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在得知绵竹失守之后,杨嗣昌舍弃左良玉和贺人龙两部人马,率领自己能指挥动的军队紧急赶赴cd。此时的cd早已是风声鹤唳,到处慌乱异常。在杨嗣昌到达之后,在城内召集乡绅以安定民心,对外则积极备战,最大限度的稳定局面。
他以朝廷之令,斩杀了作战不利的,以副将邵仲光为首的多个将领。追究邵捷春的罪过,许其以巡抚之职戴罪立功,配合剿灭贼寇。同时,曹志耀被提升为参将,统御邵仲光治下的全部人马。
秦良玉奉命东归,返回石柱,率一万白杆兵前来cd助战。而马祥麟因为之前的战绩巨大,被崇祯帝加封为太子少保,赐银千两,御马五十,精铠二十副。以四十岁之龄加封为太子少保,在大明实属罕见。其中,既有崇祯帝对他们的信重,也有一些让他们母子全力支持杨嗣昌的意味。
和马祥麟一起回到涪陵之后,周显颇为清闲。张令所率士卒被击破之后,大部被歼灭,活着的大部分又完全离散归家。亏了吉木的多方奔走,最后召集到数百士卒前来cd。加上之前的,勉勉强强凑了近两千人。
邵捷春不思进取,将大部人马都集中于城中,一心只想要防守。周显闲来无事,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手下的这两千人的整合之中。偶尔也会前去寻找马祥麟,向他请教枪法。白杆兵所习的枪法和周显所学的相差很大,更讲究轻巧和灵动。周显目前臂力不够,反而感觉这样的更适合自己。经马祥麟指教之后,周显进展飞速,已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
在杨嗣昌到达之后,形势有了彻底的改变。他改变了以往以防守为主,到处设兵堵截的作战方案。开始采取以主动进攻,追击贼军的方略。
周显被升为游击将军,虽然手下士卒没有增加,但杨嗣昌给他提供足够的粮草、军械,让他彻底掌握手下的两千士卒。除此之外,杨嗣昌还将俞振龙所率的一百卫士全部调调拨给了周显。同时,给他提供了三十杆遂发枪。数量虽然不多,但加上之前的二十杆,足以组建一个小型的火铳队了。
周显对此十分感激,也尽心尽力为之办事,但局势却逐渐朝着出人意料的方向运转。
末代驸马 第一百九十八章 张献忠的决策
梓潼之北,距离城池百里之外的一处山谷之中。张献忠坐在一块石头上,下首位置坐着的是他的两个军师,徐以显和潘独鳌。紧接着的是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以及他所信任的王定国、马元利、冯双礼等将。
张献忠身材雄伟,坐在那里,犹如一座小山一般。“没想到杨嗣昌这个王八蛋这次进军会如此的迅速,虽然我们失去了梓潼,但实力没有太大折损。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如此垂头丧气。关键是,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老徐、老潘,你们两个先说说。”
徐以显投靠张献忠较早,深受其信任,为他的首席谋士,资历甚高。他历来志存高远,性情百折不挠,常常以诸葛亮自比,一心想要辅助张献忠成就霸业。虽然遭遇多次失败,但始终不改其初心。
此刻听到张献忠问策,知道自己此时的作用不是提出具体的方案,而是稳定军心。他想了一会道:“大帅,虽然此次我军此次失利,但尚有四万之众。杨嗣昌此次出击迅速,我们在缺少防备之下,略输一筹。但就像大帅刚才所说,实力未损。接下来养精蓄锐,以求再战,未必就一定会再次落于下风。但是,我们首先要先知道官军的具体情况。”
张献忠点了点头,道:“老徐说的对,我也是这样想的。之前我们屡次大败官军,是因为情报准确及时。我欲增派斥候向梓潼、cd,一方面要弄清杨嗣昌这次带了多少兵力前来,都由哪些将领统率。另一方面,要弄清楚官军接下来准备怎么办。是像以前一样围追堵截,还是会采取其他的围剿方案。老徐,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徐以显点头应命。
潘独鳌和徐以显以往的经历有所不同,他是秀才出身,是一个极其不安分的人。在农民军四起的时候,他在家乡组织乡勇抵抗。后来,张献忠率大军攻打到他的家乡,他在形势不可为的情况下选择了归降。自此,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屡次献策,成为军中仅次于张献忠和徐以显的三号人物。
但马有失蹄,后来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他以俘虏的身份被押往襄阳。但当时,杨嗣昌想从他那里得到有关农民军的情况,便饶了他一命。后来,他又趁官军与农民军混战,逃回到张献忠这边。因而,他深知农民军和官军两边的情况。
他思考片刻,望向张献忠道:“大帅,我们连破数城,得到金银财宝无数,此刻该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刻了。一、用他们购置粮食,以图和官军做长期周旋。二、派出善辩之士,前去官军那边。左良玉、贺疯子、李国奇这些杨嗣昌能够依靠的将领,都是陕西人,和大帅打断骨头连着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诱之以利,说之以情,相信他们不会太过为难我们。”
张献忠大笑道:“老潘虑的是。旺儿,去把我军所有的财宝拿出一半,交给老潘。至于如果使用,你听他吩咐就行。”
孙可望拱手应道:“孩儿听命。”
张献忠看李定国一直沉默不语,完全不似他平时的样子。“国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定国站起来,躬身向张献忠拜道:“父帅,之前杨嗣昌故意在湖北与四川边境故意露出防守漏洞,故意引我们前往四川。他的本意是将我们堵在蜀地的崇山峻岭间,以彻底剿灭我们。但邵捷春太过愚蠢,主动放弃险地要隘,从而导致我们入川成功。杨嗣昌可并非邵捷春,我们一个不慎,可能就会遭受全军覆没,父帅对此不可不慎。”
“杨嗣昌这个王八蛋,几次都将我逼入绝境。都说吃一次亏,长一点智,我最不会做的就是看轻他。对于怎么对付他,你是不是有其他的建议?”
李定国沉默片刻,道:“父帅,有两个方法或许可以收到奇效。一是依靠本地的普通百姓充当我军的斥候。蜀中富庶,但财富、土地都掌握在皇族,以及那些大族乡绅手中。就这样,他们仍然不知足,处处兼并小民的土地为己所有。导致川地虽然未曾遭受饥荒,但到处都是饥民。如果我们所到之处,分以金银,给以粮食,绝对可以收揽百姓之心。他们会心甘情愿充当我军斥候,为我们提供官军的一切情报,这比由我们派出斥候更加有效。”
张献忠点了点头,示意李定国继续说。
“还有一个就是分兵。无论杨嗣昌这次带了多少士卒前来川地,官军的实力都远超我们。他们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找到我军主力以求决战。我们现在有近四万士卒,川中的小道虽然很多,但这样大规模的行军,不可能不被官军探得踪迹。只有分兵,四处出击,让蜀中遍地狼烟。才能完全打乱官军的部署,让他们搞不清我军的主力到底是在何处,才有机会逃出川地。”
众将脸露惊愕,刘文秀首先出言道:“二哥,如若分兵,难道你就不担心我们被官军各个击破吗?”
李定国笑了笑,道:“三弟不用担心这个。川中地形复杂,随意一个地方便可隐藏数千大军。只要我们将兵力分为几千几千的,官军想要彻底歼灭,至少要投入等量的士卒。而且分兵也不是全分,父帅帐下的两万精兵是不会分的,他们才是我们以后逃出川地的最大保障。到时候,如果官军同样分兵,我们就聚兵歼灭他们的其中一部。如果他们不分兵,我们就四处出击,不断给他们造就压力。”
张献忠沉思良久,最终站起身子,说道:“就依国儿所言。全军分为六部,由我亲自率领中军两万人。剩余的两万人分成五部,每部四千人。聚兵而攻,散兵而撤,一定要让杨嗣昌这个王八蛋完全搞不清我们确切身在何处?”
末代驸马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嗣昌的困局
从古至今,多少王朝兴替。
大明建国二百余年,经历了朱元璋第一辈人的疯狂拼杀,经历了燕王朱棣第二辈人的蛮横夺位。盛世之中有过土木堡的惨败,衰落之时还有张居正的变法图存。万历悍然出兵援助朝鲜打出大明国威,萨尔浒的惨败又使朝廷精锐丧尽。
此刻的大明,就如风中踽踽独行的老人,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倒地身亡。但家有犟子,国有铮臣。总有那么一些人,即使明知事情不可为,而偏要为之。他们与各路粉墨登场的豪杰尽力抗衡,拖延着大明迈入末路的时间,并寻求那一丝的机会。
杨嗣昌是晚明的重要一人,他不结党,实心任事,但官声却一直不好。再加上心眼极小,嫉贤妒能,导致身边很多时候都是无将可用。虽然智才超绝,但苦心督战多年,匪寇却是剿而不灭。遍地狼烟,处处烽火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窘境。
朝廷百官觉得他该死。长期被皇帝信任,挡住诸人进身之阶。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随意欺凌百官,这样的人不该死,谁又该死?
农民军觉得他该死。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略。数次置自军于险地,他不该死,哪里还有天理?
天下百姓也觉得他该死。就是在他谗言的蛊惑下,天子才同意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每户小民的赋税都有所增加,生活愈加困窘。这样的奸贼,不将他他千刀万剐,真是难消心头之恨。
总之,他是一个该死的人。而现在,这个该死的人却还没死。他罹患重病,须发皆白,日日夜夜的睡不着觉。呕痰之中带着隐隐的血丝,形如枯槁,奄奄待毙。
此刻,距他入川已经一月有余,但形势却没有丝毫改变。匪寇在初期遭受了一定些损失之后,便突然学乖了。分兵数股,四面出击。他们合兵则攻,散兵则撤。川中各地,烽火连起。不时有各处戍卒报告贼兵来袭,亦真亦假,轻易难辨。
杨嗣昌只得在抓住张献忠主力踪迹后,便亲率士卒死命尾随追击。但农民军得川中贫民支持,情报及快又准,逃窜极其迅速。官军疲于奔命,损耗无数而最终却一无所获。
眼看剿贼无望,在万元吉的提议下,他又行招抚之策,妄图对农民军进行分化瓦解。宣布降者无罪,归降便授予官职,唯独不赦张献忠。并提出“能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封侯爵。”但不久之后,他的行营衙门竟然出现了张献忠的传单,上面直接写道:“能斩阁部者,赏银三钱。”
杨嗣昌瞠目结舌,看待身边诸将的态度也开始改变,怀疑左右私通农民军,对他们变的极其不信任。周围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变的疑神疑鬼,身心备受打击。他将身处前线的周显调回行营,治下两千将士全权负责保卫他的安全。虽然周显探查后发现,那仅是因为张献忠以重金收买了他的一个侍卫,并无将领参与。但这件事却在他心中埋下了根,对一切人都开始怀疑。
而张献忠则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往往一昼夜之间,便疾行三百余里。如此的快速流动,在各地来回乱窜。常常把官军搞得顾此失彼,腹背受敌。而各处官军的兵力都显不足,求救信如雪花般飞来。
杨嗣昌连续九次去令,让左良玉即刻率部入川,但后者都拒不应命。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摆在明面上。其他将领在多次追击都无果的情况下,也变的异常懈怠,对他的命令大多也是阳奉阴违。他看着地图,一次次的指点江山,以为已经把张献忠完全围困在了一地。而实际上,对方早就跑到了数百里之外。
这一日,天色晦暗,飘了一层薄薄的雪花,空气骤然变寒。
两万官军主力追击两日之后,张献忠又消失了踪迹。连日的劳累和寒冷,使杨嗣昌的病情又加重了不少,最后决议在距离白帝城五十里外的一处堡寨附近驻扎。同时派人携银前去白帝城,购置一些棉衣以帮助将士御寒。
周显将杨嗣昌的住处安置好之后,便去找这座堡寨的寨主。寨主姓宋,周显之前在入寨之时见过。有五十多岁,生的白白胖胖的。因为家中富裕,有不少良田,大部分亲人被他送到了白帝城中。而他自己则不忍心舍弃自己在这里的寨子和土地,就召集了三百多乡勇。既防患本地的土匪,又为官军提供各种消息。
周显此刻去找他,主要是想到杨嗣昌病情加重,想看能不能从他那里讨得一些滋补养身的药材。
宋寨主看到周显,初时惊诧,但听完他的来意之后。连忙请周显进屋坐下,他去里屋翻腾了好半晌,最后拿出一个小袋子,满脸堆笑递给周显道:“周游击,这是汶川高山之巅采来的虫草,有滋养身体之效。因为我一直在用,现在只剩下这么一点了,您千万别嫌弃。”
周显接过来看了看,这些冬虫夏草通体金黄,一看就并非凡品。他拱手致谢道:“多谢宋寨主的美意。周显虽不识药,也知道这些并非凡品。我这里还有一些银子,也不知道够不够买这些虫草。如果少了,还望宋寨主能够担待一下。”说完,周显将一个重约五十两的银锭放在了桌上。
宋寨主连忙将银子推到周显那边,满脸惶恐道:“周游击说笑了,杨阁部为朝廷栋梁,为剿灭贼寇劳心费神。别说是这么点虫草,就是再珍贵的东西,我也理应奉上。你现在给我银子,不是直接打我的脸吗?”
周显看他如此说,也没有勉强。将银子收回怀中,道:“如此,那就多谢宋寨主了。您的好意,我会禀明杨督师的。”
“区区小事,何必挂齿。虫草配一些枸杞,经慢火熬制的乌鸡汤最为美味。如果周游击不嫌弃,就让我家的仆人熬好之后,再给您送去如何?”
周显笑道:“那敢情好。如此,一切就劳烦宋寨主了。”
末代驸马 第二百章 上架感言
写书,对于秋风来说,一直感觉是件挺高大上的事情。写到现在,四十多万字,个中酸甜苦辣大概也只有自己能知道了。
秋风最喜欢的两个时代,一个是三国,另一个就是明末。三国是豪迈的,它讲的是一群躁动不安的人在乱世之中,勃然一击,以各自不同的选择成就了一个精彩的时代。而明末则与之完全不同,是当时的时代成就了一个个的人。崇祯帝内心欲中兴大明的悲苦,李自成百折不挠的豪气,杨嗣昌无力改变大明的绝望,卢象升孤军赴死的凄凉,吴三桂犹豫而又无奈的选择,李定国苍凉悲怆的英雄泪,郑成功杜鹃啼血的不灭志……
在乱世,生易死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至于他们的选择在当时是对是错,只能假设自己处于那个时代,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重新考虑。如果站在结果的后面,来反过来看待一切,得到的结果未必不对,但难免有失偏颇。
秋风崇拜英雄,而英雄这个定义又太宽泛,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在秋风看来,崇祯帝算是一个英雄,他的性格缺陷使他中兴不了大明,但他尽力了。李自成算是一个英雄,从一介驿卒而起,最后称王称帝。他向天下之人,再次鉴证了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卢象升、孙传庭算是英雄,战死沙场,为国效力,本就是男儿一生所愿。杨廷麟、黄道周也算是英雄,坚持已见,面对君王亦丝毫不折其腰。史可法、李定国也是英雄,明知不可为而尽力去为,以一身傲骨去践行诺言。
或许有人看到这些,会觉得有些人根本不配称为英雄。但秋风认为人活一世,总得坚持写什么。
是,秋风也知道,像史可法,他并不知兵,很多时候所做之事,不仅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但这丝毫不妨碍秋风依旧把他当成一个英雄。王朝更替千秋事,不灭傲骨气永存。
秋风一直觉得,华夏为什么能一直传承至今,只因为在炎黄子孙存在着那股骨气、傲气和豪气。这个不会因一时得失而有所涣散,反而在危难之时,更能焕发出难以估量的力量。
秋风也讨厌那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士大夫,对崇祯年间的东林党也没多少好感。但不会因为讨厌他们,就以为阉党有多好。在那个时代,明朝灭亡,他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长期存在的党派之中,都有一些特有的人才。不全面否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使情况得到真正的好转
说了这么多,再回归到本书之中。秋风所塑造的周显这个主角,不讨喜。他没有太多棱角,心不狠,没想过利用别人来成全自己的什么。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将每个人都作为自己的棋子,随意摆布。他更愿意依照自己的心性行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一些该有的改变,尽自己的力量却帮助一些人。
但这样说,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坚持。而实际上,他的坚韧心志远比任何人都更加强悍。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现在还没有人能触及到他的底线。而一旦那样,他能爆发出的力量会使所有人感到恐怖。
这是明末乱世,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来促使他不断做出改变,从而成就一个完整的主角。而秋风想做的,就是将这个过程表现出来。这个,后面自会慢慢展现出来,他的杀伐果断,他的坚韧如铁,还有他内心的那股温存,定不会令大家失望。
秋风不愿轻易开金手指,因为觉得同样是人,人为什么要那么小瞧自己,非要觉得自己要占着金手指的优势才能比别人强?而且,穿越难道不就是一个最大的金手指吗,占着这一个难道还不够吗?爽文的意义是让读者看起来爽,而不是自己随意降低副本难度,让自己沉浸在自我意淫的暗爽中。
秋风固执,所以文不讨喜,但从未后悔过。
再说一些吧!第一次写书,对文字的掌握存在诸多问题,在情节的设计上也有很多不足。例如第一卷写剿匪就写了近二十万字,虽然因为在那里埋下了很多伏笔,但用的笔墨还是太多,应该在十万字之内解决的。
但秋风会慢慢改进的,争取将后面的情节凝练之后,一步步的展开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秋风。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感谢一下各位书友。
秋风自写书以来,迷茫过,也失落过,不是没有过放弃的想法。但看看支持自己的书友,一句评论,一张推荐票,一点打赏,都让秋风感受到莫名的温暖,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并不是踽踽独行的一个人。
人生之幸,莫过于有人一路陪伴。秋风再次拜谢,真诚说一句。有你们,真好。
然后,就这样结尾吧!
嘴角上撇,咧嘴笑。
末代驸马 第二百零一章 讯息
两人又叙了一会闲话,周显便起身告辞。
宋寨主一直将周显送到大门之外,随意问道:“周游击,不知朝廷大军准备在这里停留多长时间?如果不涉及朝廷机密,能否告知在下,我也好让寨中乡民早做一些准备。”
周显摇头笑道:“这并非什么朝廷机密。但目前贼军行踪不定,在未弄清楚他们的动向之前,应该会继续驻扎在此处。具体要停留多长时间,我也说不准,还要等督师决议。”
宋寨主皱了一下眉头,沉默了一会道:“说到贼军的动向,我这里倒有一条讯息,不知道能不能帮到督师?”
看周显脸露疑惑,宋寨主继续说道:“在距离白帝城西南方向,大约一百里之处,有一个地方叫作猴子垭口。它正处于奉节和开阳两县的交界处,属于一个两不管的地带。一年前,三百余土匪占据了那里,截杀来往客商,欺凌当地百姓。”
“难道当地官吏就完全对他们置之不理吗?”
宋寨主摇了摇头,道:“不,在半年之前,在无数乡绅百姓的施压之下。奉节、开阳两地县令曾经召集近千衙役、士卒,一起围剿占据那里的土匪。但因为当地地形险峻复杂,再加上那些土匪狡诈异常,最后官军白白折损了无数士卒却无功而返。这之后,便任由那些土匪在那里横行无阻。”
周显点了点头,叹气道:“这些官吏一遇困难便行放弃,上负朝廷,下负百姓。但宋寨主,您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土匪的事。莫非是他们和流窜到川地的匪寇是有什么联系?”
宋寨主摇了摇头道:“我也说不清。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宋寨主,这又是何意?”
宋寨主淡淡道:“周游击莫急,且听我慢慢叙来。我宋家薄有基业,虽然是以农田起家,但也在川地也经营一些皮货、药材之类的生意。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每月也有一两次往来于川地各县之间。而白帝城是我宋家在川东的一个货物集散地,由川地购置来的货物都运到白帝城,再从这里运往两湖地区进行销售。”
周显“咦”了一声,称赞道:“从川地到两湖,这中间的路程可不算近。宋寨主虽然说,规模不算大,但应该也不小吧!”
宋寨主笑了笑,没有否认。“经商,一般要打好多层关系。这其中,和官府的关系应该排在首位。此外,还有和供给货物的百姓,经营相同货物的同行,以及替我们销售货物的各级商户。在和平年代,一般就这些了。但在乱世,还有一个仅次于官府,甚至作用还要高于官府的势力。那就是占据要隘险道,和各个山口的豪强土寇。”
宋寨主说到这里,转头看了看周显,发现他脸色不变,这才放下心来。他尤其担心周显会误以为他宋家和匪寇有所联系,看到周显始终平静,心中不禁生出一些佩服之情。“猴子垭口的这伙匪寇阻断了开阳县前往奉节县的商路,如果从别的地方过,至少要多绕上几十里的山路。而且,绕路也免不了会被他们盯上。因而有的时候,我们便会主动送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来换取他们让开道路。”
周显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在乱世之中,这点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也只有这样四面玲珑的人,才能保全自家所有人的性命和万贯家产。“宋寨主,请继续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