待商榷,万一长孙无忌贸然出面被程咬金扣押,对于关陇来说将会是彻底的灾难,再无翻身之机。
长孙无忌颔首道:“也好,此番谈判不会一蹴而就,大抵还是要多番磨合,东宫与李勣之间相互试探、各自争取,而后彼此妥协,总要谈个三五次才能有一个大概的眉目,你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宇文士及应下,心中却无奈,除了静观其变又能如何呢?如今关陇门阀只能作为那两方意欲重用以冲锋陷阵的卒子,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书斋内沉默片刻,山风自窗户吹入,一片清凉。
良久,长孙无忌才幽幽说道:“若东宫执意想要一个交待,你可代我答允下来。”
宇文士及默然。
关陇门阀举兵起事,形同谋逆,不可辩驳,固然若东宫意图借关陇之余力对抗李勣、巩固朝政,一定会寻找一个理由抹掉关陇谋逆之罪,可一旦太子登基,这件事便攸关帝王威严,不可视如不见,所以关陇是一定要给予太子一个交待的。
将长孙无忌丢出去承受兵变谋逆之罪名,既能巩固皇家之威严,又能维护律法之公正,还能让关陇门阀承受最小之损失,是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佳解决方式……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单刀直入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山风自窗口吹入,远处水声隐隐,一片清凉,却难以驱散厅中几位关陇大佬心头的阴霾。
无论心中对于掌控关陇的渴望有多么强烈,任何一个关陇子弟都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长孙无忌之存在,才有关陇在贞观之后的辉煌煊赫、权倾天下,如果没有了长孙无忌这个真正的领袖,谁敢说有信心能够将关陇门阀带到此等高度,并且在群狼环伺的未来保住根基,甚至东山再起?
毫无夸张的说,长孙无忌不仅仅是关陇的领袖,更是关陇的脊梁。
一旦这条脊梁断了,曾经威风赫赫的关陇门阀,怕是要就此沉沦、跌落尘埃……
然而时局如此,谁能奈何?
之所以关陇门阀走到今时今日之地步皆乃长孙无忌一手造成,现在要有人站出去承担责任自然也得是他,旁人就算再是惋惜、再是担忧关陇之前程,也绝无可能以身代之。
好在长孙无忌亦是当世人杰,对于世事早看得通透,并未因诸人之沉默而有所失落,反而展颜一笑,婆娑着茶杯,缓缓道:“自当初绸缪起事之日,吾便已然存了失败之打算,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岂有完全之事?如今落败,害得各家遭受牵连已是心有愧疚,若能以一死了却当下之危局,倒也死得其所。”
几人面面相觑,想要说些什么安慰的话语,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此次兵变的确是长孙无忌一手谋划,可当他找上各家要求一齐出兵攻入长安之时,哪一个心里不是存着侥幸,试图谋求更多的利益?成功则大家一起跟着更上层楼,失败却要长孙无忌一个人承担罪责,这不公平。
当然,大家都清楚这不公平,但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替长孙无忌去承担责任。
所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
春明门外有霸陵亭,便在灞桥西侧不远,左依灞水、远眺霸陵,阴云细雨之下,远处草色青青、山峦如黛,依稀可见汉家陵阙。
亭前,左武卫的官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附近数十丈之内的警卫做得滴水不漏,远处更有轻骑来回游弋巡逻,任何人不得靠近。
无论东宫亦或是关陇,双方都有着将对方置于死地的想法,程咬金可不想自己奉命撮合停战之时却又担负起双方某一位大人物遇刺被害所,从而引发轩然大波……
斜风细雨之中,一支车队由南而来,斥候早早见到马车上宇文家的家徽,快马报于程咬金,故而程咬金披着一件蓑衣出亭向南百余丈,立于道旁亲迎。待到马车临近,上前施礼,宇文士及则不拘礼节,笑呵呵请其登车,一同抵达霸陵亭。
对于宇文士及代表关陇而来,而非是长孙无忌,程咬金早有预料,也不以为意,长孙无忌的下场几乎已经注定,无论谈判能否达成、最终结果如何,总要有人对这次兵变负责,除却长孙无忌,旁人也没有那个资格。
而宇文家作为关陇门阀当中实力仅次于长孙家的存在,可以想见在长孙无忌陨殁之后,势必会顺势取代其关陇领袖的地位,执关陇门阀之牛耳,有他参预谈判,实则比长孙无忌更为适合。
至霸陵亭前,两人相携下车,正欲入内小叙片刻,便见到有斥候策骑疾驰而来:“太子殿下已经抵达春明门,请大帅准备迎驾!”
程咬金与宇文士及都吓了一跳,互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的惊诧:太子居然亲自前来?!
当下长安之局势看似大局已定,但由于立场未明的李勣统御大军强势介入,处处都充满了不可预知之风险。尤其是对于太子来说,此番出城参预谈判,等同将自身曝光于所有人面前,东宫六率可以宿卫长安城内,却难以在长安城外确保太子的安全。
程咬金瞪着宇文士及,警告道:“眼下城外乃是吾的地盘,郢国公千万莫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休怪吾不讲情面!”
关陇门阀盘踞关中百余年,根深蒂固、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明面上虽然一败涂地、生死堪忧,但暗地里还有多少隐藏的实力,谁也摸不准。
即便是他一手打造的左武卫当中到底有没有关陇安插的钉子,他自己也不敢保证,万一趁着太子出城参预谈判的当口予以刺杀……只要想想,程咬金便浑身冒汗、心惊胆战。
同时也暗暗佩服太子的胆魄,就连长孙无忌那个必死之人都不敢前来,太子何以这般冒险?
宇文士及摇头叹气,无奈道:“卢国公多虑了,这场兵谏失败已然是确定之事,关陇上下都做好了接受失败的准备,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又岂会心生侥幸,使得局面横生波澜,再添变故?”
非是他忠君爱国,不忍伤害太子殿下,实在是大局已定,即便当真刺杀成功,于局势又有何益?为了将关陇收服,以之成为对抗江南、山东两地门阀的刀子,李勣依旧会对关陇打压到底,狠狠的削弱关陇根基,只给关陇各家留下一口气苟延残喘……
相反,东宫与李勣都试图掌控朝堂,即要筹备力量对抗江南、山东之门阀,亦要相互之间防备、对抗,此等对立局面之下,关陇才有可能争取到相对更好的条件,宇文士及是傻了才会在这个时候刺杀太子。
程咬金这才放心,吁出口气,感叹道:“非是吾小人之心,实在是太子安危干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轻忽。”
宇文士及没说话,颔首表示理解。
李勣直至今日立场未明,实则种种举措皆不利于东宫,程咬金作为组织此次谈判之人,又受李勣节制,一旦太子在这春明门外有任何损伤,他都难以洗脱嫌疑,搞不好就要背上一口大黑锅,千秋万载的背下去,死都甩不掉……
两人站在亭前,极目远眺不远处春明门高大巍峨的城楼。
恰好此时,城门洞开,微风细雨之下,李承乾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一马当先自城门驶出,李君羡、李道宗两人护卫左右,数十禁军紧随其后。一行人马驰过吊桥,马蹄踩踏桥板“隆隆”作响,有若滚雷,其势迅疾,旌旗飞舞之间,一股难以掩饰的意气飞扬蓬勃而出。
须臾之间,便风卷残云一般抵达霸陵亭前。
程咬金与宇文士及站在亭前,见到太子居于前,丝毫不介意将尊贵的身躯置于有可能存在的弓矢箭弩射程之下,显然是在表达对他的无比信任,遂开怀大笑起来,待到李承乾策马来到他的面前勒马站定,赶紧小跑上去伸手牵住对方马缰,服侍太子下马,而后才单膝跪地,施行军礼:“末将参见太子殿下!”
一旁的宇文士及也赶紧一揖及地:“老臣见过殿下。”
李承乾上前一步,双手将其将人扶起,温和笑道:“不必多礼,快快起身!临行之时忽有事务需要处置,故而耽搁了一些时间,还望二位勿怪。”
“臣不敢。”
两人赶紧齐声说道,抬头看向李承乾的面容,见其以往白皙发胖的面容早已瘦削下去,两颊甚至有些凹陷,使得圆润的脸庞变得长了一些,发黑的眼袋有着难以掩饰的憔悴,但一双眼却极为明亮,笑容依旧温润宽厚。
李承乾抬眼看了看四周矗立的左武卫兵卒,含笑道:“卢国公麾下兵卒各个精壮悍勇,皆是东宫之功勋,孤这心中甚感欣慰。”
程咬金有些尴尬,此番东征虽然大获全胜,他本人也功勋不小,可最终抵定大局、攻陷平穰城的却是先前被排斥在外的水师,这让数十万东征大军尽皆面上无光,甚至还使得陛下于军中坠马……
他一时间摸不准太子这话是安抚还是讥讽,所幸不接话,微微躬身,道:“风雨渐大,请殿下入亭。”
李承乾这才颔首,居中而行,进了霸陵亭。
说是“亭”,实则是长安东侧一处极大的驿站,除去灞水之畔的亭子以外,尚有连绵屋舍数十间,住宿吃食一应俱全,规模不小。
亭子后边一处临河的精舍,便是此次会晤的主场地,室内陈设精致,不显奢华,早有红泥小炉燃着炭火煮沸了一壶泉水,咕嘟咕嘟冒着白气。
程咬金将室内侍者斥退,只留下三人在场。
宇文士及则将太子让到上座,自己跪坐一旁,取水沏茶。
敞开的窗子外有微风拂过,雨丝细细密密落在河道里,灞水奔腾流淌,隐隐有轰鸣之声。
李承乾瞅着水流滔滔的灞水,叹息一声,满眼忧愁:“这两年气候不佳,冬日大雪成灾、夏日水涝频仍,关中百姓日子难过。如今这场兵变更是耽搁了今年春耕,眼下百姓们已经食不果腹,若是到了冬日,到了明年开春,要怎么熬过去?兴盛繁华,抵不过兵灾一场,吾等皆要铭记于心,不可再犯。”
宇文士及没料到太子居然这般单刀直入,刚刚坐下便开始发动攻势,令他有些猝不及防,沏茶的手微微一顿,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措辞。
毕竟作为这场兵变的发起者,整个关陇都要为关中百姓的现状承担责任……
略作沉默,他将沏好的茶水放在李承乾面前,沉声道:“关陇的错,关陇自然愿意担负起来。”
局势发展至此,不是一句推卸责任、死不认错的话语就行的,况且眼下关陇门阀的生死前程也并非全部在于是否背负责任、背负多少责任,而在于东宫与李勣之间的博弈。
早早将关陇的态度表明,大可以在一旁看着东宫与李勣唇枪舌剑、争来斗去,作壁上观。
然而太子却显然不打算让他置身事外,随即说道:“责任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背负得起来的,空口白话最是无用,总要有点诚意才行。”
宇文士及不解:“殿下的意思……”
李承乾好整以暇,淡然说道:“关陇之豪富,天下侧目,便是国库亦有所不及,更何况连番东征与兵变之后,国库一贫如洗……不如将关陇各家之产业变卖八成,用以赈济灾难、救济百姓,既然关陇起于关中,亦当造福关中,让黎民百姓感念关陇之恩德,亦能洗脱兵变之罪孽,一举两得。”
宇文士及面色一变,心里咯噔一下。
如此锋芒毕露、毫无转圜的风格,与太子以往之性情大相径庭,可见东宫对于关陇态度。
眼角余光瞥了一下程咬金,见到这厮似乎对太子之言充耳不闻,捧起茶杯慢悠悠呷着茶水……
他一颗心登时沉下去。
来此之前,关陇的确做好了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譬如让出中枢权力,譬如承诺一干勋贵不再参预朝廷事务,譬如推出几个具有一定身份的关陇子弟背负责任……
可却绝对不包括将关陇门阀的家产双手奉上在内。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底线试探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宇文士及略作沉吟,并未第一时间对太子之言做出反对,而是沉声问道:“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关陇各家?”
钱财乃关陇各家祖祖辈辈百余年之积累,更是日后赖以东山再起的根基所在,自是不肯轻易交出。但如果太子并无其他条件,亦或其余条件宽松一些,那么这一条倒也不是不能答允。
毕竟对于门阀来说,权力与政治地位才是最重要的,能够拥有足够的权力与政治地位,在未来帝国中枢的政治动荡之中左右逢源,失去再多的钱财也能重新赚回来……
李承乾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倒也不客气,直接将东宫底线抛出:“第一,解散取缔所有私兵,并且赞同修改《贞观律》中关于私兵、奴隶之条例,天下任意一家一任意形势豢养私人武装,皆视如谋逆,夷三族。”
1...14331434143514361437...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