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刘宇亮主动请旨外出督师的。这种积极性表现出来,就会让皇帝觉得这个首辅实在不错!
然而,崇祯皇帝先是通过曹化淳身上的窃听种子发现,刘宇亮出京之后畏惧不前;而后,又通过王承恩身上的窃听种子知道了晋州发生的事情,因此,他对刘宇亮是怎么样一个人,算是了解得比较透彻了。
此时听到刘宇亮的自述,却是面无表情地盯着他,出乎意料地冷声问道:“不知道首辅出京之后的行程如何,具体又做了什么事情来履行自己督师之责,可否给朕讲讲?”
卢象升的奏疏应该很快到京师了,因此,在这份奏疏到达之前,崇祯皇帝自然要当作不知道晋州的事情。
底下的刘宇亮一听他的问话,顿时就是一愣,怎么皇帝不按常理行事,不但不夸,反而还要问得这么细?
一时之间,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不过也亏了他宦海浮沉那么多年,急中生智,立刻便有了对策,恭声回奏道:“臣离京之后,立刻领兵前往和卢尚书汇合,一路上和满清军队周旋,迫使满清军队放弃了对卢尚书的合围,转而追击微臣。”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忽然高昂了一分,变得有点激动起来,大声地奏道:“陛下,臣要弹劾晋州知州!”
好一个刘宇亮,张口闭口之间,就颠倒黑白,自己畏惧不前,变成了和满清军队在周旋,甚至还把解围卢象升的事情揽到了自己头上,还真是能耐!
要是换了以前的崇祯皇帝,说不定还真信了他。毕竟他可是大明首辅,如果满清军队来追他的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此时的崇祯皇帝知道事情真相,经他这么一说,便对他的颠倒黑白更是印象深刻,心中不由得冷笑连连。又听他说起晋州的事情,不由得心中暗道,果然是要报复晋州知州,看你怎么个说法?
这么想着,他便冷冷地问道:“首辅何以要弹劾区区一名知州?”
“陛下,微臣都差点回不来见陛下了,就是这晋州知州所害!”刘宇亮看着皇帝的脸色,以为是对他所说这事的反应,便先给了个定性结论,而后才禀告事情经过道:“十万满清大军追赶微臣,试图拿下微臣来羞辱我大明朝。但微臣自然不会给满清机会,誓死与其周旋,好不容易到了晋州城,想要入城凭借坚城再和满清军队决一死战。可没想到,那晋州知州见此,不但不听微臣号令,反而紧闭城门给满清军队创造机会,哪怕微臣晓以大义,也无任何效果。其人可谓居心叵测,欲陷微臣给满清。说不定,此人就是满清之内应。“
说到这里,他忽然面含悲容,似乎马上就要哭出来了道:“陛下,微臣为国捐躯,死不足惜,原就是人臣本份。可这晋州知州,实为我大明官员之耻。种种行为,一如臣之所奏,请陛下派厂卫缉拿,定能审讯出真相,揭露其本来面目!”
说完之后,他低头垂手而立,静待皇上回应。同时心中想着,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给首辅一个交代,追查满清内应,不遵督师之令,欲陷害大明首辅等等方面,皇上也定要好好地惩治那晋州知州才行了!
呵呵,陈弘绪啊陈弘绪,竟然敢当面羞辱,老夫定然要你身败名裂,生不如死!
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只是淡淡地说道:“此事朕已知之,刘卿还有何事?”
一听这话,刘宇亮不由得愕然抬头,看着崇祯皇帝一时说不出话来。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陛下,臣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难道就只换回这么一句话?陛下不是应该勃然大怒,马上派厂卫去缉拿那该死的晋州知州么!
一时之间,他呆在了那里,都忘记了回答。
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一名内侍捧着一个长筒,带着兴奋之意在殿门口禀告道:“陛下,统领天下勤王军的卢尚书有加急奏章到,是为捷报!”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知道这奏章里面大概是什么内容,便点点头说道:“呈上来!”
刘宇亮在底下听了,回过神来,不由得有点诧异,那卢象升打了什么胜仗,这时候竟然有捷报上来?要真是这样,自己或许该去和他汇合,这样他打了胜仗,那这功劳就有自己的一份了。
好奇之下,他看向一名内侍去接那份捷报。
可就在这时,却听到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又说话道:“似乎好些年了,有人都已经忘记了欺君之罪是何等重罪,来人,传东厂提督曹化淳!”
刘宇亮一听,顿时一愣,心中有点不妙的感觉。皇上怎么这个时候提欺君之罪?
欺骗皇帝?自己刚刚不就是么?难道被皇帝发现了?
这么一想,他后背顿时就冒冷汗了。可随即他又安慰自己,皇帝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在外面的情况,叫曹化淳过来,应该就是要派缇骑去缉拿那晋州知州吧!
对了对了,肯定是这样,那陈弘绪被抓来之后,肯定会抵赖,这就是欺君之罪,皇帝肯定是为此震怒的。
心中如此想着,刘宇亮终于松了口气,期待着曹化淳快点派番役去抓人!
崇祯窃听系统 108 卢象升的奏章
看着捷报呈送御前,刘宇亮陪笑奏道:“陛下圣明,慧眼提拔能臣,卢尚书不负圣望,可喜可贺啊!”
说出此话的同时,他却是忘记了,当初他自请督师的理由,就是觉得卢象升能力不足,有负圣望。
崇祯皇帝快速扫了一遍奏章,而后抬头看向刘宇亮,露出似笑非笑地脸色道:“刘卿可知这奏章上所提何事么?”
看到皇帝的这个脸色,刘宇亮那不好的预感顿时又出来了,心中又有点忐忑起来,正待回答之时,东厂提督曹化淳便到了。
见到他到了,崇祯皇帝也懒得理刘宇亮,看向曹化淳,脸色严肃地说道:“曹大伴,你之前奉朕旨意前去知会刘首辅,朕要你把见到的事情都在这里说一说。”
看着曹化淳脸上微微有点疑惑的神情,他就又补充道:“刘首辅说他出京之后和满清军队周旋,因他之故,得以解卢尚书之围。而后,他还弹劾晋州知州陈弘绪拒不听令,欲陷他于险地,有满清内应之嫌。这外面的所有事情,朕只要事实,该有欺瞒朕的,朕决不轻饶!”
曹化淳一听,不由得微微侧头瞅了下刘宇亮,他心中清楚地很,皇帝已经发出很明确的信号了,要是自己敢胡编乱造,乱说话的话,就是欺君之罪,只能以事实说话。看来,皇上是要治首辅的欺君之罪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就不由得为刘宇亮悲哀。回京之后也不事先打听打听京师发生的情况,皇上在太祖托梦之后,已经精明了很多,又岂是像以前那样容易哄骗的?
不好意思,死道友不死贫道,自求多福吧!
于是,曹化淳立刻领命,就把他出京之后,看到的刘宇亮的动向,以及军中听到的一言一行,全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而刘宇亮在听到崇祯皇帝对曹化淳说那一番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不对了。顿时,那脸色“刷”一下全白了。
大明官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就是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会欺瞒诱导皇帝。可是,这种事情,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的。这要是摆上来了,那事情就严重了。
最终要看皇帝的态度,可以轻轻放过,但心里肯定也不舒服;要是不放过得话,那就治一个欺君之罪,这可是大罪来的!
十恶不赦什么意思?就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十条大罪是遇赦不赦免的。其中的不敬,就是指不尊敬皇帝的言行;这欺君之罪,比起不尊敬皇帝的言行,在程度上是还要严重的。
事实上,追究起来的话,欺君之罪就是杀头的罪过。因为胆敢欺骗君王,让君王做出误判,一般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是要严厉禁止的。
想着这些后果,就算是大明首辅又如何,就在崇祯朝,大明首辅也不是没有被杀过。这一刻,刘宇亮的身上,全是冷汗,他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这个欺君之罪。
在仔细听着曹化淳说话时,他心中立刻在盘算该怎么解释反驳。
“陛下,奴婢所说,皆是事实,没有一丝和事实有出入。”曹化淳说完之后,当即保证道,“至于晋州知州之事,奴婢已经离开回京,不知实情不敢乱说!”
刘宇亮听了,不等崇祯皇帝发言,或者说他抢在崇祯皇帝做出决断之前,立刻先一步奏道:“陛下,微臣就是以身为饵,想着吸引满清军队过来。没想到满清军队最后果然来攻击微臣,因此,微臣以为是计策奏效。”
贪生怕死,离得满清军队远远地,却能寡廉鲜耻地认为,他是以身为饵,要吸引满清军队过去,还真是脸皮够厚的!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心中一声冷笑,转头对身边服侍的陈宝庭交代道:“把王承恩的报捷奏章拿给首辅看看!”
“遵旨!”陈宝庭一听,立刻答应一声,转身找了那份奏章递给刘宇亮。这奏章上面,可是把当初解围的经过都详细做了禀告的,这个功劳,可不是刘宇亮就那么空口白话的几句话就能抹去的。
刘宇亮一见,顿时感觉有点头晕,连忙强行解释道:“陛下,或许是微臣误判了,但微臣以身为饵,吸引了满清军队来攻,也是事实啊!”
崇祯皇帝都懒得接他这话,又让陈宝庭把卢象升的这份报捷奏章转过去给他看。
此时的刘宇亮,心中已经非常紧张,拿着奏章的手,都有点微微发抖,好不容易才展开奏章看了起来。
在这份奏章中,卢象升大力表扬了晋州知州陈弘绪在十万满清军队的包围攻打下,发动全城乡绅,在卫所军队糜烂不可用的情况下,守住了城池,保全了晋州百姓,是满清军队入侵关内以来,第一座满清军队倾力攻打却能守住的城池。
因此,卢象升在奏章中保举陈弘绪,并建议,将陈弘绪的举措,立刻通传京畿之地和临近省份,让所有地方主政官员都学上一学。只要满清打不下城池,得不到补给,这支满清军队就不足为虑。
顺带着,卢象升在奏章中还提及了首辅刘宇亮和知州陈弘绪的冲突,详细记述了当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双方在城上城下的对话。
从他的角度上,给崇祯皇帝阐述了如果放首辅所领之军入城可能会引发的后果。卢象升的结论,是觉得为了全城百姓之安危,没有让军纪涣散的军队入城是有必要的。他在奏章中直言,陈弘绪是个有担当的人,建议皇上酌情处理。
或者是为了说明这点,卢象升还给崇祯皇帝上奏,揭露目前大明军队的现状。很多军队因为没有军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已经犹如流贼一般祸害百姓。希望皇上早日整顿军队,以振官军之誉。
如果说,王承恩之前的那份奏章,刘宇亮还能狡辩一二的话,卢象升的这份奏章,就完全是不同份量了。他是军事统帅,统领天下勤王军,对于军事这一块,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奏章中所言,都是站在了陈弘绪这边。话里话外,不但责备刘宇亮贪生怕死,还无能统领手下军队。
还没全部看完卢象升的奏章,刘宇亮就觉得眼前一黑。
崇祯窃听系统 109 担忧啊
然而,刘宇亮喜好击剑,体质确实不错,虽然是眼前一黑,可眨眨眼睛,还是没晕过去,那就要面对现实。
不管如何,奏章中隐隐所指罪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的。他正想动脑子狡辩时,崇祯皇帝却不给他机会了,厉声喝问道:“你身为大明首辅,何以做出这等无耻之事?甚至还想着要报复抵御满清强敌,保全了晋州百姓的好官?这是首辅的气度?”
“陛……陛下,微臣冤枉啊!”刘宇亮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心中恐惧,说话间都带了点结巴道,“微臣确实忠心报国,岂敢犯下如此欺君之罪!是卢象升偏信偏袒,微臣……”
“够了!”崇祯皇帝厉喝一声,打断了他的狡辩,而后转头看向曹化淳问道:“随他行动的将领是谁?”
曹化淳到过刘宇亮的军中,自然知道,因此立刻回答道:”回陛下,是辽东总兵官祖宽!“
这个祖宽,在早些年就领军入关镇压流贼的。不过此人嚣张跋扈,所领之军,军纪败坏,祸害百姓,无人能治。但他所领的关宁军也确实算是厉害的,经常打得流贼乱跑,因此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也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直到卢象升出山,祖宽归属到卢象升麾下后,才有所收敛,不敢在卢象升面前嚣张跋扈。但后来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一职以抵御满清为主后,祖宽不再归属卢象升,便再次放飞自我了。
祖宽的行径,哪怕是在原来的崇祯皇帝印象中,也是有所听闻的。因此,此时崇祯皇帝一听将领是祖宽,便转头看向刘宇亮,厉声喝道:“朕一再容忍,真以为朕是好欺的么?你既然不肯承认,那也行!”
说完之后,不理脸色惨白的刘宇亮,转头对曹化淳吩咐道:“派人送首辅回府好好休息休息,不得朕的旨意,不能外出,也不能和外面联系。另外,诱捕祖宽,查明此次事情,到底谁说得才是实话。还有,祖宽的罪状,也都给朕收集了。朝廷的脸面,都被这些肆无忌惮的败类给败光了。朕必须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虽然他相信卢象升说得是真的,可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总不能不管刘宇亮这边的喊冤,毕竟他好歹还是大明首辅,这可也是皇帝亲自任命的。虽然是以前的崇祯皇帝,可他既然继承了所有,那这锅也要继承。因此,正常的流程必须要走,好在曹化淳已经被收拾地服帖,且真相如何,心中又有数,谅曹化淳也不敢弄虚作假。
“奴婢遵旨!”曹化淳立刻领旨,不带一丝犹豫,而后转身看向刘宇亮,伸手示意,冷冷地说道:“首辅大人,走吧!”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刘宇亮知道再分辨也已经没用,唯有失魂落魄地老实听话,在曹化淳的安排下回府而去,由番役监视软禁。
这个事情,很快就传开了。随之公开的,还有卢象升的报捷奏章。因此,虽然这事没有最终定论,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首辅算是完蛋了。就看皇帝怎么判,是真得按欺君之罪处置呢还是从轻发落?
于是,很多人都开始讨论,首辅这个位置,会是谁来接任?
如今的内阁,方逢年生病在家休养,如果他这个病不能很快就好的话,那内阁只剩下两个人,也就是薛国观和杨嗣昌,首辅就很可能在这两个人当中提拔。
既然是二选一,很多官员都立刻有了倾向性意见,那就是让杨嗣昌来当这个首辅会比较好!毕竟薛国观可是有一个外号,叫做薛蛮子。
有的时候,该说得,不该说得话,薛蛮子全都会往外说。就比如上一次朝会,竟然就把难民的事情给捅了出来,害得京师五品以上官员的家里都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基于如此,很多官员都开始活动了起来。杨嗣昌府门口的轿子,一下多了好多。抢先来结交的,事先来示好的,又或者是来表忠心的,凡此种种皆有之。
然而,作为当事人的杨嗣昌,却并没有如此乐观。因为他比别人了解更多的内情。
他知道,薛蛮子胡乱出主意,却已经引起了崇祯皇帝的兴趣,如今引而未发。就算他来当这个首辅,要是薛蛮子的那个主意最终要实施的话,那就是被薛蛮子架在火上烤,要得罪满朝文武百官,还有那些皇宫勋贵。
在这种情况下,杨嗣昌就算能当这个大明首辅,他都不会乐意当。
那方逢年为什么生病?别人不知道,他却是心知肚明,无非是怕那件事一旦发生,身为内阁辅臣的他会被人记恨。
而此时,最让杨嗣昌烦恼的是,卢象升竟然没事,而且似乎本事不小,能利用手中有限的军力,牵制住了十万满清军队,让他们无法再像刚进关那样那么肆虐!
要是最终满清军队真得再这样下去,那就只有灰溜溜出关一途了。如此一来,必然会让卢象升的声望再提升几个档次,圣眷更隆。从此以后,军事上的事情,皇上必定只会依赖卢象升,那么自己的将来怎么办?
想到这些事情,杨嗣昌就很是愤恨,甚至私底下怒骂多尔衮,之前不是很厉害的么?总督吴阿衡不也被你们干掉了,怎么就一个卢象升而已,你就无可奈何了,手握强军是干什么吃的?
然而,骂归骂,但他却没有一点办法。一如他给陈新甲所写得回信中所言,如今皇上对卢象升就非常信任,又有捷报加成,还有谁能撼动卢象升的地位?
他为此烦躁,还有的人,却为此着急了。这个人,就是范记钱庄的东家范永争。他一再确认情况之后,不由得有点恨铁不成钢地对范福说道:“大清军队不是很强得么?怎么就对付不了一个卢象升!这事要是让我哥他们知道,估计也都会急死。不行,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
说话间,他在书房内乱窜,急了片刻之后,终于有了主意,便停住了脚步看向范福,开始吩咐他做事。
崇祯窃听系统 110 勃然大怒
“我立刻修书一封,把这边所有的情况都告知我哥,让我哥他们看看能否想个好办法出来!”
范福听了立刻点头,确实,大老爷那边人多力量大,或许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我们这边,你也再去拜访刘御史,告诉他,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大清军队要早点解决,商路才能尽早通畅。让他为民求情。既然卢象升那厮敢上捷报,那就说明他有本事。那就上奏朝廷,让卢象升快点灭了大清军队。我就不信了,眼下卢象升的军队还没有大清军队多,他难道还能打赢大清军队不成?”
看到范福再次点点头,表示听到了之后,范永争便又吩咐道:”京师这边,其他大商家因为大清军队的原因,不能通商,不能买卖,估计损失也是惨重。你也去联系联系他们,让他们那边也发动朝廷官员一起上奏,让卢象升去鸡蛋碰石头好了。“
“好,二老爷放心好了,我立刻就去办。”范福听了,一脸严肃,点点头转身就走。
范永争自己则开始写信,要立刻发往山西。
他们在忙碌着,却不知道,在宫内的崇祯皇帝,能通过窃听种子把他们的对话看了个明明白白。
看完之后,崇祯皇帝不由得心中冷笑:商人重利,估计被这范贼一怂恿,肯定会让他们支持、交好的那些官员也都上奏吧?那行,朕就看看你们跳出来表演好了。
让他有点没想到的是,众多官员反应的速度非常快。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那范福一去串联之后,那些官员就开始写奏章了。看着这么快就递到手头上来的奏章,纷纷喊着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廷绝对不能坐视不理,卢尚书既然能打胜仗,那就让卢尚书尽快消灭满清军队,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
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要不知道的人见了,还真被他们给迷惑了。
看看,这都是为民请命,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啊!
对于这些奏章,崇祯皇帝顺应他们的心意,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就让这些上奏章的官员去向在京师的武将询问,由那些武将去分析,卢象升目前所领地军队能否打败十万满清军队。
不过事先他透露出了风声,要是哪个武将敢分析说十万满清大军不堪一击的,那崇祯皇帝不会吝啬提拔,会把他派出去面对满清军队,看他怎么打败十万满清大军。
这么一来,大部分武将就怂了,耍耍嘴皮子可以,真要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十万满清大军,谁敢去找死?当然,也有少部分武将说,他们的能力不够,可卢象升可以啊,他们相信,卢象升一定可以的。
既然如此,崇祯皇帝当即就反驳了回去,既然你们觉得卢象升比你们的能耐强,那还轮得到要你们来指手画脚的地步?
十万满清大军,要是说灭就能灭的,何至于以前和满清的战事,就没有一场大胜?何至于到了如今,连整个辽东都丢了没法光复?
大明将士们没有军饷,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你们谁有这个能耐,能用这样的将士去打赢凶残的满清鞑子?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甩手走人,临走前,冷冷地给他们说道:“要是你们真为民着想,那就为朝廷好好想想,如何在不伤民生地基础上,增加国库收入,也好让朝廷能有钱赈灾救民于水火之中!”
这事,算是告了一个段落。可这些人绝不甘心就此罢休,又在酝酿更大的上奏。反正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方面说不通就从另外一方面去说好了。
不过这些上奏章的官员却不知道,崇祯皇帝让身边的几个内侍把他们的奏章都整理了出来,记了个小本本,谁谁谁说了什么,都记上一笔,而后丢给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他去暗查这些官员背后,是否有商人勾结。
忙完了这件事情,东厂曹化淳那边也把审讯祖宽的口供呈上来了。
祖宽虽然是武将,也抵不住那些东厂的手段,更何况他也没想着保密,还有他所领军中其他人可以作证,因此,他以前纵兵劫掠,强抢民女的破事全部招供了出来,还有随着首辅刘宇亮之后,面对十万满清军队,贪生怕死,保持着距离,一有风吹草动就撒腿跑路,也都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至于和晋州那一段过节,祖宽和他手下的口供,也都还了一个真相。
崇祯皇帝看着曹化淳递上来的这份奏章,那是勃然大怒。立刻下旨,祖宽身为大明一方总兵,却形如流贼,劫掠百姓,不知道多少百姓枉死,造成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实在是罪不容赦,斩立决,传首九边,让各地将领引以为戒。
这道旨意一下去,杨嗣昌就立刻赶来求见崇祯皇帝,向他奏道:“陛下,如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这祖宽好歹也是一员虎将,可以令他戴罪立功!”
猜你喜欢