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这话就有些内涵了:若你当真驾崩,自然一切休提,可一旦您重新“复活”,真以为世人都是傻子看不出您欲擒故纵之计?到时候东宫因此湮灭,您怕是继“杀兄弑弟”之后,再背负一个“毒杀亲子”之骂名,到那时便是倾尽黄河之水也永远无法洗脱……
“嗬嗬!”
李二陛下怒极而笑:“按你所言,朕还得感激你不成?”
房俊正色道:“陛下素来对臣优容有加,臣心中岂能不感激涕零?断不敢抗旨不遵。只不过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身在当时,臣也只能如此。况且这天下乃是陛下之天下……您大可不必操之过急。”
李二陛下不是隋炀帝,此番东征虽然未竟全功,最终之硕果意外被水师攫取,但东北边境最大的敌人烟消云散,自此可以权力攻略内政,将皇权进一步巩固,何必以此等暴戾之手段达成易储之目的?
见李二陛下面色阴沉不语,忙又道:“关陇门阀也好,山东世家、江南士族也罢,再加上天下各处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名门望族,终也在大唐治下,只需坚定不移的将科举取士之政策施行下去,至多不过二十年即可见效,届时寒门崛起、门阀式微,何愁皇权不能永固?”
……
李二陛下不说话,堂内气氛很是紧张,外头偷听的晋阳公主只觉得心肝儿扑腾扑腾的跳,都快要吓死了。
从她记事开始,纵然如李勣、长孙无忌那等权臣在父皇面前怒气之下亦是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何曾见过如房俊这般毫不相让,甚至针锋相对?
真怕父皇一怒之下将他退出宫门斩首示众,活着干脆净身之后留在宫里当内侍……
……
良久,李二陛下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摆摆手,没好气道:“你分明就是恃宠生骄,不过眼下朝廷多事,朕懒得与你计较……你素来与关中世家子弟来往甚多,现在兕子年岁渐长,到了成亲之时,你可有属意之人推荐于朕?”
门外的晋阳公主耳朵竖起……
房俊愣了一下,不知李二陛下提及此事是当真向他征询合适的驸马人选,还是有意试探他的心思,看他是否能在此事之上保持中立,借此试探他对于晋阳公主有否觊觎之心。
外界流言纷纷扬扬,他自然心知肚明,只是一贯不屑辩解。
但现在当着李二陛下的面,却不能再如以往那般含糊视之……
一定要推荐一个人品、才学、家世皆上上之选之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晋阳公主一日未曾出阁,他便要继续担负这份怀疑。
然而打定主意之后,搜肠刮肚的将以往熟知的世家子弟在心里遴选一遍,却赫然发现并无合适之人……总不能为了自证清白,便随便选一个阿猫阿狗让晋阳公主下嫁吧?
孰料他这么一犹豫,李二陛下面色便愈发阴沉下来。
天唐锦绣 第三千三十章 君臣
对于自幼丧母且多病体弱,但聪慧善良的晋阳公主,房俊一直有如妹子、闺女一般宠溺有加,但凡晋阳公主提出什么要求,总是想法设法予以满足。且由于相识之时对方年纪尚幼,看着她一点一点健康,一点一点成长,从不曾有什么男女之防。
他由衷希望晋阳公主健康快乐、人生幸福,又岂肯随便只一个驸马人选?
万一李二陛下头脑发热答允下来,自己岂不是一手将晋阳公主的人生葬送……
然而他这番心思所表露于外形成的犹豫神色,却让李二陛下误以为他心存觊觎,不肯看着晋阳出阁下嫁,试图如长乐一般达成长久霸占之目的……
别说一个皇帝了,任何一个父亲都不能忍啊!
李二陛下怒不可遏,骂道:“关中人杰地灵,不知多少名门俊彦,难道无一能入你房二之眼?朕念及汝父之功勋,故将高阳下嫁,熟知你非但不知感念皇恩,反而使长乐之清誉遭受玷污,如今更心怀鬼胎,对晋阳生出觊觎之心,朕如何容你?来人,将此獠推出宫门之外戴枷示众,让世人皆看看此等无耻之徒到底是何嘴脸!”
门外内侍闻言急忙推门入内欲拿下房俊,正好将门外偷听的晋阳公主露出,令堂内暴怒的李二陛下顿时一滞……
此等话语毕竟尴尬,李二陛下只能等着晋阳上前给房俊求情之时加以训斥,令她知晓房俊不可告人的龌蹉之心,将心底对房俊有可能产生的情愫彻底斩断。
孰料晋阳非但未曾如想象那般上前说情,反而乖巧立于一旁让出道路,使得内侍顺利将房俊押着向外走。
只泫然若泣道:“女儿丝毫为感受姐夫有不轨之心,偏偏父皇言辞灼灼,往女儿身上泼污水……也罢,正好让世人皆知女儿与姐夫有染,使其遭受千夫所指,臭名昭著,以彰显父皇之英名。”
李二陛下:“……”
娘咧!
简直诛心……
“回来!”
李二陛下急忙将向外走的内侍叫停,内侍们赶紧站住,放开房俊,随即见到李二陛下挥手,急忙退下。
掩好房门……
李二陛下看着一脸无辜的房俊,顿觉一阵气闷。不过晋阳之言有理,若将这混账退出去戴枷示众,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当真与晋阳不清不楚?将来晋阳的婚事愈发难办……
而且他也反应过来,先前房俊之言并非狡辩,原本立国之后功勋子弟便开始腐坏堕落,人才寥寥,经由关陇兵变一事,关中世家子弟更是多有遭受牵连,要么战死阵中,要么戴罪之身,余者更是庸碌之辈,怎能配得上晋阳公主?
对晋阳公主摆摆手,不悦道:“为父与他尚有事情要谈,你且退下,不可偷听。”
“哦。”
晋阳公主委委屈屈的应了一声,转身瞥了房俊一眼,眼神有些幽怨……
走到门口又停下,扭过头道:“快到晌午了,女儿让御膳房准备午膳吧,正好父皇与姐夫一同用膳。”
李二陛下一阵心累,无奈道:“行行行,都随你就是。”
房俊只得将嘴边拒绝的言辞憋回去……
晋阳公主这才粲然一笑,转身翩然离去。
……
“坐吧。”
李二陛下重新倚在床头,招呼房俊入座,没有再提晋阳的婚事,而是问道:“朕素来知晓你并非揽权之人,支持太子也并非是太子对你看重,使得将来有可能登阁拜相,毕竟你与魏王的关系同样不浅……可你应当知道,太子固然仁厚,可优柔寡断、性子绵软,绝非明主之相,若登基为帝,怕是要大权旁落,你当理解朕之用心。”
他对房俊甚为看重,否则也不能任由房俊与长乐私底下不清不楚,所以还是想要尝试说服,在易储之事上站在自己这边。
否则凭借房俊的财力、能力、已经军政两方的影响力,再加上太子的正朔之名,即便自己强行易储,他日新皇登基之后,也依然是朝政一大隐患。
祸起萧墙尚算小事,搞不好便是一场足以分裂帝国的大战……
东宫之势,已然尾大不掉。
房俊却不会被轻易说服,反而试图劝阻李二陛下打消易储之心:“性子仁厚又有什么不好呢?高祖皇帝开国之君,自当笼络天下英雄,有气吞山河之志;陛下您承上启下,需要杀伐决断、刚毅勇武来奠定帝国根基。如今海清河晏、四夷臣服,自当有一仁君巩固霸业、安抚天下……况且您一手创立政事堂,将皇权赋予宰辅群臣,正所谓兼听则明、集思广益。皇权集于一身者固然至高无上,可是人总会犯错,陛下尚且由此担忧唯恐坏了帝国基业,更何况是远远不如陛下您的几位皇子?陛下当颁布圣旨于天下,将政事堂定为永制,还政于朝,则大唐千秋万载,永不绝嗣!”
皇帝九五至尊、言出法随,实在是柄伤人伤己的双刃剑。
若皇帝贤明,自可权力归一,以最小之内耗达成最大之成就,不必使得自愿浪费于内斗之中。
可若是皇帝昏聩,则大可短短数年之间将所有根基毁于一旦,王朝崩塌基业倾颓,天下烽烟处处、百姓水深火热。
政事堂制度虽然并不完美,但却能起到好处的对皇权予以制约,不至于使得皇帝倒行逆施之举措无所限制,荼毒天下。
李二陛下却摇头道:“皇权至上的确能够衍生种种恶果,但皇权旁落更是后患处处,朕活着还能镇得住那些宰辅重臣,待到朕万年之后,后继之君势必遭受打压,一旦遭遇权臣甚至容易兴起废立之事,如何长久?”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将手中的权力分润出去,何况是手执日月的帝王?
政事堂只不过是李二陛下赖以治理天下的一件工具,暂时有用,便留着,何时无用,自可废黜,岂能颁布圣旨定位永制?
当然,皇帝圣明亦或昏聩,的确是帝国强弱兴亡之基础,可这天下乃是李唐皇室之天下,纵然当真有朝一日如同大隋那般盛极而衰甚至灭亡崩颓,那可是李唐皇室的家事,岂能因噎废食,因而将皇权削弱,下放至政事堂?
这个谏言终究不会被李二陛下采纳,故而房俊也只能默然不语。
天下大势,正反相生,越是在某一点臻达极致,往往便会在这一点上走到对立。
越是集中皇权,距离权力崩颓便越是接近。
反倒是将权力分散归还朝廷、赋予人民,才能使得人人为主,长治久安。
终究还是时代赋予的眼光所限,即便是李二陛下这样的千古明君,也看不到皇权独裁所必然衍生之恶果,毁灭才是唯一之终点……
王朝覆灭、皇权更迭,一家一姓之兴灭自然不在房俊眼内,但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华夏子孙水深火热,他却不能弃之不顾。
李二陛下雄才大略,对于帝国之掌控无与伦比,即便是房俊也不能违逆其易储之意。不过他不会放弃东宫,任凭太子在皇权更迭之下粉身碎骨,由此埋下帝位传承之恶果。
总要保住李承乾,尽可能的维护传承正朔……
……
待到房俊告退离去,李二陛下起身走下床榻,坐在窗边的椅子上,一个人慢悠悠的呷着茶水。
对于房俊的违逆,他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那般生气。
追根究底,房俊之所以违逆他的圣意并非贪图权势,而是为了帝国正朔,不愿大唐皇位之传承从此陷入腥风血雨的杀戮。
其行虽狂悖,其心仍忠。
当然,此忠乃是对大唐之忠,未必是对他李二之忠……
易储之后,太子能否得一个善终?李二陛下对此早已深思良久,他活着的时候自然无虞,可一旦他死了,纵使魏王、晋王此时再是兄友弟恭,登基之后只怕也难以容得下一个废太子。
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继位,当年十月便册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命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等当世大儒教授太子,东宫属官皆乃贞观勋臣,规格只比太极宫低了一等,荣宠之至,天下侧目。
时至今日,十余年储位之位虽然屡经波折,但始终屹立不倒,朝野上下归心依附者不知凡几。
新皇登基,焉能容许身边尚有如此一个巨大威胁?
易储势在必行,但他不愿见到儿子们为了皇位而血脉相残、同室操戈,若房俊当真能够一直履行今日之志愿,保住李承乾一生一世,倒也未尝不是一桩天大的功劳……
耳畔脚步倾向、环佩叮当,李二陛下收起思虑抬起头,见到晋阳公主脚步轻快的带着内侍将膳食送进来,顿时心里一惊。
果然,晋阳公主秀眸在堂内转了一圈,却不见房俊身影,秀眉蹙起,看着李二陛下疑惑道:“姐夫呢?”
“呃……”
李二陛下有些心虚,他将用膳之事给忘了,与房俊叙谈一番便将其撵走,赶紧道:“他尚有要事在身,不能耽搁,所以告退离去,为父倒是挽留一番,奈何朝务为重,不肯留下。”
“哼。”
晋阳公主娇哼一声,怎能不知父皇在扯谎?必是将这事儿给忘了,谈完了便将人赶走。
不过她也未曾发作,只是一边布菜,一边念叨:“兵部尚书被父皇给撤了,军机处也不许他议事,如今只不过挂着一个礼部尚书衔,能有什么重要朝务呢?姐夫好歹也是自家人,况且战功赫赫,父皇不仅不酬功反而施以惩罚,未免寒了人心呢。”
李二陛下接过饭碗,告饶道:“小祖宗别念叨了行不行?让为父好生吃顿饭,至于房俊……过了这一段时日,为父自会给他安排重要岗位,他不仅有大功于社稷,更是能力出众,为父又岂会不加以重用呢。倒是你,过两天让人将京中未婚的世家子弟皆叫到宫里来,你好生相看相看,若有中意便定下婚事,为父也了了一桩心愿。”
他在这个小闺女面前没辙,但也有把柄拿捏得住这丫头,果然一提及亲事,晋阳公主立马闭嘴,露出甜甜的笑容,撒着娇服侍他用膳……
李二陛下吃了口菜,叹了口气。
都说女大不中留,自家这闺女该不会留来留去留成了仇吧?
天唐锦绣 第三千三十一章 伏手
芙蓉园,善德女王住处。
窗外星月璀璨,云收雨散……
依偎在男人宽阔臂弯,纤手抚着健硕的胸膛,好一阵才平息悸动的金德曼犹豫了一下,虽然这般快活令她食髓知味、沉迷其中,但还是忍不住道:“郎君年纪尚轻,不应沉迷于男女之事,否则伤及根底,怕是有损寿元。”
身边男人不仅令她情根深种,更是她这辈子都可以依赖的靠山,她想要长长久久,可不想他贪图欢愉而英年早逝……
房俊伸手将她湿漉漉的散发拨开,露出雪白瘦削的香肩,婆娑着感受手心无与伦比的触感,笑道:“在下天赋异禀,自当竭尽全力为女王陛下鞠躬尽瘁,纵是敲骨吸髓亦在所不惜。”
“哎呀!你这人恁地厚面皮,羞也不羞。”
金德曼雪白如画的面颊羞红如血,埋在男人臂弯不敢见人,羞恼的用粉拳锤了男人胸膛几下。
这般如狼似虎的言辞,让她如何抵挡?
房俊笑呵呵抚摸着她,问道:“金法敏可曾入京?”
金德曼往房俊怀中拱了拱,寻到一个愈发舒服的姿势,微微阖着眼眸,让肌肤紧贴,柔声道:“昨夜刚刚入京,随行两千花郎留在城外,人数虽然不多,但俱是忠于金氏王族的勇士,且战力剽悍,野外对阵或许不足,但关键时刻以之发动突袭却能收奇兵之效,郎君大可信任。”
“花郎”乃金氏王族的禁卫军,原本由金德曼的崇慕者金虞信统御,房俊发动“金城兵变”彻底摧毁了新罗六部的根基,金氏王族也损失惨重再无力统治新罗,金虞信也同时阵亡。
如今,当初散乱在新罗各地的“花郎”被金法敏召集,借由“东大唐商号”之商道由水陆秘密抵达关中,以供房俊驱策,防备不时之需……
房俊道:“这些人手要么不用,要用便是面对最精锐的大唐禁军,损失不可避免……你就不怕全部折在长安,全军覆灭?”
这几乎是金德曼所能够完全掌握的最后一点力量,一旦战殁,自今而后全无自保之能力。
对于一个身在异域为质的女人来说,殊为不易……
光滑的脸蛋儿贴在男人胸膛,耳中传来强劲稳定的心跳声,金德曼阖上双眸,梦呓般道:“身陷囹圄、有如随波逐流,还自保什么呢?吾姊妹二人皆委身于郎君,还有什么不舍得?只希望郎君怜惜我们身在异域、飘零无依,能加以怜爱,永不相负。”
房俊还能说什么呢?
这番话语无论真心还是假意,一个女人能够做到这一步,便足矣获取他的信任与爱护。
当即翻身将女王陛下压在身下,于女人惊呼声中附耳道:“那就让在下好生服侍陛下。”
金德曼媚眼如丝,雪藕一般的手笔缠上去,轻咬红唇。
虽已筋骨酸软,但堂堂新罗女王,岂能未战而言败?
*****
卯时刚过,承天门外一众中枢衙署刚刚上值,尉迟恭便带着一队亲兵气势汹汹纵马而来,直抵兵部衙门门前。
门前守卫上前陪着笑:“原来是鄂国公,敢问来此有何贵干……”
话未说完,便被尉迟恭一脚踹到一边,大步流星走入衙门,随行而来的亲兵则守在门外。
衙门刚刚上值,许多官员坐在各自值房尚未开始办公,便见到前厅乱哄哄一片,一身戎装、顶盔掼甲的尉迟恭黑着脸摁着腰刀大步行来,口中吵吵嚷嚷:“张行成在哪儿,老子今日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是不是都不识得老子手里这口刀了?给老子出来!”
哎呦,感情这是来找茬的?兵部官员立刻兴奋了,眼睛放光伸着脖子等着看热闹。
虽然张行成一惊担任兵部尚书多时,但由于部务基本被崔敦礼、郭福善诸人把持,使其难以插手其中,人员抽调安置等等常规操作根本来不及做,所以兵部上下根本没有张行成的人。
况且有房俊在前边比着,谁看得上“幸进”的张行成?
这会儿非但没人替其解围,反而都憋着坏等着看笑话……
崔敦礼端着茶杯站在值房窗前,慢悠悠的呷了口茶水,看着尉迟恭一路横冲直撞,忍不住微微蹙眉。
他身后方才正汇报部务的柳奭也向窗外看去,奇道:“张尚书何时招惹了这位?”
若说如今朝中最负“浑不吝”之命的乃是房俊那个众所周知的棒槌,那么在房俊之前,这个名声则被程咬金与尉迟恭两人所共有……
出了名的牛脾气,犯倔的时候软硬不吃,便是李二陛下有些时候都大为头痛。
崔敦礼笑道:“现在各部军队都知晓火器之威,自然眼馋铸造局的火器,可铸造局复工日久,分发至各部军队的火器却极其有限,一直未能形成建制,不能投入训练部署,他们能不急么?当然,眼下局势动荡,唯有那些藏着谋算、心有不甘者,才会急于麾下部队补充战力,人家卢国公就安安稳稳、不闻不问。”
若非想要在乱局之中攫取权力、更进一步,旁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会愿意一脚踩进这摊烂泥?
尉迟恭之心,昭然若揭……
柳奭有些担忧:“铸造局出产之火器当中,十之七八都送往东宫六率,万一张尚书借此发挥,该当如何是好?”
崔敦礼转过头,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位属下,淡然道:“大丈夫立于世间,最紧要便是一个立场。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更需要坚定不移,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至于火器生产出来率先装备哪一个部队,乃是兵部之事,哪里轮得到他尉迟恭指手画脚?”
这位河东柳氏的当家人能力卓著,但性格绵软,立场不甚坚定,需得时时敲打一番才行……
柳奭自然听得懂崔敦礼言语之中的警告敲打,苦笑道:“下官并无动摇,只不过尉迟恭虽然管不得咱们部务,张尚书却管得到,毕竟他才是兵部主官。”
人家名份在手,理所应当,若是闹得太过,总归不好看。
崔敦礼冷哼一声,道:“那时自有本官与他打官司,汝不必担忧。”
若说他心中对于张行成毫无怨望又怎么可能?房俊调走,无论资历、能力、地位,最适合接掌兵部尚书之职的便是他,可到头来却空降一个只会务虚、并无太多才干的张行成挡了路,他自然不忿。
官职到了这个层级,想要更进一步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是机会问题,被挡这一下少说三五年难做寸进,多说甚至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六部之一,对于一心仕途的崔敦礼来说自是满腹怨念。
所以他身为山东子弟,却紧跟房俊步伐,对于山东世家之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导致他这一房已经与博陵崔氏渐行渐远……
……
值房之内,张行成请尉迟恭上座,苦笑道:“鄂国公何必亲来一趟闹得沸沸扬扬?有什么事大可派人知会一声,下官自当办妥。”
房俊有军功在身,爵位更是国公之尊,所以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地位、资历与权势结合,任谁也不敢失礼半分。
可张行成毫无功劳,只因山东子弟的身份才窃据兵部尚书之位,虽然职权甚大,但毕竟跟脚不硬,面对尉迟恭这样的贞观勋臣,自是矮了一头,不敢胡乱招惹,即便人家吵吵嚷嚷打上门来,也忍气吞声。
心里那个憋屈啊,倾尽渭水也无法畅通,却还是得强颜欢笑……
尉迟恭根本不在意他情绪如何,蒲扇一般的大手狠狠拍在案几上,怒目圆瞪,厉声喝斥:“陛下回京日久,铸造局复工也已多时,为何吾麾下之右侯卫迟迟得不到火器补充?假若关陇之事重演,吾等因火器未能及时部属而导致失职,致使贼子猖獗、陛下陷入危厄,这个责任是你张行成来背负吗?”
这罪名太大,张行成又惊又怒:“鄂国公怎能这般颠倒黑白?下官不过区区一个兵部尚书,焉能左右朝中之事?若今日前来有事要办,还请之言,分内之事理所应当,力有不逮也敬请原谅,可若是前来羞辱于吾,恕不奉陪。”
泥塑尚有三分火性,何况他世家子弟、兵部尚书?
尉迟恭黑着脸,点头道:“好,老子也不废话,既然铸造局已经复工,那么右侯卫所需之火器务必三日之内装备齐整。东征以来麾下伤损甚大,刚刚补充了兵员,却因缺乏火器不能编组新军、操练备战,一旦陛下怪罪下来,老子担不起,责任必须在你。”
张行成怒极而笑,摊开双手愤然道:“鄂国公好歹也是国之勋臣、两朝元老,难道当真以为吾担任兵部尚书之官职,这兵部上下便是吾一个人说的算?实不相瞒,铸造局一日见生产火器几何、库存都分配哪支军队,吾一概不知,你就算告状到陛下面前,吾还是这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